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地理信息采集系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bd0d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d.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详细的数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世界。
地理信息系统(GIS)因此也得到了应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GI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新型网络技术,通过将传感器和计算机互联,实现物理世界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被收集、传输和分析,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二、GIS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软件。
它通常包括一个数据库、一个地图和一个应用程序。
它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包括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交通和建筑物设计等。
GIS是在计算机和地理科学之间的交界处产生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相互关系。
三、GI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GIS可以在物联网中使用来进行环境监测。
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收集有关空气、水和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存储在GIS 数据库中。
通过分析和展示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
2.交通管理GIS可以在物联网中使用来进行交通管理。
通过收集汽车、行人、公共交通等交通信息,GIS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流量状况,以便更好地规划交通路线。
此外,GIS还可以用于交通犯罪的分析,以便制定更有效的安全计划。
3.农业管理GIS可以在物联网中使用来进行农业管理。
利用传感器收集土壤信息和气象信息,GIS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田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对作物进行管理。
此外,GIS还可以根据土地和气候条件,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预测和建议等精准服务。
4.物流管理GIS可以在物联网中使用来进行物流管理。
通过跟踪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和物流数据,GIS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監控物流的过程。
物联网在农业中应用
![物联网在农业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bc206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9.png)
关于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一、 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和现代农业发展前景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 全面实 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转变, 网络信息化技术发挥独特而重要 的作用。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农业信息技术开发、 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 全方位推进 农业网络信息化的步伐, 利用“5S ”技术(GPS 、RS 、GIS 、 ES 、DSS )、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与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 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控, 有力地促进农业整体水平 的提高。
ES: Expert System 专家系统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 RS: Remote Sensing 遥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农业信息化概念数字农业( Digital Agriculture 技术、计算机和自动化、通信和网络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农 业生产、决策管理、经营流通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 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等,使农业按照科学规律实现可持续发 展。
目前互联网正处在从IPv4向IPV6过渡的时期,同时在 中System 地理信息系 )是指使用3S (或5S )国移动通信网络正在实现从 2.5G( GPRS/CDMA)向3G 转变。
这给未来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标准化提供一个平台和发展空间。
无线传感网络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技术,它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它能够灵活地实时监测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给用户。
三、农业物联网的体系构架:四、农业物联网一些具体应用:1、农业远程监控系统:中国科学院研制应用于各类农业环境监测和诊断的网络化技术和产品,可针对大规模的农业园区、实施农业和野外农田,离散部署无线传感节点,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对作物声场黄静、农业气象要素如空气温湿度、土壤适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动态实时采集,并通过GPRS/CDMA/3G 移动通信网络实时传输至远程中心服务器,结合对应的诊断知识模型对数据解析处理,以达到分布式监控、集中式管理。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d8e8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4.png)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
地理信息行业也不例外。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地理信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详细探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
2. 云计算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2.1 数据处理与分析云计算为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
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需要依赖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而云计算可以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此外,云计算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为地理信息行业带来了更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力。
2.2 数据存储与管理地理信息数据量庞大,传统的存储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云计算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问题。
同时,云计算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保障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2.3 地理信息服务云计算为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便捷的交付方式。
通过云计算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可以以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或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这使得地理信息服务更加灵活、可定制,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3. 物联网技术在地理信息中的应用3.1 传感器技术与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技术。
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如地理位置、温度、湿度、光照等。
这些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使得地理信息分析更加准确、实时。
3.2 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的融合物联网技术将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行业数据相结合,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地理信息与交通、能源、环境等数据的集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3.3 物联网在地理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为地理信息可视化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手段。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edce7b168884868762d6f2.png)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摘要: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装置、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作为一种最能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模型, 物联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为重要。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上迈出的一大步,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应用、建议。
Abstrate:Things will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is sensing equipment,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evice, and outside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ser scanner wait for a variety of devices and the Internet combine a huge network formed as a kind of can best embody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model, the thing networking will show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owerful vitality, let all the items are joined together with network from several respects, change our work and life.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n rela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gree of wisdom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ll be mad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new leap forward, can change the extens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ode, improving animal or plant 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The Internet of Thellongs、Agriculture、Apply、Suggestion引言: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用方法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7076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c.png)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农业生产领域。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用方法。
一、远程监测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之一是通过互联网络将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农田。
农民可以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湿度,及时了解土壤的含水量,从而进行适当的灌溉。
传感器还可监测温度和光照,帮助农民掌握合适的生长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远程控制农业设备。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等设备。
这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工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精确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另一个应用是精确农业。
通过用于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农民可以进行精确的农作物种植和施肥。
利用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将土壤和作物的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结合起来,并在计算机或手机上进行分析。
农民可以根据地块上的土壤特性和植物的需求,精确施肥和灌溉。
这有助于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精确农业的实践,农民还可以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用于农田的巡视和监测。
农民可以使用无人机快速扫描整个农田,并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
无人机还可以帮助农民监测作物的健康状况、病虫害情况以及土地的质量。
这样,农民可以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信息及时采取行动,并预防或应对可能的问题。
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机器人可以用于自动收割和种植作物。
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携带传感器和摄像头,监测农田并收集数据,为农民提供有关作物和土壤状况的重要信息。
谈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分析
![谈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ad2e06e87101f69e3195ef.png)
谈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分析近十年来,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泛在通信网络、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密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系统。
通过随机投放的方式,众多传感器节点被密集部署于监控区域。
这些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通信模块和能源单元,它们通过无线信道相连,自组织地构成网络系统。
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多学科高度交叉的热点研究领域。
在传统农业中。
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目前无线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大都是具有基站星型拓扑结构的应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农业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有可能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温室环境信息采集和控制。
在温室环境里单个温室即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使温室中传感器、执行机构标准化、数据化,利用网关实现控制装置的网络化,从而达到现场组网方便、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大田物联网应用案例
![大田物联网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5cbd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3.png)
大田物联网应用案例黑龙江大庆农场智能农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针对农业大田种植分布广、监测点多、布线和供电困难等特点,以数字农田和农田远程管理为切入点,采用物联网技术、利用网络构建统一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
此系统采用传感器测量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墒情、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通过物联网将所测量参数传送到管理中心,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实时监测;管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则给出控制决策,通过物联网将控制指令下发,由现场控制器实现对各类设施的智能控制,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降低成本,促进增产增收。
管理中心软件可根据农作物种类设置生长环境参数范围和控制决策规则,并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存储,可依据条件对历史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
智能农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主要由下位机采集系统、上位机软件应用平台及辅助扩展部分组成。
下位机信息采集系统中包含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田间气候观测站、视频图像采集终端等,上位机软件部分又包含电脑显示控制、手机显示控制、LCD显示屏等,辅助扩展部分根据客户需要,可加入农田病虫害防治、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农产品质量追溯、线上交易云平台等一系列农业物联网所包含的系统设备。
一、建立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业大田的各参数传感器,对农田整体环境进行多点实时动态采集,显示装置实时显示农田的温湿度、光照度等数值,能够更加一目了然地展示整个大田的数据全貌。
传感器是系统整个检测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农田环境因子等非电学物理量转变为控制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为系统管理控制提供判断和处理的依据。
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漂移、(二氧精度等。
常用传感器主要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化碳)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以及营养液的盐分(EC)和酸度(pH值)传感器等。
大田物联网自动灌溉系统设备(一)农田“四情”监测农田“四情”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田间作物的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21508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1.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农场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无线通信、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农业管理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内容。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农场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同时还可以采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监测等数据。
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使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得出农场管理的决策结果,将结果传输到应用层,为农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二、感知层设计感知层是智慧农场系统的基础,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农田的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
其中,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来确定灌溉的时机和量。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的温度变化,对于温室种植的农作物来说尤为重要。
光照传感器可以测量光照强度,帮助农场管理人员调节遮阳网的开合程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摄像头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害等信息。
三、数据传输层设计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其中,无线通信方式更加适用于农场环境,可以选择使用LoRa、NB-IoT 等低功耗宽区域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网关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或者本地服务器。
四、数据处理层设计数据处理层对从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
首先,需要建立农田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将地理位置与农田的具体信息进行关联,以便进行农田的分类管理。
然后,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比如使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框架。
最后,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农场管理所需的关键信息,比如预测农作物的生长趋势、病虫害的风险等。
五、应用层设计应用层是智慧农场系统的最终用户界面,提供农场管理人员所需的决策支持。
基于WebGIS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WebGIS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164e4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2.png)
基于WebGIS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慧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基于WebGIS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数据共享性好、空间分析能力强等优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WebGIS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一、WebGIS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WebGIS是一种基于Web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展示在网络上。
WebGIS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中,其应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部门更好地管理农业资源、提高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优化农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等方面。
二、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1. 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主要由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和数据资源组成。
其中,硬件环境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终端和监控设备等;软件环境主要包括智慧农业管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网络环境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等。
2. 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技术(1)农业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数据采集,并通过WebGIS技术实现互联网上的数据共享和交流。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等气象农情数据和作物的生长期、产量等信息数据的采集。
(2)云计算技术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将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业务放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中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GIS技术GIS技术是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展示和分析等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的技术支撑。
3. 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案例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大型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地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例如,在华南地区的智慧农业示范区中,利用WebGIS技术实现了多虫害信息共享、农机作业管理、灌溉水资源监测等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0094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以空间地理数据为基础,进行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一种通过互联网络,使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能够互相连接和通信的技术体系。
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一、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背景和意义地理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各种设备和物体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
将地理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对空间信息和实时数据的更加全面、准确的获取和利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解决方案。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智慧交通管理通过在交通设备和设施中嵌入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对交通状态和车辆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结合实时数据,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和优化路线推荐,提供给用户实时的交通状况和最佳行车路线,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监测与管控利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水质等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保护生态环境。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智慧农业通过在农田中布设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和科学的农业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物联网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1.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与导航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传感器和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对人员和物品的定位和导航。
智慧农业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4b489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1.png)
智慧农业系统智慧农业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管理水平的系统。
它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农田的环境条件、作物生长状态和农业设施的运行情况,匡助农民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农业生产过程。
一、智慧农业系统的组成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份构成:1.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通过安装在农田、温室和农业设施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以及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
2.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平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云平台: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
云平台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土壤施肥、灌溉、温室控制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4.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云平台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的建议。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地理位置,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并提供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
5. 控制设备:根据决策支持系统的指导,控制灌溉设备、施肥设备、温室设备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
二、智慧农业系统的优势智慧农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农田的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生长状态,可以及时调整灌溉、施肥、温度等因素,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节约资源:智慧农业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精确控制灌溉和施肥量,避免浪费和过度施肥的问题,节约水资源和化肥。
3. 减少病虫害发生:通过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4. 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和农业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查看农田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
5. 降低劳动强度:智慧农业系统可以自动化执行一些农业操作,如灌溉、施肥等,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大棚种植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大棚种植系统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5c6dadcf84b9d529ea7a2e.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大棚种植系统的研究杨常捷刘任任摘要:采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大棚种植系统。
它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将种植环境接入无线传感网络系统,采集土壤、空气温湿度等信息并实时传输存储。
该系统的功能特点是:实现了监测调控一体化的自动的闭环系统;根据蔬菜作物习性进行配置设计,具备智能数据分析功能,满足植物科学管理的需要;系统不仅实现PC登录服务器实时查看,同时也支持手机终端APP登录,方便办公或户外条件下的及时管理。
Web服务器及智能终端的软件功能界面设计实现了远程种植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现对蔬菜大棚的远程智慧种植管理。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智慧种植;智能数据分析S126 :AAbstract: By using of sensor technology,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way,the smart greenhouse plant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designed,achieved the wisdom of agricultural vegetable cultivation.It is a new type of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With the planting environment access into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ystem,soi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other information can be collected and real-time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can be achieved.The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the automatic closed-loop system;according to the habits of vegetable crops configuration design,with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 capab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lant science management;the system not only achieve PC login server real-time view,but also supports mobile terminal login App view at any time,to facilitate the timely management of office or outdoor conditions.The web server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make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remote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achiev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stability,to achieve the remot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greenhouse management.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sensor technology;wisdom planting;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1 引言隨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及人口密集化水平的加剧,土地资源匮乏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简介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68031612b160b4e777fcf09.png)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简介
智慧农业物联网可以说是现代农业所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由于我国是人口密集型的国家,所以本身我国的农业生产就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又因为我国传统农业的各种弊端,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托普云农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引进,使我国现代农业朝着智能化发展,托普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化种植以及养殖、可视化管理、实时化分析和智能化决策的目标,从而极大的提升农业的生产品质和产值。
那么,智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将实现那几方面的应用呢?
一、基础信息的采集
智慧农业物联网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而信息采集对于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控各种养殖场的生成环境等等。
随着物联网的逐渐发展,未来对于信息的采集会越来越全面。
信息采集是智慧农业的基础,而信息采集在智慧农业领域主要是由物联网完成的,所以智慧农业建设的基础就是物联网系统。
二、环境控制
智慧农业物联网除了能够进行信息采集之外,另一个功能就是进行环境控制,比如进行农作物灌溉、温度控制、光照控制等等,这对于智慧农业进行规模化管理、远程管理具有实际的意义,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够降低外界环境对于农业生长的影响。
三、智慧管理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核心在于智慧管理,智慧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进行支撑,一共包括六个层次,分别是设备、网络、平台、分析、应用和安全,其中与物联网关系密切的环节包括设备、网络和平台,随着物联网平台的逐渐成熟,物联网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边界将得到逐渐的拓展。
农业行业: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9ad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3.png)
农业行业: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2)1.1 农业物联网发展概述 (2)1.2 农业智能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3)1.3 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3)第2章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 (3)2.1 物联网技术原理 (4)2.2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架构 (4)2.3 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5)3.1 设计原则与目标 (5)3.1.1 设计原则 (5)3.1.2 设计目标 (5)3.2 系统架构设计 (5)3.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设计 (6)4.1 传感器选型与布设 (6)4.1.1 传感器选型 (6)4.1.2 传感器布设 (6)4.2 数据传输技术 (7)4.2.1 无线传输技术 (7)4.2.2 有线传输技术 (7)4.3 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7)4.3.1 数据预处理 (7)4.3.2 数据存储 (7)第5章网络通信与控制模块设计 (8)5.1 网络通信技术选择 (8)5.1.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8)5.1.2 4G/5G网络技术 (8)5.1.3 有线网络技术 (8)5.2 控制策略与算法 (8)5.2.1 数据预处理算法 (8)5.2.2 智能控制策略 (8)5.2.3 预测控制算法 (9)5.3 设备集成与调试 (9)5.3.1 设备选型 (9)5.3.2 设备集成 (9)5.3.3 系统调试 (9)第6章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设计 (9)6.1 数据处理技术 (9)6.1.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9)6.1.2 数据存储与管理 (9)6.1.3 数据传输与同步 (9)6.2 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 (10)6.2.1 时序数据分析 (10)6.2.2 关联规则分析 (10)6.2.3 聚类分析 (10)6.3 农业知识图谱构建 (10)6.3.1 知识图谱概念模型设计 (10)6.3.2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10)6.3.3 知识图谱应用 (10)6.3.4 知识图谱更新与维护 (10)第7章农业专家系统设计 (10)7.1 专家系统概述 (10)7.2 农业专家系统构建方法 (11)7.3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11)第8章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2)8.1 用户需求分析 (12)8.2 界面设计原则与风格 (12)8.3 系统功能操作与交互设计 (13)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3)9.1 系统集成方法与策略 (13)9.1.1 模块化设计 (13)9.1.2 遵循国家标准与规范 (14)9.1.3 系统集成策略 (14)9.2 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14)9.2.1 测试方法 (14)9.2.2 测试步骤 (14)9.3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 (15)9.3.1 系统稳定性分析 (15)9.3.2 系统可靠性分析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效益分析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与要求 (15)10.2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6)10.3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农业物联网发展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领域亦然。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4f4e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0.png)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GIS技术。
一、数据采集与整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地图测量等方式获取。
采集到的数据可能涉及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等各种要素,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整理和分类。
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删除多余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确保数据的合理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依托于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表的建立要合理安排字段,表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逻辑建模。
同时,为了提高查询效率,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索引和优化。
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期备份和维护数据库,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三、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空间查询、空间叠加、空间插值等方法进行。
例如,通过查询特定区域内的数据,可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叠加不同数据层,可以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插值,则可以根据稀疏的采样数据得出整个区域的连续分布图。
四、空间统计分析除了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
地理加权回归可以考虑空间因素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对传统的回归分析进行改进。
空间自相关则可以量化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找出空间集聚和异质的模式。
五、地图制作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地图制作与可视化。
制作地图可以通过地图编辑和设置符号、标注等方式进行。
通过地图的制作和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203c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0.png)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成为了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农业物联网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物联网是指将物理对象与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获取物体感知信息,远程控制和管理物体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通信协议和应用平台等,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一次革新。
它通过传感器、数据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和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主要应用包括农田水肥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精准农业、农业气象监测、植保无人机等。
1、农田水肥一体化传统农业对于水肥管理是比较难进行控制的,要么过度施肥和浪费,要么肥料不足,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农田土壤的条件,进行精准的施肥,保障植物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规划,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精准农业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定制不同的生长模式。
通过植物生长环境监测,控制生长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使作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同时,精准农业还可以精确施药、喷雾、排灌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农业气象监测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气象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农作物的气象信息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天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等因素的监测,帮助农民预测病虫害等天气导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作物并提高产量。
5、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作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e0374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c.png)
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物联网(IoT)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在各自领域中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GIS和IoT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融合应用也逐渐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各种数据按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处理和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基本地理学和测绘学原理相结合的技术,可有效地展示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GIS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地理信息搜索、地图制作、空间分析、自然资源管理、遥感分析、市场分析等多个领域。
GIS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为决策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支持。
三、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oT)是一种利用传感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技术手段,将各种设备、物体互联起来形成集群网络,并通过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的新型技术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可以更加智能、便捷地管理和控制各种设备,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运营和管理手段。
四、GIS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GIS和物联网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基于位置信息的技术,都具有很强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因此,将二者进行融合应用可以在很多领域中提供更加全面、准确、智能的解决方案。
以智慧城市为例,GIS技术可以提供各种地理信息的图层展示和分析,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各种传感器采集的实时信息,两者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城市信息管理和控制手段,如实时地图导航、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
另外,在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中,二者的融合应用也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精准、智能的解决方案,如农业环境监测、精准浇水、货物追踪等。
机器人与物联网整合在智慧农业中的土壤分析
![机器人与物联网整合在智慧农业中的土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f946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e.png)
机器人与物联网整合在智慧农业中的土壤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农业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机器人与物联网的整合为智慧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尤其是在土壤分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传统的土壤分析方法往往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实时的监测。
而机器人与物联网的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在智慧农业土壤分析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土壤采样。
它们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和采样点,精确地采集土壤样本,避免了人工采样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均匀性。
而且,机器人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形和环境中工作,不受恶劣天气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例如,一些专门设计的土壤采样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能够在农田中自主行走,并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状况,智能地选择采样点。
这些机器人还可以将采集到的样本自动保存和标记,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了便利。
物联网技术则为土壤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通信保障。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各种传感器,如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各项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平台,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这些数据,及时了解土壤的状况。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机器人在采样过程中,可以与传感器进行数据交互,获取更全面的土壤信息。
例如,机器人在到达采样点之前,可以先从附近的传感器获取土壤湿度和温度数据,从而调整采样的深度和方式,以获得更有代表性的样本。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机器人与物联网的整合也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可以通过机器人搭载的检测设备进行现场初步分析,快速获取一些关键指标,如氮、磷、钾含量等。
而更复杂的分析则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将现场数据与实验室分析结果相结合,建立更准确的土壤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 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 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 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 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 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 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 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 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将成为创新推动仪器仪 表科技进步培育新兴产业的驱动力。基于信息和智慧管理好 复杂的农业产业系统,解决好农业领域面对的共性关键技术 问题:农田耕地等级检测、土壤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对人类身 体健康构成威胁的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都将对信息感知装备与仪器仪表产业提出了更加迫切 的需求。未来几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 析报告,201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美元,每年以 近20%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 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 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 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 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 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 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 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 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 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精确农业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已涉及 到施肥、播种、耕作、水分管理等相关领域。精确农业已逐 渐为各农场经营者了解和熟悉。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欧洲 大约2/5的农场主知道精确农业技术。所有的灌溉都由计算 机控制,实现了因时、因作物、因地用水和用肥自动控制。
我国在精确农业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 在整体水平上,特别是实用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主要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滞后。一般农学专家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并不多, 而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农业科学又陌生,这样在应用的结 合点上就存在较大矛盾; 二是信息标准不统一。我国计算机农业应用信息管理目前还 没有完全做到标准化。信息库、数据库描述的语言和方法不 尽相同,开发的应用系统软件在计算机运行平台、信息接口、 软硬件等的兼容性上较差。这些不利于进行数据的交换、传 播和使用,也不便于计算机农业应用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三是技术不成熟。我国计算机农业应用专家系统的知识表述、 推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并且整体功能单一。 农用实时控制处理开发成果少,应用范围窄,数据采集和监 测手段落后,速度慢,精度低。已开发的系统功能弱,使用 效率不高,不适合推广和使用。农用模式识别、数字图像处 理、计算机农业应用网络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和 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从已开发系统来看,水平档次 低,领域窄,可靠性、稳定性还不高。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地理 信息采集系统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人口剧增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随着国外价格低 廉的优质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这对我国的农产品市 场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 率,如何对大面积土地的规模化耕种实施信息技术指导下科学 管理,是一个既前沿又当务之急的科研课题。而现实情况是, 粗放的管理与滥用化肥,其低效益与环境污染令人惊叹。 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确保农产品总 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生产效益 低下、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能适 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6、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 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 确定。
五、仪器设备介绍
土壤水分传感器
这是一款基于频域反射原理,利用高频电子技术制造的高精度、高灵敏度的 测量土壤水分的传感器。通过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能直接稳定地反映各 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测量时,传感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沿传输线进行 传播,在末端经过周围有土壤介质的反射并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驻波的 电压随着探针和周围土壤介质阻抗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传输线两端的 电压差即可测出土壤的介电常数,从而测出土壤的含水量。
三、项目介绍
本项目是集物联网、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农业自动化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如下: 一、系统采用数据与程序模块相分离技术, 在整个平台结构 上采取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与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的方式。对 选定的示范区域,通过修正严格规范的农田格网划分为任意可 操作的非连续自然农田地块分布, 以可视化方式实时采集农 业示范基地的农田地块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养分元素含量、 作物营养状况、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等信 息, 直观地确定是否需要实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 施。 二、采用电子报表技术开发报表管理系统, 实现各空间与属 性数据的动态查询、制表,以及相关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 析等统计分析功能, 为管理决策提供动态统计信息。
四、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 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 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 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 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六、分析方法
七、农业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拓扑图
八、市场需求分析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 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 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 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在现代农业中,大量 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 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 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一来,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 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 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 生产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 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 拓宽。在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 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 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 值等方面, 物联网技术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实现科学监测, 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 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是将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传感器整合于一体,方便土壤墒情, 土壤温度的测量研究,具有携带方便,密封性好,高精度等优点,是土壤墒情, 土壤温度测量的理想选择。土壤水分采用国际先进的频域反射原理设计,土壤 温度采用德国Heraeus公司进口A级ST-1-PT1000精密铂电阻,传感器内置信号采 样及放大、温度补偿功能,由电源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变送模块、温度补偿 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等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是集物联网、地 理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农业自动化操作系统。在 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 对农业的地理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 属性实现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等功 能, 为用户解决各种应用问题的技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区 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的农作物适宜性评价、农业生 产信息的管理、农田土壤侵蚀与保护研究、土地的农业生产 潜力研究、农业系统模拟与仿真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 定量研究、区域农业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及农业投入产 出效益与环境保护研究、森林病虫害控制等。
三、利用GIS 技术将土地利用及作物布局、土壤及适宜性评
价、地形地貌等空间信息及其属性数据统一建立数据库并制 成各类图层, 实现快速查询、汇总, 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的计 算机管理。 四、利用多媒体、流媒体技术动态演示当地的区位、发展现 状与规划目标、优势资源与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与科技实力、 农业技术与市场信息等, 为管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采用远 程和本地的CS或BS方式实现。遥感影像处理模块主要从遥 感影像中提取农情信息, 自动实现实时动态更新与处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