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小学3~4年级
二、小学5~6年级
三、初中7~8年级
四、高中1~2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教学建议
三、评价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四册教材参考目录
一、小学3~4年级(总24课时)
二、小学5~6年级(总24课时)
三、初中7~8年级(总24课时)
四、高中1~2年级(总24课时)
参考文献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解决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摆脱
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是以生态文明观指引的旨在提高公众综合生态素质的教育,是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间、代际间的关系,根据发展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本课程标准中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的专门教育。
一、课程性质
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生态文明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渐近性等特点。
1.综合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从意识、知识、行为等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在于“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2.实践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领悟生态知识的水平,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多体验、多反思,真正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3.渐近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学习逐步养成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具备积极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的个性空间。
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内容。学生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主体,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应把绿色软环境营造作为重要内容,积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
3.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生态文明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优化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维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最终目标,努力构建学科教学与专门课程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园环境建设相互补充,小学、初中与高中有效衔接的教育体系。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基础性课程,同时要依靠传统学科课程渗透生态环保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里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文明习惯、生态建设情感和生态道德观等。从小学到高中要有机安排,有序推进,逐步实现教育目标。
小学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蒙阶段,应该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方面夯实基础。
中学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自然生态的新变化,发现生态建设的新进展,形成对生态文明的新认识。
⑴在初中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体验到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认识到为了让人类的自然伙伴正常延续,健康繁衍,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守一定的约定;在此基础上自觉行动起来,承诺这些约定、履
行相关义务。
⑵在高中阶段教学中,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对生态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为学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解决某些生态问题。同时,教学活动中还要增加生态问题的道德评判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的价值观体系及其存在基础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文明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应在各学科教育渗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1.小学3~4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2.小学5~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3.初中7~8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4.高中1~2年级: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