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及其新闻思想
从“超然”“独立”到“新闻参战”——抗战初期范长江职业身份与新闻思想的转变
从“超然”“独立”到“新闻参战”———抗战初期范长江职业身份与新闻思想的转变樊亚平a 李向辉b(兰州大学 a.新闻与传播学院;b.学报编辑部,兰州 730000)提要: 范长江最初以“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名世。
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其职业身份却迅速转变为“新闻参战者”。
与此相应,其新闻思想也由信奉“超然”“客观”“独立”的自由主义转变为强调新闻工作的宣传动员功能,强调报纸“政治性”“正确性”和“工具性”的“战时新闻学”思想。
这种思想中虽蕴含有中共新闻思想的成分,但很难确定其一定受到中共思想的影响,其这个时期的思想资源是多元的。
这个时期范长江职业身份与思想的转变主要源于其关心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热忱,建基于其对抗战之于中国社会的意义的认识,中共对其这个时期新闻思想转变的影响应是无形的。
但不可否认,范长江这个时期的新闻思想为其思想由自由主义最终转向党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过渡。
关键词: 范长江;抗战;自由主义记者;战时新闻学;新闻参战者中图分类号: G21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8)02-0126-07 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以“记者”名世的标杆式人物。
对他的研究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显学”。
然而,目前为止的范长江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作为“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在《大公报》工作时期的新闻活动和其成为我党的新闻宣传战士乃至党的新闻战线的高级领导干部后的新闻活动与思想的研究方面,对其从“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向党的宣传战士转变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抗战初期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的研究常常被忽略。
本文以抗战初期范长江新闻活动中显现出的职业身份与思想的转变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试图还原范长江从“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向党的宣传战士转变的完整历史;另一方面,希望以此管窥抗战时期热切关心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代新闻人共同的精神世界。
一、从“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到“新闻参战者”范长江的记者生涯始于其作为《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赴西北考察时期。
范长江
写在最后
1 、“在时局艰难的时候, 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 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 常重要。” 2 、“新闻是报纸的生命, 是报纸的灵魂。” 3 、“新闻必须是事实,谣 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 一定是事实。”
谨以此致敬范长江先生。
1933 年 下 半 年 起 , 范长江正式开始为 北平《晨报》、 《世界日报》、天 津《益世报》等撰 写新闻通讯,内容 多为文化教育方面。 得到《大公报》社 总经理胡政之重视。
1927 年 初 , 报 考 黄埔军校未果的范 长江进入中法大学 重庆分校(吴玉章) 学习。 贺龙20军学兵营 南昌起义
1932 年 奔 北 平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主要事迹
《塞上行》
1936 年至 1937 年,范长江多次赴西北地 区考察,连续发表众多有关西北的新闻报道, 引起轰动,促成国人对西北形势日益关注。 《塞上行》报道了百灵庙战役、西安事变等重 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政治、民族动 向,批评了封建王朝及民国政府传统狭义的消 极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解决边疆问题的新途径。
1935 年 5 月 , 范 长 江 以 《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 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 西北 之行 。从上海出发经、兰 州、敦煌、玉门、包头等 地进行采访。历时10个月, 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中国的西北角》1936.8
生平简介
1936年12月,“西安事 变”发生后,范长江决 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 地进行采访, 1937 年 2 月 2 日 抵 达 西安 。 周 恩 来同志接待了他。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一)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新闻道德) 这个职业关系社会太大,不是一个普通吃饭 的事情。 “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穷毕生精 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 中提出来的。” (二)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到第一线去采访新 闻,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 要事实。《记者工作随想》 要深入采访,用自己见到的事实写作 “炮响主义”新闻作者
范长江新闻思想及其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
范长江新闻思想及其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摘要】范长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他的新闻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围绕范长江新闻思想展开,首先探讨了其核心理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传播真实等。
其次分析了范长江新闻思想在实践中的意义,指出其对于新闻工作的指导作用。
接着重点阐述了范长江新闻思想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对新闻报道、编辑的指导作用,以及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范长江新闻思想的重要性,强调了借鉴其思想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指出范长江新闻思想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重要启示。
通过对范长江新闻思想的深入探讨,能够为当前新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思想、启示、核心理念、实践意义、应用、舆论引导、影响、报道、编辑、重要性、借鉴、促进发展。
1. 引言1.1 范长江新闻思想及其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范长江新闻思想是中国著名新闻教育家、传媒专家范长江先生的研究成果,其核心理念在于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和公正性,强调新闻报道要符合事实真相,要客观中立,要及时传播,要公正公平。
范长江新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新闻工作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之快、渠道之多、形式之杂,让人们难以辨别真伪,范长江新闻思想提醒我们要坚守本质,坚持事实真相,做到真实客观报道,使新闻真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范长江新闻思想还强调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要谨慎行事,要关注社会热点,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范长江新闻思想对于新闻报道、编辑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提醒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新闻报道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要注重新闻内容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范长江新闻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范长江先生的思想,借鉴其经验,努力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让新闻传播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范长江新闻思想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新闻未来。
范长江新闻思想述论_张国红
2004年3月第25卷 第2期东岳论丛Dong Yue TribuneMar.,2004Vol 125 No 12[收稿日期]2003-09-19[作者简介]张国红(1969-),女,《联合日报》社文史部主任编辑。
【历史研究】范长江新闻思想述论张 国 红(《联合日报》社文史部,山东济南250011)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思想[摘 要]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1933—1952年近20年的新闻实践中,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逐步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新闻思想,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人们的新闻实践,而且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2-0126-03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早在1935年至1938年间,他在《大公报》担任特约通讯员和记者时,即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报道,他的传世之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等通讯集,也在这一时期出版。
在这些独具风格的作品中,范长江对祖国的边疆与民族问题,对陕北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等都予以深切关注,在启迪人们觉醒,引导人们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新闻总署和人民日报社等处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新闻思想,并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关注祖国的边疆与民族问题范长江在《大公报》的几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西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考察,他的通讯以大量篇幅对国内尖锐的民族矛盾予以揭露。
在写于1937年的《边疆问题应有之新途径》一文中,范长江认为,中华民族为几个民族所组成,汉族生存于中部腹地及沿海各省,为中华民族之中坚。
自西南云贵经康、藏、陕、甘、宁、青、新疆以至内外蒙古,则为其他民族独立生活,或与汉族混合生存之区域。
试析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对当代记者的启示
以 大 大 提 高 自 己的 “ 近 性 ”从 而 赢 得 更 多的 读 者 。 自 己在 贴 , 使
越来越 激烈的报 业竞争中不断得 到发展 。
拉 近 与 本 地 读 者 的 距 离 , 高 报 纸 的 “ 近 性 ” 最 重 要 提 贴 。 的 一 条 就 是 关 注 民 生 。 一 张 报 纸 最 广 大 的读 者 是 平 民 百 姓 ,
这 告 诉 我 们 记 者 要 深 入 学 习各 方 面 知 识 , 为 “ ” 。 成 杂 家
读者提供服 务 。“ 事” 说 为读 者提供 的服务 同样 直接 , 因为“ 说 事” 就是 为读 者提 供 的一 个行使 “ 语权 ” 话 的大 平 台, 高兴事 、 烦心 事 、 不平 事 、 鲜事 ……任 何 一 名读 者 都 可 以在 这 里说 新 说 自己想说 的 事 , 成 了“ 边人 看 身边 事 、 边人 写 身边 形 身 身 事” 这样 一种 新 闻互动 格局 , 一 步增 强 了报 纸的 可读 性 与 进
服 务 信 息是 多样 化 的 , 括 出 行 、 房 、 费 、 财 、 学 、 包 住 消 理 升 就 业 、 医、 嫁 、 感 等 涉及 工作 、 活 、 习方 方 面 面 的 内 就 婚 情 生 学
究和分析” 。胡愈 之赞誉他的通讯 集《 中国的西北 角》 和斯诺的 《 西行漫记》 一样 ,是一部震撼全 国的杰作” 范长江能写 出《 “ 。 中 国的西北 角 》 这样优 秀的作 品 , 不光要 靠文笔 , 需要 丰富的 还 学识 , 范长江西北通讯 的成功 因素 中, 的丰 富知识起 到 了重 他
刻具有 平民视 角、 百姓 情怀 。在这 方面 , 牡丹 晚报 》 《 就做 了有
益 的 尝 试 , 民 生 热 线 》 版 已开 办 9年 , 《 9年 来 所 - 发 的 9 0 7 = 1 00
范长江《大公报》时期新闻思想研究
最为可 贵的是 , 面对 当时 国民党对共产 党的新 闻封锁 , 范长 车道 , 对 于新 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步入 了崭新 的领域 。 但新机 毅然写 了多篇有关红军长 征的客观报道 , 并对红军 遇同样带来 的新挑 战 , 面对崭新 的环境 , 也 出现 了诸 如新闻记者 江不为所惧 , 引起 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响 , 也使得《 大 素质低下 、 新 闻报道偏离 民众 、 新 闻失实 , 甚至捏造新 闻的问题 , 的遭遇深表 同情 。见报后 , 公 报》 的发行量大大增加 , 甚至 出现 了排 队购买 、 甚至抢 购《 大公 这使我们有必要从 前人 经历中获取经验 ,保障我 国新闻事业健 康发展 。 报》 的局面。后来 , 范长江相继写 出了《 从嘉峪关 到山海关》 等优 范长 江——上世 纪著名报人 ,他在西 北地区的采访 曾轰 动 秀报道 。 时 :这些报道不仅对 当时 中国西部 人民的生活进行 了详 细的 ( 二) 范长江与西安事变 描述 , 而且对 西部民族的未来发展进行 了大胆预测 , 并提 出了~ 1 9 3 6年 1 2月 , “ 西安事变” 爆发 , 西安 当时 的气氛非 常紧张 , 些合 理化 的建议 ; 之后 , 为 了更真实 的了解共产党 人 , 他 沿着 红 但范长江毅然决定去西安采访 , 将 事实 真相透露给社会各界。 2月 2日傍 晚 , 范长江突破层层 困境抵达西安 。2月 4日, 在 军的长征足迹 , 深入陕北进行采访 。 并 突破重重压力发表 亲身采
于当今 新闻事 业而言 , 是 一笔 巨大的理论财富。
关键词 : 范长 江 ; 大公 报 ; 新 闻思 想 ; 借 鉴
引 言
的新 闻材料 , 真实的记录 的中国西部人 民的生活情境 , 并对 当时 广泛关 注的西部 民族 、 宗教 问题进行了深刻 的剖析 。
范长江新闻通讯蕴含的新闻思想
7
2007年第1期
万 方数据
范长江新闻通讯蕴含的新闻思想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学峰 广西河池学院 采写编 JOURNALISMal_cxb200701004.aspx
而言。既表现在他的论著《通讯与论义》中,也包含在
他的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中。 上述作品均收录于1989年出版的《范长江新闻文集》。 难能可贵的是:范长江能把其思想、实践合二为一,融思 想于作品中。笔者以此为本,参照其他学者对范长江新闻 思想及实践的研究。着重分析其新闻思想。 范长江新闻通讯整理出版的有《中国的西北角》、 《塞上行》,约400多篇。其中《中国的西北角》出版后 轰动一时,曾连续再版七次,影响了全国舆论。对于这些 新闻通讯的特点,有许多学者加以论述。胡乔木评价说: “范长江深入人民当中,又有丰富的知识,他写的东西视 野开阔,内容深刻,有陈述,有议论,使人看来有兴趣, 曾在全国引起轰动,应提倡做范长江这样的记者。”笔者 通过阅读原著,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范长江新 闻通讯中蕴含的新闻思想主要有: 第一,情感是写作的驱动力,新闻报道应有浓烈、奔 放的情感,同时,要求文章包含的感情源于记者对新闻事 实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因此才是纯正、优美的情感。 范长江新闻通讯中,行文处处蕴含浓烈、奔放的感
是描写手法。他观察深刻,在写人、叙事、献物中都蕴含
2007年第1期
6
万 方数据
着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辞约意丰,生动逼 真。读者一路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 到强烈感染。例如,范长江通讯中大量的人物形象描写。 个性突出,传神生动。刻画“毛泽东先生”是“书生外 表,儒雅温和,走路象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 乏持重与音调,又类村中学究。”井幽默的说“面目上没 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作者这样 描写毛泽东源自他对毛泽东形象的深刻观察,告诉读者毛 泽东具有一代政治家的风度和军事家的气魄,从而无形中 粉碎了国统区对毛泽东的歪曲宣传。他笔下的“周恩来 先生”,则是另一种神态:“他有一双精神而朴质的眼睛, 黑而粗的须发,现在虽然已经剃的很光,他的皮肤中所藏 浓黑的发根,还清晰的表露在外面。穿的灰棒衣,士兵式 的小皮带,脚缠绑腿,口音夹杂着长江流域各省的土音” 读后,一位聪睿精干、朴素谦和的领袖跃然在脑际。此 外,范长江还在以简练之笔勾勒形象的过程中糅合其经 历,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例如通讯写刘伯承“身体看 起来很瘦,血色也不好。四川人有这样高的个子,要算 ‘高’等人物”,接着以“他之有名”为转折,介绍刘伯 承的英勇战斗历史。这样写使读者既见到了刘伯承其人, 又了解他的主要事迹,使读者对刘伯承有了完整的印象。 范长江对反动人物的描写完全是另外一种笔法和用 词。例如,作者笔下地主家的收账人,是“戴招皮小帽, 穿着马褂,背上背着布口袋,口里含着长早烟筒,一手拿 着白布包好的账簿,一手提着打马辊,或者嘴上还留着八 字胡的人。”这种人一走进村子,“那个村子立刻变成了 肃杀的气象。大人不讲话了,小稿也不闹了。主人的气势 一泄,狗也不敢被声狂疃。挟着尾巴退到一旁。”寥寥数 笔,丑态毕现,爱憎跃然于纸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 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 范长江通讯中的细节描写随处可见,随手可拈来,以 细节丰富整篇文章的血肉,去新闻枯燥乏味的弊病,使他 的通讯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例如,在《卢沟 桥畔》中,作者注意到“八日夜同,阴森的永定河面, 臆蔽了数百卫国英雄之游行。一刹那阃,雪亮的大刀从皮 鞘中解脱,但听喊声与刀声交响于永定河上:九日清晨, 河岸居民见桥上桥下,尸横如垒,而守桥的人,已换上我 忠勇的二十九军武蓑同志了。”这要以细节描写代替过程 叙述,把一场恶战交代得清清楚楚,比正面描写省略了许 多笔墨,而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再如。《川灾勘察 记》~文。作者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时有独具匠心的 构思和细节安排,可以说整篇文章,就是一个个小的细节 与四川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连缀而成。如,作者初进或 都见到“亦不易见变象,市街的外表仍然堂皇富厚,并 且若干军政现象,还比从前进步了一些。……青年学生的
中国新闻名家范长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存浩然正气于心中-中国新闻名家范长江对当今的启示姓名:谢鑫垚学号:151100039范长江,一位跨越中国近现代的杰出新闻家。
他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巨大变迁,从旧社会跨向新中国。
他的心始终系于社会和劳苦大众。
出生在地主家庭,他却毅然决然地投身近代的革命事业,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反抗军阀独裁统治,坚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信仰,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存浩然正气于心中,事事刻刻不忘为人民社会奋笔疾书,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担忧书写在笔下,争做一名历史的弄潮儿。
范长江的浩然正气可谓是那个年代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之处。
反观当今社会广大新闻工作者明显缺少这种正气,为自己的名利去报道,去书写,哗众取宠,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点击率,曝光率,对弘扬社会国家正气的新闻漠不关心而对各类负面新闻夸大事实,夺人眼球,蒙蔽广大群众的双眼。
因此范长江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他的浩然正气值得当今新闻界的学习和反省。
那范长江的浩然正气从何看出呢?接下来就从四个方面一一说明。
一·“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长江从小在儒家正统教育之下,形成了积极入世的思想,而青年之后在广泛的政治,哲学,经济学习中,他又树立将自身知识投入到现实中去的信念。
本可以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的他却选择脱离国民党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合理的教育应当是启发青年的思想,使他们能对宇宙和人生的法则有正确的把握,然后配合着各时代的环境和个人的兴趣与修养,培养他们服务于人类,国家的能力。
”这段话表明了范长江对教育作用的观点,但从侧面看来也是他认为自己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应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信念。
在抗战期间,民族危机一触即发,范长江便敏锐地意识到国家的危亡,奋斗在最前线将各种事实报道出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更是指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
”他深入群众,认真调研如实反映社会面貌和群众的生活。
可以说他是新中国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先驱,简单的报道并不是他想要的,范长江是想通过新闻事实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带有强烈时代感和深刻内涵。
范长江291-292
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长江的新闻论文,大部分写于1938-1941年初这一段时间。
其中一部分是他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负责人的身份写的报告、总结和指导性的文章。
当时他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他正确论述了国统区新闻工作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可以说他的论文代表了那一时期国统区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
1942年长江到解放区后写的新闻论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更加鲜明。
他结合解放区新闻工作的实际,精辟地论述了党的新闻工作中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诸如新闻事业的特点,报纸的性质、任务、作用,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真实性、战斗性,群众办报,新的文风,报纸的作风,记者的条件等等。
解放后,他又有一些新的论著。
他的新闻论文既是对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抽象,因而对新闻工作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看来,许多观点仍未过时,并且闪着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40年前,他就明确提出办报“要掌握一般工作的规律,而且要掌握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
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下决心把我们自己提高一步”。
这对于当今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不是仍需要努力的吗?他还认为:“新闻事业为社会各种事业部门中最富于变动性的事业”,这就抓住了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特征。
正因为新闻事业为社会各种事业部门中最富于变动性的事业,所以“它不只是迅速的多样的反映时代的变化,而且如果有正确政治认识作指导,新闻工作又是加速推进社会的重要力量。
”关于报纸的性质,范长江强调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只有属于人民自己、为人民大众的报纸,那才会受人民的热烈欢迎,受人民的爱护。
这种人民的报纸,是人民的喉舌,他们把自己的报纸当做斗争的喉舌,是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平建设的有力武器。
”关于什么是新闻的问题,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长江这个看法,成为我国新闻界有关新闻定义的一家之言。
长江又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
范长江“民本”新闻思想初探
范长江“民本”新闻思想初探作者:谢影哲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1933年到1970年范长江“民本“新闻思想的发展,主要将其“民本”新闻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1935-1938年,此时的范长江供职于《大公报》,民本新闻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西北之行等的新闻理论实践中,还只是尚未初具理论雏形;第二个阶段,1938-1956年,1938年,范长江因与张季鸾、胡政之等共产党人的新闻政治思想观点已经有了很严重的分歧,他宣布自己脱离《大公报》,此后他的民本新闻政治思想也就真正是从理论上进入了第二个新的阶段,接受了共产主义新闻思想;第三个阶段,1956-1970年,范长江离开了新闻第一线,但仍然始终心系中国新闻界,这个新的阶段,范长江的民本新闻政治思想已经达到了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又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范长江;战时报业;民本思想;社会利益至上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02范长江是我国历史上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强调中国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真实地反映中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传递中国人民的美好声音和表达中国人民的感情,要真正地做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一、范长江民本新闻思想的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体现于实践中的不完善的民本思想范长江在1935年10月开始了他的西北之旅,在此过程中,他陆续写出了《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等著名的通讯集,并且轰动一时。
此次10个月的采访和考察,范长江成为了第一个报道红军长征行动的新闻记者,同时,他也记录了西北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让大众了解了西北的实情。
1.新闻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新闻真正的主人是人民群众范长江的作品之所以在全国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好评,如他在西北采访通讯中所表露的,这些新闻报道的都是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内容,实际上他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他的感受,实质上就是西北民众对政府的观感。
范长江评析
所谓 “ 民本新 闻 观” ,就 是新 闻活 反 映事实 。范长 江的西北 之行 带着 了解
动 以 民众 为本 原 、为 目的、为核 心 ,新 社会 民生 和红军 北上 的两 个 问题 ,开始
共有 1 2 5 9 篇 ;本文 截 取 2 0 0 0 年至 2 0 1 3 闻活动是 一个 以 民众 为 出发 点 ,又以 民 他 的新 闻采访之 旅。他 这一 时期 的作 品
1 范 长 江 研 究 现状 概 述
2 范 长 江 新 闻 思想 分 析
一
些潜在 问题 。3 第 二 ,范长 江强调新 闻
通 过对 “ C N K I ” 中 以范 长 江 为 主 题 2 . 1 “ 民本 ”新 闻观
要 如实地 报道新 近发 生 的事实 ,客观 的
进 行 检 索 ,从 1 9 5 4年 至 2 0 1 3年 4月 , 以范 长江作 为研 究或 论述 主题 的文章 ,
年 4月 “ C N K I ” 中 收录 的共 计 8 0 0篇文 众 为归 宿 的过程 。用范 长江话 说 , “ 一 紧扣时 代脉搏 为分 析研 究时 区,从 总体 上对 “ 范 张 报纸 ,一 个记 者 ,其基础 在群 众 ,前 中可 以感 受到 范长江 高人一 筹 的采访 艺 长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 。
看 到关 于范 长江研 究 愈加深 入和激 烈 ,
大 多数 范长江研 究 主题主要 集 中在三个 于他一生的追求。1 9 4 6年范长江在华 中新 写作应 当照顾群众 的爱好 和兴趣 。 方 面 即 :范长 江的新 闻思 想 、新 闻实践 闻专科学校 的发言《 人 民报纸 的基本问题 》 及 职业 精神 等方面 ,这 些研 究对 于范 长
直 接造 成 了范长 江研究 中以偏概全 、评 “ 这个 社会 正需 要无 数有操 守 的记
范长江新闻思想评述
范长江新闻思想评述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工作的杰出代表,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工作中,范长江在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方面均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935年至1938年间,他在《大公报》担任特约通讯员和记者时,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报道,他的传世之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等通讯集在这一时期出版。
在这些独具风格的作品中,范长江对陕北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等都予以深切关注,对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做了真实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新闻总署和人民日报社等处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新闻思想,并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
第二部分范长江新闻实践及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第三部分主要从范长江的新闻实践中描述、梳理范长江的思想内核及主要的观点。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范长江新闻思想对于当代新闻工作的启示。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经济条件下结合范长江新闻思想的闪光点来指导新时期的新闻工作。
向范长江学习 争做优秀新闻工作者
向范长江学习争做优秀新闻工作者近日得幸参观范长江纪念馆,缅怀范长江同志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此行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范长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他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为了团结广大青年记者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范长江同志付出了大量心血,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他的作品是历史的产物,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忠实记录,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他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中不避风险地努力探索真理的过程。
范长江同志高尚的思想品格、丰富的新闻实践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宝贵精神,激励当代广大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书写中国新闻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时刻铭记,新闻工作者要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社会责任。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
要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着力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用积极健康的新闻作品吸引观众、打动听众、赢得读者,为我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新闻工作者要面向群众、扎根群众,反映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求。
作为新时期基层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伟大时代的主角,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倾听群众心声,写百姓生活、做百姓记者。
要深刻认识只有心里装着群众,笔下才有群众,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愿望,反映群众呼声,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
名记者范长江
(一)弃学去前线 穷苦童年,勤奋好学的“ 穷苦童年,勤奋好学的“金刚 钻”。 1927:与黄埔军校失之交臂,考 :与黄埔军校失之交臂, 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吴玉章) 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吴玉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三一”事件 奔赴武汉 三 三一 三一” 贺龙20军学兵营 贺龙 军学兵营 南昌起义 生病、流浪广州、汕头、 生病、流浪广州、汕头、福建 1928年 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 年 1932年初弃文凭奔北平,入北 年初弃文凭奔北平, 年初弃文凭奔北平 京大学哲学系
1961年 1961年《记者工 作随想》 作随想》:采访 动机 红军北上以后中 国的动向 未来抗日战争的 大后方——西北、 西北、 大后方 西北 西南的情况怎样
《中国的西北角》 : 中国的西北角》
1、 第一次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红
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增进了人们对红军 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在当时公开出版的书籍上, 在当时公开出版的书籍上,第一个在 文章中称“红军”而不称“共匪” 文章中称“红军”而不称“共匪”,并 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而不是“ 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而不是“流 寇”; 对红军的行动方向、 对红军的行动方向、革命形势作了 精辟的分析。 精辟的分析。
爱国爱人民的强烈情感 (农民疾苦, 经济凋敝) 冻了的黄河,厚厚的冰块封盖着河面, 冻了的黄河,厚厚的冰块封盖着河面, 招人厌恶的沙土更如苍蝇式的铺满着 厚冰。冰层下面虽然有急流的河水, 厚冰。冰层下面虽然有急流的河水, 而人们对于黄河冬景总是死寂的感觉。 而人们对于黄河冬景总是死寂的感觉。 正和沉滞的中国一样, 正和沉滞的中国一样,骨子里的进展 不能说没有,然而不在冰开冻解之后, 不能说没有,然而不在冰开冻解之后, 外间人总不容易认识中华民族的力量。 外间人总不容易认识中华民族的力量。
浅析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浅析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作者:李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2期[摘要]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范长江从事新闻工作达-19年之久,他创造了一系列的新闻奇迹并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新闻思想。
这些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思想范长江不仅是20世纪我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他还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优秀领导者。
正如邓颖超在《范长江新闻文集》序言中所说:“长江同志我是熟悉的,他原来是个进步的新闻记者,后来参加了革命队伍,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做了很多工作,他的作品是很有影响的。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
范长江从1933年涉足新闻界,到1952年调离人民日报社,前后从事新闻工作达19年之久。
1935年5月,范长江开始担任《大公报》记者工作,为西北通讯采访和写作。
1939年5月,范长江在重庆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入党。
皖南事变后,他赴香港创办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机关报《华商报》。
1941年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范长江辗转到苏北解放区,担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华中总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等职。
1946年5月,范长江由苏北到南京,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对外发言人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他始终跟随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及时向党和全国人民传达了党的声音。
全国解放以后,他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范长江曾经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
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及历史意义
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摘要:范长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
他以追求真理、注重现实的献身精神和求实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以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迈开双脚,通过对重大历史性现象和问题的实地考察,以生动灵活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对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文从新闻通讯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这两个层面论述了范长江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通讯;;特色;历史意义目录一、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主要有 (1)(一)瞩目于历史风云,选材重大 (1)(二)浓郁的文化氛围,强烈的地域特色 (2)(三)散文化的笔法 (4)(四)视角的“游记”性 (6)二、范长江通讯蕴含的历史意义 (6)(一)拓宽了新闻通讯的题材领域 (6)(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长篇新闻通讯的宝库 (6)(三)促进了新闻通讯中评论手段的成熟,丰富了新闻通讯的表现手法 (7)三、结语 (8)参考文献 (8)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人。
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通讯家,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报撰稿,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的特约通讯员身份到中国西南、西北作考察旅行,1936年又在陕西、内蒙巡行并到达延安。
在这期间撰写了大量轰动全国的新闻报道,《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集记录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发展。
后创建国闻社、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加入共产党、创办报纸,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
在诸多领导岗位上为中共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
文革中被迫害,于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干校”死于井中,被宣布为自杀。
范长江新闻实践丰富、新闻思想精深,其人格、其思想、其操守均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就新闻写作而言,其贡献主要体现在新闻通讯写作方面。
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出版后轰动一时,曾连续再版七次,影响了全国舆论。
本文拟对范长江新闻通讯的主要特色及其历史意义稍作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责。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作为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现当代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杰出领导人,范长江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先后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等多种新闻界要职,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上下,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也被后代新闻从业者所称诵。
1.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即新闻道德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记者,首先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前提。
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
” “丰富的学识也使长江的通讯增添了情趣,他写的事物不是简单、平铺的记述,而是有着许多生动、具体的材料,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
有知识才有兴味,有启发,甚至有感染力量。
——这样爱憎分明的感染力量,在长江的通讯中是十分强烈的。
”(1)他指出,新闻记者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责己要格外严,要树立正气,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范长江经常结合当时的形势,联系社会风气以及新闻界的状况,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教育、培养高尚品质的具体要求。
“青记”刚成立的时候,曾以6项具体要求作为会员的信条,即:努力自我修养,健全本身人格,巩固共同意志,促进新闻事业,维护大众利益,发扬民族精神。
1939年春,“青记”又制定了记者公约,要求会员提高认识,共同遵守。
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
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靠真理,就是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判断事物的曲直、善恶和美丑。
新闻记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追求和人格,才能坚持用正义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实和广大受众,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新闻记者。
范长江新闻思想及其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
范长江新闻思想及其对于当前新闻工作的启示作者:袁小春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0期【摘要】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主要论点包括: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哨与先锋”,要坚持“大家办报,大家用报”的群众方针;新闻工作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队伍;新闻记者应不断学习以。
范长江新闻思想对于我国新闻工作的启示: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要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思想;启示范长江是我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
在范长江的记者生涯中,曾经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
范长江成绩的取得决非偶然,与其良好的政治素养,一心一意为民众服务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记者作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前中国的新闻事业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传媒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怀念范长江、研究范长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范长江的实践中、著作中吸取到能够有助于中国新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一、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主要论点(一)新闻工作的性质:“政治工作的前哨与先锋”范长江认为“新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前哨,是先锋,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之上,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使正确的为争取最后胜利的政治理论和行动方法,能迅速地普遍地深刻地印入广大民众心目中,是推进政治的重大力量。
”范长江指出:“报纸一定要有明确的阶级性、党性与十分尖锐的政治性。
”由此,他精辟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报纸是人民的喉舌,党的喉舌。
”其主要理由在于“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是与人民一致的。
所谓与人民一致,就是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其他利益,因此我们的党报,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其他利益”。
论范长江新闻思想
论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两次转变时间:2011-12-12 14:11:00 作者:; 来源:●马庆谭艳丽范长江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新闻思想也经历了两次转变,而这两次转变同时也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
从“四不主义”到共产主义:范长江新闻思想的第一次转变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内容多为文化教育方面。
由于他文笔精练、视角独特,引起了天津《大公报》社的注意,《大公报》社总经理胡政之亲自邀请范长江专为《大公报》撰稿。
在当时,《大公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为范长江的新闻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我在《大公报》四年,与胡政之接触较多,对他标榜的‘民间报纸’、‘独立言论’、‘客观报道’、‘诚以待人’这一套办报主张,一直以为有几分真实”。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欲望和步骤愈发明显,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成大局的情况下,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历时10个月,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后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我自己当年到西北去采访是怀着两个目的的: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当时抗战即将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后,敌人肯定会占领我们的若干大城市,那么我们的后方——西北、西南的情况怎么样呢?这两个问题,也是当时群众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
”西北之行结束后,范长江回到天津,被《大公报》社聘为正式记者。
他接连又写出了《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百灵庙战后行》、《忆西蒙》等著名的通讯。
从范长江这个时期的新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在谈到中国西北民族问题时,他以高屋建瓴的敏锐观察力,通过其所见所闻,对西北民族关系中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反思,“第一、藏族固有文明因同化而牺牲,不能使之充分发扬,以构成将来新中国文化之一部。
第二、此带汉人无有力民族与之竞争,即不能励精图治的促进其体力、智力,政治与经济上的发展。
学习范长江研究范长江_纪念范长江90诞辰
在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史上,出现过许多名记者,邹韬奋和范长江,无疑是两颗最明亮、最辉煌、最灿烂的星。
邹韬奋生于1895年11月5日,范长江生于1909年10月16日,邹韬奋比范长江大14岁,今年正好是范长江同志诞辰90周年。
和对邹韬奋一样,对范长江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范长江,研究范长江。
学习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做范长江式的记者,把我们的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长江从1934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到1951年离开人民日报社止,有18年时间工作和战斗在新闻岗位上。
18年,和那些把毕生几十年的精力奉献给新闻事业的人相比,不算长,但长江在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地位却非同一般,长江著作的价值和影响却非同一般,长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却非同一般。
他从当通讯员、记者开始,直到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等高级职务。
他参加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报道,他是第一个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实地报道红军长征、写出许多重要文章的记者,他是第一个披露西安事变真相的记者,他是第一个进入陕北红区的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记者,他是卢沟桥事变后最早奔赴华北前线的记者之一,等等。
他的5中国的西北角6一书出版后,数月之内一连8版,5塞上行6问世后也一版再版,轰动了中国舆论界,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
长江给我们留下的新闻方面的文章,包括新闻、通讯、论文等,估计在400篇左右(包括收入5中国的西北角6和5塞上行6中的通讯),约100多万字。
长江还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国新社、华商报的主要创办人和领导人之一。
长江还关心新闻教育,是解放区和新中国办正规新闻学校的先驱。
长江离开新闻岗位后,继续关注中国的新闻事业,1961年写了5记者工作随想6这篇著名文章。
总之,长江18年的新闻生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丰富材料。
现在我着重就研究范长江的问题,谈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名记者研究》
课程主讲人:赵建国
课程开设单位:文学系
论文题目:《范长江及其新闻思想》
系别:文学系
专业:新闻学
姓名:郑恩业学号081012214指导老师:赵建国
二0一一年六月
范长江及其新闻思想
摘要: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新闻思想,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时至今日,仍是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财富。
范长江新闻奖,是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
本文主要通过范长江从实事求是出发、民本思想和民族思想的三个方面总结出其新闻思想,表明他的新闻思想,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人们的新闻实践,而且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范长江、新闻思想、实事求是、民本、民族
他是70多年前第一个真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将真实的“红色延安”告诉全国读者的记者。
不管是在《大公报》报道“中国的西北角”,还是在《人民日报》担任社长,他始终坚守着作为一个新闻人必须遵循的原则,那就是“新闻必须是事实”。
一、人物介绍【1】1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一”南昌起义。
1932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33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报撰稿。
1935年后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我国大西北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报道,这些报道后来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1937年11月和羊枣、徐迈进等同志创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并被推选为“青记”的总事。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他还参加了香港《华商报》的创办工作,担任过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
1949年7月,与胡乔木等新闻界知名人士在北平成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职。
1于江纯.范长江采访经历与采访思想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
二、新闻思想
2.1实事求是的出发点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总是在一批批的先驱者披荆斩棘中前进的,例如屈原、司马迁、梁启超、卢梭等等。
虽然他们不属于同一个年代、同一个民族,但是他们都共同拥有一个品质:实事求是。
他们不断探索历史的规律,面对社会的现实,追求人类的真理。
而在中国新闻史上,范长江就是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是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一个出发点。
他不断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他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个共产党员,再到新中国的新闻领导人。
“范长江在新闻工作上始终执着于科学的理念,坚持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而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分。
他以其超前的眼光、敏锐的感觉和和惊人的毅力的勇气,为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创造了一系列的‘第一’”【2】2。
首先在长征时期,范长江为了深入了解长征的真相,他沿着长征路线进行考察和采访,并通过《大公报》发表了多篇通讯报道,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也及时将实施的真相告诉了全国人民。
在延安的时候,范长江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导的热情接待,他也写了一篇名为《动荡中的西北大局》的通讯,向全国人民说明了共产党的本质。
2.2民本思想及新闻观
“范长江的‘民本’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影响;第二阶段,范长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走上了共产主义思想的道路;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虽不在新闻领域工作,但仍时刻关心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并形成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民本’思想。
”【3】3这三个阶段,也是范长江的成长经历,使他得到了锻炼,他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民本新闻观’,就是新闻活动以民众为本原、为目的、为核心,新闻活动是一个以民众为出发点,又以民众为归宿的过程。
”【4】4范长江这新闻观与其“民本”思想的三个阶段密切相连。
他以自己的新闻思想和行为阐释了“民本”新闻观。
在第一阶段里,孙中山“三民”主义里的民权主义直接影响范长江“民本”思想的形成,孙中山认为国家当以民为本,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用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
然后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里,范长江的“民本”新闻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这时候他接受了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慢慢
2陈涛.论范长江精神[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
3雷辉.范长江的"民本"思想——纪念范长江诞辰100周年[J].青年记者,2009(33)。
4陈涛.范长江的“民本”新闻观[J].新闻界,2006(2)。
趋于成熟。
他说:“共产党的党报,是真正够得上称为人民的报纸的。
为什么呢?第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与人民是一致的。
所谓与人民一致,就是共产党除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
”【5】5
2.3民族关系问题的报道和思考
范长江的民族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书里。
“两本游记,不仅仅是风物山川的描绘,同时还是当地风土民情、社会世象、政治经济的缩影,可以说是对中国这个重要历史时期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为读者了解西北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为我们研究当年的西北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部作品中,范长江更有对我国边疆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的报道和思考。
他以其亲身经历,一路的所思所感,深刻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严峻,岌岌可危的边疆生态。
”【6】6
首先,范长江描述了西北地区民族的矛盾现状。
因为西北地区大、民族多,并且清末民初的民族政策不利于民族团结,渐渐地,矛盾越来越深,其中包括了汉藏矛盾,范长江此时描写了西北的真实现状,提高人们对西北的关注。
其次,范长江对这矛盾提出了思考,“他对西北地区民族不平等现象进行了反思。
《白水江上源》:‘第一,藏族固有文明,因同化而牺牲,不能使之充分发扬,以构成将来新中国文化之一部。
第二,此带汉人无有力民族与之竞争,即不能励精图治地促进其体力、智力、政治与经济上的发展。
’”【7】7最后,范长江对西北地区提出了新政策。
“如果一味敷衍,苟延时日,恐在此外力压迫下,不出数年,将至无法收拾。
”【8】8可见他对民族政策非常又远见。
范长江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进步的知识份子的角度审视中国所遭受的经济困难和民族灾难,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以及他对新闻事业热衷进行了只身西北之行。
深入战争现场,不畏艰险深入实地采访。
他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忠诚党和人民的思想品格以及他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意义深远的“长江精神”。
回顾范长江的一生,我们清晰地发现他时刻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无论是作为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大公报》记者,还是担任要职的国家领导干部,范长江都密切注重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把对事业的执著、对人民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反思统一到一起,融入到新闻事业中去。
5沈谱.《范长江新闻文集》[M].新华出版社,2001,1084页。
6白润生.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对我国西北民族问题报道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2)。
7金石.范长江笔下的西北民族问题——以《中国的西北角》为文本的考察[J].今传媒,2010(18)。
8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上海:上海书店,1991,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