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No2-2第2章-地质体的产状-1
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是指呈沉积接触关系的上下两套地 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或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 的地层缺失。不整合面出露界线为不整合线, 是重 要的地质界线之一。
上下两套地层的沉积间断期是地质历史中的 一段时间间隔。在此期间, 或是由于所在区域上升 没有接受沉积, 或是那部分地层因区域上升而被侵 蚀。
三、直立岩层
直立岩层的 界线在平面图上 为一直线, 不随地 形的山脊和水谷 而变化。
第四节 岩层的沉积接触关系
岩层或地层间的沉积接触关系是指组与组或两个不 同时代的地层的关系。是构造运动和地质发展史的记录。 沉积接触关系基本上可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 类型。
一、整合接触
当一个地区较长时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 定的条件下, 即沉积盆地缓慢下降, 或虽处于 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 或地壳升降 与沉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 沉积物一层层 地连续堆积, 没有沉积间断。这样一套相互平 行或近于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 称为整合接触。
一、水平岩层
岩层面呈近水平状态, 即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 高度都基本上相同的岩层, 称为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具有如下特征:
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面的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 重合。在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
2.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上层面与下层面出霹界线间的 水平距离。同一厚度的岩层, 其出露宽度取决于 地面的坡度, 坡度愈缓, 出露宽度愈大。当地面 坡度一致时, 厚度大的岩层出露宽度大, 厚度小 的岩层出露宽度小 。
A.文字表示法: 在文字记录和描述是使用。 方位角表示法,如600∠300; 象限角表示法,如S300E/250NE。
B.符号表示法: 在制作地质图件时使用。举例 (见讲稿2-10)
构造地质学地质体的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B.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 ——在图上,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反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 面的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 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 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但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 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沉积岩层的产状 类型:
根据岩层倾角α 的大小可分为:
水平岩层 α<50°
倾斜岩层 50°<α<85°
直立岩层 α>85°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没有经过构造变动的、仍然保持成 岩时的原始水平状态的沉积岩。
特征: 下老上新 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顶底之间垂直距离(海拔高差) =厚度
水平岩层地貌
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倾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左图中AE),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 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 倾斜线(OD),倾斜线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 的)方位即倾向。
倾角() :指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 角。
视倾向和视倾角()
视倾向
第 二、三讲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 沉积岩层构造
地质体及其界面
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各种成因的自然岩 石体或土质体。
特点:形态各异,尺度多种, 性状多样
地质体的界面
地质体间及其内部几何的、物理(物 质)的接触面—— 界面。
特点:多类型、多尺度、多成因、多 物理环境
实际的物理界面 岩层层面—— 断层面—— 不整合接触面—— 面理面—— 等等
侧伏向—— 就是构成上述侧伏角的走向线 的那一端的方位。
表达方法
倾伏 SE 12030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在海、湖浅水地带,由于来回动荡的 波浪涉及水底尚未固结的较细的沉积 物,形成了尖棱的波峰和圆滑的波谷 相间排列的对称型波痕(右图)。尖棱 的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圆滑的波谷 则凹向岩层的底面。
洪水事件过后在边滩上留下 的舌状波痕-新疆库车河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一致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开阔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界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同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狭窄岩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v字形法则向东倾角大于直立向北倾角小于岩层露头的宽度
位于沉积岩层顶部的界面,称为上层面(顶面);位 于沉识岩层底部的界面,称为下层面(底面);两个沉 积岩层的接触面,为上、下两个岩层所共有,既是上覆 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图2)。沉积岩层上、 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沉积岩层的厚度。
一、沉积岩层
砂岩层 上层面
泥岩层
下层面 砂岩层
岩层
一、沉积岩层
A G B
E α′ H α
O ω α′
F
C
D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产状要素包括倾 伏向、倾伏角,或直线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侧伏角来表示。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位,用方位角 或象限角表示(图)。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角。 侧伏角:倾斜直线与其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侧伏角, 如图中θ角。 侧伏方向或侧伏向:构成侧伏角走向线的方位,如24°N, 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第一部分
构造研究的基础—沉积பைடு நூலகம்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周征宇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1
课程回顾
• 什么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 如何识别层理和层序? • 软沉积物变形有哪些表现?
2
第2章 沉积岩 —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 原生构造 沉积岩在堆积过程中或成岩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称为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泥裂、雨痕、印模等)、结核、叠锥以及 生物遗迹等等。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常用符号如下:
30º 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60º 倒转岩层
27
第2章 沉积岩 — 岩层露头形态
岩层的露头形态 决定条件
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 水平岩层 露头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如何在地质图上识别?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岩岩层出露线追索, 看是否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相切除外)。
24
第2章 沉积岩 — 岩层产状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测定方法
通常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面上测得。有时也根据钻孔资料、地形地质图 上的表现及视倾斜值用几何作图法或赤平投影等方法求出。
表示方法(两种罗盘,两种表示方法)
① 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记倾向和倾角。如SW205°∠25 °(也可书 写为205°∠25 °),前为倾向方位角,后为倾角。 ② 象限角表示法:以北和南的方位作为0 °,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 象限。如N65 ° W ∠ 25 °SW,即走向北偏西65 °,倾角25 °,向南 西倾斜。
水平岩层
构造地质学复习笔记
绪论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微型构造。
构造变形场可概括为六中: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展构造:是水平拉什形成的构造,或垂向隆起导生的水平拉伸形成的构造。
压缩构造: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
升降构造:是岩石圈或地幔物质垂向运动体现,表现为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坳陷。
走滑构造:是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直立剪切面可以是区域剪切扭动形成的走滑断层,也可以是区域压缩引起的两组交叉走滑断裂。
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主要是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也包括某些大型平缓正断层。
旋转构造:是指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岩石圈可分为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大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地壳可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
上地壳又分为由沉积岩、火山岩和相应中、浅变质岩组成的盖层及结晶基底,后者包含花岗岩类侵入岩和片麻岩、结晶片岩等。
中地壳主要是闪长岩类岩石及物性上相近的片麻岩和部分片岩。
下地壳主要是玄武质的辉长岩类及相应的变质岩等岩石。
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将构造层次划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和深构造层次。
构造观:是指对全球构造和岩石圈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构造叠加:指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构造置换:是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构造继承:如果前期构造控制或影响了后期构造的形成和发展,后期构造保留了前期构造的某些主要特点,即为构造继承。
构造新生的两重含义:1、后期构造不受前期构造的影响或制约,形成一套在方位、几何形态、类型和样式上完全不同的构造;2、后期构造改造并使前期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卷入到后期构造之中,形成一套完全服从后期变形的全新构造。
02第2章 沉积岩原生构造(1)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倾伏角、倾伏向)
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倒转)
思考题:
1、区别真倾斜与视倾斜、真倾角与视倾角的概念,
分析其关系;
2、结合野外实习观察,阐述层理构造顶底面识别
预习P232,“V”字型法则
下讲待续!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于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平面走向线
之间所夹锐角 <304 侧伏向:构成侧伏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0 4
3.产状要素的表示
产状要素在地图上的表示:
水平地层 倾斜地层 直立地层 倒转地层
4mm
2mm
2.2沉积岩原生构造
一、层理及其识别 二、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 岩层的面向
1.斜层理
A B C 顶面与纹层相截,底面相切。
2.递变层理
每一层的底部为粗
碎屑,向上逐渐变
细
3.波痕及其印模
尖脊为顶,圆弧为底
4.层面暴露标志
泥裂 雨痕
5.生物标志
植物根系 贝壳埋藏状态
6.底面印模
底面印模
课堂总结:
重点:产状要素及其表示
随堂小问:
地层产状符号“35° 27 °”中的35°代表
一、层理及其识别
岩层
沉积岩层
岩层厚度
• 板状、楔形、透镜状
层面
顶面 底面
沉积岩原生构造
层理
层理的识别依据(4依据)
构造地质学-产状及原生构造
雨痕与叠层石
研究意义和实用性
识别沉积岩层面向; 追索构造标志; 区别层理(S0)和变质面理(Sn)置换关系; 在野外慎重区分单斜岩层和等斜紧闭褶皱。
c
第二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
通常将具有一定岩性内容的层状地质体称之为岩层。岩层的产状分为三大类: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 倾斜岩层:倾角在50-850的岩层 直立岩层:倾角大于850的岩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大峡谷出露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岩石序列(垂 直厚度约2km,时间跨度达30亿年),但即使这样,这里也存在着 不整合现象。
3. 不整合形成的过程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略有不同。 1)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分为: a.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水平抬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2)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为: a.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不均匀抬升或褶皱抬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3.不整合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变化
一次大的地壳升降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面,在区域 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地壳升降运动最强烈地 区形成角度不整合、较强地区形成平行不整合、不 强烈地区形成整和接触。 4.不整合形成时代的确定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不整合面下最新地层之 后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之前。
超覆:由于地壳运动 的幅度,速度和方向 变化,导致沉积区的 范围和位置发生变化, 造成新的沉积物分布 范围超过原来的区域, 使得新地层直接覆盖 在较老的地层之上。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面的 夹角关系。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第二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在我国约占77%。
大陆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很多都是由沉积岩形成的。
观察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厚度和岩层出露特征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是指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包卷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生物遗迹、叠锥等。
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固结成岩之后所形成的构造,如:缝合线构造、次生褶皱与断裂等。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它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原生构造不仅为研究和判断岩层形成时的古地理(Paleogeography)和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特征提供重要资料,而且有些原生构造,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还可以用来鉴别岩层顶、底面以及确定岩层相对层序的重要依据。
了解这些构造特征,对观察、分析构造形态和分析构造环境,确定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特殊作用。
一、层理及其识别(一)岩层、层面、层理的概念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称为岩层(Terrane)。
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称为沉积岩层(Sediment terrane)。
岩层的形成过程是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地壳的升降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如处于地壳不断下降过程中接受沉积的坳陷盆地,在其边缘沉积砾石,向盆地内部逐渐过渡为砂、细砂、粘土等物质,在盆地中心过渡为较稳定的化学沉积。
成岩以后即分别形成了粗、细不同的砾岩、砂岩、页岩、泥灰岩或石灰岩等(图2-1A )。
如果地壳继续下降,沉积区继续扩大,沉积区段则发生变化,在原来砾石层上面又沉积了砂层,原砂层上面又沉积了细砂或粘土等,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呈现出由粗到细逐渐过渡的关系(图2-1B )。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一)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1.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2 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 3.软沉积变形(补充) 4.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5. 地层接触关系
2012-1-23
3
§1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基本概念
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沉积岩、火成岩均具原生 成层构造。 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成岩作用过程中 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泥裂、雨痕、 印模等)、结核、叠锥以及生物遗迹等等。 注意:沉积岩原始层面产状呈水平状,仅于沉积盆地边缘、岛屿 或隆起四周会有原始倾斜;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后,它们的 产状才有可能发生改变。研究地质界面产状在变形后发生变化 与否的参考“坐标”。
2012-1-23 24
3.1软沉积变形类型 1 (一)负荷作用
2.砂球和砂枕:在差异负荷状 态下覆于塑性泥质层之上的砂质 层,会因震动等触发而断开并下 陷至泥质层中,形成砂球或砂枕。 砂岩球和砂岩枕的凹面指向岩层 顶面。
2012-1-23 25
3.1软沉积变形类型 1
(二)滑塌和滑移作用:
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一般是在陆上, 尤其是在水下隆起的斜坡上,由于重力、 水流和震动等原因引起松软沉积物顺坡下 滑或顺层流动的作用。滑塌作用:下滑速 度快而突然;滑移作用:下滑速度较小,甚 至为蠕动式。 两种类型:滑塌褶皱和卷曲层理。 缺乏 脆性断层和角砾岩是鉴别它的标志。
2012-1-23 19
2.1 面状结构产状
(1)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平面的产状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 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任何面状 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 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示意图
第二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火成岩构造
A、B、C和D 为层系,箭 头所指为细 层。
3、层理的识别
(1)岩石成份变化,系由成分差异而显示出层理; (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 出层理; (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层理;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二、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
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 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 态展布。 有下列三种情况:
(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 向山下,在沟谷处“V”字形尖
端指向上游。
(2) 岩层倾向与地 面坡向相同,且岩 层倾角大于地面坡 角时: 在山脊处“V” 字形尖端指向山下, 沟谷处“V”字形尖
端指向上游。
(3) 岩层倾向与坡向 相同,但岩层倾角小 于地面坡角时: “V”字形尖端在
山脊处指向山下,沟
谷处指向上游。
二 倾斜岩层的新老分布:
正常情况下倾斜方向为新 岩层
三 倾斜岩层的厚度:
1 真厚度 h 2 水平地层厚度 hf 3铅直地层厚度 hg
四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
(地面露头宽度和水平露头宽 度) 影响因素有:真厚度 产状 地形
30
倾斜
水平
直立
倒转
倾斜平面的产状要素
二、线状结构的产状要素
1. 倾伏向:某直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指的方向
2. 倾伏角:某直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最大交角) 表示方法:倾伏向∠倾伏角,如:45º 51º ∠ 3. 侧伏角:直线在倾斜平面上时,该线与该平面
走向线的锐夹角
4. 侧伏向:锐夹角所在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向 表示方法:侧伏角侧伏向,如:15E
02、0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2012-2
3.层理的基本类型
层理按其形态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平 行 层 理
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
斜 层 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
细层可与层面平行
交错层理(多向浅水流)
波状层理 特点:1)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 2)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4.层理的识别
如何识别岩层的层理?
成 分 结 构 颜 色
生层 构面 造原
系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布区 构造简单区
倾角
厚度h
0,或小于5
铅直厚度H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地质图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V字形法则
◆补充知识---与课程相关有关几个概念:
●露头:指地层裸露地表,未被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覆盖的部分.
●地层露头线:地层露头与地理地表自然形态的交
线(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露头线形态:是指岩层露头线在地面和地图上弯
曲形态.
●露头宽度: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
地表的水平投影宽度.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上层面
H
下层面
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
灰岩岩层
砂岩岩层
泥岩岩层
必须理解清楚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区分三者的关系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层面)所限制的岩性 基本一致的层状地质体叫作岩层。 地层:是指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岩层的总和。 换言之,一系列的岩层组成了地层。 地层具有时代的概念(即指特定某一时代的地层)。 岩层是地层的最小单位。 层理:是岩石性质(包括颜色、成分、结构等)在剖面 上突变或渐变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是一种原生构 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构造地质学02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走向线 的那一端的方向,即侧伏向。
表示方法:用锐角所对的方位 表示。如600S,表示侧伏角600, 侧伏向大致朝南
注意!!在记录线理产状的同时,要记录其所在面 的产状,并搞清该面的构造性质(如断层面等)。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倾伏向和倾伏角的测量方法
➢在地质图上用符号表示(举例)
56
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4、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① 直接测定法,罗盘直接测量 三点法求产状
② 间接确定法 地质图上求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间接法求产状(作业)
只要在同一个倾斜面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找出三个不同的高程点,关键 是在A和C连线上找出与B点同高的一点D,D与B连线即走向线,平行该走向 线做另一条走向线,根据两条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 就可以求出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一)面理产状要素(三要素定位法)
1.三要素定位法:(地理方位、水平和铅直参考面)
走向(strike):倾斜面与任 一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其 两端的方向,即走向。 ① 走向线可有无数条,但走向
只有两个值,且相差180o。 ② 走向表示地质体在空间上的
延伸方向。
倾斜线 倾向线
分两大类 划分性界面
标志性界面
岩层分界面 不整合面 断层面 节理面
界面之间有依托实体
褶皱轴面 岩层弯曲包络面 褶曲的包络面
表示岩块或岩 层的空间产状, 没有具体依托 的实体。
§1、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线)
地质界面
标志性界面
褶皱轴面 褶曲的包络面
地质界面在地形图上的正投影线也可 称为地质界线。
综合地质学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和原生构造2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
岩层弯曲的趋势与 地形等高线相同,但 是地质界线层倾向相同时(1/2)
地层倾角大于地面 坡角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趋 势与地形等高线相 反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2/2)
地层倾角小于地面 坡角时: 地质界线 的弯曲趋势与地形 等高线相同,地质界 线更加紧闭(曲率大)
倾伏向: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
直线向下顷伏的方位,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直线与水平投影线所夹的锐角
侧伏角:直线与所在平面走向线所夹的锐角 侧伏向:构成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方位
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的差异 总是让人感到困惑!
2 水平岩层
几个概念
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
4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conformity) 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 )
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 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 )
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时代连续 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 )
水平岩层特征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平行或重合
老地层在低洼处, 新地层在高处
地层厚度等于顶底 面标高之差
出露宽度与地层厚 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水平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 倾斜岩层
3.1 倾斜岩层地质界线的弯曲规 律: “V”字型法则
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 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
Cambrian
Proterozoic
Middle Yanshan Belt, K/J
J3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 孔隙压力效应 水体扰动 等等
砂岩球和砂岩枕发育过程示意图(右图)
竹叶状灰岩
泄水构造
鱼嘴构造
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的鉴定特征(参考)
1. 局限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层中,例如某一地区整 套变形微弱的岩层中突然出现强烈变形岩层;
2. 软沉积变形常常局限于沉积盆地中一定的地段, 例如盆地边缘、大隆起边缘等;
倾斜岩层在地表的出露界线或 者地质界线常以一定规律展布。穿 越沟谷和山脊的地质界线的平面投 影均呈“V”字形态,这种规律叫 “V”字形法则。
倾斜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
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
具以下特征:
在地形地质图上,其地质 界线为直线;
沿岩层的走向呈直线延伸;
地表出露宽度与岩层厚度 相等。
“V”字形法则
第2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徐海军 地球科学学院
枕状熔岩(pillow lava)
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
斜层理
粒序层理
一、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的产状
地质体及其界面
产状的基本概念
地质体:各种成因的自然岩石体 产状: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产出
或土质体。特点:形态各异,尺
水平岩层的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有 关,坡度越大出露宽度越小,反之 相反。
水平岩层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图
倾斜岩层分布区的基本特点
倾斜岩层是指岩层的倾角为 5~85° 之 间 的 岩 层 。 原 始 水 平 岩 层 因构造作用而改变其水平产状,形 成倾斜岩层。倾斜岩层是指倾向和 倾角基本一致的一套岩层,是变形 岩层和构造中最基本的一种。
2. 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
a.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不均匀抬升或褶皱抬升成陆,遭受
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unconformity不整合
parallel unconformity 平行不整合
angular unconformity 角度不整合
chemical unconformity 化学不整合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小于 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 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但地质界 线的弯曲紧闭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2.“相同”-相同
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 同”,地质界面的倾角小 于地形的坡角
在图上,地质界线与等高 线弯曲方向“相同”。
新 地
5
层4
3
2
老1
地 层
层理的主要类型
水平层理:细层界面平直且相互平行,并与层面一致。 波状层理:层面波状起伏,由水介质呈波状运动所致。 斜 层 理:由一系列斜交或交切的层系组成。
板状斜层理(层系界面大致平行) 楔状斜层理(层系界面不平行) 槽状斜面层理(细层和界面呈槽状,层系界面呈弧状交切)
粒序层理:层系组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向细逐渐变化显示出来的 层理,浊流沉积所具有的特征构造。
depositional unconformity 沉积不整合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地层不整合
erosional unconformity 侵蚀不整合
heterolithic unconformity 异岩不整合
inverted unconformity 倒转不整合
泥裂和雨痕
恐龙脚印
生物沉积构造
叠层石(Stromatolite) Stromatolite
研究意义和实用性
识别沉积岩层面向; 研究沉积环境 追索构造标志; 区别层理(S0)和变质面理(Sn)置换关系; 在野外慎重区分单斜岩层和等斜紧闭褶皱。
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 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时 (期间)发生的变形。
水平岩层是指岩层的倾角小于5°,岩 层的层面基本与水平面平行。水平岩 层分布区有以下特点:
上新下老
当水平岩层未发生倒转时,老的岩层在 下新的在上。
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地形的控制
水平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并 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其形态与等高 线相似。
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的顶底 标高之差
SE120°∠40° 或 120°∠40°
象限角法:记录走向和倾角
N30°E / 40°SE
符号法:一般用在地质图中
30°
30°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其产状要素为 倾伏向、倾伏角,或者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倾伏向: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左图)。 倾伏角: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左图中γ角。
local unconformity 局部不整合
orogenic unconformity 造山不整合
有人提出:巨大的逆冲断层、褶皱系,甚至某些板状 劈理都可能是岩石处于半固态状态中发生的。
构造现象解释的多解性
一、岩层的产状类型
通常将具有一定岩性内容的 层状地质体称之为岩层。岩 层的产状分为三大类:
水平岩层
倾角
α < 5°
倾斜岩层
倾角
α = 5~85°
直立岩层
倾角
α > 85°
水平岩层
b) 老的变形沉积岩与年轻的未 变形的沉积岩之间的角度不 整合
c) 沉积岩平行岩层之间的假整 合(即平行不整合)
3. 不整合形成的过程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 阶段,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 合略有不同。
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水平抬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
岩层的产状
岩层是有层状构造的岩石, 沉积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层状构造。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 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及其 与水平面的夹角关系。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线—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 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倾斜线—构造面上垂直走向线向下所作线段 倾向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 倾 向—倾斜线所指的构造面倾斜方向 倾 角—倾斜线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 视倾角—视倾向线与视倾斜线之间的夹角
泥裂和雨痕
波痕(ripple mark)
波痕是由于波浪等介质 的运动,在沙质沉积物 表面上所形成的一种波 状起伏的现象。介质运 动定向时不对称,反之 对称。
波痕(ripple mark)
波痕是由于波浪等介质的运 动,在沙质沉积物表面上所 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现象。 介质运动定向时不对称,反 之对称。
A gooseneck of the San Juan River - seen from the state park viewpoint
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
沉积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 沉积间断,代表地质历史中一定 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或者是 由于区域上升而没有接受沉积, 或者是已沉积的地层又被侵蚀。 不整合的类型有两种,即平行不 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相反相同
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反则地质界线 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一致
相同相反
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同,且坡角大 于倾角,则地质界线的弯曲方向 与等高线相反
相同相同
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同,且坡角小 于倾角,则地质界线的弯曲方向 与等高线一致
直立岩层为直线
水平岩层平行于等高线
“V”字形法则根据岩层倾向,倾角和地面坡向,坡 角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凸镜状层理:泥质沉积层系中夹有多层小型凸镜状沙体。 块状层理:在厚达几十厘米的一层内,肉眼不见上述层理,岩石
成分、颜色、粒度均匀,常是快速堆积的反映。
水平层理(Grand Canyon)
平行层理(砂岩)
波状层理
粒序层理
各种斜层理
二、层面构造
发育在岩石层面上的各 种构造。
主要包括:
泥裂 雨痕 晶痕 波痕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 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如右图中的α角。 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角(α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
三大岩类的循环
沉积物(sediment)和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徐士进《地球科学概论》
沉积岩覆盖地球表面75%,占地壳体积约5%
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 一致或平行。
不整合面与新老地层层面 平行。
角度不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的地层层序 不连续,缺失某一时代地 层,岩性及所含化石不一 致或突变。
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 致。
不整合面与上覆新地层平 行与下伏老地层斜切。
典型的不整合类型
a) 变质岩或岩浆岩与上覆沉积 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
岩层的产状三个要素
走向(strike)
倾斜的层面与水平的交线称 走向线,其两端延伸的方向 即为层面的走向。
倾向(dip)
倾斜的层上与走向线相垂直 的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 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倾向。
倾角(dip angle)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之间的夹角。
视倾角和真倾角的关系
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 一致,但比等高线开阔。
“相反”→ 相同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 “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 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 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 “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 指向上坡的“V”字形。
2.“相同”-相反
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 的坡角——在图上,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 软沉积变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结果,一般不显示构 造应力造成的定向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