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31页)

合集下载

电脑色彩基础

电脑色彩基础

打印机分辨率
打印机分辨率又叫做输出分辨率,通 常以“点/英寸”(dpi)表示,它决定了打 印机打印图像时所能表现的精细程度。目 前一般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在600×600dpi 以上,一般喷墨打印机的分辨率在 1200×600dpi以上。

扫描仪分辨率
扫描仪的分辨率有两种描述:光学分辨率和 最大分辨率。光学分辨率是指扫描仪的光学部件 在每平方英寸面积内所能捕捉到的实际光点数, 是扫描仪的真实分辨率,以“点/英寸”(dpi)表 示。最大分辨率也称作插值分辨率,是由计算机 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对空白部分进行填充后所 产生的,数值一般比较大,比如19200×19200 dpi。
部分光被反射而另一部分被吸收,这样就减少掉一部分辐射 功率,因此油墨的色彩混合称为减色法。油墨的三原色(C、
M、Y)按一定比例混合时,理论上得到的是纯灰或黑色。

互补色:对一种颜色的产生没有贡献的颜色为该颜色的相反 色即为补色。对于红色,黄和品红都对红的产生有贡献。

颜色模式:RGB、CMYK、HSB、Lab、Grayscale、Bitmap RGB:自然界中的颜色可由红、绿、蓝三种波长产生,这就是RGB颜色 模式的基础。显示器通过发射出三种不同强度的光束,使屏幕内侧上覆 盖的红绿蓝磷光材料发光而产生千万种颜色的。但由于光线射出时的偏 离问题,彩色屏幕上所能显现的黑接近于深墨绿或是深棕灰色;由于受
电脑色彩基础
色彩基础概念

色域:太阳自身不断产生热能,并不断的向宇宙空间辐射, 我们通常称这些能量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 范围很宽,最短的波为宇宙射线,最长的波是交流电波。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并且是波长较短的一部分,
具体从380nm 到780nm波长能够引起人的视觉感官,也 就是我们平常感觉到的白色日光。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节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节

1 23
可以辨认400~700nm的各种颜色)
红 700nm 640~750nm 橙 620nm 600~640nm 黄 580nm 550~600nm 绿 510nm 480~550nm 蓝 470nm 450~480nm 紫 420nm 400~450nm
1 —中央窝 2 —中间区或红绿盲区
3 — 全色盲区
( Less Saturate ) 色相 ( Hue )
色彩的描述
太深
标准样
太浅
标准样
较暗
较亮
标准样
偏绿
偏红
无论是主观的观察,还是客观的 测试,共同的研究结果是:自然界的所有颜色可以 用: 明度(lightness) 色相(hue) 饱和度(saturation)
三个属性来描述。
颜色的三维空间描述
明度 色相
饱和度
颜色的三维空间描述
明度 明亮或暗淡
色度 浓或淡
色相 红或黄
颜色空间
L* h
C*
CIELab系统
1.明度
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彩色光的亮度越高,人眼就越感觉 明 亮。在物理上表现为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 越高,明度就越高。
颜色的第一维度—— 明度
2.色相 色彩的描述
仅有0.5%的女性有这方面的障碍
不同的测试过程会有不同的结果
人类视觉障碍率统计数据
北美 欧洲 西欧 中国 日本 亚洲
8.00% 8.76% 9.31% 6.15% 4.50% 6.00%
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如何避免 视觉上的错误呢?
我们需要一种可靠评定颜色的方式,
请看“NEXT”是如何运作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电脑测色原理

电脑测色原理

四、电脑测色在此对电脑测色中常用的一些名词、量、原理等进行一下简要的说明,以便于大家的工作。

常用的名词、符号和量:颜色空间——即色度系统,包含了一系列的量(构造一个三维的空间)和算法来对颜色进行标定,如CIE1931颜色空间(是一种不均匀的颜色空间)、CIE1976颜色空间(对前者进行了改进,是一种均匀的颜色空间);色差公式——以某种颜色空间为基础用来计算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如:CIELab 、CMC 、M&S89等。

不同的色差公式使用的领域及同人眼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 CI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I’Eclairage (国际照明委员会); L ——Light (表示明亮度或深浅,其值越大则颜色越浅,在比较色差时DL 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准样浅,负值则相反);a ——红、绿色相轴,正方向为红,负方向为绿。

在比较色差时Da 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准样红,负值则绿;b ——黄、蓝色相轴,正方向为黄,负方向为蓝。

在比较色差时Db 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准样黄,负值则蓝;C ——Chroma (彩度,纯度或饱和度,表示光谱色的含量,值越大则光谱色含量越高、色彩越纯;标准的灰色由于不含光谱色,所以其值为0 ) H ——Hue (色相,其值用来对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常用的色差公式: 1.CIELab 色差公式 Lab 空间示意图如:图1(注:在CIE 系统中包含的L 、C 、H 、a 、b ,通常表示为L *、C *、H *、a *、b *)其总色差的表达式为:DE *=[(DL *)2 +(Da *)2 +(Db *)2 ]1/2 该计算公式中的DL *,Da *,Db *分别表示标准样与待测样样之间L *、a *、b *的差值) CIELab 色差公式基于CIE1976均匀颜色空间多用于纺织品的色差计算。

a 轴图2: Lab 图2.CMC (I :C )色差公式 其示意图如:图2 其总色差的表达式为:DE={[DL */(I*S L )]2 +[DC */(C*S C )]2 +(DH */SH )2 }1/2 该计算公式中的DL *,DC *,DH *表示由 CIE Lab 色差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样与待测样之间的亮度 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式中的I 和C 明亮度和饱和度相对宽容量的两个系数,对色差可接受性样品评价时,取I=2,C=1公式也相应的表示为CMC (2:1)图2: LCH 图CHL。

计算机测配色

计算机测配色

“Hilftypen 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由鉴色专家目光确 种颜色 定),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称为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1标准深度。 1/1标准深度。 标准深度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又增加了2/1 1/25有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 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 18种颜色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5个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有 12种颜色。 12种颜色。 种颜色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种颜色。 种颜色。
第三节 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染色生产中的配色方法 人工配色—印染厂接到加工样品后,先由配色 工作者凭经验或集存的参考档案估算染色配方, 经多次小样试染和修改满意后,再提交生产。 计算机配色
第二章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计算机测配色软件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已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为了适应小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交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印染厂化验室需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染液配制 染液配制)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 染液配制 系统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中国的纺织印染产品要参 与国际竞争, 与国际竞争,其颜色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必须符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中国传统的纺织工 业必须引人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才能产生薪的动 力和活力, 力和活力,而自动测配色系统便是印染行业挑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电脑色彩基础知识

电脑色彩基础知识

色相与纯度
一般来讲, 一般来讲,对纯度的变化的理解如下: • 纯色在某色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来判断纯度高低,纯色 纯色在某色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来判断纯度高低, 比例大的纯度高, 比例大的纯度高,纯色比例小的纯度低 • 对一种纯色,不管加入黑白灰中的哪一种,其纯度都 对一种纯色,不管加入黑白灰中的哪一种, 会降低,但明度增加(即加法混合) 会降低,但明度增加(即加法混合)
色域的关系
电脑画面色彩系统
2. 传统艺术色彩与电脑画面中色彩的区别 (1)色彩表现上的区别 • 传统艺术中:依靠不同种类颜料自身的特性来表现色 彩 , 有时甚至可以 “ 不择手段 ” 地采用物体本身特有的 有时甚至可以“ 不择手段” 效果来表现 • 多媒体画面艺术中:由“0,1”两个数字组成各种色彩, 多媒体画面艺术中:由“ 两个数字组成各种色彩, 依靠软件制作效果, 依靠软件制作效果 , 如何表现各种质感是多媒体画面艺 术要研究的技术
• 在电脑画面艺术中 , 三原色 ( 红 、 绿 、 蓝 ) 与三间色 在电脑画面艺术中, 三原色( (黄、青、紫)的明度也不同。黄色的明度最高(98), 的明度也不同。黄色的明度最高(98) 依次是青色( 91) 绿色( 88) 紫色( 60) 依次是青色 ( 91 ) 、 绿色 ( 88 ) 、 紫色 ( 60 ) 、 红色 (54),最低是蓝色(30) 54) 最低是蓝色(30) • 明度的表现是明暗变化 , 如果将某一色彩的明暗变化按顺 明度的表现是明暗变化, 序加以排列,得到的分配效果叫“明度推移” 序加以排列,得到的分配效果叫“明度推移”
物体呈现颜色=固有色+光源色+ 物体呈现颜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1)固有色 •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太阳光(无色光)的照射下呈现出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太阳光(无色光) 的色彩。这些固有色是对色的一种共识:如红花、 的色彩。这些固有色是对色的一种共识:如红花、蓝 天、黄土等。 黄土等。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光反射
织物纹路表面
光源
B 观察者
A 观察者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少量的镜面光反射效果
光照射至透明物体后 , 光波会穿透 此物体而透射出光线。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正常的穿透
透 射— 吸 收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一般的传送方式
光 的 散 射——半 透 明 物 体
光照射至半透明物体后 , 某些波 长会穿透此物体 , 有些色光会散射出 而无法经此半透明物体透射出。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式的穿透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四、人的视觉系统 —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网膜 视觉神经
眼睛
光源
透视膜 虹膜
眼角膜
光源 瞳孔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1.视角
视角为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睛形成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CIE 观测者

2°视角
1931
10 °
10°视 角
1964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角α的特征:
tan = A 2 2D
A:物体面积的大小;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参考书 1. 《测色及电子计算机配色》,董振礼、郑宝海、轷
桂芬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 《测色配色CAD应用手册》,“纺织工业CAD系列丛
书” 金远同、李勤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3. 《色度学》,荆其诚等,科学出版社出版 4. 《颜色科学》,何国兴,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5.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新技术》,徐海松,中国纺织

计算机数字色彩2.doc

计算机数字色彩2.doc

以色彩六棱锥纵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第一节纯色系的色彩搭配处于三角形的水平直角边上。

纯色系色调包括“1 纯色调”、“2 中纯调”、“3 低纯调”、“4 浅色调”, 共四组色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颜色中只含有一种或两种彩色成分,全是原色和间色,明度为100。

不含黑色成分。

一、纯色调的色彩搭配纯色调是由饱和度最高的原色和间色组成的色调,在“数字色系五级色表”的等腰三角形中,它们处于三角形的水平直角边最外处,编号为“1 纯色调”。

纯色调是很纯净的颜色,具有很高的饱和度,其色彩的饱和度在90%-100%之间,明度为100。

这些纯色调的色彩搭配,参见下图。

二、中纯调的色彩搭配在“数字色系五级色表”的等腰三角形中,中纯调的颜色处于三角形的水平直角边靠外一侧的地方,编号为“2 中纯调”。

其色彩的饱和度在75%左右,明度为100。

它们是相对比较纯净的颜色,具有较高的饱和度。

这些中纯调的色彩搭配,参见下图。

三、低纯调的色彩搭配在“数字色系五级色表”的等腰三角形中,低纯调的颜色处于三角形的水平直角边中央的位置,编号为“3 低纯调”。

其色彩的饱和度在50%左右,明度为100。

它们是相对中等纯净的颜色,色彩的饱和度居中。

这些低纯调的色彩搭配,参见下图。

四、浅色调的色彩搭配在“数字色系五级色表”的等腰三角形中,淡色调的颜色处于三角形的水平直角边靠外内侧的地方,编号为“4 浅色调”。

其色彩的饱和度在25%左右,明度为100。

它们是相对较淡雅的颜色,具有较低的饱和度。

这些浅色调的色彩搭配,参见下图。

纯色系的特殊形式纯色系的色彩搭配还有一种特殊形式,这就是色彩的色相渐变。

将一连串不同色相的色彩有序排列起来,色彩会产生渐变移动的效果,使画面充满节律和动感。

随着渐变的色彩,能使人的视线产生自然的流动,使色彩之间的感觉连续不断,或递增或递减。

色相是色彩的三属性之一,色相渐变能塑造生动的光感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第二节灰色系的色彩搭配灰色系色调包括“5 明灰调”、“6 中灰调”、“7 暗灰调”,共三组色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颜色中都含有两种或三种彩色成分,还含有或多或少的黑色成分,并且它们的色彩饱和度都在80%以下,明度在10-60之间。

第2章 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31页)

第2章  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31页)

眼球外部
视网膜三层结构示意图
a-杆体细胞 b-锥体细胞 d/e/f/h-双极细胞
三、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 1.明视觉 1.明视觉 • 明亮条件下,锥体 锥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 锥体 细节和颜色。 2.暗视觉 2.暗视觉 • 黑暗条件下,杆体 杆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 杆体 大致轮廓,但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中间视觉 3.中间视觉 • 介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的视觉,此时人的视 觉功能最差。
3.饱和度(彩度/纯度) 3.饱和度(彩度/纯度):彩色的鲜艳程度或纯洁性。 饱和度 • 可见光中各种单色光的饱和度都是1。 • 光谱色的饱和度取决于白光的掺入量。 • 物体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对反射光谱辐 射的选择性。 4.颜色三特征的关系 4.颜色三特征的关系 颜色三 • 明度取决于物体对光的反射率 光的反射率。 光的反射率 • 色调取决于物体对光吸收的选择性 光吸收的选择性。 光吸收的选择性 • 饱和度取决于物体对光反射的选择性 光反射的选择性。 光反射的选择性
• 现代色度学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所 规定的一套颜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方法。 一、CIE193l标准色度观察者 CIE193l标准色度观察者 • 在颜色匹配试验获得的平均等能光谱刺激的 颜色匹配函数 r 、 g 、 b 数据的基础上,通 过数学线形转换,推导出光谱颜色匹配函数
x 、y 、z 。
三、颜色立体 • 用三维空间的纺锤体表示颜色的三个特性。
• 颜色立体是为了便于理解颜色三特征相互关 系的理想化模型,不能反应真实的色彩关系。
颜色立体透视图
孟塞尔颜色立体
四、颜色的混合 • 在一种颜色中加入另一种颜色,以构成与原来 颜色不同的颜色。 1.色光混合: 1.色光混合:不同波长的光叠加后得到一种与原 色光混合 来色光完全不同的复色光。 • 特点:混合光越多,明度越高,饱和度越低。

计算机测配色概述

计算机测配色概述

计算机测配色概述纺织品染色需要依赖配色这一环节把染料的品种,数量与产品的色深联系起来。

长期以来,均有专门的配色人员担任这一工作,即先凭经验估算染色处方,打小样,目测核样,然后逐次逼近,直到同标准样相比,目测色差按灰卡达四级以上为止。

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费时,费料,还受配色人员的心理,生理因素变化的影响,配色重现性差[1][2][3]。

随着新染料,染料助剂的不断涌现,纤维原料的变化,流行色周期的逐渐缩短,人造光源的日益丰富,再加上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使得配色问题变的更加复杂。

如果继续依赖经验,无疑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

为此,人们希望能有仪器协助配色。

随着色度学,测色仪器和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这一愿望逐步实现。

计算机测配色适应当前纺织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最经济的染色处方,打样次数少,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计算机测配色可降低染色原料的消耗,减少常用染料和助剂的种类和库存。

它使用数据存储颜色信息,具有不褪色,便于查找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印染厂的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正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计算机测配色的研究方兴未艾[4]。

同时,纺织品计算机测配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时代性的学科,它涉及到颜色光学,纺织染整,数值计算,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它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与仪器测配色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后来随着数学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测配色仪器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更为快捷与完善。

计算机自动测配色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普遍,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业颜色控制的质量,同时又强有力的推动了颜色科学的完善和发展[5]。

1 仪器测配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长期以来染料与颜料的应用中普遍以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和理论为基础,采用人工配色,对配色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但既费时又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且成本高、正确性程度差。

为此,早在1940年就有人提出了用光电比色计读数法解决配色问题,即仪器配色。

印染技术:7大实际步骤,教你学会计算机测色配色!

印染技术:7大实际步骤,教你学会计算机测色配色!

印染技术:7大实际步骤,教你学会计算机测色配色!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实际步骤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软件包括测色程序、基础数据输入及管理、预告处方、校正程序、色彩控制、档案维护等内容;硬件包括分光光度计、电脑主机、存贮设备、输入、输出装置等。

正确选择测色配色仪的关键因素是分光光度计的选择、计算机主机的配置和配色软件。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前面已讨论过。

在购机时需注意仪器的测色性能(Δλ=2nm、3nm、10nm);测色精度,长期重现性,防止配色误差;测色头子要坚固耐用。

计算机主机是对分光光度计测色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硬件基础。

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是能满足配色软件及当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有足够的存贮容量,并应考虑配置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

配色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测色及配色运算,进行人机对话,预告配色处方等等。

常见的软件包括:标准光源A、B、D65、U3000、TL84、CWF及UV等光谱功率分布值,即S(λ);标准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x(λ)、y(λ)、z(λ),有2°、10°两种视角的数据;各种计算式,包括配方计算式、色差公式、配方修正式、染色常数计算式、三刺激值计算式、成本计算式、色变指数计算式、反射率计算式、组织转换式、白度及深度比较式等。

一、需要输入计算机的资料1. 预选染料及编号将所选的各种不同的染料进行编号,一般所选的染料应考虑其价格、力份、各种染色牢度、相容性,同时还要考虑选用的染料配出的色域范围要大等因素。

2.染料的力份与价格染料编号后,将其力份和单价输入计算机。

3.选择参与配方的染料及配方的染料数目欲对任意标准样用计算机配方时,要注意:(1)选择的染料种类应属于同一应用类别;(2)染料的颜色要适宜;(3)多少染料参与配方,各个配方的染料数目,每次配色的染料数目(一般不超过3只,也可以4~5只)。

配色染料的数目最多不超过20个。

参与制作配方的染料越多或每个配方的染料数目越多,计算机计算配方的时间就会增加。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复习整理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复习整理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复习资料整理题型:填空20分;辨析5*4分;简答5*6分;计算2*15分第一章光与色的基础知识1.若要看到一个物体的颜色,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由光源把物体照亮[2].物体把照射到其表面的一部分光散射出来[3].物体散射出来的光投射到人的眼睛中2.有色物质的浓度有色物质浓度越高,物体的颜色也越浓(深)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与光密度之间,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比尔定律I=I0*10-kc 或-lgI/I0=-lgT=kc=D,D是吸光度,也称消光度)固体物质中,有色物质物理状态和分布状态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物理状态的变化以及对颜色造成的影响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物体表面光学性质对颜色的影响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小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不同、不同的纤维材料以及可以改变织物表面光学性质的加工方法,都会使纤维表面光学性质产生差异当一束白光照射到一束染色纤维上时,一部分光以镜面反射的方式被反射出来,另一部分光则进入纤维内部,在进入纤维内部的光中,一部分被有选择的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被从内部反射出来,称之为内反射,还有一部分光在纤维内部经反复折射而被吸收,也有可能有部分光穿过纤维层而发生透射人们看到的颜色实际上是由镜面反射的白光和内部反射的彩色光等混合后所显示的颜色镜面反射光占的比例越大,颜色显得越淡,也越萎暗,在反射光中,镜面反射所占的比例越小,颜色显得越浓艳折射率越大,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越少,而镜面反射光的比例会增大折射率越大的物质,越难以染得深浓的颜色3.感光细胞有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椎体细胞在明亮的条件下可以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可以分辨物体的轮廓,而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4.光谱光视效率函数的概念人的眼睛对于波长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感受性,即相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人的眼睛会有不同明亮程度的感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就是描述人眼中两种感光细胞的规律的函数明视觉的最高感受波长555nm的绿光,最低感受波长为可见光谱的两端,即小于400nm、大于700nm的区域暗觉的最高感受波长507nm,最低感受波长为大于700nm的红色区域5.颜色辨认贝措德--布吕克效应:揭示了除黄(572nm)、绿(503nm)、蓝(478nm)三个波长外,其余波长光的颜色都会随光的强度而变化颜色对比: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两个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如果在一块彩色的背景上,放上一种颜色,由于颜色对比,两颜色会互相影响,使两颜色的色相各自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数字色彩的配色

数字色彩的配色

HSV色彩六棱锥演变图
(2)HSV六棱锥的结构 HSV六棱椎顶面是一个正六边形,是
一个饱和度最高的有彩色系的色相环。 在这个六边形色相环中,色相是沿逆时 针方向变化的,用H(hue )来表示色 相。每变换1°夹角,色相就有细微的变 化。从0°到360°,色相变化的顺序按 红—橙—黄—绿—蓝—品红,每个颜色 相隔60°,这6个颜色也构成了六边形的 6个顶点。从0°到359°,色相按光谱色 带依次排列,当到达360°时,色相又回 到0°时的色彩。
0 0 25 50 75
10 30 40 60 70 90
100
10 40 50 80 90 100
100
100
100
红 色 (M)
垂直方向是无彩色系的 颜色,它显示颜色的明度 变化。垂直中心轴的顶端 呈纯白色,垂直中心轴最 下面的颜色明度最低,是 纯黑色,中间三个等级颜 色的明度从上至下依次减 弱,每级的色彩值差为 25%。 。
25
4
3
2
1
10 40 50 80 90 100
“浊色系色调”:5明灰调、
6中灰调、7暗灰调;。
50
“暗色系色调”:8微暗调、
75
9中暗调、10深暗调。
100 100
100
品 红 ( M)
(2) 标准的“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
我们把上图单色的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推广到其他的各色相,
就可以得到多个单色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为了使用方便,我们
三、以色相为主的配色
我们把HSV色彩六棱锥的顶面色相环内的色相进 行大致的分区: 一、间隔5°-20°的颜色为邻近色; 二、间隔20°-80°的颜色为类似色; 三、间隔80°-160°的颜色为对比色; 四、间隔180°左右的颜色为互补色。 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以色相为主要因素的色彩搭配。

计算机配色知识介绍

计算机配色知识介绍

Different Grays?
No, Same Gray!
Same Oranges?
Same Oranges!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人眼的局限性

视觉疲劳 可怜的颜色记忆 背景环境的影响 -


色盲 光源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明度(Brightness)

Munsell 颜色树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15
颜色的表达与色彩空间

色彩空间


色差比较
颜色语言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16
颜色语言

用米来度量长度;千克来度量重量
那么用什么来度量颜色?

CIE1931XYZ
CIE1976Luv

什么是颜色? 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颜色的属性
颜色的表示方法&颜色语言 颜色复制理论 什么是观察颜色最好的工具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5
为什么草地是绿色的?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6
光与色

光的色散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7
可见光谱
400
500
600
64
用分光光度仪测量标准色样


将所需配色的专色放于同类纸张或白瓷砖上
用分光仪测量,注意如果色块面积过大,可 取3次平均测量

输入标准名,容差范围
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65
在软件里出配方

计算机测配色

计算机测配色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班级: 08轻化3班学号: A08130328姓名:赵钰铖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料拼色染色技术拼色: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混拼色,来获得一定的光泽,这个过程为拼色或者配色。

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

减法混色的总亮度降低。

2、熟悉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和配色方法根据所给染料,配制成一定的浓度的染料溶液。

用同一种染料不同的浓度(浓度分档8档,按常用染料的一般浓度划分: 0.05%,0.15%,0.30%,0.60%,1.20%,1.80%,2.40%,3.00%)上染织物,然后测定每一种单色样。

将多种染料制成数据库。

对与给定的拼色样品,利用计算机侧配,计算出配方,按照配方进行染色,然后再进行测定,并进行计算机修色。

3、了解效应值概念直接染料染色的温度效应和盐效应一、温度效应温度对直接染料的上染速率影响不同。

结构比较简单的,易溶解,对纤维的亲和力小,扩散速率高;结构比较复杂的,难溶解,对纤维的亲和力高,扩散速率低。

扩散速率高低是染料的一种特性,扩散速率高,移染性能好,匀染性好,水洗牢度差,高温提高扩散速率,但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扩散速率高、亲和力低的染料,宜采用较低温度染色,获得较高上染百分率。

反之,要采用较高温度染色,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无定形区大小及取向度不同,会造成上染不匀,提高温度促进移染,降低染色不匀。

二、盐效应在水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

纤维素纤维在中性或弱碱性染浴中带负电荷。

元明粉或食盐对直接染料所起的增进上染的作用称为促染。

通过盐的促染作用,可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及上染百分率。

4、了解组织结构和颜色关系织物的颜色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系,织物的表观深度随着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表面越光滑,织物的镜面反射就越多,对视觉颜色影响就比较大。

同时织物结构也会影响织物的反射率,织物的漫反射率越高,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越大。

第02章 计算机色彩基础

第02章 计算机色彩基础

2.3 色彩三属性
第2章:
计算机色彩基 础
色彩具有3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彩度。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共同形成一种颜色或一组色彩关系。色彩的属 性变化可以产生色彩调和感觉,也能产生不同 的心理效应。 1、色相 色相(Hue)是颜色的面貌,决定于反射 光或透射光的波长。根据波长的不同,产生不 同的色彩面貌,如红、蓝、黄、绿等。
第2章:
计算机色彩基 础

16位包含65536种颜色。 24位包含1677万种颜色。 32位包含1677万种颜色和256级灰度值。 36位包含687亿种颜色和4096级灰度值。
显示器屏幕中所显示的颜色都是通过红色 (RED)、绿色(GREEN)、蓝色(BLUE) 这三原色的混合来显示的,将显示器的这种颜 色显示方式统称为RGB色系或颜色空间。
2.4.4 Lab模式
第2章:
计算机色彩基 础
Lab色彩模式并不为很多人所认识,Lab的 色彩理论是建立在人对色彩感觉的基础上的, 在一个物体中,红色和绿色两种原色不能同时 并存,黄色和蓝色两种原色也不能同时并存。 Lab 中的数值描述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到的所 有颜色,因为 Lab 描述颜色的显示方式,而 不是设备(如显示器、桌面打印机或数码相机) 生成颜色所需的特定色料的数量,所以 Lab 被视为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式。色彩管理系统 使用 Lab 作为色标,将颜色从一个色彩空间 转换到另一个色彩空间。
第2章:
计算机色彩基 础
2.1.1 光 2.1.2 物体 2.1.3 观察者
2.1.1 光
第2章:
计算机色彩基 础
颜色是光的一部分,光由亿万个电磁波组成, 电磁波在空气中移动就像池塘中的水波一样。每一 波段有不同的大小,以波长来表示。波长是两个相 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以纳米(nm)或百万分之一 毫米作为单位。 当这些波段刺激人的视觉,就使人眼睛中的 感光细胞兴奋,在脑中产生颜色的感觉。不同的波 长(或不同波长的组合)刺激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 因为自然光是由这些光构成的,它们合在一 起是无色的,但经过折射,由于波长和衍射角、折 射角不同,发生色散,于是几种光就显现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1.标准照明体A和标准光源A
• 标准照明体A代表绝对温度为2856K的黑体所 辐射出来的光。
• 色品坐标正好在的黑体轨迹上。 • 标准光源A:提供标准照明体A的光谱功率分 布的光源,即分布温度为2856K的充气钨丝灯。
2.标准照明体B和标准光源B
•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约4874K的直射日
三、颜色立体 • 用三维空间的纺锤体表示颜色的三个特性。
• 颜色立体是为了便于理解颜色三特征相互关
4.标准照明体D(典型/重组日光)

• 代表各时相日光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比标准照明体B和C更符合实际日光的色品。 • 尽量用D65,原因:在可见光范围内和紫外区 都更接近日光,对评价带荧光的样品极为有利。 • 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的模拟效果最好。
5.标准照明体E(等能光谱/等能白光)
• 在可见光波段内光谱辐射功率为恒定值的光
2.感光系统——视网膜
• 最外层:视(觉)细胞层
• 中层:双极细胞
• 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三层结构示意图
a-杆体细胞 b-锥体细胞 d/e/f/h-双极细胞
三、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
1.明视觉
• 明亮条件下,锥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 细节和颜色。 2.暗视觉 • 黑暗条件下,杆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 大致轮廓,但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中间视觉
光。
• 光色相当于中午的日光。 • 色品坐标靠近黑体轨迹。 • 标准光源B:提供标准照明体B的光谱功率分布 的光源,即标准光源A加一组DG滤光器B1、B2。
3.标准照明体C和标准光源C
•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约6774K的平均日光。
• 光色近似于阴天的天空日光。
• 色品坐标在黑体轨迹下方。 • 标准光源C:提供标准照明体C的光谱功率分布 的光源,即标准光源A加一组DG滤光器C1、C2。
图 人眼观察物体的过程 • 颜色视觉的产生途径: • 光→物体→人眼→大脑。
• 颜色视觉是由光、物体和视觉系统共同决定, 且三者都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光源
• 颜色的产生条件:光的存在。
• “世界上只有无色的光,而没有无光的色”。
• 光源:在物理学中,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辐射
体,也称为“发光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
3.饱和度(彩度/纯度):彩色的鲜艳程度或纯洁性。
• 可见光中各种单色光的饱和度都是1。
• 光谱色的饱和度取决于白光的掺入量。
• 物体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对反射光谱辐
射的选择性。
4.颜色三特征的关系
• 明度取决于物体对光的反射率。 • 色调取决于物体对光吸收的选择性。 • 饱和度取决于物体对光反射的选择性。
源。 • 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后的结果,所有颜色都离不 开光。 •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的发射光谱决定。
• 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颜色。
一、光谱分布
E
线状光谱

E
带状光谱

• 光源的光谱
分布:既决 定其本身的
发光光色,
还影响其所
E
连续光谱

E
混合光谱

照明的物体
的颜色。
二、色温和相关色温
• 黑体:任何温度下 能把降落到它表面 上的任何波长的辐 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 黑体自身的温度
决定其辐射的光 谱分布和发出的 色光。
• 色温:某种光源的色品与某温度下的黑体色品相 同时的黑体温度。 • 分布温度: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光源的相对光谱 分布与黑体在某温度下辐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相似时的黑体温度。 • 相关色温:某光源的色品与某温度下黑体的色品 最接近或在色品图上相差距离最小时的黑体温度。 说明:(1)色温或相关色温相同的光源,其光色相 同,但光谱分布可能有较大差异。(2)分布温度一 定是色温。
• 除无色透明体外,正透射光和漫透射光的光谱 组成都与入射光不同,但二者的光谱组成相同。
四、光的散射
• 当光照射到与周围介质折射率不同的微小颗粒时,
粒子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差异越大,光散射越强。
• 粒子直径在400~700nm时光散射性最大。
五、荧光
• 荧光材料只有在光照下才有光辐射,其颜色由反
射光和发射光(主)的组合决定。 • 荧光增白剂提高白度的原因:增大物体在420nm 左右的光辐射或反射。
刺激。
• 人为规定的光谱分布,实际中不存在这种光
谱分布的光源。
第二节 物体的光谱特性
不同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 外部原因,即因照射光源不同而引起物体颜色的 明显变化,这种现象是“二色性”的一种表现。
• 内部原因,即物体本身的光谱特性,这是物体产
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 • 透明体的颜色主要由透过的光谱组成决定。 • 不透明体的颜色则由它的反射光谱组成决定。
• 介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的视觉,此时人的视 觉功能最差。
第四节 颜色的基础知识
一、颜色的分类
• 非彩色:由黑、白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组成的
系列,是一类只有明度而无色调和彩度的颜色。 • 非彩色对可见光各波长都无明显的选择性反射 和吸收,故又被称为“中性色”。 • 彩色:非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 • 所有彩色都对可见光内某一部分波长有较明显 的吸收。
二、颜色的特征
1.明度:人眼对物体颜色明暗或深浅程度的感
觉,是表示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 发光体的亮度越高,其明度越高; • 非发光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高,其明度越大。 2.色调: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 决定物体表面色调的因素:照明体光源的光 谱组成,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 的观察者。
一、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实际物体
• 镜面反射光决定物体的光泽度,表面漫反射光使 物体的彩度降低,二者的光谱分布与入射光相同。
• 内部反射光决定物体的颜色,其光谱分布与入射 光谱不同。
二、光的吸收
• 物体受到光照后,能够吸收全部入射光的为黑 色,对入射光有选择性吸收的则为有色体。 三、光的透射
(a) (b)
第三节 视觉系统
一、眼睛的构造 1.眼球壁 • 外层:角膜 巩膜 • 中层:脉络膜 睫状肌 虹膜 • 内层:视网膜 2.眼球内部 • 晶状体和玻璃体
睫状肌
虹膜
人眼横截面示意图
二、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
眼球外部
1.屈光系统
•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 玻璃体,其作用是将不 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地成 像在视网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