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性评估(精)

合集下载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黄土的地质灾害黄土,由于其结构具有特殊的性质,从而决定了黄土具有其特有的一些地质形态及灾害,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1.黄土滑坡2.黄土崩塌 3.黄土湿陷一、黄土滑坡:黄土滑坡是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边界多呈半圆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较陡的滑动面,常发生于40°~60°的黄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

滑坡发生后,稳定坡面为35°左右,多发生于地下水溢出处。

黄土滑坡是特定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人为灾害,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特性、地下水及新构造活动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质因素,而大气降水及爆破、人工开挖和地下开采的人类工程活动等非地质因素,对斜坡的变形破坏也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

滑坡的分类有很多种。

按照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黄土滑坡属于土质滑坡的一种,根据黄土滑坡发育特征、规律、成因等将黄土滑坡进一步分析为两型四类(表1),这里所谓的“顺层”或“切层”不能绝对化,应依据滑面“顺”、“切”层的多少来定,当顺层部分大于切层部分时,称“黄土顺层滑坡”,反之,称“黄土切层滑坡”。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黄土滑坡就是发生于黄土斜坡上的滑坡,或黄土沿下伏基岩面滑动(即单纯黄土斜坡的滑动),这是狭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表1中黄土型黄土滑坡。

实际上,黄土地区的滑坡常常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带动下伏砾石层、基岩一起滑动,或因黄土下伏基岩剥蚀面平坦,滑动带位于基岩内部,只是滑动的下伏基岩层厚度远远小于黄土层厚度,将此类滑坡看做广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上表中的混合型黄土滑坡。

当然,对黄土滑坡的认识,是从黄土滑坡平面上的变形情况开始的。

任何一个黄土滑坡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都会在平面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平面特征。

一般认为,黄土滑坡的平面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平面形态特征、后部特征、前部及剪出口特征以及滑坡体表部微地貌特征。

黄土湿陷地质灾害

黄土湿陷地质灾害

知识点32:黄土湿陷地质灾害[P1]同学们,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在许多地区分布着区域性的、具有不同特性的土层。

特殊土质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赋存于特殊环境中,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域性土,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冻土、红土等。

当特殊土与工程设施或工程环境相互作用时,常产生特殊地质灾害,故在国外常把特殊土称为“问题土”,意即特殊土在工程建设中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或工程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湿陷性黄土这种特殊土地质灾害。

[P2]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P3]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特征,二是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三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危害,四是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P4]先讲第一个问题: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特征[P5]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匀,黏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容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P6]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63万㎞2。

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等部分地区。

此外,新疆和鲁、辽等地也有局部分布。

由于各地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别,湿陷性黄土的组成成分、分布地带、沉积厚度、湿陷特征和物理力学特质也因地而异,其湿陷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厚度变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评估报告编写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评估级别的确定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中规定,建设用地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重要性二个指标进 行分级,凡是重要建设项目,无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哪类,均应进 行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较重要建设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则根据地质 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
中等复杂
简单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3、区域环境地质特征 应包括:
✓ 评估区所处的环境地质构造位置; ✓ 地质环境特征----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区域地
质背景特征(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断裂及褶皱、地层及 岩浆岩;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及地震地质特征 等。
(二)评估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为例
1.概述部分 应包括: ✓ 项目接受委托情况、任务要求、项目评估工作时间等; ✓ 建设工程概况,包括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项目类
型、建筑物 结构与布局等(一般应附建设工程规划图)。 线性工程需付工程分布图及相关技术要求; ✓ 工作部署及投入的工作量,包括依据、原则、工作方 法、手段及相应的工作量(附工作部署图)。
结论是整个评估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评 估报告中各项结论性内容的总结。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
(一)评估报告提纲
自199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 法》及《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以全部实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制度。北京、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重庆 等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建设用地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摘要: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 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 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含水量0 引言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在原有铁路隧道的经验基础上, 陆续修建了一些高等级黄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隧道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新的依据,从而提供有效的施工工艺方法。

西河口隧道左线ZK7+582~ZK7+690全长108米,右线K7+615~K7+720全长105米,隧道设计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围岩以粉土和沙卵石为主,左线洞体埋深2.3~18.3米,右线洞体埋深3.7~20.4米,隧道下穿目前保存完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明长城。

因此对隧道施工而引起的地层沉降有着严格要求。

本文主要对黄土隧道可能受到的主要灾害分析并介绍其防治方法,以保障施工安全与文物的完好无损为最终目的。

1黄土道路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1.1物理地质作用产生的灾害物理地质作用是指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地质作用, 包括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

黄土区物理地质作用主要有: 构造运动, 剥蚀, 搬运, 沉积作用等。

在黄土地区修建道路隧道, 或多或少会受到物理地质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工程地质灾害, 概括起来主要有:1.1.1塌方, 塌顶, 坍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彼此在水平方向的连接力较弱, 黄土隧道一般按疏松石质隧道的普氏理论计算、设计。

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衬砌受力较小; 遇水后颗粒联结力削弱, 黄土强度随之降低, 此时极易引起衬砌受力不均匀,成为偏压隧道, 造成塌方等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探析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探析

1.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时期、不同地带黄土堆积环境、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黄土在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如豫西黄土的湿陷性具有从塬区到高阶地再到低阶地逐渐减弱的规律;从老到新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豫西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一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粉粒含量较高,湿陷敏感性弱,湿陷量不大。

但在黄土厚度较厚的地方分布有自重湿陷性黄土性与区内中心城镇的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F,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上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上的白蘑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F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

采用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J”,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

钻孔挤密桩(21复合地基)又称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孔内深层强夯(DDC工法)HJ,是对所需处理的地基预钻孔,然后向孔内投料,再用特制重锤在孔内夯实,使填料侧向挤压,从侧向挤密上或将填料侧向挤入(掺入与置换)土层中。

本文主要针对某拟建电厂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开展的现场原体试验,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试验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2.湿陷性黄土地基治理勘察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除了对场地进行工程性质评价外,还应在报告中提出供设计人员选择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和地基基础方案,同时提供相应的地基设计参数。

目前,豫西地区所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主要有垫层、重锤夯、强夯、灰土桩、土桩、碎石桩等,近些年来桩、墩基础也越来越多,从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都取得了较好的地区经验。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要求,在国标《规范》GB50025—2004中对各类建筑(甲、乙、丙、丁)有详细的规定。

豫西建筑地基一般属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规范》中规定,I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可不处理地基,但我们认为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
第二章
黄土的性质大多由黄土微观结构所决定。黄土微观结构简称为黄土微结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黄土微观结构,包括单一矿物颗粒、多矿物组成的集合体、胶结物质、孔隙等结构单元。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堆积后,经过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地区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黄土微结构特点不同。黄土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湿陷性与黄土的微结构有密切关系。黄土湿陷现象的发生,土体破坏,实质上是黄土的微结构破坏的结果。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不断冲刷、浸泡坡角,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而诱发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和泄水等改变坡体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易诱发崩塌。
滑坡与崩塌的防治
滑坡与崩塌的防治
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使人们从事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一些使斜坡“加载”及削弱滑坡“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崩塌的活动。
总而言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保护斜坡,规范化人们的生产建设活动,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
4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爆发突然,流动快速,历时短暂,冲淤能力强,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
泥石流爆发特点
季节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是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魏爱花(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黄土高原区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下,研究西北区其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战争,合理地提出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人类工程活动是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群测群防网络通过开展高精度黄土高原区地质灾调查,查明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研究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政府机关应该广泛应用“3S”技术,建立动态预警信息系统,为该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有助于黄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黄土高原;3S;环境意识引言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陕西北部、山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

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南以秦岭、伏牛山、大别山等山系为界;北以腾格里-乌苏里沙漠南缘为界;东到吕梁山;西到西宁盆地;天山黄土分布区主要包括伊犁谷地及东天山。

主要涉及到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北部、及新疆中部等地区[1]。

(引自:程秀娟. 西北地质灾害调查局)1 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时间分布特征,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和平原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特点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最易发生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及水土流失。

1.1 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震及人工砌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坡面,整体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

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特点及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分析王宝清; 杨涛; 魏万鸿; 叶伟林; 王得楷【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5【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黄土覆盖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作者】王宝清; 杨涛; 魏万鸿; 叶伟林; 王得楷【作者单位】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312中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1-2],覆盖面积达6.3×105 km2,一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泥流、地面塌陷在黄土覆盖区都较为发育,同时,黄土覆盖区还发育有黄土区特有的地质灾害类型——黄土湿陷。

由于其特殊的形成原因及工程性质,黄土区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有其特殊性,在黄土覆盖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需根据黄土覆盖区地质灾害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评价工作,以期更科学地为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黄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地质灾害特点黄土是在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颗粒组成以粉粒(粒径约为0.005~0.075 mm)为主的黄色或褐黄色集合体,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类,通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结构性和垂直节理,水敏性强。

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其成因、时代和埋藏深度有关[1]。

老黄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土质致密、低压缩性、强度高、无湿陷性;新黄土具有湿陷性或强烈湿陷性、强度一般、分布广泛的特点;新近堆积黄土具有土质疏松、易崩解、压缩性高、湿陷性变化范围大、强度低的特点[3-4]。

黄土区地貌包括黄土覆盖的山地地貌及黄土堆积地貌以及在各种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地貌,如黄土侵蚀地貌、黄土湿陷地貌、黄土重力地貌等[5],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使得黄土区各类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发育类型多,且多以灾害链的形式发生,造成损失严重。

潞城市典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

潞城市典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

2.1
地质环境条件
地形地貌
较高、坡度陡立且延伸较长的特点。如黄牛蹄乡古河
调查区地处山西省太行山南段,所处地貌单元位
道两侧崖壁高度达 20~60m 以上,坡度在 60°以上,边
于堆积河谷区与黄土低山丘陵交界地带,微地貌形态
坡延伸长达近 10km,出露岩性以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
属陡坡。
粉土、粉质粘土及砂砾石层构成,局部可见新近系的红
塌的发生提供了空间条件,
属崩塌的易发地形;
岩及坡体堆积了大量的上
崩塌所在斜坡后缘约 300m 处山梁顶部有出露。
更新统(Q3)马兰黄土。黄土一般垂直节理发育、黄土
2.3
水文地质条件
柱发育,结构疏松,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同时含有
根据含水层岩性和地下水动力特征,崩塌区地下
据调查,调查区黄土斜坡表面裂隙一般不明显,从崩塌
松且具大孔隙,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十分有利于大气降
破裂面可见多呈隐伏状发育。黄土中发育的特殊夹层
水入渗,野外调查可知斜坡坡体未揭露该含水层,坡脚
如卵砾石层对黄土斜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当呈
也未见该含水层渗出。
与坡向较为接近的倾斜面时,常常成为黄土斜坡中崩
坡。本文选取区内黄牛蹄乡辛安村西黄土崩塌作为典
2.2
型实例对区域黄土崩塌形成机理和防治进行分析。
1
地层岩性
调查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
(1)第四系全新统(Q4):该层厚度 11.30~12.30m。
崩塌概况
辛安村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位于山西省潞城市黄
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南侧大南河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岩
第一作者简介:高杨(1988-),
男(汉族),
山西河津人,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第43卷 第2期2007年3月 地质与勘探GE OLOGY AND PROSPECTI N G Vol .43 No .2March,2007岩土工程[收稿日期]2007-01-12;[修订日期]2007-02-05;[责任编辑]陈仁俊。

[作者简介]周尚国(1962年—),男,198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矿产勘查与工程勘查工作。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周尚国(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院,武汉 430074)[摘 要]黄土是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

颗粒组成、含水量、微观结构、孔隙比(率)、粘粒含量、人工活动等是决定黄土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本因素。

水胶联合是黄土颗粒之间的主要联结形式,在干燥时赋予黄土相当高的强度,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隧道 工程地质灾害 含水量[中图分类号]P64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7)02-0103-05 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层位齐全,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构造背景下,黄土区形成了台、塬、梁、峁、阶地等地形地貌,在这些切割强烈、地形起伏较大的黄土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在原有铁路隧道的经验基础上,陆续修建了一些高等级黄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如312国道陕西彬县段隧道,甘肃馋(口)兰(州)高速公路新庄岭隧道、神(木)延(安)铁路寺则河隧道(全长6216m ),在高速公路(铁路)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在黄土地层中修建的隧道由于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条件限制,明显区别于山岭隧道和南方土质隧道,具有典型的黄土工程特性,产生的一些新的工程地质灾害往往凭施工经验,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隧道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新的依据。

黄土地貌的成因分类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黄土地貌的成因分类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二、 主要的黄土地貌类型




2.1黄土坪 黄土坪,分布在黄土高原河流两侧的平坦阶地面 或平台,称为黄土坪,简称坪。有些黄土坪即是 黄土梁峁区河流的阶地,沿谷坡层层分布。另一 些是由于现代侵蚀沟的发展使黄土墹遭到切割而 残留的局部条带状平坦地面。 2.2黄土塬 黄土塬,黄土覆盖分布的中间高,四周低的平地。 黄土塬经过沟谷的分割而形成的手指状地形称为 “破碎塬”。



4.3 泥石流 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 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 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 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黄土地区具有泥 石流发育的良好条件 4.4 黄土洞穴 黄土洞穴是黄土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也 是一种特殊地质灾害。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的黄土 高原,黄土洞穴发育普遍、灾害严重,不仅造成 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对黄土地区农田基本建 设、公路工程、铁路工程、输油、输气输水管道 以及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均构成了 不同程度的威胁,黄土地区场地内通常有多种地 下洞穴,包括古墓、井、坑、穴、地道等。
表1 马兰黄土粒度成分平均值的空间变化
粒级含量(%) 地区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0.05(mm) 8.95 27.2 30.29 24.97 0.05-0.005(mm) 64.7 53.56 52.61 56.36 <0.005 25.7 19.09 17.00 18.59
青海
41.93
பைடு நூலகம்
41.25
四、 黄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4.1 黄土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体的土体,由于环境的改变 或影响,在以重力为主的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 象叫滑坡。黄土滑坡是发生在不同时期和 成因的黄土层中的滑坡,并多群集出 现,—般常见于高阶地的前缘斜坡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分析与统计,最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地质灾害多数是因为人类工程建设与经济活动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实现地质灾害有效防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1. 地质环境条件1.1区域地质背景评估区地跨冈底斯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东部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西侧,为一强烈挤压、碰撞、旋扭走滑、急剧伸展隆升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

区内沉积作用类型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为特提斯东端巨型转弯的关键地带,依据《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结合本区实际由北至南划分为冈底斯陆块(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Ⅱ)、北喜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Ⅲ)、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Ⅳ)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工布江达断隆(Ⅰ1)、冈底斯岩浆弧(东缘)(Ⅰ2)、朗县构造混杂岩带(Ⅱ1)、吉登许褶断束(Ⅲ1)、纳伊普曲褶皱束(Ⅲ2)、南迦巴瓦基底隆升带(Ⅳ1)等6 个三级构造单元。

各构造单元构造形迹总体表现为东西向为主,伴有北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

1.2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评估区内出露的前第四系地层单一,仅为三叠系上统涅如组第二段(T3n2)和侏罗白垩系仁布岛弧型蛇绿岩块体(J3K1βυ)。

前者岩性变质砂岩夹板岩,后者为辉绿辉长岩。

风化后岩石表层呈褐黄色、灰褐色和灰绿色,强风化层厚1~3 m,而且岩石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

变质砂岩和辉绿辉长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但岩层薄,裂隙较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板岩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构成岩体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层。

总体来看,出露地表的岩体受地质构造运动和物理风化作用影响已相当破碎,一般呈碎裂状和镶嵌状,力学强度大大降低,在重力和地表水作用下,易形成小规模崩塌或滑塌,为泥石流提供大量固体物源[1]。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土区域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油气资源在西部较为丰富,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需求量和消耗量都比较大,因此管道的建设必然会穿越我国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黄土是一种结构松散的特殊土,致使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长输管道,容易遭遇多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影响。

关键词:黄土区域;管道;地质灾害引言自1865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线至今,油气管道运输在世界上己有近150年的历史,1959年1月克拉玛依一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开始[1]。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管道在地下纵横交错,尤其是长距离大跨度的油气管道,穿越我国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所面临的各类地质灾害情况更为复杂和严峻。

一、黄土区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油气管道一般均采用浅表层的沟埋敷设技术[2],在连续跨越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单元时,沿程势必会遭遇多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影响,一旦管道发生事故,轻则会带来油气大量泄漏,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更甚者还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例如:1972年美国圣费尔南多管道,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在长10km,直径460mm的输气管道上造成52处破坏;2005年重庆沙坪坝气管道,因受到滑坡的影响,管道变形断裂,造成天然气泄漏爆炸;2006年兰成渝管道,响河沟段管道因受泥石流影响,造成11km内出现10余处外漏或悬空,并且部分管道表层防腐层遭到破坏[3]。

由于我国的油气资源在西部较为丰富,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需求量和消耗量较大,因此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建设必然会穿越我国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作为一种结构松散的特殊土,结构松散、水敏性较高,具有易流失、易湿陷等特点,会使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长输管道遭遇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对于长输管道,在黄土地区其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道水毁在黄土区域,管道水毁主要分为两类:(1)坡面水毁,坡面水毁是指斜坡在降雨作用下,坡体表面土体受雨水冲蚀,形成细沟汇流雨水,冲走坡体表面土颗粒的现象[6]。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2.2崩塌
黄土崩塌又称作塌方、垮塌或者崩落,是指位于较陡黄土斜坡上的岩土体在受到自身重力影响时,发生的一种迅速脱落离开母体并崩塌、滚动、堆积于斜坡坡脚或者沟谷的现象。崩塌与滑坡相比,规模小,但突发性强,易发生于高陡边坡、凹形陡崖地带。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崩塌同样起着控制作用。主要失稳原因有与滑坡大致相同。
2.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位于地面的土体或岩体,受到各种自然条件诱发或者人类工程活动作用时,发生向下的塌陷,于地表上产生坍塌坑、洞形式的地质灾害过程。而当塌陷过程在人类生存生活范围内形成时,就可以定义是灾害现象。
大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地形地质条件、矿层厚度埋深、覆岩组合特征、构造发育程度等。人为因素是近年来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地下煤矿开采之后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等造成地面沉降,主要以塌陷坑、槽、洼地以及裂缝等形式出现。以综采为主的开采方式,对地表破坏严重,易于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产生。当煤矿生产规模60~300万t/a,地表变形明显,重复采动较一次采动塌陷严重。
3.黄土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思路
3.1黄土地质结构与重大灾害发育的关联机制
从黄土地层结构、地貌结构、土性类别、黄土湿陷性等特征出发,对黄土高原进行地质结构与土性分区。以该分区为指南,调查研究不同区域黄土重大灾害,确பைடு நூலகம்黄土灾害分布的群集性与区域地貌、地层结构、土性分区、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孕灾背景的组合关系,建立地质结构分区、黄土土性分区与黄土重大灾害群集的关联机制模型。开展黄土重大灾害原型研究,调查黄土地区重大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局部群及特征,剖析重大灾害的变形破坏实例,研究这类灾害的特殊孕灾环境、关键控制因素和易灾地址条件的组合类型,揭示易灾地址环境与重大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黄土高原重大灾害发育规律,建立地质环境与水、工程营力耦合作用下的黄土重大灾害的主要成灾模式。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与工程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则是滑坡防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和后续治理设计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削坡减重、堆载阻滑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某地区黄土边坡削坡、堆载处理模式及坡面处理方法,为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引言滑坡、崩塌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

某市为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黄土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如大孔隙、节理发育、湿陷性等),加之近年来工程活动加剧,在雨季和冻融期以黄土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本文以某地区黄土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课题,结合削坡减重与堆载阻滑的治理方法,提出适合某地区黄土崩塌、滑坡的治理方法。

1滑坡灾害分析评价体系滑坡地质灾害分析评价是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勘察手段,查明滑坡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滑坡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等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灾害特征和可能的致灾因子;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活动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判断其成因机制与成因类型,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试验等方法,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最后综合定性、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给出其危险性评价。

2滑坡勘察阶段的不确定因素2.1资料收集中的不确定因素收集资料属于前期工作,其全面性、有效性等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对地质灾害危害等级的评价以及工程等级的确定,是建立在危害对象与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的,如果对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建(构)筑物及各类管线分布情况了解不全面,则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

浅谈我国黄土的分布及危害

浅谈我国黄土的分布及危害

浅谈我国黄土的分布及危害作者简介:锁斌(2000- )男,本科生在读,主要从事黄土的湿陷性研究。

E-mail:****************.通讯作者:吕龙龙(1991- )男,讲师,硕士导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黄土力学及工程的研究。

E-mail:**********************.摘要: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黄土高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内部存在较多孔隙,因此黄土的湿陷等级很高,当受雨水侵蚀时,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威胁建筑结构的安全,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本文总结了黄土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了由黄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分布区;黄土成因;危害1引言黄土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深厚土壤,约占全国土壤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中纬度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气候干燥、温暖少雨,四季分明,因此黄土的发育最为完善。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风化作用等原因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因此黄土的质地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

一般情况下黄土能保持结构性,一旦被流水侵蚀,黄土颗粒之间的胶结物质发生溶解,土体随之发生湿陷变形甚至坍塌。

这种性质在工程上被称为黄土的湿陷性,约有60%的黄土具有湿陷性。

因此黄土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缝和滑坡,引发各种生态危机,对国家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黄土的分布黄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其面积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10%,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陇东、晋南、陕北等地。

这些地区的黄土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往往形成在一套深厚的下古生界地层中,如陕北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陕南的斜长花岗岩;晋西、晋中、吕梁的石英岩,及陕西的片麻岩等。

这些黄土大多呈红黄色或棕红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的含有较多铁质矿物,并具有特殊性质。

黄土分布的范围很广,东起黄海沿岸、西至青海黄河谷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北起长城以北、南达广西沿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湿陷等级划分
根据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 地基分为Ⅰ(轻微)、Ⅱ(中等)、Ⅲ(严重)和Ⅳ(很严重)四级。
山西地区的黄土属于Ⅲ。湿陷性黄土厚度一般为2~10m,多属自重湿陷性黄 土。
3、黄土湿陷灾害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事先未能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以及人为的使水浸入 地下导致黄土湿陷,从而造成建筑物地基失稳而遭受破坏或使道路、地下管 线等被毁的事故叫做黄土湿陷灾害。它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属黄土 区的一种人为地质灾害。它可由自上而下浸水(地表积水下渗)引起,亦可 由自下而上浸水(地下水位抬升)引起。
4)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是边坡动水压力增大,并降低 坡脚土体的强度,直至破坏坡脚而导致上部土 体失稳;位于坡体结构面的地下水,既软化结 构面降低其强度,也是边坡失稳启动后加速滑 动的润滑剂。
●诱发因素
诱发黄土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地震、 降雨、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对斜 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 坡脚、斜坡增荷、爆破、水库蓄水、采矿等。
3、黄土湿陷
1、黄土的湿陷性质
湿陷性黄土的最大特点是在土体的自重压力或土的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 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时产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现象,称这种现象为湿陷。 某些黄土受水浸湿后在自重压力作用下即产生湿陷,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另一些黄土受浸湿后只有在自身重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产生湿陷,称 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 黄土滑坡的分布
综观黄土高原黄土滑坡,有以下分布规律:
①地貌类型不同,黄土滑坡活动强度也不同。黄土塬区—土石低 山区—土石丘陵区—黄土残塬-长梁区—黄土梁峁区对应的滑坡 分布密度由小到大,活动强度由弱到强,表明在一定高差条件 下,地形愈破碎滑坡活动愈强烈。
②地形剧烈起伏的黄土高原,阴坡比阳坡潮湿,阴坡黄土滑坡多 于阳坡。
3、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及主要内容
1、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包括:滑坡、崩塌、黄土湿陷、地面塌陷、地面
沉陷、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等。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 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 状。 (3)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4)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 建设中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并做出建设场 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一、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黄土滑坡 黄土滑坡概念 黄土滑坡分类 黄土滑坡分布
2、黄土崩塌 黄土崩塌概念 黄土滑坡、崩塌产生的条件 黄土滑坡、崩塌的前兆现象
3、黄土湿陷 4、地面塌陷 5、地面沉降

1、黄土滑坡
• 黄土滑坡概念
• 黄土滑坡分类 ☼滑坡形成时代分类 ◘古滑坡 是12万年前形成的滑坡
2)黄土岩性
众所周知,黄土是结构疏松的黄土岩,力学 性质很差。黄土还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就是对 水的作用十分敏感,在浸水或饱水状态下,体积 膨胀,迅速崩解,甚至泥化为流塑体,力学强度 尤其是抗剪强度急剧降低,容易导致斜坡变形破 坏。
3)斜坡多层 结构
概括来说, 黄土高原黄土堆 积的斜坡主要为 3层结构,即自 上而下为巨厚黄 土层+砂砾石层 或缺失+新第三 纪红色粘土层或 其以前的岩层或 古软弱风化面。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评估范围
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 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 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 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①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一般应 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
②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价范围。应根据区域地 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③沟壑丘陵区黄土滑坡分布呈散点状;黄土残塬长梁区黄土滑坡 沿边坡呈带状分布。
④滑坡、崩塌多发生在河水侵蚀作用活跃、谷坡坡形变化快的地 段,故河流的支流滑坡分布密度大于主流两岸。
⑤黄土层厚度大的地区一般为大、中型黄土滑坡发育区。
⑥黄土塬、黄土台塬区的黄土滑坡分布在塬边陡坡及塬内深切沟 谷两岸,呈带状。
◘老滑坡 是一万年前形成的滑坡
◘新滑坡 是新近发生的滑坡
☼黄土滑坡规模分类
按照黄土滑坡体的大小,将黄土滑坡分为以 下4种类型:
①小型黄土滑坡 滑坡体积<3×104m3;
②中型黄土滑坡 滑坡体积为3×104m3~ 50×104m3;
③大型黄土滑坡 滑坡体积为50×104m3~ 300×104m3;
• 崩塌和滑坡调查 • 地面塌陷调查 • 地面沉降调查 • 地裂缝调查 • 黄土湿陷调查 • 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 工作程度要求 (1)对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满足工程可
7、地面轻微震动 如洒勒山滑坡在滑前地面曾出现震动。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在滑坡、崩塌发生前,常见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惊恐不
宁,斜坡上的树木突然枯死或歪斜等。
子长县玉家湾乡黄家川于 1993.2.19发生黄土崩塌, 压死7人
延川县永坪镇红旗沟于 1997.11.20发生黄土崩 塌,压死15人
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及其危险性评估
雷祥义
(西北大学地质系)
主要内容
一、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黄土滑坡 2、黄土崩塌 3、黄土湿陷 4、地面塌陷 5、 地面沉降
二、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基本概念 2、评估范围 3、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及主要内容 4、技术要求 5、 地质灾害调查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成果提交
3、黄土滑坡、崩塌的前兆现象
1、地表出现裂缝 主要是斜坡眉峰或顶部出现与坡面走向大 致平行的张开裂缝,裂缝不断增多、延伸、扩大、相互贯通、进 而出现错落。例如,甘肃省东乡族县洒勒山滑坡在临滑前张开裂 缝宽达1.0m,深不见底。
2、地物标志的移动 坡面出现不正常的掉落土块,发生小型 坍塌。
3、地声 由于岩土相互剪切、挤压和摩擦而发出音响。如 洒勒山滑坡前发出像牛的叫声和洒洒响声。
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用地决策的要求,能够查明重要地质 灾害的发育地段,圈定危险范围。 (2)对在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明确指出地 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工程对 策。 (3)对正在运行的工程区,应对工程运行以来的地质灾害 危险性进行回访调查,对工程未来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
地面沉降可导致地面建筑物基础开裂、倒塌、 甚至整体陷落;交通线路扭曲断裂;水利或农业 设施破坏;地表水通过塌陷区涌入矿井,淹没巷 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二、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基本概念 2、评估范围 3、黄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和主要内
容 4、技术要求 5、地质灾害调查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提交成果
4、技术要求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分级
• 技术要求: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 基础资料,进行充分 论证
项目重要性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 目 已把建设项目
复杂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简单 一级 三级
三级
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
基础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 础资料进行分析
5、地质灾害调查
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多发生在石灰 岩地区)和采空塌陷。山西地区主要是由 采煤导致的黄土地面塌陷。
5、地面沉降
主要是由于长期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 降而造成的地面下降。
太原市1980年发生地面沉降,沉降量大于 100mm的沉降范围为108km2,大于700mm的为 3.6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232mm.
⑦黄土高原的黄土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35°、坡高大于40m的 斜坡地段。
2、黄土崩塌
3、黄土滑坡、崩塌产生的条件 ●基本条件
斜坡的高度和陡度 黄土岩性 斜坡多层结构 地下水
●诱发因素
●基本条件
1)斜坡的高度和陡度
据统计,黄土高原梁峁地区的沟壑密度为4— 8km/k㎡,相对切割深度为150—200m,最深达500m以 上。形成的“V”型谷,谷坡坡度为40°~60°,部分 近于直立,为滑坡、崩塌活动创造了广泛的空间条件。
1、基本概念
• 黄土地质灾害的概念 • 地质灾害易发区 • 地质灾害危险区 •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特大级 威胁人数大于1000人,经济损失﹥1亿元 大级 威胁人数1000-500人,经济损失1亿元-5000万元 较大级 威胁人数500-100人,经济损失5000-500万元 小级 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
4、裂缝中冒出“黄烟” 粉尘从裂缝中冒出,形成烟雾,预 示土体滑动加剧。
5、坡脚泉水复活或突然干枯 在滑坡前沿坡脚处,有堵塞 多年的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或出现浑泉或 泥浆。例如,陕西宝鸡卧龙寺古黄土滑坡体复活(1955年8月15 日复活)前,坡脚处突然冒黑水。
6、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出现鼓丘、隆起现象 这是滑坡体向前 运动推挤的明显现象。
④巨型黄土滑坡 滑坡体积﹥300×104m3。
☼人为黄土滑坡类型 按照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
活动的性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黄土高 原人为黄土滑坡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 ①(塬面)灌溉型黄土滑坡; ②(坡脚)挖空型黄土滑坡; ③(坡面)毁林毁草型黄土滑坡; ④(坡顶)加荷型黄土滑坡; ⑤(坡底)采空型黄土滑坡。
行评估。
7、成果提交
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 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