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eeec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7.png)
1.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语文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六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相关内容,他们对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在素质方面,他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答案: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特色美食有饺子、年糕、汤圆等。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汤圆则代表团圆和幸福。
3.请举例说明北京春节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简要描述其含义。
答案:春联、福字、灯笼。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福字象征着福气和吉祥,灯笼则寓意着光明和喜庆。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北京春节的理解和感受。
c.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旨。
2.写作练习:请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和庆祝活动。
3.思维导图:请制作一张关于北京春节的思维导图,包括节日习俗、节日美食、节日活动和节日意义等方面。
作业反馈:
1.阅读理解:在批改阅读理解作业时,我会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我会给出具体的批改意见,如“回答准确”、“需要进一步思考”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理解偏差,我会指出正确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多阅读和思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京的春节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7ac7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b.png)
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摊"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并能划分课文层次。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初步感知内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北京春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单元主题1.人文主题:民风民俗2.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习作要求: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二、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情境激趣1.知识链接。
春节是指农历新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春节才结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f0992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6.png)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同学说说引导同学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同学对春节时吵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同学乐观的心情状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1.同学们,请打开单元导语页,认真阅读导语页的内容,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沟通:(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预设】生1:我发觉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跟风俗习惯有关。
生2:我发觉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3:我发觉这一单元对写作文的要求是“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师评价补充: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民风民俗”,其实导语页中不仅有文字的明确说明,还有插图的提示呢!你们看,这两幅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在干什么呀?生:过春节时放鞭炮,舞狮子……师:是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出示过春节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在哪儿过春节呀?你都知道哪些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风俗让你印象深刻?4.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人民的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北京过春节,看看北京的春节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同学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设计意图:培育同学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同学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1.同桌相互交换“学习任务单”,检查第1题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相互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2.同桌相互读一读第2题的词语,相互订正读音。
(1)(课件出示)饺子万象鞭炮刺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格外(2)这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格外..(3)儿化音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3.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dcbc3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1.png)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2. 生字、词语的学习。
3.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教师检查并指导。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多样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课题下方写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3. 课文结构: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 课文内容:详细描述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5. 知识拓展: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春节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d390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a.png)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习关于春节的汉字、词汇和句式,主要强调春节的节庆活动、饮食文化和祝福方式。
2.识字能力:通过拼音和笔画、形状的识别,认读生字,提高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3.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春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春节、年夜饭、红包、拜年、年画、舞狮、放烟花、年初一、迎春花、福字等。
2.语言难点:掌握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传统习俗及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引入(1)看图片,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印象,了解他们对春节的了解程度。
(2)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气氛。
2.听说训练(1)播放课文录音,先让学生只听,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同班同学或随机分组,模拟拜年场景,让他们互相问候祝福。
3.识字笔画训练(1)随机出一些生字,让学生根据笔画逐一认读,并写在黑板上。
(2)分组比赛,由一名学生快速写出一个生字,其他组员根据笔画逐一出题。
4.文化知识讲解(1)教师与学生共同了解中国春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
(2)学生每人各自选择一个神话故事,并用PPT展示给其他同学。
5.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学习制作年画、春联等。
(2)送祝福:学生自行设计春节祝福语,并将其装进一个小红包里,互相送给同学或老师。
6.总结通过老师的梳理,还原课堂重点和难点,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预告下一课时。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作业布置(1)完成写汉字练习册上的作业,以及查找、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方面的资料。
(2)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份春节贺卡,用来送给家人或朋友。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听、说、读、写、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春节习俗,掌握相关词汇,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充分完成了语言、识字和文化知识的教学目标,在学科知识、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水平。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4bdd7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4.png)
1、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内容,开展以下阅读实践: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的写作顺序。
5.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80d2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2.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篇一一、激趣导入: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快来看看吧!(播放:小拜年)师:歌曲听完了,我看到同学们都被带回了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谁能说说都看到了,听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交流。
师: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就先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师:谁能来读读?(指生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师: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
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老师请你们认真地朗读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交流。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热闹、喜庆、忙乱、团圆)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师: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
开始。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
看看咱们班的同学们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
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03e3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1.png)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课堂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吗?”1.2 学生回答:“春节。
”1.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文章,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 朗读课文2.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2.2 教师提问:“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春节习俗?”2.3 学生回答并板书。
3. 理解课文3.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
3.2 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的?”3.3 学生回答并板书。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4.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第一课时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课下收集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与家人分享。
3.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800f3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0.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篇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1eabc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c.png)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了解单元导读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第四组课文,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板书:中华民风民俗)?生浏览单元导读生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族特点的。
生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童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2.师:读过之后,你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事儿吗?你说。
生: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配乐)是啊,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了,来谈谈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那时的情景,(指3名生)生: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收压岁线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老北京,感受――北京的春节,请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生齐读)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资料师补充介绍: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
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俗白”。
写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师: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案到小组去交流学习时的收获吧。
生小组讨论三、汇报:初旬、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风筝、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师:课文写了什么?(作者介绍了北京春节的民俗习惯,表达了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
)1.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先说。
生: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生: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2.师:这热闹、喜庆的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呢?中间大约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fbe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e.png)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蒜、醋、饺、联、副、宵、燃、炮、麻、腐”10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体会作者对北京、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教学难点:描述春节习俗的句子含义深刻,不能直译,要意译。
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最盼望什么节日的到来?为什么?简介北京的春节。
同学们,我国各地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老北京过春节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作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字音:腊月、蒜瓣、醋、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风筝、预备、彩排、鞭炮、逛天桥、庙会、惬意。
(2)交流词语的意思:空闲-没有什么事情要做的时候。
忙碌-不停地做各种事情。
一年到头-整年;一年从头到尾。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灯火通宵-整个晚上都点亮着灯火。
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
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各形各色-种类很多,各种各样都有。
难得-不经常;不易遇到。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任凭-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也无非-只不过是;也正是在于。
年年如是-每年都是这样。
如:如此。
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力。
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戏曲等时的忘我的精神状态。
现在也形容人做事着迷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3)读通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达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的要求,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https://img.taocdn.com/s3/m/e3f2969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气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北京春节的描绘。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感受北京春节的独特气氛和习俗。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文插图,音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北京春节的音频资料,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节的场景,然后分享他们的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文化背景介绍:教师通过PPT展示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突出《北京的春节》。
2. 重点词汇: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春节”、“北京”等。
3. 主要习俗:简要列出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
4. 思考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北京春节的介绍海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内容共计约500字,如需进一步扩展至2000字,可以在每个部分中增加更多细节和深度,例如在教学内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每个习俗的历史和意义;在教学方法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在作业设计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评估和反馈学生作业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de5cb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d.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4.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北京的春节》2. 课文作者:老舍3. 课文主题: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4. 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热闹、喜庆、团圆、祈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b55f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知识导读1.出示春节简介,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说说春节我们怎么过?(学生汇报交流)穿新衣·戴新帽一家亲·庆团圆看春晚·守长岁拜长者·领红包……3.那北京的小朋友们都是怎么样过春节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吧!(板书:1北京的春节)4.读课题。
二、文本知识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 ēng 新 鞭bi ān 炮 除夕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 āo 间 ji 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 èn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8.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三、课外知识拓展请你发个朋友圈:以下是关于春节的古诗,请你摘抄一句最有感触的,在春节到来时发个朋友圈吧!❖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于谦《除夕》❖一年今夕尽,爆竹又迎春。
把酒家家乐,桃符万象新。
—朱晓琴《除夕》❖更残犹旧岁,明发是新年。
——赵迪《除夕》❖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孙惟信《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f9e9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6.png)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恭喜》、关于春节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重新回味过年的喜庆的氛围,问同学们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2、在大家谈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情况之后,那么大家是不是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呢。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为什么我们把春节称为“年”?我们在过年,那么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人们是不是也在过年呢?(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爷爷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二、疏通全文,整体感知1、请13位学生轮流大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给每段做标记,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读错的词和句进行指导和纠正。
)2、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板书呈现本文重点要学习的和易错的新字词,如“旬、熬、蒜、醋、翡、榛、栗、筝、鞭、逛、腊八粥、蜜饯、掺和、黏、通宵、娴熟”,个别新词的意思可以用ppt加文字或图片解释。
3、在疏通完文字之后,让学生再快速地浏览课文一遍,同时让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对北京的春节进行描写的,并找出具体的词语来说明,老北京的春节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整体印象。
4、对所提问题进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f860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3.png)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春节传统与习俗。
2.学习并掌握与春节相关的常用词汇。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北京的春节传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课堂小组活动用的手工材料(纸、剪刀、胶水等)3.黑板、彩色粉笔4.北京春节文化相关的图片5.春节音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准备一段欢快的春节音乐,播放给学生听,同时在黑板上写下“北京的春节”五个字。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北京的春节有哪些特点吗?”2. 学习词汇(15分钟)•在PPT上展示与春节相关的常用词汇,包括:春节、年夜饭、红包、烟花、灯笼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配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并给予相关的示范。
•使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些词汇的汉字和拼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3. 了解北京的春节传统与习俗(25分钟)•通过PPT展示北京春节文化的相关图片,如:庙会、舞狮、京剧等。
•向学生介绍和解释这些图片与北京春节的关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理解和想法。
•在黑板上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答案,比如:“为什么要燃放烟花爆竹?”,“为什么要贴春联和对联?”,“为什么要在春节期间舞狮、京剧演出?”等。
4. 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4人。
•每个小组给予一些手工材料,并要求他们用这些材料制作关于北京春节的手工作品。
•要求每个小组在手工作品上添加相关春节词汇和图案,同时写下自己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手工作品和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结合学生的回答,向他们提供正确的信息和补充,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多了解、体验和感受北京的春节文化。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deb0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5.png)
在“北京的春节”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北京的春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北京的春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其在课堂中的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程度,以及他们能否 effectively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如:“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以及作者通过这些事例所表达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朗读与表达:学生要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例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或者以“我心中的春节”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6.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准备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北京春节习俗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创作。
7. 教学参考资料: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查阅和参考。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北京春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
(1)生字词掌握: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容易混淆的字词,如“温馨”、“热闹”等,学生可能存在书写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海宴中心小学罗少玲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选文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学习课文表达顺序,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课文表达顺序,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在读中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
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积累优美四字词语。
3)了解写作的顺序,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
4)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序号标出来,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并与同桌交流。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读出你积累的优美词语。
4、交流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①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腊月、初旬、腊八粥、元宵。
②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
三、品读感悟,细赏习俗
1、品读“腊八”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各小组快速找出句子交流。
出示句子:“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用打比方的写法,通俗、有趣。
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D、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小结: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板书:忙碌
(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
出示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A、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叙述的精妙和魅力。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C、(课件演示,腊八蒜的图片)
(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A、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引用俗语)
B、好处: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2、默读“二十三”
同法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①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描写小孩子准备过年活动描写的句子的部分读一读。
②组长汇报。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
其次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
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
】
四、自我反思,谈谈收获
这节课学习课文,你学到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
五、总结谈话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
下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品味课文。
六、课堂小测练
1、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suàn bàn fěi cuì
()()()
biān pào guàng jiēmài yátang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照顺序写,在整体介绍了春节的同时,详写了、、、、这四天,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同时又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训练。
】
七、布置作业
1、用生字簿写生字。
2、用预习本摘录“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中的精彩句子,
体会好在哪里?
板书: 6、北京的春节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时间)
△△△△(详写)忙乱热闹喜庆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