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青岛)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
青岛地域性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同时融合了中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其特点包括建筑形式多样、注重细节装饰、色彩丰富、材料质感独特等。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青岛地域性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德国建 筑师在青岛进行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此后,青岛地域 性建筑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各种建筑风格和技术的过程中逐 渐发展成熟。
02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风格与特色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风格
德国风情
青岛的许多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德 国风格,如哥特式、巴洛克式和 罗马式等,这些建筑风格在青岛
的老城区尤为常见。
中西合璧
青岛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传 统的建筑元素,又有西方的建筑技 术,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海洋元素
作为海滨城市,青岛的建筑也融入 了海洋元素,如贝壳、海浪等造型 ,体现了海滨城市的特色。
04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价值与 社会意义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价值
历史传承
青岛地域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历史时 期的建筑风格、技术和艺术特色 ,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多元文化融合
青岛地域性建筑展现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 元素,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特色
红瓦绿树
青岛的建筑以红瓦为顶,配以绿色的 树木和植被,形成了独特的“红瓦绿 树”的城市景观。
坡屋顶
石材运用
青岛的建筑大量使用石材,尤其是花 岗岩和石灰石等,这些石材不仅坚固 耐用,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质感和色 彩。
青岛的建筑多采用坡屋顶设计,有利 于排水和通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 立体感和层次感。
地域化城市印象研究——以青岛为例看特色城市印象
( T o t a I N o . 1 1 8 )
2 o 1 3年 第 6期 ( 总第 1 1 8期 )
地域化城市 印象研 究
-
以青 岛 为例 看特 色城 市印 象
三以青岛为例看特色城市印象设计青岛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曾是德租界并两次被日本占领二战结束后还被美国接收过因此青岛的大街小巷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个国家多种风格的烙印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城的之称
2 0 1 3 N o . 6
北京城 市学 院学报
因素 ,对 于传 承 一个 城 市 的精 神 风 貌 ,并 不 可 化 ,导 致对 城 市 景 观 设 计 基 本 上 存 在 设 计 周 期
忽视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建筑风格 的相互融合 、 短促 ,前期深入调查不 彻底等 问题。在城市建
和谐 ,并 赋 予 文 化 特 色 ,从 而 促 进 城 市建 设 全 设 改造过 程 中,对 历史 建筑 往 往采取 “ 一 刀切 ” 面 发展 。城 市 印象 也 可 以说 是 一个 城 市 的 “ 名 的毁灭性拆迁 ,对原有优秀传统建筑 的缺失保
的多元文化、传统风格 、现代元素 、建筑特色 、
一
城市色彩等 内涵 。在现代城市建设 中,所有 的 这些因素都需要城市规划管理者能够认真对待 ,
、
当前城市 印象建 立的问题 和误 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前 ,我 国城 市 建 设 发展 迅 速 ,大 多 数 城
它是建立起人们对一个 城市的 良好印象 的根本 市加 速 了城 市 建 设 面 积 扩 大 化 、建 筑 工 程 快 速
历史文化名城青岛
历史⽂化名城青岛历史⽂化名城青岛⼀、青岛历史⽂化名城的特点青岛与其他历史⽂化名城相⽐,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综观青岛历史⽂化的脉络,悠久的齐鲁⽂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开放的西⽅⽂明注⼊了浓郁的欧陆风情。
30年代的⽂⼈荟萃,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限光彩。
加之青岛独特的⽂化特⾊、别具⼀格的城市风貌、迥异的建筑群体以及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构成了青岛这座历史⽂化名城的鲜明风格和独特⽂化内涵。
(⼀)青岛年轻⽽⼜古⽼。
青岛建置虽不过百余年,但其所辖地区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她们都载荷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并拥有许多⽂化遗迹。
6000年以前这⾥即已有了⼈类的⽣存和繁衍,⽣活在这⾥的中华民族重要族源之⼀的东夷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汶⼝⽂化、龙⼭⽂化和东岳⽯⽂化。
东周时期属齐国管辖,并建⽴了当时⼭东地区第⼆⼤城市——即墨。
秦始皇统⼀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胶南市的琅琊台。
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起航东渡⽇本。
汉代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祈神⼈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姑⼭祭天拜祖设⽴明堂9所。
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青岛崂⼭遍布道院、道庵,太清宫成为当时全真派道教第⼆丛林。
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个繁华市镇。
1891年6⽉14⽇,清政府调登州(今胶东地区)总兵章⾼元率兵移驻青岛,这标志着青岛建置开始。
⾃1897年德国侵占开始,这座城市的变迁堪称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缩影。
由于青岛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青岛港⼝的修筑和胶济铁路的通达,在较短的时间⾥,便从⼗⼏个⼩村镇发展成为⼀座城市,此后曾数次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留下了不同于其他历史⽂化名城所具有的⽂化积淀。
(⼆)青岛名胜古迹众多。
较为著名的有三⾥河遗址、东岳⽯⽂化遗址、琅琊台、⽥横五百义⼠墓、崂⼭、天后宫、北朝⽯造像、前海栈桥、⼩青岛、⼋⼤关等。
三⾥河⽂化遗址,在今胶州市三⾥河村。
此⽂化遗址的发现,将青岛历史上溯到新⽯器时代。
所发现的原始⽒族墓地中有⼤汶⼝⽂化类墓葬60余座,距今6000多年,并出⼟⼤量⽂物。
地域文化与青岛沿海景观的营建
山 西 建 筑
S Ⅸ I ARCHI HA TECTURE
V0 4 No 3 l3 O
Oc 2 0 t 08 30 10 —8 5 2 0 )00 5 .2
7 结 语
6 景观设计
本方案设计鼎力创造一个适合现代都市人生活的高尚社 区, 面对两 面邻路的现状情况 , 我们决定最大限度 的利用 内部 和 同时 又 能 照 顾 到北 京 的 历 史 文 化 , 景 观 到 建 筑 , 道 路 到 社 区 从 从 外部的景观资源 , 营造出 自然温馨 的家园氛围。 配套 , 从公共空问到物业 服务 , 望能 为各 个阶层 的人提供他们 期
左右 两 大块 。 在 景 观 主 轴 周 围 , 有 住 宅 组 团 围 合 成 的 组 团 绿 则
小 区的景观系统 由折形的景观主轴统领 , 自然地将小 区分为 想要的生活 , 为生活建设 了无限 的发 展空问 , 成为都 市沙漠里 的 片青泽绿洲。
一
化 , 成 丰 富 的 景 观 园 林 。延 续 燕 顺 路 的 线 性 , 个 小 区 的 景 观 参 考 文 献 : 形 整 由一系列的斜向绿地构成线条组织起来 , 呼应住宅 的横 向折形线 [] 王 爱华 , 1 夏有才 . 市规划新视 角[ . 城 M] 北京 : 中国建筑 工业
型代 表 ( 图 1 。从 植 被 角 度 分 析 , 条 马 路 的绿 化 植 物 品 种 各 见 ) 十
韶 春 正 夏 居 沿海 景 观 设 计 的 地 域 性 从 城 市 的 固有 历 史 、 理 、 市 现 状 异 , 关 路 全 植碧 桃 , 季 开花 , 阳关 路 全 种 紫 薇 , 季盛 开 ; 地 城 以开 展各 种 各 样 的 活 动 , 造 出一 种 “ 路 空 间 ” 充 分 发 挥 出 步 室外 环 境 。 创 道 , 行 系 统 的作 用 。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建筑风格到建筑材料,从公共设施到市民生活空间,都深 受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影响。例如,青岛的欧式建筑风格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青岛独特的城市名 片。
对青岛市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方式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对市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生活在殖民地式建筑和欧式建筑风格的区域内的 市民,他们的生活习俗、社交活动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天津
青岛与天津同为沿海城市,两地建筑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海滨建筑、殖民地风格等 。然而,两地建筑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天津的租界区建筑更加多元化,而青岛则更
注重德式风格。
上海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建筑风格更加现代和多元化,与青岛的地域性建筑风格差异 较大。
与其他内陆城市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04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代表作 品与案例分析
八大关建筑群
八大关建筑群是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价值。
建筑群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为主,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
八大关建筑群包括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如日租界的日本式建筑、德租界的德国式 建筑等。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青岛地域性建筑风格与特色 •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影响与
传承 •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代表作
品与案例分析
目录
•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与其他地 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是指在青岛地区 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建筑文 化,它反映了青岛地区的历史、文化 、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
形式风格之外的青岛建筑地域特色浅析
时可在 婆娑 的树影后看到挺拔 的塔楼 ( 图 1 ; 见 )南广 场的入 1 直 5 1 对塔楼 , 给人以高大雄伟 之感 , 同时还可遥 望道教 堂后 的信号 山
( 图 2 。结合较高 的地势 , 见 ) 教堂塔楼成 为周 围的景观控制点 , 并 与青岛湾的小青岛互成对景 , 塑造 出极 富层 次的室外空 问与步移
景异的场所景观。
1 青 岛建筑 地域 特 色的再 度理解
青岛位 于黄海 之滨 , 山海孕育 、 灵毓 秀。除 了优美 的 自然 钟
景色 , 还有着中西异质文化的 冲突 与交融。 自 19 8 7年 以来 , 岛 青
经历 了德 占 、 日占时期 的大规 模建设 , 留下 了一些 风格多样 的历 史建筑 , 建筑 风格 以德 意志 民族传统 形式 、 折衷 主义为 主。这 既
1 建筑 的总体 布局方 面 , 合 山势确 定建筑 的肌理 与尺度 , 美的岸线景观。如青岛八大关宾馆(9 2年) 其周围是别墅群和 ) 结 16 , 以达到与环境的呼应 。青岛老建筑与 山势协调为 主 , 因山就 势的 苍郁的树林 , 向前不 远即是海 滩 。宾馆 的建筑 面积 约万余 平米 , 建筑轮廓线 可大致反 映出 山的走 向 , 同时也 有局部 的对 比手法 , 为避免体量对环境的破坏 , 建筑师林乐意将其化整 为零 , 以合院来 如山顶常布置体量轻巧的较高建筑 , 以进一步衬托 山势的雄伟 。
图 1 从 西 北 台 阶 看 塔 楼 图 2 从主 入 口广 场 看 教 堂 与信 号 山
如青岛的基督教堂 (9 0年 ) 它建在 岩丘之 上 , 、 、 11 , 东 西 北各
南面是青岛湾。建 筑师罗克格 ( 国) 教堂大厅南 德 将 较为显性 , 更容易为 人们理 解 与接受 , 因此 这种 形式本 位 的地 域 有 三个小 山, 主人 1朝南 , 5 1 形成 了三个小 广场。既满足 了集 散功能 , 主义仍大有市场。虽然它在延续历史 文脉方面有 一定作用 , 但是 北 向布置 , 同时结 合入 口通道 这种形式借用并不能取代对地域文化的本质解读。对来 自于 自然 又为欣赏教堂及周 围环境提供了不 同的视 角 , 西北 台阶高 陡 , 阶而上 拾 环境 的地域特征进行更 多的思考 , 也许会有 助于超越单纯 对建筑 的设置使来访者得 到不 同的空 间感 受 : 形式的模仿 。下面以青 岛为例 , 对当地建筑地域特色 的理解 。 试谈
浅议建设青岛特色的城市文化
海 洋赋 予我 们 的 , 海洋 文化 的精 神 。“ 是 海洋 文化
中崇 尚力量 的品格 , 尚 自由的天 性 , 崇 其强烈 的个
体 自觉 意识 , 强烈 的竞 争意 识和 开创 意识 , 比 其 都 内陆文 化更 富有 开放 性 、 向性 、 容性 、 外 兼 冒险性 、
神秘 性 、 开拓 性 、 原创性 和 进取 精神 。 l摒 弃 一些 ”3 ] 盲 目的优越感 , 发扬 真正 博大 包容 的海 洋文 化 , 在
张 静 静
( 岛职 业技 术 学院 研 究所 , 东 青 岛 2 6 5 ) 青 山 6 5 5
摘要 : 市文化 是 一 个城 市 区别 于其 他城 市的 主要特 征 , 城 也是 城 市魅 力的 不竭 源泉 。城 市文化 的 形
成, 与其 自然 地理 环境 和人 文历 史环境 息 息相 关 , 又反过 来影 响城 市的发展 方 向和路 径 。建 设青 岛特 色 的城 市文化 ,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面入 手 : 、 挥 自然地 理 优 势 , 设 独 具 海 洋 特 色的 文化 ; 、 可 一 发 建 二 正视 历 史, 传承传 统 文化精 神 ; 、 眼 当下 , 造人 文 环境 ; 加快 文化 产 业发展 , 大 文化设 施 建设 力度 。 三 着 打 四、 加 关 键词 : 岛; 市文化 ; 文环境 ; 青 城 人 影视 文化
确 , 济发展 和 自然地 理环 境 只是 城市 的血 肉 , 经 一 个 城市 真正 的灵 魂 , 文 化 。城 市 文 化 是 一 个 城 是
、
发挥 自然 地理优 势 , 建设 独具 海 洋特 色的
文化
任 何 一种 文化 的形 成 , 都离 不开 人类 的活 动 , 同时 又 与本 地 的 自然地 理环 境有 着 密不 可分 的联 系 。不 同地域 文 化 的 形成 , 与 其不 同 的地 形 地 是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 号: 1 .1 C9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1(0 00 — 6 — 2 1 0 — 9 42 1)8 0 7 0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也是一个时空性概念 ,受 自然地理 、 气 候环境 , 特别是历史发展等特定的条件影响 , 形成不同的特征 , 这种特征 常以地域 文化来概括。山东是 齐鲁文化 的发祥地 , 历史悠 久 、 海陆兼顾 , 山川独秀 , 内卫京畿 , 外人海洋 , 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 色, 传统和习惯上 称之为齐鲁文化 。 这种文化的传承中 , 它又有所变化,凸显 海洋文化 、 “ 融 合周边文化 、 兼容 目韩文化 、 趋同世界文化, 这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 的基本趋 向。 海洋战略将成 为山东半岛发展的主要 战略 。讲到海洋战略 ” 或是海洋文化 , 青岛是 首选 的城市。 不仅是山东半岛的龙头 , 更是我国北 方迈 向海洋的前湾港, 研究青 岛的城市发展和地域 文化变迁意义十分重 大。 但仅从传统的历史角度或单纯 的区域发展角度 , 都是片 面的; 只有进 行多层面的研究 , 才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 历史传 承下 的地域文化 环境造就人 , 自然造就文化。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解析青岛和青岛的 地域文化 , 这是研究的出发点 。早期的青 岛由小渔村发展而来 . 大麦岛 、 汇( ) 前 泉村 等处 曾是渔 民出海捕鱼活动 的汇集地点。 这种朴实的“ 渔耕 ” 文化 , 虽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减少 了, 但它却是“ 诚信 、 博大 、 和谐 、 卓 越” 城市精神 的原始土壤。 它历经曲折 , 多样发展 , 是青岛文化的总概括 。 19 年清政府 为加强海 防在青岛建立兵营 , 始建 制 , 81 开 历经 德国侵 占, 日本独霸, 为我国重要海防 、 后 海洋科研 、 进出 口基地 。 百年青岛, 市的 城 发展现为集旅游 、 教育 、 研为一体的人文基地 , 科 这是青 岛现代文 明的开 端。 青岛是座年轻 的城市 , 充满激情和活力 。10 9 0年德 国侵 占, 规划筹 建东亚的“ 模范殖 民地城 市” 1 3 ;97年 日本再次侵 占, 实施 “ 市计 划” 母 . 侵略者的规划 随未 全部实现 , 但畸形发展 下的青岛 。 成为我 国少 有的实 施“ 西方城区规划理念 ” 的早期城市。 外国独 占的烙 印, 给城 市留下“ 万国 建筑 博览会 ” 的称誉 , 这种异域 文化一 直影响着青 岛的现代 建设。 11 94 年前后青岛市区分为青 岛区、 鲍岛区 , 即为欧人 区和华人 区。 青岛区地处 沿海地带 , 自然环境优越 、 空间布局理想 、 建筑设施 、 城建系统完 备, 是当 时 的欧人区 . 为今 日旅游文化的集 中地带 。 岛区位于现在的胶州路 、 成 鲍
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
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青岛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中国海岸线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两座城市的地理、文化知识对我们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度探讨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
一、地理知识青岛与烟台地理相近,隶属于山东半岛,这片海岸线上地势起伏,山峰连绵,岛屿众多。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环状山脉带中。
东南部为山麓地带多丘陵,西北方向为开阔平原。
地形高低起伏,犹如一座矗立在海上的宝塔,称之为“琼岛”(胶州湾海岸线上的大尖山)。
海岸线全长近700公里,由胶州湾口向东南弯曲,与黄海相接,最东面为的斜桥半岛,是青岛市的主城区。
青岛的海面港湾分布广泛,深水海港有青岛港和黄岛港,浅水港口有渤海湾和胶南湾等。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胶东山脉南部,范围很大,包括整个烟台半岛,总面积为13,154平方公里。
烟台半岛是山峰陡峭的海岸型半岛,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许多海岸都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其中著名的有:龙口、蓬莱、招远和海阳等。
二、文化知识1.青岛文化青岛市是一个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城市。
青岛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与其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岛文化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学术文化与传统耕读文化的交汇融合。
全市历史文化名胜遍布,海洋主题是青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再者,青岛也因啤酒而出名。
1903年,德国在青岛建立了汉堡啤酒厂,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啤酒时代。
”青岛啤酒”的诞生也正是在这时候。
中国的啤酒文化在青岛繁荣发展,而青岛的啤酒酿造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
青岛还有独特的海鲜文化。
青岛的海洋资源丰富,贝类、鱼类、海带、海蜇等海鲜美食琳琅满目。
其中以烤海虾、海参汆鱼、大闸蟹、蛤蜊炒鸡蛋等菜品尤为有名。
2.烟台文化烟台是中华文化名城和中国海滨旅游胜地,也是大海文化的传媒之一。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设在烟台。
烟台市历史渊博,历史文化名胜和优秀传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烟台是一个民族、种类、文化交汇的区域文化中心,涵盖鲁东文化,烟威文化、文登麦岛文化、鲁南文化等。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欧洲大城市中心区多是古老的 教堂、街道、广场。而现代的 高层建筑多在城市的外围。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建筑结构
中国园林:苏州园林
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中国园林多以桥廊亭来串 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
联,讲究含蓄,显而不露, 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
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盘托出
课堂小结
课后任务
收集我国以下城市的建筑图片: 青岛、哈尔滨、银川、北京、西安 分析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自主学习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 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合作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一小组:江南水乡VS北京四合院 第二小组:美国现代城市VS欧洲传统城市
第三小组:西方园林VS中国园林
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的巧妙 北方的四合院,规整,中轴对称
利用,形成了小桥深巷的特点, 方式布局,建筑左右对称,有一
粉墙灰瓦,倒映在碧水中。
定的等级,多用石头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建筑布局
美国摩天大楼
法国宗教建筑
美国的城市中心有很多摩天大 楼,离开市中心,建筑物高度 急剧下降,缓缓向郊区递减。
谢谢
请批评指正!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演变
栈桥 。在清 廷正式驻 兵后 , 岛逐渐 由 个 青 一 渔村成 为了繁荣的小市镇 据青 岛上庄 ( 岛村)士绅 胡存约所著 的 青 《 海云堂随 记》中记载 丁酉 ( 光绪二 十三年、 19 年)三月 十四日 . 87 商董 首事集议本 口 县 禀 商铺数 目 计 车马、 店七,洪炉一 旅 成衣 、 估衣、 雉发 三, 药铺二 , 当铺一 计 十五家 从中可 见当清军 进驻后 贸易的繁荣 程度与商 镝
总兵 衙门 , 置了炮 台三座 , 营四座 , 他 设 兵 其 辅助 建筑如 军火库 、邮 、电报房 等 ’ .为 方便 军旅起 卸,用旅顾 船厂的钢 材修建 了南海
键词 : 岛 . 地
德目 文化+
风
后的遗 传演替 是分不开 的,从时 间上来说这 个 过程 为四个阶段 I 、建制初期 (8 1 -I 9 19 年- 8 7
2 外 来 建筑 文化的 强势 侵入
2 德 占 期 ( 8 7年一1 I 年) I 时 {9 94 德 国为与 老牌殖 是国家争夺殖 民地 , 过 经
巾嘲分凳 T 一 9 8 u 02 文献标 :A { 空 绾 :1 0 — 4 2 2 1 】 8 O 8 — 3 0802 【0 0 0一f 10 1
描
:
析
要 。
外
响 .归
窘流 对 岛#
f 日特 有 地 域 性
有 地 域性 建 筑 R 的
本身特 色的城 市体系及地 域建筑 风格・这 与青 岛城 市发展过 程中,外 国文化的 强势侵 ^、中
外文 化间曲对 立、不 同文化的 交融、文化 融台
标志 着青岛 建制的开 始。次年 登州镇总兵 章高 元率 兵四营 移驻胶澳 .并在青 岛村夭后 宫 建 侧
2024年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青岛地区最大的教堂是。
,也是中国有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A、圣保罗教堂B、江苏路礼拜堂Cx沧口天主堂0、圣弥厄尔大教堂答案:D2.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莫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
A、李哲玄Bx张三丰C4刘若拙D、张廉夫答案:D3.明代万历年间,即墨县令()提出应开放即墨海口进行南北海上贸易,得到同意,这是青岛成为海港的开端。
A、许铤B、童恢C、黄培D、,高元答案:A4流入胶州湾的河流最大的是O。
A、墨水河B4大沽河C4石桥河D4李村河答案:B5.在解放青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决定对宵岛实施。
方针。
美政府决定撤离肯岛OA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B,“围而不打”C4"攻坚战和运动战”D、“堡垒战”答案:B6.德国侵占吉岛后,1898年由基督教信义会德国传教士昆祚创办了OβA4镌华书院Bv康成书院C、肖峪书院Dv胶西书院答案:A7.崂山规模最大的古老道观是Oβ答案:B55.1981年,中央确定青岛为14个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A4正确B,错误答案:B56.鲁迅公园原名是海滨公园,位于青岛市区小鱼山南勘,是一个因倾斜海岸为基础建立起的一处滨海旅游公园。
A%正确B4错误答案:A57.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留岛。
A、正确B、错误答案:A58.肯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吉岛,中国科学院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所在吉岛。
A t正确B、错误答案:B59.田横岛是青岛和我国北方第一高岛,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有“中国第三高岛”之称。
B t错误答案:B60.1901年,由德国'瑞士同善会出资,德国基督教同善会传教士尉礼贤在青岛创办了德华书院<1Ai正确Bs错误答案:B61.伊斯兰教是在唐朝开始传入青岛的,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回民从济南、济宁、北京,天津等地陆续迁徙到笛岛。
青岛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青岛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效应分析一、青岛市迁移人口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青岛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迁移人口来青寻求发展,人口迁移始终保持着活跃态势。
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等拉动效应逐渐显现,青岛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日益提升,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大,表现在人口迁移上,也开始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活跃时期,每年的迁出人口基本上稳定在4到6万人之间,而迁入人口则连年上升,2004年就达到了134322人。
仅以领取暂住证的人口登记数量为例,近年来以年均15-18%的速度递增,2000年至2005年仅6年时间,青岛市暂住人口数量就翻了一番多。
随着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日益临近和山东省突出发挥青岛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决策的实施,青岛市大项目引进、大型场馆建设及旧城改造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迁移人口势必迎来新一轮迅猛增长,预计2008年登记暂住人口将达140万人左右,约占青岛市区常住人口的一半。
二、青岛市迁移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空间分布1、迁移人口性别的空间分布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青岛市迁移人口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性别比(女性=100)为92.91。
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各区市空间分布不够均匀,青岛市市内4区是迁移人口性别比居中比较集中的区域,男性与女性数量相当;市郊3区中,除城阳区迁移人口性别比很低、女性远远多于男性外,黄岛区、崂山区迁移人口性别比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郊区5市中,除胶南市、平度市迁移人口性别比居中、男性与女性数量相当外,即墨市、胶州市、莱西市迁移人口性别比较低、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迁移人口性别比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决定性别分布的唯一因素,经过对各区市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产业结构对性别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2、迁移人口文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青岛市迁移人口文化程度多集中于初中水平,占全部迁移人口的40.26%;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82%,居第二位;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68%,居第三位;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口比例只有35.5%,而且各区市差距比较明显。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总则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总则第 1 条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具有“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近代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第 2 条为进一步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从战略层面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保护和建设活动,在历版保护规划基础上,编制新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在遵循《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同时,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 3 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为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第 4 条本规划期限为2011至2020年。
第一章保护原则和保护目标第 5 条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原则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和内涵,强调保护对象类型的全面性。
2.真实保护原则正确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的真实载体。
3.完整保护原则把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所依托的环境作为有机整体予以保护。
4.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使用、展示、传承和复兴。
第 6 条保护目标整体保护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提高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青岛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第二章名城价值特色与总体保护框架第 7 条名城价值1.古代文明、海上探险的发源地,重要的商贸港2.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3.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海陆交通枢纽城市4.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5.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土地政策、建筑法规在中国的早期实践地6. “海陆交融、继往开来”的多元城市文化第 8 条名城特色1.市域呈现“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自然环境格局;胶州湾区域“两山、一湾、多河”自然格局,是近代青岛城市区域选址的自然基础。
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索
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索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
青岛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
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乡本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阐述了青岛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青岛;民俗文化;发展一、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一)民俗文化史青岛城市文明积淀的表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岛有悠久的文化积淀,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
“青岛是文化荒漠”、“青岛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等观点,实在不值得一驳。
青岛与后来德国殖民者开疆拓土出兵强占的小小青岛村不是一个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我们将观察青岛的视角放大一点,从青岛村放大到周边乃至放大到城市边缘的话,不难发现,带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糅杂了其他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在青岛总体结构中,民俗始终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实质上就是守望城市特色和城市精神,是维系青岛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青岛之所以为青岛的关键所在。
正如生物多样性维系着世界生态平衡一样,文化多样性也促成了青岛这座开放城市的发展。
青岛人的很多民俗文化创造,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和发展的可能性。
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我们今天或许并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但以后可能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二)民俗文化是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而且,民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力。
因此,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去经营、可以作为文化资本去投人生产。
如当今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就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青岛文化概要
1、文化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科技文化、城市自然文化、城市制度文化与城市精神文化等。
3、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它即反映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水平,又对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4、2003年12月23日,青岛市委首次公开公布青岛的城市精神为“诚信、和谐、博大、卓越”。
5、城市文化力它包含着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
二是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具有激发力、导向力、感通力三个作用。
6、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新石器时代,一带已有人类聚居生活。
胶州城南三里河是著名新石器时代遗址。
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的氏族是青岛地域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居民。
7、一些文人也到青岛地域游历,诗人李白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诗人白居易到过琅琊台。
日本名僧慈觉大师入唐求法,途中多次经过青岛地域。
8、宋代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正式在密州(州治在今诸城)板桥镇(今胶州)设置市舶司,这里成为北方唯一对外的口岸,成为中外交通的重镇。
9、明代在青岛地域先后建有鳌山卫、灵山卫、雄崖所、浮山所、夏河所和胶州所等,保卫了海疆安全,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秩序…..10、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业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11、光绪17年(公元1891年),清政府终于决定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青岛,这是青岛建置之始。
12、1897年11月1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司令棣利士率舰占领青岛一带。
13、1898年3月6日,清政府的李鸿章和翁同和与德使海靖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共分“胶澳租界”和“铁路矿务”两部分,共10款。
14、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借口进攻青岛。
国开(青岛)《地域文化(专)》形考13试题及答案
国开(青岛)《地域文化(专)》形考1-3试题及答案形成性测试(一)1.【单选题】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在青岛地域集群而居的原始居民是()。
A.东夷族B.羌族C.汉族D.不其族2.【单选题】青岛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是(),这充分说明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青岛文化便开始萌芽了。
A,三里河文化遗址B.岳石文化遗址C.齐长城文化遗址D.琅哪台文化遗址3.【单选题】宋代元佑三年(1088年),正式在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设置(),这里成为北方唯一对外贸易口岸,成为中外交通重镇。
A.市舶司B.浮山所C.胶澳港D.琅哪港4.【单选题】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和与德使海靖签订了(),将胶州湾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99年,共10条款。
A.《胶澳租界条约》B.《租地合同》C.《潮平合同》D.《边界合同》5.【单选题】1953年,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航海运动基地()创建。
A.青岛航海俱乐部B.大连航海俱乐部C.上海航海俱乐部D.厦门航海俱乐部6.【单选题】赞誉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文化名人是()。
A.康有为B.王统照C.老舍D.臧克家7.【单选题】在青岛沿海的祭海活动中,即墨O的祭海活动最为著名。
A.周戈庄8.田横岛C.温泉镇D.鳌山卫镇8.【单选题】“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眺望十里长,清风淡云何处觅,并作江南一山乡”。
此诗描写的景点是()。
A.小鱼山B.观象山C.信号山D.太平山9.【单选题】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是()。
A.青岛市海军博物馆B.上海市海军博物馆C.大连市海军博物馆D.中国军事博物馆10.【单选题】据《太清宫志》记载,公元前140年,来崂山创建太清宫,成为崂山道教宗师的是江西瑞州人()。
A.邱处机B.张廉夫C.刘若拙D.张三丰IL【判断题】文献上最早见“青岛”的地名是在明代,那时的青岛为即墨县海滨的一个村庄。
A.对B.错12.【判断题】青岛在传承齐鲁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最后凝结了独特的青岛文化。
历史文化资源与青岛特色城市打造
介。 可见 , 史文化 资源是 城市特色 的定位 的重 历
要基 础 , 是城 市 发展 和特 色城市 定 位 的关 键所 在 。
一
念 。 青 岛地 区历 史 悠久 , 有 众 多历 史 事件 和历 ” 拥
、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文化 资源在城市发展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文化是城市和社会的灵 魂 , 文化的辐射力大于经 济 辐 射 力 。企业 要 发 展 , 不 开企 业 文 化 , 离 同样 , 市 城
要发 展 , 也离 不 开城 市文化 。没 有文 化 的发展 , 没 便
有 经 济社 会 的协 调发 展 ; 有文 化 的进步 , 没 便没 有经 济社 会 的全 面进 步 。加 强 文化 建 设 , 仅 能提 升 城 不 市文 化 品位 , 能增强 民族 认 同和地 域认 同 , 进社 更 促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与青 岛特 色 城 市 打 造
王 冬 冬
( 岛大学师范学 院 , 青 山东青 岛 2 67 ) 6 0 1
摘 要 : 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青 文化资源丰富, 近代独特 的历史经历更为其增色不少 。但作为历史文 化名 城 , 岛在城 市现 代 化进程 和 大规模 经济建 设 中, 史 文化 资 源并 未得 到 有效 发 掘 利 用 , 市 的特 色优 青 历 城 势也未很好展现。青 岛要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必须深入挖掘、 究和利用其深厚的 研 历史文化资源, 以独特 而鲜明的城市外貌和文化内涵在 国内和世界知名城市 中立足。 关键 词 : 岛 ; 史 文化 资源 ; 色城 市 青 历 特 中 图分 类 号 : 9 . 文献标 识 码 : F5 2 3 A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王刚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王刚发布时间:2021-10-13T07:50:03.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王刚[导读] 地域文化指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
地域文化与城市自然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直接影响城市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青岛西海岸机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地域文化指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
地域文化与城市自然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直接影响城市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融合 1 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内涵特征地域文化是一种地缘文明的综合呈现,展现了人们在某一地理环境区域长期的历史积累沉淀中孕育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它包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风俗及地域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饮食、着装、音乐、饰品等,在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存在较大差异。
建筑设计是传播和传承地域文化的最宏观的载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这既是因为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也是对精神向往的艺术化处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筑最基础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这种需求要符合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等方面的条件,因此不同区域的建筑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
建筑常被诠释为“凝固的艺术”,体现了建筑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而这种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地方文化,从《营造法式》到“样式雷”,从苏州园林、徽派民居到陕北窑洞的窗棂窗花,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精神的无限追求,而建筑在成长的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在外观和结构上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视觉体验,从而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吴衡伦忠胜刊载于2010年8期<经济师>摘要城市建设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推动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以青岛为例,通过研究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形成的紧密关系,避免特色地域文化的流失,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变迁,探索“都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Abstract:Area whe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urban construction to pro mot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led urban development. Qingdao, for example, by studying the form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ulture and avoid the loss of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ulture, the idea of regional culture change, and explore "urban culture" and new development.关键词:城市建设地域文化都市文化文化变迁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Regional Culture,Urban Culture,Cultural Change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也是一个时空性概念,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特别是历史发展等特定的条件影响,形成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常以地域文化来概括。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海陆兼顾,山川独秀,内卫京畿,外入海洋,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传统和习惯上称之为齐鲁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承中,它又有所变化,“凸显海洋文化、融合周边文化、兼容日韩文化、趋同世界文化,这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的基本趋向。
海洋战略将成为山东半岛发展的主要战略”[1] 。
讲到海洋战略或是海洋文化,青岛是首选的城市。
不仅是山东半岛的龙头,更是我国北方迈向海洋的前湾港,研究青岛的城市发展和地域文化变迁意义十分重大。
但仅从传统的历史角度或单纯的区域发展角度,都是片面的;只有进行多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得为发展服务。
1.0历史传承下的地域文化环境造就人,自然造就文化。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解析青岛和青岛的地域文化,这是研究的出发点。
早期的青岛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大麦岛、汇(前)泉村等处曾是渔民出海捕鱼活动的汇集地点。
这种朴实的“渔耕”文化,虽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减少了,但它却是“诚信、博大、和谐、卓越”城市精神的原始土壤。
它历经曲折,多样发展,是青岛文化的总概括。
1891年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在青岛建立兵营,开始建制[1],历经德国侵占,日本独霸,后为我国重要海防、海洋科研、进出口基地。
百年青岛,城市的发展现为集旅游、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人文基地,这是青岛现代文明的开端。
青岛是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激情和活力。
入侵德国,1900年规划筹建东亚的“模范殖民地城市”;1937年日本再次侵占,实施“母市计划”,侵略者的规划随未全部实现,但畸形发展下的青岛,成为我国少有的实施“西方城区规划理念”的早期城市。
外国独占的烙印,给城市留下“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誉,这种异域文化一直影响着青岛的现代建设。
1914年前后青岛市区分为青岛区、鲍岛区,即为欧人区和华人区[2]。
青岛区地处沿海地带,自然环境优越、空间布局理想、建筑设施、城建系统完备,是当时的欧人区,成为今日旅游文化的集中地带。
鲍岛区位于现在的胶州路、辽宁路段,居住人群基本为社会中下阶层。
近代民族工商业者,处在夹缝中,建筑拥挤,基本为商住两用,生存艰辛。
上世纪20年代日本急于扩张,又开辟了侨居住宅和商业网点,成为重要的商住文化集中区,这构成本土青岛的商住文化。
青岛陆通中原和京畿,海通京卫和东洋,以海港通商开埠,以海洋科技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成为青岛的重要篇章。
从栈桥到五四广场,从清营驻兵到现代海防,再从纱厂罢工到海尔跨国企业,从荒野渔村到帆船之都……,这些文化都带着浓重的奋斗情结,直到解放后才有了全新的发展。
青岛凸显“山-海-岛-港-城”的综合优势,长期发展形成了海港、岛城、街巷、山林等多样的城市文化。
但这种优势曾长期局限在“海泊河—长春路--延安三路—西南海岸线”范围内的半岛地带,城市偏安一隅,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小青岛或半岛都市,文化也称之为“岛城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迅速发展,率先突破原有的格局,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主城区打破了沿海发展的格局,制定“一湾两翼”的发展战略,设立主城和辅城共进发展的新版块。
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新浪潮,岛城文化也开始出现分化,如何传承和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必须引起诸多城市工作者的深思。
2.0地域文化的革新问题“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21世纪的青岛再度面临国际化的新跨度,多样化的发展,地域文化革新已是突出性的城市问题。
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市级产业园区的兴建,原有诸多的产业链等,发生换代性的革新,青岛的滨海文化已向多样化迈进。
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又形成了冲击国际的新产业文化。
如海尔文化、青岛啤酒文化等以企业品牌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已经走上国际,成为国际上青岛响亮得文化名片。
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体系,以打造永不磨灭的“烙印”品牌城市,推动这座国际性海滨城市的发展 [3]?这就更需要深入得研究城市地域“多元文化”的变化。
新世纪的青岛,精彩纷呈,奥帆赛、世界海军大阅兵等诸多国际性活动纷踏而至。
如何重新构筑地域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苏州成为中国园林城市的代表,灰瓦白墙,凝聚现代江南的人文情怀。
那么“蔚蓝海岸、魅力青岛”,能否驶出了中国的港湾,以自己特有的姿态站到世界发展的新起点上,更待深入调研。
以帆船之都为旗帜,借助奥运伙伴的快车,也先后掀起了旧城改造和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全面构筑青岛新时期的地域文化,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面对地域文化革新的大趋势,如何打破原来单一的“岛城空间”,实现以“山-海-岛-港-城”为产业的均衡发展;这是全方位发展青岛地方特色的根本性问题。
3.0地域文化的环境革新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中,创新是动力,品牌是引领,环境建设却是后腿,这是影响发展的滞后因素。
一般老城区开埠时间早,内部空间狭窄,发展环境的长期桎梏,这是历史的锁定。
但青岛构建和谐城市却起步较早,上世纪年代多是处于街区改造的初级阶段。
从团岛到石老人海域,一条滨海步行道凝聚着岛城传统的旅游文化线。
从中山路到台东,本土居民集中分布的中部旧城区,一种潜在的商住文化伴随城市始终。
这一时期,发展缓慢问题颇多,素有“镶着金边的抹布”的不雅称谓。
要解决南北差距问题和东西发展平衡问题,旧城改造的同时,地域文化的环境革新,应该早日提上日程。
3.1环境革新,文化育人环境优胜,经济支撑,凝聚文化。
青岛荣任奥运伙伴城,正是浓厚的地域人文和长期的市政建设,如综合环境整治、小街小巷改造、老建筑旧街坊翻修等深得人心。
上海凭借发达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文化成为世博会主办城,但同样也离不开城市环境的革新建设,实际上是通过平改坡、老建筑改造、旧弄堂更新、市政道路改造等一些列综合环境的整治,真正实践了一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文化主题。
这种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主导的多层次的城市环境建设,常因改造难度大、收效低,易被搁置。
但这种看不见的政绩,不仅培育了浓厚的都市街巷文化情结,延续了深层的地域文化,而且还是城市稳定和全面协调发展的百年大计。
3.2 发掘自身优势,寻求新突破提到环境更新旧城改造,不免要提到旧城项目开发。
如上海新天地、田子坊,北京的王府井等。
但是中小城市,财力小,机会少是实现。
因此,各地只能因地制宜,避免“拆真府建假庙”的城市败笔。
青岛抓住商业网点小集中大分散,但有互相依存的特点,分解整改难度,集中管理,分批整治,有针对性的拆迁改造。
如辽宁路电子科技街、登州路啤酒特色文化街、昌乐路文化街等依据本街区特有的产业资源,通过环境更新,政策协调,推出整体强的专业项目,形成特色品牌商业街区。
台东商贸区的逐步完善,实施成立特色街管委会、吸收外地商会,建立了长效发展的机制,成为老青岛“商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它采用土地、产业、文化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商业网点整合的方式,实现空间发展和突破,从而引导文化商住区的市场化发展。
当前,苏州冠前街、武汉汉正街、重庆沙坪坝步行街等都是依托自身的历史优势,商住区文化建设的成功典范。
3.3 新旧城区的协调发展,寻求新起点更新旧城区的机能,协调区位功能的合理化,是实现城市人居和谐发展的新起点。
包括拆迁、改建、搬迁等。
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动迁改造难度大,但长远发展的收益大。
如上海世博园区,江南造船厂的,浦东场馆的片区建设,演绎主题世博的新生文化。
改造中的城中村、厂区、住宅、生态区和历史区等,突出问题是拆迁安置和历史保护、生态保护问题。
内外协调发展,尤其是旧城区发展新突破,“两条腿走路”是城市整体发展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青岛从南部风景区的历史性建筑保护到中部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如通过由北海造船厂到奥帆村、李沧监狱到新城市广场等诸多城区改建项目,中心城区正在逐步实现从生产区到生活区合理归位。
借鉴海外城市的案例,通过“山-海-岛-港-城”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实现城市区位空间上新突破,这是探索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崂山到浮山、青岛(炮台)山、贮水山,再到大小珠山;从薛家岛到团岛、小麦岛,再到大小公岛、田横岛;从鳖山港到大港、前湾港,再到胶南董家口的10亿吨级的大港。
青岛城市文化也在发生着多重的变化,从单行道到快速路,再到海底隧道;从田横祭海到天后宫,再到海底世界;从栈桥到五四广场,再到帆船之都……。
此时,扬帆青岛,载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向世界。
从东到西、从内到外,完全伸开的城市框架,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推进“城市知名度”的全面发展。
新世纪初青岛已成为继深圳、上海之后最具活力的北方城市。
4.0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发展方向4.1 城市建设中非物质文化的诱导和保护性发展青岛是山城还是岛城,地域文化建设十分复杂。
现在的大都市往往成为传统文化的破坏者[4]。
青岛旧城改造建设起步较早,虽多以基础改造为起点,但老城区浓厚的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早已是始终关注的焦点。
各地的旧城改造也多处于商业街等局部改造的初步阶段,能否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是关键。
“结合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变迁,探讨休闲空间与消费文化的关系,根据消费文化的理论及视角,定义休闲空间的概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