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者与死者

合集下载

攻击本能与人性异化_解读诺曼_梅勒的_裸者与死者_

攻击本能与人性异化_解读诺曼_梅勒的_裸者与死者_

攻击本能与人性异化———解读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欧华恩内容提要: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揭露了很多人性异化的现象:权欲对人的异化、夫妻关系的异化,以及利己主义者的攻击性对人的异化等。

本文以马尔库塞的“攻击本能发展”理论作为解读这些人性异化现象的理论基点,揭示出攻击本能对人性异化的影响。

关键词:《裸者与死者》 攻击本能 人性异化作者简介:欧华恩,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T itle:A ssault I nstinct and Hu manity A lienati on:On Nor man Mailer’s The N aked and the D ead Abstract:Mailer’s novel The N aked and the D ead discl oses the influence of assault instinct on hu manity alienati on;It discl osesmany phenomena of hu manity alienati on,including the alienati on of humanity caused by the desire f or power,the alienati on of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man and wife,and the alienati on of hu manity caused by the assault of egoists.And Marcuse’s theory of “the Devel opment of A ssault I nstinct”becom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2 ena of humanity alienati on.Key words:The N aked and the D ead assault instinct humanity alienati onAuthor:O u Hua’en is an ass ociate p r ofess or at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 m ent of Hunan U2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425100,China).H is research areas are B 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Email:ohe wyx@hot m ail.co m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The N aked and the D ead,1948)被认为是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最出色的小说之一,作品凸显对权力迷狂的丑恶与神秘,对战争非人性的隐喻,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病态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展示了独特的内涵,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裸者与死者》存在主义论文

《裸者与死者》存在主义论文

《裸者与死者》存在主义论文摘要:从《裸者与死者》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主义强烈的色彩,小说中梅勒用自己对命运的无为和脆弱映射了美国军队的残忍,血淋淋的现实让普通人民不断向着罪恶的方向发展,军队代表的残忍无情、剥削压迫既是对人性的毁灭,也是对权力风欲望的向往。

“裸”和“死”二者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种反映,其中包含了弱者在战争中生存的软弱无助以及掌握权力的强者的残酷血腥。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描写的关于二战的作品《裸者与死者》是一部反映当时二战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它其中包含的存在主义表现了军队掌权者对普通士兵的奴役和士兵在军营生存中的艰辛,以及社会现实对当时整个美国人民的压迫,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裸者与死者;存在主义;分析一、《裸者与死者》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存在主义文学是在20世纪的欧美思想界开始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最初是从存在主义哲学演变而来的,存在主义单独分离出来是从二战过后,欧美地区都处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氛围下,各类思想都开始发展壮大,存在主义以其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描绘逐渐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度。

存在主义的文学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其中就以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为主要代表,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描写,展示了不同阶层人民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诺曼梅勒曾经在1944年应征进去太平洋地区服兵役,当时正是二战的末期,在服役期间他见证了各种权利的碾压和剥削,对存在主义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在《裸者与死者》这部作品中,梅勒深受迷茫一代的作家影响,在塑造人物性格上,他很推崇海明威的风格,人物的人生孤独痛苦,几经磨难,人物的生活与现实社会有着强烈的对比,是作者在存在主义基础上表现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二、《裸者与死者》中的存在主义解析1、权利,危及自我的异己力量在《裸者与死者》中权力作为非常鲜明的物象代表是主人公在危及自我时展现的异己力量,存在主义主要是集中影响了在社会上单独存在的个体,他们在种种异己力量的权力压迫下表现出反抗的无奈和懦弱。

试析《裸者与死者》中的暴力呈现

试析《裸者与死者》中的暴力呈现

试析《裸者与死者》中的暴力呈现作者:刘帅一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期摘要: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被认为是美国二战战争文学的一部杰作。

小说反应了美国二战时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生活。

本文从小说的暴力场景入手,以侦察排中士马达内拔金牙为例,具体分析了梅勒是怎样呈现这一暴力场景和其想要向读者传达哪些信息。

关键词:暴力;叙事进程;叙事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43-02一、引言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被公认为美国二战战争文学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

《裸者与死者》继承了美国一战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风格。

梅勒在小说中运用了传统的自然主义的手法,对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物的内心和军旅生活做了细致的描写。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直接的叙述、戏剧性的小插曲、传记性的白描。

梅勒本人也坦承自己的创作深受多斯·帕索斯和海明威等一战作家的影响。

同时,《裸者与死者》又突破了一战后“迷惘的一代”个人失落的精神局限,把视角从个人转向了整个美国社会。

浸润在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极权主义倾向在《裸者与死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次,梅勒以参加菲律宾战役中的莱特岛之战的经历作为《裸者与死者》的写作素材。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描写侦察排的军事活动,梅勒甚至参加了战时的侦察小分队的活动。

梅勒将小说的写作技巧融入到纪实作品的风格被之后的许多作家所模仿。

正是由于《裸者与死者》对美国战争文学甚至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其的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发展为从艺术手法和主题两个方面全面评价小说提供了多维的批评视角和方法。

国内学者孙淑丽(2007)在其论文中通过对小说中人性与赤裸意象的特点的分析,讨论了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石雅芳(2004)从文化语境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认为其“受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具有适时性、预见性及普适性这三方面的内涵”。

现实、回忆与幻想:《裸者与死者》人物形象综论

现实、回忆与幻想:《裸者与死者》人物形象综论

除 了通 过采用 现实 主义手 法 表现孤 苦无依 的普
通 士兵 面对 死 亡 和 灾难 时 的 无 可 奈 何 和 悲 观 绝 望
外, 梅 勒还采 取写 实 和 回忆 、 幻想 等 表 现 手 法 , 精 心
争威 胁下 的非 常态 , 以及 他 们 面 对 战 争 和死 亡 时 的 悲观 绝 望 。在 大 战 前 夕 , 所有 的士兵都焦躁不 安, “ 人 人心 里都 很 明 白 : 再过几个小时, 他 们 中 间有 一 些人 的 死 期 就 要 到 了 ” [ 1 ] ( P 。 。面 对 即 将 到 来 的 死 亡, 他们 没有别 的选 择 , 只能 眼睁 睁地 等待死 神 的降
时续 的时空 交 错 , 描 写了人物的全部 生活轨迹 ; 同 时, 也 展示 了在 这一 历史 进程 中 , 人 物所 表现 出 的种 种心态, 并 揭示 了形 成这 些心 态 的社 会 根源 。

的一次 突袭 中 , 因为极 度恐慌 , 列兵 汉奈 西竟然 从 自 己的单人 工 事里爬起 来 , 迎 向了迫 击炮 , 脑袋被 弹 片
势宏 大 的战争 场 面和 敌 我 双 方 的 战争 策 略 , 然 而 梅
勒并 没有 这样 做 , 他 只是 以现 实 主义 的手法 , 展示 了 作 品 中人 物 的无可奈 何 : 面对 无遮 无掩 的悲 剧命运 , 他们 只能 忍受 肉体 和精 神上 的双 重折磨 和摧 残 。在 小说 一 开始 , 梅勒 就 生 动地 描 绘 出大 多数 士兵 在 战
临, 处 于一种 无力 保 护 生 命 的绝 望 之 中。而 在 敌 军
间机器 和 大家 的话 两 种 表 现手 法 , 成 功 地 将 现 实 主 义 和 表现 主义 融为 一 体 , 通 过 小说 主人 公 对 过 去 的 回忆 、 未来 的幻 想 和现实 生活 的相互 交织 , 通 过时 断

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的意象解读

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的意象解读

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的意象解读The Imagery Interpretation to The Naked andthe Dead ofNorman Mailer作者姓名:专业名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学位类别: 文学硕士答辩日期: 年年月论文摘要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当代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直以来,他始终以一个先驱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直面不断变迁的美国社会,他有着缜密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

从二战之后国家内部出现的法西斯倾向,到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从总统竞选,到越南战争;从阿波罗登月,到罪犯盖瑞·吉尔默行刑;亦或是玛丽莲·梦露和穆罕默德·阿里这些极具有美国特色的事件和人物他都投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先知式的预判。

梅勒在 1948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1948)是他的代表作,本文试对其中的象征本体进行简单的解读,以期追溯梅勒的思想内涵和当时的社会百态。

本文对这篇小说的意象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岛屿为背景的战场意象。

梅勒通过建构这个空间来展示一种多元的思想形态,其存在是为之后的各种矛盾冲突提供合理的展示平台。

通过对这个空间概念的挖掘,揭示梅勒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二部分,小说中的军人意象。

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来阐述梅勒对美国社会的观察,揭示了在二战结束后,人们沉闷、压抑的生存状态的根源所在。

同时对其他涉及人物进行评述,展现梅勒描绘的真实社会。

第三部分,小说中的女性意象。

这一群体所展现的社会状况不仅体现了梅勒的女性观,也再现了长久以来两性的对立统一。

对女性扮演的角色的描绘,能鲜明地看出他对两性和谐的期冀。

同时基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的创作技巧,为小说整体冷酷的氛围注入一丝柔情。

第四部分,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裸者与死者

裸者与死者

1.2《裸者与死者》简介
• 在众多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的小说中,
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 是出类拔萃的一部。这部作品以及《西线无战事》、
《永别了武器》合称“三大战争经典 ”。
• 故事设定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故事被安排在一个
虚构的热带小岛上。 这个发生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故事让读者看到
创作经历
• 1948年在巴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裸者和死者》,以其本人的二战经 历为基础创作而成。 突出地反映了美国部队中军官和士兵之间的矛盾,被 公认为美国作家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小说之一,并拍成电影。 • 长篇小说《巴巴里海滨》(1951)是一部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半象征主义、半 现实主义的作品。 • 长篇小说《鹿苑》(1955)以同样手法,描绘好莱坞电影界的苦闷和窒息。 • 1955年,梅勒与人合创了主要在纽约发行的报纸《村声》(The Village Voice)。 • 自1959年起,梅勒不大创作小说,他出版了《为我自己做广告》(1959)一 书,收集他所发表的全部短篇小说、散文、评论,并摘录3部长篇小说的片 断,对自己思想的发展、早期的作品以及报刊的评论加以论述。似乎是不 加掩饰地流露他的内在,其特殊的文体和姿态引起了年轻一代作家的共鸣。 • 1962年发表诗集《女士的死亡和其他灾祸》,反映美国两党竞选的《总统 文件》(1963)。 • 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梅勒又完成长篇小说《美国梦》(1965),表现美国 社会上横行的暴力、谋杀、复仇和强奸这类梦魇。同年,他写了一部分析 “垮掉的一代”的嬉皮士心理状态的《白种黑人》。
• 米歇尔·福柯:权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 福柯对于权力曾做过如下的一番解释:“其模式主要 是法理的,以法律的表述和禁忌作用为中心,统治和征 服一切的方式,最终归结为服从的效果。”(1967)

《裸者与死者》的生态主义解读

《裸者与死者》的生态主义解读
种浓 烈 刺 鼻 的气 味 。人 类 打着 拯 救人 类 的旗 帜 ,为 了所 谓 的世 界 和平 发 动 了战 争 ,然而 同时却 对 自然环 境
造成 了巨大 的威胁 。在 《 胡 中我们看到 “ 遍地都是缺手缺脚 的尸体 、 击毁的车辆残骸 。看去简直像个垃 圾场 ,难得剩下一两方青草”【 ” 。通过对小说 中大量萧瑟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 ,梅勒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所谓 的 人类的文 明和发展是 以破坏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 ,它们给人类带来 了灾难 ,而可怕的是这种恶果
行径 。


( 裸者与死者》 表现 出了梅勒对战争的憎恨和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主义 由 “ 深层生态学 ” ( D e e p E c o l o g y )一词演变而来 ,为整体 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挪威哲学家 阿伦 ・ 奈斯 ( A r n e N a e s s )提 出。其注重人与 自然 的整体形象 ,主张生态中心主义 的平等 、多样性 、反等级
[ 关键词】 诺曼 ・ 梅勒 ;战争 ;自然环境 ;人类 中心主义 ; 精 神生态 【 中图分类号】 I 7 1 2 . 0 7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8 X( 2 0 1 3 )叭一 0 0 8 3 — 0 3
诺曼 ・ 梅勒是美国现 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其首部小说 ( 裸者与死者) ) ( 1 9 4 8 )也受到了 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评论界对该 书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文 中的心理分析描写 、象征手法运用 、存在主义
态 度 以及非 中心化 等 。深 层 生态 学把 生 态危 机 归结 为 现代 社会 的生存 危 机 和文 化 危机 ,而生态 危 机 的根 源 恰恰 在 于 我们 现有 的社 会 机 制 、人 的行 为模 式 和价 值 观念 。因而 必 须对 人 的价 值观 念 和现 行 的社 会 体制 进 行根 本 的改 造 ,把人 和社 会融 于 自然 ,使 之成 为一 个整 体 ,才 可能 解决 生 态危机 和 生存危 机 。 生 态批 评坚 持 两大 基 本原 则 :一 是尊 重 自然 ,二是 自然与 人类 之 间 的相 互依 存 。从 生 态批 评 的视 角 阅

《裸者与死者》中人性的冲突及复杂性解析

《裸者与死者》中人性的冲突及复杂性解析
者 与死 者 中人 性 的 冲突 及 复杂 性 解析
◎张 静 袁 媛
( 河北工业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天津 3 0 0 4 0 1 ) ( 河北 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ma n M a i l e r , 1 9 2 3 -2 0 0 7 ) 作 品 以 文笔犀利著称 , 他作 为反对 霸权 主义 的重 要人物 , 其 放荡 的性格也 使得他成 为备受争议 的对象 ,其作品 《 裸 者与 死者》 以战争 为背景 , 以描 写人物 内心 的冲 突与复杂性为 目的 。文章从分析存在主义思想入手 , 在存在主义思 想的角度解读《 裸 者与死者 》 中的人性 冲突及复杂性 。

诺曼・ 梅勒与他的《 裸者与死者》
诺曼 ・ 梅 勒为犹太 裔美 国作 家 , 曾多次被誉 为美 国最伟 大的作 家之 一 , 其代 表作《 裸 者 与死者 》 为他 带来 了极 高的声誉 。 也 奠定 了其在 文学界的地位。此 作品在情感上 ,梅 勒对 自己复杂 的感受进行 了细致 的展示 , 因此他 的作 品 中有 爱有 恨 、 有笑 有哭 、 有漠 然有希 望 、 有勇 敢有怯 懦 ; 在 创作手 法上 , 梅 勒 利用 多种表现手法 。 使得生 活艺术化 , 同时将艺术注入 生 活的每个细节 ;同时他对 多种 艺术手 法的使 用也 是 如鱼得水 、 淋漓尽致 。 2 0 0 7年 1 1 月 1 0日, 诺曼 ・ 梅勒 与世 长辞 , 但 是他 留下 了丰富而 宝贵 的文化遗 产 , 为 世界 文学发展事业做 出了杰 出贡献 。后世对《 裸者与 死者》 文章 的评 述很 多 , 且侧 重点不 尽相 同 , 笔者 侧 重分 析作 品中体现 出来人 的心 理 的复杂性及思想 价 值, 希望对梅勒作 品的后续研究有 一定 的借 鉴意义。

梅勒《裸者与死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梅勒《裸者与死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梅勒《裸者与死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梅勒《裸者与死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裸者与死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美国小说家梅勒(1923)的长篇小说。

后现代小说的杂交——诺曼·旃勒《裸者与死者》的流派解析

后现代小说的杂交——诺曼·旃勒《裸者与死者》的流派解析

研究方法,他首先提取了文本中的要素,再将这些要素空间化,从而绘制独特的文学地图,实现了文本的可视化=区别于传统的细读,莫莱蒂的文学地图展现的是一种“远读”方法。

他在《对世界文学的猜想》中写道,“距离是认知的条件。

有了距离,你就可以关注那些比文本小得多或大得多的单位:手法、主题、修辞——或是体裁和系统(Franco,2000:57)莫莱蒂的文学地图思想本身就是“远读”思想的实践。

通过文学地图,研究者可以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物在叙事中的作用和风格以及小说中的情感表达。

文学地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者们了解这种文本形成的深层思维机制.揭示从思维转化为文本的复杂过程,而这正是“文字”所做不到,“地图”却能做到的。

注释:①弱联系(weak ties)这个概念来自马克•格兰诺维IMarkGranovetter)于1973年5月发表于美国社会学学刊的论文《弱联系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esieachers©」63.comTe~27187158992参考文献[1]Franco Moretti.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1800-1900[M].London and New York,1999.[2]Franco Moretti.Literary Lab Pamphlet2:Network Theory,Plot Analysis[Z].Stanford Literary Lab,2011.[3]Franco Moretti.Literary Lab Pamphlet13:The Emotions ofLondon[Z].Stanford Literary Lab,2011.[4]Franco Moretti.Conjectures on World Literature[J].NewLeft Review1,2000.[5]John Barrell.The Idea of Landscape and the Sense of Place1730-1840[M].Cambridge,1972.[6]Mark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Philip Fisher.The Vehement Passions[M].Princeton Diversi­ty Press,2002.[8]Rudolf Amheim.The Power of the Center.A Study of Com­position in the Visual Arts[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88.[9]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10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5-43.后现代小说的杂交——诺曼•旃勒《裸者与死者》的流派解ih斤□明倩倩南通大学[摘要]诺曼•梅勒是美国二战后的重要作家,他以其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一举成名。

《裸者与死者》中 “冲突”的完美体现

《裸者与死者》中 “冲突”的完美体现

《裸者与死者》中“冲突”的完美体现摘要:诺曼·梅勒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与1948年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的小说,但是小说的主题并不是战场上的厮杀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也不是反映战地艰苦的生活。

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反映美军内部矛盾方面,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写,将美国社会化成一个小的缩影表现在军营内部。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反映了美国的紧张社会关系和人们内心世界的混乱,揭开“民主”的外衣,揭示出极权主义对人主体性的消解。

这部小说与当时的美国化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权力与自由、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冲突和人们互相对立的精神世界来挖掘作品中人性的冲突。

关键词:裸者与死者战争人性极权冲突自由《裸者与死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二战时期美国军队内部的矛盾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

小说不仅表现了角色的理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还着重描写了少将卡明斯与副官赫恩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上层极权主义与个人意志之间的激烈冲突,揭示出美国社会内忧外患的景象。

这部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学者认为,这是所有反映二战时期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一次渡海登岛的战役,是美军进攻一座位于南太平洋名为安诺波培岛(虚构的地名)的时候,发生在一支小侦查部队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对权利充满欲望的少将卡明斯,参谋官克洛夫特,还有敢于对权利进行抗争的排长赫恩还有普通的士兵雷德等等。

作者将美国社会化作一个缩影在这支小部队中充分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裸者与死者》中,作者表达了对二战结束后美国现状的思考,具有独特意味的存在主义倾向开始逐渐形成。

二战末期,法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存在主义。

以萨特发表于1943年的《存在于虚无》为代表,存在主义思想开始在法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萌芽。

而《裸者与死者》所表现出的冲突与困惑与这种存在主义思想在很多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

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

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石雅芳Ξ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梅勒《裸者与死者》发表时及发表后的文化语境的思考,发现其受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具有适时性、预见性及普适性这三方面内涵。

文章指出,这三方面的内涵不仅在小说出版时,甚至在今日都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吻合,从而使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裸者与死者》 文化语境 适时性 预见性 普适性 期待视野诺曼・梅勒自大学开始到现在,已发表近四十部作品,尽管他的小说艺术在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的创作生涯中愈来愈炉火纯青,然而,他的代表作却是他在年仅25岁时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裸者与死者》。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同时也令作家本人啼笑皆非。

梅勒在《自我广告》(1959年)一书中写到他为小说的大获成功而“感到忧伤”,因为在他“还没有成为真正男子汉”(Mailer,The Time o f Our Time49)的时候就突然被称为“著名的美国作家”(Dearborn63)。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小说依然还闪烁着持久的生命力。

本文试图从小说发表时的文化语境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对这现象进行探讨。

因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印证当代所关注的文学的社会性对小说意义的影响,而且从这部小说的成功来说,它的互文性与文学文本相比,对小说的成功意义更加重大。

根据接受理论,文学文本是开放的,文学作品是由文本、作者、读者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其意义是由这些方面决定的。

姚斯认为,“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作品的意义等于作者所赋予的意义和接受所赋予的意义的总和”(转引自杨传珍241)。

不论是文本的作者,还是文本的读者,“总是处于一定的时空社会关系之中”(王岳川492),生活在社会、政治、经济等的一切关系之中,因此,小说文本与作者生活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小说文本的读者同样也处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因此,是否可以这么推论,小说的成功与否,与作者及读者所处的文化语境关系密切。

“离散”与“交集”——浅谈《裸者与死者》的叙事特点

“离散”与“交集”——浅谈《裸者与死者》的叙事特点

兵班子 , 而马丁内兹却是吞吞吐吐 、 勉为其难 。突然出现的短语“ 飞回到过去” 让谈话就此打住 , 回到马丁 闪 内兹 的过 去 。在这个 闪 回的片段 之 后 , 说 直接进 入 了 “ 三章 ( 二 部 ) 马 丁 内兹 的故事 暂 停 。第 三章 小 第 第 ”, ( 第二 部 ) 的开 头 与马 丁 内兹 也 毫不 相干 :一 场争 论 , “ 眼看 就要 在 军 官食 堂 里爆 发 了。 _8, ”2 花开 两 朵 , 表 』 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枝, 叙述 又转 向了另 一个 群体 : 师部 的军官们 。 朱里奥 ・ 马丁 内兹 这个 人物 形象 在第 一 章 的末 尾 就 出现 了 , … …这 个 士 兵 就是 朱 里 奥 ・ 丁 内兹 中 “ 马
1 2 闪 回的 交集效 果— — 人物 的过 去 、 在 因 闪回而 交集 . 现
14 9 8年 , 犹太 裔美 国作 家诺 曼 ・ 勒 以其 处 女 作 《 者 与 死者 》 举 成 名 , 后 雄踞 美 国文 坛 数 十年 。 梅 裸 一 此 《 裸者 与死 者 》 书 的诸 多特 点 : 一 卓尔 不群 的标 题 、 波澜 壮 阔 的故 事 背景 、 远 的 寓意 、 活 的人 物 、 深 鲜 独特 的行 文方 式 ……使 其兼 具 了畅 销书 与名 著 的双重 优势 。 《 裸者 与死 者 》 行文 上 的独 到 之 处 颇 多 , 显 著 的特 点 之 一 便 是 叙 事 上 不 时 呈 现 的 “ 散 ” “ 其 离 与 交集 ” 。 本 文所 谓 “ 离散 ” 是 指叙 事 呈现 出一 种 离 散 状态 , 不连 贯 状 态 , 种不 连 贯 状态 出现 在 时空 发 展 中 、 , 即 这 出现

士兵的屠场-浅谈小说《裸者与死者》里的自然力量

士兵的屠场-浅谈小说《裸者与死者》里的自然力量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 98 20 )1 05 — 3 1 9 43 (020 — 06 0 0
《 裸者与 死者》 读起来 让人 心乱神 郁 , 不是 因为 战争的恐惧而是因为梅 勒 的显见 的空 虚观——缺 乏 关爱 , 缺乏公 正 , 缺乏悯 恤。人 毫无神 圣 可言, 翻云 覆雨才是 终极 的法则 , 自然的 变幻奠 测 和人 的辛 酸 苦难 贯穿着每一个场 景 , 之 为人意 味着 一伙不 相 人 关联 的冲动体。很 明显梅勒 在这部 小说里 的视 角不 在于创 新 , 因为小说的表现手法溯源 于 自然主义 , 而 自然 主义是 2 O世纪 3 0年代 给梅勒 以启迪 的美 国文 学大家 们 的 主 流 观点 , 自然 主 义 的最 常 见 的 载 体 无 法无规的丛林——是 《 裸者 与死者》 的叙述 场 景。在 自然 主义者 的世 界里 , 人是 某些 力量的 猎 个 物, 对这些力量 , 包括生理力 量 、 社会 力量 , 还有地 质 力量 , 人既不能完 全认 识更 不能 完全把 握。本文 的 重点话题 是 自然 的威 力 与人 的无助 在 《 裸者与 死 者》 里几乎所有 的人物都 事先 就丧失 了他 们的 自我 能力感 , 这主要归 因于 现代 世界 的残 酷 的消般 的现 状。象 1 9世纪末 和 2 0世纪上半 叶太多数 自然 主义 作家一样 , 梅勒把人 描绘成 对他 们 自己 和他们周 围 的事件毫无 把 握 能力 的牺 牲 品 。“ 者 与死 者 ” 裸 一 语, 是对小说 的主题 的基 本陈 述。 裸者 ” 意味着人 无庇无 护 , 在命运 的面前毫无遮拦 , 在展现在他面 前 的宇宙 里 , 人找不到赖以依存 的支撑 , 只有一点是 确 定的 , 就是死。 那

《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f 1 4 No . 6
Nபைடு நூலகம் v .201 3
《 裸 者 与 死 者》 的精 神 生态 解 读
徐夫玲
( 淮 阴师范学院 外 国语学 院,江苏 淮安 2 2 3 0 0 0 )


要:诺曼 ・ 梅勒 的 《 裸者与死者) 是一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杰出文学作 品,被认为是二战后战争文学中最好 的小说之

州 大

学 报 ( 社



版)
2 0 1 3卑
感到无 聊 和绝望 ,这 一点在 小 说人 物 的身上得 到 了
体现。由来 自 社会底层构成 的侦察排士兵如一盘散
沙 ,各 自怀 着不 同 的 目的参 加 了战争 ,但 他们 自己 也 不 明 白 自己参 战 的 目的是 什 么 。他 们整 日陷于 紧 张 和恐 惧 之 中 ,机械 地 等 待 着上 级 的命 令 。 因此 ,
喝玩乐和对老婆忠贞的怀疑。由于战争的影响 ,人 缺失 了信心、爱心、诚心的庇护 ,赤裸裸地暴露在 压力 、寂 寞 和 空 虚 面 前 。 为 了填 补 自己心 灵 的 空
虚 ,无 谓 地放逐 着 自己 ,在逃 避 自我 的非真实 的存
在着 。他们精神上受到的巨大伤害,在他们的一生
中都难 以抹去 ,因为无论 战争 胜利 与否对 他们 的影 响都 一样 。他 们在枪 林 弹雨 中胆 战心惊 ,他们 自己
美国著名 作家诺曼 ・ 梅勒 的首部小说 《 裸者 与死者》 自发表 以来 ,如一枚重 磅炸弹 ,在美 国 文学 界乃 至 整个社 会 引起 了巨大反 响 。国 内外 学者 和专家对它众说纷纭 ,有学者着重于分析处于受虐 地位 的普通士兵的心理扭曲行为以及原因,还有学 者运 用存 在 主义手 法 解读美 国社 会 和军 队 的荒诞 和 堕落 ,有评论家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主人公之 间 的权力冲突,还有评论家从 自 然主义的角度来揭示 战争中人性 的堕落 。近年来 ,有批评家认为作品反 映了作家 既激进又保守 的思 想… ,并认 为实质上 小 说反 映 的是诺 曼 ・ 梅 勒保 守 的 自由主 义思 想 [ 2 】 。 还有评论家从美 国集权主义心理分析小说主人公 的 悲剧命运 J 。而从生态批评 的视角解析小说 主人 公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境遇的研究尚少。 精神生态是生态学众多分支中的一门 , 是研究 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 ( 主要是人 )与其生存 的环 境 ( 包括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环境 )之 间 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一方面关涉精神主体的健康成 长 ,一方面还关涉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

追寻诗意的存在——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裸者与死者》

追寻诗意的存在——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裸者与死者》
: 美丽 、 神秘却又危机 四伏。 士兵们刚登陆时 看到 的穴河 山是雄伟壮观 的,而 当他们身处其 中时却发现远 非如此 : 他们需要 经过水流湍急 的小 河 , 在丛林 中开辟小路 . 奋 力爬上泥 泞的 斜坡和山谷 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 日军的伏击 。通过一系列 的描述 . 梅 勒告诉我们 既然人类没 有承担起对 自然的责任就必须 忍受 自然在人 类 中留下的印记 为了突 出士兵们的无助感 , 梅勒使用 的大量的动物意象来描述他 们。 在战争这种特殊环境中 , 人性被完全凸显出来 . 士兵们 只剩下 了动 物的本能 : 盲 目、 恐惧和冲动 , 而他们唯一 的 目的就是能够生存 下去 “ 狗” 这个意象在小 说中 出现过很 多次 : 在 罗斯 失足掉下深渊惨死 后 . 其他 的士兵 都像 “ 被 主人踢怕 的狗一样 ” ( p . 2 4 3 ) 。 士兵们 的生命似乎是 文不值 , 在船上时他们 “ 就像 猪一样挤在船舱里 ” ( p . 4 3 ) ; 在描述人与 人之 间的关 系时, 也 出现 了一些动物意象 。 战前 。 美 国人把 日本人看作 是一 只温顺 、 可爱 的宠物 , 但是现在他们“ 感觉到被 自己的宠物 咬伤的 愤怒 ” ( p . r 3 o ) 。赫恩 和卡 明斯 的关 系就像一条狗和它主人的关系一样 : 任何一丝反抗都会导致主人 的严厉惩罚 小说最后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群马蜂破坏 了克劳夫特 的计划 . 自认为作战骁勇 的克劳夫特 连一座 山峰也不能征服 , 反而在一群马蜂面前抱头 鼠窜 、 狼狈不堪。 战争本身 就是有违 自然规律 的. 同时 自然也给 了人应得的惩罚 2 . 社 会 生态 人类作为生物链上独立的一环 .自身内部也存在生态平衡 问题 “ 而面对 当代 自然环境的失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 由于类似 的生存 竞争而导致心态异化 . 这就是社会生态失衡 。” 梅勒一直都非常关注 有很多社会阶层的美国社会 . 并研究了各阶层社会对生活在其 中的人 的影响。“ 时间机器” 部分就通过插入介绍人物的过去 . 生动地展示 了 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 同时也使这些人物变得更加鲜活 . 由此 “ 时 间机 器” 部分也有机地与整部小说结合起来 梅勒 相信“ 没有 哪个人能够逃 避或超越过去的种种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 通过这部分的介绍 , 读者 了解 到了多数人痛苦的过去 : 他们都 经历了 3 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 . 他们 的梦想 总是被 现实无 情地击 碎。梅勒 曾经 表达过这样的看法 : 美 国社会 中的权势阶层 都被有 钱人所 占据 . 而那 些穷 人们认 为 自己通过 努力 可以摆 脱他们卑 微的出身的想法不过是一种幻想 。 小说 中的军 队 实际上就是美 国社会 的缩影 . 梅勒通过它探讨 了政治 、 经济 和种族歧 视等存 在于美 国社会 的种种 问题 在梅勒 写这部小 说之前 . 美 国的政治舞 台上出现了法西斯主义迹 象 在小说中梅勒对 这一问题 的关 注是很 明显 的. 他“ 关注美 国社会 内 部而不是外 部的敌人 ” 。 他在小说 中这样写道 : “ 我们胜利后很容易就 会变 成法西斯主义者 。” 2 5 4 ) / J x 说 中的的卡 明斯 和克劳夫特就是极 权 主义者 . 但是充满讽刺意 味的是他们是指挥反 法西斯 战争的军官 。 极权 主义在上 级和下级之 间的关 系上体现得非 常明显 : 士兵们没有言 论 的 自由. 唯有俯首 听命 , 否则会受 到严厉惩罚 。 卡 明斯 的“ 恐惧阶梯” 理论 就是典型 的极 权主义思想 :任何 的反抗 都要 用加倍 的力 量来压 制、 扼杀 所 以当他 的权威被赫 恩挑战时 . 他 立即将这一理论付 诸行 动: 首先 , 他 给赫恩安排一些琐碎 的工作来羞辱他 , 但 是赫 恩逐渐适应

自然主义视角下《裸者与死者》矛盾冲突分析

自然主义视角下《裸者与死者》矛盾冲突分析

自然主义视角下《裸者与死者》矛盾冲突分析作者:杨丽萍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4期内容摘要:自然主义认为,个人命运主要是由环境、偶然机遇以及生物遗传决定的。

文学意义上的冲突就是两个或更多人物或力量之间的固有的不容性。

冲突究其本质而言是不稳定的,因为在矛盾冲突中总有一方是赢家而另外一方则会在最后失败。

《裸者与死者》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小说,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战争,因为它包含了诸多关于人性和世界的普世价值。

通过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裸者与死者》中的矛盾冲突,分析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因素来揭示环境、生物遗传以及偶然机遇是如何决定个人命运。

关键词:自然主义矛盾冲突《裸者与死者》19世纪法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思潮,主张把自然科学的客观和公正原则用于人文科学对人的研究。

法国哲学家左拉首次提出了自然主义,认为社会是间巨大的实验室,人和动物是物理或化学反应物,政治经济力量是催化剂,“科学家”(作家)要做的就是客观记录实验室的化学反应(Zola, 1880)。

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是一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地小说。

故事发生在太平洋Anopopei岛,美国一个侦察排在该岛上执行任务,试图打败日本军以挺进菲律宾。

故事围绕Croft中士与列兵Red,将军Cummings与中尉Hearn之间的矛盾展开,并详细描述了将士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最后屈服于环境和上级的命运。

一.自然主义与矛盾冲突左拉曾说:“对于自然主义作家来说,人就是‘衣冠禽兽’。

”可以通过研究人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来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等。

文学意义上的冲突就是两个或更多人物或力量之间的固有的不容性。

冲突究其本质而言是不稳定的,因为在矛盾冲突中总有一方是赢家而另外一方则会在最后失败。

恰恰是这种不稳定性,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才扣人心弦。

1.环境与矛盾冲突自然主义认为环境对个人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在大环境下,人们的矛盾冲突与挣扎都是徒劳的。

《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徐夫玲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6
【摘要】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是一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杰出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二战后战争文学中最好的小说之一.小说以战争为背景,描述战争压抑下的人类精神危机的种种病症:思想空虚、道德沦丧、权力和欲望的膨胀,揭示战争对人类身心的摧残和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人类只有去除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不断调整、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最终才能消除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才能从战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建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徐夫玲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裸者与死者》的生态主义解读 [J], 徐夫玲
2.荆棘丛中的花影——解读《裸者与死者》中的女性群像 [J], 鲍旦旦
3.《裸者与死者》的精神生态解读 [J], 徐夫玲;
4.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裸者与死者》 [J], 郭志清
5.《裸者与死者》人性异化解读 [J], 贺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裸者与死者》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解析

《裸者与死者》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解析

《裸者与死者》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解析
刘芳
【期刊名称】《戏剧丛刊》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裸者与死者》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描写的是一支美军奉命收复被日军占领的热带小岛——安诺波佩岛。

小说虽以战争为背景,但作家并没有浓墨重染惊险的战争场面,对敌方日军的描写只占了文章非常小的一部分;他着力描写的是军队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冲突,战争中士兵的生存状况。

他旨在通过战争的表象,引发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以及生存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总页数】1页(P58)
【作者】刘芳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05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美国极权主义心理解析——以《裸者与死者》为例 [J], 陈娜;季水河
2.野兽与先知——《裸者与死者》人物形象探讨 [J], 付飞亮;刘世文
3.现实、回忆与幻想:《裸者与死者》人物形象综论 [J], 徐夫玲
4.后现代小说的杂交——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的流派解析 [J], 明倩倩
5.硝烟中的真实——裸眼看《裸者与死者》 [J], 徐夫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裸者与死者》简介
• 在众多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的小说中,
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 是出类拔萃的一部。这部作品以及《西线无战事》、
《永别了武器》合称“三大战争经典 ”。
• 故事设定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故事被安排在一个
虚构的热带小岛上。 这个发生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故事让读者看到
1 概述 1.1 梅勒简介 1.2《裸者与死者》简介 2 权力与集权 2.1 福柯的权力理论 2.2 《裸者与死者》中的权力主义者 2.3 《裸者与死者》中的集权 2.3.1集权战争下的病态社会—约束、屠杀、争夺 2.3.2集权战争下的病态机构—压制、欲望、争权 2.3.3极权战争下的病态人生—死亡、恐惧、孤独 3 小说的标题与主题 3.1 "裸者"与“死者”的意义 3.2 小说主题:生命的意义—存在与虚无 4 艺术特色 5 结语 参考文献
◎科技理性和权力理性相结合,造成权力的膨胀 二战后美国迅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美国的科 技发展,特别是工业、军工方面,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强国。
1.2.2 故事情节
• 地点:一个由日本人占领的南太平洋小岛
• 人物:登陆此岛的一支美军小部队十三名侦察兵的
• 事件: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奉命攻占日军占领的太平洋岛屿,在战争 到来时,一部分士兵对战争感到怀疑和绝望,厌战思想严重,有的士兵 不堪忍受折磨开枪自杀,有的疯狂屠杀日军以求发泄.哈佛大学毕业生赫 恩少尉是个有自由思想的激进青年,因和同事保守的思想格格不入发生 争吵,不久在执行任务时战死.克洛夫特中士独断专行,有强烈的指挥欲,
• 后来,他写了《我们为什么在越南》(1967),通过几个美国人到阿拉斯加 去猎熊的事,宣扬存在主义思想。 • 1967年10月他参加了新左派向五角大楼进军的的反战抗议并因此唯一一次 入狱,写出了被视为“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作的《黑夜的军队》(1968), 以及《迈阿密和围困芝加哥》(1968)。 • 1970年发表评论美国空间计划在人们心理上所造成影响的《月亮上的火 焰》。 • 1971年写《性的囚犯》一书,以回应美国妇女解放运动者凯特·米利特对 他的攻击; • 1973年写《玛丽琳》,叙述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生平与事业。 • 1979年根据犹他州杀人犯吉尔摩犯罪事件写成《刽子手之歌》,探讨了吉 尔摩犯罪的原因,自称“在这部严格的真人真事的书里,展示了真正的美 国生活”。 • 2007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诺曼·梅勒的小说新作《森林城堡》 (The Castle in the Forest)。 一部关于童年希特勒的虚构传记小说。 他临死前生平最后一部政论文集《关于上帝》,把总统小布什比喻为魔鬼 代言人。
香烟事件
• 赫恩为了挑战卡明斯的权威在卡明斯的帐篷里向地板上乱扔着火柴棍 和碎烟头,卡明斯故意把一支烟扔到赫恩脚下,命令他拣起来,否则就 要把他送交军事法庭,囚禁五年。赫恩在卡明斯的胁迫下,只得屈辱地 弯腰将烟台捡起。对于将军这种强使部下服从的作法,赫恩少尉从人道 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反感。 于是他坚决要求调离,因为卡明斯知道,赫恩 代表了一种使他的理论无法成立的反叛力量。
* 米歇尔·福柯(法语: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 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 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2.2 《裸者与死者》中的权力主义者
也可以理解为“人性已经暴露到赤裸裸的地步”。(2002)
同名电影
• 1958年,根据该小说改编成二战电影《血海大进攻》,颇具反响。
宣传海报:
1.2.1创作背景:
◎国家权力极度强化的背景下的产物
1948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大选之一。在
任总统哈里·杜鲁门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共和党候选人托马斯·杜威 竞逐。选前,几乎所有专业预测和民意调查都指出杜鲁门将被杜威击败。
◎美苏之间的冷战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 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 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 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003)
• 米歇尔·福柯:权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 福柯对于权力曾做过如下的一番解释:“其模式主要 是法理的,以法律的表述和禁忌作用为中心,统治和征 服一切的方式,最终归结为服从的效果。”(1967)
• 权力又分为宏观权力和微观权力。宏观权力就是国家权力;微观权力就 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尤其是在军队、医院、医生病人之间具有更严格的 权力关系。 • 小说就借助战争背景, 通过军队官兵之间的关系更深刻地反映了这种权 力关系。小说中统治者正是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优势,对话语进行外部控制, 制订相应的法规,并以此为基础,要求下级无条件的服从。
备受争议的生活轨迹,美国文学界曾称他为“海明威第二”。作为记者,梅勒成功地将小
说的写作技巧融入到纪实作品中,如今这样一种写作手法被许多记者所模仿。 梅勒还是个在政治上十分活跃的小说家。几乎每一场政治运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 影。1968年,梅勒参加纽约市长竞选失败。200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美国文 学杰出贡献奖”。他临死前生平最后一部政论文集《关于上帝》,把总统小布什比喻为魔 鬼代言人。他于2007年11月10日死于肾衰竭,84岁。



梅勒在分析克洛夫特为何如此残暴时指出:“社会腐败是一个原因。 生性不善也是一个原因。是个德克萨斯佬,又不信上帝,这些都是原因。 不管哪种原因,他几乎就是恶魔的化身”(1994)。
其他权力主义者:山姆· 克洛夫特

如果说卡明斯将军是极权主义的理论代言人,那么侦查派的当家上士 山姆·克洛夫特则是权力论的直接实施者。克劳夫特,意识形态上的法西
创作经历
• 1948年在巴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裸者和死者》,以其本人的二战经 历为基础创作而成。 突出地反映了美国部队中军官和士兵之间的矛盾,被 公认为美国作家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小说之一,并拍成电影。 • 长篇小说《巴巴里海滨》(1951)是一部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半象征主义、半 现实主义的作品。 • 长篇小说《鹿苑》(1955)以同样手法,描绘好莱坞电影界的苦闷和窒息。 • 1955年,梅勒与人合创了主要在纽约发行的报纸《村声》(The Village Voice)。 • 自1959年起,梅勒不大创作小说,他出版了《为我自己做广告》(1959)一 书,收集他所发表的全部短篇小说、散文、评论,并摘录3部长篇小说的片 断,对自己思想的发展、早期的作品以及报刊的评论加以论述。似乎是不 加掩饰地流露他的内在,其特殊的文体和姿态引起了年轻一代作家的共鸣。 • 1962年发表诗集《女士的死亡和其他灾祸》,反映美国两党竞选的《总统 文件》(1963)。 • 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梅勒又完成长篇小说《美国梦》(1965),表现美国 社会上横行的暴力、谋杀、复仇和强奸这类梦魇。同年,他写了一部分析 “垮掉的一代”的嬉皮士心理状态的《白种黑人》。
权力主义者:卡明斯
《裸者与死者》中的卡明斯将军是梅勒在小说创作中所塑造的第一个权力 狂,他拥有着自己的一套“权力论”。卡明斯的理论认为,战争是“权力道 德”的表现,所有的人都转向极权,不识时务者都将被粉碎淘汰。他认为
“军队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战争的“本质就是一次权力集中”。(58) • 以卡明斯为代表的权力主义者影射了美国社会中的资产阶级。 • e.g. 香烟事件: • 人物:赫恩和卡明斯 • 事件:赫恩故意扔烟头→ 卡明斯质问→ 两人对战争的意见相左→ 卡明斯用 命令证明“战争即权力道德的表现” → 赫恩屈服
不顾一切地强令部下继续前进.在梅勒笔下美军军官一边指挥着消灭日本
法西斯的战争;一边却在强迫下属服从和摧毁下属的人性。官兵之间的 矛盾,部队体制的不民主,军官的专横跋扈。最后,参与这样一场战争
的人要么衣服剥光了,成了“裸者”,失去了一切的希望,要么甚至连
生命本身也失去了,成了“死者”。
2.1 福柯的权力理论

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中,梅勒插入了时间机器即飞回到过去来概括介 绍卡明斯,称其为标准的美国式声明:

“他微微一笑时,表情酷似好些红光满面、脸带得意、叫人看着刺眼的美国参
议员大老板,可是那一股生硬的可亲气息却往往一瞬即逝。他的脸上结果就留下了 一片异样的空白„„表情是有的,然而虽有若无。侯恩觉得将军的笑脸根本榨不出 半点感情”。(108)
1.1 梅勒简介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1923-2007)美国犹太裔作家,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作家”。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 美国“全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犹太人居住区度过。曾在哈佛大学学习,1943年 毕业。1944年至1946年在太平洋地区服役。战后从事写作。1948年,凭小说《裸者与死者》 在世界文坛声名鹊起,1968年和1979年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 普利策奖。由于他曾推出《硬汉不跳舞》等一系列“硬汉小说”,加上狂放不羁的个性和
然而杜鲁门凭借其犀利的选举风格,奇迹般地逆转当选,实现民主党历
史上第五次成功的总统连任,使民主党在白宫执政长达二十年。与此同 时,民主党也在美国国会选举中获胜,重夺失去两年的两院控制权。
◎麦卡锡主义横行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 表的 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 响至今仍然可见。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上保守及排外团体的 广泛的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即使是信奉学术自由的学术 界也难以抵制麦卡锡主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