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探究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鉴别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1、《物质的鉴别》这节实验探究课是在初三学生学习完第一章《酸碱和盐》后,其中实验册上有一实验习题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营造问题情景,即在实验桌上有6种不同未知物质,已知这6种未知物质是在讲台上6种已知物质(味精、糖、盐、洗衣粉、淀粉、面粉)中的一种。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得出6种未知物质分别是哪些物质最终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记录;学会分析和处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学会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式学习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认识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认真细致地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嘴到、脑到。把学生置于主动的地位,激发其学习自然的兴趣和欲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以“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对“物质的鉴别”这一课题进行“做科学”,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历了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解决问题,收集证据,交流与分享,概括迁移的一系列探究过程,获得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并通过亲自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能与人合作,会接受他人意见,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精神。
教案: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对未知物质的鉴别,理解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证据、概括归纳等探究能力
③情感目标
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2、教学重点:
学会实验设计,运用对比方法,比较已知的和未知物质特性,并学会用文字语言表达
3、教学难点:
归纳物质鉴别的方法
4、教学准备:
面粉、味精、糖、盐、洗衣粉、淀粉、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滴管、玻璃棒、PH试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
5、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问题引入]
T:经过初中二年多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有不同性质,比如什么呢?
S:有导电性、溶解性、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酸碱性等。
T:在实验桌上1-6号烧杯里面分别装有6种不同物质,已知这6 种物质分别是讲台上面粉、味精、糖、盐、洗衣粉、淀粉这6种物质中的一种。现在的问题是:1-6号烧杯中到底装哪种物质?你将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答案?
S:可以尝一尝、闻一闻。
T:注意未知物可能有毒,也可对鼻粘膜有腐蚀作用。因此,请不要尝一尝或闻一闻。S:看颜色和粗细。
T:颜色都是白色,且都为粉末,如糖为绵白糖。
T:虽然这6种已知的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但是我们并不很了解他们。因此我们想知道1-6号物质分别是什么物质时,你们需要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呢?
[实验方案设计]
T:你们是怎样设计该实验方案的呢?
S:首先要知道味精、糖、盐、面粉、淀粉、洗衣粉这6种物质具有什么样性质。
T:那么你设想一下这些物质有哪些性质呢?你将从哪些性质入手呢?
S:我认为可以从溶解性、导电性、酸碱性、能与某些物质反应、加热后的变化等这些性质入手来了解他们有那些不同与其他物质的性质。
T:很好,你想怎样进行记录呢?
S:有如下表
T:其他组的同学能否说说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呢?
S:通过表格的形式能非常形象地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表达出来,很清楚。
T:那么对于上述同学所设计的表格,你有什么补充吗?
S:还可以增加这些物质与碘液反应有什么现象?
T: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性质的验证呢?
S:因为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性质,所以想通过实验验证其他物质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
T:可以,具体怎么设计实验步骤呢?
S:将这6种已知物质分别放入6只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入碘液,观察6种试管的颜色的变化?
T:很好,这样就可以知道那些物质遇碘变蓝色了,还有吗?
S:已知可溶性盐酸盐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可以用能否跟硝酸银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来进行区别。
T:可以,如下表记录因此我们可以比较完善地了解6种物质的性质
那么是否还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呢。
S:有如1、味精:易溶于水、易导电等……
2、盐:易溶于水、遇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等
3、糖:易溶于水、不易导电等
4、面粉:不易溶于水等
5、淀粉:遇碘液变蓝等
6、洗衣粉:溶于水后振荡出现泡沫等
T:这种方法已经很清楚地记录下各种物质具有什么性质,一目了然,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当我们知道已知物质的各种不同性质,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呢?
S:可以运用对比方法按照已知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实验,鉴别未知物质
T:好的,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请注意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S:能不能给我PH试纸
T:可以提供,但你用来做什么呢?
S:可以测出物质的PH值。
T:pH一般是指溶液的酸碱度,那么不溶于水的物质呢?你可否使用pH试纸呢?
S:将物质溶在水中,若不溶可以静置后测一下上清液的PH值,看会不会有所区别。T:设想还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判断能不能用此性质鉴别出未知物质来。
T:现在已经有一些小组知道1-6号物质分别是什么物质了,我们请一组同学代表上讲台来讲述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展示实验结果]
第一组:
第一步:如下图分别取6只试管,进行编号,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6种不同物质,再滴加碘液。结果只有5号试管变蓝,5号就是淀粉。
第二步:把1、2、3、4、6号物质分别溶于水,并加热,可观察到4号溶液逐渐蒸发,蒸发皿中液体可拔出丝,4号就是糖,还有6号变成糊状是面粉。
第三步:把1、2、3号物质分别溶于水,并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可观察到2号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所以2号是洗衣粉。
第四步:把1、3分别溶于水,并分别接到电路中
(电路图如右图)可发现1和3号都可导电,但1号导
电性强,3号弱,所以1号是盐,3号是味精。
T:这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了,那么你们来评价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到底正确与否呢?
S:我认为他们的第一步分别将6种物质溶于水中再滴加碘液,使溶液变蓝的物质不只有一种淀粉,还有面粉。所以不能凭这一性质来鉴别出面粉和淀粉。
T:那么你们这组是怎样鉴别出面粉和淀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