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混合结构房屋设计
混合结构课程设计

混合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混合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混合结构,如桥梁、建筑物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混合结构的原理,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合结构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制作模型,展示混合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关注我国混合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增强国家自豪感。
3. 学生认识到混合结构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内容1. 混合结构概念及分类:介绍混合结构的基本定义,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混合结构,如钢混结构、木混结构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建筑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2. 混合结构的优势与应用:讲解混合结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如提高承载能力、节省材料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建筑结构的应用及优缺点分析”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合结构在桥梁、建筑物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4. 混合结构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合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5.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混合房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混合房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一、墙柱高厚比验算:1、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最大横墙间距s=4.5×3=13.5m,屋盖、楼盖类别属于1类,查表s<32m,因此本房屋属刚性方案房屋。
2、底层外纵墙、内纵墙、横墙高厚比的验算:1)对于外纵墙:本房屋第墙体均采用M7.5水泥混合砂浆,查表可知[β]=26第一层墙体,其高厚比β=4.4/0.24 =18.3<[β]=26第二层窗间墙的截面几何特征为:A=3×0.24+0.49×0.25=0.8425m2y1=[(3-0.62)×0.24×0.12+0.62×0.37×0.185]/0.8425=0.132my2=0.37-0.132=0.238mI=[3×0.132³+(3-0.62)(0.24-0.132)³+0.62×0.238³]/3=6.085×10¯³m4hT=3.5i=0.298m第二层墙体,其高厚比β=3.9/0.298=13<[β]=26第三层墙体,其高厚比β=3.6/0.24=15<[β]=26取D轴线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H=3.6m,s=13.5m>2H=7.2m,查表,H。
=1.0H=3.6m,考虑墙洞的影响,μ=1-0.4×1.5/4.5=0.87>0.72μ[β]=0.87×26=22,62,符合要求。
β=3.6/0.24=15<2故外纵墙高厚比满足。
2)对于内纵墙:轴线C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内纵墙上开有两个门洞,μ2=1-0.4×2.0/13.5=0.941>0.81,故不需验算即可知道高厚比符合要求。
3)对于横墙:横墙的厚度为240mm,墙长s=4.8m,且墙上无门窗洞口,其允许高厚比较纵墙有利,因此不必再作验算,亦能满足高厚比要求。
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合结构房屋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主梁布置:横向楼面活荷:8.0KN/层数: 3土木4班2012年6月目录1.工程概况 (3)1.1设计题目 (3)1.2设计任务 (3)1.3设计资料 (3)2结构设计及计算 (4)2.1楼盖 (4)2.1.1设计资料 (5)2.1.2截面尺寸选择 (5)2.1.3板的设计(塑性方法) (5)2.1.4次梁的设计 (6)2.1.5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8)2.2楼梯 (12)2.2.1设计资料 (12)2.2.2尺寸选择 (13)2.2.3梯段板设计 (13)2.2.4平台板设计 (14)2.2.5平台梁设计 (15)2.2.6楼梯构造说明 (16)2.3屋面 (17)2.4墙 (17)2.4.1设计资料 (17)2.4.2静力计算方案 (18)2.4.3底层纵墙验算 (18)2.4.4底层横墙验算 (21)2.5基础 (21)2.5.1设计资料 (21)2.5.2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21)2.5.3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23)1.工程概况1.1设计题目某三层仓库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楼盖为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砖墙作为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
1.2设计任务(1)按建筑平、立、剖面图进行结构平面布置(2)按选定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A.估算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B.楼盖结构计算a)板及次梁按塑性计算b)主梁按弹性计算C.钢筋混凝土楼梯计算D.承重外墙验算a)确定结构静力计算方案b)验算墙体高厚比c)验算底层墙体承载力E.墙下条形基础计算(3)绘制施工图(2号图纸三张)A.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B.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连续板配筋)C.次梁配筋图和剖面图D.主梁配筋图和剖面图E.楼梯配筋图1.3设计资料(1)柱网尺寸为5.0 m × 6.0 m,三层房屋,主梁沿横向布置。
(2)荷载:A.二毡三油加绿豆砂0.35kN/m3B.石灰砂浆容重(天花板抹灰)17kN/m3C.水泥砂浆容重20kN/ m3D.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 m3E.细石混凝土容重24kN/ m3F.砖墙容重19kN/ m3G.钢窗自重0.45kN/ m3H.屋面活荷载0.5kN/ m3I.楼面活荷载7kN/ m3(3 )基础:室外地坪以下1.5 m 处为老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100 kN/M2考虑,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0.5 m 处。
住宅砖混结构课程设计

住宅砖混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住宅砖混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砖混结构住宅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3. 引导学生认识砖混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砖混结构住宅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的能力;2. 提高学生针对砖混结构住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砖混结构住宅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住宅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培养环保、节能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砖混结构住宅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能力,为未来从事建筑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砖混结构基本概念:砖混结构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砖混结构住宅施工工艺:砖墙砌筑、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与安装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砖混结构住宅材料要求:砖、混凝土、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及验收要求。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砖混结构住宅设计要点:结构布局、抗震设计、荷载计算等设计原则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砖混结构住宅施工图纸解析:施工图纸的组成、符号、图例及其表达的意义。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砖混结构住宅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的项目、方法及标准。
教材章节:第六章7. 砖混结构住宅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环保要求及事故预防。
教材章节:第七章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共计14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砖混结构住宅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四栋同型砖混结构多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方案四栋同型砖混结构多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目录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工程概况二、施工部署三、施工准备四、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五、工具、机械、设备计划六、劳动组织七、施工进度计划八、施工平面图九、质量、安全、技术节约措施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四栋同型砖混结构多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多层居住房屋,共四栋。
每栋均为四个单元组合,五层。
采用标准准案。
每栋建筑面积为3403平方米, 共计13612平方米。
每栋建筑物总长60.02m, 宽10.22m, 层高2.9m, 总高15.29m, 室内+ 0.00绝对标高35.9m,室内外高差为0.60m。
现场地势较平缓,自然地面绝对标高35.2m---35.25m,低于室外设计绝对标高。
根据地质探资料,现场地下水位较低,施工不考虑排水措施。
基础持力层为亚粘土。
基础为刚性条形基础,天然地基,地基上450厚石三和土砖砌大放脚,基底标高-2.2m在-0.9m处有一条钢筋混凝土圈梁。
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墙360厚,内墙240厚,隔断墙120厚。
每层设置混凝土圈梁(现浇)。
预制混凝土过梁,楼板为预应力空心板,屋面板为混凝土屋面板,预制混凝土挑檐梁板。
屋面做二毡三油一砂防水。
外檐以清水墙为主,仅檐口、楼梯间、阳台为干粘石面层。
内檐除厨厕为1.2m高水泥墙裙外,其余均为白灰抹面,120高踢脚板。
楼面为35mm细石混凝土面层,水泥面层,顶板勾缝喷浆,木门窗。
二、主要工程量详表(一),工具、机械、设备计划详表(二),施工现场用地范围详图(一).三、主要指标单栋住宅工期不大于225天,四栋住宅工期不大于445天。
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应控制在1.55以内。
四、设计要求1、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2、进行施工部署:(1)规划施工程序、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
(2)确定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并划分施工段(层)。
(3)组织分部分项工程内部流水及楼梯间流水。
工程结构混合楼盖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混合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混合楼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适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混合楼盖的结构组成、力学原理及设计要点;3. 帮助学生理解混合楼盖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混合楼盖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合楼盖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混合楼盖设计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但可能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工程结构混合楼盖基本概念:介绍混合楼盖的定义、分类及适用场景,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使学生掌握混合楼盖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合楼盖概述2. 混合楼盖结构组成与力学原理:分析混合楼盖的结构组成、力学原理,以教材第二章为基础,强化学生对混合楼盖结构特点的理解。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合楼盖结构组成与力学原理3. 混合楼盖设计要点:讲解混合楼盖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提高学生混合楼盖设计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合楼盖设计要点4. 混合楼盖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合楼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混合楼盖工程实例5. 计算机软件在混合楼盖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合楼盖设计和计算,结合教材第五章,提高学生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章混合结构房屋设计

一、横墙承重方案 1、定义
楼屋面的绝大部分荷载都是由横墙上来承担,并由横 墙传至基础的。
2、 特点
(1)横墙承受竖向绝大部分荷载。 (2)房屋横墙较多,横向抗侧移高度很大,对房屋抵抗横
向风荷载及地震较为有利。 (3)楼板跨度较小。
3、用途 横墙承重体系的房屋一般用于建造宿舍楼、办公楼等
单间房子多的房屋。
水平荷载时,楼屋盖如同平卧的大梁,将会产生水平位移 ,这个位移由两部分组成,横墙在纵墙传来水平力后,犹 如多个竖向悬臂梁承受楼屋盖传来的作用于横墙顶集中力 ;同时也承受纵墙传来的沿横墙高度方向作用于横墙的均 布线荷载,横墙在这两种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整体平动 位移 ,up 楼屋盖作为平卧的受弯构件,在横向水平力作 用下,产生水平方向弯曲,出现水平位移 。u1 在整个房屋 中部两道横墙中间的最大水平位移就为墙顶水平方向平动 位移 与up 楼屋面水平方向弯曲位移 的u1 和,即 us u1 up
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 在房屋建筑中,承受作用的体系是由两 种以上的工程材料组成的这种房屋的结构 体系成为混合结构。
➢ 混合结构的受力体系主要是由基础、墙 体、楼屋盖组成的,这种房屋设计时最为 重要的问题是墙体承重方案的选择。墙体 的布置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楼屋面荷载 的大小等因素决定,不同墙体布置方案的 房屋建成后,抗侧移刚度差异很大。
1.0H
0.8H1 1.0H 1.0H 1.0H 1.0H
1.0H
带壁柱或周边拉结的墙
S>2 H<S≤2H
S≤H
H
2.5Hu 2.0Hu
1.0H
1.0Hu 1.5Hu 1.2Hu 1.25Hu 1.1Hu
0.4S+0 .2H
0.6S
混合结构房屋课程设计书

混合结构房屋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混合结构房屋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构成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混合结构房屋的受力分析及原理;3. 帮助学生了解混合结构房屋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混合结构房屋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报告等综合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科的热爱,激发对混合结构房屋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混合结构房屋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合结构房屋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混合结构房屋的定义、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的混合结构房屋,使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合结构房屋概述2. 混合结构房屋的受力分析:讲解混合结构房屋的受力原理,分析各类结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对结构受力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合结构房屋受力分析3. 混合结构房屋的设计与施工:阐述混合结构房屋设计原则,介绍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设计与施工的了解。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4. 混合结构房屋监理与验收:讲解监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房屋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教材章节:第四章 混合结构房屋监理与验收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选取典型混合结构房屋案例,进行受力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方案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方案在谈到混凝土结构时,大家的脑袋里肯定首先会浮现出一堆钢筋水泥的东西,对吧?这也没错,毕竟这就是混凝土结构的核心嘛。
但是,要想把这些硬邦邦的材料变成一座安全、牢固、漂亮的建筑物,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你要知道,建筑的每一根钢筋,每一块混凝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任何一处疏忽,可能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
这就好比做饭,一点盐多了,整锅菜就变味了,所以设计时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方案,看看怎样才能做出既结实又好看的建筑吧。
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说实话,刚开始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天书。
各种公式,什么抗压强度、弯矩、剪力……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弄得我差点觉得自己在学物理。
可越学越觉得,这些东西其实都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实际设计中,它们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
比如说,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抗震能力等等,真的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
举个例子,设计一座大楼的基础时,不仅要考虑楼上有多重,还要考虑地下土壤的承载力,不然地基不稳,楼上怎么可能安稳呢?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那混凝土到底是怎么用的呢?其实吧,混凝土就是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产物。
听起来是不是简单?可实际上,水泥的比例、石子的粗细、甚至水的质量,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你想啊,设计师要根据建筑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混凝土配比。
比如,如果是做桥梁或者高楼大厦,要求的强度就比较高,那混凝土的配比也就要更讲究。
如果是做普通住宅楼,强度要求没有那么高,配比可以稍微宽松一些。
就是这么讲究,没错,建筑设计不容马虎!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也是一大难题。
你得考虑到设计的建筑是不是符合当地的建筑规范,能不能承受住不同的负荷。
比如说,楼房的墙体、楼板、梁、柱的尺寸,必须符合承载力的要求。
如果你把柱子设计得太细,肯定就不稳固;如果设计得太粗,又浪费材料。
混合结构课程设计

混合结构课程设计一、结构平面布置该多层教学楼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其中,梁L-1截面为250⨯4502mm ,梁L-2截面为250⨯4502mm ,伸如墙内240mm ,墙厚240mm ,板厚取mm 100,各层均采用普通烧结砖强度为Mu10砖块,M5混合砂浆,各层均布置圈梁,内纵墙、外横墙和外纵墙均设置圈梁,圈梁截面240⨯6002mm ,构造柱如图所布置,窗高1800mm,宽1800mm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
图1 结构布置图 二、结构内力的计算1、双向板内力计算(1)荷载的计算,荷载设计值计算如下恒载:30mm 厚水磨石 265.0m kN10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 25.2251.0m KN =⨯mm 20厚混合砂浆抹灰 234.01702.0m KN =⨯249.3m KN g k =恒荷载设计值 219.449.32.1m KN g =⨯= 活载教室 28.224.1m KN q =⨯= 厕所、走廊和楼梯 25.35.24.1m KN q =⨯= 上人钢筋混凝土屋面 27.05.04.1m KN q =⨯= 总荷载厕所等 269.75.319.4m KN q g =+=+ 教室 299.68.219.4m KN q g =+=+ 上人屋面 289.47.019.4m KN q g =+=+(2)B1的内力计算已知 2/9.11mm N f c = 2/210mm N f y =厕所的现浇板B1为mm mm l l 6600390021⨯=⨯长短边之比为269.13900/6600/12<==l l ,按双向板计算6.06600/3900/==y x l l 荷载设计值: 269.7m kNq g =+取m 1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则每米宽板269.7m kN q g =+查附录4,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80.59.369.70496.022max()m kN m kN l q g m M y y •=•⨯⨯=+=51.19.369.70129.022max 支座负弯矩计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81.129.369.71095.022()m kN m kN l q g m M x y •=•⨯⨯=+'='27.99.369.70782.022跨中弯矩计算 ()m kN m kN M M M y x v x •=•⨯+=+=10.651.12.080.52.0 ()m kN m kN M M M x y v y•=•⨯+=+=67.280.52.051.12.0跨中:()mm mm h 802010001=-=,支座:()mm mm h 703010002=-=配筋计算见表1B1的配筋计算 表1教室的现浇板B2为mm mm l l 6600360021⨯=⨯长短边之比为28.13600/6600/12<==l l ,按双向板计算 55.06600/3600/==y x l l 荷载设计值: 299.6m kNq g =+取m 1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则每米宽板299.6mkN q g =+,29.11mmNf c =,2210mm Nf y =查附录4,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79.46.399.60529.022max()m kN m kN l q g m M y y •=•⨯⨯=+=95.06.399.60104.022max 支座负弯矩计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41.106.399.61149.022()m kN m kN l q g m M x y •=•⨯⨯=+'='11.76.399.60785.022跨中弯矩计算 ()m kN m kN M M M y x v x •=•⨯+=+=98.495.02.079.42.0 ()m kN m kN M M M x y v y•=•⨯+=+=91.179.42.095.02.0跨中:()mm mm h 802010001=-=,支座:()mm mm h 703010002=-=配筋计算见表2教室的现浇板B3为mm mm l l 6600360021⨯=⨯长短边之比为28.13600/6600/12<==l l ,按双向板计算55.06600/3600/==y x l l 荷载设计值: 299.6m kNq g =+取m 1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则每米宽板299.6mkN q g =+,29.11mmNf c =,2210mmNf y =查附录4,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61.36.399.60398.022max()m kN m kN l q g m M y y •=•⨯⨯=+=38.06.399.60042.022max 支座负弯矩计算()m kN m kN l q g m M x x •=•⨯⨯=+'='49.76.399.60827.022()m kN m kN l q g m M x x •=•⨯⨯=+'='17.56.399.60570.022跨中弯矩计算 ()m kN m kN M M M y x v x •=•⨯+=+=69.338.02.061.32.0 ()m kN m kN M M M x y v y•=•⨯+=+=10.161.32.038.02.0跨中:()mm mm h 802010001=-=,支座:()mm mm h 703010002=-=配筋计算见表3厕所的现浇板B4为mm mm l l 1000270021⨯=⨯长短边之比为27.21000/2700/12〉==l l ,按单向板计算走廊在内,按中间跨计算,取m 1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则每米宽板 269.7m kN q g =+跨度: m l n 46.224.07.2=-= 单向板的弯矩系数161=α 截面弯矩的计算: ()m kN l q g M n •=⨯⨯=+=91.246.269.716122α 板的配筋计算: mm h 80201000=-=,mm b 1000=。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内框架承重
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房屋内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外部的砖墙、砖柱组成
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
楼面荷载→梁→外墙及框架柱→基础→地基
内框架承重适合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和商店等建筑
特点: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墙、柱、基础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材料,楼盖、屋盖等水平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房屋。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的设计主要包括:
结构布置方案
计算简图
荷载统计
内力计算
内力组合
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
”
4
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04
确定计算单元
01
02
03
04
05
06
07
”
4
计算单元与计算简图
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设计计算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3、多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横墙的计算
计算要点
四、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设计计算
取1m宽横墙作为计算单元
每层墙视为两端铰接的竖向构件
顶层为坡屋顶时高度取层高加山尖高的平均值
横墙两侧楼盖传来的荷载相同时为轴心受压 不同时横墙为偏心受压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
墙柱高厚比验算
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01
墙柱高厚比验算
02
第六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
03
带构造柱墙高厚比验算
04
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 混合结构类房屋设计

混合结构类房屋设计(一)工程概况1.设计题目某多层仓库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砖墙作为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
2.设计任务(1).按建筑平、立、剖面图进行结构平面布置(2)按选定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Ⅰ估算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Ⅱ楼盖结构计算A.板及次梁按塑性计算B.主梁按弹性计算Ⅲ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计算Ⅳ承重外墙验算A.确定结构静力计算方案B.验算墙体高厚比C.验算底层墙体承载力Ⅴ墙下条形基础计算(3).绘制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其中要求一张为手工绘制)Ⅰ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Ⅱ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连续板配筋)Ⅲ次梁配筋图Ⅳ主梁配筋图3.设计资料(1)建筑平、立、剖面图见课程设计任务书,仓库为3层,要求主梁沿纵向布置。
(2)荷载二毡三油加绿豆砂0.35kN/m2石灰砂浆容重(天花板抹灰) 17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细石混凝土容重24kN/m3砖墙容重19kN/m3钢窗自重0.45kN/m2屋面活荷载0.7kN/m2楼面活荷载3kN/m2(3)根据地质报告,室外地坪以下1.5m处为老土层,地基承载力按kN m考虑(标准值),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0.5m处。
1002(二) 结构设计1. 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平面布置图2. 结构计算 (1) 楼盖Ⅰ材料选用混凝土:C25(211.9c f N mm =,21.27t f N mm =)钢 筋:梁中受力钢筋采用HRB335(Ⅱ级钢,2300/y f N mm =)其他钢筋均采用HPB235(Ⅰ级钢,2210/y f N mm =)Ⅱ截面尺寸选择柱:400mm ×400mm板: 1250062.5804040h mm h mm l ≥===,考虑构造,取板厚次梁:113335004001812h l mm h mm ⎛⎫⎪⎝⎭===~~,取1113330020032b h mm h mm ⎛⎫⎪⎝⎭===~~,取主梁:11357600148h l mm h mm ⎛⎫⎪⎝⎭===~~625,取112000025032b h mm h mm ⎛⎫⎪⎝⎭===~~4,取 Ⅲ板设计(按塑形方法)A 荷载永久荷载标准值2220 0.02200.480 0.0825 2.020 0.02170.34mm kN m mm kN m mm kN ⨯=⨯=⨯=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板纸筋灰粉刷2m 222.74 1.2 2.743.29 kN m g kN m =⨯=永久荷载设计值可变荷载设计值21.43 4.2q kN m =⨯=27.49kN m 合计B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跨度:板两端与嵌固在承重墙内的板端,计算时按简支考虑,其余板端都与支承构件整浇。
混合结构房屋课程设计书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书1150760 焦雪涛1.设计资料1.1 建筑图:建筑平、立、剖面图见《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P374~P375 1.2 荷载:楼层4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 kN/m 3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5.5 kN/m 3 石灰砂浆容重(天花板抹灰)17kN/m 3 水泥砂浆容重20 kN/m 3 钢筋混凝土容重25 kN/m 3 烧结普通砖墙容重19 kN/m 3 钢窗自重0.45 kN/m 2 1.3 材料选用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2230(14.3N/mm , 1.43N/mm )c t C f f ==混凝土,基础垫层采用10C 混凝土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2335(300/)y HRB f N mm II =级钢, 其他钢筋采用2300(270/)y HPB f N mm I =级钢,砌体: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抗压强度设计值21.50/N mm ) 2.尺寸选择柱:500mm 500mm ⨯ 墙体:370mm板:/352000/3561,80h l mm h mm ≥===取次梁:(1/18~1/12)5000/18~5000/12278~417,400h l mm h mm ====取 (1/3~1/2)400/3~400/2133~200b h m m b mm ====取 主梁:(1/14~1/8)6000/14~6000/8429~750,600h l mm h mm ====取 (1/3~1/2)600/3~600/2200~300b h m m b mm ====取 3.楼板设计 3.1 荷载永久荷载标准值: 20mm 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kN/m 2 80mm 钢筋混凝土楼板 0.08×25=2.0 kN/m 2 20mm 石灰砂浆天棚抹灰 0.02×17=0.34kN/m 22.74kN/m 2永久荷载设计值:g=1.2×2.74=3.29 kN/m 2可变荷载设计值: q=1.3×5.5=7.15 kN/m 2合计:10.44 kN/m 23.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跨度:中间跨 0 2.00.15 1.85n l l m ==-= 边跨 0/2 1.851/20.37/2 1.943n l l am=+=+⨯= 且 0/2 1.851/20.08 1.89n l l h m ≤+=+⨯= 取 01.89l m =截面内力及配筋计算 01000,80,802060b mm h mm h mm ===-= 计算简图:9跨,按5跨计算图1 楼板计算简图(kN m)—mm——4.1 荷载永久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3.29×2.0=6.58 kN/m次梁自重 1.2×25×0.15×(0.4-0.08)=1.44 kN/m 梁侧抹灰1.2×17×0.02×(0.4-0.08) ×2=0.26 kN/mg=8.28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q=7.15×2.0=14.3kN/m 合计g+q=8.28+14.3=22.58kN/m 4.2 计算简图四跨连续梁计算长度中间跨5.000.25 4.75 nl l m ==-=边跨/2 4.750.37/2 4.935 1.025 1.025 4.75 4.86 n nl l a l m =+=+=≤=⨯=取04.869l m=计算简图如图2图2 次梁计算简图(kN m)—mm——5.1 荷载永久荷载设计值由次梁传来(集中荷载) 8.28×5.0=41.4 kN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1.2×25×0.25×(0.6-0.08) ×0.2=7.8 kN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1.2×17×0.02×(0.6-0.08) ×2.0×2=0.85kNG=50.05kN可变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Q=14.3×5.0=71.5kN合计G+Q=121.55kN5.2 计算简图计算长度 中间跨 006.0 1.05 5.775, 5.775c n l l m l m l m ==≥==取边跨 0/2/2 6.00.5/20.250.37/20.5/2 5.935n l l ab m =++=--++= 001.025/2 1.025 5.50.5/2 5.888, 5.888n l l b m l m ≥+=⨯+==取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取其中较大值0 5.888l m = 计算简图如图3图3 主梁计算简图5.3 最不利荷载 ①000.2670.3110.26750.05 5.8880.31171.50 5.888209.61B G Q M M M Gl Ql kN m =+=--=-⨯⨯-⨯⨯=-000.2670.0890.26750.05 5.8880.08971.50 5.888116.15C G Q M M M Gl Ql kN m =+=--=-⨯⨯-⨯⨯=-,m a x 1.267 1.311 1.26750.05 1.31171.50157.15lB V G Q k N =--=-⨯-⨯=- ,m a x 1.000 1.222150.05 1.22271.50137.42r B V GQ k N =+=⨯+⨯= 由荷载及结构对称性:,max ,max 209.61B c M M kN m ==-,max C,max 157.15l rB V V kN =-=- ,max C,max 137.42r l B V V kN =-=②1,max 3,max 000.2440.2890.24450.05 5.8880.28971.5 5.888193.57M M Gl Ql kN m ==+=⨯⨯+⨯⨯= ,m a x ,m a x0.7330.8660.73350.050.86672.598.61A DV V G Q kN =-=+=⨯+⨯= ③ 2,max 000.0670.2000.06750.05 5.8880.20071.5 5.888103.94M Gl Ql kN m =+=⨯⨯+⨯⨯= 5.4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m/mm图4 主梁弯矩包络图5.5 集中荷载两侧附加箍筋面积32121.5510450.2mm 270sv yv F A f ⨯===每侧各配3根8φ双肢箍(实际26250.3603.6sv A mm =⨯⨯=)。
工学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课件

稳现象的发生。
•
高厚比系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厚或柱截面边长h的比值H0/h。
第17页/共98页
高厚比验算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允许高厚 比的限值;二是
允许高厚比限值是在综合考虑了以往的实践经 验和现阶段的材料质量及施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
影响墙、柱容许高厚比的因素很多,如砂浆的 强度等级、横墙间距、砌体类型、支承条件、截面 形状和承重情况等。
作为刚性和刚弹性方案静力计算的房屋横墙,应 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房屋的空间作用,并符合下
①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 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② 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③ 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 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总高度的1/2。
第14页/共98页
图3 混合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
• 承重墙——承受自重的同时还要承受楼盖和屋盖传来的荷载。 • 非承重墙——主要起维护和分隔的作用。 •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的重要任务——墙体设计 • 墙体设计包括:承重墙体的布置、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墙柱高厚比
验算、墙柱内力计算及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2页/共98页
一、承重墙体的布置
• 1、纵墙承重体系 • 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的设置
第18页/共98页
一般墙、柱高厚比的验算
β= H0/h≤μ1μ2[β] 其中,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1,对承 重墙,μ1=1.0;对自承重墙,μ1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当h=240mm时,μ1=1.2 当h=90mm时,μ1=1.5 240mm>h>90mm时,μ1可按插入法取值;
第19页/共98页
2. (1) 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带壁柱截面的几何特征(图9) 截面面积A=9.325×105mm2
混合结构房屋PPT课件

❖ 砖砌过梁 钢筋砖过梁(跨度不应超过1.5m) 砖砌平拱 (跨度不应超过1.2m)
•22
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
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 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屋(楼)面荷载——横向梁——纵墙——基础——地基
图10-1 纵墙承重方案
•2
2、横墙承重方案 横墙直接承受楼、屋面荷载——横墙为主要承重墙
荷载主要传递途径 屋(楼)面荷载——横墙——基础——地基
图10-2 横墙承重方案
•3
3、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纵横墙直接承受楼、屋面荷载——纵墙、横墙为主要承重墙
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 墙、柱、基础等竖向构件——砌体材料 楼盖、屋盖等水平构件——钢筋混凝土材料(或轻型钢结构、木材)
适用范围 低层、多层民用建筑
•1
第一节 房屋结构布置和静力计算方案
一、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根据承重墙体和柱的位置分类) 1、纵墙承重方案
由纵墙直接承受楼面、屋面荷载(无内横墙或横墙间距很大) 荷载传递途径
5、当房屋刚度较大时,可在窗台下或窗台角处墙体内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也宜设置竖向控制缝或采取其他可靠的
防裂措施。竖向控制缝的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平面外传力和
防护的要求。
•20
第三节 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
1、过梁 过梁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
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第四组:三层楼房楼面活荷载6.0KN/mm2
2011-4-25开始
一,工程概况:
1.设计题目:
多层仓库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楼盖为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
柱及砖墙作为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及抢下条形基础。
2.设计任务:
(1)按建筑平、立、剖面图进行结构平面布置
(2)按选定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
1 估算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
2 楼盖结构计算
a板及次梁按塑性计算
b主梁按弹性计算
3 钢筋混凝土楼梯计算
4 承重外墙验算
a确定结构静力计算方案
b验算墙体高厚比
c验算底层墙体承载力
5 墙下条形基础计算
(3)绘制施工图(号图纸四张)
1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
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连续板配筋)
3次梁配筋图和剖面图
4主梁配筋图和剖面图
3.设计资料:
荷载:
二毡三油绿豆砂 0.35KN/M3
石灰砂浆容重(天花板抹灰) 17 KN/M3
水泥砂浆容重 20 KN/M3
钢筋混凝土容重 25 KN/M3
细石混凝土容重 24 KN/M3
砖墙容重 19 KN/M3
钢窗自重 0.45 KN/M2
屋面活荷载 0.5 KN/M2
楼面活荷载 6 KN/M2
二,结构设计
1.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图
2.结构计算
(1)楼盖设计
1.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30 (f c = 14.3 N/mm2 ,f t = 14.3 N/mm2,E c = 360 N/mm2)钢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 HRB 400 级钢筋(Ⅲ级钢,f y=360N/mm2)其他钢筋均采用 HPB 300 级钢筋(Ⅰ级钢,f y=270N/mm2)
2.截面尺寸选择
柱: 400 mm × 400 mm , A=16000 mm2
取柱上承担的楼层荷载为 15 KN/m2,楼层层数取为3层
柱受荷面积为 6.0 m × 5.0 m = 30.0 m2
柱的轴压比µN = 0.9
对于C30 的混凝土,fc = 14.3 N/mm2
则有:µN
故可得,柱的截面积为:A
取柱截面为:400 mm × 400 mm,实际柱面积为 16000 mm2 >A 板:
,按最小板厚要求,取板厚
次梁:
=
取
取b=200 mm
主梁:
=
取
取b=250 mm
3.板的设计(塑性理论方法计算)
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石灰砂浆粉刷
●永久荷载设计值:
g=
●可变荷载设计值:
q=
●合计: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计算跨度:
取 1 m 宽板按连续梁进行计算,由于中间跨板与次梁固接,而边跨搁在承重墙上,可以视为铰接,取支撑长度a=120mm其计算简图如下:
均布荷载为g+q
其计算长度:
中间跨: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
边跨: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I)截面内力及配筋计算:
取1 m 板宽计算,
%
计算结果(不考虑连续板的拱作用)
10@200 10@200 8@200 8@200 实际值
满足最小配筋率,且不会出现超筋,且满足q/g大于0.3
注:1,由于q/g小于3,故支座处负钢筋可在距离支座边大于等于=的距离处切断。
2,板纵向受力钢筋间距的构造要求:当h时,70mm。
3,采用分离式配筋。
4,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取
构造配筋
沿长边方向配通长的分布钢筋
板中垂直于主梁的构造筋,伸出主梁边缘的长度
,偏于安全取650mm。
嵌固在承重墙内的板的上部构造钢筋取钢筋,在板角
的范围内,伸出墙壁长度650mm大于625mm,其余位置伸出墙边。
4.次梁设计(按塑性理论方法)
A.计算简图; 均布荷载g+q次
B.梁的设计(采用塑形内力重分布法计算):
a)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KN/m
次梁自重:
20 mm 梁侧抹灰:
合计:g=
可变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q=
合计:g+q= 29.91KN/m
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I)计算跨度:
次梁与主梁整浇,而边跨次梁搁置在承重墙上,故中间跨次梁计算跨度去净跨,边跨次梁搁置在承重墙上,视为铰支。
其计算长度:
中间跨: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ln
边跨: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5875 mm
I)截面内力及配筋计算:
次梁截面
对于跨中截面与支座截面分别进行计算:
b的取值如下:
另外,对于梯形截面,'
f
对于边跨跨中,
对于中间跨跨中,
%
218+120 320 218
c)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I)截面验算:
由于,
实际
容易得到,所有V<V max;故,截面满足要求。
并采用只配置箍筋,而不配置弯起钢筋的方式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