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摘要:医生的职业素养素养是医生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医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对患者对自己的负责,也对提高医疗质量有例,并且可以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育人、优秀的医学人物和事迹感染人、“学生为本”的“隐性课程”熏人、临床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英语能力培养、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的培养、协作与组织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我国长期以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形式单一,容与时代脱节,成形而上的“坐而论道”,不能够获得学生心的认同。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传统专才育模式的影响下,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逐渐表现出知识面窄,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性差,创新素质欠缺等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足,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除了精湛的技艺以外,一个稳重、宽和、冷静的医生形象会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感觉,而这对缓解医患矛盾、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这也是医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容。随着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其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一、职业素养的含及现状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是职业在的要
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人的各种个性品质的集合,是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职场环境的熏、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逐渐达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过程,具有养成性、情景性和统整性。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为了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在医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医德修养、人文素养及思想品德等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规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然而就现状我国情况而言,有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着部分问题。
(一)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由于大学教育比较宽松,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被宠坏了的孩子,比较散漫、懒惰,自制能力不够。并且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比较保守,未能及时跟进当代科学技术及有医学科学的发展状况;也有本分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学硬件过于旧,使得落后于当下发展趋势;从而导致医学生的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
(二)临床实践技能不扎实
随着医疗环境的恶化,临床带教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患者对实习期间的实习医生也并不是很放心,从而导致实习机会很是匮乏。同时,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或者考研的重大问题,而放在实习上的心思也就不够,主动性不够,最终使得很多基本的临床技能都没学会。
(三)医德素养单薄
高尚的医德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基础,是发挥良好医术的前提,是医生
职业的灵魂。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体系冲击下,并且在当下恶劣的医疗环境下,部分学生认为医生面临的巨大的风险,压力巨大,而且医生的付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比例。在收到功利心和现实主义的驱使下,他们不太愿意选医;而在部分选择医学的学生,也是觉得卫生事业的前景不错。为了报酬,而忽视了爱岗敬业、医者的仁心、无私奉献等职业素养。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对医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才能服务好社会.才能够收获自己医疗生涯的成功.实现个人社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医学生最终将成为医务工作者.因此在学习中更要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医学生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容有: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心理以及技能等。通过在校期间进行的实践以及学习.进而培养出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承担着对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要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医疗技能。还要有更为高尚的医风医德。医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要注重促进学生对于职业素养认识方面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事件、医疗纠纷当中,有些医生的技术不错,并且手术也完成得很好,但是由于他们在思想品德以及职业的素养方面有所欠缺,因而出现了开贵重药、开大药方、服务态度生硬,以及搞一些重复的检查等.导致很多医疗纠纷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医学生职业培养的途径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育人
开设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导论、医疗法律法规相关课程,借助案例分析讨论和情景教学设计,围绕医德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人体实验和医学科研原则等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经常涉及的基本规进行讨论。课程设置坚持贯穿八年,结合各阶段的教学特点逐步展开。有些医学院校对思想政治要求更高,如部队医学院,则选择军事化背景高校作为自己的合作办学单位。
(二)优秀的医学人物、事迹感染人
医学生导师、辅导员老师要率先垂,以身作则,加强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形成示效应,发挥模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宣传和倡导,营造良好积极、正向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医生职业的神圣和责任,以实践医生职业道德为荣;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讲座和课外活动,如关于职业道德、价值观的讨论会,聘请医学大家讲述自身
成长成才的经历,展示医学大家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学生为本”的“隐性课程”熏人
“隐性课程”针对“显性课程”而言,尽管看不到,摸不到,却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职业观产生影响,“隐性课程”一是“物质.空间建设”,包括自然环境、建筑设施、景观布置等;二:是“组织一制度建设”,包括院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建设”,包括历史传统、学术风尚(包括教风与学风)、群体气氛、社
团生活等文化和心理环境。
(四)临床能力
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从病床边、患者处、实践中获得,以临床高水平带教老师和实践时间作为保障,强调了医学生临床执业技能及其实践性。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方式1)病例见习;2)病房实习;3)临床技能模拟训练;4)社会医疗实践;5)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五)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是以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思辨能力、国际视野、基层实践、创新能力共同构成的。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通常有如下
途径:1)重视通识教育;2)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创新课程;3)安排科研训练;4)设置辩证思维课程,并在早期科研训练、临床见习与实习中锻炼批判性思维;5)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习;6)积极开展学生的国际交流项日,提供出国深造机会或学习机会;7)开展各种科研科技活动,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实践方法,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六)英语能力
有些院校对医学生英语能力要达到“四会”有明确要求,其培养途径主要有:1)开设双语教学;2)作为获得学位的达标要求;3)作为出国深造,参与国际交换合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七)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
这部分能力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坚强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的基础。医学生的在校期问将面临来自学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