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计数原理 章末知识梳理

2022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计数原理 章末知识梳理
2.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m,n∈N*)个元素的所 有排列的个数,用符号Amn 表示.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计数原理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3.排列数公式:Amn =n(n-1)…(n-m+1)=(nn-!m). 4.全排列:一般地,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称为n个 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5.排列数的性质:Amn =nAmn--11=mAmn--11+Amn-1.
[解析] 从数字1,2,3,4,5中取出3个数字(允许重复),组成三位数,各
位数字之和等于6,
可分为三类情况:
(1)当三个数为1,1,4时,共有C
1 3
=3(种)排法;(2)
当三个数为1,2,3时,具有A
3 3
=6(种)排法;(3)当三个数为2,2,2时,只有1
种排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3+6+1=10(种)不同排法,即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计数原理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要点专项突破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计数原理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要点一
两个计数原理的应用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很少单独命题,多与排 列、组合等问题相结合,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难度适中,属 中档题.
2.应用两个原理解决有关计数问题的关键是区分事件是分类完成 还是分步完成,而分类与分步的区别又在于任取其中某一方法是否能完 成事件,能完成便是分类,否则便是分步.对于有些较复杂问题可能既 要分类又要分步,此时,应注意层次分明,不重不漏.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计数原理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解析] (1)第一步,先将4个舞蹈节目捆绑起来,看成1个节目,与6

知识库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知识库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mmmm2021年第04期(总第220期)知识库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宄徐辉(中国人民解放军91977部队,北京100036)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知识库系统的设计构建方法,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构建知识 数据资产集中管控平台,对文档资料实施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整合多源异构数据信息,消除数据竖井,实现数据统一管 控与共享服务;聚合各部门数据,整合提取价值信息,支撑知识共享创新应用,并详细介绍了知识库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知识库;知识管理;知识库建设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9759(2021)04-0121-04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ase System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X u H u i(The P LA91977 U n it,B e ijin g100036)A b stra ct:T h is paper proposes a m ethod fo r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a knowledge base system.B y organically com biningknowledge management concepts w ith big data technology,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tform fo r knowledge data assets is constructed,and d ig ita l collection and storage management o f documents is im plem ented.B y integrating m 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data inform ation and elim inating data silos,un ifie d data management and sharing services are realized.B y ag­gregating data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extracting value inform ation,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 f knowledge sharing are re­alized.It also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y o f knowledge bas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detail.Keywords:knowledge base;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base construction.〇引言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 重要工作之一。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体系的新表征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体系的新表征

之后,一些学生会产生好的想法,我也会尽力鼓舞他们将其实现,这样便有了参加创客类比赛的生源和作品了。

如何在创客教育的普及教学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总结了需要关注的几点。

1.在普及教学中强调生成式造物普及教学中强调学生将想法变现实,关键是要造出“物”,这样才能有参加比赛的作品源。

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种种问题,如有的学生有想法但不愿去实现,有的学生作品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另外,造物的项目也有大小之分,如何依据大小项目合理安排教学套件的使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去设计。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去造出“物”。

2.在普及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创客教学中做到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设计解决方案,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设计出更具实用价值或者更好玩的创客作品。

用心设计的作品实现之后,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3.在普及教学中关注全人式教育这里所说的全人式教育,即全人教育,在创客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生创客知识和技术上,而是应该多方面培养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比赛中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和实施,学生了解了这些,自然能更好的适应比赛。

摘要:“蜘蛛网”状知识结构是网络时代学习者知识体系的新形态,滋生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把学习者比喻成网络蜘蛛(web spider),根据学习需求,在网络中搜索知识、网页与链接等,开展目标导向性学习,通过信息关联性构建个性化网络知识体系。

本文对蜘蛛网状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形态表征、构建策略、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蜘蛛网”状知识结构;关联性;网络时代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4-05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体系的新表征张伟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是学习自主、选择自由的时代,是知识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庞大的信息库,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已经担负起知识传承的历史责任。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涉及的知识点就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知识。

简单说,就是让信息系统能好好运转,就像管理一家餐馆,要让餐馆的各个环节都有序进行。

②重要程度:在信息管理这个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打个比方,如果把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大机器,这些知识点就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各个零件。

要是缺了某些知识这个机器就运转不灵光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计算机基础,就像你要学做菜,你得先知道炉灶咋用一样。

比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简单的网络知识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了。

比如说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从日常的员工信息管理、数据存储到项目跟进等,都要用到这些知识。

像我们公司以前信息管理很乱,后来用相关知识重新建立系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中级知识点就像是信息系统管理知识大树上一根比较粗壮的树枝。

它和很多相关知识分支有联系。

②关联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密切相关啊,因为信息系统得靠网络传输数据。

还和系统架构知识有关,就像房子的结构影响房子使用一样,系统架构影响信息系统功能。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不同信息系统的适配和安全管理。

我自己学习时觉得安全这块挺难的,要考虑各种漏洞防范,有点像给一座城堡修建重重防御工事。

关键点就是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该怎么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案。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占比挺高的。

考查方式多样,既有理论概念题,像问信息系统安全包含哪些要素;也有案例分析题,给一个企业信息系统故障案例让分析咋解决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像信息系统安全这个概念,就是保证信息系统里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等。

简单说就是保护信息系统里各种“宝贝”(数据)安全。

②特征分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预防性和动态性。

预防性就像打预防针,提前把风险防范起来;动态性呢是说安全要求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外部威胁变化而变化,就像流行的病菌在变,那预防针方式也得变。

计算机网络体系-计算机思维的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计算机思维的结构

计算机思维的结构计算机思维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解思维: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2. 抽象思维:通过抽象出关键信息和特征,将问题简化为更基本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3. 归纳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现象、数据等,推断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4. 演绎思维:通过推理出逻辑关系,从已知的事实和假设中得出结论。

5. 算法思维:从问题的描述中推导出一系列步骤,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6. 数据结构思维:将数据分别组织为不同的数据结构,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分析。

7. 计算思维: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具,解决各种问题,并开发和使用软件和系统。

这些思维方式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思维的核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析和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伟大的计算机原理以下是伟大的计算机原理:1. 图灵机理论:提出了计算机通用性的概念,即一种通用的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所有的计算机。

2. 冯·诺依曼结构: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种类型的内存中,计算机处理器能够自动获取和执行指令,从而实现自动化计算。

3. 库仑-沃尔夫定律:预测了微处理器的性能和成本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的曲线。

4. 摩尔定律:推断了芯片上集成电路数量随时间的指数级增长,进而推动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5.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时要保持简单化,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6. 阿姆达尔定律:说明了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并行程序的加速程度与程序中可并行部分的比例有关。

这些原理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思维的结构计算机思维的结构通常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 计算机应用层:这是计算机使用者直接感知和操作的层次,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和界面。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各种任务,如处理文档、制作演示文稿、浏览网页、玩游戏和沟通交流等。

高中数学必修及选修教材学习知识体系结构与框架

高中数学必修及选修教材学习知识体系结构与框架

第一章集合集合与函数概函数及其定义念概念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根本关系:交集、并集、补集、全集、属于根本运算交、并、补元素的概念、个数概念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区间:闭开,半开半闭展示发放:图像法、列表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基本性质最大、最小值定义义奇偶性;判断方法减函数a r a s a r s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a r) s a rs( ab) r a r b r第二章整数指数幂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幂指数函数性质对数与对数运算对数函数及性质定义:有理数指数幂无理数指数幂定义定义域 R性质值域〔 0,+ ∞〕图像过定点〔 0,1〕单调性对数底数真数定义log a ( M N ) log a M log a N运算log a M log a M log a NNlog a M n nlog a M定义定义域图象值域过点〔 1, 0〕性质单调性过〔 1,1 〕性质奇偶性单调性第三章]函数与程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及应用定义关系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零点定理二分法定义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视根求根步骤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锥、柱、台、球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正视图三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斜二侧画法直观图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锥、柱、台的外表积与体积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球的外表积与体积第二章平面:公理1、公理 2、公理3共面相交直线平行直线: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公理 4关系异面直线平行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在平面空间中直线与内平面的位置关相交系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倾斜角 0°≤α< 180°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斜率 k tanl1 //l2k1k2,b1b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l 1l2k 1k 21点斜式y y1k(x x1 )截距式 y kx b直线的方程两点式yy1x x1y2y1x2x1一般式 Ax By C0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A1 x B1 y C10A2 x B2 y C20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 x)2(y y)22121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Ax0 By0CdB 2A 2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四章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圆的一般方程圆的方程y2x 2Dx Ey F0d r l 与 C 相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r l 与 C相切圆与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 r l与 C相离相交 R r d R r内切d Rr外切 d Rr内含 d Rr相离 d Rr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必修三算法的概念第一章算法秦久韶算法算法与程序框图顺序结构程序框图条件结构循环结构输入语句、输出语赋值语句初根本算法语句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算法案例第二章随机抽样统用样本估计总体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抽签法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法系统抽样求极差分层抽样决定组距组数将数据分组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数本的数字特征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标准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正相关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负相关回归直线第三章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意义概率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任何两个不同事件互斥根本领件特征古典概型任何事件都可表示为根本领件的和概率定义几何概型概率必修四第一章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弧度制正角负角零角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周期性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单调性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奇偶性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最大最小值正弦为奇余弦为偶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周期奇偶性单调性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函数y sin x的图像公式二值域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公式六振幅周期2初相相位x频率f1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根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实例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有向线段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与共线向向量加法三角形法那么量向量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那么向量减法运算及几何r ra a意义r r r向量数乘运算及几a a a何意义rrr ra b a b平面向量根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极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坐标运算数量积rrrrr r r r o o 共线的坐标表示a b a b cos a0,b0,0180物理背景与定义投影rx , ya坐标表示,模,夹r角x2y2ar rx1x2y1 y2平面几何中的向量cosa br r2222方法 a b x1y1x2y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cos cos cos sin sin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第三章sin sin cos cos sin两角和与差的正弦sin sin cos cos sin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弦,余弦和正切公tantan tan 1 tan tan式tantan tan 1tan tan三sin22sin cos角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恒正切公式2222等cos2 cos sin2cos 1 1 2sin 变换tan 22 tan 1tan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正弦定理a b c 第一章sin sin 2 Rsin C解三角形22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ab c 2bccos理余弦定理b2a2c22accosc2a2b22ab cosC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有穷数列无穷数列定义等差数列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 项和S n等差中项ba c2通项 a a n 1 dn1公差 da n a mn mn a1 a nS n2数列的应用S n na1n n1d2定义公比q n m a na m等比中项 a n2a p a q通项a n a1q n 1na1q1a11q n anqq 11qa11q必修五a b 0a b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关系a b0a ba b 0a b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不其解法等式根本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ax2bx c0ax2bx c0ax2bx c0a b 2 ab最大最小值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选修 1-1第一章命题及其关系常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用逻辑用语简单的逻辑连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命题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四种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且或非全称量词x M , p( x)存在量词x M , p( x)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x M , p(x)nx i y i nx yb i1n2x i2nxi 1a y bx 选修 1-2回归分析的根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样本中心第一章统计案例独立性检验的根本思想与初步应用第二章合情推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推理演绎推理与证明总偏差平方和回归方程y bx a分类变量随机变量 K 2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高中生物学必修1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学必修1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一、总纲:依据生命过程线索进行学习,融汇贯通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

1.生物和生物学。

(1)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过程线索。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不存在系统层次。

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所以不能占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态系统、生物圈包含无机环境。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应从细胞开始。

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1.细胞学说。

(1)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建立过程:维萨里(器官)→比夏(组织)→罗伯特·胡克(显微镜发现并命名细胞)→列文虎克(显微镜观察活细胞)→马尔比基(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3)核心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4)建立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找→移→转→调。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也谈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王国芳) -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首页

也谈中学教师如何做研究(王国芳) -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首页
春晖中学 王国芳
解读“做研究” 解读“做研究”
研究的对象: 对教师的“ 研究的对象:做——对教师的“做”的研 对教师的 究 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过程:做——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研 在 究 研究的目的: 为了使自己“ 研究的目的:做——为了使自己“做”得更 为了使自己 好
一、做细
1、关注细节——小题大做 关注细节 小题大做 化大 为小 如何做一 名好教师 如何上 好课 如何上好 某一堂课 如何设计 某个环节
三、做实
1、立足实践 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反思实践中的得失
《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中 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 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 年第12 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
三、做实
1、立足实践 2、结合实际 自身实际 优势与劣势 成功与失败 环境实际
校园环境 区域环境 《教研组网站建设三“味”谈》(《《中小学 教研组网站建设三“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 年第5 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 》 ) 《对当前 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学政治 教学参考》2008、 教学参考》2008、3) 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 《《信息技术与课 《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2005、 程整合》2005、2 》)
《高 考 政 治 主 观 题 设 问 类 型
《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 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 《例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的基本策略》 例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的基本策略》 《对策类主观题解题的基本策略》 对策类主观题解题的基本策略》 《如何认识类问题解读》 如何认识类问题解读》 《“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模式及解题策 描述类” 略》体现类” 《“体现类”试题的基本模式及解题策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

1、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2、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3、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常用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如C/C++、Java 等,以及相应的编程思想和技巧。

4、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讲解基本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原理,如线性表、树、图、关系数据库等。

5、计算机网络:介绍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6、计算机安全:讲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

7、软件工程: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需求分析、设计模式、软件测试等,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未来几年,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将呈现以下趋势:1、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未来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2、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手段,未来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将更加注重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讲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_模型评估_概述及解释说明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_模型评估_概述及解释说明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模型评估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任务。

为了高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数据管理知识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并重点探讨其中的模型评估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除引言外,主要内容包括:第二部分介绍了数据管理知识体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概述了模型评估的定义、步骤和常用指标;第四部分详细解释了不同模型评估方法,包括基于交叉验证、基于训练集和测试集划分以及基于留一法;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回顾展望了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和模型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模型评估部分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相关概念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内容,读者将能够掌握模型评估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常用指标,并了解不同的评估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此外,文章还将对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和模型评估进行回顾与展望,帮助读者把握未来数据管理发展的趋势。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希望对您撰写长文有所帮助。

如需继续撰写其他部分,请告知。

2. 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2.1 什么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个人的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和策略。

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等方面,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支持业务决策和运营需求。

2.2 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数据管理对于任何组织或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首先,良好的数据管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因为脏数据而导致的错误决策或行动。

其次,有效的数据管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通过合理规划、整理和分类数据,使得信息可以更快地被获取到并用于各种目的。

此外,合规性与监管要求也是必须满足的内容。

最后,有效的数据管理还能帮助组织发现潜在机会,并帮助进行战略规划。

高中英语全部知识体系结构图汇总

高中英语全部知识体系结构图汇总

高中英语全部知识体系结构图汇总一、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1.主语+不及物动词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3.主语+系动词+主语补语4.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5.主语+宾补动词+宾语+宾语补语二、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定语从句:n、pron+先行词+句子(不完整的)宾语从句:主+谓(vt)+宾状语从句:主+谓+宾语+状语三、被动语态:对应的被动语态也有八种:1.一般现在时is\am\are+P.P(过去分词)2.一般过去时was\were+P.P3.一般将来时will be+P.P4.现在进行时is\am\are+being(固定不变)+P.P5.过去进行时was\were+being(固定不变)+P.P6.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P.P7.过去完成时had been+P.P8.过去将来时would have been+P.P四、动词的时态:1、一般现在时的用法:1)表示现在的习惯,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2)表示主语的特征、性格和能力。

3)表示客观事实或真理。

4)表示按照计划安排好的将来行为。

(只限于是go,come,leave,start,stop,be等开始或移动意义的词。

)2、一般过去时的用法:1)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

2)叙述过去连续发生的事情。

3)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的动作。

3、一般将来时的用法:1)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

2)表示将来的经常动作。

4、现在进行时的用法:1)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

2)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

(说话时动作不一定进行。

)5、过去进行时的用法:1)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动作。

2)表示移动的动词:come,start,stay,leave,go等词的过去进行时可以表示过去的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3)wasgoingtodo可以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发生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的用法:1)表示刚刚完成的动作,常与just连用。

“1+2+3+N”智慧校园综合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1+2+3+N”智慧校园综合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1+2+3+N”智慧校园综合体系的设计与建设文/王靖夫 河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摘要:智慧校园是一个涵盖信息、网络、智能设备、资源整合、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全面实现对校园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学员学习效率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一流培训机构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此,本文针对“1+2+3+N”智慧校园综合体系的设计与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培训机构的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智慧校园综合体系;设计与建设智慧校园综合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数字化建设中,除了硬件设施外,还必须做好软件工程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智慧校园综合体系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和利用,从而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改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1. “1+2+3+N”智慧校园综合体系建设原则与技术路线1.1 建设原则在我国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开始基于智慧校园综合体系来进行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管理。

然而,对于智慧校园综合体系建设工作来说,不仅需要保证信息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还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1.1 统一规划(1)统一规划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从培训机构数字化发展现状出发,从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管理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对数字化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和整体设计,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和重点建设任务等[1]。

(2)统一规划要在充分调查分析培训机构数字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数字化标准和规范,结合培训机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3)统一规划要统筹考虑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

(4)统一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当前条件下体现前瞻性。

1.1.2 统一标准根据培训机构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和规范,以规范培训机构各业务系统的应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受力特征:回复力 F=-kx=-mω2x
自 由
基本模型:①单摆(θ<10°):T 2
l g
②弹簧振子:T 2
m ,x(t) A cos(t ) ;v A cos(t ) ;a 2 x 2 A cos(t )
k
2

动 阻尼振动 定义:振幅逐渐减小的自由振动叫阻尼振动。
特征:振幅递减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 f=μN。N 为接触面间

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势差
点电荷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电场力的功
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运动 电容器
电路 (恒定电流) (选修 3-1)
电源 电阻
磁学
磁场
磁场的产生
(选修 3-1) 磁场的性质
电磁感应
产生的条件
(选修 3-2) (选修 3-4)
光学 几何光学 (选修 3-4)
手定则)
中运动
磁通量
磁通密度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㈠
右手定则
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积中磁通量发生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㈡
楞次定律
变化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
交变电流
右手定则
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谱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正在发展和形成,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新形势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思想多样性和观念碎片化程度加深。

因此,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特点与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核心性的素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和思维意识形态构建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对他们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不是孤立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学科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的体系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需要涵盖多个层面和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批判分析的能力,能够对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进行辨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二、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科学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基于科学理论体系,教师需要根据相关学科知识和教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教育(义务教育化 学),第二阶段是共同的全面发展(必修模块), 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选修模块)。这 三个阶段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 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不同阶段课程的内容又是逐 渐深化的。我们应从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去认识和理 解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一、高中必修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为高中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 的。 • 基础性首先体现在为全体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 素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 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基础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与技能 和过程与方法方面,还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 面,它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学习中处于承前启后的 地位,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
章引言
• 实事: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经 超过2000万种,发生的化学反应更多。 • 问题:如何认识和研究 • 方法:分类 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地位和功能
第一章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 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第二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是连接初中《化学》、《科学》与高中化 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 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多层次、多尺度及介尺度复杂性

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多层次、多尺度及介尺度复杂性

Engineering 2 (2016) xxx–xxxViews & Comments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jo u rn a l h om e pag e: w w w.else /locate/engEngineering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多层次、多尺度及介尺度复杂性李静海Vice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Complex Systems,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1. 突破惯性思维模式为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实现新的科研模式,应对全球挑战,我们迫切需要突破惯性思维。

在新的科技时代,机遇多于挑战。

然而,在这个新时代,政府和科技界需要意识到,最为重要的问题也许不是经常讨论的投资与回馈。

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在向两个极端时空尺度扩展的同时,催生了许多新技术,特别是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人们逐步认识到,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解决方案的同时,自然、工程、人类自身和社会科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注重细节的还原论和关注整体行为的系统论仍然无法融合,不同层次之间和同一层次不同尺度之间的关联仍然难以实现。

这严重制约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知识体系的爆炸性扩张,正在推动新的科研模式[1]的形成,学科交叉[2–5]、融合也越来越成为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途径[3],科学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已成为当代科学的潮流。

1+2+n课程体系

1+2+n课程体系

1+2+n课程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这个体系强调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1”代表的是一门核心课程,即语文。

语文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学科。

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2”则代表两门基础课程,分别是数学和英语。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则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和观念,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n”则代表多种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涵盖了艺术、科技、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1+2+n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一、概念辐射式【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

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如下图所示。

【导学提示】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找出“含金量”比较高的核心概念。

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辐射的面越广,能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也越大;反之越小。

象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产业、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认识、实践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都是含金量颇高的概念,以它们为基点,都能辐射建立起较大的知识体系。

二、逻辑递进式【方法简介】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以某知识点为起点,在对该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再推出下一知识点,并对新推出的知识点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建立起知识体系的过程。

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对知识A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由知识A推出知识B,再对知识B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由知识B推出知识C,进而再对知识C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

【范例引路】哲学常识第一课是辩证唯物论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在复习中运用逻辑递进式来构建该课的知识体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可把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当作逻辑起点,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物质这个知识点主要是把握其概念,明确其地位(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这个知识点主要应把握其概念,掌握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和要求。

其次,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推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是物质决定意识,无论从意识的起源还是本质看,意识都离不开物质,要依赖于物质,所以说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包括反作用的含义、表现、要求)等。

第三,再由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推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知识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重要性和要求(包括理论层面的要求:辩证把握客观实际、反对从主观出发;也包括实践层面的要求: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等。

【导学提示】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并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到整个学科,如经济常识的整个内容,就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内在联系;小到一个知识点,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方面要求,也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的:必须先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然后弄清事物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进而根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来促成新事物的成长。

如果我们在复习中善于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难把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个的或大或小的知识体系。

三、要点提炼式【方法简介】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在复习某一块内容时,先提炼出该块知识的若干个要点,然后再分别对各个要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把纷繁零碎的知识点建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先从所要复习的该块知识中提炼出A、B、C、D等要点,再分别对各要点加以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范例引路】在复习经济常识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提炼出市场经济含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的类型四个要点。

然后再对这四个要点作具体分析,便可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知识体系。

首先,关于市场经济的含义,除了要掌握概念外,还应搞清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市场这两对关系。

其次,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了解四个特征的一些具体内容,并掌握四个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次,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应明确现代市场经济包括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两部分,并进一步掌握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目标、手段等内容。

最后,关于市场经济的类型,应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特别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一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样,通过四个要点的提炼和分析,把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都串起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导学提示】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能提炼出足够重要、能够“拎”得起较多的知识的“要点”,即“点”一定要找得准。

只有这样,才能够以点带面,化繁为简,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好地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并善于提炼知识的要点。

四、问题引领式【方法简介】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把所要复习的内容归纳成几个互相联系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把课本上的具体知识逐一“落实”到各个问题当中,实现以问题引领知识,进而实现知识整合,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

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先把复习内容归纳成A、B、C、D等几个问题,再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范例引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哲学常识第八课就是专门介绍实践这一观点的。

这一课的全部内容就可以归纳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通过对“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整合起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实践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等知识。

通过对“为什么”(即为什么要重视实践)这一问题的分析,可解决实践的作用这一问题:一是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二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怎么办”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把两个“结合”(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联系起来。

通过这样三个问题的归纳与分析,就可以把整个第八课的内容整合成如下图所示的知识体系。

【导学提示】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对问题的归纳和设置是否合适。

如果问题归纳得不好,那么问题设置的数量再多,整块知识可能还是如一盘散沙,难成体系。

纵观我们政治教材,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来编写的。

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复习中均可通过问题引领来构建知识体系。

五、热点关联式【方法简介】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某一热点问题为载体,把与该热点相关的学科知识加以重组、整合,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可分两种,如下两图所示:一是宏观的,即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角度对热点进行挖掘,把相关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图所示);二是微观的,即结合该热点的相关具体问题,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建立起知识体系(第二图所示)。

当然,不少热点问题在分析时我们往往把上述两种基本模式结合起来使用。

【范例引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

我们可先分成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后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角度来分析答案。

针对第一个问题,经济常识角度可联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哲学常识角度可联系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人们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政治常识的角度可联系到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与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地位、性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

针对第二个问题,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角度分别可联系到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劳动合同制、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意识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国家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等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