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重庆七中 陈道华

合集下载

《河流地貌的发育》免费课件1

《河流地貌的发育》免费课件1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地貌 影响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聚落形成明显条带状
冲积平原:形成沿河聚落带 和沿海岸聚落带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免费课件1
河漫滩平原——河流洪水泛滥时,
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 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 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 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 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 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 蚀地貌
河流堆 积地貌
以平原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河流地貌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 蚀地貌
侵蚀 类型
河谷 演变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 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8.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促使人 类社会 不断前 进的车 轮。纵 观历史,每一位 取得卓 越成就 的人,无 不是敢 于创新 的。敢 于创新 ,是一 种极为 宝贵的 精神,我 们都应 该学习 。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人教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人教版】
外力 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 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激情展示
---- 长江之旅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 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 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
虎跳峡
虎跳峡长20公里,峡谷与雪山海拔高差最 深达3900米,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谷
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 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 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3、图中哪些地方更适合建村庄、挖沙场?请说明理由
bde
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泥沙淤积,地形多以平原为 主,土壤肥沃,适合人类居住.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规律总结
凸岸 凹岸 凹岸 凸岸
判定河流的侵蚀位置
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 考虑地转偏向力。
顺着河流的流向,北半球右 岸侵蚀,南半球左岸侵蚀
河漫滩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1.说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描述河谷的形成过程。

2.说出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学习方法】1.通过观察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动画,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通过观察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类型的成因及特点,并演示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一、河流侵蚀地貌【探究活动一】观看“河流侵蚀作用模拟实验”视频实验结论及分析:结论1:①按侵蚀方向看,流水侵蚀可分为以下三类:结论2:比较两实验,你会发现实验1:因为落差大,流速,河流侵蚀以下蚀和明显,侵蚀强度,河谷深而窄;实验2:因为落差小,流速,河流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河谷内泥沙沉积,河谷浅而宽。

两实验中侵蚀方向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和主3.完成课本P78“活动”。

【探究活动二】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读甲、乙两图,完成问题。

(1)在甲图河流弯曲处,a 是岸,b 是 岸。

(填侵蚀岸或堆积岸)(2)右图 ab 处河谷的剖面形态是A 、B 、C 三图中的( )图。

(3)若在右面图示中建港口,应建在a 处还是b 处,为什么?二、河流堆积地貌1.【探究活动三】 洪积扇的形成模拟实验(课本P79“活动”)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1:洪(冲)积扇的形态特征:呈 状,自顶端至外缘,堆积体的坡度 ; 结论2:颗粒分布特征特征:自顶端至外缘,堆积物颗粒 ;结论3: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

【知识补充】 :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前者多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后者则形成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地带。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x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x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和讨论,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理解事物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

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河流地貌的发育

【信息化教学设计】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有三点: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3、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具体内容、进度可根据课堂实况灵便调节。

1 课时。

从知识技能基础上,该阶段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一阶段半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章第一节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为“山地的形成”。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并通过山地的形成为了解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但对于河流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尚缺乏认识。

从心理特点看,高中生思维敏捷,抽象思维、探索能力强,但对自然界尚缺少认识,哪怕是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知也是极少。

同时,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有典型性、生动形象的影视、音乐资源,既可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降低本节课学习的难度。

“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琐碎、抽象。

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注重整合知识,突出知识的条理性;又要注重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因为河流地貌都分布在河流沿岸,于是以一条河流作为整节课的线索,并贯通始终。

闽江是各种地貌较完整、较齐全、较明显的河流,是学生熟悉的河流,以闽江作为学习河流地貌的案例是最好无非的。

设计以下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规律总结——学以致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051231PPT课件

43河流地貌的发育051231PPT课件
19
下列各幅图如何与青藏高原某地河谷、长江 三峡 、荆江河段 、0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多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呈带状、团状
流 溯源侵蚀 深




河谷的形成
初期
成熟期
V


字 侧 蚀 现 侧蚀 形







6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B
7
8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9
三角洲 形成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C
10
一、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游
侵蚀 (下蚀、溯源 (侧蚀)
侵蚀)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2
3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4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侵蚀
方向伸长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 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5

沟 谷
沟 谷
下蚀
谷 加
13
你认为虎跳峡河谷应该与下 列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14
根据 此图中流 水作用与 岩层的关 系,你是 否认同数 万年后虎 跳峡可能 不在当前 位置,为 什么?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下载人教版1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下载人教版1


8.目前,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热 潮已遍 及全国 ,很多 有志青 年步入 创业大 军,但 大学生 创业成 功率低 仍是一 个不争 的事实 。可以 说,我 国大学 生创业 还处于 起步阶 段,真 正实现 大学生 从入学 到毕业 、从毕 业到创 业,仍 需要全 方位、 多角度 、系统 化的理 念和实 践支撑 ,需要 更多的 社会力 量去思 考、探 索。因 此,要 想创业 成功, 仅仅具 有迎难 而上的 勇气是 不够的 。

5.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 任何事 物根本 不在乎 。绕着 太阳公 转的行 星的运 动似乎 最终会 变成混 沌,尽 管其时 间尺度 很长。 这表明 随着时 间流逝 ,任何 预言的 误差将 越来越 大。在 一段时 间之后 ,就不 可能预 言运动 的细节 。

6.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 ,以及 银河系 绕着其 局部星 系团的 运动也 是混沌 的。我 们观测 到,其 他星系 正离开 我们运 动而去 ,而且 它们离 开我们 越远, 就离开 得越快 。这意 味着我 们周围 的宇宙 正在膨 胀:不 同星系 间的距 离随时 间而增 加。
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 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 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 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 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 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下载人教版1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下载人教版1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下载人教版1
《河流地貌的发育定 律,我 们仍然 不能利 用它们 去预言 遥远的 未来。 这是因 为物理 方程的 解会呈 现出一 种称作 混沌的 性质。 这表明 方程可 能是不 稳定的 :在某 一时刻 对系统 作非常 微小的 改变, 系统的 未来行 为很快 会变得 完全不 同.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重庆七中陈道华)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重庆七中陈道华)

页眉内容《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陈道华【教材分析】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推测。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观察总结三种冲积平原的分布;.通过形成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区分理解区分洪积扇和洪积平原、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

3.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通过小实验,理解洪积平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通过小黑板和一小段视频帮助理解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通过洪积扇形成的实验演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辩证思考事物发展的利弊关系的能力。

3.以长江为例,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由现象到猜测,再由猜测到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对洪积平原面积的定量及定性描述,建立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例教学,加强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聚落选址应趋利避害)。

4.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再由游戏走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教学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教学课件

()
• A.内力作用 用
B.冰川作
•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
• 【解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 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 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 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 【答案】 2.D 3.C
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发育状况,应发生在中 下游。这里主要考虑河岸弯曲状况的影响,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因而不能确定 河流流向。第(2)题,内力决定地貌的基 本格局,包括地势的高低起伏、大地形单 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河流的流向。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
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
自然条 件
河流地 貌类型
河流地 貌条件
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地势 高、气候寒冷
深切的河谷
发育于其上的 深切河谷地势 低、气候温暖 ,两岸泥沙淤 积而成的河漫 滩平原土壤肥 沃、水资源丰
富 大多呈带状分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 、冲积扇和河 流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 下水或地表水 资源比较丰富 ,并淤积有肥
A. 保护,让湿地保持原貌
B. 开发建设,挖掘该地段的经济价值
C.保护性开发,在建设中顾及湿地生态的保护
的保护和经济开发
关于湿地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年龄:20-35 ( 48.6 % )35-55( ) ( 30.2 % 55以上
) 21.2 %
学历:小学 ( 4.5% ) 初中(9.1 % ) 高中27(.2 % ) 大 专及大专以上59(.2 % ) 1. 你 知 道 湿 地 吗 ? ( 是 ) ( 55.9 % ) ( 否 ) ( 44.1 % )

说课稿河流地貌发育

说课稿河流地貌发育

《河流地貌发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流地貌发育》,整个说课部分我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讲述。

这六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结束语。

、说教材本课是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

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

按《课标》要求,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充分体现课改理念:教学行为强调尊重、赞赏,强调帮助、引导,强调反思,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②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③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③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河流的演变过程;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3、教材的处理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先单独学习河流的侵蚀方式,之后顺着学生思路把河流的侵蚀方式及形成的侵蚀地貌揉合在河流演变过程的学习之中;通过分析河流两岸的外力作用的了解,再进人河流堆积地貌的学习。

二、说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示意图,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特点。

高中地理_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以长江为主线,上演最新版《爸爸去哪儿》,逐步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并完成学案表格。

2.阅读教材并通过实验,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合作探究、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首先播放长江视频,注意观察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形态。

视频中我们看到峡谷、冲积平原,那么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流水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流水地貌。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流水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播放幻灯片】【承转】大型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湖南卫视热播,现在已经到了第五季。

这不今年暑假,我也带着儿子沿长江流域上演了平民版的《爸爸去哪儿》,通过对比长江上、中、下游的河谷形态,思考不同河段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沿途的美景。

【展示课件】合作探究,完成下面思考题和表格。

思考1:虎跳峡河谷是什么形状的,受哪些作用的影响呢?有人说:“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虎跳峡可能不再位于目前的位置了。

”你认为可能吗?如果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上游还是下游?思考2:三峡河谷与虎跳峡相比,河流的形态及侵蚀作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3: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为什么?(A在凹岸,B在凸岸)思考4:长江下游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河谷成什么样的形状?发育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侵蚀作用方向河谷形态到哪里去了呢?对,是被河水带到地势低洼处堆积,接下来我们学习流水堆积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流水侵蚀,泥沙上低洼处出现的变化 。并学成导学单合作 探究二河流侵蚀的类型。
1.河流侵蚀朝那几个方向?专业术语为什么? 2.各种侵蚀会使河谷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河流侵蚀地貌
实验:
2.各种侵蚀会使河谷 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河谷的作用方向 向下 向河岸两侧 侵蚀作用的类型 下蚀 侧蚀 对河谷形态影响 使河谷不断 加深 使河谷不断 展宽
向河流源头
溯源侵蚀
使河谷不断 延长
二、河流侵蚀地貌 1 2 3
初期
河 谷 发 育
中期
成熟期
自主学习:教材P77找出河流在不同时期以何种 侵蚀为主,对地表的形态有何影响。
二、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呈 “V” 形
河谷变 宽 ,河道 弯曲
河谷呈“U” 型
• 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 落差减小,下蚀减弱, 落差小,侧蚀为主, •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侧蚀增强 转为沉积作用
——唐 • 胡玢
二、河流侵蚀地貌
思考:侵蚀后的泥沙到那里去了?
长江干流图
三、河流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教材P78-80 落实河流三种堆积地貌的特点、分布。 注意P80实验问题。 洪积 平原 河漫滩 平原
三角洲
1. 洪积平原
一系列联合
冲(洪)积扇
山区
实验 (1)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观察 (2)堆积体分布在那个区域?
二、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V”型“U”型 凹岸 • 凸 岸
三、河流堆积地貌
• 洪积扇(平原)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走出游戏 感受河川之美
重庆七中 陈道华
《 模拟城市 》
活动一: 进入游戏 选择聚落的合理位置
请在三种地形区中选择最适合 聚落发展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高原地区:1、2、3组 山地地区:4、5、6组 平原地区:7、8、9组 随机抽取3位同学在三种地形区均可选择
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聚落往往沿 河 分布
• 一般分布于河流的 堆积平原
• 地形越平坦,聚落数量越 多 、规模越 大 思考: 聚落布置在河流沿岸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教材P80—81
地势低洼的平原 加高和加固河堤 起伏较大的山区 高于洪水位地方, 并避开滑坡泥石 流地质灾害
安全!
平原地区 山地地区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实验:每组同学把瓶里的水小心慢慢倒在泥沙上,仔细观察
河谷发育的初期 河谷发育的中期 河谷发•河流下游
长江干流图
二、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中期
堆积—缓 凸岸 凹岸 侵蚀—陡
二、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中期
选择聚落应该在A岸还是B岸?为什么?
B凸岸
凹岸
A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主要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方
扇 形
平原
2. 河漫滩平原
枯水期 出露 洪水期 淹没
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
3. 三角洲
入海口地区
泥沙沉积 流速减慢 水下坡度平缓 海水顶托作用
三、河流堆积地貌
学以致用
图中聚落布局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NO
NO
YES
小 结
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 • 山地 • 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