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整理稿)
企业破产重整案例_共10篇.doc
![企业破产重整案例_共10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e8986628ea81c759f5781a.png)
★企业破产重整案例_共10篇范文一:企业破产重整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00√j≤≯ji;。
l蓄_-企业硅产重整价值评估案例分衍文/栾甫贵李佳j的《企业破产法》07月1开始实施,于20年6日并且在重整560.万元。
第五,01176小额普通债权,沧化的小额债权共计278月y程序方面作了重要修改,l设立了破产重整制度。
破产立法在解决债务人有限财产的分配的同时,也为有生存希望的企业提供可选择的破产方式。
本文对河北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家,债权总额39.万元。
0366()北沧化重整受偿额和受偿比例的确定二河1沧化破产重整计划中的现金流入。
根据河北沧化重整计.司重整案例进行分析力图对我国其他企业破产重整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破产重整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划以及20年和20年的年报对沧化的重整情况进行分析,0708其现金流入主要来自资产重整收入和债务人经营方案的现金流入。
程序,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希望企业通过重整摆脱困境,偿还债务以及重获经营能力。
企业进行破产重整具有债务清理和企业拯救的双重目的,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债务人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本文通过分析河北沧沧化的资产重整收入包括整体转让沧州沧井化工有限公司和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这两个控股子公司的收入。
沧井化工有限公司已经被破产清算,其破产财产通过竞拍方式被河北大众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以人民币10060万元竞得。
沧化持有沧井化工7%的股权,5因此,沧化获得10020万元竞拍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仍正常运营,采用市场比较法对转让收入进行计算,选择的参照企业为与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业务相似同样是沧化控股子公司的沧州沧骅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
沧骅化学品工业公司20年的营业收入是205533087202.8元,资产总额为860188,2371.元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4037.。
运用市场比较法计算揭阳华南沧化实业公司的价值,2将沧骅化学品工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参照化的重整计划来计算沧化的重整和清算债权受偿比例.从数值上判断企业是否应该重整,结合沧化破产经营情况,并总结沧化成功的关键,为我国其他企业破产重整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分析框架。
【案例】上市公司庞大集团破产重整计划介绍
![【案例】上市公司庞大集团破产重整计划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adfe408a26925c52cc5bfd0.png)
【案例】上市公司庞大集团破产重整计划介绍
编者按对企业破产重整中的税该如何处理一直是近期热点话题。
税务局在关心税的债权如何申报和如何清偿;破产企业管理人在关心税债权地位和清偿比例及清偿方式;其他债权人在关心税与其他普通债权的清偿顺序关系等。
近日,上市公司庞大集团公布了一份《重整计划》并经经办法院的批准。
纳税无忧根据公开资料对庞大集团破产重整情况进行了梳理。
一、重整人简介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主营汽车销售和维修养护。
2011年4月28日,庞大集团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1258。
截至2019年9月30日,庞大集团总股本为653,847.84万股,股东共计326,824户。
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庞先生,持股比例为20.84%;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自然人合计持股比例为32.21%(210,624.17万股)。
二、重整原因
庞大集团2018年度出现巨额亏损,且因资金严重不足、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重整计划》的表述)。
那么庞大集团的资产及经营情况如何?以下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数据。
2018年末数据经审计,2019年数据未经审计。
单位:元。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例子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6f46219f705cc175427090e.png)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已有近20年的实践,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大批优质资产,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1*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2X年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
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2X年、202X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202X年、202X年、202X年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202X年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
202X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议上,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吉药000545.SZ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根据*ST吉药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ST吉药将截至基准日202X年9月30日持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第二大股东金泉集团。
同时,*ST吉药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金浦集团、王小江和南京台柏投资管理咨询中心合计持有的南京钛白100%股权。
两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ST吉药的总股本将扩大至3.07亿股,而南京钛白的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将持有*ST吉药1.42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6.16%,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ST吉药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为钛白粉的生产和销售。
*ST吉药在202X年5月7日暂停上市,此前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X年度公司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左右,而202X年同期,公司亏损556万元。
2017-2021年度苏州法院破产重整(和解)典型案例
![2017-2021年度苏州法院破产重整(和解)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32e342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7.png)
2017-2021年度苏州法院破产重整(和解)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5.10•【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2017-2021年度苏州法院破产重整(和解)典型案例案例一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基本案情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涤纶复合丝为主营业务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3年均产值超过6亿元。
但2015年以来公司不断扩大规模、增加融资,陷入现金流危机,特别是2020年以来,其出口业务因新冠疫情大量缩水,致资金链断裂,无力脱困。
2021年7月12日,法院根据债务人申请裁定受理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
在法院指导下,管理人高效推进接管和财产调查工作,根据企业特点梳理确定了包含继续加工业务、人力资源保留、设备持续运行等要素在内的持续经营方案,法院首次引入苏州破产法庭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论证意见,就方案的商业合理性和可行性听取咨询意见,并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前许可管理人关于债务人继续营业的决定。
针对企业土地以及厂房租赁等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人依法完整披露信息,公开推进重整投资人招募,经过反复多轮磋商形成重整计划草案,并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经各债权人组表决通过。
针对重整计划草案,法院重点审查出资人权益调整是否公平公正以及债权人的清偿利益比较等问题,及时依法作出批准裁定,在六个月内高效完成重整,妥善化解债务合计2.2386亿元,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清偿率分别从清算状态下的6.34%和0%上升至重整状态下的100%,普通债权清偿率从0%上升至20.02%,企业93名职工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典型意义本案是苏州破产法庭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复工和民生就业、司法挽救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案例,也是首例成功运用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商业专门问题咨询机制的破产案例。
法院及时裁定濒临破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重整程序,坚持“破产不停产”的理念,引入专家意见细化论证持续营业方案,决定企业继续经营,保留原有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有效维护企业重整价值;充分发挥融畅破产案件系统信息化优势,运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远程监控设备运营情况,有效提升财产管理效率、降低破产费用;适用重整计划草案表决新机制,权益未受调整或影响的债权人不参与表决,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程序效率;依法审查重整计划草案,在充分保障债权人知情权和决策权基础上作出批准裁定。
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案
![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e17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9.png)
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案文章属性•【案由】申请破产重整裁判规则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形成推进重整合力,综合采用庭外重整、司法重整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确保债权申报及审查工作按时完成,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将保护债权人权益贯穿于重整全过程,实现企业重整重生。
正文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案案情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以下统称物产集团)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生产资料流通集团之一,主要经营大宗商品贸易及物流、汽车销售及机电制造、房地产开发及销售等业务。
受自身经营模式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物产集团陷入债务风险,虽尝试庭外重组但未成功。
为统筹化解风险,经报请最高法院同意,以物产集团为被告、第三人或者被执行人、被申请人的民商事案件(劳动争议除外)及相应的执行案件、破产案件移送天津一中院管辖。
2020年7月23日,陕西煤业化工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申请物产集团破产重整。
经审查,物产集团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破产法规定的重整受理条件。
7月31日,天津高院、天津二中院分别受理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44家公司破产重整案。
受理法院指定物产集团清算组担任管理人,发布通知和公告,允许债权人通过互联网提交债权材料。
发函要求各地法院中止执行程序并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准许物产集团继续营业并在管理人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维持重整期间公司日常经营和职工稳定。
重整期间,共召开三次管理人会议,合议庭成员列席参加,并对管理人职责、内部事务管理制度、企业公章保管和使用、债权审查、继续营业、债权人会议程序、重整方案编制等提出司法意见。
指导管理人确定继续履行的合同近千件。
充分了解并督促战略投资人遴选,监督管理人加强营业管理,制作重整计划草案。
根据企业关联程度和经营情况,适用协调审理方式,天津高院于10月12日统一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指定工商银行为债权人会议主席。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fbf4890b1c59eef9c7b4c5.png)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航空吸收合并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航空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承受换股的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到达"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航空主业资产与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局部股东就是没有承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方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失,股东优先购置权,承租方优先购置权等。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3篇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b234c831126edb6e1a10b1.png)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3篇篇一: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286字)ST中福前身为*ST昌源,于2006年4月28日暂停上市,停市时股价0.68元。
公司股票于今年4月14日恢复上市, 复牌首日最高见8.99元,收盘8.60元,创下暴涨11.6倍的惊人纪录。
2008年3月,ST中福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以资抵债,向山田林业开发(福建)有限公司定向增发2.58亿股,以购买山田林业相关资产。
年报显示,公司2007年度营业收入18.93万元,为房地产租赁业务收入和物业管理收入,净元,净利润的主要来源就利润却达3.78是重组。
“这样的交易公允性存在一定问题,操纵利润变得直接和容易。
”业内人士分析说。
篇二: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362字)2012年4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北区第一支行(甲方)、本公司(乙方)及该贷款的担保方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丙方)三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农业银行贷款利息减免协议》。
协议主要条款:①甲方同意乙方所欠的下列贷款可以根据本协议减免所欠部分利息:贷款总金额28 235万元,贷款结欠利息总计18 012.219 945万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b②甲乙双方同意乙方在2013年1月6日前偿还贷款本金28 235万元整,利息1 500万元整,具体还款期限、金额根据约定的还款计划执行。
③甲方同意在乙方履行上述还款义务后,免除乙方所欠剩余利息16512.219945万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及至本息清偿日止新生利息O④如乙方未按照约定期限偿付贷款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甲方有权终(中)止本协议,对剩余贷款本金及利息进行追偿。
篇三: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567字)2012年10月31日,泛海建设公告宣布,公司拟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简称“长城资产”X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信托”)签订《债权转让协议》,约定长城资产收购北京信托于2012年11月25日到期的7.99 亿元的债权(第二期),泛海建设承诺并保证为此提供30个月的担保,并向长城资产履行债务偿责任。
、老三板当前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全部实例
![、老三板当前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全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5084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c.png)
、老三板当前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全部实例四、老三板当前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全部实例(“十八罗汉”)01——400011-中浩A3:基本情况:停牌价3.85元;总股本1.57亿股,限售股1.09亿股,流通A股、B股各0.26、0.22亿股;每股净资产与公积金分别为-12.35、1.08元。
2015年1月28日,深圳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东方联合向深中浩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管理人;2015年8月3日,应大股东海南慧轩要求,深圳中院裁定对深中浩转而进行重整。
破产重整-股权分置-资产重组一体化方案如下:1. 深中浩非流通股股东无偿让渡所持非流通股股份的40%,共计让渡非流通股份4,364.43 万股,全部注入偿债基金。
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代流通股股东清偿债务,属于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全体非流通股股份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公司股份的全流通。
2. 公司第一大股东慧轩实业引入重组方,重组方成为公司股东后,现拟采取向公司赠送资产及股份的方式,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恢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重组方通过捐赠资产资本公积转增方式获得深中浩股份,具体方案如下:重组方与公司签署《资产赠与合同》约定,重组方股东向公司捐赠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65592.46 万元的吉林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克拉时代钻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宝易金珠宝饰品有限公司三家公司100%股权;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119,675.37 万元的深圳市迅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及迅宝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100%股权;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8939 万元苏州丰泽塑业有限公司 100%股权;同时由重组方向公司捐赠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 22,025.317 万元的刘关清等人持有的八套房产,以上资产评估值合计为人民币216,232.147 万元。
上述资产赠与公司后形成资本公积金216,232.147 万元,以 1.50 元/股的价格转增股本后,形成144,154.7647 万股深中浩股份。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caab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e.png)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
有关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
首先,让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一个成功的ST股破产重整案例通
常涉及到企业的自救努力和全面的改革。
企业可能会通过削减成本、优化业务结构、改善管理和营销策略等方式来重整业务。
例如,中
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SC)就曾成功进行了破产重整,通过剥离
不良资产、减少过剩产能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的
重生。
其次,我们可以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
案例通常会受到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一家企业成功重整可能
会带来股价的大幅上涨,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会得到
提振。
例如,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曾经历了破产重整,成功重整后,
公司股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市场对其业务前景的预期也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
一家企业成功进行
ST股破产重整可能会为相关产业链带来积极影响,挽救了大量就业
岗位,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
华信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曾成功进行了破产重整,挽救了大量岗位,
维护了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涉及到企业自救、金融市场的反应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通过努力和改革可以实现成功的破产重整,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市企业破产清算的案例
![上市企业破产清算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f9c9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1.png)
上市企业破产清算的案例
1. 比亚迪(BYD):在2003年,比亚迪在财务危机中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然而,在此时比亚迪获得了华为的注资,成功度过了危机。
2. 万科企业(Vanke):在1994年,万科企业由于债务危机而面临破产清算。
然而,公司通过减少开发项目、削减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摆脱了破产的威胁。
3. 美达股份(Midea):在2008年,美达股份由于经营困难和高额债务陷入了破产清算。
然而,在此时美的集团出面并注资了美达股份,成功挽救了其破产命运。
4. 联想集团(Lenovo):在2004年,联想集团面临破产清算的威胁。
然而,联想在早期就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调整,成功扭转了局面,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
5. 福耀玻璃(Fuyao Glass):在2009年,福耀玻璃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债务过多而进行破产清算。
然而,公司通过进行全面的组织重构和创新战略,成功实现了业务的恢复和发展。
全国法院破产十大典型案例
![全国法院破产十大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e74367f18583d048645942.png)
全国法院破产典型案例案例1: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破产清算案(一)基本案情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石化)、浙江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系绍兴地区最早一批集化纤、纺织、经贸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三家公司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
其中南方石化年产值20亿余元,纳税近2亿元,曾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由于受行业周期性低谷及互保等影响,2016年上述三家公司出现债务危机。
2016年11月1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柯桥法院)裁定分别受理上述三家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通过竞争方式指定联合管理人。
(二)审理情况由于南方石化等三公司单体规模大、债务规模大,难以通过重整方式招募投资人,但具有完整的生产产能、较高的技术能力,具备产业转型和招商引资的基础。
据此,本案采取“破产不停产、招商引资”的方案,在破产清算的制度框架内,有效清理企业的债务负担,阻却担保链蔓延;后由政府根据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性买家,实现“产能重整”。
三家企业共接受债权申报54.96亿元,裁定确认30.55亿元,临时确认24.41亿元。
其中南方石化接受债权申报18.58亿元,裁定确认9.24亿元,临时确认9.34亿元。
鉴于三家企业存在关联关系、主要债权人高度重合、资产独立、分散以及南方石化“破产不停产”等实际情况,柯桥法院指导管理人在充分尊重债权人权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展债权人会议职能,并确定三家企业“合并开会、分别表决”的方案。
2017年1月14日,柯桥法院召开南方石化等三家企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了各项方案。
2017年2月23日,柯桥法院宣告南方石化等三家企业破产。
2017年3月10日,破产财产进行网络司法拍卖,三家企业550亩土地、26万平方米厂房及相关石化设备等破产财产以6.88亿余元一次拍卖成交。
根据通过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职工债权获全额清偿,普通债权的清偿率达14.74%。
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全国破产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cd30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8.png)
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1. 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例之一,于2016年宣布破产,负债达22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企业负债率高企的关注。
2. 康得新药业集团:该公司是中国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由于涉嫌财务造假和非法集资,于2018年宣布破产。
这一案例揭示了中国市场上许多公司存在的治理问题。
3. 中原油田胜利石油服务公司:这是中国石油系统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司,于2015年宣布破产。
该公司在油价下跌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无法维持运营,成为中国石油行业改革的典型案例。
4. 新华都百货:作为中国百货业的一个知名品牌,新华都于2011年宣布破产。
该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不景气的挑战。
5. 旭升股份:这是中国的一家太阳能企业,于2017年宣布破产。
该公司由于错失发展机遇和高负债率,无法继续运营。
这些经典破产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具有借鉴意义。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e12c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f.png)
st股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ST股破产重整的背景及意义1.了解ST股的定义及市场地位2.破产重整的原因及影响3.破产重整成功的意义三、ST股破产重整的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ST银亿A.破产重整过程简介B.重整计划及实施结果C.成功原因分析2.案例二:*ST大唐A.破产重整过程简介B.重整计划及实施结果C.成功原因分析3.案例三:*ST云网A.破产重整过程简介B.重整计划及实施结果C.成功原因分析四、ST股破产重整的成功经验及启示1.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2.合理制定重整计划3.引入战略投资者4.优化公司治理结构5.关注行业趋势,调整发展战略五、结语正文:一、引言ST股,即特殊处理股票,是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因财务状况或其他原因面临退市风险时,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一种标识。
近年来,我国股市中ST 股破产重整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多,这对于挽救上市公司、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稳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几个ST股破产重整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类似企业提供借鉴。
二、ST股破产重整的背景及意义1.了解ST股的定义及市场地位ST股是由于公司财务状况异常,如连续两年亏损、净资产为负等原因,被证券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的一种股票。
在我国股市中,ST股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投机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2.破产重整的原因及影响ST股面临破产重整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不善、行业周期性波动等。
破产重整对上市公司及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如股票停牌、市值缩水、投资损失等。
3.破产重整成功的意义破产重整成功意味着上市公司摆脱了破产风险,恢复了正常的市场地位。
同时,它还为投资者带来了信心,有利于市场稳定,并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了借鉴。
三、ST股破产重整的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ST银亿(1)破产重整过程简介:*ST银亿于2019年启动破产重整程序,经过多方努力,2020年成功完成重整。
破产重整案例汇总
![破产重整案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5617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a.png)
破产重整案例汇总破产重整是指企业在经营出现困难、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资产重组,以实现债务的偿还和企业的持续经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破产重整案例不断涌现,这些案例涉及各行各业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本文将对一些经典的破产重整案例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破产重整的过程和效果。
1.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破产重整案例通用汽车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由于销售下滑和高额债务,通用汽车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
为了避免破产,通用汽车在2009年进行了破产重整,通过与美国政府和工会的谈判,实现了资产的重组和债务的减免。
破产重整后,通用汽车摆脱了财务困境,重新实现了盈利,并于2010年重新上市。
2. 东芝(Toshiba)破产重整案例东芝是日本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但由于其核能业务的巨额亏损,东芝在2017年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为了避免破产,东芝进行了破产重整,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裁员和债务重组等措施,实现了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债务减免。
破产重整后,东芝成功摆脱了财务困境,并继续经营其核心业务。
3.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破产重整案例美国航空是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但由于高额债务和竞争压力,美国航空在2011年申请了破产保护。
通过破产重整,美国航空实现了债务的减免和成本的降低,同时进行了航线优化和员工裁员等措施。
破产重整后,美国航空摆脱了财务困境,重新实现了盈利,并于2013年成功退出破产保护。
4. 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破产重整案例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但由于市场竞争和高额债务,美国钢铁公司在2001年申请了破产保护。
通过破产重整,美国钢铁公司实现了债务的减免和生产能力的调整,同时进行了裁员和工厂关闭等措施。
破产重整后,美国钢铁公司成功摆脱了财务困境,重新实现了盈利,并继续经营其核心业务。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整理稿)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整理稿)](https://img.taocdn.com/s3/m/7e79f33fccbff121dd3683ff.png)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一:破产重整助S*ST兰宝重生负债累累被暂停上市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宝公司”)原名长春兰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为2.4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长春君子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
发展初期,兰宝公司始终处于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
然而,由于兰宝公司投资失败,致使其下属企业被迫停产,大量外债无力偿还。
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数额达12亿元以上,2006年5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兰宝公司的股票暂停上市。
依据2006年兰宝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兰宝公司的总资产为5亿余元,总负债为11亿余元,净资产为-6亿余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兰宝公司若不能实现转亏为盈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2007年4月28日,兰宝公司的债权人上海美东房地产有限公司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春中院”)申请宣告兰宝公司破产,此举将本已债务缠身的兰宝公司逼到了破产与退市的死角。
经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批准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吉林高院”)批准,2007年6月14日,长春中院受理了兰宝公司破产一案并指定兰宝公司破产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
至此,兰宝公司破产案成为了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我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案件。
破产程序有条不紊2007年6月15日,长春中院在兰宝公司主持召开了破产管理人会议。
2007年6月18日,长春中院组织债权人申报债权事宜。
2007年7月25日,长春中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布了已确认债权。
其中,职工债权约为152.3万元,税务债权约为130.3万元,普通债权为17.23亿元。
在法院的积极协调下,2007年11月5日,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向长春中院递交了重整申请书,申请对兰宝公司进行重整。
上市公司破产的实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破产的实际案例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3fcc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e.png)
上市公司破产的实际案例及原因分析概述:上市公司破产是指在道义义务上或金融经理上变为不能偿还债务的一种状况。
破产可能是由于经济下滑、管理不善、市场竞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案例,探讨上市公司破产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深入解析。
案例一:某电子公司在2020年,某电子公司在中国股市上市。
然而,在面对激烈竞争和技术更新的压力下,该公司开始出现经济状况下滑的问题。
这导致了公司的利润下降,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最终,该公司宣布破产,股东们遭受巨大损失。
原因分析:1. 竞争压力:电子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迭迅猛,新产品不断涌现。
该公司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竞争,导致产品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缩减,利润率下滑。
2. 技术滞后:该公司未能及时跟随市场潮流,创新研发新产品。
技术滞后导致了竞争力的下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难。
3. 债务累积:该公司在发展阶段存在大量的债务,例如银行贷款、债券等。
随着利润下滑和市值下跌,公司无法偿还债务,进一步加剧了破产的风险。
案例二: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购地、规划设计、销售等环节都以高效著称,被视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局势下,该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最终,该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
原因分析:1. 市场低迷:全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房地产销售额下降,价格压力增大。
公司无法在低迷的市场中找到足够的销售额来支撑经营。
与此同时,持有的土地成本并未得到回收,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2. 资金链断裂:由于销售额下降,公司的现金流出现问题。
该公司持有的大量资产无法变现,导致无法偿还债务和资金链断裂。
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境,最终宣布破产。
3. 经营管理不善: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未能妥善管理资金,过度扩张。
管理层未能及时发现市场风险,面对市场低迷时采取的措施不够有效,导致公司陷入破产的窘境。
结论:上市公司破产原因多种多样,具体案例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企业合并与重组的成功案例
![企业合并与重组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69c6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7.png)
企业合并与重组的成功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合并与重组成为了许多企业寻求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合并与重组旨在整合资源,优化经营效益,实现协同效应,提升市场地位。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企业合并与重组案例为例,探讨背后的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
1. A公司与B公司的合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子消费品行业,A公司与B公司的合并成为了一次备受瞩目的事件。
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制造智能手机的新兴企业,而B公司则是一家历经多年市场洗礼,拥有广泛渠道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老牌手机制造商。
该合并双方各自的优势互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A公司借助B公司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渠道优势,迅速进入市场并实现销售增长;而B公司则通过A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备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这次合并的成功得益于双方紧密的战略配合和团队协作。
双方管理层以及员工都能够顺利融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团队。
此外,成功的市场推广策略和产品研发能力也是合并成功的重要因素。
2. C公司重组案例C公司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滑的困境。
为了实现转型升级,C公司进行了公司内部的重组。
首先,C公司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消除了冗余和重叠的岗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
其次,C公司进行了业务结构的调整,剥离了亏损和不相关的业务板块,将资源投入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
重组后的C公司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通过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C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
同时,重组还带来了财务成本的降低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为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3. D公司与E公司的跨行业合并D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而E公司则是一家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为了共同抓住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两家公司进行了跨行业的合并。
这次合并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远见卓识。
D公司为E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供应经验,而E公司则为D公司注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与资源。
2018年最高院发布的十大破产案例
![2018年最高院发布的十大破产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17af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2018年最高院发布的十大破产案例2018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十大破产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深思。
下面列举了这十大案例,分别是:1.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案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由于市场需求下滑和过度扩张等原因,该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最终被法院判决破产。
2. 江苏亚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江苏亚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化工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和市场需求下降等原因,该公司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和债务问题,最终无法继续经营。
3. 深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深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该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最终被法院判决破产。
4. 山东凤凰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案山东凤凰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市场调控政策的变化和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该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和债务问题,最终无法继续经营。
5. 浙江中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浙江中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和经营不善等原因,该公司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问题,最终被法院判决破产。
6. 广东飞利浦照明有限公司破产案广东飞利浦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照明产品制造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该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最终无法继续经营。
7.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场运营商之一,由于航空业竞争激烈和运营成本上升等原因,该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最终被法院判决破产。
8.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破产案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旅游景点运营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和经营不善等原因,该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最终无法继续经营。
9. 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该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最终被法院判决破产。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714d5f84868762caaed5e5.png)
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一)基本案情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航凤凰)系上市公司,是长江及沿海干散货航运主要企业之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财务费用负担沉重、航运运价长期低迷等因素影响,长航凤凰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截至2013年6月30日,长航凤凰合并报表项下的负债总额合计达58.6亿元,净资产为-9.2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经债权人申请,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于2013年11月26日依法裁定受理长航凤凰重整一案,并指定破产管理人。
因连续三年亏损,长航凤凰股票于2014年5月16日起暂停上市。
(二)审理情况在武汉中院的监督指导下,管理人以市场化的重组方式为基础,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获得了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会议表决通过。
由于无外部重组方参与长航凤凰破产重整,如何通过长航凤凰自身筹集足够资产以提高普通债权清偿比例,以促使普通债权人支持重整是重整工作有序推进的重点。
为解决偿债资金筹集的问题,经过武汉中院与管理人多番论证,最终制定了以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处置剥离亏损资产的变现资金以及追收的应收款项、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以及股票公开竞价处置等多种渠道的资金筹集方案。
实践证明,上述资金筹集方案具有可行性。
通过资产公开处置、出资人权益调整以及股票公开竞价处置,长航凤凰不但清偿了重整中的全部债务,同时,由于股票公开竞价处置产生溢价,公司在重整程序中依法获得了约7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补充公司现金流。
2014年3月18日,武汉中院裁定批准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通过成功实施重整计划,在无国有资产注入及外部重组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长航凤凰2014年底实现净资产约1.2亿元、营业利润约2.24亿元,成功实现扭亏,股票于2015年12月18日恢复上市。
企业重整计划案例
![企业重整计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b43e8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d.png)
企业重整计划案例从前有个XX服装厂,那可是风光过一阵呢。
他们家的衣服款式新颖,质量也还不错,在当地小有名气。
但是啊,随着电商的崛起,那些线上的服装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把XX服装厂的生意给抢得七七八八。
再加上服装厂的老板呢,之前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借了不少钱,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结果呢,债台高筑,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眼看着就要关门大吉了。
这时候啊,厂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坐不住了,说咱们得重整啊,不能就这么完了。
于是呢,他们就制定了一个重整计划。
一、债务处理。
首先就是那些要命的债务。
他们把所有的债主都召集起来,开了个“债主大会”。
这就像把一群要账的人都拉到一个桌子上,然后诚恳地说:“各位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啊,我们厂现在是遇到困难了,但是我们不想赖账。
咱们商量商量,能不能给点时间,我们慢慢还。
”有些债主呢,看着他们态度诚恳,而且毕竟如果服装厂真的倒闭了,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就同意了。
对于一些银行的贷款,他们就和银行重新协商贷款条款,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息。
这就好比和银行说:“您看,我们现在像个生病的孩子,您要是把药下得太猛(高额利息和催款),我们就直接没了,您给点宽松的条件,等我们病好了,肯定连本带利还给您。
”二、业务调整。
然后就是业务这块儿。
以前他们服装厂啥衣服都做,从小孩的童装到老人的唐装,产品线拉得老长。
现在他们想啊,这样不行,得聚焦。
于是他们做了市场调研,发现现在年轻人对个性化的潮流服饰需求特别大。
那行,就主打年轻人的时尚服装。
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就像一群时尚魔法师,能把各种流行元素融合到衣服里。
比如说,把涂鸦、嘻哈元素和传统的服装款式相结合,设计出的衣服让人眼前一亮。
而且啊,他们不再只盯着本地市场了。
之前他们主要就是把衣服卖给本地的一些小商店,现在他们决定进军电商。
这就像从农村的小集市一下子跑到了大城市的大商场。
他们在各大电商平台开了旗舰店,还请了一些小网红来做直播带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一:破产重整助S*ST兰宝重生负债累累被暂停上市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宝公司”)原名长春兰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为 2.4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长春君子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
发展初期,兰宝公司始终处于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
然而,由于兰宝公司投资失败,致使其下属企业被迫停产,大量外债无力偿还。
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数额达12亿元以上,2006年5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兰宝公司的股票暂停上市。
依据2006年兰宝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兰宝公司的总资产为5亿余元,总负债为11亿余元,净资产为-6亿余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兰宝公司若不能实现转亏为盈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2007年4月28日,兰宝公司的债权人上海美东房地产有限公司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春中院”)申请宣告兰宝公司破产,此举将本已债务缠身的兰宝公司逼到了破产与退市的死角。
经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批准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吉林高院”)批准,2007年6月14日,长春中院受理了兰宝公司破产一案并指定兰宝公司破产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
至此,兰宝公司破产案成为了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我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案件。
破产程序有条不紊2007年6月15日,长春中院在兰宝公司主持召开了破产管理人会议。
2007年6月18日,长春中院组织债权人申报债权事宜。
2007年7月25日,长春中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布了已确认债权。
其中,职工债权约为152.3万元,税务债权约为130.3万元,普通债权为17.23亿元。
在法院的积极协调下,2007年11月5日,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向长春中院递交了重整申请书,申请对兰宝公司进行重整。
长春中院于2007年11月16 日,作出准予兰宝公司重整的民事裁定。
2007年11月19日,兰宝公司破产管理人向长春中院递交了《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以下简称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
2007年12月5日,长春中院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会议分组讨论表决后通过。
重整计划中关于债权调整的基本内容为:职工债权不做调整,按确认债权数额全额清偿;税务债权不做调整,按确认债权数额全额清偿;对于普通债权,一律按确认数额的22%予以清偿,此清偿比例要比破产清算状态下的清偿比例高出7.35%,清偿顺序为优先收回债权本金,其次为应收利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最后为应收的罚息、滞纳金、违约金、赔偿金、延迟履行金等。
此外,重整计划中还涉及到要保留兰宝公司优质资产用于拍卖,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从而恢复生产经营。
2007年12月21日,长春中院裁定批准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至此,关于兰宝公司破产重整一案的审理告一段落。
经验总结1.破产清算程序向破产重整程序的转换本案中,作为兰宝公司债权人的上海美东房地产有限公司向长春中院提出的申请是对兰宝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在法院依法受理该破产申请后,综合考虑兰宝公司宝贵的壳资源和融资平台,以及众多中小股民利益、职工利益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不断地与兰宝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最终,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才向法院递交了破产重整的申请书,使兰宝公司向破产重整迈进了一步。
法院为何需要与兰宝公司进行长时间的沟通,说服其提起破产重整申请,而不能直接裁定破产程序由清算转为重整呢?我国《企业破产法》第70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1/10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据此,破产程序由清算转换为重整的提起主体只能是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1/10以上的出资人,法院不能依职权执行。
因此,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提起破产重整的申请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2.从速清偿债务在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中明确表明,自重整计划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将采取现金方式来偿清所有债务,尽管巨大的现金流会增加重整的难度,但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其债务的清偿不与企业的后续重组以及经营情况挂钩,而且还有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提高兰宝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在债权人会议上的通过率,从而推进破产重整程序继续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兰宝公司这一从速清偿债务的方案设置是成功的。
3.创新工作思路在审理兰宝公司破产重整案件过程中,社保机构和拟破产企业的股东作为债权人对兰宝公司的其他关联公司也申请了破产。
虽然关联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对兰宝公司破产重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社保机构和拟破产企业的股东作为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全国也无先例。
但为了不延误兰宝公司整个破产重整计划,吉林高院经审查予以支持。
兰宝公司完成破产重整后,长春君子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根据法院的裁定,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国有法人股股权进行拍卖,其中,长春高新光电发展有限公司获得4437万股,万向资源有限公司获得3365万股,北京和嘉投资有限公司获得1072万股。
多家大公司为了实现借壳上市,都争先购买兰宝公司优质资产,破产重整不仅使兰宝公司避免了退市危机,还促使其成了“香饽饽”。
二、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二:咸阳偏转喜迎“第二春”陕西咸阳偏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阳偏转”)于1997年3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为18661.28万股,其中流通股为13258.80万股。
咸阳偏转是中国最重要的偏转线圈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国内偏转线圈行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咸阳偏转的市场规模被迅速压缩,相关行业也走向萧条。
因咸阳偏转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2009年8月24日,债权人陕西金山电器有限公司以咸阳偏转所处行业已经进入非常严重的衰退期、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且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为由,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递交了《关于咸阳偏转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的申请》,提出咸民法院(以下简称“咸阳中院”)阳偏转重整申请。
咸阳中院于2009年11月25日裁定受理,咸阳偏转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资产与负债情况根据债务人的财务报表,咸阳偏转在2009年11月25日的资产总额约为 4.16亿元,负债总额约6720.57万元,净资产约为 3.4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6.17%。
其中,经咸阳中院确认的债权总额约为4671.8万元,包括担保债权金额约为1781.9万元,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金额均为0元,普通债权金额约为2889.9万元。
重整计划在咸阳偏转重整计划中,没有对股东权益进行调整,故咸阳偏转的广大投资者利益没有直接受到损害;对于担保债权人、小额普通债权人和大额普通债权人的债权均按照100%清偿比例进行清偿;由于咸阳偏转的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均为零,因此在重整计划中并没有涉及此两项债权。
此外,咸阳市国资委作为咸阳偏转的大股东,以 1.19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5402万股咸阳偏转的股票转让给重组方或其一致行动人,同时以3906万元的价格回购重组方从咸阳偏转置出的资产。
咸阳市国资委这种直接接收置出财产的资产处置方式要比传统的分类拍卖方式操作程序简单的多。
2010年5月7日,咸阳中院裁定批准了公司管理人提交的重整计划。
法律应用的突破【1】重整原因的宽松化以往法院审查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过程中,均以公司资不抵债且资产负债率较高作为案件是否予以受理的衡量标准。
本案中咸阳偏转与大部分因资不抵债而被迫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不同,咸阳中院在受理其破产重整案件时,咸阳偏转的资产是大于负债的,即公司净资产为正。
咸阳中院裁定受理的理由为:咸阳偏转连年亏损且所处行业为夕阳产业,扭亏无望,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符合法定破产重整的条件。
可见,咸阳中院以《企业破产法》第2条中“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的规定为依据,裁定受理此案。
咸阳中院的做法不仅拯救了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企业,而且还体现了重整案件受理宽松化的立法精神。
【2】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同步走”由于法院只能对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作出裁决,而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则需经中国证监会审批,因此,在上市公司重整案例中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一般是分两步走的。
实践中,为了减少司法裁量权与行政审批权的冲突对公司破产重整的影响,通常在重整计划中只专注于解决债务重组事项,对资产重组事项只做原则性的表述。
本案中,咸阳偏转重整计划除重整方案外还涉及资产重组方案即咸阳偏转将通过股份转让、资产置换以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实现未来的重组,此外,重整计划中还明确写到:本重整计划包含债务清偿、资产重组及职工安置等内容,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及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若未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及公司股东大会通过,重整计划将无法执行,咸阳偏转进入破产清算。
据此,咸阳偏转终将资产重组纳入到重整程序之中,以期在重整计划表决的时候一并完成对资产重组方案的确认,进而实现破产重整与资产重组的“同步走”。
咸阳偏转将公司清算与否的命运与行政机关对资产重组的审批结果紧密结合在一起,向行政机关发起挑战。
实践证明,咸阳偏转这份极具冒险精神的重整计划是成功的,为了避免上市公司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其出具的资产重组方案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
【3】小额债权组的设立《企业破产法》第82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决定在普通债权组中设小额债权组对破产计划草案进行表决。
本案中,为保护小额普通债权人的利益,咸阳中院决定以50万元作为分界线,将普通债权分为小额普通债权和大额普通债权,在债权人会议上双方对重整计划草案单独表决,咸阳中院此举突破了以往只划分担保债权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的单一模式。
三、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三:“S*ST朝华”首创全国重整程序最快记录连年亏损,辉煌不再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华集团”) 前身为涪陵建陶,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三峡库区首家上市公司。
随着资本大鳄张良宾和数名IT名人的加入,朝华集团业务范围由建材业成功转型为电子信息产业。
然而,朝华集团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3年亏损,成为S*ST朝华,并于2007年5月23日被暂停上市。
债务缠身,走向重整2007年11月6日,债权人杨芳以“债务人朝华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也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三中院”)提出对其进行重整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