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角度分析人物与情节

从类型角度分析人物与情节
从类型角度分析人物与情节

从类型角度分析人物与情节

一、任务说明

(一)活动目标

1.以夏尔?佩罗与格林兄弟的两个版本的《灰姑娘》为参照,认真阅读《叶限》,感受文中女主人公及“后母”的艺术形象,通过对比这些形象的异同点,尝试理解作者塑造这类形象的意图和背景。

2.探究《叶限》及两个版本《灰姑娘》故事中借助“超能力”改变命运(情节发展)的情节与结构,体会作者的艺术创造,联系现实及阅读写作经验,激活想象,提升个人的文学欣赏与审美鉴赏能力。

3.基于以上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篇借助“超能力”改变故事情节的科幻小说,或撰写相关文学评论片段,提高其艺术鉴赏及表达能力。

(二)活动要求

1.需要认识到感受人物形象要从语言、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入手,尝试将小说鉴赏时分析人物、情节、结构等语文核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了解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3.养成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素养,亦能以合适的方式,按

要求独立完成阅读与写作成果的撰写与展示。

(三)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

(1)《叶限》及两个版本《灰姑娘》的中译本。

(2)分析三个故事中涉及人物形象及情节结构的主要细节点(见表1)。

(3)收集“原型批评”“超能力改变命运” 等相关资料。

(4)设计问题,设计组织问题讨论的方案,以此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支架。

2.学生准备(预学)。

(1)完成《叶限》(自主扫清文言障碍)与《灰姑娘》(统一译本)的预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理清小说情节,列出至少三个亟须解决或分享的关键词,并提前交给教师。

(2)以大组为单位,一组简单演绎小说《叶限》(默剧配画外音),另外三组分别备齐三篇文章中出现的所有物品(可实物,可图片)。

(四)评价量规

1.默剧演绎大组得分评价方式:另外三组打分,采用100 分制,课堂现场完成(结果见表2)。

2.另外三组“道具”准备得分评价方式:默剧演绎组打分,采用100 分制,上课前完成(结果见表3)。

3.课后小说创作或文学评论写作评价标准及方式:采用100 分制,由教师完成。对小说创作,要求有想象力,结构情节安排合理,人物形象较丰满;所有小说结集,择优推荐发表。对文学评论,要求就人物形象、情节与结构两个要点进行评论,亦可作原型批评、东西方文学文化对比的尝试;所有文章结集,择优推荐发表。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活动设计在阅读小说时,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通过使用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尝试创作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文学鉴赏与创作”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知识素养之一。因此,在《叶限》这篇小说的活动设计上,笔者围绕这个中心点做足功课。

首先,基于《叶限》这篇小说的特殊题材,笔者确定了比较阅读的方式,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和这个文本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版本的童话《灰姑娘》,让学生以高效的方式理解小说,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灰姑娘”“后母” 等)、主旨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为了让《叶限》的情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还专门让学生表演默剧,其他学生边欣赏边打分,以活泼轻松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梳理。

其次,为保证学生对文本阅读最原初的审美观感,不以教师先入为主的东西束缚住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判断,在活动

的第二环节中,笔者拿出学生事先提供的几个关键问题来推动课堂的讨论。因为三个文本的雷同特点,“抄袭”“灰姑娘”

“后母”等几个词是学生关注最多的。其中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相似人物形象中找细节的不同,不同细节中概括情节的相同一一详见下文课堂案例片段。

再次,基于学生的“抄袭”论断,笔者设计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有效的学习支架:“大家都觉得叶限和灰姑娘以及她们的后母很像,故

事也雷同,她们真的完全像吗?”设计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回到文本,对照着手头准备好的“道具”,慢慢深入到文本的细节,让心中本来只是概念化的看似雷同的“后母”及“灰姑娘”的形象逐渐丰满、细腻起来,看出他们更多的不同来——那么感知小说形象的活动目标就圆满达成了。

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后,小说的情节和结构的关键点也浮出水面:主人公通过各自获得的“超能力”解决了矛盾,作者也随之完成了小说情节的推进。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为课下尝试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做好引导。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文本的兴趣点还是非常多的,学生比较容易走到其他话题的探讨中,比如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原型批评问题等。教师需要因势利导之。

三、课堂案例片段

【片段一】细节中找不同一一“她们”真的雷同吗?

[ 默剧表演,学生打分。,, 进入活动第二环节]

师(拿出学生之前交上来的最关心的三个关键词的统计数据)大家猜猜看,你觉得哪个词是关注人数最多的?

生我猜是“后妈” !(众笑)生当然是“灰姑娘”了!(众笑)生(反驳)为什么不是“叶限”?师嗯,“后妈”一一包括“后母”,和“灰姑娘”的得票率都很高,基本上大家都写到了。看来这是一台女人的戏。男角色大家似乎都没当回事儿(笑)。关于为什么“叶限” 得票较少,这个问题很复杂,等我们解决好前面几个问题,有时间再谈

好不?[ 相关内容可参见后文“课下延伸交流” ] 生好。

师排在“后妈”和“灰姑娘”之后的词是“抄袭” ,共有33 票。当然也把它的同义词统计进去了,比如“抄”“像” “太像

了”“神同步”“雷同”。(大笑,因为隔壁班有个叫“雷同”的同学)师(稍停顿,示意静下来)显然,《叶限》这篇小说和两篇童话长得很像。大家都觉得叶限和灰姑娘,还有她们的后母,都很像,故事也雷同,但她们真的完全像吗?

生(翻看讲义找,并与同桌谈论)嗯,有不像的地方。叶限是中国人,灰姑娘肯定不是中国人。(众笑)

师呵呵,是的,还有吗?

生她们的帮手不一样:叶限的是鱼骨(指着手里的道具)辛德瑞拉(灰姑娘)的是各种小鸟或仙女(指着其他组的道具)。

师很好,还有吗?生虽然都嫁得不错,但叶限最后似乎没有辛德瑞拉幸福。生她们的后妈、姊妹结局不一样。

生叶限的老爸死了,辛德瑞拉的父亲还在。生叶限只有一个姐妹,灰姑娘有两个。(笑)生老师,有一点很奇怪,《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和叶限穿的都是金鞋,法国的灰姑娘穿的是水晶鞋,这个差距有点大。

师你跑题了,没按要求对比(笑)。不过确实如此。法国的灰姑娘是夏尔?佩罗17 世纪改写、塑造的,比《格林童话》早。既然有人问了,就多透露一点:法国版灰姑娘一开始穿的也不是水晶鞋,而是松鼠毛皮鞋似乎两种鞋夏尔

第一讲 从多角度描写一个细节

第一讲从多角度描写一个具体细节 瀚海语文王老师课堂 本节课包含4个问题 1.多描写,少叙述:化叙述为描写 2.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 3.从四类角度展开描写 4.符合角度组合的要求 一.多描写,少叙述 先比较两个片段 从我三岁第一次接触二胡,我就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时我每天晚饭后,我都会乖乖地做在板凳上练琴,时间不长我就能拉出《小星星》等几首简单的练习曲。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举行一次汇报演出,板凳靠前就成了我的舞台,虽然是断断续续的演完一支曲子,但依然获得了喝彩。 修改为: 舞台·清冷 “君君,拿出你的二胡,给二姑和姑父,表演表演,你不是刚学会了《小星星》吗?”妈妈的语气商量中夹杂着命令。我心下一乐,又发愣:表演?我这两下子,能叫表演嘛?身子刚站起来,却没有动。“去呀!傻孩子,傻站着!”我步履“蹒跚”,拿出二胡,装着大师的模样,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心理一阵阵发怵,调弦的手不禁微微发抖。“不着急,慢点来。”一向和蔼的姑父给我鼓励。琴声响起,似青蛙过河,呜呜啦啦。由于紧张,一会重复一个音,一会修改一个错,断断续续。一曲终了,直感到背脊心里都冒汗。为了找个台阶下,我强装微笑。一家人听着,只有妈妈和姑父,伸出手掌拍了两下。此刻,我的舞台,在客厅,其乐融融,却冷冷清清。

小结: 1.记叙:记叙是记载事情的前后经过或述说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其重 点是陈述过程。 2.描写: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细致入微、特色鲜明、生 动形象的语言,把描述对象的状态、情貌生动、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其重点是使对象生动、形象,使对象的特征突出! 王老师分析: 记叙的特点:①有明显的时间流动。②写了好多“点”。③没有一个点写具体。④展现六要素的完整性。 描写的特点:①抓住一个具体的“点”来写。②写得非常具体③有形象感。④可以做到生动。 二.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 同学们看下面两则作文的片断: 片段一(无重点) 小时候,我的身体非常弱,在冬天,不是感冒就是发烧。母亲到处带我去看病,把她给累得死去活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半夜发了烧,我和她说我睡不着觉浑身特别热。妈妈马上开了灯,一摸我的头就慌了神,马上起来给我量体温,好像是39度多。妈妈和爸爸就把我带到了医院里了。那时没几个人,妈妈非常担心我,怕我烧得更厉害。她的额头上充满了汗水,又把我带到了市医院里。打了一针,我的烧就退了下去。医生说要留院观察一下,我妈就陪我在病房里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回了家。妈妈的脸上马上有了笑容。 片段二(有重点) 我一个人无力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麻药过后,脚上的疼痛一阵阵袭来,一次比一次强烈。委屈的酸楚顿时涌上心间,不哭,不哭,这样告诉自己,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朦胧中,一个身影出现在身边,她弯着腰、附下身子凑近我的脸庞,一股温热的气息扑在我脸上。是妈妈!我努力地睁开发涩的双眼,却分明看到——妈妈满溢的泪水扑簌簌落了下来。 问题:哪个片断写得好?为什么?你们自己以前写作文是不是经常是第一种?解析:同样是一个素材,甚至是写的很多的“生病看医生,妈妈照顾我”这类很俗套的素材。片断二由于使用了细节描写,显得很具体细致,温暖感人。第一个片断作者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叙述,依次展开点,写成了流水账。第二个片断则像影视中的特写一样将妈妈的温柔、爱怜以及一副温馨的亲子画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作者运用的是描写,抓住了妈妈俯下身,亲近我的姿势和身影,做特写镜头的刻画;抓住了妈妈流泪的细节,同时展开角度,写了医院、和我自己的疼痛感。一个小小的片断,重点突出,角度组合,详略得当,画面感极强。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陈钦发 一、必备知识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二、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③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④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

上节知识回顾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天花乱()天经地()天诛地()天长地()天荒地()天涯海()天渊之()天罗地()天衣无()天崩地()天昏地()天翻地()咫尺天()怨天尤()暴殄天()[成语万花筒] 含有“月”的成语 风花雪月花好月圆猴年马月河倾月落花前月下花容月貌 峥嵘岁月止谈风月日积月累众星拱月众星捧月日月无光 含有“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真题示例 A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是它里面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这两片像船一样而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朝阳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莱。每年夏天,母亲经常

从多角度写人物 写人作文的实用写法

从多角度写人物写人作文的实用写法(一)肖像描写见外形。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而魏巍在描写蔡芸芝老师时,只用简短的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那个温柔而美丽的老师便突现在我们面前。 (二)动作描写见个性。 典型的最有特征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宋史》在写赵普被宋太祖撕碎奏章的表现时是这样描写的“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神态的冷静,动作的执着,把赵普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的个性淋淋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三)语言描写见品质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品质最容易通过语言表露出来。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注重人物的语言描写。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10倍”(余玮《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句最最普通的

话,把贝聿铭的爱国热情道了出来。“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打破了?你小声点说!”(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一句“小声点说”拉近了“我”和外祖母的感情,也体现外祖母对我的关爱。 (四)典型事例见生活 事例是构成文章的主体,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关键是看事例的支撑。事例也是日常生活的具体体现,怎么才能使事例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关键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因此,要想使所写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描写。只有事例具备了个性特点,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丰满。 总之,描写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想把人物形象写得有个性,就必须学会使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向日常生活的纵深开拓,寻找表现人物亮点的素材,那么我们所写的人物就会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指导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张娟教学目标:学会阅读记叙文 掌握写人类记叙文中的常见题型 学会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人物发生的事件;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教法:指导、点拨 学法:讨论探究 多媒体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记叙文阅读复习。大家都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明明看懂了,但一答题却不知道如何下笔,要么答不对,要么答不全。这次月考记叙文,我们班有三位同学拿了满分,五位同学扣了一分,大多数同学都丢了3到5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教给大家一些记叙文的答题方法,只要你认真听,以后碰到同样的题型,就会做到的得高分。 二基础检测 (一)读文章的步骤 第一遍:读出文章的内容 第二遍:理解文章的中心 第三遍:读懂文章的手段 (二)检测记叙文内容及中心 内容中心 写人人的精神品质 记事借事寓理或者抒情 写景喜爱、赞美之情 写物托物言志

三讲解试题 (一)思考:写人类记叙文如何突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通过事情和任务的描写 (二)整体感知 速读文章,思考:本文围绕小群的父亲写了几件事? 明确:三件事分别是①小群爸爸教小群感知世界万物 ②小群爸爸给小群买书包,使小群理解了爱 ③小群的父亲去世,给小群的影响。 (三)具体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1.这三件事有详有略。大家找找看那件事详写,那些为略写? 明确:第一件和第二件是详写第三件是略写 2.通过这几件事,可以看出小群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爱孩子,耐心,循循善诱,充满智慧不放弃奋斗和追求,对身边人充满爱心,让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吸取了力量和勇气。 3.找出本文人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小群父亲的人物形象? 明确:第⑦段中“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小群的脸庞和头发”说明爸爸是一个慈爱的人。 小结:我们在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多角度广泛挖掘。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刚才大家找出的人物形象,看看哪些是一个角度,可以和在一起。 总结:1: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事件评价 3: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的评价(往往是议论或抒情的句子) 四拓展练习 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分析母亲形象 思考:文章中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 明确:两件事分别是母亲连夜在田间敲盆赶鼠;母亲跪在地里插秧。 思考:文章中对于母亲的描写有哪些句子? 明确:“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这句话是任务的外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的乐观。 生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这句话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艰辛,劳累。 课堂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 三点,1: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事件评价 3: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的评价(往往是议论或抒情的句子)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评课稿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评课稿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评课稿 首先,非常感谢**中学初三年的颜**老师的习作指导,在本节课上,我个人收获很大。这是一节扎实有效的写作指导课。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环节紧凑,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首先,导入新颖,铺垫自然。 颜老师以提问背诵为引子,来激发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然后让抽到的学生和没抽到的学生来谈自己当时的心情。学生谈完之后,颜老师适时总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把这种心理感受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由此铺垫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复习旧知,引导认识。 在揭示课题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欣赏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文章中的心里描写片段,让学生说说从这两处心理描写中读懂了什么?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了心理描写的重要作用:心理描写既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又能表现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它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以前学过的文章片段,不仅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因为学过的文章,学生容易把握,有话可说。 第三,写作指导,轻松有序。

在学生认识到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之后,颜老师引申过渡;“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心理描写呢?”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郑老师紧接着从“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 这一环节紧扣写作技巧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大亮点。教学中,老师分三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基本上都按“片段赏析——方法归纳——再设情境,及时练笔——引导评价的步骤,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在赏析例文环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字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心理,进而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 方法掌握与否,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时,老师将“小练笔”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挖掘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体现读,学,写相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运用“内心独白法”和“动作暗示法”写小练笔时,老师都创设了情境,拟好了练习题,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在运用“景物衬托法”来小练笔时,老师让学生写自己内心经历过的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活动,当老师看到学生不知从何下笔时,又及时地给予提示“如考试没考好时,做了错事时等”而这些情景,如路上遇到坏人,得倒老师表扬,考试没考好都是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的,所以,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降低了写作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这种情境的创设,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优秀评课稿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评课稿 首先,非常感谢**中学初三年的颜**老师的习作指导,在本节课上,我个人 收获很大。这是一节扎实有效的写作指导课。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环节紧凑,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首先,导入新颖,铺垫自然。 颜老师以提问背诵为引子,来激发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然后让抽到的学生和没抽到的学生来谈自己当时的心情。学生谈完之后,颜老师适时总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把这种心理感受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由此铺垫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复习旧知,引导认识。 在揭示课题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欣赏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文章中的心里描写片段,让学生说说从这两处心理描写中读懂了 什么?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了心理描写的重要作用:心理描写既能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又能表现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它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以前学过的文章片段,不仅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因为学过的文章,学生容易把握,有话可说。 第三,写作指导,轻松有序。 在学生认识到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之后,颜老师引申过渡;“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心理描写呢?”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郑老师紧接着从“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 这一环节紧扣写作技巧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大亮点。教学中,老师分三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基本上都按“片段赏析——方法归纳——再设情境,及时练笔——引导评价的步骤,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在赏析例文环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字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心理,进而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 方法掌握与否,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时,老师将“小练笔”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挖掘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体现读,学,写相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运用“内心独白法”和“动作暗示法”写小练笔时,老师都创设了情境,拟好了练习题,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在运用“景物衬托法”来小练笔时,老师让学生写自己内心经历过的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活动,当老师看到学生不知从何下笔时,又及时地给予提示“如考试没考好时,做了错事时等”而这些情景,如路上遇到坏人,得倒老师表扬,考试没考好都是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的,所以,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降低了写作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这种情境的创设,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成果展示上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在评价环节上。郑老师展示学生作品,采用学生点评法,重点集中在是否恰当有效地运用了心里描写,旨在强调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再次突出了本文的重难点。大多数同学能通过心理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突出人物特点。

片段作文:多角度描写人物心情

片段作文:多角度描写人物心情 片段一 元旦汇演彩排时,我既紧张又兴奋。时不时地就对旁边的人说:“怎么样?我们还可以吧?应该行的吧!”尽管她们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知道她们跟我一样紧张得不行。我在候台时,几乎就没停过,一会搓手,一会跺脚,一会哭爹喊娘地说紧张,而她们则忍受着我的各种唠叨。终于,该我们了,我压制住自己紧张的心情,走在最后一个。我迈着紧张的双腿,一步一步地跨在台阶上,心想:“怎么办,怎么办,我不行的。”虽然我已经做过无数次的演习,但是到实战还是不行;虽然我已经在心里告诉自己放松,但是真的到那一刻还是忍不住紧张。这段时间,仿佛慢得像过了几个世纪,我一直重复着两个动作,抬起,放下;抬起,放下……当我们走到舞台中央时,音乐响起了,我突然觉得不紧张了,马上开始了如鱼得水的表演。——初一(3)班王楠 片段二 我满心欢喜地拿着考卷,双手捏着两边,生怕把它揉皱了,美滋滋地看着上面一个鲜红的“100”,我又蹦又跳的,就像一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围在妈妈身旁,盯着她在考卷上签上大名,然后我小心翼翼地举起来,看着那上面大大的勾,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于是,我把考卷轻轻地叠好,收进了文件夹里。——初一(3)班张贞莹 片段三 看,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我倚在窗前,双手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望着窗外那雨,我似乎看到了一条彩虹出现在我面前。它是那样绚丽,它是那样灿烂。当我看到那雨中夹杂的几片落叶,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清新向我扑来。这景象使我沉醉其中,已忘了时间,忘了自我。不一会,雨停了。我睡眼朦胧地再次拿起书,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再次看起了那本书——那本带有雨后清香的书……——初一(3)班冯怡 片段四 幽静的山林,遮天蔽日,太阳光从树叶之间的缝隙中透过,在地上形成一个又一个光斑。林中不时传来鸟鸣声,在这鸟鸣声中,我似乎还听到了蜜蜂的嗡叫声,流水的哗哗声,这一切让人多么舒畅,多么心旷神怡!这是我第一次来山中,兴奋极了,看着地上一个个的光斑,我抬起脚,踩在上面,脚与树叶发出的摩擦声,和着森林中的天籁之音,仿佛在演奏无比美妙的乐曲。——初一(3)班高语

(完整版)小说人物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

小说人物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有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能够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 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很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 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 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 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实行刻画描绘。 ③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 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 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实行准确、生动、形象的 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 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但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 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 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 风度、神韵和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