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摘要】概述了水稻低温的危害, 冷害的生理基础、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

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1.8 亿hm2,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的1/3。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1]。在水稻广泛种植的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冷害也会频繁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水稻生产的稳定,也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我国所有稻区均有冷害发生,一般每4 ~5 年就发生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使我国灾年年损失稻谷50 ~ 100 亿kg[2]。东北三省的稻区平均每3 ~ 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水稻除了受“倒春寒”的危害而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外,还存在“寒露风”的危害,影响晚稻的抽穗与结实。为了克服低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除了采取一般的农业措施外,选用耐冷品种是减轻低温冷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培育抗冷性水稻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保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是当今水稻耐冷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关注水稻安全生产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综述了水稻孕穗期冷害的研究进展, 为选育和鉴定耐冷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1.水稻低温的危害

1.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 造成水稻的生理损伤, 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使产量降低。水稻生育期中有4个时期最易受冷害影响, 分别是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 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孕穗期冷害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到开始抽穗开花期间受到低温的影响, 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继而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形成空壳的一种冷害[4]。这类冷害常在日本东北部及北海道、菲律宾北部、印度北部山区、印度尼西亚山区、尼泊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我国的东北、云贵高原粳稻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晚稻中发生.

1.2水稻低温冷害类型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低温和光照不足,由此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成熟不良,最终导致产量减少。根据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障

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3]。

1.2.1延迟型冷害主要是指发生在水稻营养生长时期的冷害,能造成生育延迟。其特点是在较长的时间内遭受较低温度的危害,导致生长、抽穗和开花延迟,虽然开花和授粉(受精)正常,但不能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

1. 2. 2 障碍型冷害主要是指发生在水稻生殖生长时期的冷害,即在生殖器官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遭受短时期的异常低温造成的危害。它能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

1. 2. 3 混合型冷害它指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生育和抽穗,孕穗、抽穗、开花期再遇低温,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既有部分颖花不育,又延迟成熟,形成大量空秕粒,导致产量大幅度减少。作物低温冷害在整个作物生长季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不同时期低温冷害的影响和损失又有较大区别。根据冷害发生时期分类,还可以把低温冷害分为前期冷害、中期冷害、后期冷害。显然,也可能有前、中、后期都出现冷害的情况(尽管可能性很小),相当于混合型冷害。

1.3 低温对水稻的危害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稻对温度、光照等都有一个界限要求,当超出忍受的高低温限度时,轻则受害,重则坏死。水稻在春季遇到低温不但降低秧苗质量推迟插秧期,更大的问题是延迟返青分蘖和穗分化,对抽穗影响最大。营养生长期内受低温冷害,穗原始体分化一般推迟5 - 10d,晚抽穗7d左右。障碍型冷害的危害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低温危害,成为不育空粒以致明显减产。水稻孕穗期对低温敏感,容易造成不孕;抽穗开花期受到低温危害,颖壳不张开花药不开裂,花粉不发育,所以造成不育粒。混合型冷害一般对水稻的危害最大。低温冷害也可造成稻瘟病、水稻鞘腐败病等的发生。

2.冷害的生理基础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对低温反应敏感的时期有三个,即幼穗分化期(抽穗25-30 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0-15 天),抽穗开花期。水稻生殖生长期受到低温影响会产生障碍型冷害。水稻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的临界温度比营养养生长期要高,因而它们对低温的反应比营养生长期敏感。在遇到降温时,水稻茎叶尚无反映,而正在发育的幼穗或花粉却已受害。由于障碍型冷害定接破坏穗和花的发育,所以是形成籽粒中批的主要原出,也是导致我国水稻遭低温减产的主要原因。

2. 1 低温冷害的减产幅度

就安徽省早稻育秧,要求日平均气温要在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上,并有3 - 5个晴好天气。如果低于这些气象条件,便可导致烂秧。当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偏低2 - 5℃以上,秧苗生理机能便会发生障碍而烂秧死苗。连阴雨还会引起腐霉菌病害,春播时还会因实施防寒保暖措施,造成缺氧而引起烂秧。实践证明,早籼稻幼苗,当日平均温度在6~7℃、连续阴雨达2~3d,就会造成烂根,天晴后便青枯死苗。秋季当一次强冷空气侵入我省时,各地气温骤降,极易形成干冷型“秋分寒”或“寒露风”。双季晚稻正在抽穗扬花,极易导致空壳、瘪粒而减产。皖西高寒山区的“青疯灾”可提早到8月中、下旬,主要危害中稻。比如, 1971年9月中下旬江南大部遭受一次冷害,连续数天刮偏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许多地方日平均气温降至16℃左右,部分地区晚稻空壳率达25% - 45% ,严重的甚至达60%以上[6]。

2.2冷害对水稻的生理影响

2.2.1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过多积累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膜脂过氧化导致低温伤害,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因而丙二醛的产生量是鉴别逆境胁迫对生物膜危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脯氨酸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营养物质,它的增加积累能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及生物膜起保护作用。一般认为,脯氨酸是具有低温保护效应的物质,高浓度的脯氨酸是抗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7-8]低温胁迫可对水稻整个代谢和生理过程造成不可逆伤害,可使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合成受抑制和破坏叶绿体结构,导致光合能力下降。低温可增加冷敏感植物和耐冷植物发生光抑[9-10]。

2.2.2宋广树等认为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与耐冷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在苗期相对较弱,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表现较强与叶绿素的合成时期主要在苗期之后有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合成受到抑制在后期的发育阶段可以得到补偿,然而,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但在后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很难得到补偿,也正因为如此,在水稻发育的中后期,具有良好光合作用的倒三片叶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

2.3冷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成熟的影响

2.3.1在营养生长期主要影响叶片、分渠和根系,温度低,出叶间距较长,叶片小而少,使总叶面积减少,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活性减弱,单株根数较少,根长变短,影响养分的吸收。温度低时,分渠速度减慢,分渠时间延长,无效分渠

增多。

2.3.2在生殖生长期,遇低温,将使幼穗分化进程减缓,小袍子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受低温危害机会增多,抽穗开花显著延迟,花粉发育不正常,不育率增加。

2.4其他影响

一是低温延缓发育速度,致使水稻在秋霜来临时都不能完全成熟; 二是低温引起水稻的生长量(株高、叶面积、分蘖数等)降低, 降低群体生产力;三是低温使水稻的生殖器官直接受害, 影响正常结实造成不孕, 空秕率增多[7]。此外, 不同生长时期的低温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例如, 育秧期低温会导致秧苗失绿、发僵、枯萎甚至死苗等; 开花期低温则易导致花药不能正常裂开散粉、散落到柱头上的花粉不能正常萌发受精,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灌浆期遭受低温, 就会抑制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 进而使稻谷的充实度变差、品质变[8]。

3.遗传机理

3.1 耐冷基因定位

水稻耐冷基因的定位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将来自耐冷资源如一些野生稻或

粳稻等的耐冷基因转入缺少耐冷特性的水稻主栽品种的前提。水稻耐冷性是一种较复杂的数量性状,在各生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冷害反应,各生长器官对低温的抵抗反应以及对整个植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传统数量遗传学无法鉴别出控制耐冷性的单个基因,难以确定其具体的染色体座位。因此,只有借助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才能将控制与耐冷性有关的某一性状的多个基因区分开来,并将它们一一定位于染色体上,进而才能分析各基因的单个效应及其互作效应。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冷胁迫条件下有关水稻农艺、产量及生理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报道。钱前等[11]利用典型的籼粳杂交( ZYQ8 /JX17) 的DH 群体,检测到与苗期耐冷性相关的4 个QTL; 陈大洲等[12]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1 群体,检测到与苗期耐冷性相关的2 个QTL; 詹庆才等[13]利用籼粳杂交( 二九青/Yukihikari)的RIL 群体,检测到与苗期耐冷性相关且相对较稳定的2 个QTL; 藤胜等[22]利用典型的籼粳杂交( ZYQ8 /JX17) 的DH 群体,检测到与低温发芽力相关的2 个QTL; Saitot 等[14]在第3、4 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 叶昌荣等[15]利用农林20 /冲腿组合的F 家

系在第3、7 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 Jeong[16]利用密阳23 /Stejaree 45 的FR RIL 群体,在第5、12 染色体上分别找到了与秆长缩短率和穗粒数减少率相关的QTL。至今有关耐冷性QTL 的报道比较集中于水稻苗期和孕穗期的耐冷性,而对芽期耐冷性QTL 的报道则很少。近年来水稻耐冷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研究结果,共定位了28 个与耐冷相关的QTL,分布于水稻12 条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组区域。控制耐冷不同形态性状的QTLs 表现出不同的遗传特点,因此,不同鉴定时期对耐冷性状的表达和QTLs 定位结果影响较大,同一群体在不同的鉴定时期所检测到共同的QTLs 较少。乔永利等[17]利用籼粳杂交———密阳23 号/吉冷1 号的F2∶ 3代为作图群体,检测到了3 个与芽期耐冷性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第2、4、7 号染色体上。随后,韩龙植等[27 ~29]以同一群体———密阳23 号/吉冷1号的F2∶ 3代家系继续深入研究,检测到第2 染色体RM29~ RM262 区间的qLVG2、第7 染色体RM336 ~ RM118 区间qLVG7 -2 和qCIVG7 - 2 共3 个与芽期耐冷性有关的QTLs[27];在苗期耐冷性试验中,分别检测到1、5、9 号染色体上苗期耐冷相关的QTLs 各1 个,其中qSCT - 1 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最大,达15. 5%; 而在孕穗期耐冷试验中,检测到分别位于1、2、4、11 和12 染色体上QTLs 各1 个,对表型变异的结实率为5. 6% ~8. 2%。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环境下定位到的同一耐冷性状的QTLs 存在一致性。姜旋等[30]利用1 个粳/籼杂交来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纸卷法在15 ℃低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定位到位于5 号染色体上的qLTG - 5 与Miura 等[31]定位的5 号染色体上的QTL 的标记区间大致相同。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群体内检测到一致的QTLs,这有助于耐冷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2水稻耐冷性基因工程

不同植物抵御寒冷环境的机制可能不同,与各自特殊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途径或较高的渗透调节能力有关。研究其它物种尤其是寒生植物的抗寒机制,利用其它物种的抗寒基因必然会成为作物抗寒性遗传改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冷诱导基因表达的产物可分为2 类: 一类是与植物耐冷性的提高直接相关的功能性蛋白,如抗冻蛋白(AFP) 、冰冻脱水保护蛋白( LEA 蛋白基因、COR 基因家簇、分子伴侣基因) ; 另一类是调控性蛋白,可调控寒冷信号传导、耐冷基因表达和抗寒蛋白活性,包括各种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如CBF 转录因子、Ca2 + 依赖性蛋白激酶、细胞分裂蛋白激酶等。

随着耐冷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耐冷相关基因的相继克隆,水稻耐冷转基因工程的研究也不断深入。Yokoi[32]将拟南芥GPAT 基因转入粳稻品种Yamahoyshi 中,转基因植株叶片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对照高28%; 在低温胁迫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0%,转基因植株的耐冷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Babu 等[33]将HVA1 基因( 一种LEA 基因) 转入水稻后,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检测,发现在冷胁迫下HVA1 产生的蛋白质能够对细胞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冷胁迫的危害。张妍等[34]将大麦的LEA3 基因转入水稻中,在对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分析时发现,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 活性均高于对照。陈能刚等[35]将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步骤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 基因转入水稻ey - 105 品系中,并对转基因植株在孕穗期和开花期进行低温处理,发现转基因植株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量和叶绿体受低温的危害均小于对照。虽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良植物的耐冷性的报道有很多,但转基因植物抗逆性效果的评价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此外,这些转基因水稻在实际大田环境下的抗性表现也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4.展望

4.1水稻低温冷害的指标不够简洁明了

目前水稻低温冷害的指标有些不够简洁明了, 不能充分体现冷害对作物各生育期影响的发展方向, 因而有待改进和标准化。另外, 大部分学者对水稻耐冷性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耐冷性的鉴定方法和对表型的简单分析上, 多数指标的遗传研究基本停留在品种、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析和有关耐冷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上, 而对这些指标在实际育种中选择效果的探讨甚少。对此,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水稻冷害研究方法的普适性, 开展对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水稻功能叶的形态研究, 并结合对穗粒、茎秆等器官外观形态的描述进行耐冷性分级研究, 深入探讨这些耐冷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的直接或间接效果。

4.2其他问题

在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方面, 目前我国的评估地区多集中于东北, 而方法主要是通过求算低温出现频率、变异系数等来计算冷害风险, 在结合灾损的风险评估方面研究较少, 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另外, 在计算低温冷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上, 不剔除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不科学的。想要提高冷害灾损评估的精度, 一方面需要完善单灾种灾损提取技术, 如可以尝试利用作物生长模式或利用统计方法等定量提取单一灾害对作物造成的影响; 另一

方面, 需要剔除人为因素对作物的增产作用, 利用不考虑绝对变量而考虑相对变量的方法得出冷害与水稻产量变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Yoshida S. Fundamentals of Rice Crop Science[M]. Los Banns,Philippine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1981.

[2]刘建丰,陈立云.水稻耐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作物研究,1996,10( 2) : 41 ~43.5973- 5974.

[3] 戴陆园,方琦.水稻耐冷性研究综述[J].云南农业科技,1992(4):17-19.

[4] 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华县志[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42-54.

[5] 徐成怀,程筱华,.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59.

[6] 张养才, 何维勋, 李世奎.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1.

[7] 王书裕. 农作物冷害的研究[M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5.

[8] 刘民. 水稻低温冷害分析及研究进展[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10( 4): 154- 157. [9]李轶冰,杨顺强,任广鑫,冯永忠,张强,李鹏.低温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生理变化及其抗寒性比较.生态学报,2009,29( 3) :

1341-1347.

[10] X in Z,Browse J.E ski mol mutants of Arabidopsis are constitutively freezing-tolera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8,95 [11]宋广树,孙忠富,孙蕾,杜克明,王夏.东北中部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时期低温处理下生理变化及耐冷性比较.生态学报,2011, 31( 13) : 3788-3795.

[12]李轶冰,杨顺强,任广鑫,冯永忠,张强,李鹏.低温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生理变化及其抗寒性比较.生态学报,2009,29( 3) :

1341-1347.

[13] X in Z,Browse J. E ski mol mutants of Arabidopsis are constitutively freezing-tolera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8,95 [14]王怀义,张思竹,熊建华,Kunihiro Y,Horisue N.水稻花药长度与耐寒性的关系.西南农业学报,1988,1( 2) : 65-67.

[15] Yamamoto T,Nishimura M. Relation between the tolerance to the sterility type of cool injury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ter in rice plant. Japan

Journal of Breeding,1986,36: 147-154.

[16] Murata T,Tatsumi Y. Ion leakage in chilled plant tissues∥Lyons J M,Graham D,Raison J K,eds.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Crop Plants: the

Role of the Membran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9: 141-151.

[17]陈善娜,粱斌,张蜀君,周恒苍.云南高原水稻幼苗的抗冷性与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关系.云南植物研究,1995,17( 4) : 1-3.

设施蔬菜低温冷害

设施蔬菜低温冷害和风灾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市农技中心园艺站 设施蔬菜低温障碍是由低温引起的一类常见生理性病害,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冷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气象灾害。当温度低于0℃以下,蔬菜的细胞间水分结冰,致使细胞破裂死亡引起的伤害称为冻害。由于设施本身的不足,加之气候的多变,设施蔬菜的低温冷害具有普遍性。 一、症状 低温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作物生育期的不同而异,不同作物遭受冷害的温度也不相同。一般自根黄瓜8℃时根系停止伸长,冷害临界温度在10℃以下。嫁接黄瓜冷害临界温度在5-6℃,2-3℃下受害明显,0--2℃时黄瓜冻死。茄子17℃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引起生理代谢失调,7-8℃时茎皮组织受伤,-1--2℃条件下冻死,15℃以下落花。辣椒植株遇有5℃低温时出现冷害症状,叶尖和叶绿出现水渍状斑块,叶组织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后呈青枯状。西甜瓜根系停止生长温度为8—10℃,5℃以下植株会受冻害,15℃以下时雌花不能正常开放。番茄和西葫芦在2-5℃就会出现冷害症状。如经低温锻炼,黄瓜可忍耐短时间2-3℃的低温,辣椒、茄子在5-7℃低温下,不受冻害。 二、预防措施 ⑴温室建设 选择适宜的棚型结构,规范温室建造技术。目前白银市推出的成型温室结构为7.0m、8.0m米跨度,其中8.0米跨度温室脊高4.0-4.2m,后屋面水平投影1.5m,主采光屋面为半径4.5m的圆弧,长5.0m,副采光屋面为直管,长3.05m,后屋面内侧仰角400,外侧角度8-100,以便安装卷帘机。温室坐北朝南或偏西50。经过多年的测定,证明该温室结构升温快、保温好、操作方便、土地利用率高,建造成本合理,适宜大面积推广。 ⑵保温措施 ①保证草帘厚度,草帘草把要致密,加大草帘覆盖密度,及时整修更换破旧草帘。②利用废旧棚膜或其它覆盖物在草帘外侧进行二层或多层覆盖。温室前沿外侧横立一排草帘保温。③设施进入口内外要张挂较厚的门帘,并在棚内门口走道4m内用棚膜围住,以免人员进出时冷空气与植株直接接触造成冻害。④严寒期温室内部进行二层覆盖。 ⑶增温措施 ①在设施内安装电炉:在走道位置每10-15m处安装一个1500-200W电炉进行加温,高度1.5m,用硬纸板或三合板护住电炉周围的秧苗、并注意防火。②安装碘钨灯:在走道立柱位置高1.5-1.7m处,每隔10-25m左右安装一个2000W的碘钨灯,亦可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品种和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秧,高光效栽培,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防病促早熟等技术措施,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寒地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东北水稻栽培技术产量 东北地区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长日照的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特殊的水稻生长发育环境要求采取复杂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获高产,而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地温,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内的温度直接决定产量,如2005年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红卫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733kg/667m2,2006年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每830.5kg/667m2。 1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根据东北地区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持续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应选择种植生育期短(125-130天),抗低温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目前“空育131”因其生育期短(127天),活动积温少(2320℃),产量出米率高、食味性好,抗低温冷害能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特别是在三江地区栽培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东北地区高产栽培多采用空育131品种。 同时在常规的种子清选过程中进行种子包衣,并进行集中浸种催芽,为赢得积温,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减少苗期病害,培育壮秧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培育壮秧就要做到“二秋三常年”,即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实施肥床旱育秧,达到育秧先育土的要求,置床要调酸,浇足底水,趁湿摆盘,精量稀播育壮秧,播种量严格控制在275粒芽种/100m2,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秧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位手段,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和微喷技术实现旱育秧,使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均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白 多, 于西藏白天的高温配合较强的太阳辐射,积累的有机物质多,晚上的低温消耗的有机物质少的原因。 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因子得到基本满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即气温越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越快。当活动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农作物才能完成整个发育周期(或者说农作物才能开花结果),这一温度总和称为积温。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积温表现了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2019-8-5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 生物学下限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指作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也就是作物生长三基点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温带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5℃,亚热带作物为10℃,热带作物为18℃。籼稻为12℃,粳稻为10℃,油菜为4—5℃。 如计算水稻的有效温度: 早稻播后,4月8号的平均气温为16℃,其有效温度为16℃-12℃=4℃ 4月14号的平均气温为8℃,低于水稻生长下限温度,则4月14号的有效温度为0。 活动积温计算公式: Y=∑ti>B 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 10~ 热带植物-棕榈树寒温带高寒区泰加林仙人掌蓝藻地球上各地带的植物需要的最适温度的范围是不同的。热带植物生活最适温度范围多在30~35℃;温带植物多在25~30℃,而寒带植物的最适温度一般稍高于0℃。 2019-8-5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4933685.html, 浅析寒地水稻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 作者:马国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 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低温常伴的寡照、连阴雨等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因此,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但当白日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稻株结实。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低温冷害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水稻轻则受害,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产量 减少;重则坏死,还可造成稻瘟病、水稻鞘腐败病等的发生。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是水稻生育期中最易受冷害影响的4个时期,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2低温冷害类型对水稻的危害 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情况。 2.1延迟型冷害 寒地无霜期短,前期升温慢,后期降温快,水稻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冷害,导致各生产期顺延拖后,水稻出苗迟、秧苗质量降低、分蘖晚(一般推迟5 - 10d)、抽穗迟(晚抽穗7d左右)、开花迟,低温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至延迟抽穗,年份积温不足,水稻不能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稻粒浆不满,瘪粒多、粒重降低而减产。若水稻禾苗期受低温为害,则全株叶色转黄,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易烂秧。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形成弱苗;过晚浪费积温,也会水稻导致生育期延后而影响产量。 2.2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的冷害,一经出现则损失严重,7月、8月份气温的高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到抽穗后的40天时间里,而垦区水稻障碍型冷害出现时间是7月中旬,恰是是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此期是水稻生殖器官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的生殖生长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水稻孕穗期所需临界温度比营养养生长期要高,因而对低温反应异常敏感,高于营养生长期,低温容易

香蕉低温冷害的主要症状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一、香蕉低温冷害的主要症状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蕉叶、蕉穗因受冻输导组织被破坏,蕉叶干枯,蕉穗变黑,其中有部分霜水会渗入体内造成蕉心腐烂不能抽叶抽蕾。干燥低温的北风吹打香蕉的叶片和果实,虽不会使香蕉植株死亡,但危害香蕉嫩叶、叶片、幼果和老果,造成叶片或果实失水、变褐。 低温霜冻是香蕉生产中的大敌。霜冻对叶片的影响最大,在霜冻天气下,在叶片上会形成一层霜水,其温度很低,而使叶片受到冷害。其次是果实和假茎,叶片会变褐干枯,果实会变黑,假茎会褐变或渗水。霜冻时常夜晚温度低,白天有阳光、温度高,昼夜温差大,这样更会加剧危害程度。当最低气温降到零下2℃以下时,地面会出现重霜冻,蕉树则会出现大量死亡,给香蕉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二、为什么实验设计要设置重复? 避免偶然性误差。 三、用乙烯利催熟应注意哪些事项? 1、应在天气晴朗时喷施,以20-30度温度最适宜,气温低于20度,需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施药后在5H内遇雨,应补喷。 2、乙烯利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用碱性较强的水稀释,药液要现配现用。为了提高药效,可在水溶液中加0.1%的中性洗衣粉作表现活性剂。 3、要严格掌握药液的喷洒浓度,如用于山楂催熟超过800MG/KG会引起药害,造成树叶脱落,低于600MG/KG则不能达到应有的催熟目的。同时要注意作物品种、植株生长势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浓度。 4、作物后期施乙烯利时,要及时收获,以免造成催熟过度。有的果实在收获后仍有催熟效应,在采收时应有所兼顾。 5、有些作物不宜施用乙烯利,如西瓜摘后不能使用乙烯利,因为乙烯利产生乙烯的过程较长,会造成农药残留,人食用后则会引起腹泻,并且西瓜催红后并不能增加糖分。 6、在天气干旱、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的作物,不宜施用乙烯利,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对于生长旺、肥力足的田块,可适当增加使用浓度。 7、乙烯利对金属容器有腐蚀作用,与金属反应会放出氢气,遇碱时会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在清洗、检查和选用容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浅谈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摘要】概述了水稻低温的危害, 冷害的生理基础、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 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1.8 亿hm2,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的1/3。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1]。在水稻广泛种植的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冷害也会频繁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水稻生产的稳定,也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我国所有稻区均有冷害发生,一般每4 ~5 年就发生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使我国灾年年损失稻谷50 ~ 100 亿kg[2]。东北三省的稻区平均每3 ~ 4 年就会遭遇1 次较大规模的冷害,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水稻除了受“倒春寒”的危害而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外,还存在“寒露风”的危害,影响晚稻的抽穗与结实。为了克服低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除了采取一般的农业措施外,选用耐冷品种是减轻低温冷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培育抗冷性水稻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保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是当今水稻耐冷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关注水稻安全生产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低温危害、冷害生理、遗传机理综述了水稻孕穗期冷害的研究进展, 为选育和鉴定耐冷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1.水稻低温的危害 1.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 造成水稻的生理损伤, 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使产量降低。水稻生育期中有4个时期最易受冷害影响, 分别是芽期、苗期、孕穗期和开花灌浆期, 其中孕穗期冷害与水稻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孕穗期冷害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到开始抽穗开花期间受到低温的影响, 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继而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形成空壳的一种冷害[4]。这类冷害常在日本东北部及北海道、菲律宾北部、印度北部山区、印度尼西亚山区、尼泊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我国的东北、云贵高原粳稻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晚稻中发生. 1.2水稻低温冷害类型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低温和光照不足,由此引起种子发芽不良、烂秧、幼苗生长缓慢、不育、成熟不良,最终导致产量减少。根据发生特点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障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是作物生存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作物 生长、分布界限和产量;另一方面,温度也影响着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生 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此外,温度还影响着作物病虫 害的发生、发展。 一、植物在环境中生长的要求。 (一)三基点温度。 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生长发育都有三个温度基本 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温度(最高温度),这三者合称为三基点温度。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植物停止发 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所以在植物温度三基点之外,还可以确定使植物受害或致死的最高与最 低温度指标,即最高致死温度和最低致死温度,合成为五基点温度。不同的植 物对三基点的温度要求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命阶段的三基点温度也不相同, 生长发育的不同生理过程的三基点温度也不相同。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维持生命温度一般在-10~50℃,生长温度在5~40℃,发育温度在10~35℃。

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生长发育的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 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上升或降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 危害,达到 生命最低或最高温度时,植物开始死亡。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最高与最低致死温度,统称为5个基本温度指标。 不同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发育期,三基点温度是不相同的。 三基点温度是最基本的温度指标,用途很广。在确定温度的有效性、作物的种植季节 和分布区域,计算作物生产潜力等方面都必须考虑三基点。 (二)受害、致死温度 植物遇低温导致的受害或致死,称为冷害或冻害。在0℃以上的低温危害称冷害或寒害,在0℃以下的危害则为冻害。植物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危害称热害。 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据研究,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 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消耗少即温度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温度 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作物品质的提高。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生长的瓜肉和肉 质直根类作物,含糖量增加,小麦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均提高。

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_王连喜

综合评述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 技术与方法进展 王连喜1 秦其明2 张晓煜1 (1.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提 要 根据国内外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和遥感灾损评估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方面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领域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低温冷害 遥感 灾损评估 引 言 天气变化具有瞬时性、不可逆性、可被破坏性和可改造性。它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但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据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灾害性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等气象灾害占60%以上,每年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亿元左右。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和依从性越来越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及带来的损失与危害也越来越大。 低温冷害俗称哑巴灾,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低温冷害可分为三种,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低温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发生。在宁夏,其影响程度仅次于干旱灾害,其危害的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 如果我们能对低温冷害的发生进行快速、客观、准确地监测与评估,就可为各级党政部门组织防灾减灾、指挥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获取最大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卫星遥感具有范围广、周期短、信息量大和低成本的特点,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于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时具有如下特点:(1)遥感数据为面数据,(2)通过遥感可获取多时相信息,(3)具有较高的空间或时间分辨率,(4)多光谱(可见光、红外、微波),(5)数字化存贮, (6)信息的积累与处理不妨碍数据的进一步观测与收集,(7)可获得遥远无人区或偏僻区域的信息,(8)一旦遥感监测网建成,则数据的观测费用可大大降低。目前用于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的卫星主要是太阳同步极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使用较为普遍的是TM和NOAA的AVH RR资料, TM资料主要用于面积估测和植被分类, NOAA资料主要用于各种灾害的实时与动态监测。 用遥感技术监测低温冷害,一方面要监测温度,尤其是最低气温,这要求一定的监测精度,通常要求监测温度的精度小于1℃,甚至小于0.5℃。因为,作物发生障碍型冷害与否,直接与温度的高低有关,1℃的气温差别往往会带来两种不同的危害结果。而且,低温冷害的发生往往与低温的持续时间有关,这对于只监测瞬时数据的遥感手段来讲,比较难反映出低温的持续时间。延迟型冷害更是长期温度偏低带来的结果,用遥感手段来实现一定时期内低温的累计比较困难。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作物具体的分布和长势,实 — 3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海南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水稻在四川省低温冷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双季早稻的低温冷害。3-4月份是四川省双季早稻和迟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的灾害性天气,是造成烂秧死苗的主要原因。二是双季晚稻的低温冷害。9月中下旬是四川省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造成“翘穗头”。防御水稻低温冷害必须采取综合防御措施:适期播种,避开冷害各地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的80%保证日期,作为粳、籼稻的无保温设施的安全播种期,四川省长江流域为3月底至4月中旬。中稻品种的播种期则应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双季晚稻籼稻播种期为6月中旬、晚粳为6月25日前。 选用抗冷品种四川省适宜的搭配是早稻选籼稻品种,重点是苗期的抗冷性要强;晚稻以粳稻品种为主,重点是开花灌浆期抗冷性强。 旱育稀播,培育壮秧在同期播种的情况下,旱育壮秧在插秧后具有较强的抗冷能力,能早生快发,提早齐穗。在秧田的施肥上采用适氮高磷钾的方法,即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少施速效氮肥,施足磷、钾肥。这种磷、钾含量高的壮秧,不仅抗寒力强,而且栽插到冷浸田中也不致因磷、钾吸收不良而发病。 合理施肥促早发为防晚稻后期低温冷害,在施肥上采取促早发施

肥,即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的比例为40:30:30,蘖肥还可提早作面肥施;施肥水平较低的稻田,肥料的施用以全部作基肥或留少量作分蘖肥,均能促进早期的营养生长,提早齐穗和成熟。若将磷肥与有机肥腐熟后施用,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有防御冷害的效果。另外,晚稻在孕穗后期,在预报低温来临前,喷施20毫克/公斤的“920”溶液,也有促使提早抽穗的效果。 以水调温,减缓冷害在气温低于17℃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对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冷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秧苗期遇到10℃~12℃低温时,只要灌薄水就可以防御冷害。当气温为5℃时,灌水深度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天更换田水一次,以补充水中氧气,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双季晚稻抽穗期间遇低温,应及时采取灌深水护根,效果较好。据试验观察,9月下旬在气温16℃的情况下,田间灌水4~10厘米,可促进晚稻提早抽穗。 冷害来临,应急补救据研究,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喷施各种化学药物和肥料,如“920”、硼砂、萘乙酸、激动素、2.4-D、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广西农学院试验,喷30毫克/公斤的“920”或和2.0%的过磷酸钙液混合喷施,在冷害时可减少空粒率5%左右,减少秕粒率5~8%。另外,喷施叶面保温剂在秧苗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灌浆期防御冷害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1/2的人口以之为主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水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水稻;高温 Abstract: R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supplies in the world,there are about half of people as the main food around the world,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y,ri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al stab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with the rapid glob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resulting in green house effect and temperature rising, high temperature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main disastrous factors in crop production. 自20世纪来,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的气候变暖现象表现明显,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已使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约1℃,预计到21世纪末还将上升1. 4~5. 8℃。至21世纪中叶我国的粮食作物产量有可能因 此而减少三成[2]。 1、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高温对水稻幼穗分化期的影响

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4-5月份育苗期出现的冻害,既幼苗青枯。二是本田期由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造成的“秃尖”、“瘪粒”,甚至不抽穗等。那么水稻低温冷害温度是多少? 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20℃;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17℃;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12℃。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试验证明:低温影响净同化率,根际温度低于16℃,净同化率减少。在新的冷害机理认为,低温引起生物膜相变以后,生物膜损坏,引致代谢系乱,造成伤害。有专家认为,低温使喜温作物生物膜发生相变,这是水稻对零上低温的初始反应,也是冷害的始因。由于膜的类脂类物质凝固,膜质由液

晶态变为凝胶态。膜质中脂肪酸的碳氢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使生物膜厚度及外型改变,由于膜的收缩,膜面产生孔道,出现龟裂。 生物膜透性增加使细胞人溶质外渗,呼吸减弱,细胞里的无氧呼吸积累乙醛、乙醇等有毒物质,致细胞受到伤害,作物生长受抑。低温持续时间短或强度不大,这种过程还是可逆的。温度回升转为正常后,膜相又转为液晶态,作物代谢恢复正常。如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细胞膜降解为不可逆状态,引致细胞和组织死亡。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我国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华南稻作区、西南稻作区所处地理位置南北横跨31个纬度,高低相差2700m,生长季节长短悬殊,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各异,形成各自的稻作制度、品种类型和种植方式,各地冷害发生频率、类型、受害程度不同。 想要知道冷害有哪些危害请到来进行了解,每期都会为大家介绍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 在育秧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lOOO 公斤、普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均匀撒于墒面。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 2、种子处理稻种经过冬天低温贮藏的休眠阶段后,次年育秧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和减少种皮带菌。 2.1 晒种。播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加快吸水速度,增进酶的活性,增强种子活力,具有促进提早萌发和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作用。一般播前晒种1~2天即可。 2.2 精选种子。充实饱满的种子是培育壮秧的物质基础,因此,选用粒饱、粒重和大小整齐的种子是培育叶蘖同伸壮秧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采用机械或盐水选种。 2.3 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以控制水稻某些通过种子传染的病虫害,如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和条纹叶枯病等。 3、浸种催芽 3.1 浸种。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种子顺利发芽。吸足水分的外部特征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为防止和控制条纹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浸种时需加入适当的药剂,具体为:5公斤种子加使百克2毫升+浸种灵2毫升+必林2毫升+水10公斤。 3.2 催芽。催芽是为了减少或避免田间发芽时的水分不足、天气影响,缩短出苗时间,可防止烂种烂芽提高成秧率。催芽长1/3粒谷,根长半粒谷,单季中、晚稻或肥床旱育秧稻谷破胸露白最佳。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催芽的关键是掌握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4、播种 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25~150克,钵体盘育苗每孔播芽籽3粒。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用过筛无草籽的沃土盖严种子,覆盖厚度0.5~1.0厘米。播种后在床面上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5、秧田管理

14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02

IC S07.060 A 47 备案号: DB32 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Chilling and Freezing Injury on Field Crops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起草人:高苹、吴洪颜、徐敏、张佩、魏翔年、王龙俊、于波、刘文菁。

农作物冷害和冻害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农作物低温冷害和冻害的调查、统计、预警发布,以及影响和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2/T 1199-2008 气象灾害定义与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冷害 chilling injury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期,气温低于生长下限温度、高于0℃,引起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减产的低温灾害。 3.2 冻害 frozen injury 农作物在越冬期间,因0℃以下低温,引起植株体冰冻而丧失生理活力,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3 霜冻 frost injury 农作物生长关键生育期,最低气温骤降至4℃以下,造成植株受害,甚至死亡的低温灾害。 3.4 越冬期 period of overwinter 冬季日平均气温在3℃以下,农作物缓慢生长甚至停止生长的时期。 3.5 最大降温幅度 maximum temperature drop 在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期间出现的降温过程中,最低气温的24小时最大降幅,取最大值。 4 冷害、冻害、霜冻等级指标 4.1 等级划分 主要农作物冷害、冻害、霜冻的等级共分为四级,各等级的判别指标按照本标准表1至表6中“致灾气象因子”确定。 一级:轻微,农作物可恢复生长,生产上可不采取特别的恢复措施。

冷害

概述 冷害(chilling damage)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 [编辑本段] 分布 冷害的发生范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纬度和海拔越高,越易发生。日本北部有较高的发生机率,70年代有严重冷害的共达6年,1980年的冷害使288.6万公顷的农田面积受害。此外,在澳大利亚、朝鲜、美国、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和秘鲁等国,冷害也常有发生。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 [编辑本段] 类型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②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③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 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则可分为:①延迟型冷害。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②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影响孕穗和受粉,造成空壳减产。③混合型冷害。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辐射冷害、平流冷害和蒸发冷害三种。 1、辐射冷害在我国北方的晚春和初秋比较常见,往往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出现。当太阳下山后,白天被土壤和植被等吸收的热量通过大气的传导,逐渐向上空辐射散失;再加上无风无云,热量散失无所阻挡,就更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冷却与下沉。到黎明前数小时,能使作物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甚至使低洼地区降至-4度至-8度。 2、平流冷害由于起因于两极地区冷气团的入侵,所以常在春秋两季发生,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几昼夜。加之它受地形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涉及面也比较广。辐射冷害和平流冷害常同时发生,引起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危害严重。 3、蒸发冷害则多发生在雨后,每当受到干冷空气侵袭时,植物表面水分会很快蒸发,致使因失热而受冻。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稻”本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原始农业时期,人们采取刀耕、火耕,乃至的方式整地,然后撒上种子,直至收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土地规模经营种植的不断集中,现在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两个环节,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直播稻与机插秧一样将成为大户重要的选择。 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直播稻生长发育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同茬口移栽稻相比,直播稻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直播稻的四大优势 一、分蘖出生早而快,分蘖节位低,有效穗多,易达到足穗高产的目的。 直播稻与移栽稻相比,各个生育阶段相对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分蘖出生后空间条件充足,植株之间遮荫小,叶片受光率高,容易生长为大分蘖,且有足够的时间发育成穗。直播稻虽然营养生长期短,但可以利用分蘖早生快发的优势,实现足穗高产的目的;一般直播稻比移栽稻有效穗多20%左右;同时以低节位分蘖成穗为主,为功大穗奠定了基础。 二、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叶片功能期长。 直播稻个体营养空间大,个体生长发育好,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功能期均比移栽稻要长;单株绿叶数多,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促进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 三、根群发达,根系活力强。 直播稻从幼苗开始就在大田环境中生长,因播种较浅,接受土壤中的氧气较多,而且没有移栽植伤过程,各节位所发生的次生根系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因而根群发达,根系活力强,有利于养分吸收,根叶共济,使地上部健壮生长,促进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 四、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日生产量和谷草比高。 直播稻虽然生育期较短,但由于日生产量高,最后一生中累积的干物质总量与移栽稻相近;同时,谷草比较高,光合产物转化力强,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累积的干物质也多。 直播稻与移栽稻相比有以上四大优势,但同时也有以下四大劣势 一、易造成基本苗不足。 直播稻出苗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由于田不易整平而加大水的管理难度,往往造成田间稻种成苗率差、出苗不齐,而最终导致田间基本苗不足,影响足穗高产。 二、成穗率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