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和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一、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二、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相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统筹兼顾—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方法论
外贸顺差过大
2019年-2009年我国外贸顺差分别为254亿美元、321 亿美元、1020亿美元、1774亿美元、2622亿美元、2955亿 美元、1961亿美元。
二、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国际安全警戒线
三、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曾经的泰晤士河
上世纪50年代末, 泰晤士河的污染进 一步恶化,水中的 含氧量几乎等于零, 1849年到1954年, 滨河地区约2.5万人 死于霍乱。
三、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人类环境宣言》 《里约热内卢宣言》 《21世纪议程》
标志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一、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 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语言文化
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 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是100多 万。美国3000多所大学,只有近800 所开设了汉语课程。
我国是一个文化输入大国而不是输出大国
·影视
一、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 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种理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强调全面,即要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文化、教育、健康、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经济发展还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永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全面发展既包含经济发展,也包含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中国目前在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出现了“社会发展短腿”现象。

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意义1. 概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方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2. 全面协调的概念和内涵全面协调的概念包含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重要方面。

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相互协调,保持各个领域的平衡和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旨在实现国家、地区和全球整体利益的平衡。

3. 全面协调的原则和途径为了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和采取相应的途径。

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需要坚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种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容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需要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路径,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和长期稳定。

4. 全面协调的意义和作用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还能有效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可以有效提高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

发展的三个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发展的三个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发展的三个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1.1概述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追求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发展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经济方面,发展意味着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进步。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就业的增加,从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的增长,它还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

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优质的教育能够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人民的健康状况也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健康的关系紧密相连。

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关注,保持社会公平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环境领域,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因此,本文将探讨发展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三个关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发展战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综合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发展的三个关系,即发展与经济关系、发展与社会关系以及发展与环境关系。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阐述这些关系,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发展及其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依次介绍发展与经济关系、发展与社会关系以及发展与环境关系。

在发展与经济关系的部分,我们将探讨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发展与贫困的关系。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旨在指导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因此,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指要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创新。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发展、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社会。

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的协 调 关 系 。 历 史 经 验 说 明 , 面 发 展 是 协 调 发 展 的前 提 , 有 发 展 全 只
在 发 展过 程 中 ,往 往 注 重 某 方 面 或 某 些 方 面 的 发 展 , 而
忽视其它方 面的发展 , 往往导致发展 失衡 , 出现不协调 的局 面, 最终阻碍发展的进程 。 如果单纯的追求 经济 的增长 , 而不
相 互 促进 、 互 适 应 、 相 良性 互 动 。
设为中心 , 全面推进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建设 , 现经济发 实
展 和社 会 全 面进 步 , 是要 着 眼 于对 自然 、 会 、 济各 个 领 就 社 经 域 的 全 面思 考 , 眼 于 物质 文 明 、 治 文 明 、 神 文 明 和 社 会 着 政 精 文 明 的 全 面建 设 。 而协 调 发 展 , 就是 政 治 、 济 、 化 、 会 各 经 文 社 个方面的发展要相 互衔接 、 互适应 、 互促进 、 相 相 良性 互 助 。 从 上 面 可 以得 出 , 面发 展 注重 社 会 主义 建 设 的各 个 方 面 内 全 容 全 面性 , 协 调 发展 则 注 重 了社 会 主义 建 设 各 个 方 面 之 间 而
重 视 政 治 、 化 、 会 的发 展 , 会 出 现 增 长 失 调 , 终 制 约 文 社 就 最 发 展 。 只有 注 重 发 展 的全 面 性 , 能实 现各 方 面 协 调 发 展 。 才
二 、 调 发 展 是 全 面 发 展 的 最 终 目的 协
我 国 的社 会 主义 建 设 各 方 面 的 内容 不 是 简 单 的 相 加 , 而
统 工 程 , 行 全 面 的 思 考 和建 设 。 面发 展 , 是 要 以经 济 建 进 全 就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和意义分析,论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并提出我国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以期为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

现金,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包含了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在内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社会进步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文明、环境和生态等诸领域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引言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它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了人民的利益至上,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相互关系。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发展: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协调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要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社会公平要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2.创新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新发展理念鼓励创新思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提倡创新,并提供支持和保障。

3.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4.开放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开放的重要性,提出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开放发展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国际间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新发展理念倡导开放的市场,鼓励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外贸环境。

5.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共享发展的理念,要求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共享发展要求改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1.新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新发展理念的协调和绿色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致。

可持续发展强调满足现世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的需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和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都能因此受益。

2.新发展理念与科技创新: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一个时代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全面的发展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的全面发展。

协调的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实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以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辅相成,互相支持。

在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 优先发展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 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强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4. 加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放与合作,促进经济的互利共赢。

5. 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和便利。

6. 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7. 关注青少年教育,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建立相关机制和监测体系。

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和环保技术的创新。

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实施,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地球家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全面发展是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而协调发展是科学的方法论。

协调发展是各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2、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
3、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切
实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初探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初探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初探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七大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广大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广大企业既要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我们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认真谋划自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显然是有区别的。

为了配合广大企业更好地谋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下在这里对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一些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也希望听到批评意见。

一、企业全面发展企业全面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应该从不同角度分析。

按生产要素分析,企业全面发展指的是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技术、营销、供应、协作、公关、人事、财务、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按生产角色分析,企业全面发展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都得到发展;按生产组织分析,企业全面发展指的是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得到发展;按生产效果分析,企业全面发展指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品牌信誉、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资金实力、赢利水平、社会贡献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分析。

总之,广大企业都应该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

不少企业存在片面发展倾向,如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发展、片面追求营销发展、片面追求赢利水平发展,这些倾向都有悖于全面发展要求,应该得到及时克服。

企业是一个由各种生产要素、各种生产角色、各种生产组织构成的有机体,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企业功能要专,不能什么都干;企业发展要全,不能偏废一方。

二、企业协调发展企业协调发展的内涵也非常丰富,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都能被投资者、管理者和职工群众高度认同,这是企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

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则是快速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首先,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而高质量发展则强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新发展理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相契合。

全面发展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则注重各个方面的协同推进,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持续发展,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高质量发展也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提升,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此外,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改革和转型升级方面也有内在的统一。

新发展理念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高质量发展则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等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

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人
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则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三个发展维度之间的关系

人的三个发展维度之间的关系

摘要:人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人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人的三维度发展。

三维度包括发展内容维度的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发展关系维度的人的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发展时间维度的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人的发展的三个维度是协调统一、缺一不可的。

可持续发展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为基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研究人的三维度发展,能进一步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实现人的科学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打下基础。

关键词:人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1]。

人是发展的事物,与一切事物的发展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人的发展同样适用于科学发展观。

《试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一文首次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新概念,表述为:“第一要义是人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相比,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描述,由一个维度提高到三个维度,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从而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为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人的三维度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三维度发展是更加复杂的发展模式,不仅要充分考虑人的发展内容的全面性,还要考虑人的发展的协调性以及人的发展在时间进程上的可持续性。

要研究人的三维度发展,首先要对人的发展的三个维度分别研究。

1.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发展内容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经非常成熟。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过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灵魂论出发认为应该开展人的体育、智育、德育。

斯宾塞进一步明确了“三育”的基本范畴。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都蕴含了全面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提出未来更高级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683。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

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本文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阐述。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它深刻认识到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

这一理念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

全面的发展要求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仅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快速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性,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中,实现内部的和谐、稳定、协调的关系。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要强调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人类本质观、发展观、全球化观、文化观。

人类本质观可以理解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本质属性,强调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关系。

发展观是展示经济发展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强调经济发展不应仅局限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上,而是要兼顾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

全球化观中,科学发展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国际社会应该开展宽广的合作,强调实现全球范畴内的共同发展。

文化观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呼吁缩小国际文化差距,实现文明交流和文化平等。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体系,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指导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和医疗的发展等,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这一理念旨在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注重可持续性,使得发展能够长久稳定地进行下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去探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1. 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相互之间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全面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够使得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地推动和发展,从而形成社会的整体进步。

2. 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稳定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需要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资源的协调利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等等。

只有各个方面之间达到协调发展,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局面。

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不损害下一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不断创新,使得未来的发展能够得到保障。

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使得社会的发展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

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各个领域,要求各个领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并且注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上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在我本人也深深认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这一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时刻牢记的理念。

我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注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科学发展观的四要素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要素”是对科学发展观最新、最系统、最权威的概括。

首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防止顾此失彼。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决策的理性化和整体性程度,既考虑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又做到综合平衡、周全周到。

补充: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全面。

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质量的提高,政治发展是指加强党的领导和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发展是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自信,社会发展是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发展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绿色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整体。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协调。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协调统一,避免片面追求一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平衡,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在社会发展中,要注重城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体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长远利益和可持续性,不能牺牲未来世代的需求和福祉。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在社会发展中,要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福祉,避免社会矛盾的积累和不可持续的社会制度。

可持续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包括人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意味着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长远利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将人的需求和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科学发展观主题的核心。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中,经济发展往往以物质财富的累积和增长为目标,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通过将人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强调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其次,科学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条件的改善、知识水平的提高、身心健康的保障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每个人的潜能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倡导一种全面的人才观,提倡人的多元发展,使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应该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发展。

只有充分协调各个领域的发展,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目标。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可持续发展,即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首先,全面发展需要协调各个领域的发展。

过去的发展模式往往偏重于某些领域的发展,导致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果有限。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改善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公平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保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起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前提,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新的提法,现在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赋予时代内涵,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指导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身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紧密联系,不能孤立起来。

一、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前提
首先这里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包括下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词语解释,只是局限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个基点上。

全面就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建设。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着眼于对自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建设。

而协调发展,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助。

从上面可以得出,全面发展注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性,而协调发展则注重了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关系。

历史经验说明,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前提,只有发展全面了,才有可能实现协调发展。

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方针,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失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滑坡和国家的解体。

而自我国建立以来就注重发展的全面性,从而为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以苏联为经验,主张实行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路子。

邓小平认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原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还特别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置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1]。

党的十六大在“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论断。

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精神,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至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使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适应、良性互动。

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往往导致发展失衡,出现不协调的局面,最终阻碍发展的进程。

如果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而不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增长失
调,最终制约发展。

只有注重发展的全面性,才能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为使这个整体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协调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使优化的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这是强调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不但追求发展的全面,而且在各个阶段都有自己发展的侧重点,找准重点,并且协调好重点和其它方面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文革期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建设,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的错误轨道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突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同时协调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现阶段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如果不协调好城乡发展,就会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如果不协调好区域发展,就会导致东、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不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凸现的社会问题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果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如果不协调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就会影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单是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是远远不够的,而协调发展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

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追求的必然结果。

三、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张兼顾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保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永续性,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对资源索取的比较少,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不用考虑发展的持续性,依然可以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所以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多数国家只注重经济的增长,无限制的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大规模的进行工业生产,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是一种不全面、不协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人们逐渐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逐步深入人心。

当前,对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也获得了全面协调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历史发展阶段上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索取和破坏逐渐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而在生态环境承受范围之内,人们不坚持可持续发展,也有可能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是从区域范围上来讲,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阶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而有些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和攻坚阶段,不可避免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依然获得了全面协调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只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目光短浅的。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凸现了它的危害和弊端,必须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覆辙,坚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由于长期坚持“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

有些自然资源已经面临枯竭,有些自然资源逐渐依赖进口,并且比例逐渐增大。

以石油为例,“截止2005年,我国石油可采储量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5%,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国内剩余的可开采储量大约可开采14年。

”[2]而“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13.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13.539万桶,2004年增至13.570万桶,”[3]据保守估计,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石油分别为150Mt、180Mt和200Mt,“[4]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环境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土地荒漠化加剧,”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还以264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5]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濒临物种不断增加。

我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还有大量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

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充分条件已经完全转化为必要条件。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我国永续发展,才能保证全面、协调发展的持续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前提,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