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程标准(2015修订版)
2015版高校新颖毛概课程实用标准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学分:4学分计划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大专各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容。
是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其前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过渡到本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为本课程提供现实材料。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1.2.1课程开设依据以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依据。
《毛概》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20194;120195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类型: 公共课适用专业:普通高职各专业总学时:72 讲课学时:60 社会实践学时:12学分:3先修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
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
二、课程定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突出实用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力求使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并能切实地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以指导和帮助。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总体设计原则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总体上把课程设计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2.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毛概2015版(含课后题答案及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P3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选择、简答、辨析)P4-5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P6-7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概新课程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2014 级高职各专业)专业带头人:张海鸿系主任:谭清国教学中心:批准日期:二○一五年一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应专业:高职大一各专业开设时间:第二学期学时数:3h/周总学时数:72现代职教课程在线课时+翻转课堂课时: 18h + 36h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同时又是“05”新方案的核心课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即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努力把实现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这将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逻辑结构: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有关思想内容,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类矛盾及其应对的不同方针,了解党的早期领导人强调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帮助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处理方式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既肯定了积极因素的存在,为调动积极因素奠定基础,又为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明确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并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看作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着国内处的一些复杂局面与种种困难、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学习毛概第一章节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毛概第一章节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1.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毛概课程标准
⽑概课程标准黎明职业⼤学思政部《》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70030计划学时/学分:8/1适⽤专业: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编制⼈:编制时间:2017年6⽉16⽇⼀、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民族⽂化传承与创新⼦库: 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化传播》的基础性、背景性课程,为后续学习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化创新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特别是“⼀带⼀路”在国家战略政策层⾯上的知识⽀撑。
课程以“⼀带⼀路”战略构想的内涵为主题,以对“⼀带⼀路”在国家各层⾯的政策表现的解读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上揭⽰“⼀带⼀路”战略构想的发展轨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了解“⼀带⼀路”战略构想的历史脉络、现实背景、了解党和政府在这⼀战略构想实施中的重⼤举措,了解各层⾯的政策运作进程,从⽽激励⾃⾝的学习动⼒,成为“⼀带⼀路”构想的⽀持者。
⼆、课程⽬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层⾯的学习,使学⽣了解“⼀带⼀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了解“⼀带⼀路”战略构想的实质,了解国家与“⼀带⼀路”战略构想相关的各层⾯的政策。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践体验,使学⽣⾃觉成为“⼀带⼀路”战略构想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努⼒成为相关的专门性⼈才。
(⼀)知识与能⼒⽬标1、通过学习,学⽣能把握⽑泽东思想及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两⼤成果主要内容和精髓,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法、原则,从⽽在⽣活及⼯作实践中⾃觉使⽤这⼀⽅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学⽣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标。
3、通过学习,学⽣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
4、通过学习,学⽣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化制度、外交政策、统⼀构想、党的建设及⼈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等重⼤理论问题。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2015版整理版
复习提纲15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旧P136)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答: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P103)(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P10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P100)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12-115)(1)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概》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编制人:造价、城规、建装专业 2013 级用二 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课程说明·3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3(一)课程定位·3(二)课程设计·3三、课程目标·4四、课程内容与要求·4五、课程实施·6(一)教材选用或编写·6(二)教学方法建议·6(三)教学评价、考核要求··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六、其他说明·7一、课程说明学时数: 68学时课程管理部门:建筑学院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设学期: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1.1课程性质与作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2015毛概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程定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我国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精髓,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过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敬业、踏实的职业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具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贴近。
“一条主线”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两个结合”即德育与高职教育理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个贴近”即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四、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为三个模块,9大主题,22个课题。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难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密切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教学实施设计六、课程考核方式为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约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七、具体教学过程展示课题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根据本课题的学习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学会正确看待人们的非劳动收入。
15版毛概第10章教案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教案
进度(课次)
第十章
授课时数
4
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全面认识国际形势的变化,准确认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毛概说课课件(毛概)(学习课资)
公开课资
22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谢谢!
国
特
色 社
明德 求真 笃行 自强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能根据任务要求组 织相关活动,协助 教师加以实施
能力目标
(三)
(四)
分析辨别能 力:
能对我国经 济、政治和 社会发展中 的热点问题 进行正确的 分析、判断
公开课资
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基本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性 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具体情况,将新 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确立的依据作为教学难点 。
公开课资
12
【四、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理论学习 能力弱
以学生为中心
一
突出人本性
受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部分学生对党史和社会问题的 认识片面或过于偏激。
期末考试
60% 20%
10 10 % %
课后作业
课堂考勤 课堂行为规范
公开课资
20
【五、教学条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A、B栋教学楼
教学楼内教室及多媒体图
公开课资
21
【六、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完善理实一体化 课程教学体系。
推进网络教学,建立和丰富教学资源库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把党的新思想、 新论断、新精神贯穿到教学内容之中。
1
主要是讲授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辅之 以案例分析,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
《毛概》课程标准 版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 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 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 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 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求
考核和评 价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
作业 课后思考
备注
学习情境2
l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学习目标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领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学习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备注
学期情境6
l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内
涵及其重要意义;
l准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学习目标 l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正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
合起来。
学习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依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教学模块,创设教学情境,制定工作任务。
第三,突出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时政性、实效性的特点,课程 内容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突发事件,应时讲 解。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二是关注反馈,调整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实效性,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三是正确引导,科学认知。政治 课教学要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 社会问题,必须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不能夸大学生的偏见,更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学生。
毛概说课课件(毛概)(学习课资)
能力目标
(三)
(四)
分析辨别能 力:
能对我国经 济、政治和 社会发展中 的热点问题 进行正确的 分析、判断
公开课资
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基本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性 思维和创新意识
公开课资
素 质 目 标
9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总论】
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主线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公开课资
10
【本章课程内容组织】
模块
课内理论教学
课内教学使用方法和实践教学内容
学时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公开课资
3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高职大一学生(大一下学期)
【基本学时】
1. 本课程共64学时,每周4学时,4个学分 2. 本章6学时,共三节,每节2学时
公开课资
4
【二、课程目标】
(1)学情分析
理论基础差
对思想理论 课兴趣不高、 主动性、自 觉性欠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说课课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公开课资
1
说课内容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努力方向
公开课资
2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
1. 总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 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十二章分为五个部分,总论、新民主主 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 境和保证。 2. 本章在课程中的定位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教材中处于第三章,承接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着社会主义事业总 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分:4学时: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课程代码: NO7003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一/二年级所有专业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
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新的理论。
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2、课程定位(1)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做到: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2)多元智能理论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终身学习理念根据终身学习理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作为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教育部“05方案”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但在教材的使用上,本、专科使用同一本全国统编教材,这就为我们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表现为:本科院校所开设四门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很多基础知识方面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二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使用;三要结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第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在教学中采用“以社会发展实践和学生实践为载体,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应用、理论创新”的全新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参与,师生联动”的方式,将《形势与政策》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结合,遵循分析形势讲理论,结合理论说形势的原则,针对学生及知识模块的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安排。
第二,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依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教学模块,创设教学情境,制定工作任务。
第三,突出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时政性、实效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突发事件,应时讲解。
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二是关注反馈,调整方法。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三是正确引导,科学认知。
政治课教学要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必须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
不能夸大学生的偏见,更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学生。
第四,为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等方面。
确定明确的目标,同时制定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并把这些措施具体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之中。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第一,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讲授,学生要能够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并认真配合完成目标。
从而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能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能够拥有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
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统一构想、党的建设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
2能力目标(1)知识能力:学生能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方法能力:学生能够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自觉使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4学习情境5学习情境7学习情境8学习情境9学习情境10学习情境11学习情境12四、技能训练一、教学实施建议(一)学习组织形式: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期课程教学进展充分的时机,切入教学实践环节。
进行小组划分学习方式,小组划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负责人要负责组内成员合理有效的分工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讨论、任务汇总等工作。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头脑风暴法、实践教学法等,把知识、技能和态度自然融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多种引导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工作情境中,使学生在工作中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组织与设计分为理论教学组织与设计、实践教学组织与设计两个方面,具体如下:(一)理论教学组织与设计1.课堂专题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开展学生学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社会当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案例式教学。
结合各章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组织与设计本课程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印证理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
本课程实践教学具体做法:1.开展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暑假提交一份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所在家乡各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环境、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外部竞争、市场占有及发展前景;各村镇的历史、人口、环境及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迁;家乡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现状及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等。
2. 三支一扶。
学校社团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文和扶贫工作。
积极倡导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西部服务计划等项目,鼓励和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3.志愿服务。
本课程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劳动、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劳动服务基地,让所有学生定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服务工作,还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社会治安、保护生态环境、扶危济困、普及科学知识、大型社会活动等志愿服务,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向社会和他人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关心和付出。
通过上述种种实践教学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培养。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一)师资配置要求校内专任教师一览表(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1.具有能容纳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多媒体实训室;2.具有各种项目文件资料与教学片段等教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