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极大极小策略_从博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极大极小策略”
———从博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抉择
张冰佳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前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列维第一次把博弈论用于翻译专题讨论中,他提出的“极大极小策略”把翻译行为描述为一种抉择行为,意为译者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选用能以最少努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
“极大极小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过程是一个博弈的游戏过程,在不同文本类型中,面对不同读者群其侧重点不同。
关键词:列维;“极大极小策略”;博弈;翻译抉择doi :10.3969/j.issn.1008-6749.2010.06.014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49(2010)06-0059-05
A Brief Analysis to “Minimax Strategy ”
———Decision-making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View of Game Theory
Zhang Bingjia
(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 hejiang 310018,China )
Abstract :The former Czechoslovakia translation theorist Jiri Levy imported game theory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 theory treats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 ,which means the translator ,in choosing from a number of solutions to a given problem ,settles for that solution which promises maximum effect for minimal effort.“Minimax strategy ”used in transl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game.In different text types ,with different readers,the translator should treat translation discriminatively.
Key words :J iri Levy ;“M inmax Strategy ”;game theory ;translation decision-making
收稿日期:2010-05-06
作者简介:张冰佳(1986—),女,浙江乐清人,硕士生。
一
经济学家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最早提出了“最大最小定理”,该定理主要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前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列维在其《翻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中提出
丽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第32卷第6期Vo1.32
No.62010年12月Dec.2010
了“极大极小策略”。他指出,“翻译理论倾向于规范性,但实际的翻译过程却是语用的”,译者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选用能以最少努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这就是所谓的“极大极小策略”(minimax strategy )。[1]590他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
戏”应用于翻译研究,将翻译过程看作译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受前面所作选择的影响。而“极大极小策略”本身又是博弈论的一部分,和博弈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2]。在翻译领域中亦可以窥见博弈论的身影。奈达声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对于语言理解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把语言看作一种游戏。在这种游戏中,人们为了共同或单方面的利益而进行着协商”[3]16。因此,奈达承认:“博弈论成为翻译的最佳基础,因为它也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和文学的完善的理论”[3]121。
至于“极大极小策略”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以美国电影pretty woman为例。首先需要找到能代表pretty的词:漂亮,迷人,俊俏,俊美,俊秀等等,该影片在大陆译为《漂亮女人》,而在香港则译为《风月俏佳人》,这时,译者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其记忆和美学观的影响,当然也受影片内容、风格的影响,孰优孰劣各有己见。但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可能备选项中进行选择,依赖文本的语境,可能备选项的数量越少,或者受语境的限制越严,选择余地也就越小(也即越容易);一旦译者决定选择其中某个备选项,他就已经为随后的一系列选择创造了相应的语境,翻译过程也就有了“完整信息游戏”的形态。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受前面所做的影响,并受这些选择导致的后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以一个图解作阐述(见图1):
在图1左右两个备选项中,译者选择其一,就已经决定了选择两种游戏中的哪一种。两种不同“游戏”的结果,就是两个不同的翻译变量(transla-tion variants),如译者选择了左项选项表,则右项选项表对整篇文本的影响将完全消失,因此我们以虚线表示,反之亦然。而两个不同翻译变量之间的距离,决定于交织在文本中的不同选择到底有多少。[1]579
二
“极大极小策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界定性规则”(definitional instruction)和“选择性规则”(selective instruction)。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以德语Bursche为例,它的备选项有:boy,fellow,chap,youngster,lad,guy,lark,这些词并不完全对等,但在语义上都有young m an的涵义,只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如风格层次、延伸意义)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选项表要符合这个规则,并受其限制与约束,这个规则叫做“界定性规则”(definitional instruction)。而译者从已有的备选项中进行挑选所依据的规则称作“选择性规则”(selective instruction)。选择性规则的性质也是多样的,如语义的、韵律的、文体的等等。这些规则系统既在客观上依赖语言材料,又在主观上依赖译者的记忆结构及美学观等因素。通过研究规则系统在文本中产生的终端符号——
—词汇,就能重构词汇的生成模式(generative pattern)。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包含着一系列的步骤:先是在某个词汇语义单位的多种可能解释中进行选择,然后转化为一系列从最宽泛的含义到一个比较特定的含义,最终再从中做出一个选择。这个模式称之为重新知晓模式(recognoscative model)。[1]581
各种规则与相应选项表的模式,都依赖于它们得以实现的原料如何交织。与目标语相比,源语中的语义分割越宽泛,翻译变量的离散度越大;反
图1丽水学院学报
60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