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报告)
山东省2019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报告)
16.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报告)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疾病(美)刘易斯·托马斯①从远处看去,脑膜炎双球菌好像是整个人类的残酷无情的危险敌人。
时疫席卷过军营,校园,有时危及整个整个城市的居民。
那种微生物侵入血流,然后侵入脑膜间隙,结果便是脑膜炎。
在有效的化学疗法出现之前的日子里,那是一种可怕的、高度致命的病痛。
脑膜炎双球菌似乎特别适应于人类脑膜内的生活。
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遭遇好像是有针对性的。
你甚至会说,它就是这样讨生活。
②可事情不是这样。
脑膜炎病例是一些例外。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常例是一种良性的,暂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就不是一种感染,倒像是一种平和的结社。
某些病人竟然发生脑膜炎、这仍是个谜,但不大可能意味着这是那种细菌的特别嗜好。
可能的情况是,受感染病人的防御机制在哪方面出了毛病,以至于脑膜炎双球菌得到了进入的特许,可以说被请了进来。
不管怎样,这种病是自然界的某种反常事件,很像是一场事故。
③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病毒在小鼠群中是无所不在的。
它造成的典型疾病是一种致命的脑膜炎,其中,脑表面的渗出物几乎完全由淋巴细胞组成。
初看上去、那种疾病似乎代表了一种特别适应于这种行为的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
然而,实际情况是,疾病是由寄主自己的淋巴细胞侵入大脑表面引起的,而不是由该病毒的任何神经毒性引起的。
如果淋巴反应得到了预防,比如、在胚胎期诱发感染,产生对那种病毒的“容忍”,结果是持久的、无处不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有的病毒感染,但没有任何脑病的症状。
④如果这时通过从正常的、不容忍的小鼠身上移植入淋巴组织来恢复免疫反应,那么,几天内就发生脑膜炎。
新来的淋巴细胞涌满大脑表面,寻找病毒,而这正是致命的。
从本质上讲,那种疾病是寄主对病毒的反应的结果。
⑤病理由寄主支配的最显眼的例子,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类酯多糖内毒素在各种动物身上诱发的一系列反应。
在这些情况中,那种细菌毒素本身甚至看上去没有毒性。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之科普阅读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之科普阅读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之科普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寻找时间舱里的“爱因斯坦〞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
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
他在信中写道:“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
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
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实用类文本科普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普阅读练习及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摘编自科技部《2018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材料二:说起科普,不少人的印象是无聊、枯燥的,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令人心生畏惧。
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
通过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短视频叙述形式,他们将生涩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杜绝生硬,勾起人们求知欲,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
短视频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
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如两院院士、动物学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中学教师……他们聚集在短视频平台上,制作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技能补充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
而对受众而言,他们也可以积极与科普工作者互动对话,比如转发、评论、发弹幕等,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这种趋势喜闻乐见,体现了互联网内容从之前的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带动了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价值转向。
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而短视频平台也不妨用好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从过去的“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让人们可以各得所需。
(摘编自刘琛《科普要向短视频要“生产力”》)材料三:热点科技事件近年来不断出现,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应急科普”,解疑释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证明,这种科普方式很有效,也很受欢迎。
但也应看到,科普工作如果经常被热点牵着鼻子走,多少有些被动。
就像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电油气、道路桥梁一样,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急科普”较多的情况,让科普成为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公共产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工程设施,科普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能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推广科学思想、科学理念,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考点总结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别。
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要求。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科普文章、调查报告等。
一、人物传记1.特点: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2.阅读技巧: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3.考查类型及答题方法:3.1概括传主事迹。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概括是就具体的内容加以归纳、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概括时要抓住两点。
a抓事件和时间性的词句。
传记具有文学性,对材料的取舍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本文所选事迹,按照先后顺序梳理。
b抓基本事实与细节。
如果传记所写的是传主的一个主要事件,事件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抓基本事实和细节的方法,先留心细节,切分层次,然后再概括。
3.2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形象是传记的常考题型,一般从三个角度解答此题。
a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b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
第二句撇开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
人类在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生物的
进化也非常了解。
步骤二
步骤三、规范表述
答案示例: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
指的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指的是……。 ①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明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思路: ①解词;②分析词语手法、风格 ;③作用。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答:①“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 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 长历程。 ②“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 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 ③“玩意儿” :运用口语词,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 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 ④“让进”: 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 “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 变。(任选两个词语分析即可)
生物因自身DNA的错误而生长和繁衍的进化方式。 所以说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 ②第二句撇开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人类在 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生物的进化也非常了解。 所以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08广东卷】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科普文
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 性文章。它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 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 正确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 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成员有上千种。
它们相貌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茎的不同,多为柱状或掌状,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
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结节,有的凹陷,有的呈圆球状……仙人掌的“老家”在美洲,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带,少数生长于热带地区,比如常见的昙花属、蟹爪兰属的一些种类。
之所以能在沙漠的干旱气候下繁衍生息,是因为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
绿色的肉质茎很肥厚,表面有角质和蜡质,不仅贮藏水分,还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植物每到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在封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还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该过程,就可以避免白天蒸腾作用损耗水分。
对于沙漠中的行走者,仙人掌就是一棵救命树。
在沙漠中,一棵15米至20米高的仙人掌,可蓄水两吨以上。
每公顷的刺梨仙人掌能储存180吨水,足够养活5头成年牛。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2015年遭遇干旱,当地民众关键的食物和水源、动物的草料都来自刺梨仙人掌。
仙人掌不仅是贮水能手,还是节水模范。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拔出一棵仙人掌称重后有37.5千克,把它扔到角落里6年后再称,重量为26.5千克。
也就是说,这些年它动用自己的储备,在没喝一口水的情况下仅消耗了11千克,但凡换成别的绿色植物,估计早已成了标本。
有些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苛,一旦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在众多破坏因素中,人类活动是导致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无节制的采伐利用、非法贸易等。
间接原因则更为复杂,如大气、水以及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植物所依赖动物群体的退化等。
这些都会直接减少植物群体的数量或间接干扰植物群体的正常维持和更新,当特定植物群体的数量减少到一定数量,就会进入濒危、野外灭绝或灭绝的状态。
仙人掌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许多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所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课件.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 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 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 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 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 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 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昆虫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科普文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西藏城镇职工人均每天消费蔬菜可达0.6公 斤以上,讲究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已从城镇波及广大 牧区。 B.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6年间,我国的航天技 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 天”到“两人五天”。 C. 寒冷,是流浪者的天敌,社会救助机构人员应在汽 车站等流浪者经常出没的地方 建立专门救助点,给他 们发放求助单,随时同救助站取得联系。 D. 关于如何制止不良短信泛滥、防止其危害青少年的 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设立独立部门对运 营商进行监管,对短信提供商实行资质审核制。 解析:A项,自相矛盾,“达……之上”;B项,成分 残缺,“实现了……的飞跃”;C项,表意不明,“随 时”前应有主语“他们”,并在“他们”后加上“能 够”或“可以”一词。答案:D
② 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 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 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 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 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 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 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 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 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 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实用类文本阅读
2、局部手法: 、局部手法:
A、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 夸张、双关等 B、其他手法,如引用、化用、叠词、 、其他手法,如引用、化用、叠词、 句式变换等
• 19题 题 • 学生答案1:①运用拟人,将通过科技 学生答案 : 运用拟人, 找到人写成身体背叛人,揭示主题, 找到人写成身体背叛人,揭示主题,引 出下文, 出下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项科技的 高超。 高超。②略 • 学生答案 : ①略②运用排比、举例子 学生答案2: 运用排比、 的修辞。以场景想象的排比,增强语势, 的修辞。以场景想象的排比,增强语势, 加强震撼力, 加强震撼力,体现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及 制造大团圆的神奇工具”的特点; “制造大团圆的神奇工具”的特点;举 例子使“ 例子使“制造大团圆这论述更具有说服 更生动形象” 力,更生动形象”。
• 学生答案 :①运用拟人,将身体赋予 学生答案3: 运用拟人, 人的情感——“背叛”,生动地表现出 背叛” 人的情感 背叛 身体会留下许多线索“出卖” 身体会留下许多线索“出卖”自己的 主人。 运用排比,举例丰富, 主人。②运用排比,举例丰富,增强 了情景的生动真实感, 了情景的生动真实感,也突出了探测 器能救助许多人的强大作用: 器能救助许多人的强大作用:制造美 好结局。 好结局。 • (梁艺宝 3分) 分
科学性:
写 法
1 :
:
:
:
文学性: 2
3 4 5
: : : :
• 学生答案 :①具有科学性。如文中所列 学生答案2: 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 举的数字“ 亿至100亿,70次” 举的数字“100瓦,60亿至 瓦 亿至 亿 次 等体现科普文的科学准确性 准确性, 等体现科普文的科学准确性,如倒数第 二段对心电探测仪器目前探测范围小的 弊端的说明体现其真实严谨性 真实严谨性。 弊端的说明体现其真实严谨性。②具有 文学性、生动性。首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诙 文学性、生动性。首先整体语言风格诙 谐幽默,通俗易懂,多处比喻 比喻、 谐幽默,通俗易懂,多处比喻、拟人等 修辞的运用 以及故事化的语言( 的运用, 修辞的运用,以及故事化的语言(表现 形式)阐述各种追踪方法, 形式)阐述各种追踪方法,都使文章生 动性、文学性极强。 动性、文学性极强。 • (董秀 4分) 分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文。
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是一种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普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科普文的阅读,除能获取知识之外,还能学习作者如何使用语言和安排结构以及如何选用表达技巧等。
科普文的语言在讲求严谨性和简明性的同时,还追求生动性和形象性。
科普文的结构要遵循事理逻辑,常常是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等。
科普文表达技巧的选用多半是为了使知识道理表述得形象生动。
这些方面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筛选并整合信息类题目《考试大纲》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命题角度答题思路表现文章关键内容的词句、寓意含蓄的词句、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词句①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
②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搜寻、圈点相关信息点。
③选定相关信息后,进行概括分析。
④尽量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⑤注意分条作答。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词句二分析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类题目科普文的目的是让普通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科学知识,所以其语言除了科学、严谨外,还必须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达成这一目的,科普文必须使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化深奥为浅显,使事物特征更鲜明,而用得较多的就是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
命题角度答题思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
(续表)命题角度答题思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①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
②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
③从运用修辞方面考虑。
④从语体方面考虑。
语文复习选题题库专题测练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报告、科普文章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测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报告、科普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当当网领衔B2C网购主战场10年前,坐拥上千万美金风投的旌旗网、书生之家、8848等数百家B2C网站,如今早已风流云散,或成为先烈,或被外资并购,而同样是10年前起步的当当网,则不仅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成为唯一一家硕果仅存并实现规模盈利的B2C网站,而且已经在方兴未艾的百货网上零售领域处于领跑位置。
如果说太多的B2C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是源于烧钱太多,当当网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规模,则与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永远都留有“过冬的钱”这一谨慎的经营策略有关。
尽管略显谨慎和保守,但过去10年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当当网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100%的营收增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当网连年100%的增速?李国庆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新顾客的增长。
近年来,当当网仅新增顾客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每月新增顾客的订单可占到销售额的20%,新顾客增长幅度达到120%。
靠新顾客的拉动,当当网图书销售今年来增速达到了120%,而百货销售的增速则达到了180%。
CNNIN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渗透率、首选用户市场份额、网站品牌认知度及购物网站忠诚度等指标上,当当网在B2C类购物网站中均遥遥领先于卓越亚马逊、京都商城、红孩子等B2C网站。
尼尔森日前进行的调研也显示,中国网民对于购物网站的无提示认知和总体提示的认知情况中,当当网分别以54%和93%位列B2C购物网站首位。
尼尔森还发现,过去三个月里浏览过当当网的被访者比例达到48%,过去一年里使用过当当网的B2C用户比例达到38%,而经常使用当当网的用户比例也达到26%,上述三项指标均位列B2C市场之首。
市场人士认为,品牌信任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和购物习惯。
用户只会记住最好的一个网站,很难记住第二、第三个网站。
当当网发展到今天,最有价值的就是做成了一个低价、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网购品牌,一个消费者感觉信赖、足具平台黏性的品牌。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作者:陈法强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4年第07期【解题钥匙】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性。
科普文章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介绍某一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旨在将科学界最新的信息传授给读者。
二是文学性。
科普文章要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它借助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来增强趣味性,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情趣性,使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三是思想性。
科普文章要通过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科普文章思想性的体现。
关于科普文章的考查,高考语文试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解文意,二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三是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价值进行鉴赏评价或是探究,四是对文章的语言或写作技巧的鉴赏评价。
在回答具体问题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思路:一、全面感知,整体理解要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大致可按照以下步骤来做:一是整体感知,先把科普文章通读一遍,大致了解文中讲了哪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
二是解读标题。
科普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密切,考生可以通过标题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三是重读重点段。
四是提炼归纳。
即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并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找出顺序,理清思路科普文章十分讲究说明的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阅读时,考生可抓住那些标明时间变化的词或是空间变化的词以及呈现事物内部关系的词语。
当然,考生也可以从分析文章结构和梳理思路入手。
三、品味语言,深入思考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鲜明,准确,简明,生动。
因此文章常在此方面设题。
品味科普文章准确简明的语言时,考生要仔细推敲那些表示数量、范围、程度的修饰性词语;品味生动的语言时,考生要仔细品味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重视探究题科普文章一般就作者的观点及观点的价值,或是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进行探究性设题。
实用类文本:科普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实用类文本科普类文本阅读(解析版)知识点回顾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
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1)科学性: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
(2)文学性: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3)通俗性:笔调轻松、活泼。
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另外,知识性、思想性……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结构技巧特点。
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
科普作品常见的创作技巧: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它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
(一)命题——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绝妙的错误》(讲DNA的演变过程)《追踪逃亡者》(讲利用科技手段追踪逃犯)等。
(二)开头——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三)结尾——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科普文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科普文章作者:凌霄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16期解题技巧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频频出现在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中。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的特征和性质。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结构,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一、务必读懂文章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出一篇科普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分析科普文的体裁特征等。
具体则需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1.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2.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
3.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二、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的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中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的说明”“不能表明‘××××××’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中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是最简单的题目,需要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I06.1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题点必备知识1.科学小品的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要使文笔生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要善于穿插趣闻,三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二)科普文章的结构特点科普文章的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首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然后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三)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报告有例行报告(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综合报告(全面汇报本机关工作情况,常和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专题报告(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如调查报告等)根据基础教育以及高考的实际,这里只重点谈谈调查报告。
【文体特点】一、调查报告的定义: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二、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
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
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
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
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
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
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社会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社会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对更好生活的渴望,使人们希望活得尽可能地长——从古代的炼丹,寻求“长生不老药”,到近代各种“抗衰老秘方”,无不反映了这种愿望。
但是“长生不老”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无情现实。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似乎给人类带来一丝希望,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可以把细胞冷冻在零下196℃的液态氢中长期保存,需要时再使它们“化冻”,重新生长繁殖。
真正给人类带来“长生不老”希望的,是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克隆技术。
从动物身上取下一个细胞,把细胞核植入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就可以形成像受精卵那样的细胞,并且发育成活体动物。
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诞生的。
由于克隆出来的动物和被克隆的动物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前者可以看成是后者的严格的“复制品”。
羊是哺乳动物,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和人非常相似。
既然它能够被成功克隆,那理论上人也可以被克隆。
这看上去才是人类实现“长生不老”梦的真正希望。
这个个体老了,取下一些细胞,又可以造出一个“自己”。
通过这个方法,人就可以复制连续不断的相同的个体,一直生存下去。
不过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
克隆的“我”比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还小,那他们应该叫“我”什么?被克隆的“我”是我的儿子(女儿),还是我的“延后的同卵双胞胎”?数个“我”同时存在,彼此如何区分?身份证怎么发?如果每个人都用这个办法“长生不老”,还要不要后代?如果还要后代,地球上能不能容纳这么多人?目前,动物克隆技术还很不完善。
克隆“多利”羊的细胞核转移法成功率极低,277次试验下来,只有“多利”存活下来,且寿命(6岁)只有正常羊(12岁)的一半。
不仅如此,克隆形成的胚胎,绝大多数不能正常发育,流产和畸形胎是常事。
这对动物关系还不大,对人可不得了,试想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先天畸形的克隆人?就算所有问题都能解决,那克隆的“我”是不是真的另一个“我”呢?以现在人类的知识水平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报告)【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疾病〔美〕刘易斯·托马斯①从远处看去,脑膜炎双球菌好像是整个人类的残酷无情的危险敌人。
时疫席卷过军营,校园,有时危及整个整个城市的居民。
那种微生物侵入血流,然后侵入脑膜间隙,结果便是脑膜炎。
在有效的化学疗法出现之前的日子里,那是一种可怕的、高度致命的病痛。
脑膜炎双球菌大概特别适应于人类脑膜内的生活。
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遭遇好像是有针对性的。
你甚至会说,它确实是如此讨生活。
②可情况不是如此。
脑膜炎病例是一些例外。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常例是一种良性的,临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就不是一种感染,倒像是一种平和的结社。
某些病人难道发生脑膜炎、这仍是个谜,但不大可能意味着这是那种细菌的特别嗜好。
可能的情况是,受感染病人的防备机制在哪方面出了毛病,以至于脑膜炎双球菌得到了进入的特许,能够说被请了进来。
不管怎么样,这种病是自然界的某种反常事件,很像是一场事故。
③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病毒在小鼠群中是无所不在的。
它造成的典型疾病是一种致命的脑膜炎,其中,脑表面的渗出物几乎完全由淋巴细胞组成。
初看上去、那种疾病大概代表了一种特别适应于这种行为的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
然而,实际情况是,疾病是由寄主自己的淋巴细胞侵入大脑表面引起的,而不是由该病毒的任何神经毒性引起的。
假如淋巴反应得到了预防,比如、在胚胎期诱发感染,产生对那种病毒的“容忍”,结果是持久的、无处不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有的病毒感染,但没有任何脑病的症状。
④假如这时通过从正常的、不容忍的小鼠身上移植入淋巴组织来恢复免疫反应,那么,几天内就发生脑膜炎。
新来的淋巴细胞涌满大脑表面,查找病毒,而这正是致命的。
从本质上讲,那种疾病是寄主对病毒的反应的结果。
⑤病理由寄主支配的最显眼的例子,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类酯多糖内毒素在各种动物身上诱发的一系列反应。
在这些情况中,那种细菌毒素本身甚至看上去没有毒性。
尽管那种物质对各种细胞和组织,包括多形核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动脉平滑肌等都有很强的效应,对补体和凝聚机制也有很强的效应、但所有这些效应基本上完全正常的反应、是正常生命过程中每天作着的情况。
使其成为灾难的是,这些机制由寄主一下子全部开启,大概是对一个警报信号作出反应,结果便是广泛的组织破坏,如在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中那样;或者造成血循环的马上衰竭。
⑥甚至在细菌的确对寄主的细胞具有毒性和破坏性,如在一些制造外毒素的微生物的情况中那样,关于遭遇的直截了当性,依旧不能不存疑问。
白喉杆菌,假如不是由于它的毒素,它在任何意义上都可不能是病原体。
然而,毒素-细菌的关系必定是极其紧密的双向关系,涉及承认,还有准确地适配人那种细胞的分子机件,就好像那种毒素被误认作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正常参与者。
此外,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⑦事实上,在地球上这么众多的细菌种群中,只有这么少的少数对我们多少还感点兴趣。
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是在后者死了之后,是在分解复用生命元素的过程之中。
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要紧营业..、而这与疾病毫无关系。
⑧今天,有这么多的传染病得到了操纵,剩下的是一系列要紧的疾病,渐趋时髦的叫法是“退行性疾病”,包括脑脊髓的慢性病,慢性肾炎,关节炎动脉硬化,以及各种各样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失调。
尽管制约这些疾病的内在机制差不多上依旧个谜,但越来越流行的观点是,其中的许多,可能是环境妨碍的结果——我们吃的,呼吸的,或接触的种种。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请阐释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3.请简要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1〕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2〕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要紧营业..。
4.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第①自然段以人们错误地认为脑膜炎双球菌确实是导致可怕的脑膜炎的细菌为例,引出下文对疾病是由细菌寄主支配的说明与分析。
2.病人发生脑膜炎并不是脑膜炎双球菌蓄意感染的,脑膜炎病例只是一些例外。
3.〔1〕蓄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白喉杆菌与其毒素的关系,从而说明对细菌直截了当破坏寄主细胞说法的怀疑。
〔2〕运用比喻说法,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形式,从而说明疾病大都非细菌所致。
4.①选择“疾病”这一题材,与读者生活紧密相关,容易引起读者关注。
②知识性强。
向读者科学地介绍了疾病非细菌所致,纠正了人们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③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马上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17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看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说明,我们能够通过观看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如此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特别敏感,能够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盼望自己的研究发明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紧密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马上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许多人发明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不管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依旧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看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别性所在。
作为博2-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这特别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盼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说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截了当妨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
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
”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妨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机制。
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完全的测试和研究。
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明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马上发生并作出反应。
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假如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妨碍,那才是怪事。
”弗伦德指出,能够预测地震的现象许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假如发明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能够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018年2月〕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6、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那个地方的“谜”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7、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8、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来源:学.科.网]5.答案: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6.答案: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然而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全面完全的测试和研究。
7.答案: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妨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
8.答案:①语言准确、严谨;②平实〔通俗〕、质朴。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海底装上“眼睛”——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确实是海底观测系统。
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全然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
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末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
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明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那么哥伦布也许不敢冒那个险。
所以更可不能明白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明。
现在我们明白,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800米。
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月亮和火星表面。
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看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
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妨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基本上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
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方法依旧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假设晨星,绘在图上所以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
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久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