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群书治要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群书治要是指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来治理国家、塑造社会的一种方法。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十分流行,并且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对群书治要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群书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在古代,读书是一种崇高的修道行为。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提升自己修养的方式。

通过阅读,人们能够开拓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而言,这些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才能够了解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和社会的策略和方法。

其次,群书治要强调了人文关怀和道德修习的重要性。

在古代的绅士儒者中,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更是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磨砺自己的道德品质。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培养人的情感修养和同情心,增强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

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而言,这些品质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领导者,才能够体谅民众的疾苦,倾听民众的呼声,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

再次,群书治要体现了对于人际关系和交流的重视。

在古代,读书是一种社交活动。

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共同品读书籍,讨论书中的内容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交流,人们不仅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还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互相支持和互助的人际关系。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和交流同样不可或缺。

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减少误解和冲突,增进合作和团结。

最后,群书治要提醒我们要保持学习的姿态和谦虚的态度。

古代儒者认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学不完。

因此,无论读了多少书,我们都不能自满和自傲,而应该保持谦虚的姿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治理国家和社会同样需要谦虚的态度。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自以为是,而应该虚心地倾听不同的声音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篇一:《群书治要360》读后感诚信谦虚正己——《群书治要360》读后感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长安传承百年,正是以长安精神为载体,锤炼百年的精、气、神,凝聚为长安领先文化,历经坎坷与挫折,在历史的浴火重生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汽车行业里中国品牌的领头羊。

可以说,文化就是长安的生命,文化就是长安的力量之源。

品读《群书治要360》一书,让笔者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

《群书治要360》一书整理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它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每一篇、每一节都犹如一场文化盛宴。

书中关于诚信、谦虚、正己的阐述对于当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存之道。

《群书治要360》中提到:“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旦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所否定和唾弃。

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之道也离不开诚信。

因为不诚信经营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关门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其中不乏实力雄厚、几代传承的老店。

以XX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一个同样历经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三鹿集团,因为不诚信经营而顷刻间毁于一旦。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值得警惕和思索的教训。

而长安汽车在近期CS35机油乳化事件中的表现,正是坚持了“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信敬业、持续改善”的领先文化价值观,使得长安汽车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这深刻地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保持诚信经营,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企业,才能长久地得到人们的认可。

所以,我们要把“诚信”文化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臵。

如加强“诚信”文化的内外部宣传。

对内,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文化”的宣讲和贯彻,形成公司内部的“诚信”氛围;对外,以服务为突破口,加强“亲情服务”建设,赢得市场口碑,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群书治要读后感1000字

群书治要读后感1000字

群书治要读后感1000字篇一群书治要读后感《群书治要》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可能觉得它不过是一堆枯燥的文字组合,也许就像我之前读的那些书一样,读着读着就犯困了。

但当我真正深入进去,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智慧宝藏的大箱子,我每打开一层,都能发现惊喜。

这里面的道理和故事,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吗?我觉得,它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地在我耳边讲述着人生的真谛。

比如说其中讲到的为人处世的原则,难道不是我们在这个复杂社会中航行的灯塔吗?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我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弯路?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总之,读这本书,让我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收获满满啊!篇二群书治要读后感《群书治要》,这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对吧?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可当我翻开它,才发现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书。

书里的那些观点,就像我生活中的朋友,亲切又实用。

比如说关于治理国家的部分,我就在想,虽然咱不是啥大人物,管不了国家大事,但这些道理用到管理自己的小生活上,不也照样适用吗?也许有人会说,这都啥年代了,还看这种老掉牙的东西。

但我可不这么认为!经典永远是经典,就像好酒,越陈越香。

我读着读着,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代的那些智者们来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这感觉,难道不爽吗?篇三群书治要读后感刚接触《群书治要》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一本书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啪啪打脸了。

它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像个超级市场,啥都有!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平天下,从道德伦理到人际关系,简直是无所不包。

我就好奇了,古人咋这么聪明呢?他们咋就能想到这么多深刻的道理?我一边读一边想,要是我能把这些智慧都装进脑袋里,那我不得牛上天了?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智慧是不分时代的,它就像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篇四群书治要读后感读《群书治要》,感觉自己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群书治要欲不可纵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欲不可纵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欲不可纵心得体会群书治要是一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以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智慧。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不拘一格,广纳众长,超越单一领域的限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充实的阅读体验。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群书治要正是一个应对之道。

因为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几乎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专业书籍。

而使用群书治要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应对这种挑战,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首先,群书治要能够多元化地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通过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专业知识,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无论是文学、哲学、历史、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书籍,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增加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其次,群书治要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获得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读一本经济学中的书籍,了解到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通过读一本心理学中的书籍,了解到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人的行为。

第三,群书治要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培养我们的辨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我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不同观点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群书治要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想,从而激发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灵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尽管群书治要有着诸多优点,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避免盲目跟风,不假思索地涉猎太多书籍,导致消化不良。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读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素养。

而群书治要则更进一步,提出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观点,强调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重要性。

通过读群书治要,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并有以下几个心得体会。

首先,群书治要强调了团队的凝聚力是一个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可以产生更好的工作效果,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还可以减少内耗和不愉快的工作氛围。

通过读书的形式,集思广益,将个人的智慧和经验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

其次,群书治要的核心理念是合作。

合作可以让人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群书阅读,我们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

而团队的智慧则比个人的智慧更加有力,因为每个人的专业领域和视角不同,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次,群书治要鼓励个体的自我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只有通过个人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为团队做出贡献。

读书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培养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方式。

通过不断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群书治要提醒我们要相信团队的力量。

团队合作可以使我们的达到更大的成就。

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我们都不再孤单。

团队的力量能够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完成目标。

总之,群书治要是一本关于团队合作与集体智慧的宝典。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和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和特长,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就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我会将这种合作精神贯穿在自己的行动中,为团队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最新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最新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范文(12篇)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还可以为他人提供经验和借鉴。

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和灵感。

群书治要的心得体会第一段:引言(150字)群书治要是指通过丰富阅读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智慧的方法。

这个方法被广大读书爱好者倡导和推崇,因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极高的效益。

在个人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群书治要的神奇力量,从中汲取到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我对群书治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不同领域的书籍(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一条经验是广泛阅读,尤其是不同领域的书籍。

通过阅读多种类、多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的规律;在读科学类书籍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奥秘和科学的方法。

不同领域的书籍相互补充和交融,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全面和多角度的思考。

第三段:有目标地阅读(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二条经验是有目标地阅读。

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我们也要有目标地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指对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通过深度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在有目标地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和权威的书籍作为引导和依据,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学习。

有目标地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段:阅读与实践相结合(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三条经验是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实践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途径。

只有将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思考并及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才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阅读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第五段:持之以恒,不断学习(300字)群书治要的第四条经验是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群书治要致富理财的秘诀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致富理财的秘诀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致富理财的秘诀心得体会
一部《群书治要》,半部论语,道尽了中华五千年来关于理财致富、家庭和睦以及修身养性的秘诀。

人们常说:看得懂《孙子兵法》可知战争之胜败;读得透《三十六计》可明处世之策略……而今天我想谈的却不是军事与谋略上的绝学,更非历史或政治上的真谛,而是一个很平凡也很简单的问题——如何使用《群书治要》这本书?为什么要学习它呢?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那些商界精英才会去读书。

其实,读书无分贵贱。

当然对于某些名利欲极强,又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门深奥技术的高级白领或金融工作者等,除外。

但作为普罗大众(就像古代文盲居士所言)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方式,因此我建议您最好每日抽出点空闲坐到电脑前翻开几页,仔细品味里面蕴含着先哲智慧结晶后再从头至尾完整地将全篇读过两遍左右即可!切记别囫囵吞枣似读!另外请务必牢固树立起良好的第二课堂意识哦~否则恐怕连同你已经吸收进体内
消化成长壮大的各种营养素也被丢弃掉喽!现举例说吧.假设《红楼梦》放置桌边久未动笔涂鸦润色(也许早忘光)突发奇思妙想灵感爆棚写
了篇短小优美散句,且字迹清秀赏析俱佳情节引人入胜配图亦栩栩如生让旁观路人赞叹啧舌拍案称快热泪盈眶惊呼:唉呀妈啊,果然乃神
仙手段!哎呦喂~幸亏老祖宗留给咱们偌大块肥沃土壤和丰厚遗产供
吾辈安享晚年哇哈哈哈-_- b
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呢?答曰∶司马温公曰:此贾谊之流也~^ o^
不错嘛瞧把俺家宝贝女儿乐滴鼻涕泡一串接一串的~嘿
嘿;-)(*^__^*)嘻嘻…正确回复正版答案便可获赠【乾隆皇帝】御赐牌匾一副!恭喜亲爱哒朋友终于解决啦诸位眼巴巴望穿秋水盼星星念月亮熬油费火煎苦海无涯救赎生命理财脱贫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终南捷径的疑难杂症啦!哈耶!!。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上周细读一本名曰《群书治要》的书,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久久不能入眠。

这本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的。

李世民在627年即位以后,用贞观为年号。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贞观时期的中国,繁荣强盛,是当世的强国。

李世民在16岁就跟从父亲左征右伐,平定骚乱。

27岁即位的他自觉念书不多,治国经验不足,遂设立谏官职,鼓励群臣进谏,评评他的决策过失。

同时,他命令谏官魏征和虞世南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史料,撷取四史六经,诸子百家论说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编辑成书。

从五帝至晋代,共1万零400多部,8万多卷古籍中,掏出50余万言,编成《群书治要》,成为治国宝典。

太宗自己天天阅读,学习修身进德,利世济民之道。

可惜此书在宋初已经失传,《宋史》也没记载。

幸亏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期日本僧人手写的《群书治要》全帙。

在清乾隆六十年,由日本人送回中国。

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台湾别离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这本书记录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的智慧、方式、经验和效果,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咱们的官员们应该人手一册,作为参考和借鉴。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两位贤君忠臣应该不会陌生;但许多没念过中国史的新生代,连中国历朝名称都说不出,更不会知道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他的胆识超群,胸怀大志,唐太宗委任他为谏议医生,以后又提拔他当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魏征能够勇于直谏,即便龙颜盛怒,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妥协。

他说:“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唐太宗励精图治,常常召见他,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斗胆进谏,在任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包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等;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可能采用。

魏征身后,太宗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群书治要读后感

群书治要读后感

群书治要读后感正心明志,传承经典——《群书治要360》读后感《群书治要》是唐初谏官魏征、褚遂良受唐太宗之命,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而编订的一部巨著,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开创起到了辅助、警示的作用。

但由于印刷术发展不成熟,这部经典在宋朝便已失传。

但由于日本遣唐使将这本书带到日本,这本书被日本保留了下来并奉为圭臬。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从日本获得了《群书治要》并经过考证后在2011年成功出版此书。

《群书治要360》又将《群书治要》中的精华抽出,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

虽然是《群书治要》的摘录,但这本书囊括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给我们的生活以指导意义。

传统思想在五四运动后被贴上腐朽落后的标签之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似乎深入骨髓的观念,在外来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见见被人们所淡泊与误读。

文化根基不稳,随之而来的便是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孝文化在被西方自由独立思想的冲击下受到威胁。

年轻人误读自由,将其理解为一味的随心所欲,而渐渐淡化了对父母的尊敬之心与责任心。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人者,谓之悖礼。

”人们由利益所趋对他人趋炎附势却忘记了自己的根时,便是道德败坏的根源。

而同样的,当一个人懂得孝敬父母时,便自然会爱他人,不为一己之私违背道德。

当“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成为新一代的择偶标准,可见现代人对长辈的尊敬与责任之心依然沦丧。

子欲养而亲不待。

江西一位老父亲在家撒手人寰,过了很长时间,唯一的女儿从外地奔波赶回时才被发现。

河南两位退休后的老人守着空荡荡的佳,最终将3个儿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子女们每周末回家和父母团聚。

也许法律以使父母维护自己被赡养的权利,但却无法带来子女对父母的时刻牵挂一份心意。

而这只有文化的熏陶、良知的苏醒可以做得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若是每个人都真正爱自己的父母,也会把这份孝心推及天下父母。

群书治要 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 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我读过的《群书治要》给我的启发很大。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古以来的各种重要思想和经典著作,从而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重要思想。

首先,这本书教会了我重要思想的多样性和广度。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自古以来出现的各种重要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等。

这些重要思想各具特色,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重要思想,我开始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它们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对经典著作的深入了解。

《群书治要》涵盖了自古以来的各种重要著作,如《周易》、《诗经》、《论语》、《庄子》、《道德经》等等。

这些经典著作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思辨和理解人生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价值,从而受益匪浅。

另外,这本书也帮助我养成了系统思维的能力。

《群书治要》按照不同的重要思想和经典著作进行分类和介绍,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

这本书逐渐引导我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我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运用这种系统思维的能力,我能够更好地结合不同的观点和知识,针对不同情境做出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群书治要》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和深度,感受到了他们卓越的学识和思考能力。

与这些思想家相比,我深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气馁,反而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一份贡献。

总之,读过《群书治要》给我的启发很大。

它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人的智慧和重要思想。

通过这本书,我养成了系统思维的习惯,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群书治要》有感

读《群书治要》有感

读《群书治要》有感《群书治要》成书于唐贞观初年,在经历了数年的隋唐战乱后,大唐王朝社稷初建,百废待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借鉴历代圣贤良训以开创贞观盛世,下令由魏征等人编辑了此书。

自此,《群书治要》连同他所开创的大唐盛世一起影响了后世一千三百多年,时至今日,此书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书分为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六个章节,编辑了自唐以前历代经、史、子之精要。

概览此书,处处能看到令人警醒的妙言良训,日读三遍,自省吾身,受益良多。

今日稍作读后感,与大家共勉。

书中教化我们,作为帝王或者领导,应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基础,严格控制自己的私欲,避免奢侈横行,导致仁义废弛。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即德高才大的君子忌讳速成,“欲速则不达”,凡事不可鲁莽猛进,应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科学发展,避免大跃进式的脱离实际的发展。

做事是这样,做人修身亦是如此。

“夫利,百物之所生,天地之所载,而有专之,其害者甚多”深刻揭示出了独霸和垄断之危害无穷,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必招致民怨,严重者可能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这与当下中央先稳定再发展的政策可谓古今呼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尚书》“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于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警示我们迷恋女色,大肆吃喝,豪宅歌舞,沉迷于此,没有不亡国的。

这对于当下反腐败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无疑增强信心和坚定决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任贤用能,唯才是举;拒绝谗言,善纳忠言;面对严峻的国际风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

只有这样,才能国昌家盛。

作为臣民或者下属,应立节尽忠,劝谏举贤《韩子》曰:“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讎;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就是说忠臣推举贤能的人,不避仇怨,罢戳不肖的人,不偏袒亲近。

他们始终能秉公执事,恪守底线,珍惜名节,尽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有作为,有担当,推举贤能,远离庸腐,生前身后,清白名节。

《品读群书治要》观后感

《品读群书治要》观后感

《品读群书治要》观后感《品读群书治要》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份宝藏,其中蕴含了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洞见,读后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首先,《群书治要》对领导力的见解独到而深刻。

书中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关心人民等。

同时,对于领导者的道德要求也很高,必须具备诚信、公正、负责等品质。

这些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来说同样适用。

其次,《群书治要》对管理方法的阐述科学而全面。

书中介绍了许多管理方法,如“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以礼治国”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这些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治理,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

此外,《群书治要》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书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以及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也适用于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

最后,《品读群书治要》的品读方式也让我感到非常值得借鉴。

书中采用了注释和翻译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古人的思想。

同时,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案例和分析,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品读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总之,《品读群书治要》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智慧和文化,更让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领导力、管理方法、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群书治要》心得

《群书治要》心得

《群书治要》心得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群书治要》给我的感触很深。

其间蕴含着许多哲理,读完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于现在“纲领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著作,由清代名儒龚自珍(字瑟人)写成。

该书共三卷十八章、四千余字。

按内容分别论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它的学习,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现在看来,如果我们只是从中去领悟其精神实质,还不算真正领悟到了这本书的价值。

想当初,我们整整用了五年时间才把它翻译出来。

即使是现在,一般人也要两三天才能完全读完这部书。

那是一种怎样的辛劳啊!从第一章开始,就可以见识到作者的博览群书的功底,比如他在讲述“三重人格”时,就连周公都会被提及;再比如说到有关“三官”的问题时,甚至他提到了武则天女皇,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等人。

他对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几乎都做过考证,而且无一不在细微处下足了工夫。

对于任何一位读者,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

那么为什么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作者都可以写得如此博大精深?因为《群书治要》里蕴藏着太多太多的智慧。

前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此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看完这部书之后,我觉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所以,凡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部书中。

并且,在当今的社会中,所谓的官僚腐败也与这些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往,它是被称为“官场歪风”。

在这部书中,我们知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品评鉴别制度的特点,又知道了用严刑峻法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手段。

还明白了其中很多治理国家的思路,同时,在商鞅变法时提出的“法”、“术”、“势”相结合的观点,更为后人治国借鉴。

那么,到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思路去尝试解决。

所以,我认为读这部书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而且,在读这部书的过程中,如果有疑惑或困难,要向先人请教,要好好研究古人的思想,最后可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认识群书治要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认识群书治要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认识群书治要心得体会(通用19篇)心得体会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经历或感受的深刻思考和体验的表达。

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在写心得体会时的风格和思考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提认识心得体会第一段:引入(150字)。

认识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的过程复杂而多样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体验。

对于我而言,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我逐渐认识到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加强认识能力的必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认识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保持好奇与求知的态度(250字)。

对于我来说,保持好奇与求知的态度是认识过程中的关键。

好奇不仅是探索未知的动力,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表现。

通过不停地提出问题、思考、探索,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好奇驱使我去读书、观察、实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认识边界。

同时,保持好奇与求知的态度也让我对世界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深知知识无限,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对新鲜事物和不同观点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认识视野。

第三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50字)。

理论和实践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理论提供了认识的框架和指导,实践则是理论的验证和完善。

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

我发现,只有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际中去运用、去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在经历了切身的实践后,我会重新审视和修正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四段:和他人交流与合作(250字)。

和他人交流与合作在提升认识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不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合作的能力。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盲点,这时我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管理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管理

群书治要心得体会管理《群书治要》是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重要政治著作,是司马光对于治国理政的体系化总结和思考。

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的治国之道和管理心得仍然对于我们当代的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群书治要》强调了政治的核心地位。

书中指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

司马光认为,一个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的重要性,并且时刻将政治稳定放在首位,保持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书中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任人唯贤之制度。

司马光认为,政务需要由有才能、德行高尚的人来担任,而不应该因为身份等其他原因而产生任人唯亲或者拔擢不当的行为。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打破官僚体制的束缚,真正实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只有让人才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企业的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对于官员的尽职尽责。

司马光认为,官员要严守廉洁自律的原则,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利益,并且勤勉工作、勇于担当。

同样,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也应该在工作中持有同样的态度和要求。

要深入研究行业规律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此外,《群书治要》还强调了“平民取士”的观点。

司马光主张在选拔人才时不应该受到出身、财富等方面的限制,而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都应该关注培养和发掘潜在的人才,不论其背景如何,只要有能力,就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机会。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最后,《群书治要》还讲到了治理国家必须符合道义的要求。

司马光认为,一个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该秉持诚信、正直等道德原则,不能搞权谋、权术等不正当手段。

同样,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义观念,坚守诚信原则,不可利己、害人。

群书治要第二集观后感

群书治要第二集观后感

群书治要第二集观后感最近看了的第二集,感触颇多呀!这一集里讲的好多道理和故事,都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生活、对为人处世的新认知的大门。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诚信”的那部分内容。

节目里提到,诚信就像是基石,没有它,再华丽的高楼大厦也会摇摇欲坠。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我约了朋友小李一起去逛街。

我们约好了上午十点在商场门口见面。

那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精心收拾了一番,满心欢喜地准备出门。

可没想到,刚要出门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亲戚的电话,说是家里有点急事,需要我帮忙跑一趟腿。

我心里那个纠结呀,一边是亲戚的急事,一边是和朋友的约定。

我犹豫了一会儿,想着亲戚这事儿比较紧急,就先去帮忙了。

忙完亲戚的事儿,一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下可要迟到一个多小时了,小李不得气死啊。

我赶紧打车往商场赶,一路上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到了商场门口,果然看到小李一脸的不高兴,站在那儿气呼呼的。

我连忙跑过去跟她道歉,解释迟到的原因。

可小李一开始根本不听,她觉得我既然答应了她,就不应该因为别的事情迟到,而且还迟到这么久。

我当时特别内疚,不停地跟她赔不是,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好在小李最后还是原谅了我,但她也认真地跟我说:“你知道吗?这次虽然我原谅你了,但诚信真的很重要。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随便打破约定,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

”她的这番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意识到,自己这次的行为确实是对诚信的一种忽视。

虽然我有不得已的苦衷,但在答应别人的事情上,就应该想尽办法做到。

哪怕真的有意外情况,也应该提前跟对方说清楚,而不是让别人在那儿傻傻地等。

就像里说的,诚信是立身之本。

一个小小的约定,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态度。

如果连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诚信,那在大事上又怎么能让人信任呢?通过这件事,我也更加明白了中所强调的诚信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读《群书治要360》有感(共5篇)

读《群书治要360》有感(共5篇)

读《群书治要360》有感(共5篇)第一篇:读《群书治要360》有感读《群书治要360》有感起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认为里面全是文言文,既不易看懂,也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这周末在家闲来无事,拿起来翻看数页,感受颇深。

当前中国虽然深受西方文化的侵袭和熔合,但始终只能作为闪闪发光的虚荣外表不能接入本土地气。

以儒家文化为根基传统仍是社会的主流,孔子认为如果要人们富起来,必须先培养成仁义忠厚的君子,必要时应该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小人闲下来就容易生事,饭饱思淫欲,按中国传统的观点,财富如果没有仁义理智信的支撑就会害人害己。

所以在中国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文化,没有仁义,不讲交情,会受到重重排挤和阻碍。

光有力气,干劲,才能,就算才高八斗的高材生也是富不起来的。

美国的发展动力完全来源于财富和享乐激励,以法制公平健全,等价自由交换为基础,没有情面可讲,人的精神比较独立而且异化。

他们曾经的传统是一神教,儿子和父母都是上帝的子民,没有彼此依赖的习惯。

中国是等级森严的人情关系型社会,大人为面子,老子为儿子忙一辈子。

中西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自私自利、好强护短是人的共性。

不同的是,我国的官员,官职越大个性越圆滑,坚持少数应服从多数,善于看家护院,排外护亲,承上启下,但是受儒家重视人道忽视天道的局限,倾向于讲仁义轻道德、重视“自强不息”轻视“厚德载物”,人格阴虚阳亢的状态普遍存在,道德经被当成权贵们的谋术而非诚心求道。

比如一群人围坐畅谈谋略自做主张,无有一人下基层深入体验。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引进西方资本主义人肉机器般的程式化管理模式往往有异体移植的各种排斥效应,结果把儒家基本的仁义礼智信都丢弃了。

而大乘佛法慈悲平等、智慧无我的出世精神更加希有罕见。

决定了现在城乡差距、贫富分化、伦常败坏、明争暗斗、盗贼多有、灵气枯竭、大道遗失的现状。

这都是领导失策,逞强好胜,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惜用几代人的幸福和发展后劲换取吸引世界眼球的短期高速发展,迷信崇尚“物极必反”走极端的亢进表现。

群书治要读后感

群书治要读后感

群书治要读后感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忐忑的。

为啥呢?因为我知道这可不是一本能轻轻松松就读懂的书。

不过,当我真正沉浸其中,一字一句地去琢磨、去品味的时候,还真有了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发现。

书里讲的那些道理,就像是一位位智慧的老者,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他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告诉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这感觉,就好像我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坐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院里,听着长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诚信”的论述。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经历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我在一个蔬菜摊前停了下来,摊主是一位看上去很朴实的大姐。

我挑了几样蔬菜,大姐熟练地称好,报出了价格。

我付完钱,拎着菜就准备走。

可没走几步,突然听到大姐在后面喊我:“妹子,妹子,等一下!”我心里一紧,寻思着难道是算错账了?还是菜有啥问题?我疑惑地转过身,只见大姐手里攥着几块钱,急匆匆地朝我走来。

“妹子,刚才算错账了,多收了你三块钱,这得还给你。

”大姐一边说,一边把钱塞到我手里。

我有点意外,就三块钱,其实我自己都没发现。

我笑着对大姐说:“大姐,三块钱而已,您不说我都不知道,您留着吧。

”大姐却一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该多少就是多少,咱做生意就得讲诚信,不能多收顾客一分钱。

”那一刻,看着大姐那真诚的眼神,我心里特别感动。

这三块钱,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大姐来说,这是她坚守诚信的原则。

这件小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诚信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就像这位大姐,她可能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懂那些深奥的大道理,但她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诚信。

回到里关于诚信的论述,我更加明白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大事还是小事上,诚信都是做人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像一棵没有根基的大树,迟早会倒下。

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

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

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篇一看了刘余莉教授关于《群书治要》的讲座,我真的是像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感觉收获满满,又有点懵懵懂懂,就像在浓雾里看到了一点亮光,想要靠近却又有点找不到路的感觉。

讲座一开始,我就被刘教授那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吸引住了。

《群书治要》这名字听起来就感觉很“高大上”,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枯燥得像老和尚念经一样的东西。

可是刘教授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她把那些古老的智慧讲得活灵活现。

就比如说,她提到书中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一些观点时,我就忍不住联想到我们班级。

我们班就像一个小“国家”,班长就像是“小君主”(当然这个比喻有点搞笑啦)。

有时候班长管理班级的时候,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只是单纯地按照规则来,就搞得大家怨声载道,就像古代那些暴君一样(哈哈,有点夸张啦)。

这时候我就想,如果班长能学习一下《群书治要》里的智慧,说不定我们班就能像桃花源一样和谐美好呢。

刘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很多古人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

她讲了一个大臣劝谏君主的故事,那大臣真的是有勇有谋啊,我都感觉他像是古代的超级英雄。

他为了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去进谏。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生活中也能像他一样有智慧就好了。

比如说,上次我想劝我朋友不要沉迷游戏,我就直接上去跟他说:“你这样不行,游戏玩多了会变傻的。

”结果呢,他根本就不听我的,还跟我生气了。

要是我能像那个大臣一样,用点巧妙的方法,也许他就会听我的了。

不过,我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说《群书治要》里有些观点感觉是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我觉得这可能就需要我们像吃螃蟹一样,把有用的肉挑出来吃,那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壳就扔掉。

这个讲座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以前我总觉得西方的那些思想才是先进的,现在我觉得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像一座宝藏,里面有无数的金银财宝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群书治要交友读后感

群书治要交友读后感

群书治要交友读后感《群书治要交友读后感篇一》读了《群书治要》中关于交友的部分,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就像在脑海里放了一场烟花,噼里啪啦地炸出好多想法。

《群书治要》里说交友得慎重,就像我们选衣服一样,不是随随便便哪件都行的。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一段经历,那时候我刚上初中,特别想融入那些看起来很酷的小团体。

有个同学,他整天都逃课,在外面瞎晃悠,还老是和老师顶嘴。

我当时觉得他特立独行,可“酷”了,就想跟他做朋友。

结果呢,跟着他一起,我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还差点也跟着他去干一些违反校规的事儿。

这就像我本来想找一件漂亮的衣服穿,结果穿上了一件满是破洞还带刺的衣服,把自己扎得遍体鳞伤。

书里还提到真正的朋友是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

我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朋友,我们俩就像两根相互扶持的小树苗。

记得有一次考试,我数学考得特别差,心情低落到了谷底,感觉自己就像个被霜打了的茄子。

这时候,他不仅没有嘲笑我,还把他整理的数学笔记拿给我,陪着我一起分析错题,那感觉就像黑暗里突然照进来一束光。

从那以后,我也会把我语文学习的小窍门分享给他。

我们俩就这么互相帮助着,在学习的道路上慢慢成长。

也许有人会说,朋友嘛,就是要一起玩得开心就行,哪有这么多讲究。

但我觉得这就大错特错了。

就像盖房子,如果根基不稳,房子迟早要塌。

交友不慎,那自己的人生道路可能也会走得歪歪扭扭。

如果身边都是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朋友,那自己也很容易就被带偏了。

不过呢,交友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一眼看穿的。

有时候你觉得这个人挺好的,可相处久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就像拆盲盒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打开的会是惊喜还是惊吓。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得按照《群书治要》里说的,以那些积极向上、品德高尚的标准去寻找朋友。

《群书治要》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交友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警钟。

我以后一定要睁大眼睛,找那些能和我一起向着阳光生长的朋友,可不能再被那些“烂衣服”给迷惑了。

《群书治要交友读后感篇二》《群书治要》中的交友之道,那可真是让我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上周细读一本名曰《群书治要》的书,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久久不能入眠。

这本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的。

李世民在627年登基之后,用贞观为年号。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贞观时代的中国,繁荣昌盛,是当世的强国。

李世民在16岁就跟随父亲左征右伐,平定动乱。

27岁登基的他自觉读书不多,治国经验不足,遂设立谏官职,鼓励群臣进谏,评评他的决策过失。

同时,他命令谏官魏征和虞世南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史料,撷取四史六经,诸子百家论说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编辑成书。

从五帝至晋代,共1万零400多部,8万多卷古籍中,取出50余万言,编成《群书治要》,成为治国宝典。

太宗自己天天阅读,学习修身进德,利世济民之道。

可惜此书在宋初已经失传,《宋史》也没记载。

幸亏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手写的《群书治要》全帙。

在清乾隆六十年,由日本人送回中国。

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台湾分别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这本书记录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的智慧、方法、经验和效果,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我们的官员们应该人手一册,作为参考和借鉴。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两位贤君忠臣应该不会陌生;
但许多没念过中国史的新生代,连中国历朝名称都说不出,更不会知道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他的胆识超群,胸怀大志,唐太宗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魏征能够勇于直谏,即使龙颜大怒,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他说:“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他,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任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包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等;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魏征死后,太宗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认为君王要靠大臣监督,才知道自己的得失。

他也曾以玉为譬喻,说玉在石间,未经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

良工琢磨后才成宝玉。

他请求大臣做良工,协助君王使石成玉。

他倡导谏诤,遂使朝廷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大臣形成对君主监督的风气,而大臣也必须受别人的监督。

以现代的情况来说,人民要监督他们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监督执政的官员,以至最高层的领导。

《孔子家语》说:“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古圣人已告
诫我们,商汤和周武王因为广纳直言而国运昌盛。

夏桀和商纣因为听信唯唯诺诺的媚言而国破身亡。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人认为一个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君主所以昏庸是因为偏听偏信。

作为老百姓,我们希望今后的人代会、党代会将发出多种不同的为民请愿的声音,共产党不必高度警戒和防备,而以坦荡荡的胸襟去接纳异议,广听兼纳,包容异己。

有过则改,无则加勉。

希望见到多种声音并发出更璀璨的智慧火花,把国家带上更民主公正和平的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