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论文:浅谈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兴趣论文:浅谈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学习得以发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的方法手段。

关键词:学习兴趣动机大学生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学习得以发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联系起来,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目的性,即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由此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学生学习上的求知欲;三是学生的成就愿望,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地位、荣誉、自尊或他人的认可。学生的学习既具有社会意义,也具有个人意义。当学生确定学习目的时,

常常会把自己的个人目的与所属的社会目的进行权衡和比较,从而对学习目的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现在大学生应有的紧迫感。有了压力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心理学理论认为,需要是主体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某方面缺乏而引起的一种攫取状态,这种状态形成了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马斯洛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的激发。

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与大学生的需要直接相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大学生只有在具有内在动机的情况下学习,才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或在学习活动结束时的成功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而使其他方面的需要也获得成就感;另外,还应让他们走进社会,了解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认识到在经济时代只有知识才是发展的核心,从而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社会外部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需要,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动力系统。

三、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培养学习动机,是教育一贯的追求,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是完善学习心理结构、促进学习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1、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感召、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激起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吐不凡而又不乏风趣幽默,必定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来进入学习。并且教师还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融合进本专业的前沿信息,其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设置合理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有适当的难度水平

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目标的趋势是由三

个因素决定的:成就需要或渴望成功的动机(ms),成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ps)和成功的诱因值(is)。这些成分存在相乘的关系,即ts=ms×ps×is。此理论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是:在任务属中等难度的时候,动机作用达到最大值;同时,一个人的成功欲望越大(ms值越高),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他越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设置难度适宜的任务。

3、重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基本形成,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性格的养成、兴趣的培养等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的思想情感倾注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的情感,倾注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感染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炳吉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陈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3、宋云娟浅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