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
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
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的拟定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技术和仪器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精密天平的使用和误差分析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2.1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2.2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2.3 分离与富集技术3. 分析方法与仪器3.1 光谱分析技术3.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3.1.3 质谱分析技术3.2 色谱分析技术3.2.1 气相色谱法3.2.2 液相色谱法3.2.3 离子色谱法3.3 电化学分析技术3.3.1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 3.3.2 电极和电流分析法3.3.3 电位滴定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指导原则4.2 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4.3 分析报告撰写要点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学习1.1 讲授分析化学基础理论1.2 示例分析过程和实例分析1.3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2. 实验教学2.1 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2.2 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定3. 课堂讨论与互动3.1 学生发表课上或课后作业的讲解与探讨 3.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3.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3. 成绩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学术报告撰写能力等。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分析化学实验部分课程属性公共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72 总学分 4.5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 1.5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二学期先修课程普通化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科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生命现象的必备工具,被称为科学研究的科学和科技工作者的眼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核心科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在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高等农业院校单独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导论、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滴定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吸收光谱法和分离分析法,以准确的量的概念介绍常用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分析条件、分析仪器、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和典型应用。
实验课程包括称量操作、容量操作、滴定操作、酸度计离子计操作、光度分析操作、分离分析操作和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电位分析、光度分析及分离分析方法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应用能力、独立的科研能力,并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演示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四个层次。
演示实验是学生通过观摩教师演讲或实验录像学习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法。
操作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
综合实验是给出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注意事项等,由学生完成实际样品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任务。
设计实验是给出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拟定操作步骤、按教师认可方案进行实验。
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构造、计量性能和操作规范及常规维护方法;掌握各种重要分析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能够顺利完成分析实验并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基本达到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能够结合专业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设计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素养,学会正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并能处理实验中的一般事故。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B》是化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探讨,并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等;2.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等;3.学会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4.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5.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准确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6.能够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并能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分析化学发展及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技术-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4.分析仪器和设备-基本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5.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分析化学B》,主编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索化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主要涵盖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拓展实验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2、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3、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实验设计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1、基础实验: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试剂的分类和保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
2、综合实验:涉及无机物的制备、分离和鉴定,以及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
3、拓展实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如研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实验课则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课程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通过考试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实验课则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教师职责1、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经验,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教师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环保;3、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4、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学生要求1、学生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2、学生应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其他同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试行)一、教学目的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与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 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撑握各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概念, 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 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的科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课前认真预习, 领会实验原理, 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等, 设计要记录和处理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2.按时到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前应认真清点清洗要用的仪器, 注意记录, 积极思考,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 不可做其他的事情。
3.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进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及时记录。
要善于思考, 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数据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涂改、编造实验数据。
认真书写并按时递交实验报告, 经老师许可, 方可离开实验室。
4、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的清洁整齐, 爱护仪器和公用设施,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 注意安全, 厉行节约。
5、值日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训练(4学时)实验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4学时)实验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实验四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4学时)实验六 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七水的硬度的测定(4学时)实验八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4学时)实验九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胃舒平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8学时)实验十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二铁矿石中铁的测定(无汞法)(4学时)实验十三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四食盐中含氯量的测定(4学时)三、教材及参考书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四、其它说明五、实验项目一览表清。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996年制订,2004年修订)课程编号:200121英文名:Experi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无机化学实验后置课: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分析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刘晓庚等选定教材: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概述: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木知识、基本技能、基木操作。
包括: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木仪器的使用、校准*。
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仪器分析方法。
以及综合设计性分析测定测定方法。
木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化学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木实验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屮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
掌握重最分析基本操作。
掌握光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的测最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技能。
学习数据处理的乞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使学生明确地树立起“量''的概念,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学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独立完成实验和报告。
辅以教师讲解、示范、巡视指导、电视录像、笔试等。
15课时课时分各部分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部分分析天平的使用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电光分析天平和电了分析夭平称量操作的一般程序,真接法和差减法称量操作,分析天平 性能的测试。
了解电光分析天平的构造、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祛码校准以及使用规则。
了解固定重量称量 法。
教学内容:实验一仪器的熟悉、清点和洗涤(必做实验)(3课时)实验二天平的检定及称量练习(必做实验)(3课时)实验三 祛码的校准和(选做实验)(3课时)[注]标有**为选做实验第二部分重量分析法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重量分析法原理及操作,包括沉淀的制备、陈化,倾注法过滤沉淀,沉淀的洗涤,沉淀的 包裹、烘干、炭化、灰化、灼烧和称重,以及上述操作时相关仪器的正确使用。
《9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
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3
必做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技训
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检查分析天平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学会用直接法和减量法称量试样,学会正确使用称量瓶
分析天平
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3
必做
一
综合
掌握滴定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HC1.NaOH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以及判断滴定终定方法
分析天平
5
铵盐中N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分析天平
8
铁的比色测定
6
选做
一
综合
学习比色法测定中标准曲线的绘制和试样测定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使用法
722型分光光度计
9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6
选做
一
技训
掌握过氧化钙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过氧化钙含量的分析方法
10
氧化还原反应
3
必做
一
研创
熟悉常用氧化剂、还原剂的反应;了解浓度、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烘干箱、分析天平
14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
必做
一
技训
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
15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3
必做
一
技训
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干燥箱、分析天平和磁力搅拌器
1.说明:
所开实验中:技能训练性6个;演示观察性1个;验证性0个;综合性7个;设计性0个;研究创新性1个。
伏特计
11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3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 A081530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化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实验, 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 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
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 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
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
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 树立“量”的概念, 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开设实验项目数:6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结合理论学习教材,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前可以先写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列好表格,充分利用本书附录,查好有关数据,以便实验时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和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
要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要保持实验台和整个实验室的整洁。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题目、日期、实验目的、简单原理、原始记录、结果(附计算公式)和讨论。
上述各项内容的繁简,应根据各个实验的具体情况而定,以清楚、简练、整齐为原则。
实验报告中的有些内容,如原理、表格、计算公式等,要求在预习实验时准备好,其他内容则可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完成后记录、计算和撰写。
四、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采用单独设课形式,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考核要求
本课程以平时考查为主,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到课及听课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及上交情况、课堂表现及参与讨论情况等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实验考试成绩50%。
六、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实验教材:赵怀清,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二)参考书:
[1]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分析化学实验(第2版), 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13
[2]祁玉成,王屹,分析化学实验,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3]严拯宇,分析化学实验与指导,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