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价值
影 像 与 检 测
C} 0E N EJ L HAFR} D A N GM C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对 胆 囊 息 肉 的诊 断价 值
李华
(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
【 摘要 】 目的
吉林长春 10 5 ) 0 1 3
分别 采 用彩 色 多普勒超 声检 查和B 检 查 的2 超 蛆数
探讨 彩 色 多普勒 超 声检 查 在胆 囊 息 肉诊断 的 临床 应 用价 值 。 法 方
能 失调 、 紊乱 引起 胆 固醇积 聚 、 晶 , 囊慢 性炎 症引起 炎性 增生 , 结 胆 胆
囊、 胆汁 异常改 变引起 的其它增 生性病 变 , 此类胆 囊息 肉的特点如 下 :

般无慢性 胆囊 炎病史 ; 发现 过程 : 一般 为体检发 现 ;超 检查特点 , B 多
发、 强回声 , 体积较小 ( I、 <1I)多发于 胆囊底部 、 c1 外形不规 则 ; 状 : 症 部分
超 声 检 查 出 5 例 , 超 检 查 出4 例 , 示 多 发 , 类 圆形 中 强 回 9 B 5 显 为 声 , 3 rm , 囊 壁 增 厚毛 糙 。 约 ~7 a 胆
1 3 统 计学 处 理 .
总之 , 色多普勒超声一 般是用 自相关 技术进行 多普勒 信号处理 , 彩 把 自相 关技 术获 得的 血流 信 号经彩 色编码 后实 时地 叠加在 二维 图像 上, 即形 成彩 色多普勒 超声血流 图像 。 由此可 见 ,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既具 有二维超声结 构图像的优 点 , 又同时提供 了血 流动力学 的丰富 信息 , 实 际应 用受 到 了广 泛的 重视 和欢迎 , 临床上 被誉 为 “ 在 非创伤 性血 管造 影”超 声检 查无损伤 、 。 无痛苦 , 重复性强又经济实用故可 反复 多次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
1 临床 资料
者血流峰值 流 速 明显高 于后 者 ,统计 学 有显 著差 异 ( P< 0 0 5 ,见 表 2 .0 ) 。
表 2 良恶性 P G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比较 (±s L )
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0 . 0 0年 6月至 2 0 07年 l 2月接受手术 治疗的 P G患 者 共 19例 ,男 4 L 0 5例 ,女 6 4例 ,年 龄 在 2 _7 6 8岁 。所 有患 者 均接 受 外科 手术 治 疗 ,其 中开 腹 4 2 例 ,腹腔 镜手术 6 7例 。 12 方法 采用 G 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 EI 35 z . MH ,肥胖患 者 选 用 2 MH 。受 检 查 者 晨 间空 腹 检 3 讨 论 -5 z 胆囊息 肉样病 变是 由胆囊 壁 向胆 囊腔 呈局 限性隆 起 的 查 ,多切 面探查 胆 囊 ,详 细记 录 隆起 病 变 的 部 位 、数 量 、 类病变 的总称 。 目前还 很难通 过单 凭组 织 回声 特征 鉴别 大小 、形态 、内部 回声 、后 方 回声情 况 ,然 后应 用彩 色 多 普勒超声对隆起 部位进 行 多方位 多角度 扫查 ,超 声血 流信 胆囊息 肉样病变 的性质 ,尤其在 较大 的腺 瘤和早 期胆囊 癌 号判定按 A l 半定 量法 进行 分级 J de r :0级一无 血 流信 号 ; 的鉴别上更加 困难 。 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技术 已被广泛应用于腹腔脏器肿瘤 I 级一有 闪烁 的点 状血 流信号 ; Ⅱ级一 有稳定 的棒 状血 流 信号 ;1级一有片状 、条状或 树枝 状血 流信 号 。在 彩色 血 的诊断 。由于血管生成 是肿瘤 的物质 基础 ,胆 囊癌 患者 1 I 由于肿瘤 内血管增 生 ,血 供增加 ,动脉及 其分支 往往增粗 、 流信号处采集多普勒频谱 ,测量 峰值 流速 ( m x V a )及 阻力 扩张,血流量增加 ,形成胆囊癌彩色 多普勒血 流显像 的病理 指数 ( I 。以上结果存入机载硬盘 以备分析 。 R) 13 统计学处理 用 S S 3 0软 件进行 统计学 分析 ,计 基 础。临床病理研究表 明胆囊腺癌组织 中新生小血 管数 量极 . P S1. 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 x±s 表示 ,各组 间指 标采用 t 少 、中等大小的厚壁小动脉较多 ,在彩色超声多普勒上表 现 ) io a4 o 检验 ;计数 资 料 采 用 卡方 检 验 。P<00 . 5差 异 有 统 计 学 为峰值流速及 阻力增高。Hr k |等认为 ,胆囊病灶 内出现 弥漫性或 “ 树枝状”血流信号 ,其诊断恶性病 变的敏感性 和 意义。 特异性分别是 9 . %和 6. 05 25% ;如将流速高于 2e / 诊断 0m s 2 结 果 胆 囊 癌 的 敏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6. % 和 8 . 67 7 5% 。 健 康 人 2 1 病理结果 手 术病 理证 实胆 固醇性 息 肉 3 . 1例 ;增生 I . 8 0 1 ,国内外普遍认为 R 设定在 I 性 息肉 2 例 ;腺瘤 2 2 7例 ;胆囊腺 癌 2 1例 ;胆 固醇性 息 肉 的胆囊壁血流 R 为 05 ± .2 0 .6能够较好 区分 良性病 变与恶性病变 ,当 以 R > .6 I 0 o诊 合并增生性息 肉 8例 。 断胆囊癌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 . %和 8. %。本组病 67 75 2 2 P G的二维灰 阶影像学特征 ,详见 表 1 . L 。 例 中,恶性病变组 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示率明显高于 良 表 1 P G的 二 维 灰 阶 影像 学 特征 L 性病变组 ,超声 所测 峰值 流速 及阻力 指数 均高 于 良性病 变 特征 胆 固醇息 肉 增生性息 肉 腺瘤 腺癌 组 ,与上 述 病 理及 国 内外 超 声报 道 相 符 。 1/ 93 2/ 5 2 2 / 1 0 数 目 ( 发/ 单 多发 ) 5 2 /6 对于临床较难鉴 别 的腺瘤 和早期 胆囊 癌 ,应注 意 占位 6 9~l . 9 9 ~2 . 9 8~3 . 3 8 . 2 6 . 4 直 径 ( m) 3 1 0 6 m . ~1. 内尤其是 基底部血流的检 出,对于血流 检出 阴性或 者 R 并 I 形 态 窄 蒂 窄 蒂 基 底 宽 基 底 宽 不 典 型 的 患 者 的 患 者 ,应 结 合 二 维 超 声 的 表 现 如 大 小 、形 内部 回声 中等 偏 强 中等 回声 中等回声p 等不均质 回声 态 、内部 回声及囊 壁周边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 3 O 3 伴结石/ 例 3 综上所述 ,利用 二 维 超声 清 晰显 示 胆囊 病 变 的部 位 、 0 0 0 后 方 “ 尾征” 慧 2 4 大小 、数 目、形 态 、内部 回声 、基 底 部及 局 部囊 壁 情 况 , 结合彩色多普勒 下 的血流 信号 特征 ,使该 病 的诊断符 合率 2 3 P G病变 的 C F 血 流显示 率 、血 流分级 、及 血 流动 显著提高 ,有利 于病变 的早 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 L DI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晚期症状胆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晚期症状胆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诊断和鉴别1.ERCP: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其影像表现可分三种情况:(1)胆囊胆管显影良好:多为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胆囊充盈缺损或与囊壁相连、基底较宽的隆起病变。

胆囊壁浸润者可见囊壁僵硬或变形。

(2)胆囊不显影:多属中晚期病例。

(3)胆囊不显影并有肝或肝外胆管狭窄:充盈缺损及梗阻上方肝胆管扩张已是晚期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胆囊癌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如果胆囊癌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胆囊癌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4.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况。

近年来,人们采用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

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胆囊癌浸润的程度。

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

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5.胆囊癌标记物:在胆囊癌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

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使用 G 一 0 E 5 0彩 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 , 探头频率 3 . MHz 5 。
患 者 检查 前 空 腹 8h以上 , 仰 卧位 或 左 侧 卧位 , 多 切 面 取 行
扫 查 胆囊 , 观察 胆 囊病 灶 部 位 、 态 、 形 大小 、 内部 回声 、 界 、 边
现 。 与术 后 病理 对 照 , 讨 超 声 在胆 囊 息 肉样 病 变 中 的诊 并 探
本组 6 2例 均为 我 院 2 0 0 4年 1月~ 0 8年 1 20 2月 B超 诊 断 为胆囊 息 肉样 病变 , 进 行胆 囊切 除 手术 及病 理证 实 。其 并
表 1 不 同病 理 类 型 胆 囊 息 肉 样病 变 的声 像 图 特 征
病 种
直径 大小 回声
( m) m
状 , 多在体 检时 或在 检查 肝 胆疾 病 时被 发现 。因此对 于单 大
发 的 、 位在 颈部 或底 部 、 径> 0l 的基 底 较宽 的胆 囊 息 部 直 1 l l m 肉样 病变 。 早期 手术 。 宜 胆囊癌 为动 脉血 供 , 且肿 瘤 越大 , 而 血流 越 丰富 , 彩 色 为 多普 勒超声诊 断早 期胆囊 癌提供 了病 理基 础 。本组 资料 5例 胆囊 癌 中 2例从 二 维 图像 分 析 , 难诊 断 胆囊 癌 . 很 而彩 色 多

医护论坛 ・
20 1 第 卷 3 0年1 7第2 1 月 期
彩 色 多普 勒超声 对 6 2例 胆 囊 息 肉样病 变 的 诊 断价值
董善 子
( 林省 延边 肿瘤 医 院超声 科 , 吉 吉林 延 吉
130 ) 3 0 0
Hale Waihona Puke 【 摘要】目的 : 评价彩 色 多普勒 超声 对胆 囊息 肉样 病变 的诊 断价值 。 法 : 方 对经 手术病 理证 实 的胆囊 息 肉样病 变 6 2例

超声对胆囊内隆起型病变的鉴别诊断

超声对胆囊内隆起型病变的鉴别诊断

超声对胆囊内隆起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作者:辽宁省本溪市本钢南地医院功能科杜欣摘要:为探讨超声对胆囊内隆起型病变的鉴别诊断,将3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作了分析。

结果显示:(1)各类不同病理性质的胆囊隆起型病变,其病变的大小、数目、发生部位及血流分布均有一定差异。

本组中息肉病变、腺瘤和腺癌其病灶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9mm、19.8mm和42mm。

(2)声像图的形态也各异,胆囊息肉多为乳头状或粒状,呈强回声或等回声,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不伴声影,腺瘤为不规则乳头状或分叶状,呈强回声、基底窄,腺癌多为半圆形或圆球形,基底宽、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及动脉频谱等特征。

关键词:胆囊隆起型病变声像图为了探讨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25-58岁,平均38.7岁,除6例外,其余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痛反复发作史,临床疑诊为胆系或肠胃疾病。

(二)仪器和方法:使用仪器为东芝纳米17,探头频率为3.5MHz。

方法按一般胆囊检查的常规方法,患者须于晨间空腹,以保证胆囊内充盈胆汁,对胆囊做多切面扫查,并嘱患者作呼吸运动进行观察,详细记录胆囊内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回声及彩色血流特征。

结果全部病例作了胆囊摘除手术,其病变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胆固醇性息肉22例,炎性息肉1例,腺瘤5例,腺瘤伴增生活跃2例,腺癌2例。

术前超声提示为胆囊息肉病变的23例及2例胆囊癌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7例腺瘤术前超声仅2例提示为乳头状腺瘤的诊断,其余5例皆提示为胆囊内实质性隆起性病变,本组中对病变性质诊断的符合率为84.37%。

发现的最小病变为4mm。

32例不同性质的胆囊隆起性病变病灶的大小、数目以及部位见表1。

表1. 32例不同性质的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病灶大小、数目和部位比较2-5 6-10 11-20 21-30 >30 单多颈体底多处22 7 14 1 2 20 4 18 21 1 1 15 1 2 1 1 3 2 1 22 2 1 1 1 12 2 2 132 8 15 5 1 3 9 23 7 22 1 2可见各类不同病理性质的胆囊隆起性病变,其病变的大小、数目和发生的部位均有一定差异,就病变的大小而言,本组中息肉病变,腺瘤、腺癌其病灶最大径的均值分别为9mm,19.8mm和42mm。

彩超对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价值

彩超对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价值
21 0 0年 1 0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o r  ̄ o h n s e p e at dc l u n J f ie e P o l g He h C
O t2 1 c ,0 0 V 12 F o. 2 HM N . 9 o 1
第2 2卷
上半 月
第 1 9期
di 1. 99 ji n 17 0 6 .00 1 .4 o: 0 3 6/. s.6 2— 3 9 2 1 .90 2 s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 ; 55 6 4 5 1R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 00 1 20 0 6 2— 3 9 2 1 )9— 56— 2
胆囊息肉样 变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记录结果并作出诊断分析 。结果 : 本组 1 6 0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变的患 者, 与手术结果 、 病理诊断符合率 为9 . %, 67 误漏诊率为 3 3 % 。其中胆固醇息肉为 15 , 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 癌变 5例, .3 2例 腺 单纯性腺瘤
的可能 , 积 >I0e 都 被认 为是癌前 病变 。我们 在实 际 体 . m 工作 中, 了预 防胆囊 c 为 a的漏诊 , 这一原则 有一定的临床价
3 讨 论
胆囊息 肉样变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 , 又名胆囊 隆起性 病变等 , 对胆 囊壁 向腔 内呈 息 肉样 隆起 的一类 病变 的 总 是 称 。以胆 固醇息 肉多见 , 5 % ¨ 。患者 多无临床症状 , 占 0 J 部
分 患 者 有 轻 微 的 上 腹 部 不适 或 隐 痛 , 床 诊 断 首 选 的 检 查 方 临
大 于 1 m, 底 宽 。 2C 基

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的鉴别诊断

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的鉴别诊断

6 7
染, 为 避 免 MRS A对 万 古 霉 素 耐 药 性 的 发 生 , 谷 浓度应保 持在 l O t * g / ml以 上 , 早 期 Ge r a c i 标准认为万古霉素血萄峰浓度应该在 2 5 ~4 0 u g / ml , 最低在 5 ~1 O t z g / ml , 新指南认为万古霉素浓度在 1 5 ~2 0 u g / ml , 无 需 监 测 。本 组 资 料 中 , 观 察 组 患 者 结 果 支持万古霉素浓度<1 5 g / ml 时 的 安 全 有效 。 万 古 霉 素用 药 时静 滴 时 间 长 短 也 会 导
药物 与人 2 0 1 4年 6月第 6期 第 2 7卷 总第 3 1 8期 M e d i c i n e &p e o p l e J u n e 2 0 1 4 V o l u m e 2 7 N O . 6
表 1 两组 患者 细 菌 清 除 失 败 率 、 临 床 治疗 失 败 率 、 死亡率对照 ( %)
r 5 ]R y b a k MJ , Al b r e c h t I M, B o i k e S C, e t a 1 . Ne p h r o t o x i c i t y 0 f v a n c o my c i n , a l o n e a n d 案, 在 充 分 发 挥 万 古 霉 素 疗 效 的 同时 . 将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降 到 最 低 t h a mi n o g l y c o s i d e [ J ] . J An t i mi c r o b Ch e mo t h e r , 2 0 1 2 , 2 5( 4 ) : 6 7 9 -6 8 7 . 以往 的 资料 显 示 万 古 霉 素 血 药 谷 浓 度 在 5 ~l O u g / ml 能 发挥 良好 的控制作 用 , wi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分析

囊腺瘤 1例 , 2 腺癌 1 例 。 4 超声诊 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为 9.%。 6 4 结论 囊息 肉样病 变做 出准确 的诊 断 , 指导 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
【 关键 词 】 胆 囊息 肉样 病变 ;彩色 多普 勒 ;超 声 ;临床分 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 对胆
Clni a nay i f t e p l o d l s o f g lb a de y t e C lr d p e lr s u i c la l s s o h o y i e i n o a l l d r b h O O o plr u ta o nd
【 bt c】 O j t e T vsgt t ansc a e f o pil i l adr y A sat r b c v one i eh d got l l o s n fab deb ei i ta e i iv u op y d e o og l l
( 责任校对 : 成观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 肉样病变 临床分析
吴 云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胆囊息 肉样病变 的诊 断价值 。方 法 对 8 例胆囊 3
息 肉样病 变患者 的声像 图特征进行 回顾性分 析。结果 胆 固醇性息 肉4 例 , 1 炎性 息肉 1 例 , 6 胆
( I 033 01 ,峰值 流速 ( ma ( . R ) .  ̄. 2 V x) 61±41 彩 色超 声 多普 勒血 流 显示 率 明 显高 于 良性 病 变 .) c s m/;恶性病变 组超声血流显示 率为 8 .% ( 组 ,超声所测 峰值流速及 阻力指数均高 于 良性病 82 1/ 5
【 ew rs T e o o ei ab de T e o r op rUt sud l i l nl K y o 】 h l iLs n f ll dr h l pl; la n;Cic a — d P y d o oG l a ; C o D e r o n aA y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分析

现外 , 按病理学分型 , 病变大小 的平均值依 次为 : 胆固醇性息 肉 <胆囊炎性息 肉 <单纯型腺瘤 <乳头状腺瘤 。 固醇性息 胆 肉与炎性 息肉特点类似 , 一般 以 回声团较小 , 且易多发 , 占多
在 1 6例乳头状腺瘤 中, 声像 图表现较 为复杂 。胆囊壁 上的强 回声团多为形态和边界不规则 , 呈菜花状或乳头状 , 但 1 6例均为单发 回声 团, 积较 大 , 体 平均为 11m, . 最大 1 c 例 为 34× .c 呈边界不规则 的中等 回声 团, . 22m, 似菜花状 。病 理学诊断为胆囊乳 头状 腺瘤伴 中度不典 型增生 。另 6 例与
[] 程怡 ,岳梅 .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 肉样病变 的鉴别诊断价 值.中国全科医学 ,0 8 1 ( ) 4 2 0 , 18 : . 4 【1 李莘 , 6 邹荣莉 , 民惠 , 秦 等.超声 在肝外梗 阻性黄疸诊 断中 的价 值.陕西医学杂志 ,0 5 3 ( O :3 5 10 . 2 0 ,4 1 )10 — 3 6
发性 回声 团病变的 79 而胆囊两种腺瘤 带蒂者较多 , /, 占带蒂
回声 团病 例的 71 , 见形态不规则乳头状或菜 花状 回声时 /1若 要多考虑乳 头状 腺瘤 , 型若基底较 宽时 , 此 在病 理上 可能 已
合并发生胆 固醇息 肉 ; 肌腺 瘤罕见 , 声像 图上 与腺瘤很难 鉴
1 9 :5 . 9 4 2 6
随着彩色多普 勒超 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 胆囊 内息 肉样病 变 的检 出率 明显提 高 ,病理学检查发现多数 为 良性 病变 , 少 数为胆囊癌 。病理 学上将胆囊 良性息 肉样病变分 为五种 : 胆 固醇性息 肉( 又称胆 固醇沉着症 ) 炎性 息 肉, 囊腺瘤( , 胆 包括 管状腺瘤 和乳头状 腺瘤 ) 胆囊肌腺 症( 肌增生 症 ) , 腺 和错构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一、病理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

病理上可分为: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

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胆囊息肉体积: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大;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多;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少三、超声表现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超声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上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样增生、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及早期胆囊癌。

超声不但能敏感发现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且能详细描绘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并能对部分病变进一步定性。

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竺坚望型堡垒呈望篁坠星坠墅!!望!堡l塑!垒丝垫篁!堡坠!竺2圣墼!!兰§【!!:!!!:[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5-0399-02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张晓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多发、<10nl l l l、无血流信号;胆囊腺肌样增生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阿罗间隙;腺瘤一般为单发、有蒂、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腺癌为单发、>10m/n、蒂较宽、有血流信号。

结论: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依据。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瘤;胆囊癌;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1f文献标识码1B胆囊息肉样病变(P LG)是由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前诊断为腺瘤,术后为炎性息肉。

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

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以30—48岁发病最多,其中胆固醇性息肉4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胆囊腺瘤5例,早期胆囊癌6例。

25例为体检时发现,35例有不同程度上的右上腹不适或伴有右肩放射性疼痛。

1.2仪器和方法应用美国A cus on Sequ oi 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M H z。

患者禁食8h后检查,常规取平卧位.必要时改变体位观察,清晰显示胆囊腔及其病灶,观察其大小、位置、形态及声像图特征,病灶局部放大.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内血供。

2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息肉42例。

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

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 的金标 准 , 是其 创伤性 较 大 、 但 价格 相对 较贵。B超检查是 一 种无 创 、 易操 作 的检 测 手段 , 院 对冠 我 心病 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查 和相应 的评价 , 准确诊 为 断和探讨 冠心病患者血管粥样硬化 的发 生、 展提供 可靠 的 发
理论 依 据 。 本 研 究 通 过 B超 分 别 检 查 对 照 组 和 冠 心 病 组 患 者颈动脉情况 , 果 表 明, 心 病组 I 结 冠 MT和 斑 块 积 分 明 显 高
1 资 料 与 方 法
性病变 , 已经成为临 床上 比较 常见 的疾病 , 内人群 中检 出 国 率为 09 , . % 彩色 超 声检 出率 为 1 ~9 % %… 。Wedn提 出 eo
将 P G分为 5类 : L ①胆 固醇息 肉; ②炎 性 息 肉 ; ③腺 瘤样 息
肉 ; 腺肌 瘤 ; 混合 性息 肉 。其 中腺瘤样 息 肉为肿瘤 性息 ④ ⑤ 肉, 其余为非肿 瘤性息 肉。 胆囊息 肉样病 变在彩 色超 声检 查 中显示 为胆 囊壁 上 向 腔 内突起 , 隆起 的病 变 , 中等至强 回声 , 呈 但不 伴声影 , 不随
例胆囊息 肉样病变与彩色超声结果进行 了回顾 性对 比分 析 。结 果 非肿 瘤性息 肉 3 6例 , 9 % ; 占 0 肿瘤 性息 肉 4例 , 1 % , 占 0 病变直径 >1 m, 0m 单发 , 以肿瘤性 息 肉为多 见。结论
高 , 临床 治疗 方案 的制 定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对
高 度 提 示 肿 瘤 , 多 普 勒 超 声 显示 为 低 阻力 指 数 动 脉 流 速 曲 若
头频率 3 5MH 。患者空腹 8~ 2h 按胆囊常规检查方 法进 . z 1 ,

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目的:本文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分类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对7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胆固醇性息肉64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4例,单纯性腺瘤2例,黏膜息肉样变1例,慢性胆囊炎4例。

在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合并慢性胆囊炎61例,合并胆囊结石3例。

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67%。

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息肉大小、数目、蒂宽窄等情况,可以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及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率,特别是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标签:B超;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胆囊增生性疾病,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由于超声对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检测灵敏而准确,不但可以提高对胆囊增生性病变、炎性病变的认识,并且对胆囊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65例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别,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分类诊断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資料120例中男38例,女82例,年龄21岁~76岁,平均年龄47岁,以30~50岁多见,占81例(67.5%)。

大部分患者有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疼,偶可发生剧烈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有食欲不振、上腹闷胀不适,37%患者完全无症状属体检发现。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SA6000C数字式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 MHz。

检查均在禁食12h后进行。

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显示胆囊后,仔细检查胆囊病变。

重点观察息肉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强度、数目、部位及其后有无声影、息肉有无随体位变换而移动、基底部宽度、胆囊壁厚度等作为胆囊息肉的诊断依据。

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诊断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诊断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诊断分析作者:蒋晓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23-01【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

结果:39例患者彩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显示为13例胆固醇息肉,9例乳头状腺瘤,11例炎性息肉,5例腺瘤样恶性变,1例单纯性腺瘤,术前彩超检查未能确诊恶变。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olor Doppler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f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9 cases of hospital patients with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color Doppler data. Results: 39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disease, 13 cases showed pathological cholesterol polyps, 9 cases of papillary adenoma, 11 cases of inflammatory polyps, 5 cases of adenoma-like m alignant transformation, 1 simple adenoma,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failed to diagnose m alignancy.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disease to make a reliable basis for gallbladder precancerous lesions.【Key words】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diagnosis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是胆囊壁粘膜向胆囊腔内呈局限样隆起的病变的总称[1]。

超声对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超声对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超声对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傅岚【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年(卷),期】2011(27)20【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对胆囊隆起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就2008年6月~2009年6月2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方法:胆囊息肉养病变患者22例,采用HP-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侧卧或站立位。

空腹,发现病灶并详细记录形态、大小、位置、回声,同时摄片存档。

本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55岁。

17例均有不同程度右、中上腹疼痛、饱胀、不适等,5例无自觉症状为体检时发现。

结果:22例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胆囊炎症。

超声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胆囊实性占位3例,腺病3例。

18例行胆囊切除术;14例为慢性胆囊炎病多发胆固醇息肉,腺病1例,胆囊息肉恶变3例。

4例未做手术者摄片存档并进行随访,已初步确诊为胆固醇息肉。

结论:分析以上22例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变声像图特征,发现胆固醇息肉、腺病、胆囊癌的图像早期不易鉴别,但根据其并发症、好发部位、产生机制及与胆囊壁的关系、生长发育速度等比较容易诊断而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及早诊断、治疗。

【总页数】1页(P225-225)【作者】傅岚【作者单位】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医院超声科 84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超声对胆囊(单纯性)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J], 傅岚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J], 时美欣;罗敏;王秀云;张羽;杨秀华3.彩色超声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J], 何秀丽;李玉宏;王晓然4.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杨红林5.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杨红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5T16:03:05.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淑芳[导读] 在胆囊手术前诊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而有一部分胆囊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可能。

王淑芳(行唐县中医院功能科 050600)【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

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胆囊腺瘤10例,胆囊癌1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胆囊息肉51例。

结果:胆囊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各项指标包括血流显示阳性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的血流性质、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信息能极大提高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准确率。

【关键词】胆囊息肉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23-02 胆囊息肉主要指病变由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局限性凸起。

胆囊息肉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在胆囊手术前诊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而有一部分胆囊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对拟定治疗计划以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不容忽视[1]。

而临床上诊断胆囊息肉样变重要辅助诊断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次试验主要就彩色多普勒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3年就诊的胆囊息肉样便患者80例。

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37.2岁,从20岁到70岁。

两组性别、组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8例患者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50例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表现为肩背放射痛者7例,消化不良者5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腺瘤10例,胆囊癌1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胆囊息肉51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

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

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

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

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

结论超声显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判定有无病变的诊断方面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初步判定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可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指导临床随诊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一种胆道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1-2]。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样增生在内的非肿瘤性息肉,也包括良性腺瘤或腺癌等在内的肿瘤样息肉。

本研究将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5~64岁;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或右肩放射痛,部分患者是在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

43例患者均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仪器和方法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并采用局部放大、SonoCT、组织谐波及Xres技术,对于腹壁较薄的体型消瘦患者采用高频变频探头L12-5,频率5~12 MHz。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g lbld e . e ho 57 paint t oy od e in o al ldd rpr e y o r to n t o o y we e e a a l a d r M t ds te s wih p lp i lso fg ba e ov d b pe ain a d pah l g r x m— l
T ev leo o rd p l o or p yi ig oigp lp i s no alld e XNGJn a g , H NG h a fcl o pe sn ga h da n s o odl i fgl a d r I i- n Z A u o r n n y eo b f H i ig ( . eat etfUt sud TeGrniMei l el it a c Istt o Manh nA h i r — u- n 1Dp r n o laon ,h eo c dc at Mane ne ntu p m r t aH h n i ef a a , n u Po s v i eManh n2 3 0 , hn. . e r n Ut o n , e l’ o i l Ma nh n A h i r i e c n , a a 0 0 C i 2D p t t o la u t P o e SH s t s 4 a a m f e r d h s e p pao f a a ,n u Po n ) s vc
例胆囊息 肉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2 . % (2 4 ) 2例胆囊腺瘤和 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均未探及彩色血流信 号。 6 1 1/ , 6 良性病灶的阻力指数均明显低干恶性病灶。结论
有 一 定 的 临床 价 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 肉样病 变 良恶性的鉴别 准确 , 具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增强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增强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增强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目的:探讨CT增强及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鉴别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CT增强及超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性28例,恶性7例。

在28例良性病變中,CT增强诊断出20例,定性准确率为71.4%;超声诊断出25例,定性准确率为89.3%。

在7例恶性病变中,CT增强诊断出6例,定性准确率为85.7%;超声诊断出5例,定性准确率为71.4%。

结论:CT增强和超声均能较好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CT增强在鉴别病变的良恶性上优于超声,而超声对良性病变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更高。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命名方式,泛指一类源于胆囊壁呈息肉状突向胆囊腔内的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1-2]。

在病理学上,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非肿瘤性(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和肿瘤性(如腺瘤和腺癌等)[3]。

近年来,随着超声体检的广泛应用,筛检出的PLG较以往明显增多,超声报道其检出率为3.0%~7.0%[4]。

在鉴定PLG良恶性及评估恶性潜能方面,常通过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病变外观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但效果不甚理想。

而恶性PLG如胆囊癌,其临床症状往往较轻,发现时大部分已属晚期,预后极差[5]。

故早期明确PLG的良恶性,对患者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PLG 的CT增强及超声表现特点,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CT增强及超声)及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影像及临床资料齐全;(2)经手术病理证实;(3)影像学检查与手术时间间隔在一个月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超声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彩色超声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何秀丽1 , 李玉宏1 , 王晓然2( 1.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辽宁锦州121001; 2.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超声科,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关键词: 胆囊息肉; 胆囊肿瘤; 诊断, 鉴别中图分类号: R541. 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583X( 2010) 09..0788..03.. .. 以往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在超声下的诊断有一定困难, 尤其肿瘤性息肉在超声图像上与早期胆囊癌更加难以鉴别。

由于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灵敏而准确, 不但提高了对胆囊增生性病变和炎性病变的认识, 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胆囊癌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

本研究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彩色超声图像、血流信号及频谱特点, 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006 年6 月至2009 年10 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住院患者165 例, 临床表现有或无右上腹痛, 部分伴有黄疸。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随诊或手术病理证实。

胆囊息肉样病变组109例, 男59 例, 女50 例, 年龄25~ 71 岁, 平均( 52. 4 ..7. 6) 岁。

早期胆囊癌组56 例, 男24 例, 女32 例, 年龄43~ 77 岁, 平均( 54. 2 .. 8. 1) 岁。

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仪器与方法.. 超声仪器为LOGIQ5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 5 MHz。

患者禁食水8 小时后行彩色超声检查, 嘱咐患者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探头沿右肋间隙作胆囊长轴及短轴连续扫查, 同时观察靠近胆囊旁肝内实质、肝门结构及肝内外胆管情况。

每例均检测病灶内的搏动性血流信号及其频谱。

彩色多普勒检测时采样容积为1 mm 1 mm1 mm, 血流与声速的夹角< 60!。

检测指标包括: 收缩期最大流速( Vmax ) 、舒张期最低流速( Vmin) 、平均流速( Vmean) 、阻力指数( RI) 、搏动指数( PI) 。

本组病例根据图像表现将胆囊息肉分为3 种类型: .胆固醇息肉; # 炎性息肉; . 腺瘤性息肉。

上述息肉大小在0. 3~ 1. 3 cm 间。

将早期胆囊癌分为3 种类型: . 结节隆起型; # 厚壁型; . 混合型。

上述早期胆囊癌大小均%1. 0 cm 以上。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PESM 3. 1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检验,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 果2. 1..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的超声特点.. 胆囊息肉组中胆固醇息肉48 例, 炎性息肉52 例, 腺瘤性息肉9 例。

早期胆囊癌组中结节性隆起29 例, 厚壁型17 例, 混合型10 例。

在病灶大小上,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 只4 例腺瘤性息肉直径> 1. 0 cm( 1. 1~ 1. 3 cm) , 占3. 7%, 胆囊癌直径均> 1. 0 cm, 占100%; 在病变部位上,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胆囊的体部、底部和颈部不同部位出现, 且胆囊息肉可以出现在皱褶部,而胆囊癌没有, 胆囊癌可以有混合部位, 而胆囊息肉混合部位没有; 在病灶形态上, 二者区别较大, 胆囊息肉有分叶状、条状、球状和半球状, 而胆囊癌有簟伞型、胆囊壁局部隆起和不规则形状, 胆囊息肉出现细蒂的较多, 而胆囊癌没有细蒂出现。

109 胆囊息肉中, 合并结石16 例( 14. 7%) , 多发结石86 例( 78. 9%) 。

56 例胆囊癌中, 基底部宽者49 例( 87. 5% ) , 合并结石44 例( 78. 6% ) , 单发结石42 例( 75. 0% ) , 见表1。

2. 2.. 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及多普勒情况.. 109 胆囊息肉中, 3 例( 2. 8%) 病灶内带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余均未查及血流信号。

56 例胆囊癌中,9 例( 16. 1%) 点状血流信号检测不到频谱, 4 例( 7. 1% ) 胆囊腔内多发结石影响检测, 余43 例( 76. 8% ) 血流信号均呈树枝状丰富, 频谱Vmax 、Vmin 增快, Vmean> 22. 6 cm/ s, RI 0. 71 .. 0. 6, 3 例血流信号呈直线状, 平均峰值流速< 20 cm/ s。

胆囊息肉组平均RI 0. 57 .. 0. 4, 胆囊癌组平均RI 0. 42 ..0. 21, PI 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240, P > 0. 05) 。

2. 3.. 误诊情况.. 56 例胆囊癌中, 3 例黄色肉芽肿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

& 788 & .临床荟萃( .. 2010年5 月5 日第25 卷第9 期.. Cl inical Focus, May 5, 2010, Vol 25, No. 9表1..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的超声特点[ 例( %) ]组别例数病变部位颈部体部底部邹褶部混合带蒂情况细蒂粗蒂显示不清胆囊息肉109 14( 12. 9) 59( 54. 1) 26( 23. 9) 10( 9. 1) 0.. .. 67( 61. 5) 23( 21. 1) 19( 17. 4)胆囊癌.. 56 35( 62. 5) 11( 19. 6) 3( 5. 4) 0 .. .. 4( 7. 1) 0 .. .. .. 42( 75. 0) 0 .. .. .... 2 值43. 691 18. 012 8. 736 45. 014P 值< 0. 01 < 0. 01 < 0. 01 0. 032* 0. 012* 0. 000* < 0. 01 0. 001*组别例数病灶形态分叶状条状乳头状球状半球状簟伞型不规则形状胆囊壁局部隆起胆囊息肉109 51( 46. 8) 24( 22. 0) 14( 12. 9) 11( 10. 1) 9( 8. 3) 0 .. .. .. 0 .. .. .. 0 .. .. ..胆囊癌.. 56 0 .. .. .. 0 .. .. .. 23( 41. 1) 0 .. .. .. 0 .. .. 14( 25. 0) 7( 12. 5) 9( 16. 1).. 2 值16. 945P 值0. 000* 0. 000* < 0. 01 0. 017* 0. 029* 0. 000* 0. 000* 0.000*.. .. 注: * 确切概率法3.. 讨.. 论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均为胆囊隆起性病变, 均有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 1] 。

以往对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早期胆囊癌误诊原因分析中,以胆囊结石和胆泥所致者误诊最多[ 2] 。

对这些非软组织似肿瘤样回声以往利用直方图方法加以鉴别,但不够精确, 也缺乏特异性[ 3] 。

目前用二维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癌的标准和分型已逐渐趋向一致, 由此对二者疾病的诊断确诊率大大提高。

但早期胆囊癌, 尤其1. 0 cm左右的胆囊癌, 仍是超声医生误诊率较高的疾病。

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应用与不断提高,它不但可以确定病灶的供血特点, 而且可检测出供养血管的血流参数及其来源, 这对于病灶的判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腺瘤性息肉组有3 例病灶内出现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而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中均无1 例出现血流信号。

这与其形成及组织学改变有关。

胆固醇息肉是胆汁中胆酸与胆固醇的比例失调造成的, 胆酸不能有效溶解胆固醇而沉积[ 4] , 形成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的隆起。

纤维镜下: 表面被覆立方上皮,上皮下大量的泡沫状组织细胞堆积, 形成息肉。

胆固醇息肉的实质细胞已不具备生长能力, 无恶变倾向[ 5] ; 炎性息肉是由于结石等刺激或糜烂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 以间质纤维增生为主, 伴毛细血管增生, 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目前还未见恶变报道; 腺瘤性息肉其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 其表面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肠上皮化生, 本组3 例出现点状血流信号,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及文献报道, 提示有恶变倾向。

早期胆囊癌一般无特殊症状, 但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确诊率很低, 就诊时大多为进展期。

国外超声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确诊率为78. 0% ~88. 0% , 国内为42. 9% ~ 74. 0% [ 6] 。

目前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二维超声只能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 不能鉴别病灶的良恶性。

Obuz 等[ 7] 认为血流信号的存在可有效的鉴别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 敏感度为84. 6% , 特异度为80. 0% 。

本组53 胆囊癌中, 43 例病灶CDFI 出现树枝状丰富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Vmax、Vmin、Vmean 均明显增快, RI 呈高速低阻。

胆囊动脉及其分支扩张, 肿瘤内血管增生, 是CDFI诊断胆囊癌的病理基础[ 8] 。

肿瘤内的血流信号除了表明为肿瘤血管的特异性标志外, 还表示了肿瘤血供的特征。

早期胆囊癌多与胆囊炎, 胆囊结石等良性疾患类同[ 9] 往往被误诊为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伴炎症。

李海刚等[ 10] 认为, 慢性胆囊炎的肠上皮化生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系。

胆囊结石形成过程的某些致结石因子是诱发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癌变的关键或协同因子, 这些因子通过细胞内信息传递, 激活癌基因或抑制癌基因, 使癌基因DNA 无控制的复制, 有利于肿瘤的形成[ 11] 。

胆囊结石病程越长, 合并胆囊癌的几率越大。

本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占78. 6% 。

Low enfes 等[ 12] 收集131 例胆囊癌和2 399例尸检的资料, 统计有胆囊结石人群对于无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 relaeive, RR) 美国印第安人的RR 为20. 9( 其胆囊结石人群胆囊癌的患病率为无胆囊结石者的20. 9倍) , 美国黑人的RR 为3. 8, 瑞典白种人的RR 为5. 0, 说明胆囊癌患者胆囊内结石的伴存率非常高。

综上所述, 分析本组早期胆囊癌病例, 其彩色图像、血流信号及多普勒具有独自特点外, 年龄、性别、.临床荟萃( .. 2010 年5 月5 日第25 卷第9 期.. Clin ical Focu s, May 5, 2010, Vol 25, No. 9 & 789 &发病因素及影响因素等均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