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0是苹果落地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吗素材新人教版
从牛顿的苹果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从牛顿的苹果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1c72fb1ada38376baf1faeed.png)
从牛顿的苹果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1、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落;2、为什么不是向上掉落;3、且掉落是竖直向下。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却无从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证.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
![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637b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d.png)
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众所周知,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许多成就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他发现重力定律更是被誉为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那么,牛顿是如何发现重力的呢?牛顿在1666年的一天,当他坐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休息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
牛顿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是向上飞走呢?这个简单的问题成为了牛顿研究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牛顿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他发现,不仅是苹果,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朝向地面运动。
这让牛顿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物体朝向地面运动呢?通过反复实验和推理,牛顿最终得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万有引力,这种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经典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顿的发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还通过数学的推导和实验的验证,将万有引力定律系统地阐述了出来。
这一定律的提出,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也为后来的天体运动、行星运动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牛顿的发现对于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的现象,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其他天体运动的理论基础。
牛顿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一项发现,更是对整个自然界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通过牛顿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更可以深刻理解科学发现的价值。
正是这种勇于探索、不断实验的精神,才让牛顿得以发现重力定律,为整个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历史,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一次赞美。
牛顿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典范。
让我们一起向牛顿致敬,向科学的伟大精神致敬!。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0289f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0.png)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通常被与一个著名的故事相联系:那就是苹果落地的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牛顿是在他的母亲家中的花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进行思考的。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到了地上。
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开始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不是向上或者向侧面飘去。
这个现象引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他开始推理,如果地球能吸引苹果,那么地球也能吸引月亮,使它围绕地球旋转。
最终,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牛顿在他老年时为了解释他的科学发现而编造的。
不过,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个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59dd3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b.png)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更是关于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起源。
这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当时牛顿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地呢?据传说,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突然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幕让牛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开始思考着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在空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牛顿最终得出了引力定律的结论,这个定律成为了后来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事件。
牛顿并不是在实验室里面冷静地进行实验,而是在大自然中,被一颗苹果砸中了头。
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科学发现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也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牛顿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
他从一个简单的事件出发,最终得出了深刻的科学结论。
这种求知的精神和执着的态度,是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除此之外,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科学发现需要勇气和坚持。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物体落地是上帝的旨意,而牛顿却敢于挑战这种观念,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实验。
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勇气和坚持,对于科学发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传说,更是关于科学发现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科学发现源于日常生活,需要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需要勇气和坚持。
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也给我们每个人以启示,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未知,勇敢地追求真理。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46241b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e.png)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第一章:伟大的科学家们1. 牛顿的苹果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这颗苹果的掉落引发了他对重力的思考,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里程碑。
据传,年轻的爱因斯坦在等车的时候,看到了一列列火车经过,并突然想象自己坐在其中一个火车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两列火车以相对静止的速度相遇时,他们的钟表竟然不一致了!这个奇异的想法最终推动了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
第二章:重大发现1. 电的发现18世纪,贝克勒尔一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一些物质与金属接触时,物质会吸引或排斥金属。
这个现象被称为静电,为电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2. 辐射的发现伽马射线、X射线和阿尔法射线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科学家,她的研究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实验的奇闻1. 平面镜实验伽利略在研究光学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将两面平行的镜子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限反射的通道。
当他把一个物体放在其中一个镜子前面时,他发现物体的映像在镜子之间来回跳动,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光影效果。
2. 壁虎爬墙实验数百年前,一位科学家观察到壁虎能够在垂直的墙壁上自由爬行。
为了揭开这个谜题,他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壁虎的脚趾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他惊讶地发现,壁虎的脚趾上有许多微小的细毛,这些细毛能够与墙壁的微小凹凸相互作用,从而使壁虎能够爬上墙壁。
第四章:物理学的趣事1. 空中飞行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在空中飞行。
但直到兄弟俩莱特兄弟的出现,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
他们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最终发明了飞机,使人类的飞行梦想成为现实。
2.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两个粒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成为纠缠态,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它们仍然能够以瞬间的速度相互影响。
关于万有引力的科学故事-牛顿与苹果
![关于万有引力的科学故事-牛顿与苹果](https://img.taocdn.com/s3/m/578fc3f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7.png)
关于万有引⼒的科学故事-⽜顿与苹果 在⽣活中,如果我们被苹果砸了⼀下,有可能的反应是把苹果吃掉或者扔得远远的。
可是⼩⼩的苹果砸到了⽜顿的头上,却给了⽜顿如此⼤的启⽰。
下⾯⼩编给⼤家讲⼀讲科学故事-⽜顿与苹果。
⽜顿与苹果 英国有⼀个青年,名叫艾萨克⽜顿,他是研究物理的。
⽜顿⾮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些很平常的现象进⾏深⼊的思考。
有⼀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
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这时,⽜顿就想到⼀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直向上升去,⽽总是向下落呢?⽜顿捡起苹果突然有⼀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种看不见的⼒量在起作⽤,把苹果拉向地⾯呢?过了很久,⽜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定律”。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种看不见的⼒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轻的物体吸引⼒⼤,我们⽣活的地球⽐地球上的万物都⼤得多、重得多,所以向上抛的所有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作⽤的结果。
⽜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现象。
在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星球,⽐如太阳、⽉亮、⽕星、⽊星,它们也都是通过万有引⼒吸引在⼀起的,所以⽉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这种引⼒把它们固定在各⾃的位置上,才使得它们虽然在同⼀天空下运动,却不会发⽣碰撞。
⼩⼩的苹果给了⽜顿这样⼤的启⽰。
其实同样的现象在别⼈的眼⾥早已司空见惯,不当作⼀回事,⽽⽜顿却通过⾃⼰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的规律。
达尔⽂的故事 达尔⽂⼩的时候,⼀次跟妈妈到花园⾥为⼩树培⼟.妈妈说:“泥⼟是个宝,⼩树有了泥⼟才能⽣长.别⼩看这泥⼟,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我们才有奶喝,才有⾁吃;是它长出了⼩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穿.泥⼟太宝贵了.” 达尔⽂问:“妈妈,那泥⼟能不能长出⼩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狗是狗妈妈⽣的,不是泥⼟⾥长出来的.” 达尔⽂⼜问:“我是妈妈⽣的,妈妈是姥姥⽣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都是他妈妈⽣的.” “那最早的妈妈⼜是谁⽣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说:“孩⼦,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树⼀样快快长⼤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幼喜欢花草树⽊、鸟雀⾍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捕捉昆⾍、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个⼤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忘记了危险.有⼀次,达尔⽂在⼀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样陷⼊了沉思.他⼼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的神智⾮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的⼀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块宽阔的草地上,有⼀⽼⼀少两个⼈正兴致勃勃地在那⾥放风筝。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af1563e50e2524de4187ed1.png)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却无从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证.其实关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版本二,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
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
![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2205ef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d.png)
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第一篇: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
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
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
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
第二篇:牛顿故事篇一: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有知名度的科学家,但是当他得知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5c2e9f5f3c1ec5da50e2702b.png)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这种说法被广为传播.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是: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据说这是牛顿的侄女在1730年告诉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的,伏尔泰借此大作文章来宣传自然科学.威廉·斯塔克雷1752年写的《牛顿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斯塔克雷与牛顿正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在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向地面?为什么不斜向运动呢?……(见《天空中的运动》杰拉尔德·霍尔顿等编)英国人很重视这个故事,过去他们常常把那株苹果树指给好奇者赏识,后来树倒了,便砍成若干块存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说法:“公元1666年牛顿住在故乡沃尔斯索普村,当时注意力正集中在引力问题上.因见苹果坠地,引起了引力必能过空间的想法.牛顿以此为线索,考虑到‘地球吸引苹果,无论苹果树之高低如何,必皆如此’”;“我们不能到数哩以上的高度去做实验,但引力必能达到遥远的高度,是毫无疑问的”.设想苹果由百哩高处落下,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其速度逐渐增大直至到达地面为止,牛顿认为这是“显见之事”,虽然地球的“引力会因高度之增加而减小”.(见《天文学名人传》)还有这么写的:一天,牛顿在花园里想着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运行?恐怕是地心引力.因为很普通的事情:绳子一端系一石子,手握另一端,可使石子沿圆周转圈,此时若割断绳子,石子便会飞走.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圈,必定受到地心引力.这引力有多大?多远的地方才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脑中正在思索,忽听一声响,一只成熟的苹果落下来了.牛顿顿时想到:这是地心引力!苹果能从树上落下,一定也能从很高很高的空中落下.由于地心引力,它不会落到别的空间.那么月球也是一个东西,也一定受着地心引力,月球的运动和苹果落地是同样受引力作用的结果.…从上引述可见“苹果落地”的故事在许多书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了“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同时由此得到启示,或者牛顿用“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事实在阐明自己关于引力的想法,则是可能的.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苹果落地本身,而是“可能就是使苹果落地的这种力,使月亮维持在自己的轨道上.”牛顿的贡献并不在于“发现引力”,因为伽利略试验落体和投射时,已见到东西被吸引而掉向地面;开普勒在描画行星轨道时已模糊地意识到引力的作用,在他1605年给胡瓦特的信中提到把“天体机器比做时钟装置一样”,“是由单一的十分简单的磁力来实现其各种各样运动的”(受当时出版的威廉·吉尔伯特关于磁的著作的影响,开普勒设想自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沿轨道前进).牛顿的贡献在于将地面上的原理规律应用于宇宙,使天与地的一些力学规律实现了统一.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牛顿熟知力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如果月球受地球的引力跟苹果受到的地心引力性质相同,且吸引力随1/R2而改变.已知地面上的落体加速度g=9.8米/秒2,地心和月心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半径的60倍,那么月球受引力作用指向地球的加速度a=g/602=0.0027米/秒2.牛顿也知道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7(1/3)天=2.36×106秒.那么月亮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4πR/T2,我们将R=6400公里,T=2.36×106代入,可得a=0.0027米/秒2.两者对照,可见前面所作的“性质相同”和“平方反比”的假设是正确的.据说牛顿在1666年就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他居住在老家沃尔斯索普村(1665~1667年瘟疫席卷英国,剑桥大学被迫停学),手头缺乏资料,凭记忆将地球上每一纬度相隔的距离算作六十一哩弱,得出地球半径为3.440哩(约5.500公里),计算的结果比预定的要小(1/6),牛顿感到失望,就扔一边了.到1672年,牛顿又想到了引力问题,得知法国人皮伽耳测量计算出来的每纬度间隔是六十九哩强,算得的地球半径约是4000哩(约6340公里),以此值代入计算,结果相符合,他十分高兴.但是牛顿并不想着急于发表结果,而是抓住一个个行星埋头计算,持续了两年,并写成了《原理》第一本.他把底稿放到箱子里,又去研究别的问题了.他所以不愿付印发表,是因为他过去写了一部关于光学的著作,发表后引来了跟别人的争执,他不想再因“引力问题”招惹麻烦.幸亏天文学家、牛顿的好友哈雷1684年和胡克发生了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必有力作用于行星上,才能使行星做椭圆运动,而且应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可是哈雷证明不了,于是就去向牛顿请教.牛顿答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计算好了”,经过一点迟疑,牛顿把《原理》交给了哈雷.哈雷十分惊喜,说服了牛顿,把稿本送到皇家学会审阅.皇家学会想把它出版出来,可是不久又称经济困难不出版《原理》.牛顿告诉哈雷,《原理》计划共三本,可是怕跟胡克发生争执,准备把第三部分压下来,只出两本.哈雷立刻答复牛顿,不要因别人的妒忌而烦恼,压下第三部分的决定是悲观的无价值的.在哈雷的热情鼓励下,牛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写成《原理》一书,最后在1687年全部出版了.《原理》的头二本,是专门讨论物体的运动.第三本叫《天文系统》,在这本书中,牛顿把引力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1798年,距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过了一百多年,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定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当时为6.71×10-8达因·厘米2/克2,1979年G的数值为6.6720×10-11牛顿·米2/千克2).。
科学家牛顿的主要事迹(精选)
![科学家牛顿的主要事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56af2d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8.png)
科学家牛顿的主要事迹1据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思考问题。
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也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这个苹果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颅。
牛顿的故事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
科学家牛顿的主要事迹2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
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
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
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
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科学家牛顿的主要事迹3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
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
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b116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6.png)
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你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吗?可老有趣啦。
话说牛顿啊,是个超级爱思考的家伙。
有一天呢,他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果园里溜达,那时候他可能正满脑子都是那些关于天体啊、力学之类的高深问题。
突然,一个苹果“啪”的一声,从树上掉下来了,就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你说巧不巧?一般人被苹果砸了,可能就骂骂咧咧几句,然后把苹果捡起来吃掉就完事儿了。
可牛顿他不是一般人啊,他就开始琢磨了:“这苹果为啥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上掉呢?”这一琢磨可不得了,他就顺着这个思路一路想下去。
他就想啊,地球对这个苹果有吸引力,那这个吸引力会不会对天上的月亮也有作用呢?月亮为啥能一直绕着地球转,而不掉下来呢?
牛顿就开始各种计算、各种推理。
他就像一个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他把自己之前学的数学知识啊,对天体的观察啊,都结合起来。
他想啊,这个吸引力肯定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也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就这样,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牛顿终于搞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宇宙奥秘的大门。
让人们知道了原来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引力,不管是地球上的东西,还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被这个定律管着呢。
你说牛顿是不是超级厉害?就因为一个苹果砸脑袋,就发现了这么伟大的定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d78d5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2.png)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据说,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苹果落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科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牛顿生于1643年,他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的人。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物体运动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牛顿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传,有一天,牛顿在家中的果园里,看到了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
这个简单的场景,却引发了他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深刻思考。
牛顿想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牛顿最终得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发现,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面上的原因。
同时,他还发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提出了“物体静止则静止,物体运动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的这些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发现了这些规律,更在于他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现往往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对于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让人类能够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发现新的规律和真理。
如今,牛顿的成就已经成为了科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他对于物理学的贡献被后人传颂不衰。
牛顿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总的来说,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有趣的传说,更是对于科学探索精神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我们应该向牛顿学习,保持对于自然的好奇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让科学的火炬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精选
![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68f57c5d0d233d4b14e696d.png)
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精选
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那幺,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背后的故事胡克是当时最先进的实验主义者,利用螺
旋弹簧,他推导出了“弹性定律”也就是今天的胡克定律。
他完善了空气泵,
并用它对呼吸和声音做了实验。
有一天,哈雷和胡克,以及克里斯多佛.雷恩一起在咖啡馆,讨论一个难解的谜团,为什幺行星这样运动。
在80年前,天文学家开普勒,证明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
而且行星离太阳越近,它转得越快。
为什幺,有没有可能太阳有某种隐形力,造成了行星运动的改变?如果正是如此,有没有简单的数学法则可以解释这一切?就像胡克的弹性定律那样?就在哈雷怀疑牛顿是不是像胡克一样糊弄自己的时候,信使送来了牛顿的信。
这些正是自然包容万物的视野。
书写出现代科学的卷首语。
关于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普世法则。
不仅适用于地球,而且适用于真个宇宙。
哈雷匆忙赶回了剑桥。
如果没有埃德蒙多.哈雷,牛顿就不会构思,也不会写自然哲学原理,更别提出版印刷这本巨作,那对我们有什幺影响吗?在1642年,牛顿出生以前,世界和现在非常不同。
人们看天上的星辰,只能理解为是钟表大师的杰作。
在他们大脑中,只能出现一种解释,只有一个答案,God出于我们不了解的原因,上帝创造出了太阳系。
但这样的解释把其他一系列问题都关在门外。
万有引力定律的出现,使人们不必搬出钟表大师或者上帝,就可以解释太阳系的精确和美丽。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80c8e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b.png)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在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因为一颗苹果的掉落,而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思考,这个故事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据说,当时牛顿在家乡的果园里散步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牛顿好奇地观察着这个掉落的苹果,思考着它为什么会落下来,而不是飘在空中或者向上飞走。
这个简单的场景,却引发了牛顿对地球引力的探索,最终成为了他著名的引力定律的发现。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科学发现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科学的发现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实验和设备,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观察,一个意外的事件,甚至是一颗掉落的苹果,都可能成为科学发现的契机。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重要因素。
牛顿并不满足于苹果掉落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最终找到了地球引力的规律。
这种对于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的勇气。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天体运动是受到上帝的控制,而牛顿的引力定律挑战了这一观念,引起了当时的轰动。
然而,正是牛顿的勇气和坚持,让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迈出了一大步。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发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正如牛顿在那颗苹果掉落的时刻一样,我们也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让我们成为科学的发现者。
总之,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引力定律的起源,更是一种对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索的启示。
这个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去发现身边的科学之美,去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去挑战传统观念,去勇于追求真理。
愿我们都能像牛顿一样,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成为科学的发现者。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5c2e9f5f3c1ec5da50e2702b.png)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这种说法被广为传播.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是: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据说这是牛顿的侄女在1730年告诉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的,伏尔泰借此大作文章来宣传自然科学.威廉·斯塔克雷1752年写的《牛顿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斯塔克雷与牛顿正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在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向地面?为什么不斜向运动呢?……(见《天空中的运动》杰拉尔德·霍尔顿等编)英国人很重视这个故事,过去他们常常把那株苹果树指给好奇者赏识,后来树倒了,便砍成若干块存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说法:“公元1666年牛顿住在故乡沃尔斯索普村,当时注意力正集中在引力问题上.因见苹果坠地,引起了引力必能过空间的想法.牛顿以此为线索,考虑到‘地球吸引苹果,无论苹果树之高低如何,必皆如此’”;“我们不能到数哩以上的高度去做实验,但引力必能达到遥远的高度,是毫无疑问的”.设想苹果由百哩高处落下,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其速度逐渐增大直至到达地面为止,牛顿认为这是“显见之事”,虽然地球的“引力会因高度之增加而减小”.(见《天文学名人传》)还有这么写的:一天,牛顿在花园里想着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运行?恐怕是地心引力.因为很普通的事情:绳子一端系一石子,手握另一端,可使石子沿圆周转圈,此时若割断绳子,石子便会飞走.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圈,必定受到地心引力.这引力有多大?多远的地方才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脑中正在思索,忽听一声响,一只成熟的苹果落下来了.牛顿顿时想到:这是地心引力!苹果能从树上落下,一定也能从很高很高的空中落下.由于地心引力,它不会落到别的空间.那么月球也是一个东西,也一定受着地心引力,月球的运动和苹果落地是同样受引力作用的结果.…从上引述可见“苹果落地”的故事在许多书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了“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同时由此得到启示,或者牛顿用“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事实在阐明自己关于引力的想法,则是可能的.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苹果落地本身,而是“可能就是使苹果落地的这种力,使月亮维持在自己的轨道上.”牛顿的贡献并不在于“发现引力”,因为伽利略试验落体和投射时,已见到东西被吸引而掉向地面;开普勒在描画行星轨道时已模糊地意识到引力的作用,在他1605年给胡瓦特的信中提到把“天体机器比做时钟装置一样”,“是由单一的十分简单的磁力来实现其各种各样运动的”(受当时出版的威廉·吉尔伯特关于磁的著作的影响,开普勒设想自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沿轨道前进).牛顿的贡献在于将地面上的原理规律应用于宇宙,使天与地的一些力学规律实现了统一.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牛顿熟知力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如果月球受地球的引力跟苹果受到的地心引力性质相同,且吸引力随1/R2而改变.已知地面上的落体加速度g=9.8米/秒2,地心和月心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半径的60倍,那么月球受引力作用指向地球的加速度a=g/602=0.0027米/秒2.牛顿也知道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7(1/3)天=2.36×106秒.那么月亮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4πR/T2,我们将R=6400公里,T=2.36×106代入,可得a=0.0027米/秒2.两者对照,可见前面所作的“性质相同”和“平方反比”的假设是正确的.据说牛顿在1666年就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他居住在老家沃尔斯索普村(1665~1667年瘟疫席卷英国,剑桥大学被迫停学),手头缺乏资料,凭记忆将地球上每一纬度相隔的距离算作六十一哩弱,得出地球半径为3.440哩(约5.500公里),计算的结果比预定的要小(1/6),牛顿感到失望,就扔一边了.到1672年,牛顿又想到了引力问题,得知法国人皮伽耳测量计算出来的每纬度间隔是六十九哩强,算得的地球半径约是4000哩(约6340公里),以此值代入计算,结果相符合,他十分高兴.但是牛顿并不想着急于发表结果,而是抓住一个个行星埋头计算,持续了两年,并写成了《原理》第一本.他把底稿放到箱子里,又去研究别的问题了.他所以不愿付印发表,是因为他过去写了一部关于光学的著作,发表后引来了跟别人的争执,他不想再因“引力问题”招惹麻烦.幸亏天文学家、牛顿的好友哈雷1684年和胡克发生了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必有力作用于行星上,才能使行星做椭圆运动,而且应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可是哈雷证明不了,于是就去向牛顿请教.牛顿答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计算好了”,经过一点迟疑,牛顿把《原理》交给了哈雷.哈雷十分惊喜,说服了牛顿,把稿本送到皇家学会审阅.皇家学会想把它出版出来,可是不久又称经济困难不出版《原理》.牛顿告诉哈雷,《原理》计划共三本,可是怕跟胡克发生争执,准备把第三部分压下来,只出两本.哈雷立刻答复牛顿,不要因别人的妒忌而烦恼,压下第三部分的决定是悲观的无价值的.在哈雷的热情鼓励下,牛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写成《原理》一书,最后在1687年全部出版了.《原理》的头二本,是专门讨论物体的运动.第三本叫《天文系统》,在这本书中,牛顿把引力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1798年,距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过了一百多年,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定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当时为6.71×10-8达因·厘米2/克2,1979年G的数值为6.6720×10-11牛顿·米2/千克2).。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de5f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b.png)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在17世纪,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坐在他家门前的苹果树下,静静地思考着问题。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牛顿顿时被惊醒,他不禁开始思考起这个现象的原因来。
牛顿想,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呢?为什么不会飘在空中呢?为什么会朝着地面掉落呢?这些问题困扰着牛顿,他决定要找到答案。
于是,牛顿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
他观察了很多不同的水果,发现它们都是朝着地面掉落的。
他还观察了一些其他物体,比如树叶、石块等,也发现它们都是朝着地面落下的。
牛顿开始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他认为这一定和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有关。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验,牛顿终于得出了结论,地球对物体有一种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
牛顿发现,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这种力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而苹果落地,正是因为地球对苹果产生的引力使得它朝着地面掉落。
牛顿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牛顿因此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的发现对人类的科学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正是因为牛顿对这一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才有了他伟大的发现。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希望我们能够像牛顿一样,保持好奇心,不断追求真理,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苹果与万有引力——牛顿的故事
![苹果与万有引力——牛顿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75f4a67c1cfad6195fa7e8.png)
精品文档
.
苹果与万有引力——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英国科学家。
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热学、
天文学方面都有
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
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
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
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
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
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
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
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
这一年,他才24岁。
万有引力与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与苹果落地](https://img.taocdn.com/s3/m/0e4f108bec3a87c24028c454.png)
但是,即使确认了椭圆轨道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力的关系,也并不等于发现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关键在于“万有”,即所有的问题
都存在吸引其他物体的力,支配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力与地面物体的重力是一个力。牛顿最先想到这一点。
如果让一个对科学史不太了解的人来讲苹果落地的故事,他一般会这样讲:牛顿看到苹果熟透后落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去,就想可能
是同样的力呢?于是,万有引力的伟大思想便萌发了,“宇宙的全部奥秘就展现在他面前了。”
20年后,牛顿倾全力写作了一本书,系统总结了他关于动力学和引力问题的研究,这就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
这就是: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运动规迹是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论断,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一致相信星球的运动轨迹是正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普勒第二定律:由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划出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是天空的立法者。
普,在母亲的农场躲避瘟疫时就得出了这一结论,只是当时牛顿不敢肯定,地球吸引外部物体时,是不是就像全部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一
样,而当时的计算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的(后来牛顿利用自己发明的微积分证明,这一假设是正确的)。所以牛顿没有发表他的成果。
将近20年后,胡克、雷恩、哈雷也都独自发现了这一关系。但他们都没有给出逆命题:在平方反比距离的作用下,行星必然作椭圆运动,
反比的力的作用下行星作何运动。牛顿肯定地回答说运动轨道是椭圆,并说他几年前就作过计算,但一时找不到,并答应三个月后将计算
从新写出来。当年11月,牛顿写出了《运动论》手稿,就行星运动轨道与按距离平方成反比的作用力之关系作了透彻的数学证明。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276d5c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f.png)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1666年,23岁的牛顿还是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三年级的学生。
牛顿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惑:是什么力量驱使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为什么月球不会掉落到地球上?为什么地球不会掉落到太阳上?
坐在姐姐的果园里,牛顿听到熟悉的声音,“咚”的一声,一只苹果落到草地上。
他急忙转头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
第二只苹果从外伸的树枝上落下,在地上反*了一下,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这只苹果肯定不是牛顿见到的第一只落地的苹果,当然第二只和第一只没有什么差别。
苹果会落地,而月球却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苹果和月亮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呢?
第二天早晨,天气晴朗,牛顿看见小外甥正在玩小球。
他手上拴着一条皮筋,皮筋的另一端系着小球。
他先慢慢地摇摆小球,然后越来越快,最后小球就径直抛出。
牛顿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
两种力量作用于小球,这两种力量是向外的推动力和皮筋的拉力。
同样,也有两种力量作用于月球,即月球运行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
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
牛顿首次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人们普遍认为,适用于地球的自然定律与太空中的定律大相径庭。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沉重打击了这一观点,它告诉人们,支配自然和宇宙的法则是很简单的。
牛顿推动了引力定律的发展,指出万有引力不仅仅是星体的特征,也是所有物体的特征。
作为所有最重要的科学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数学公式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石。
牛顿地心引力的发现
![牛顿地心引力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9a92c5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f.png)
牛顿地心引力的发现1. 大家听说过苹果砸中牛顿的故事吗?这可不是什么童话故事,而是一个改变了整个科学史的重大发现!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2. 话说在1666年,那会儿正闹瘟疫,牛顿被学校赶回老家避难。
你们可别以为他在家就偷懒,这家伙可聪明了,整天琢磨各种问题,脑子里装的问题比果园里的苹果还多呢!3. 有一天,牛顿正在果园里休息,突然"咚"的一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掉在了地上。
换做是我们可能就捡起来吃了,但牛顿这个"死脑筋"却开始琢磨:为啥苹果总是往下掉,就不能往上飞呢?4. 这一想可不得了,牛顿的脑子就像被点燃的炮仗,噼里啪啦冒出了好多想法。
他开始思考:月亮为啥不掉下来?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拉着它?这力量会不会跟苹果掉下来是一个道理?5. 牛顿越想越兴奋,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他想啊想,终于想明白了:原来地球上的所有东西都在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力就像是地球妈妈的大手,把我们都紧紧抱在怀里。
6. 这个发现可了不得!牛顿不光解释了为什么东西会往下掉,还解释了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转,为什么潮汐会涨落。
这简直就像解开了宇宙的一个大谜题!7. 牛顿还发现,这个引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重量和距离有关。
就像两个人手拉手,离得越近拉得越紧,离得越远力气越小。
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啦!8.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引力会怎么样?我们可能会像气球一样飘到天上去,喝水的时候水会飘在空中,连走路都得抓着东西,那场景想想就好笑!9. 牛顿这个发现可把当时的科学家们震惊坏了。
有人说:"这小子是怎么想到的?难道所有被苹果砸到的人都能想出这么厉害的理论吗?"10. 其实啊,牛顿能有这么大的发现,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被苹果砸中,而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道理,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
1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0是苹果落地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吗素材
新人教版
美国哈佛大学科技史教授柯亨不久前撰文,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表示怀疑。
柯亨引证史料,说明牛顿走向万有引力理论的重大一步是在1679年末到1680年初。
1679年 11月24日,胡克写信给牛顿,向他介绍一种分析曲线运动的新方法。
胡克聪明地看到,物体沿曲线轨道的运动有两个分量,一个是惯性分量,一个是向心分量。
惯性分51量势必沿曲线的切线方向作直线运动,而向心分量则总是拉物体偏离惯性的直线轨道。
月球运动的稳定轨道就是这两个分量互相匹配,使得月球既不会沿切线方向跑掉,又不会螺旋式地接近地球。
笛卡儿认为物体作曲线运动只是运动物体企图逃离中心的力造成的,但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力存在。
胡克信中请牛顿对这个假设提出意见或评论。
这个假设显然是牛顿后来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一个惯性分量和一个向心分量这种想法的入门。
因为在此之前,牛顿还常常用笛卡儿的离心力来描述运动。
胡克在信中还大胆提出,将行星吸向太阳的向心力大小,与两星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由于胡克缺乏牛顿的数学才能,因此他不能再往前进,不能由直觉的预感与猜想,飞跃到严格的科学结论。
11月28日,牛顿回信说,在未读胡克的来信之前,他没有“听到过您的把行星的天体运动看作沿曲线切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被“吸引”向太阳的运动两者“所合成之假说”。
随之牛顿立即把自己的研究课题换成:地球自转对自由落体的影响。
但是他却不正确地描绘了自由落体物体的路径是一条螺线。
胡克发现了牛顿的错误,在12月9日的信中指出,自由落体物体的路径“将类似一个椭圆”。
12月13日牛顿谨慎地答复了胡克对他的指正,但并没有对胡克提出的行星运动是“圆周运动”的分析发表什么意见。
胡克并不灰心,在1680年1月6日的信中重述了向心吸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量的假设,而且说明他的这种分析“十分清楚而正确地说明了天象”。
牛顿仍未作答复。
1月17日胡克发了一封简短的补充函件,请牛顿找出:一个中心引力使物体偏离它的惯性轨道作曲线运动,当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时,曲线是怎样的,它的性质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牛顿几乎就是按照胡克的思路去做的。
但他一直没有把证明的结果告诉胡克或任何人。
直至1684年8月,著名天文学家哈雷来访,说起他和雷恩都不能解决行星运动这个问题,胡克虽声称他已解出,却拿不出一个公式。
牛顿听了以后,马上回
答:“是椭圆。
”哈雷问他怎么知道的,牛顿回答:“我算出来的。
”经哈雷敦促,牛顿为皇家学会写了《论运动》,详细谈了他的计算过程。
应该说,牛顿在其大约是1684年11月写成的《论运动》的初稿中,还未建立万有引力这一概念。
这时,牛顿还没有领悟太阳吸引每个行星,每个行星还要吸引太阳,而且行星间也互为吸引。
不久,牛顿发觉了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意义,1684年12月在他完成的《论运动》的修改稿中已用相互作用来描述行星运动。
1685年春季,牛顿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初稿,才完整地得出一切物体以万有引力互相作用的理论。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后,胡克声明是他向牛顿建议采用了“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
很多历史学家也同意胡克的看法。
牛顿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发现万有引力的,但牛顿毕竟比巨人们看得更远。
胡克只提出了行星与太阳的关系问题,而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宇宙间一切物体。
这一质的飞跃是胡克的学识所难以达到的。
后来,牛顿却想否认胡克曾给予他以提示。
他于1717年编撰了一段苹果落地的故事,把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提早20年,变成了17世纪60年代的事。
不过这个故事牛顿从来没有发表过,只把它写在一封给法国作家皮埃尔·德·梅佐的信的草稿内,而且又把它勾去。
但是后人却将这个故事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