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毛主席概括为“一边倒”“另起炉灶”“到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相当睿智的外交政策。首先,成立初期的新中国是国力衰微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敌视,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苏联的力量,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次,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签订的任何不平等文件,这位我们进行公平外交创造了条件;最后,清楚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为国家安定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与民主和平平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为我国进行国内建设和国际交往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极好的环境,促进了国力的增强。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
位?
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
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中印边界冲突的起因,大致过程及中国政府关于解决边界问题
的政策和努力?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但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线,而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侵略留下了的一些历史纠纷,使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两国间存在的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印两国对边界的看法出入很大。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中、印边界争端需要通过谈判,互谅互让,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但是印度拒绝谈判并不断用武力打破中印边界的现状,要把它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总理在给周
恩来总理的信中,提出全面领土要求,接着印度边境哨所节节向北推移,企图在边界问题上造成既成事实,逼中国接受。
1959年8月25日,在东段马及墩南端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25日,在西段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国从1962年8月至10月曾多次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撤出。10月6日,印度拒绝和平谈判。10月12日,尼赫鲁总理宣布,他已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他所谓的入侵地区"清除掉".10月17日,印军在边界东西两段开始猛烈炮击。18日,印度国防部官员宣布:已经把中国人"赶回两英里".由此触发了1962年中印边境的大规模武装冲突。
中国方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已于10月20日开始进行自卫反击。中国边防部队收复了印军越过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并进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印度总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为了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并出于尽可能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发表停火后撤声明,声明指出:中国军队后撤以后的位置将会远离他们在1962年9月8日以前的位置,因而要求印度军队不要越过实际控制线,恢复他们在1962年9月8日以前曾经进占的位置。
为使边界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我国政府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提出并遵循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协商,通过互谅互让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问题解决之前维持现状不变;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的现实情况;按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对待历史上的旧界约,遵循国际惯例划界和勘界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一贯的,即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与有关国家解决边界问题。边界工作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在边界谈判中,中国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与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机协调。
4、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历史背景、主要议程及意义
历史背景: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发表声明:“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
的问题。”7月13日,美国在英国、印度斡旋下作出反应,建议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
主要议程: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会谈有两项议程:一是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是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在第二项议程下,各方均可想出它认为应予讨论的直接牵涉到中美双方的问题。
意义:在中美之间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中美大使级会谈使双方之间保持了一个接触和通气的渠道。导致美国对华封锁和禁运政策的最终瓦解。通过会谈,使一批科学家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和其他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中日民间往来是怎样“以民促官,水到渠成”的?
(1)中国重视对日关系,区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
(2)中国通过民间外交形式恢复对日接触;
(3)中国以协助归侨等善意措施,扩大中日来往,谋求事务协议,恢复邦交意识。6、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内容。
20世纪70年代,国际风云多变,美国为改变其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开始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利用这一有利国际环境,走出20世纪60年代外交思维定势,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改善同西方大国的关系。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从而使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7、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是什么?
背景:“一条线“战略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局势和中国的利益;新时期中国发展经济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通过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战略;进入80年代后,国际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美苏对峙转入僵持、互有攻守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战略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同哪一方建立战略关系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苏联对华立场转变对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产生了影响。
内容:80年代初期在苏联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消除对中国战略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却开始与苏联改善关系同时有意拉开与美国的军事战略关系这种重大的对外政策调整,改变了过去“一条线”的战略实行不结盟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中美共同利益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你如何看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