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

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展开的,这节内容既是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它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

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

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过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

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

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针对高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2.学法:

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去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包括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

1、问题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5,____,____,____,____,……①(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

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63 ②(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

水库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 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

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 ③

(4)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某人按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 072,10 144,10 216, 10 288,10 360 ④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通过设置一个容易和一个较抽象的问题,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激发其求知欲。

(二)归纳概括,给出定义

1、等差数列定义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

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学生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

念及其数学表达式。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

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1,2,3,4,5,6…(是,d=1大于0)

(2)0.9,0.7,0.5,0.3,0.1…

(是,d=-0.2小于0)(3)0,0,0, 0, 0, 0,… (

是,d=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

2、等差中项[教师活动]提出问题3: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

差数列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因为a ,A ,b 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由定义可以知道:

A-a=b-A

所以就有

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

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

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

从而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概括四个数列的特点,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同时对问题的总结也能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三)探究论证,得出通项

1、在理解等差数列概念的基础上,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4: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

,公差是d ,如何用首项

和公差将通项公式表示出来?

为引导学生得出通项公式,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由同学们根据通项公式的定义,引导他们得出

d a a d a a 39,314014,进而猜想d n a a n )1(1。此时指出: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2、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