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及熔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e3C与α片层相间分布,或Fe3C呈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 上。
• (二)形核
• 共析转变常在奥氏体界面上或奥氏体/石墨界面上形核,先 析出领先相和奥氏体之间有一定位相关系。一个相形成后, 其临近γ中C的浓度发生改变,引起碳原子界面扩散,为第 二相析出创造条件。
• (三)生长
• 一旦Fe3C或α从γ界面上并向γ相内生长后,就开始生长在 Fe3C或α同时生长的过程中,各自的前沿和侧面分别有铁 和碳的富集。在生长前沿产生溶质元素的交替扩散,使晶 体生长,向前、向侧形成片层,最后形成共析领域。
• 2. 常见元素对FHale Waihona Puke Baidu-C相图上共晶温度的影响
• (1)Ni,Si量增加,扩大两个系统共晶温度间隔,促进共晶转变析出石 墨。
• (2)Cr,S,阻止石墨析出,促进白口。
• 3. 化学成分对石墨的影响
• (1)C,Si增高,石墨粗化,一定限度前降低其含量,石墨细化 • (2)O,S较高,石墨呈片状,较低,有呈团、球状趋势。
• b.形态:共晶团内的奥氏体和初奥氏体枝晶构成连续的金属 基体,每个共晶团内的石墨构成连续的分枝立体形状,分布于 金属基体之中,一些晶间夹杂物或硬化相则分散分布于共晶团 或共晶团之间。
• c.共晶团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 ⅰ 共晶团数量增加,白口倾向减小,力学性能略有提高。 • ⅱ 共晶团数量增加,增加共晶凝固期间膨胀力,使胀大倾
三相共存区; • (3)硅量的增加还缩小了相图上的奥氏体区。
• 2. 冷速 • 冷速大,导致共晶温度降低,趋向于Fe-Fe3C共晶
反应;反之,共晶温度升高,趋向于Fe-G共晶反应。
四、碳当量和共晶度的表达式及意义
• 1.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 将这些元素折算成碳量的增减,谓之碳当量(CE表示 =C+1/3Si)。
• c.共晶团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 ⅰ 共晶团数量增加,白口倾向减小,力学性能略有提高。 • ⅱ 共晶团数量增加,增加共晶凝固期间膨胀力,使胀大倾
向增加,增加缩松倾向。 • ⅲ 影响因素:共晶转变时成核及生长条件,冷速越大,非
均质形核越多,生长速度越慢,则形成的共晶团数量越多。
(3) 石墨的晶体结构及片状石墨的长大
• 2. 作用:降低铁液过冷倾向,促使铁液按稳定系共晶 进行凝固。
• 五、气体
• (1)氢,氮,阻碍石墨化
• (2)阻碍石墨化;铸件断面敏感性大;气孔;消耗孕育和变质剂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概述
• 一 课程介绍
• 1.课程性质
• 考试课,2学分,共40学时。
• 2.课程体系
•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 • 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
学。
• 3.课程内容
• (1)铸造合金: 牌号,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应用 • (2)熔炼:设备,工艺,基本原理。

2、片状石墨的过程形成

3、球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4、蠕虫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3 铸铁的固态相变(二次结晶)
• 一、奥氏体中碳的脱溶
• 二、铸铁的共析转变(固态相变)
• γ冷却到共析稳定以下,达到一定过冷度,开始发生共析转变 形成珠光体,两个固相α加Fe3CⅡ相互协同地从第三个固相长
大,公共界面上存在着择优的位相关系。 • (一)形貌
• ② 承受负荷时造成应力集中现象。(石墨缺口作用,或切 割作用)
• (2) 硬度特点
• (3) 较低的缺口敏感性 • (4) 良好的减震性(机床床身利用这一特点) • (5) 良好减摩性
3. 灰铁的牌号与用途
§3-2 影响铸铁铸态组织的因素
• 一、冷速影响
• 1、冷速大,铁液过冷度大,白口倾向增加 • 2、偏析的影响 • 形成碳化物元素在残留铁液中富集,Si低,使莱氏体温度升
第三章 灰铸铁
• 灰铸铁:指断面呈灰色,其中碳主要以片状石墨的形式 存在的铸铁。
• §3-1 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特点,应用
• 一、金相组织特点
• 2.灰铁性能特点 • (1) 强度性能差
• ① 石墨强度低(<20MPa),密度小(占体积大),使金 属基体承受负荷的有效截面积减少。(石墨的缩减作用)
向增加,增加缩松倾向。 • ⅲ 影响因素:共晶转变时成核及生长条件,冷速越大,非
均质形核越多,生长速度越慢,则形成的共晶团数量越多。
• ③ 共晶团形态
• a.共晶团:以每个石墨核心为中心形成的石墨-奥氏体两相 共生生长的共晶颗粒,称为共晶团。
• b.形态:共晶团内的奥氏体和初奥氏体枝晶构成连续的金属 基体,每个共晶团内的石墨构成连续的分枝立体形状,分布于 金属基体之中,一些晶间夹杂物或硬化相则分散分布于共晶团 或共晶团之间。
高,以致共晶团边界处形成碳化物倾向更为增加。 • 实际生产中影响冷速的因素:
• (1)铸件形状
• (2)浇温
• 提高浇温,降低冷速
• (3)铸型材料的导热能力
• 石墨型>金属型>湿砂型>干砂型
• 二、化学成分影响
• 1.各元素在铸铁中的存在状态
• (1)Mn,Ni,Co: 全溶于奥氏体或铁素体中
• (2)S,P:在奥氏体中溶解度极低,形成FeS,MnS,Fe3P。
• 石墨既可以从液体和奥氏体中析出,也可以通过渗碳体分
解来获得。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中的石墨主要是从液体中析 出;可锻铸铁中的石墨则完全由白口铸铁经长时间退火,由 渗碳体分解而得到。 • 物理意义
2.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 (1) 合金元素:C和Si强烈促进,S强烈阻碍,Mn 阻碍,P微弱促进。
• (2) 冷却速率:缓慢冷却有利于石墨化。
3.奥氏体枝晶中的成分偏析
(1)成分偏析 ① 相间成分不均匀性,由分配系数KP
表示
② 晶内偏析,由偏析系数KL表示
(2)影响偏析的因素
• ① 与碳亲合力小的石墨化元素 Al,Cu,Si,Ni,Co • KP>1,说明这些元素在奥氏体中皆有富集 • KL>1,说明奥氏体心部的含量高于其边缘位置
及氧化物夹杂微粒,构成石墨晶核的最中心部分和外层物 质,具有双层结构,中心为钙镁硫化合物,外层部分为 Mg,Al,Si,Ti的氧化物。 • b.生长 • 在熔体中自由的生长;在奥氏体的包围下生长。 • 螺旋位错在球铁生长起主要作用,螺旋台阶的旋出口 是碳原子开始生长的最有利位置。生长过程中,如果各个 螺旋台阶按均势速度生长,晶体将长成一近似球状多面体。
• 4.重要性
• 与实践联系紧密,指导生产实践;哈工大考研面试的专业课。
第一篇 铸铁及其熔炼
一、铸铁定义及成分
1. 定义:铸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1%的铁碳合金。 2. 成分:Fe,C,Si,Mn,S,P。成分范围见表1。
二、铸铁分类
按碳在铸铁中存在形式(单质或化合物)
二、铸铁分类
按碳在铸铁中存在形式(单质或化合物)
§1-2 铸铁的一次结晶过程
一、初析石墨的结晶
二、初析奥氏体结晶
1. 初析奥氏体枝晶的凝固过程 (1) 平衡凝固过程 亚共晶成分铁液过冷到液相线温度以下,奥氏体枝晶形核并长大,进 入共晶凝固阶段后,液体中开始形成共晶团,此奥氏体继续长大,数 量也增加。 (2) 非平衡凝固 在实际凝固条件下,共晶成分或过共晶成分的铸铁在凝固过程中也会 析出初析奥氏体。
• ④ 球墨铁铸的共晶转变
• a.石墨球长大包括两个阶段 • 在熔体中直接析出核心并长; • 形成奥氏体外壳,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长大; • b.离异共晶 • 球状石墨和奥氏体析出格局是:石墨在先,奥氏体在后,两个相没有平滑的共
同结晶前沿,而在时间和场合上都分离。
• ⑤ 球状石墨形成机理
• a.石墨晶核产生 • 球化剂、孕育剂中的合金元素与O、S化合物形成硫化物
• CE>4.26% 过共晶成分 • CE<4.26% 亚共晶成分 • CE=4.26% 共晶成分
• 物理意义?
。2.共晶度
• 概念:铸铁的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 的比值,以SC表示

• CFe—铸铁的实际含碳量; • CC'—稳定态共晶点的含碳量。 • 物理意义?
五、铸铁的石墨化
• 1.石墨化:铸铁中碳原子析出并形成石墨的过程称 为石墨化。
② 球状石墨形成条件
a. 铁液类凝固时有较大的达冷度
b. 较大的铁液与石墨间的界面张力
c. 有一定的Mg,Ce等球化剂的残余量
d. 充分的石墨形核条件
• ③ 球化剂共同特点
• a. 与硫、氧有很大亲和力,生成稳定的反应生长物,显著减小铁液中的反球化 元素。
• b. 铁液中溶解度很低 • c.与碳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在石墨晶体中有较低的溶解度。
• Va= Vc或Va<Vc:形成球状石墨
• ③ 石墨分布、分类及形成条件
• 凝固条件不同(成分、冷速、形核能力),灰铁中可出 现不同的分布和形态(尺寸)。
(4) 球形石墨的形成过程
① 球形石墨结构
低倍观察,近似球形;高倍观察,成多边形轮廓。内部 呈现放射状;扫描电镜观察,石墨球表面一般不是光滑 球面,有许多胞状物,中心(内部)结构年轮状特点。 球状石墨具有多晶体结构,从核心向外呈辐射状生长锥 体状的石墨单晶。
• (1)冷速快,非平衡结晶,碳当量高达4.7%,仍 有初析奥氏体。
• (2)碳当量一定,受Si/C比影响。
• ① Si/C比增加,初析奥氏体量增加。
• ② 高碳当量时,除影响数量外,还影响奥氏体 粗细,冷速一定时,随着碳量的增加,枝晶细化。
• (3)硫含量增加,枝晶粗化。
• 三、共晶凝固
• 1、稳定系共晶转变 • (1)结晶过程
• 2. 动力学观点
• 经历的扩散过程不同,对比分析?。
结论与思考
• 结论:从热力学观点看,Fe-Fe3C相图介稳定, Fe-C相图稳定。从动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 下,按Fe-Fe3C相图转变是可能的,因此出现二 重性。
• 思考题:热处理中石墨化退火的原理
三、影响铁碳双重相图的因素
• 1.成分(主要是Si的影响) • (1)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 • (2)硅的加入使相图上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
白口铸铁 麻口铸铁
Fe3C Fe3C+G
灰口铁
铁素体基体灰铸铁
铁素体基体球墨铸铁
铁素体基体蠕墨铸铁
铁素体黑心可锻铸铁
第一章 铸铁的结晶及组织的形成
• §1-1 铁碳双重相图 • 一、铁碳双重相图分析(区别)
1不同之处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概述
• 1热力学观点;
• 高温 γ+G和γ+ Fe3C在能量不同,对比分析?
• ① 石墨晶体结构:六方晶格,见正常生长方式 是沿基面择优生长,最后形成片状组织。
• ② 片状石墨的长大
• 石墨是非金属晶体,生长界面为光滑界面,依靠二位形 核生长困难,需较大的过冷度。如果存在螺旋位错、旋 转晶界,则生长容易。
• Va—a向长大速度; Vc—c向长大速度
• Va> Vc:长成片状石墨
• 4. 各元素对金属基体的影响 • 5.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
• 三、铁液过热和高温静置
• 一定范围内提高铁液的过热温度,细化基体和石墨,灰 铸铁临界温度1500-1550℃。
• 四、孕育的影响
• 1. 定义:浇注前,在一定条件下向液体中加入一定量
的促进异质形核的固态物质,以改变铸造合金的凝固过 程,改善结晶组织,从而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处理方法。
• (5)蠕虫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 蠕虫状石墨是在共晶凝固过程中从铁液直接析出。两种生 长模式:
• ①小球墨——畸变球墨——蠕虫状石墨
• ②小片状石墨 由于蠕化元素局部富集而演变而成,稀土 元素和镁通过富集于于蠕虫状石墨的生长端部而起蠕化作
用的, 即可以为a向,也可以为c向。
• 小结:1、稳定系共晶转变的方式
• (2) 共晶凝固场所及方式
• ① 场所

初析奥氏体枝晶间,具有共晶成分的液体中单独由石墨
形核。
• ② 方式:非均质形核

非均质形核核心:a.亚微观石墨团聚体;b. 未熔的微细
石墨颗粒;c. 高熔点夹杂物颗粒(硫化物,碳化物,氮化
物)。
• ③ 共晶团形态
• a.共晶团:以每个石墨核心为中心形成的石墨-奥氏体两相 共生生长的共晶颗粒,称为共晶团。
的含量,即形成晶内反偏析。 • ② 白口元素(Mn,Cr,W,Mo,V) • 与碳亲合力大于铁,富集于共晶液体中,而且
与碳结合力越大,KP 越小。在奥氏体心部浓度低, 边缘浓度高,形成正偏析,即 • KL<1。
• 4.影响奥氏体枝晶的因素
• 引言:奥氏体枝晶起到骨架作用,并防止裂纹扩展,因此研究奥氏体 枝晶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铸铁的组织及性能有较重要的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