高一地理必修二_第二章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1节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1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835666ff00bed5b9f31dd1.png)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人口沿河分布于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影响因素为河流与地形。
第2题,据图中信息及河流判断,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甲城为成都、乙城为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与成都相比,水路交通便捷是其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答案1.D 2.D读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4.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在此布局是因为交通便利解析第3题,①位于湖泊附近,应为绿地;②位于郊区,应为工业区;③所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
第4题,工厂靠近河流,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其流向也是远离该市,不会污染城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市外围,对该市不会造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答案3.C 4.D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6.“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解析第5题,该功能区早晨人口流出大于流入,黄昏人口流入大于流出,所以应属于住宅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章末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6a5f433d4b14e852468e1.png)
(学案导学)2018-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章末测试湘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辽宁在清王朝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的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却成为有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
据此回答1~3题。
1.导致清王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2.使辽宁成为有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因素D.宗教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落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居住区B.甲—居住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居住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居住区5.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6~7题。
6. 1985为( )A .先增后减B .先减后增C .不断增加D .逐渐减少7.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读“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塔式分布图”,回答8~9题。
8.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A.中小城市数量大,城市化水平高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市发展不足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D.中等城市数量小,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9.下列可以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增加节点城市②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③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e6e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a.png)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3·达州高一检测)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主要功能区结构分布图(注:柱状越高,代表该功能区所占面积的比例越大),完成1、2题。
1.①②③功能区分别代表(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市中心方向弯曲的原因最可能是( )A.有交通干线经过B.地形不平坦C.距市中心距离远D.环境质量好【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结合图例,①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判断为商业区;②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城市的边缘,判断为工业区;③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的边缘,判断为住宅区。
第2题,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市中心方向弯曲,说明地租较低。
有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区,地租较高;地形不平坦,地价较低;M处距市中心距离并不远;环境质量好,则地租较高。
我国某传统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借鉴仿古建筑优秀经验,采用了青瓦地面(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下左图中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如下右图。
青瓦铺地不仅仅是建筑装潢的艺术,也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古村落内部分区域的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经测量发现在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青瓦的地面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原因是( )A.青瓦地面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B.青瓦地面缝隙大,通风散热快C.青瓦地面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D.青瓦地面地基低于水泥地,升温慢4.青瓦地面多见于( )A.黄土高原B.江南水乡C.东北雪原D.川西牧区【解析】3选A,4选B。
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青瓦地面粗糙,路面的反射作用减弱;青瓦地面缝隙大,粗糙度大,风力减弱,不利于通风散热;青瓦地面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相较于水泥地,在烈日暴晒下,升温慢,因此青瓦地面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青瓦地面地基高低对其温度影响不大。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770133c1ec5da51e27007.png)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福建省局部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A.城市按等级可分为两级B.②的等级较低,不具备③的一些职能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同等级的城市数目:②比①多2.古雷镇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汽车C.到厦门购买彩电 D.只要有钱,到哪消费都一样3.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14.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该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湖州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6.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乡可能()①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居民用水压力减弱④在图中②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⑤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下图示意为某区域中心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7.读图可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B.在城市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散的趋势D.制造业重心有北迁的趋势8.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始终为主体左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右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5167f998fcc22bcd10da9.png)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问题。
1.据此可知,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 B.② C.① D.②和③3.根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 B.圆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 B.商业服务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时期大量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因素是()A.家庭因素 B.气候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分钟等时线图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分钟覆盖范围30通),完成下面小题。
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 km的半径圈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 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 km的半径圈阴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A.向东、向南扩张 B.向西、向北扩张D C.呈同心圆状扩张.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④加剧环境污染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①④D.②③B.③④ A.①②C.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9据此完成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测评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测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fbbb5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6.png)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场,以汇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据此完成第1~2题。
城市―城际佚培—主暨公跻由车站*商城—省界---地坡界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1.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2.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画a1题,该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交通发达,可以同时吸引北京和天津两地的顾客,故B项正确。
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有助于降低商城的成本,但该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即消费人群是其选址的主要条件,故A项错误。
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优良虽有利于商城的发展,但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故C D两项错误。
第2题,该商城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限,且成本较高。
立体建设商城,有助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
大型商场投入的资金多,且消费人群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该地区经济虽较发达,但是消费人群有限。
增加商城数量或是扩大商城规模,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A、B两项错误。
商城靠近景点,会吸引游客休闲购城市边缘物,但可能会影响景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故D 项错误。
答案 |1.B 2.C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3 .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C.文化D.公路4 .甲、乙、丙为该城市主要功能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2 带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2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4cd75ddccda38376baff8.png)
59.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181.(28分)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材料二:攀枝花市地形以山地为主,有全国最大、世界第三,伴生多种稀有金属的钒钛磁铁矿,是著名的钒钛之都。
2010年该市启动了钒钛产业园规划,重点发展钢铁、钒、钛原料、钛白粉、金属钛及伴生产业。
材料三:攀枝花市2000-2010年三大产业统计资料(数据来源:攀枝花市统计局)。
(1)图中四川省城市分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图中318国道四川段沿途景色壮美,乘车此段可强烈感受到自然带的_______地带性变化,此路段夏季常面临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6分)(3)简析川西地区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困难。
(8分)(4)目前,攀枝花的主导产业是_____产业,但对就业贡献率最大的是_____产业。
(4分)(5)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6分)【答案】(1)东多西少沿河布局(4分)(2)垂直滑坡(崩塌)泥石流(6分)(3)优势:气候湿润,河流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床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系众多,峡谷多,适宜建坝的地址多(可梯级开发);(每点2分,满分4分)困难: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带;雨季降水集中,影响施工(每点2分,满分4分)(4)第二第三(4分)(5)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设计和采用先进工艺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做好废弃物处理与回收。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含答案-答案在前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含答案-答案在前](https://img.taocdn.com/s3/m/c62d593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5a.png)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工业区位于该城市的东北方向,说明该地区常年盛行偏南风。
伦敦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南风,符合题意,选A项。
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B项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C项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D项错。
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M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N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O远离城市,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为旅游休闲区,选B项。
3.【答案】D【解析】公路干线穿过了风景区,不利于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A项错;铁路线从城区穿过,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B项错;河流流经城区中心,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能避免,C项错;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说明该城市的地势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D项对。
4.【答案】A【解析】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读图可知,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甲处。
5.【答案】B【解析】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一般分布在铁路沿线或公路沿线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
另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布局在距市中心较远、地租便宜的地方。
综上所述,乙处是最佳位置。
6.【答案】D【解析】重化工业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综上可知,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东南方向。
7.【答案】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所以港口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8.【答案】D【解析】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甲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
9.【答案】A【解析】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f5b1d1a5e9856a571260c4.png)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为某地公共设备的服务范围表示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挨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跟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多数变成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认为建设用地对局地天气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添 B.大气降水增加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代替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俭劳动力 C.促使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存的极少,反应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家产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拥有在其余地区推行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符合D.不适应该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城市某地区土地利用强度,能够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
5.该城市(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 )度增大,最可能的原由是A.建设风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添栽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以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应了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采。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益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沉B.商业繁华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以下图反应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口挪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得的人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所区D.工业区10.依据城市地区构造推测,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状况D.沟谷地区,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一样高铁线路开始营运的年份。
湘教版(2019)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测试
![湘教版(2019)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8fd64ac6f242336c1fb95eb6.png)
178.5
63.1
1990
19 289
248.7
61.6
(1)据美国城镇化进程表,绘出1690—1990年的城镇人口比例变化曲线。(4分)
(2)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初步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说出美国1820—1920年城镇化的特征。(4分)
16.B 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是由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城镇化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B正确。生产力水平低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郑州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郑州城市劳动力充足,D错误。
(3)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是,图中直接反映城镇化过程的信息是。(2分)
(4)与1990年相比,2012年N城工业区位置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是、。(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兰州市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面积仅占15%。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下图为兰州市行政区和兰州市城市规划简图。
A.年降水量减少B.台风登陆减少
C.居民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善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8.在该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高一地理必修二_第二章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_第二章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280eaeb0717fd5360cdce0.png)
1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 )A.鞍山、包头、攀枝花B.武汉、北京、唐山C.马鞍山、天津、上海D.本溪、重庆、南京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D )A.地形B.气候C.能源D.水资源3.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C )A.阿伯丁B.休斯敦C.匹兹堡D.大庆4.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C )A.水运的起点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C.河流的汇合点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6.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B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C.罗马、华盛顿、雅典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7.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D )A.水源B.气候C.经济D.交通8.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9.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C ) 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D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11.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B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12.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 13.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D )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距离最近原则14.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C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15.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B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16.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 B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D.那里距工业区近,上班方便 17.有关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B.商业区通常呈点状或带状分布C.中心商务区的租金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在道路沿线都会形成商业区 18.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下图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A.aB.bC.cD.d19.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只有重工业才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区B.工业区向市区外线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C.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区D.工业区内只能从事工业生产 20.关于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通达度越好,土地租金越高 B.城市中心通达度最好,租金也最高C.离交通线越远,通达度越低,租金也越低D.离城市中心远的地方一定比离城市中心近的地方租金低 2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A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知名度 ④种族和宗教影响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2.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B )A .经济因素B .历史因素C .社会因素D .环境因素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223.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 24.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B )A .城市人口数量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 .城市面积的大小D .城市职能的重要性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5—27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f833e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0.png)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1、城乡空间结构 (1)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8)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4)1、城乡空间结构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完成1~2题。
注:1亩≈666.7m21.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 )A.耕地B.林地C.草地D.水域2.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A.青海B.河北C.浙江D.内蒙古1.A 2.C[第1题,读图可知,该乡村的水田面积最大,水田和旱地都属于耕地,耕地占该乡村土地面积的比例最大,故A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且水田比例最大,说明该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C项。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高级住宅区B.乙为低级住宅区C.丙为商业区D.甲、丙都为商业区4.该城市计划建设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该产业园最适合布局在图中的( )A.工业区a B.工业区bC.工业区c D.工业区d3.B 4.C[第3题,城市功能区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城市功能区乙面积较大且与工业区相邻,为低级住宅区;城市功能区丙与高教文化区和公园相邻,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
第4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对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图中工业区c邻近高教文化区和公园,且位于河流的上游,适宜布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
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6.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A.中小学B.高等学校C.快餐店D.购物中心5.B 6.A[第5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
移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
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B对。
住宅区不会有老年人大量移出,A错。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b74a4ed630b1c58eeb56f.png)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3.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下图中X轴示意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Y轴表示人均GDP(美元)。
完成各题。
4.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箭头最有可能代表的是A.原材料B.资金和技术C.高科技产业转移D.人口迁移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9.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人口迁移C.城市功能分区 D.交通条件的改善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B.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D.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11.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和环境练习附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和环境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4d99b8c850ad02df8041db.png)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 2 章城市与环境练习附答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 2 章城市与环境*一、选择题(一)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表示图” ,读图,达成 1--2题。
1、以下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挨次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旅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旅馆C.星级旅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旅馆、家用电器2、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租水平:乙>甲>丙B.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向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D.在该地区范围内,近似甲的城市数目最多【参照答案】 CB(二)读 1990~ 2010 年江西省、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示图。
达成 1--2 题。
1. 与江西省对比, 1990~ 2010 年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易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向来较低,城市占地面积向来较小B.城市化速度向来较慢,城市占地面积向来较大C.城市化水平向来较高,城市化速度向来较快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2.从人口迁徙角度来看,促进江西省、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要素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时机多,收入高C.乡村收入低,社会服务欠缺D.乡村节余劳动力多【分析】 1 选 D,2 选 B。
第 1 题,注企图中不一样省区、不一样年份人口比重差别;由图可知与江西省对比,安徽省1990~2000 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较大,2000~2010 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较小,即城市化速度前十年较快,后十年较慢。
第2题,经济要素是致使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乡村收入低、乡村节余劳动力多是乡村的推力要素;由资料可知,两省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中供给就业时机多、收入高是城市吸引乡村人口迁徙的主要拉力要素。
(三)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
以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表示图。
据此达成 1--2 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4b75d227916888486d797.png)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扩大大城市的规模 B.限制发展中小城市C.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市 D.城市职能向综合方向发展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A.甲——小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中学、大学B.甲——小学、中学乙——小学丙——小学、中学、大学C.甲——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大学丙——小学D.甲——小学、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3.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服务范围最大 B.甲比乙提供的职能种类更多C.丙的城市数量少 D.乙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关于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衡量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6.城市化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下渗量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万人/km2)(下图)。
7.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 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 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8.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B.人口分布不均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a38822cc58bd63186bd5f.png)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如南宁)②地级市(如北海)③县(如合浦)和县级市(如东兴),回答问题。
1.据此可知,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2.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③B.②C.①D.②和③3.根据中心地理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时期大量的人口流入东莞。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因素是()A.家庭因素B.气候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 km的半径圈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 km的半径圈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 km的半径圈阴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A.向东、向南扩张B.向西、向北扩张C.呈同心圆状扩张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但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完成下题。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 )A.鞍山、包头、攀枝花B.武汉、北京、唐山C.马鞍山、天津、上海D.本溪、重庆、南京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D )A.地形B.气候C.能源D.水资源3.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C )A.阿伯丁B.休斯敦C.匹兹堡D.大庆4.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C )A.水运的起点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C.河流的汇合点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6.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B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C.罗马、华盛顿、雅典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7.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D )~A.水源B.气候C.经济D.交通8.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 )石太线京沪线石德线①湘黔线京广线浙赣线②陇海线京广线③陇海线宝中线宝成线④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9.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C )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D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11.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B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12.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13.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D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行政最优原则 D.距离最近原则14.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C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15.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B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16.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 B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D.那里距工业区近,上班方便17.有关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B.商业区通常呈点状或带状分布C.中心商务区的租金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在道路沿线都会形成商业区18.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下图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19.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只有重工业才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区B.工业区向市区外线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C.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区D.工业区内只能从事工业生产20.关于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D)A.通达度越好,土地租金越高B.城市中心通达度最好,租金也最高C.离交通线越远,通达度越低,租金也越低D.离城市中心远的地方一定比离城市中心近的地方租金低]2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A)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便捷程度③知名度④种族和宗教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B)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23.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24.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B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5—27题。
2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D )2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A.①B.②C.③D.④(2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C )A.①B.②C.③D.④28.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C )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29.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D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20世纪初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30.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3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乱扔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 C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32.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资巨大移植大树进城,移植成活率不超过60%,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33.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D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34.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D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35.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 B )A.城市住房紧张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水体污染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二、综合题(共30分)1.读“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简略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2.该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1分)(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便利。
(2分)(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该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交通运输便利、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丰富的水源和城区河流下游、城市边缘地价低适合大型工业布局。
(3分)(4)ABCD四地,最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C 地。
(1分)(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D地,原因是城市盛行风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3分)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2分)(2)该城市建立了卫星城和新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2分)(3)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向河流上游城外迁移;并分析其原因上游水质好。
(4分)(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中心区气温较高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热量大,从而形成热岛效应。
(2分)(1)图中表示的城市密集地区是:①_60°N以南的欧洲地区__;②_美国的东北部地区_;③__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__。
(6分)(2)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__沿海___和平原地带,而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和__湿热的热带雨林___地区城市很少;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___人口和生产力___的分布是一致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