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焦虑障碍(惊恐障碍)
焦虑障碍ppt课件
![焦虑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960f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d.png)
案例二:社交焦虑障碍
总结词
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出现强烈的恐惧和紧张感,影响个人正常的人际交往。
焦虑障碍ppt课件
目 录
• 焦虑障碍概述 • 焦虑障碍的成因 • 焦虑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 焦虑障碍的治疗 • 焦虑障碍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 焦虑障碍的案例研究
01
焦虑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过度的担 忧和恐惧,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和工作。
特征
焦虑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紧张不 安、易怒、过度警惕、恐惧和忧 虑等情绪反应,以及自主神经系 统功能亢进的身体症状。
感谢观看
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
如自卑、完美主义、依赖性强等个性特点,可能增加个体患焦虑 障碍的风险。
认知模式
对危险和威胁的过度估计、悲观主义等认知模式可能导致焦虑情绪 的产生。
心理创伤与童年经历
早期心理创伤或不良的年经历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增加焦 虑障碍的风险。
03
焦虑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01
02
物理治疗
如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等,在 某些情况下可能对缓解焦虑症状
有帮助。
05
焦虑障碍的预防与自我管 理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 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降 低焦虑的发生风险。
学习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 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第五章 焦虑障碍(神经症)
![第五章 焦虑障碍(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3478862f647d27284b7351fc.png)
第五章焦虑障碍(神经症)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神经症及有关焦虑障碍的内容。
课时安排:讲解6课时,讨论2课时重、难点:神经症和焦虑障碍教学目标:掌握神经症的基本概念,着重了解焦虑障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神经症概述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CCMD-3将神经症分类如下:(1)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的恐惧症);(2)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3)强迫症;(4)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5)神经衰弱;(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一、神经症的发病原因目前人们倾向于用多病因模式来解释神经症的发病及转归,其中包含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并认为神经症是一组异源性疾病。
神经症的发生有内在的基础和外在的条件,内在素质的缺陷被认为是病因因素,外在的精神刺激是重要的促发因素。
1、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事件、应激和社会支持。
有不少研究提示神经症的发生与生活事件有关,患者本人也倾向于将疾病的原因归于社会心理刺激或不良事件。
神经症发生的扳机假说认为,对于具有易感素质的个体来说,生活事件可作为神经症发病的促发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重大生活事件与神经症的发病相关。
与正常人相比,神经症病人在发病或症状复发前的一段时间内经历乐严重的生活应激。
此外多项研究指出,神经症患者在遭遇应激事件后社会支持源贫乏,从而导致应激反应的持续时间延长和应激强度的增加。
2、内在因素主要指人体的人格和遗传学特征。
有些研究指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并不比正常人多,只是由于他们对生活事件更易感,致使较低水平的应激即可致病。
第五章:焦虑障碍
![第五章: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fe7cf08afd0a79563c1e72f5.png)
– 认知学派的观点
在以上行为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惊恐发作的认知模型。这一 模型的要点是惊恐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 躯体感受过度敏感,并易于对这些 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评价。例如,患者出现心跳加 快时,就可能草率 地下出结论———“我得了心脏病”;或者仅仅有些头晕,就会认为“我 将 会晕倒”。这种灾难化的想法,可导致更多的焦虑性躯体症状,而这些 躯体症状又可激发 更可怕的想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并最终出现惊 恐发作
9
• 患病率 • 美国:
– 社交恐怖症终生患病率:11.1%(男)和15.5% (女) (Magee,1996) – 特殊恐怖症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 11% (其中男性 7% , 女性16%) ( Keller,1994) – 广场恐怖症终生患病率为 5.3% (其中女性约占 75% ) ( Keller,1994) 中国: –全国12地区调查时点患病率为0.059‰ (1986,1978以前 无此诊断)
12
• 三个特点:
1、焦虑症状 担心昏倒,或失去自控;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 的表现;惊恐发作 2、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 人群拥挤的场合、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 全的地方等情境 3、回避行为 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13
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s)
– 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 回避行为 – 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 当泛化,如恐惧被别人注视 – 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
32
1、概述
广泛性焦虑:对多种事件或活动 (例如工作或学习)呈现出过分的 焦虑和担心(一种提心吊胆地等待 和期待),患者感到难以控制自己 不去担心。
33
• 患病率 一般:2%-5% 我国:1.48‰ (1986) • 共病: – 其它焦虑障碍 (如恐怖症和惊恐障碍) – 抑郁障碍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7172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d.png)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惊恐障碍概述•惊恐障碍的病因•惊恐障碍的诊断目录•惊恐障碍的治疗•惊恐障碍的预防•惊恐障碍研究展望01惊恐障碍概述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可预测的、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
定义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突如其来的恐惧、心悸、出汗、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头痛、眩晕、感觉异常、手足麻木等。
定义与症状根据不同的调查数据,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在1.5%-4%之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患病率影响因素惊恐障碍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
患病率与影响因素惊恐障碍的病程具有不确定性,但一般而言,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到数月内缓解,部分患者病程迁延不愈。
病程预后惊恐障碍的预后良好,但需要积极治疗。
未经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病程与预后02惊恐障碍的病因惊恐障碍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率约高出普通人群2-4倍。
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惊恐发作可能与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神经递质系统(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异常活动有关。
生物学因素长期生活于应激状态、遭受精神或躯体创伤,可触发惊恐障碍。
应激与创伤人格特质部分患者具有胆小、易担忧、追求完美、不自信等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可能使个体易患此病。
心理社会因素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糖尿病等躯体疾病可导致或加重惊恐障碍。
诱发因素健康问题如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等物质可诱发惊恐障碍或加重病情。
药物与物质滥用如工作压力、时间紧迫感、任务繁重等环境压力可促使惊恐障碍的发生或加重。
环境压力03惊恐障碍的诊断惊恐障碍的诊断需满足特定的症状标准,如显著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强烈的恐惧感等。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诊断标准诊断流程诊断惊恐障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综合考虑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惊恐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等进行鉴别。
第五章 焦虑障碍
![第五章 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563bb64a767f5acfa1c7cd37.png)
Anxiety disorders
Historic overview
神经症(neuroses),旧称神经官能症, 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省去了作为诊断范畴的“神经 症”,以前归入该名下的精神疾病现在都以单 独的精神疾病范畴来定名
DSM-Ⅲ-R(1987):
CCMD-
Ⅲ-R:仍保留“神经症”这一诊断名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 强迫检查 强迫询问 强迫清洗 强迫性仪式动作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起病年龄:10-15岁(1/3病例) 起病缓慢 病程:慢性进展性(54-61%) 慢性波动性(24-33%) 间歇性(11-14%) 预后:中度或重度社会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诊断
症状标准: (1)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强迫性思维 强迫性行为 上述症状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 是别人或外界强加所致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感到痛苦,但无 法控制
诊断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三个月 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病继发 的强迫症状
治疗
药物治疗:为主 1.氯丙咪嗪 2. 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 SSRIs:氟西汀, 3.安定类 安定类: 3.安定类:伴有严重焦虑或激动不安者 心理治疗:为辅 支持性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暴露疗法;反应防止技术
(二)生化机理
GABA水平下降 血浆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焦虑水平 焦虑水平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加 焦虑水平增高
(三)心理学因素
精神分析理论 Freud:焦虑是一种对危险的精神反应,而这 些精神反应是婴儿期恐惧情景的再现。 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Repression
【医学ppt课件】 惊恐障碍
![【医学ppt课件】 惊恐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1a816086ce2f0066f53322e4.png)
• 6. 心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上看,焦虑是对未 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 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 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当重新显现童 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而激发焦 虑,引起警觉性增高。而行为主义认为, 焦虑是恐惧有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 (2)CO2:Gorman等(1984)给焦虑 症患者在室内吸入5%的CO2混合气体,像 乳酸盐一样也可引起患者惊恐发作,说明 这类患者脑干的化学感受器可能对CO2过 度敏感,从而促使蓝斑核的冲动发放增加。
• 3. 神经递质 • (1)肾上腺素能系统(蓝斑核):发挥警戒作
用,可引起对危险的期待警惕心情,易引起急性 焦虑发作。 • (2)多巴胺能系统:与情感行为和情感表达有 关,对PD有重要影响。 • (3)5-羟色胺系统:中枢5-HT活动具有重要的 保持警觉和控制焦虑的作用,其功能紊乱可引发 PD。给予SSRIs药物可使之恢复平衡,缓解症状。 • (4)α-氨基丁酸:是体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 这种抑制功能失衡也会引起PD发作。
六、诊断
DSM-Ⅳ将本病区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 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型。合并重 型抑郁症者应分别给予诊断 ,这类患者的自杀倾 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1个月内 存在几次严重的躯体性焦虑,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并有以下特点:1、发作的情境中没有真正的危险。 ⒉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预料的情境中;3、在间歇 期几乎无焦虑症状(但常见明显的预期性焦虑); ⒋不是由生理疲劳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或物质滥用的结果。
第五章:焦虑障碍
![第五章: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a074b5c65fbfc77da269b199.png)
心理分析的解释
行为学派的解释 认知学派的解释
4、治疗
• 心理治疗
– 集体治疗 – 行为疗法 – 认知治疗
• 药物治疗
推荐影视
• 神探阿蒙(Monk)
–恐怖症及强迫症 • 分析(Analyze This) –广泛性焦虑障碍
• 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
2、临床表现
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 容易疲劳; 思想难以集中或脑子一下子变得空白; 易激惹; 肌肉紧张;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易醒)
3、病因
生物学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分析学派的解释 行为学派的解释 认知学派的解释
4、治疗
• 心理动力学治疗 • 行为治疗 • 认知治疗
五、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断分类
• DSM-IV中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 惊恐障碍(伴有或不伴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 CCMD-3中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 恐惧症(恐怖症)
• 场所、社交、特定恐惧症
– 焦虑症
•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 强迫症 除惊恐障碍之外,病程要求: DSM-Ⅳ -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CCMD-3 -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1、概述 2、临床表现 3、病因 4、治疗
1、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 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 神障碍。
第五章:焦虑障碍
![第五章: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7642b2f3195f312b3169a586.png)
有些女性惊恐障碍患者报告说她们在 行经前期和产后的焦虑症状更严重 (2001)。原因可能是卵巢激素,特 别是黄体激素,对惊恐障碍的易致病 性有影响。
认知理论:认为容易惊恐发作的人们 (1)十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觉; (2)错误地理解这些躯体感觉; (3)思考问题时倾向于夸张和灾难化。 认为躯体症状会导致有害结果的信念被命 名为焦虑敏感性。与焦虑敏感性低的人比, 焦虑敏感性高的人更容易患惊恐障碍,惊 恐发作频率更高,或者时间更长。
三个特点:
1、焦虑症状
担心昏倒,或失去自控;植物性神经功能激 活的表现;惊恐发作 2、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 人群拥挤的场合、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 安全的地方等情境 3、回避行为 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特殊恐怖症(specific phobias)
又译特定恐惧症,更符合人们对恐惧的认识。 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 而出现的不合理焦虑
惊恐发作 发作常突然产生 l0分钟左右到达高峰 通常持续20一30分钟 极少超过1小时 通常每周1一2次
病程: 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 或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CCMD-3) 预后 约50%患者完全缓解,20%基本无变化 病前功能状况良好,症状持续时间短暂者,大 多预后较好。 共病 抑郁症、其它焦虑障碍 (如广泛性焦虑、广场 恐怖症、其他恐怖症等)
2、诊断分类
DSM-IV中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惊恐障碍(伴有或不伴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CCMD-3中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恐惧症(恐怖症) 场所、社交、特定恐惧症 焦虑症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强迫症 除惊恐障碍之外,病程要求: DSM-Ⅳ -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CCMD-3 -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第五章 焦虑障碍(场所恐惧症)
![第五章 焦虑障碍(场所恐惧症)](https://img.taocdn.com/s3/m/abc1281fa8114431b90dd8d6.png)
场所恐惧症神经症:CCMD-3⏹恐惧症:场所、社交、特定⏹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疑病等⏹神经衰弱场所恐惧症:描述⏹场所恐惧症是处在难以逃避的情境中出现焦虑,或害怕在这样的情境中很难得到帮助时会出现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
因此常伴发于惊恐障碍。
焦虑常导致患者回避许多害怕的情境。
这些情境通常为:独自离家、单独在家、喧闹拥挤的地方、乘公共汽车、火车、飞机、小轿车,在电梯里或桥上。
场所恐惧症:描述通常在患者经历过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后,场所恐惧症逐步发展。
如果患者回避害怕的情境,焦虑就会减少,惊恐症状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少甚至不发生。
然而,因为存在对惊恐的预期恐惧,即使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消失了,场所恐惧症也会经常持续存在。
场所恐怖症:诊断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场所恐怖症:诊断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场所恐怖症:鉴别诊断⏹严重的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可以因害怕被别人审视而回避外出或去公众场合。
⏹回避不是因为妄想或强迫思维的结果。
场所恐怖症:流行病学⏹每年有近2%人群患广场恐怖症(伴或不伴惊恐障碍),女性比男性更多见,发病高峰在25至30岁之间。
场所恐怖症:病程和经历如果不治疗,场所恐怖症可成为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
回避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而治愈,部分患者服药有效。
场所恐怖症的治疗计划针对每个患者的特定问题,治疗措施各有不同。
通常场所恐怖症的治疗包括:1、连续评估2、关于焦虑的宣教场所恐怖症的治疗计划3、提供控制焦虑症状的训练策略,鼓励患者经常练习这些技能。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惊恐障碍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惊恐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ec7cbaed551810a6f524867f.png)
由反复的惊恐发作组成。
(一) CCMD-3的定义 P88( Nhomakorabea)临床表现
病例:
一天晚上,年轻漂亮的杨小姐突然感到胸闷、气 急,心脏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且大汗淋漓、全身颤 抖、极度恐惧、不能控制,有一种即将窒息、马上要 死亡的感觉。 她大喊救命,立即要去医院急诊。家属见状,迅 速叫救护车送她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刚到医院急诊科,上述感觉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心电图也未见异常,只好 对症处理一下,让杨小姐回家。
惊恐发作 预期焦虑 回避行为
1. 惊恐发作
P88
情绪上
生理上
认知上
通常10分钟内会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2 预期焦虑
害怕再次出现惊恐发作
不安或者恐惧感, 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3.回避行为
害怕发作
不愿乘车或者购物,
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四)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CCMD-3)
1 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 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2 有一定人格基础; 3 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4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5 病人感到很痛苦; 6 自知力基本完整,主动求治; 7 病程多迁延,符合症状标准3个月以上(惊恐 障碍另有规定)。
2.症状标准(CCMD-3)
(1) 无诱因、无特定环境、不可预测; (2)间歇期; (3)发作表现;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 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3.严重标准
痛苦,难以忍受,无法摆脱。
4. 病程标准
1月至少发作3次 或预期性焦虑持续1月
5.排除标准(重要)
医学PPT课件惊恐障碍
![医学PPT课件惊恐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614c04a8fad6195f302ba66a.png)
六、诊断
DSM-Ⅳ将本病区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 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型。合并重 型抑郁症者应分别给予诊断 ,这类患者的自杀倾 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 4. 神经解剖:
• 惊恐发作:German等认为脑干,特别是 蓝斑与急性惊恐发作密切相关。
• 预期焦虑:可能与边缘叶的功能损害有关, 边缘系统(边缘叶)是人类愤怒、警觉、 恐惧等情绪的中枢。
• 恐怖性(习惯性)回避:这是一种学习到 的行为与脑皮质(额叶皮层)的认知和意 识活动有关。
• 5. 生理
• 焦虑谱系 :根据美国DSM-IV分类系统, 焦虑障碍可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 碍、恐怖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 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引起的焦 虑障碍、物质依赖引起的焦虑障碍和未在 他处注明的焦虑障碍。
二、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我国2009年五大城市15家综合医院调查结 果,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8.57%,其中女性 9.05%男性7.69%,终生患病率为9.34%,其中惊 恐障碍患病率为1.45%,广泛性焦虑患病率为 4.17%。
• 脑电图显示,PD患者的脑电波α节律减少,高 频率α活动增加,提示PD患者常处于高警觉状态。 心电图显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提示血管警觉 性增高。此外,患者皮肤电阻的灵活性降低。
• 6. 心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上看,焦虑是对未 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 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 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当重新显现童 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而激发焦 虑,引起警觉性增高。而行为主义认为, 焦虑是恐惧有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 有的出现过度唤气、头晕、四肢麻木、非真实感, 心悸、出汗、颜面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 或全身无力、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 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 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第五章 焦虑障碍
![第五章 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c317983ea32d7375a417803b.png)
强迫症的特点
症状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察觉 症状具有属我性,即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
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
患者明知症状表现不应该、不合理,却难以摆脱、控制 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与人际关系明显受损
强迫观念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
第二节 焦虑障碍的类型
一、惊恐障碍
惊恐发作是一种突发的、强烈的恐惧体验或是剧烈的不适感,这种感觉 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以及可能的眩晕等。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 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的类型: 情境依赖型:能够预知会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到惊恐发作,而 在别的情境中不会(如恐高、隧道驾驶) ; 意外型:不能预知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再次体验惊恐发作; 情境易感型:有可能但并不一定在以前出现过惊恐体验的地方 再次出现惊恐的发作.
第五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焦虑障碍概述
一、焦虑障碍的涵义
是一种以消极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 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APA,1994)。 自我感觉:迫近的危险感、担忧、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 即刻崩溃的感觉,逃避和摆脱现状的强烈愿望。 行为表现:逃避、言语异常、动作协调困难、解决问题无 能。 生理心理反应:心率、呼吸加快与不规律,胸闷心悸,肌 肉紧张、震颤,血压升高,手脚出汗,胃肠功能异常、腹 泻、尿频…… eg:艾琳的考试焦虑、教师的授课焦虑。
人格的影响:
研究表明,从小表现出行为退缩、神经质、害羞、被动、 依赖等个性特点的个体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怖症。
3、家庭因素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社交恐怖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有研究显 示,社交恐怖症患者常将其父母描述为:阻止他们参加社交活动,
惊恐障碍演示课件
![惊恐障碍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023c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4.png)
06 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和进展
神经生物学研究
通过神经影像学和生物化学手段 ,揭示惊恐障碍患者大脑结构和 功能异常,如杏仁核过度活跃、
前额叶功能减退等。
遗传学研究
发现惊恐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聚 集性,相关基因如COMT、5HTTLPR等与发病风险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探讨童年创伤、应激性生活事件 、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在惊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社交场合中表 现出显著的恐惧和焦虑,但惊恐发 作不是其核心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惊恐障 碍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但通 常没有惊恐发作的突然性和不可预 测性。
04 治疗与管理
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惊恐发作 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02 症状与表现
惊恐发作的症状
心跳加速或心悸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
胸闷或胸痛
惊恐发作的症状
颤抖或发抖 出汗
头晕或昏厥感
惊恐发作的症状
恶心或腹部不适 感觉不真实或脱离自己身体的感觉
害怕失去控制或死亡
预期焦虑和恐惧
担心再次经历惊恐发作 对特定场所或活动的恐惧,如公共场所、独自在家等 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和担忧 避免可能引发惊恐发作的情境或活动 对社交、工作或日常活动的严重影响
03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 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发病率和影响因素
惊恐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女 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但也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出 现。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 响惊恐障碍的发病。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9c3377c427d3240c8447efed.png)
二、心理社会因素 1、精神分析模式
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都有一些引起焦 虑的冲动,同时也有对抗这些冲动的防御机制 ,当防御不成功时,就会出现惊恐发作。此时 ,以往轻微的焦虑情绪就可能转化为突发而强 烈的惊恐感,而且伴发丰富的躯体症状。此外 ,患者在童年期有较高水平的分离焦虑,或者 受过惊吓、虐待和创伤,也可能与成年后发生 惊恐障碍有关。
6、常伴发其他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与抑郁症同时并存,大约30%的患者符合重性抑郁症 的诊断标准,中重性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则达70%。此外惊恐障碍 往往与其他精神障碍相伴发,如广场恐怖症,其他恐怖症,强迫症 等。
7、惊恐障碍患者最常见的社会问题是酒精 或药物滥用及自杀企图。
国外的研究显示,此类患者中约有五分之一对酒精或 其他药物发生依赖。患者以为酒精可解除焦虑症状, 事实上,酒精不仅无助于焦虑症状的缓解,反可使焦 虑症状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在精神障碍中以惊 恐障碍居首位,约为19.8%。
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 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 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 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发 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但不久又可发作。
(二)预期焦虑
3、Spieberger的状态焦虑和特性焦虑
即焦虑既可以是一种为时不太长久的病理状态,也可以 是从小发展形成的人格的一个特性。两者的区别在于: (1)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特性焦虑从小就 开始显露端倪且持续一生。 (2)状态焦虑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而特性焦虑没有。 (3)状态焦虑程度较重,特性焦虑较轻。 (4)状态焦虑以漂浮焦虑为核心,而特性焦虑的典型表现是 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期待愈高,则焦虑愈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恐障碍
引言
●设想一个人心不在焉地迈下街沿走上横道线。
突然,一阵刺耳的紧急刹车声让她注意到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在她前面嘎然停下。
她顿时心跳加速,惊出一身冷汗,好像灵魂就要出窍,那辆车差点撞上她。
这个女人浑身颤抖地僵住在横道线上,心中想,今天没出事真是谢天谢地,以后走路得多留神,然后继续赶路。
对一次差点危及生命的事件,她反应得很恰当。
引言
●另外一个人,正在游泳池边休息,突然觉得浑身不舒服,那情形与穿马路的女人感受到的应激性反应一样,虽然没有明显的原因,他却感到乏力、胸痛,大腿发抖,并且有一种快要死去的感觉。
这个人可能正处于心脏病发作,或者他可能是一个惊恐障碍患者,这样的患者在人群中有成千上万。
引言
●某些人的神经系统会在不恰当的时候发出危险信号。
在没有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他们会感受到与在危险的处境中相似的情绪和躯体体验。
惊恐发作似乎突然降临,甚至在找不出任何可以让人害怕的地方也会发生。
●一般来说,惊恐发作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尽管这样,它会让人感觉好象心脏病发作,马上要死去,或者好象自己要发疯了。
惊恐发作会被人这样描述:“……这是让我感到最恐怖的体验……”
引言
●惊恐发作病人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冲到医院看急诊或者去看心脏病专家,但许多医生对惊恐障碍并不熟悉,当从各项检查难以为惊恐发作找到一个解释时,病人会被以“没什么”或“那只是有些紧张”这样的保证打发回家。
●惊恐障碍者在得到治疗之前,有时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被从一个又一个医生之间推来推去,直到某个医生认为存在一种真实的可以治疗的问题为止才被注意。
“最杰出的冒名顶替者”
获得正确的诊断对于有惊恐障碍的患者而言是最大的困难之一。
惊恐障碍被认为是医学中最杰出的“冒名顶替者”之一,因为它的各种症
状同那些见于诸如心脏病发作,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等,其他各种功能失调的症状是相似的。
对恐惧的恐惧
Fear of Fear
Nothing is so much to be feared as Fear
— Henry David Thoreau
没有比恐惧更让人恐惧了
—亨利·戴维·梭罗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系统
●CCMD-3
●DSM-IV
●ICD-10
精神障碍分类(CCMD-3)
●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0:精神分裂症
●30:情感性(心境)障碍
●40:偏执性精神障碍
●50: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
●60: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70: 精神发育迟滞
●80: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90: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
以往的神经症分类(CCMD-2-R)
●恐惧症
●焦虑症
●强迫症
●疑病症
●神经衰弱
●抑郁性神经症
●癔症
神经症:CCMD-3
●恐惧症:场所、社交、特定
●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疑病等
●神经衰弱
惊恐障碍: 描述
●惊恐障碍指反复的、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发作。
●时间:发作突如其来,让人极端痛苦,持续几分钟或更久一些。
●情境:在惊恐障碍中,发作不限于发生在特定的可预料的情境中,而可在任何情境中。
●惊恐发作后会持续担心再次发作。
惊恐发作的表现
惊恐发作的常见症状
●气短,心脏剧跳
●头晕或轻度头痛
●手麻、足麻
●胸部压紧或疼痛感,窒息感,晕厥
●出汗,震颤或颤动,潮热或寒战
●不真实感,迫切想逃脱
●口干,恶心
●难以集中思想或讲话
●肌肉紧张,视物模糊
●怕死去、失去控制或发疯
惊恐发作的特点
在惊恐发作中患者一般竭力想逃开某种特定的情境以期望惊恐停止,或者寻求帮助以防崩溃、心脏病发作或发疯。
惊恐发作的特点
惊恐发作有时(并不总是)会导致对某些情境的广场恐怖样回避,在这种情境中感到躲避很困难或令人难堪,或者感到不能立刻得到别人的帮助。
因此,可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怖症两种类型。
偶尔的惊恐发作(即惊恐发作的频度不足以作出惊恐障碍的诊断)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的精神障碍中,特别是在其他焦虑障碍中。
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或者躯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与环境应激(或者说生活事件)一起,共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把某些躯体感受解释为危险信号的人发病倾向高。
●第一次发病时经常是(但并不总是),起病前有压力很大的生活事件发生,诸如:失去亲人,生活搬迁或者婚姻破裂等。
惊恐障碍的诊断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标准
三、病程标准
一、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2)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频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惊恐障碍的诊断
二、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三、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惊恐障碍的鉴别诊断
●首先做常规医疗评估排除是否是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症状(如甲亢)。
●惊恐发作可能出现在其他恐怖症中,如社交恐怖症或特定的恐怖症中。
惊恐障碍的流行病学
●约有20%的成人至少有过一次惊恐发作的体验
●只有2%的人群一年中经历的惊恐发作非常频繁,符合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般起病于二十几岁时,而首次发作通常出现在近20岁时。
●这种障碍会在家属中发生,而且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约为2~3 :1
焦虑障碍的患病率(%)
惊恐障碍的病程
●如果不治疗,一周可以有数次惊恐发作,甚至每天都有发作。
反复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达数年,并导致广场恐怖。
惊恐障碍的预后
●好的治疗结果有赖于患者能配合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来控制与惊恐有关的躯体感觉症状。
许多严重或者病程长的患者需要认知-行为治疗。
惊恐障碍的治疗
●心理教育
●自我监测/症状日记
●呼吸训练
●认知纠正
●暴露
心理教育
●正常焦虑的生理反应
●惊恐发作的认知模型
●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
心理教育
●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宣教,让其认识疾病的本质。
☞焦虑及“战斗或逃避”反应的本质
☞惊恐发作的特点
☞过度换气在焦虑中的作用
☞惊恐患者常见的恐惧
自我监测/症状日记
内容:
●焦虑症状的出现
●焦虑想法的出现
●行为变化的后果
作用:
●掌握惊恐的频率和性质
●评估的依据
●惊恐症状与内部刺激(情绪、想法等)以及外部刺激(情景、行为、物质等)的关系
呼吸训练
●过度换气
●信封呼吸
●缓慢呼吸训练
认知纠正
1. 识别常见的灾难性解释:
认知纠正
2. 区分躯体感觉和对躯体感觉的解释
3. 用合理的解释替代灾难性的解释
暴露
●内感受性暴露:
对惊恐发作时躯体症状的暴露,教会病人通过自我诱导制造躯体症状以反复暴露练习,如过度换气导致眩晕、呼吸急迫、心跳加快等
●实景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