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品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商品质量

1、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狭义)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产品质量,通常称为商品品质。它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商品质量的意义:

(1)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是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重要前提

(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是创造社会财富、满足消费的重要标志

(3)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是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中心环节

企业内部的商品质量管理主要由两个系列的工作组成,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是指对产品用户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保证提供优质商品、文明销售和优良的售后服务等。由于这一系列工作的重要作用,被国内外称为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控制工作是指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其内容: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测定并与商品技术标准对比。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4)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商品市场竞争,包括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在正常情况下,国际间的价格竞争是指出口国或出口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或低于进口国同类商品的价格,占领市场,扩大销路。非价格竞争包括:不断改进和提高商品性能,改善包装装潢,更新花色品种,发展新产品,准时交货,售后为用户提供优良服务,对购买方的优惠贷款,有效的社会调查和广告,商品的信息传播等。

商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理解商品质量的基础要求(生活类消费品)

(一)对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个要求:具有相应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维护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具有较好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无毒、无害、符合卫生要求。

(1)、食品的营养价值:基本特征:能给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它是评定食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三项指标:营养成分:是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功能: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保持体温、维持生长修补组织;脂肪、蛋白质:供给热能保持体温、维持生长修补组织、保持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维生素、矿物质:维持生长修补组织、保持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各种营养成分均需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发挥作用)可消化率:是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它反映了食品中营养成分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程度。通常认为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高于植物性食品,就是从消化率这个角度讲的。(过期奶粉)发热量:是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它是反映食品营养价值最基本的综合性指标。(1克碳水化合物或1克蛋白质经过消化或完全氧化后产生的热值均为4.1千卡,1克脂肪产生的热值为9.3千卡。)

(2)、食品的色、香、味、形:它是评定食品新鲜程度、成熟度、加工精度、品种特点以及质变状况等的重要外观指标。色、香、味、形优良的食品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助于提高食品的消化率。

(3)、食品的卫生质量:即食品的安全性,这是作为食品商品的起码条件。

毒害物质的来源:

①食品本身含有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毒害物质(河豚鱼、毒蘑菇)

②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③加工中混入的毒素(甘油醛、添加剂、色素)

④保管不善产生的毒素(黄曲霉毒素)

⑤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的污染

(二)对纺织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纺织品商品包括纺织品和针织品两大类。(1)材料选择适宜性:纺织品商品的基本性能及其外观特征主要由其所用的纤维材料决定,纱线的种类和质量好坏同样直接影响织物的美观和使用价值,反映纱线质量优劣的指标主要有捻度、细度、匀度、强度等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个方面

(2)组织结构合理性:主要包括织纹组织、织品的重量和厚度、紧度和密度、幅宽、匹长及织物歪斜等。造成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其他因素及流通过程中保管和销售不当。

(3)良好的机械性:在外力作用下,织物产生的应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统称为织物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请度、抗顶、抗磨、抗皱、抗疲劳强度等。摩擦是织物衣着过程中被破坏的主要原因(4)适宜的服用性:舒适、美观、大方。包括缩水率、刚挺度、悬垂系数、吸湿性、透气性、花型、色泽、色牢度等

(三)对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适应性:是指某种商品满足其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它是构成这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条件

(2)安全卫生性:商品在使用时,有关保护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性质

(3)耐用性:商品在使用时,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使用寿命和次数。要求商品坚固耐用,是消费者的普遍愿望,属于共性问题,但对某些商品也存在特殊性如时兴商品和一次性商品。(4)造型结构合理性

商品质量的各项基本要求,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变化的。

3、了解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生产过程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①原材料:是构成商品的物质基础,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商品质量的优劣。他对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它们的成分、性质、结构方面所引起的差别。

②生产工艺:主要有设计、配方、操作规程、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等。(2)、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商品周转快慢是流通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商品的包装、运输、保管和销售条件及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3)、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合理应用、保养外,安装、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对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4、掌握生产性企业质量管理阶段和流通性企业商品质量管理的要求、内容(一)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质量管理只限于产品的质量检验。由于单纯依靠检验找出废品或返修品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人们

也称这种检验方法为“事后检验”。缺点:不能事先预防。

(2)、统计质量检验阶段—预防为主: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统计质量管理首先在美国的军事工业生产中应用。缺点:推广上受到很大限制;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60年代开始至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就是要发动企业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个因素,建立从设计、制造及使用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用经济方法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或用户)要求的商品。

(二)流通企业的商品质量管理要求:

(1)、流通企业应当切实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2)、所有商品均应备有质量检验标准。

(3)、流通企业检验商品,以成品检验为准,并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4)、妥善进行商品运输、保管养护,保护商品使用价值的完好。

(5)、在销售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保持销售商品的质量,不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6)、收集、整理各种质量资料,建立各类商品质量档案。

(三)流通企业商品质量管理的内容:

(1)、定期进行商品质量的综合分析。

(2)、收集消费者和用户意见,及时向生产部门反映,以便使其不提高商品质量。

(3)、收集质量资料,参加工业企业组织的各级质量评比活动,配合制定质量标准,建立和健全检验制度,提高质量水平,使用户达到最佳的满意程度。(4)、密切与生产企业的配合,搞好售后质量服务,实行包退、包换、包修活动,使产品持久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