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和X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
“像X似的”结构浅析
“像X似的”结构浅析作者:马源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7期摘要:“像X似的”结构在语法学界众说纷纭,有动宾结构和比况结构两种说法。
而本文是把“像X似的”作为比况短语来分析,主要简析了“像”的变体、“似的”的变体以及“像X似的”结构的语用价值,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
关键词:像X似的;像;似的[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在现代汉语中,“像X似的”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结构。
该结构中存在“像”、“X”、“似的”三种变体,其中“X”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所以这里不分析。
本文主要分探讨“像”的变体、“似的”的变体及该结构的语用价值,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该短语。
1、“像”的变体“像”这一变项具有“像1”动词、“像2”副词和“像3”介词三种不同的变体。
例如:(1)春天的风像妈妈的手似的,软绵绵的,吹在脸上真舒服。
(2)看守板着脸重复着那句话,好像他只会说那句话似的。
(3)雨后的荷叶格外碧绿,跟翠玉似的。
其中变项“像”的三个变体,无论从语义上看还是从句法功能上看都是不同的。
首先从语义上看,(1)中的“像”是联系春风和妈妈的手,表示二者在“软绵绵”的触感上是具有相像、类似的关系;(2)中的“好像”表示言语主体的一种不太确定的口气,它是对“看守”的行为予以推断的,其推测定的内容是“他只会说那句话”;(3)中的“跟”是拿翠玉的颜色和雨后的荷叶作比较,是介引比较的对象。
其次从句法功能上来看,(1)中的“像”可以重叠,而(2)(3)中的“好像”、“跟”不能重叠。
也就是说(1)中的可以重叠为“像不像妈妈的手或像妈妈的手不像妈妈的手”;而(2)中的则不能重叠为“好像不好像他只会说那句话或好像他只会说那句话不好像他只会说那句说”,(3)中的同样也不能重叠。
另外(2)中的“好像”因为是表示言语主体推断口气的,所以它往往可以用“大概”来替换,而(1)(3)中的“像”、“跟”则不能被“大概”替换。
现代汉语“X 得不行”构式分析
文化视野463现代汉语“X得不行”构式分析李 婧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程度的述补结构具有主观极量评价赋义功能,我们称其为述程结构。
“X 得不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代汉语构式,即属于述程结构的一种。
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式“X 得不行”历时演变;其次对其语法化动因进行了创新分析;最后,本文在构式“X 得不行”的语用角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探究。
关键词:程度补语;述程结构;语法化;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2-0463-01一、“X得不行”构式的历时分析(一)“X得不行”构式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程度的述补结构具有主观极量评价赋义功能,我们称其为述程结构。
“X 得不行”A 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述程构式,其前身“X 得不行”B 式是一个表结果的述补结构,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述补结构是“动词+得+状态补语”,“X 得不行”B 式即属于此类结构。
比如:(1)正准备打麻将。
莫愁打得好,木兰太慌张,打得不行。
好多人要打,于是分成两桌。
(林语堂/京华烟云)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类述补结构即B 式“X 得不行”中的“X”都是动词,“不行”在这里是作情状补语且结构整体的形义关系的透明度较高。
“X 得不行”A 式衍生于“X 得不行”B 式,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为具有主观程度大量义的述补结构,即述程构式。
(2)她六张十块的新票子,谁知道不到仨月这表就自由散漫得不行,快起来一天能快上半拉钟头。
(刘心武/钟鼓楼)上述例中,“X 得不行”都是带有主观程度大量义的述程构式。
构式不再是表示某种行为结果的语法结构,而是转变为透明度较低且浮现出主观程度大量义的述程构式。
构式“X 得不行”作为述程结构最早出现在清代光绪年间的公案小说与世间情爱小说中,这时的变量构件“X”均为动词和形容词。
当“X 得不行”作为述程构式时,其变量构件“X”的显著特征即是主观计量特征。
“比”字句中程度副词与形容词及其数量补语共现的语义语用分析
“比”字句中程度副词与形容词及其数量补语共现的语义语用分析作者:张献忠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9期【摘要】“比”字句X比YW中结论项“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
当状态形容词进入“比”字句时必须有“还”“更”与之共现。
而“比”字句中的副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补语常常同时共现。
副词状语和数量补语都是对述语形容词起限制说明作用,当限制说明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成分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就会产生其语义配合和语用功能问题。
【关键词】比字句状态词形容词共现语用【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人类总是在比较中获得经验,在比较中感知事物的变化,所以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
反映到语言中,人们往往以客观事物或自己心里的某个参照物作为标准对人和事的性质、状态进行描述和评价,而在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法形式是差比句中的“比”字句。
现代汉语中差比句最基本的表达形式:X比YW,其中结论项“W”既可以是单个的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
“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
学术界对结论项是“副词+形容词”的比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马真(1988年)指出表程度深的“更”类副词和表程度浅的“稍微”类副词能在比字句中与形容词共现。
此后的讨论基本上都集中在“还”句和“更”句上,殷志平(1995)讨论了含有副词“还”的比字句X比Y还W所具有的两种功能:比较和比拟。
宗守云(2011年)认为“比字”句中“还”与形容词共现时,传达的是反预期信息,“更”与形容词共现时,表达的是递进的语义。
这为我们研究比字句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
本文主要是对“比”字句中的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及程度副词与形容词数量补语共现时的语义、语用进行分析研究。
比字句中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语义语用分析X比YW格式中W是结论项,是比较的结果,即性质、程度差别或状态的体现者,结论项W的语义重心往往是形容词,它是“比”字句中性质、程度差别、状态优劣的最小体现者。
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
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
汉语通常以一种具有极强表达力的语言来表达精细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种表达同样比较的句型,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和更丰富的表达。
首先,“比”句式是最常见的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子形式。
这种句型的形式通常是“A B…”。
例如,“你比我学习好。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强调B比A更好。
另一种是绝对比较,表示比较两者中某一方在同一标准下更高,诸如:“你比我高两公分。
”
其次,“和”句式是另一种常用于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子形式。
该句型的形式是“A B…”。
一般用于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例如:“我和你都是高三学生。
”在这个句子中,表达的是两者之间的相同性,不表示比较,而是表示共同之处。
此外,“跟”句式也常用于表达相同比较,句式是“A B…”。
这种句型可以表示两个对象在同一维度上的比较。
例如:“你跟我一样都是英语课上的好学生。
”这句话表达的是两个对象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是一样的。
最后,“像”句式也是一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子形式。
它的形式是“A B…”。
它比上面提到的“比”和“跟”更加抽象,通常用于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完全相同。
例如,“你像我一样,都喜欢看电影。
”这个句子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
这些句式具有很强的表达力,能够更明确地表达比较的内容,也更有助于更有效的
沟通。
所以,平时在使用汉语表达比较时,不妨参考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以便更轻松有效地沟通。
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比A更A”研究
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比A更A”研究
李爽
【期刊名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2)2
【摘要】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比A更A”用差比的形式表达“超A”的超范畴义,在结构、句法和语义上均与典型差比结构“比X更Y”存在较大的不同。
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量A需是具有[+量度义]的非定量性质形容词。
构式整体对变量A 存在构式压制,前A从陈述转为指称过程中,A特性的量域发生特定化转变,成为一个可供比较的指称对象。
言者通过“比A更A”构式,表示比较主体S在A的程度上超越A范畴本身,来极言S程度之高。
在构式“比A更A”形成的过程中,语言的隐喻及语义融合是其重要的衍生机制。
【总页数】8页(P16-23)
【作者】李爽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4
【相关文献】
1.新兴流行表态构式“也是X了”的研究
2.现代汉语新兴构式“X得飞起”研究
3.基于构式理论的新兴流行构式“狠狠地X”研究
4.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新兴网络流行语“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教材中“X什么(Y)”构式探析
语文教材中“X什么(Y)”构式探析作者:罗琪翔申晓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5期一、引言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构式“X什么(Y)”,其中的“X”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这种结构貌似疑问,实则不然,如:(1)正在生气时,贾里发现有人在拉他,头一回,居然是邱士力。
“你干什么?”贾里准备战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严贡生道:“二奶奶,人生各禀的寿数;我老二已是归天去了,你现今有这个好儿子,慢慢的带著他过活,焦虑什么?”(吴敬梓《儒林外史》,《语文》课外读物)例(1)表达了说话人一种不满、愤怒的语气,例(2)则表达了说话人一种劝诫、安抚的口吻,其中的“什么”都不具有疑问意义。
王海峰、王铁利(2003)从二字复合词的角度讨论过该格式,指出该格式具有“评价”意义;此外,有学者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该结构也进行过一些考察,本文则选择该重点探讨该格式疑问功能的偏离。
二、“X什么(Y)”构式及其句法特点根据“X”后面“Y”的不同,我们可以将“X什么(Y)”分成以下几个小类。
2.1“X什么”。
这种格式中的“什么”后面不带任何成分。
如:(3)“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册)(4)“你们嫌价钱低,不要粜好了。
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
只管多啰嗦做什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X什么Y”。
这种格式是用中间插入的方法将原本是一个语法单位的“XY”离析后而成的,如:(5)女:哎呀,救命呀!长子:我又不杀你,救什么命?女:救命呀!救命呀!(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6)“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来打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X什么X”。
这种格式由于“X”的反复而加强了否定性语气,在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对称性(朱军、盛新华2002),是格式2.1的强化。
如:(7)面瓜抬起头,说:“补什么补,这么冷的天,让我夜里到大街上转圈圈?”(毕飞宇《青衣》,《语文》课外读物)(8)咸丰开心地笑了:“不是,她是那种庄重的美,你呢,是那种精明能干的美!”兰儿苦笑道:“精明能干是干苦活的,美什么美?”(向斯《女人慈僖》,《语文》课外读物)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不论哪种格式,“X”在音节上有着一定的限制,一般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三音节的不多见,我们找到的语料中“算得了”是一个,但只能进入2.1式或2.2式。
请就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语用特点进行解释说明
请就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语用特点进行解释说明现代汉语比较句是指以比较级(加“比”或“得”)进行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如“A比B…或A得比B…”。
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一、结构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1)A比B形式。
常在句中以“比”连接两个比较对象,其句子结构为“主谓+比+进行对比的对象+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例如:这条路比那条路长。
(2)A得比B形式。
在句中以“得”连接两个比较对象,句子结构为“主谓+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得+比+进行对比的对象”,例如:这个孩子笑得比另一个孩子好看。
2、现代汉语比较句还可以利用“比…还”或“比… 还要”形式来表达,句子结构为“主谓+ 比+进行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的对象+还+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例如:这个橙子比那个橙子大还多。
二、语义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的表示的是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叙述的是两个事物的差异。
通过比较,使相对比较的事物更为凸显,能更有力地对对比材料进行描述。
2、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一般表示程度上的比较,强调“超过”和“不及”的关系,强调差异或变化。
三、语用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于表示主体相对性质或状况的强弱程度,可以表示主体所具有的强度、宽度及其他形式上的对比,如:他跑得比我快。
2、现代汉语比较句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事物在性质或特征方面的改变和变化,如:今年的小米要比去年的小米甜多了。
3、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于表达一种选择的关系,可表示出一种更有利的选择,如:你得比他先走。
4、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来表达未曾存在的某个状态,如:如果他比以前更努力的话,一定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总之,现代汉语比较句是一种用来表示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关系的句式,它的结构简单明了,意义丰富,覆盖了比较关系的各个维度,在书面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跟X一样”比拟格式的结构浅析
一3J - _一4 3—4 助 词 结 构 J
朱 德 熙 先 生 的 论 文 《 “ … ・一 样 ” 》 说 跟
也 有类 似的分 析 : 跟 +( N+一 样 ) 的宾语 。 两位先 生都认为其 中的 “ ”作动词 , 跟 “ x一样 ” 比拟格 式是述 宾结构 。 跟 我认 为这 种看 法不 对。 “ +一 样 ” 是 “ ” N 跟
从实例看跟x一样同样是形容词性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谓语如跟花儿一样的面容跟j申一样j迅速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心里跟猫抓一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比况助词一样附着的对象可以是介词短语而不必局限于名词性词语谓词性词语
维普资讯
陆 俭 明先 生在论 文 《 “ … ・ 的”》 析 像 似
构 形 式 。 有 些 名 词 是 由 名 词 性 语 素 后 加 方 位
式 、 动 宾 式 、 定 中 式 、 状 中 式 和 并 列 式 等 是 与 句 法 结 构 形 式 一 致 的 , 但 并 不 是 所 有 的 句 法 结 构 形 式 都 可 以 用 来 构 成 名 词 , 如 , 句 法 形 式 中 有 动 补 关 系 , 但 复 合 名 词 没 词 值 得 商 跟
讨 。单 看 “ ”字 ,的确 有 用作动 词 的时候 , 跟 如 “ 好 了 , 别 落 下 。 ” “ 跟 上 来 ! 这 儿 跟 快 ” 的 “ ”是 “ 随 ”的意 思。 而 “ x一样 ” 跟 跟 跟 短语 中 的 “ ”不可 能是 “ 随 ”的意思 。 跟 跟 “ x 一 样 ” 有 两 种 用 法 ,举 例 如 下 : 跟
“ x一 样 ” 比拟格 式可 以转 换成 “ x一 跟 像 样 ” “ x 一 样 ” “ 似 x 一 样 ”等 格 式 , 如 好 “ ” “ ” “ 似 ” 在 比 拟 格 式 中都 是 动 像 如 好
试析“象X一样”
作者: 唐韵
出版物刊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4-31页
主题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性;动词性;名词性;紧缩词组;比况结构;比况助词;邢福义先生;结构助词;语言单位
摘要:<正> “象X一样”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种结构。
它有较强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用于表示比喻,也可以用来说明甲乙情况相同,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在口语中、书而语中都喜欢使用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探讨,本文试就“象X一样”的构成、功能、性质、语义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形容词的比较结构
形容词的比较结构形容词是我们日常用来描述事物特征的重要词汇。
而在表达相对程度时,我们就需要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结构。
形容词的比较结构包括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形容词的比较结构以及其用法。
一、原级(Positive Degree)原级是形容词最简单的形式,用来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它不表示相对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在形容词后面加上"-er"来构成原级。
例如,tall(高)在原级形式为taller(更高)。
二、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比较级用于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对程度,表示一个事物比另一个事物更高、更大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形容词后面加上"-er",或在形容词前面加上"more"来构成比较级。
例如,taller(更高)、more beautiful(更美)。
另外,有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是不规则的,例如good(好)的比较级是better(更好)。
三、最高级(Superlative Degree)最高级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事物之间的相对程度,表示一个事物在同类事物中是最高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形容词后面加上"-est",或在形容词前面加上"most"来构成最高级。
例如,tallest(最高的)、most beautiful(最美的)。
同样地,某些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也是不规则的,例如good(好)的最高级是best(最好的)。
四、形容词比较结构的用法1. 比较两个事物:- A + 比较级 + than + B例如: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这本书比那本书更有趣。
)2. 比较三个或多个事物:- A + 最高级 + in/of + 所比较的事物例如:He is the tallest student in the class.(他是班级里最高的学生。
李剑锋.“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考察
“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考察李剑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北京100083)[关键词]比喻;比较;语法化;范畴[摘 要]“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均可表示比喻和比较两种语法意义,本文将之统称为F.X.A格式。
影响该格式的语法意义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点:1)F与A的语法化程度,这是由比喻强调相似,比较强调相同的特点决定的。
2)X的指称性质,这是由X位置名词所属范畴的层级性特点决定的。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0)06—0071—06 Observa tion s on“跟X一样”and Rela ted Pa ttern sL I J ian2feng(F acu lty of Cu ltu re,B eij ing L ang uag e and Cu ltu re U n iversity,B eij ing100083)Key words:figu rati on;com p arison;gramm aticalizati on;catego ryAbstract:“跟X一样”and relative structrues,w h ich are fo r m alized as F.X.A in th is article,have tw o gramm atical sen ses in comm on,nam ely figu rati on and com p arison.W h ich sen se is in u se influenced by tw o facto rs:1)the degree of gramm aticalizati on of F and A.T h is is deter m ined by the fact that figu rati on is based on analogy w hereas com p arison is based on sam eness;2)the refer of X.T h is is deter m ined by the h ierach ical con structi on of the catego ries to w h ich the noun s in serted in X slo t belong.一 朱德熙(1982)、李向农(1999)都对“跟X 一样”格式表示比较和比喻的情况作了探讨。
浅析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比较”的组合功能
浅析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比较”的组合功能作者:于文静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6期摘要:现代汉语中,“比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程度副词, 其组合功能有自身的特色:修饰形容词、修饰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修饰某些特定的动词性结构。
而一些特殊的组合形式,如“比较+动词+形容词”“比较+有+名词”等,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程度副词比较距离象似动因浮现意义一、引言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都可以比较自由地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往往要受到限制,只能修饰某些动词小类和特定的动词性结构。
朱德熙(1982)认为,不同的程度副词除了语义上表示的程度有差别之外,语法功能也不完全一样。
“比较”即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
它除具备程度副词的这些语法功能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性。
本文未标出处的例子均选自《毛泽东选集》。
二、“比较”修饰形容词(一)“比较”+形容词(1)这大概是因为大城市的肉食供应比较充足吧,人们不必为羊腿操心。
(王蒙《夜的眼》)(2)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
例(1)、(2)中的“比较”都是修饰单个形容词的。
例(1)“比较”修饰普通形容词“充足”;例(2)“比较”修饰非谓形容词“长期”。
它们是“比较”修饰形容词的常见用法,即“比较+形容词”这种组合形式,其语义也较为容易理解。
(二)“比较”+动词+形容词上面例(1)、(2)是“比较”修饰形容词的常见用法,而现代汉语中“比较”修饰形容词还有其他用法。
例如:(3)对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我们在今年二月以前,是比较地执行得好的。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例(3)、(4)中的组合形式是“比较+动词+形容词”。
在这一组合形式中,动词距离“比较”比形容词距离“比较”近,但“比较”在语义上是表示补语(形容词)的程度的。
现代汉语新兴构式“X得飞起”研究
现代汉语新兴构式“X得飞起”研究“X得飞起”是近年来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一种新兴构式,其中“X”代表的是各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比如“快得飞起”、“贵得飞起”、“美丽得飞起”等等。
这种构式的使用既可表达对某种现象的夸张描述,又能体现出说话人的情感倾向。
本文将从语法、语用两个角度对“X得飞起”进行阐述。
一、语法特征1. 成分结构“X得飞起”构式中,X是一个用于修饰事物的形容词、副词或其它修饰词,X前的“得”是一个副词补语的标志,一般表示程度。
如:- 高兴得飞起- 难看得飞起- 水深得飞起其中,“得”不可省略。
2. 句法结构“X得飞起”构式的句法结构与一般的形容词修饰句类似,也可以用于主语或谓语的修饰,但在具体运用中,往往更被用于句末,例如:- 这个游戏好玩得飞起。
- 这个电影刺激得飞起。
- 这个菜辣得飞起。
二、语用特征1. 夸张修辞“X得飞起”构式的使用往往是夸张性的描述,使修饰词的程度表达更加强烈。
比如“好看得飞起”就是把“好看”这个程度的描述夸大到了极端,以此达到强调和装饰的效果。
2. 情感倾向“X得飞起”构式在夸张的表达方式之外,也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倾向。
例如,“讨厌得飞起”表明了说话人对某种事物或人的不满和厌恶之情,而“美丽得飞起”则表现出了说话人对某种景象或事物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3. 口头语使用“X得飞起”构式常常被用作口头语,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种情境或人物的评价,而且这种表达方式在口语中更显得有趣和生动,因此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四、总结“X得飞起”是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一种新兴语言构式,其特点在于夸张修辞和情感倾向。
语用上则常用于口头语中,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在语法上,其使用场合和一般的修饰句类似,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句末。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革,我们还将可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新语言构式的出现和流行。
“和X+一样+谓词”的复杂谓语结构分析
“和X+一样+谓词”的复杂谓语结构分析裴雨来(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710061)提要:现代汉语中,“和X+一样+谓词”结构表现出各种复杂的现象,比如“和张三一样高”与“和张三一样喜欢宠物”都正确,但他们的否定形式:“和张三不一样高”正确,“和张三不一样喜欢宠物”却不正确。
这类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至今未见详细的讨论,文章结合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和X+一样+谓词”是复杂谓语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这一结构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和X+一样+谓词复杂谓语否定辖域一:引言与现代汉语中“和X+一样+谓词”相关的结构曾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参见陆俭明1985、刑福义2003b、李剑峰2000、肖奚强,郑巧斐2006等),但这些研究对如下例(1)所示的现象均很少涉及。
⑴ a. 我和张三一样高 a’. 我和张三不一样高b. 我和张三一样漂亮 b’. *我和张三不一样漂亮c. 我和张三一样喜欢宠物 c’. *我和张三不一样喜欢宠物例(1)中,(1a)、(1b)、(1c)三句的结构相同,但三句的否定形式却只有(1a’)合语法,(1b’)、(1c’)两句都不成立,要表达类似的意义,需要将否定词“不”前提到“和X”前,得到“我不和张三一样漂亮”、“我不和张三一样喜欢宠物”。
从结构上看,(1a)、(1b)、(1c)三句并无不同,一般来说,在没有语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三句的否定形式可接受程度也应该相同。
很显然,(1b’)、(1c’)不成立并不是因为表达的意义奇怪、不可接受等语用原因,类似的意思翻译成其它的语言是完全正确的,见例(2)——而且,来自欧美的留学生常常会出现类似(1b’)、(1c’)的错误。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否定形式(1b’)、(1c’)两句的可接受程度呢?⑵ a. She is not as beautiful as Mary.b. The girl is not as loving the boy as June.我们详细考察了汉语中与例(1)有关的现象。
形容词有关的程度表达
形容词的程度表达
在汉语词汇里,形容词数量丰富,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日常说话、行文都离不开它。
那么,汉语中的形容词是如何表程度的呢?
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程度副词+形容词常见的程度副词有“很、挺、怪、更、最、太、忒、好、真、非常、十分、特别、极其、较、比较、稍微、不大、有点儿、有些”等等,一般来说,这些副词都能帮助形容词表示程度的高低深浅。
(1 )表程度高、程度深。
如:很好挺甜怪美的更长最硬太高忒窄好多真远很美好挺甜蜜怪漂亮的更长远最生硬太高傲忒狭窄好丰盛真舒服非常好十分甜特别美极其长非常美好十分甜蜜特别漂亮极其长远
(2 )表程度一般、适中。
如:(比)较好(比)较甜(比)较美(比)较长(比)较硬(比)较美好
以下列举了许多表示程度的成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和X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
浅谈现代汉语中表实比的“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摘要:本文考察了“X和Y一样+A na”和“X和Y一样+A nb”结构,发现“X和Y 一样+ A na”是一个歧义结构,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a、只表示X和Y在量上一样;b、表示X和Y具备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对应着不同的层次构造,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量度]与[+状态]两个语义特征的此消彼长决定着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另外,消极义量度形容词可以出现在“X和Y一样+A”中表示实义,且其在结构上与“X和Y一样+ A na b”一致,但只能表示意义b。
关键词:量度形容词积极义消极义语义特征一、前言在现代汉语中,有如下句子:(1)小明和小李一样高。
(2)小明和小李一样矮。
(3)小明和小李不一样高。
(4)小明不和小李一样高。
(5)*小明和小李不一样矮。
(6)小明不和小李一样矮。
六个句子中除了第(5)不合语法外,其他五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然而我们发现它们的可接受程度并不相同的,其中(1)(3)的可接受度比较高;(2)(4)(6)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为何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学者们在对“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这一结构的研究中,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共识:(1)其中的量度形容词只能是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即高、长、厚等,而不能是消极义形容词,如矮、短、慢等;(2)“X和Y一样+积极义量度形容词”中,X和Y并不具备积极义量度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如“这支笔与那支笔一样长”并不蕴含“这支笔和那支笔都很长”的意义;(3)在表示否定时,否定词加在“Y”和“一样”中间,而不加在“X”和“和”之间。
我认为这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本文将量度形容词分为积极义与消极义两类分别进行考察。
二、“X和Y一样+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结构2.1 陆俭明先生在1989年《说量度形容词》中指出“含有[+量度]的语义特征”1的词就是量度形容词,并指出量度形容词包括如下形容词:a、大、长、高、宽、厚、深、粗、重、远、快、晚(迟)、贵、多b、小、短、低(矮)、窄、薄、浅、细、轻、近、慢、早、贱2(便宜)、少其中,a组中的形容词表示量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积极义量度形容词”,记作A na;b组中的形容词表示量小,是我们所说的“消极义形容词”,记作A nb。
“X得多”与“X得很”之异同
“X得多”与“X得很”之异同本文通过分析留学生对程度补语的两个格式“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发现留学生对其把握得并不好,偏误率比较高,偏误的原因部分在于现有语法书及教材针对“X得多”和“X得很”的语法注释有失空泛,尤其是在搭配及使用环境方面的解释不够清晰。
因此,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考察了“X得多”和“X得很”的使用环境,并对“得多”和“得很”搭配的词语类型、表达的感情语体色彩以及体现的文体风格进行了明确地梳理,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合体地使用这两个固定格式。
标签:程度补语语料库调查偏误分析一、“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分析(一)“X得多”和“X得很”习得情况的考察“X得多”和“X得很”是汉语程度补语中两个常用格式,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
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被列入甲级语法大纲中,是留学生在初级就要接触到的语法项目,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语法项目。
但是,留学生对这两个程度补语的把握又会怎么样?笔者调查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2005~2006学年第2学期10个班的作文情况(见表1),发现学生使用这两个程度补语格式的频率并不高,而且平均正确率也很低,可见表2。
注:中六班到高三班为汉语进修生,学生国别来源多种;05级到02级为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为韩国学生;预科班学生也主要是韩国学生。
注:“/”前为正确的次数,“/”后是错误的次数。
总体而言,“X得多”共使用了35次,错例达到19次,占54%;“X得很”共使用4次,错例就有3次,占75%。
二者的偏误率都过半。
(二)“X得多”和“X得很”的偏误类型分析“X得多”和“X得很”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误代、误用、遗漏、误加等类型,没有出现错序这种类型。
1.误代。
这种类型的偏误出现得最多,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得”误代为“的、了”等。
如:(1)*我认为和外国人一起住比和同国家的人住舒适的多。
(2)*英国和中国的差别比香港和中国的大了多。
比较到比喻介词+X+有(得)(一)拼比的语义及相关问题
From Comparison to Metaphor: the Meaning of "PP+X+you(de)(yi)pin/bi" and Some Relevant Issues 作者: 孔国兴[1]
作者机构: [1]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出版物刊名: 汉语学习
页码: 77-8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有(得)(一)拼/比";转指;比较;比喻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一组表比较或比喻的结构"介词+X+有(得)(一)拼/比".该结构是由行为转指结果促使其发展为平比结构,比较范围和对象的扩展则使其由表示比较转而表示比喻."介词
+X+有(得)(一)拼/比"与"介词+X+一样"语义相同、形式相近,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其由行为转指结果的迂曲式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汉语中表实比的“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摘要:本文考察了“X和Y一样+A na”和“X和Y一样+A nb”结构,发现“X和Y 一样+ A na”是一个歧义结构,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a、只表示X和Y在量上一样;b、表示X和Y具备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对应着不同的层次构造,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量度]与[+状态]两个语义特征的此消彼长决定着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另外,消极义量度形容词可以出现在“X和Y一样+A”中表示实义,且其在结构上与“X和Y一样+ A na b”一致,但只能表示意义b。
关键词:量度形容词积极义消极义语义特征一、前言在现代汉语中,有如下句子:(1)小明和小李一样高。
(2)小明和小李一样矮。
(3)小明和小李不一样高。
(4)小明不和小李一样高。
(5)*小明和小李不一样矮。
(6)小明不和小李一样矮。
六个句子中除了第(5)不合语法外,其他五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然而我们发现它们的可接受程度并不相同的,其中(1)(3)的可接受度比较高;(2)(4)(6)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为何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学者们在对“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这一结构的研究中,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共识:(1)其中的量度形容词只能是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即高、长、厚等,而不能是消极义形容词,如矮、短、慢等;(2)“X和Y一样+积极义量度形容词”中,X和Y并不具备积极义量度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如“这支笔与那支笔一样长”并不蕴含“这支笔和那支笔都很长”的意义;(3)在表示否定时,否定词加在“Y”和“一样”中间,而不加在“X”和“和”之间。
我认为这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本文将量度形容词分为积极义与消极义两类分别进行考察。
二、“X和Y一样+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结构2.1 陆俭明先生在1989年《说量度形容词》中指出“含有[+量度]的语义特征”1的词就是量度形容词,并指出量度形容词包括如下形容词:a、大、长、高、宽、厚、深、粗、重、远、快、晚(迟)、贵、多b、小、短、低(矮)、窄、薄、浅、细、轻、近、慢、早、贱2(便宜)、少其中,a组中的形容词表示量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积极义量度形容词”,记作A na;b组中的形容词表示量小,是我们所说的“消极义形容词”,记作A nb。
2.2 大部分学者认为“X和Y一样+A na”仅仅表示X和Y在量度上是一样的,而1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3期2“贱”现在使用得比较少,已经被“便宜”所取代了。
不具备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如“小明和小李一样高”仅仅表示“小明和小李”在身高上一样,而并没有说明他们究竟是高还是矮。
我们知道“X和Y一样+A na”是“X和Y一样+A”结构中的一个小类,既然“X 和Y一样+A”(比如“他和我一样聪明”)可以表示X和Y具备谓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那么为何“X和Y一样+A na”不能表示这种意义呢?请看下面的例句:(7)小明现在和小李一样高,踮着脚就可以够到篮板了。
我们发现在例(7)中,句子强调的并不是小明和小李在身高上一样,而是小明和小李一样都很高,此处的“高”与“X和Y一样+A”结构中A一样,是结构的比较点,表示参与比较的二者在“高”这一性质和状态上是一样的。
由于“X和Y一样+A na”表示X和Y在度量上一样,这一观点已得到学界的公认;而在具体语境中,“X和Y一样+A na”也可以表示X和Y具备A na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因此我们认为“X和Y一样+A na”是一个同音异义的结构(歧义结构),用相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a、只表示X和Y在量上一样;b、表示X和Y具备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我们认为“X和Y一样+A na”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层次构造不同,一方面是由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的。
其中,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语义决定着层次构造的不同。
2.2.1 层次构造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和层次性,因此在线性序列上接近的成分并不一定处于同一层次。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
故当组合成分超过两个时,就会出现层次构造问题了。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指出“跟N一样”后面可以加上一个谓词成分,当整个结构表示比较时,其层次构造为:跟N 一样谓词性成分1由于“和”与“跟”在比较句中价值相同,因此朱德熙先生认为“和X一样+A”的结构层次为:和X(一样+A)李成才先生在《“跟……一样”用法浅谈》中指出:“跟……一样”作状语时,有“A<跟B一样>+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的句式,此时“跟B一样”的语法功能是修饰作谓语的形容词2。
也就是说“和X一样A”的层次构造为:(和X一样)+A 比较朱德熙先生和李成才先生的分析,我们发现二人在处理“一样”与A的关系时有所不同:朱先生认为“一样”修饰形容词A,与A是直接成分的关系;李先生则认为“和X一样”整体修饰形容词A,“一样”与A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X和Y一样+A na”同样也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构造,主要表现在对“一样”与A na 的关系的处理上。
为了叙述的方便与明确,我们以“小明和小李一样高”为例进行说明:1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2李成才《“跟……一样”用法浅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上述两种不同的层次构造在句法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如下表所示:层次构造(1)层次构造(2)例句小明和小李一样高小明和小李一样高两个参与者互换位置意义不变比较标准由小李变成小明用“一般”替换“一样”可以替换不能替换用“像”替换“和”不能替换可以替换形容词前添加程度副词“很”*小明和小李一样很高(与原句的语义不等值)小明和小李一样很高(基本意义相同)否定词“不”位于“一样”之前位于“和”之前重音落在“一样”上落在“高”上根据上表,当“X和Y一样+A na”的层次构造表现为(1)时,“一样高”是一个整体,具有不可分割性,中间不能添加其他成分,如程度副词“很”等;“一样高”共同作“小明和小李”的谓语,主谓之间可以加上否定词“不”表示否定;“一样”作为“高”的修饰语可以用其他的修饰语,如“一般”“差不多”等替换。
当“X和Y一样+A na”的层次构造表现为(2)时,“和小李一样”作为一个整体修饰形容词“高”,此时作为一个整体的“和小李一样”中的“一样”不能替换成其他的词语,“一样”前面也无法插入否定词“不”,表示否定意义时只能将“不”加到“和”之前;“一样”与“高”处于不同的层次,二者之间可以添加程度副词而基本意义保持不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层次构造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同一语音形式在语法表现上的不同,从而使得“X和Y一样+A na”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其中层次构造(1)表示意义a,层次构造(2)表示意义b。
为了下文表述的方便,我们将表示a、b义的结构分别记作“X和Y一样+ A na a”和“X和Y一样+ A na b”.。
2.2.2 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语义(8)小红和小兰一样聪明,不到半个小时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小红和小兰一样聪明,竟用了两个小时才把这道题做出来。
(9)小明和小李一样高,都只有150cm。
小明现在和小李一样高,踮起脚就能够到篮板。
例(8)中,“小红和小兰一样聪明”只能表示“小兰聪明,小红也很聪明”这一意义;而在(9)中,“小明和小李一样高”则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小明和小李在身高上一样;一是小李高,小明也很高。
理论上讲,与“X和Y一样+ A na”表层序列相同的“X和Y一样A”结构应该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构造,这从朱先生和李先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但是为何“X和Y一样+ A na”有两种意义而“X和Y一样A”只能表示一种意义呢?我们认为这与积极义量首先,从历史上看,汉语中存在用一对反义词的正反双方为词素的构词方法,如“反正”“好歹”“上下”等,这种构词法可以囊括两个词之间所有的范围1。
因此,人们用“大小”“多少”“长短”“宽窄”“厚薄”等通过正反词素构词法构造出来的词(可以称之为“正反词”)来表示数量、长度等“度量”概念。
这一构词方式使得量度形容词获得了[+量度]义。
1虽然有些正反词后来引申出新的意义,如“反正”“好歹”等引申出副词的用法,但是在产生之初这些正反词包含了它们所反映的概念的整个范围。
石毓智(2001)在研究形容词的量幅问题时,指出:“形容词中的积极性词语往往概括一个量的从低到高的全部,可以概括比较时量的特性,这样积极性词语是全量幅词语,如大、高、宽等”。
这表明与其他形容词相比,积极义量度形容词是全量幅词语,包含了从低到高的所有的量,当然也包含了消极义,这从积极义量度形容词与消极义量度形容词在语法表现上的不对称性1可见一斑;而其他形容词则只表示相关性质或状态的某一方面,只在其所表示的性质范围内有不同的量幅,如“聪明”可以有不同的级别,但仅限于聪明这一范围,不能表示与它相反的“愚蠢”义。
因此,同样为“X和Y一样A”结构,当A为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如“大”时,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X和Y一样大小”2,此时,“和”为连词;其他形容词则无法作这样的理解。
其次,在实比句中,如果使用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在没有特殊语境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认为“X和Y一样+ A na”是为了进行量的比较,而非为了突出双方所共有的性质和特征。
此时性质状态如何便不再重要,量的一样与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看到“小明和小李一样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在身高的具体数值上是一样的,至于是高是矮便不再重要了。
而当形容词为其他性质形容词或状态词时,人们关注的是二者在这种性质和状态上是否一样。
最后,我们知道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属于形容词,在具备[+量度]义的同时,也具备[+状态]义,只是在一般语境下,凸显的是[+量度]义;但我们不能排除特殊的语境下,[+量度]义消融而[+状态]义凸显(见上文的例(7))。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语境下,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的[+状态]义会得以凸显,与其他形容词并无二致,此时“X和Y一样+ A na”表示的便是意义b了。
因此,我们认为积极义量度形容词由于具备[+量度]与[+状态]义,且表示“量度”时是一个全量幅词语,因此在进入“X和Y一样A”结构时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构造,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
三、“X和Y一样+消极义量度形容词”结构由于未对“X和Y一样+ A na”的两种结构进行区分,很多学者认为消极义量度形容词不能用在表示实比的“X和Y一样+量度形容词”结构中。
然而,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中我们搜索到了如下的例句:(10)武藏和吴占江一样矮、一样胖,两个人站在一起,就象是一对双生子,但仔细一瞅却大不一样。
李晓明《平原枪声》(11)她的脉搏现在跳得和我一样慢,脸也一样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