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明清时期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d5f332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6.png)
中国室内设计 的风格演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对称、和谐、天人合一等理念 现代风格:以西方现代设计思想为基础注重简洁、实用、功能性等理念 融合方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 融合特点: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融合使得室内设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
民国时期:中西合 璧室内设计开始融 入西方元素
当代中国:多元化 发展室内设计风格 多样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
中国室内设计 的发展历程
近代室内设计的兴起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建筑和室内 设计
20世纪30年代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注重功 能性和实用性
20世纪初中国室内设计开始受到西方影 响
20世纪40年代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注重装 饰性和艺术性
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的体现
北方地区:以粗犷、豪放为主注重实用性 南方地区:以细腻、婉约为主注重装饰性 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特色为主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现代室内设计:融合中西方元素注重创新与个性化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与影响
传统中式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注重对称、和谐、庄重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现代简约风格:以简洁、实用、舒适为 主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空间感和线 条感。
欧式风格: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 注重华丽、典雅、高贵强调细节和装饰。
美式风格:以美国文化为基础注重自由、 随意、舒适强调实用性和舒适性。
中国室内设计发 展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史)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59502b58f5f61fb63666a5.png)
拙政园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迅速增加,都市结构也趋复杂, 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因各种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
第五节
军事据点、交通枢纽,而兴起的各类市镇,如景德镇、
建筑装饰 扬州、威海卫、厦门等,此时大小城市均有建砖城、
护城河,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皆各有规则。现
存保存比较完好的是明西安城墙。它始建于明洪武三
北海西岸建筑物很少,东岸看到一些土山与树木, 北岸有几组宗教建筑,如西天、阚福寺等。而整个布 局中,重点是集中在琼华岛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中海是南海和北海联系过渡的狭长水面,两岸树木 茂密,园林建筑较少,仅在东岸露出万寿殿一角和水 中立一小亭,西岸也只露出紫光阁片段。南海水面比 较小而圆,水面却十分清幽,在碧波清清的湖水中, 构置岛屿,称为瀛台,岛上建筑物都比较低平,远远 看去,高出水面却十分协调。
切磋、啜茗弈棋、看书弹琴,因而,书架、八仙桌,太师椅,棋桌,古琴等必具, 还有体现“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的“韵物”。 书房中间放一张大书桌
或画案,讲究宽大,桌案上置笔筒、书架、砚台、笔洗、镇纸等文房四宝文具。 桌子下面,椅子前常放置一脚踏,那种带有按摩滚轴的脚踏,可促进血液循环, 激发主人的创造力。 周围点缀博古柜格以及罗汉床等,附以其它小型家具、字画、 古玩等物,简洁典雅。箱子也是书房常见的家具,箱里装书、卷轴和书写用具。 靠墙放置一长案或几,上摆放文玩,案或几的上方墙上挂书法或绘画。 长椅或榻
1.北京故宫
2.天坛
紫禁城角楼
精太选完和整p殿pt课正件 面
天坛全景 4
第三节 宗教建筑
明清时期,各种宗教并存发展,宗
教教主兴盛,建造了许多大型庙宇和宗 族祠堂。还有各种形式的佛塔也值得一 提。造型上,塔的斗拱和塔房檐很纤细, 环绕塔身如同环带,轮廓线也与以前不 同。
室内设计风格——明清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明清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0ba7db708a1284ac85043db.png)
明清风格各地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的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流派。
一.“苏作”家具格调大方“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作”、“广作”相比,硬木来源不及它们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很常见。
这种技术费工费时,但都能做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向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常用山水、花鸟、松、竹、梅等图案,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二.“广作”家具技艺独特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广作”家具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豪华气派。
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特,堪称一绝。
三.气派豪华“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室内设计风格——明清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明清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019f0a92af90242a895e59e.png)
明清风格各地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的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流派。
一.“苏作”家具格调大方“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作”、“广作”相比,硬木来源不及它们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很常见。
这种技术费工费时,但都能做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向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常用山水、花鸟、松、竹、梅等图案,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二.“广作”家具技艺独特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广作”家具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豪华气派。
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特,堪称一绝。
三.气派豪华“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明清室内陈设
![明清室内陈设](https://img.taocdn.com/s3/m/40b04fc07c1cfad6195fa78a.png)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 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 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一。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 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 也……斋中永日据席,长夜篝灯,无事扰心。”
ppt课件
15
火炉汤瓶香匙火筷于西阶上,别置桌子于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悦巾 各二于阼阶之东。又设陈馔大床于东。”于此,不难窥探明代祭祀之时对于陈 设的严格要求。而且,一旦形成规矩往往不容随意更改。
相较于祭祀,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个性化更明显一 些,具体情况在《遵生八笺》和《长物志》中都有所记述。
上两处均出自《遵生八笺》。不难看出,此书室所置家具呈现简洁疏朗之 态,长桌、榻床、床头小几、六笋凳、禅椅、榻下滚脚凳,给人清雅脱俗之感。 笋凳即竹凳,禅椅是坐面宽阔有靠背可以趺坐养性的大型椅子。这类椅子形制 清矍,骨风雅然,一般不成对。滚脚凳是脚踏的一种,有养生之用,《遵生八 笺》有解:“今置木棍,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枨镶成,中分一档二空, 中车圆木两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 涌泉受擦,终日为之便甚”。
我国自古是一个重“礼”的国家,尤其在“上层社会”,礼的表现更为重要与直 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孔子将“礼”放到了“立人”的 高度上,而礼的又一重要性表现是:当礼崩乐坏,大到国家,小至家庭,就必然发生 坍塌。《红楼梦》里四大家族的没落,不断伴随着“礼崩”的情况发生,这可谓文学 体系内的一个参照。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a9074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png)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二、墙体
檐墙
廊心墙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三、门窗
元代格子门的形制大为丰富,格子门格心图案有方胜、 万字、龟背、艾叶、菱花、满天星、聚六星等,或单用或 双用,组合形式也复杂多变。
明代官式建筑的大门多用版门,其门环、 门钉的形式和数量反映等级差异。只有皇宫门 钉可用9路、5路之数,门环均用鎏金;一般 房屋只能用近于黑色铁制的门钉和门环。皇宫 可涂朱漆,一般人只能涂黑漆。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七、建筑彩画
清式和玺彩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七、建筑彩画
清代苏式金线包袱彩画
清式宋锦苏画
中外室内设计史
中外室内设计史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地面
元代宫廷建筑装饰与装修追求奢华的效果,元宫殿内 使用花石铺地后,再于其上铺设一层或多层细毛皮褥。
清代官式建筑室内地面大部分以砖墁(铺饰)地,可 分为方砖和小砖两种。按其等级又可分为金砖墁地、细墁 地面、淌白地面及糙墁地面,分别代表着砖料加工磨制的 粗细程度及施工方法。金砖墁地规格最高,多用于宫殿的 主要殿堂,所用方砖多由苏州陆慕出产,地面基层改用白 灰砂浆。
明代彩画的施用范围扩大,彩画的名称、种类、图 案、纹样、题材、设色等都逐步规范化和等级化。明代 彩画主要分为两大类:云龙包袱彩画和旋子彩画。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七、建筑彩画
元式五彩装彩画
元式碾玉装彩画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七、建筑彩画
明式烟琢墨石碾玉彩画由元代彩画演变发展而成,较元代 彩画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式规矩。色调以青绿为主,除各大线 及花心、菱角底沥粉贴金外,枋心内可绘制锦纹或片金龙纹。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20b7373e844769eae009ed93.png)
中国建筑史分期
二、古典盛期(魏晋—宋 公元5世纪~14世纪)
溶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战乱、移民时期 全盛(隋唐):(全盛时期) 隋:大兴城 大运河 宇文恺 唐:长安 大明宫 建筑特点“雄奇爽朗,刚骨劲爽” 延续(宋辽金):宋:建筑特点柔弱,采取木架建筑古典的模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史分期
一、前古典时期 (先秦——汉 公元前16~公元4世纪)
原始雏形(夏、商):巢居、穴居、生土、干阑、夯土台基 创立(周、战国):木结构体系、排水沟、瓦、台榭、陕西歧
山凤雏村西周遗址,《周礼·考工记》, 斗拱、阙、三朝五门 雏形,春秋以皇宫为中心的城市建设。 趋于成熟(秦汉):长城、阿房宫、皇陵…(全盛时期)
昂: 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营造法
式》称为下昂,其功能与翘相同,形式不同。
斗: 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升: 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
实际是一种小斗。
· 斗栱类型
石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二升斗拱
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 其等级有关。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 屋顶,宋朝称“庑 殿”或“四阿顶”, 清朝称“庑殿”或 “五脊殿”,是中 国、日本、朝鲜古 代建筑的一种屋顶 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 式中等级最高的, 高于歇山式。明清 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以使用。 唐朝时和日本也见 于佛寺建筑。但在 福建沿海地区和琉 球的民居为了防风 而采用庑殿顶。
中国传统明清民居室内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明清民居室内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a1992fc0242a8956bece43f.png)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例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意环境与建筑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的美学原则和建筑形态的构成原则等,而中国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常通过传统建筑空间特性的塑造反映出来。
另外,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
正因如此,中国传统建筑就像一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广泛深远。
所谓“传统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区间的各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它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不仅要满足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各类建筑中,传统民居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现在与自然协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体现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上。
它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
专家们认为: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探索应体现“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表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契机”的思想。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42f63c0648d7c1c708a145f7.png)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 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 工的规范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抬梁式(叠梁式、梁柱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 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穿斗式
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 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建筑史分期
二、古典盛期(魏晋—宋 公元5世纪~14世纪)
溶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战乱、移民时期 全盛(隋唐):(全盛时期) 隋:大兴城 大运河 宇文恺 唐:长安 大明宫 建筑特点“雄奇爽朗,刚骨劲爽” 延续(宋辽金):宋:建筑特点柔弱,采取木架建筑古典的模
昂: 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营造法甘肃汉长城Fra bibliotek斗栱:
又称斗科,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 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 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斗栱按位置分为三类:
柱头科:在柱头之上的斗栱,《营造法式》称为柱头 铺作。
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的斗栱,《营造法式》称为补 间铺作。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史分期
室内设计史——明清共页课件 (一)
![室内设计史——明清共页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1e074f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2.png)
室内设计史——明清共页课件 (一)室内设计是人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明清时期,室内设计得到了尤为精细的发展,成为中国室内设计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围绕明清室内设计展开,为读者介绍明清共页课件中的相关知识。
一、明清室内设计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对笼统的空间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装修,包括地面、墙面和屋顶等各个方面。
其中,颜色的应用非常重要,考虑到室内环境的氛围和风格。
另外,在家具的布置上,注重艺术和实用的结合。
二、设计的基本风格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以“文人居士”为代表。
他们常常将书法、绘画、工艺、匠艺和建筑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室内风格。
在布置上,精选优质木材并采用手工雕刻,制作精美的木质家具,使整个室内环境更加优美、雅致。
三、设计中的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因此,室内设计也融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设计师常常通过在室内陈设中增加文学作品或美术品的形式来表达其文化内涵。
四、设计的代表人物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山水画名家郑板桥,以其对园林艺术的追求和对家具创新的提倡,被誉为“南北画门第中承和宜家之宗”的大师。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李汝珍,他设计和修建了许多宅院,受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五、结语室内设计是一门与人们居住环境相关的艺术,既要考虑到实用性,又要考虑到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室内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通过明清共页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相关知识,并从中汲取宝贵的设计灵感和经验。
室内设计史——明清
![室内设计史——明清](https://img.taocdn.com/s3/m/13bddb80cc22bcd126ff0c63.png)
37 of 93
藻井。有斗四、斗八和圆形多 种,多用于宫殿、庙宇的御座 和佛坛上。明清藻井的技术和 艺术水平远高于以前的朝代, 紫禁城太和殿、天坛祁年殿的 藻井都是典型的佳作。
38 of 93
北京天坛龙凤藻井
39 of 93
海漫天花。海漫天花又称软 天花,其做法是在方木条架构 刚格构下面,满糊苎布、棉榜 纸或绢,再在其上绘制井口天 花的图案。
124 of 693
2 南方院落式民居 与北方院落式民居相比,南方院落民居的特点是更灵活。其院有大有小, 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均有典型的实例。
25 of 93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多处丘陵地带,平面及朝向 多自由。这些民居往往以院坝为中心 围成三合院。正中建堂室,供奉祖先 和待客,侧室供长辈居住,两厢住晚 辈或做厨房及仓库。 由于气候温湿,祛湿成了突出的问题, 四川更讲通透,除了天井通风采光外, 长在屋后与围墙之间,再留一个1m多 宽的抽风天井或通风口。也有居民不 做院墙,而是顺从地形,融于乡野, 因此,往往更清新与别致。
19 of 693
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是皇帝每年正月上辛日举行 祈谷礼的地方。祈年殿,平面圆形 ,直径24.5米,周围十二柱,装隔 扇、槛窗、蓝琉璃砖槛墙,上覆三 重檐蓝色玻璃瓦攒尖顶,总高38米
10 of 693
祈年殿内外圈用十二根金柱,与十二 根檐柱共同承托中、下檐。中心用四 根高19.2米的龙井住承托天花藻井和 上檐屋顶。以十二根金柱和檐柱象征 十二月和十二时辰。
16 of 693
二 坛庙类
“坛”古指平地上以土堆起的高台,是神之场所。 “庙”是古代祭祀祖宗和土地的建筑。
17 of 693
明清室内陈设ppt课件
![明清室内陈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775a20975f46526d3e144.png)
.
.
书房
中国传统书房又称“书斋”,它是读书专用开辟的房间,同时 兼具有琴棋书画等文化活动,是中国传统文人雅士修身养性、求学 问道的场所,同时它在意识层面也反映出中国文人士大夫意念和理 想寄托。
.
.
.
其他
.
.
明代:清新宜雅,落落大方 所谓第宅,当然不是茅屋草舍,相比之下,它更接近于府邸的概念。古代住第宅
礼,作用于室内陈设上的表现便是在椅凳装饰间建立起一种视觉上的秩序,对于 这一点的最佳诠释便是时祭仪节的陈设以及家宴的陈设。明《大明会典》有这样一段 记载:“设高祖考妣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西妣东各用一桌一椅而合之。曾祖考妣、 祖考妣、考妣以次而东,皆如高祖之位,世各为位不相连属。别设旁亲……袱食位于 东西壁下…… 设香案于堂中,置香炉香盒于其上……设酒案于东阶上,别置桌子于 东阶上,设酒注一,酹酒盏一盐碟醋瓶于其上。
上两处均出自《遵生八笺》。不难看出,此书室所置家 具呈现简洁疏朗之态,长桌、榻床、床头小.几、六笋凳、禅
“卧室,地平、天花板虽俗,然卧室取干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画及油漆 耳。西南设卧榻一,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炉衣架盥匜厢奁书灯之属。 榻前仅置一小几,不设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香药玩器。
...源自 卧室卧室是提供居住着睡眠的空间,作为人们起居的重要空间形式, 是传统居民住宅建筑中的核心空间。根据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 明清时期北方院落式住宅一般将卧室北屋明间两侧,东西耳房以及 内院东西两侧的厢房,体量大一点的四合院落在正房后还建有后罩 式楼,专门供女子和女仆居住。北屋明间两侧或者东西耳房供长辈 居住,东厢房一般安排男性晚辈,西厢房一般安排女性晚辈。
.
而清代的卧房陈设在《红楼梦》中也多有描述。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线 蟒靠背,石青金线蟒引枕,秋香色金线蟒大条褥。两边设着一对儿梅花式洋漆 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 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具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此处描写的是王夫人的起居住所。作为贾府的实权人物,王夫人的卧房布 置还是非常奢华的,蟒纹彰显出她的身份地位,大炕两边一对儿梅花式洋漆小 几,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子并四副脚踏,椅的两边有一对儿高几。当然,《红 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在描写中也会有一定的艺术处理成分。 如果笼统地概括清代起居处所的固定陈设,就是炕上左右置炕案,当中置 炕桌、炕屏,炕下一排椅或杌,近门的椅或凳,是晚辈在长辈面前的座位,很 明显地分出尊卑,顺墙一张大翘头案,案前一张方桌,左右两张椅或杌,这是 最普通的陈设格式。
中国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
![中国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319042be1e650e52ea9933.png)
中国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主要内容与中国建筑文化一样,中国建筑装饰也有大量的民俗文化内容,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性之所致。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
关键词艺术精品文化特色简洁素雅丰富多彩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乘时而起,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两朝历时544年,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国家长期统一,生产取得不断发展和中国各族文化大交流的重要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两代的官方和民间建筑活动都十分活跃,建筑及室内设计仍沿着传统的道路继续向前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现存人们可以见到的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遗物,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代留下来的。
有的是明代原建,有的经清代沿用,虽有重修或部分重建,总的规划布局仍形成与明代。
今天能看到的明清两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类型,几乎所有典型的建筑及室内设计的重要作品都保存至今,其中不乏世界级的设计艺术精品,从而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历史的内容。
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得到空前发展。
这个时期建筑的类型也更为完善,建筑结构,材料生产及其他和建筑相关的技术等都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
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
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太和殿,它是明清两朝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元日等。
太和殿庄严宏伟,金碧辉煌,不仅是我国建筑史,而且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民居建造的直接目的在于满足中下阶层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是“家”的所在。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020fd24ba0d4a7303763aa7.png)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12711911
一、元 ( 1271 ~ 1368
山西太原奉圣寺山门(元)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3、 宗教 建筑进一 步发展
A、出现了 类型丰富的 塔,特别是 喇嘛塔。
代表实 例:北京妙 应寺白塔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山西永乐宫重阳殿(元)
道教
◆建筑实例: 山西永济永乐 宫建筑群。
C、伊斯兰教: ◆ 福建泉州清 静寺,是目前 我国保存最早 的伊斯兰教建 筑。
D、基督教建筑 也有引进。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二、 明(1368~1644)
1、 木构注重 规整和整体 化。
A、 建筑造型艺 术同唐宋建筑 比较,产生了 较大的差异。 唐宋时期建筑 生动有弹性 , 而明清以后趋 于平直僵硬 。
B、建筑结构 强化柱、梁的 直接。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3、 版图大, 住宅建筑丰富。
4、 园林建筑 以皇家园林 为主。如: 河北承德避 暑山庄、北 京颐和园等。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5、 控制建筑规 格、等级,出现 了职业建筑师。
◆ 《工程做法》 ◆ 样式雷 ◆ 烫样
6、著作
◆ 姚承祖,《营造法 原》
◆ 李渔,《闲情偶 寄》、《一家言居 室器玩部》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坛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ppt课件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新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cf982ef5335a8103d2202d.png)
· 陪葬:兵马俑
四、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社会背景: 建筑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为: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三、汉代建筑 ——宫殿、礼制建筑
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成熟。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屋顶形式——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囤顶也有应用。 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水道中,砖石拱已从叠
砖石结构技术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秦汉时期的建筑
西汉中期以后,砖石拱券结构用于墓室,与木椁墓(井干结构)并行。 仿木的陶垦模型、崖墓、画像、砖石墓、石祠、石阙、石表等,对当时简 拙、粗放的木构建筑风格提供了形象资料。
雅安高颐墓阙
东汉望楼明器
秦汉时期的建筑
4、建筑装饰
利用屋顶形式和各种瓦件所产生的装饰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突 出特征。汉阙与绝大多数明器、画像石所表示的屋面和檐口都是平直的, 还没有反宇与翘曲的屋角,不过正脊和戗脊的尽端微微翘起。
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 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 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 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
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屋顶的形式与 其等级有关。
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 屋顶,宋朝称“庑 殿”或“四阿顶”, 清朝称“庑殿”或 “五脊殿”,是中 国、日本、朝鲜古 代建筑的一种屋顶 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 式中等级最高的, 高于歇山式。明清 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以使用。 唐朝时和日本也见 于佛寺建筑。但在 福建沿海地区和琉 球的民居为了防风 而采用庑殿顶。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7fcfe75ef7ba0d4a733bf1.png)
苏州拙政园三十六 鸳鸯馆(始建于明
朝正德年间。现有的 建筑,大多是清咸丰 九年1850年,拙政园 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花园时重建,至清末 形成东、中、西三个 相对独立的小园。)
七、明清室内装饰
苏州狮子林水殿风来(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 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 )
七、明清室内装饰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为砖砌而成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高20多米。
室内特点:室内空间分为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阔28,2米,进深16米。室内 为砖券结构。室内天棚由三个连续拱并列而成,为砖拱券。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 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
永柞寺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山西太原永柞寺俗称双塔寺,建于明万历年间。
二、明清时期的梁架结构
井干式:
以榫接的方式将圆木或半圆木组合成矩形木框,木框层层相 叠作为墙壁,这是一种以木作为承重结构墙的构造。
穿斗式:
落地柱与落地柱之间用仿相穿,通过挤压维系柱的稳定,并 且在仿上、两落地柱之间与落地柱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 同直接承檩。
抬梁式:
是在室内地平面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再立短柱、短柱上 再架梁,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立脊瓜柱以承托脊檩 。梁的两端承其它檩子。 整体说来,这三种结构形式所组成的室内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那就是以柱梁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中国古典木架建筑室内平 面、空间和结构的基本单元——间,即由两榀柱梁组合的屋架 (含柱梁之间的联系性木构——枋檩)所组成的空间。这种以间为 单位的空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满足室内使用上的要求,又 能满足各类或简单或复杂的建筑造型上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与装修
明清室内装饰装修规制区分严格。 有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的区分。
官式建筑
以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华北地区的建筑。包括宫殿、坛 庙、园林和王府,甚至包括受其影响民居和店铺。
特点:承袭唐宋传统,形成相对稳定、水平极高的体系。 民间建筑
民间工匠建造、受传统做法影响少的建筑。包括民间的 祠堂、寺观、民居。
北京的规划布局,以一条贯穿南北长达7.5km的中轴线为基 准,构思的核心是使宫殿、御花园居全城核心。
充分体现皇权至上,符合封建礼制的规范。
都城
紫禁城前期部分由南向北,形成7个庭院, 主要建筑全部位于轴线,次要建筑则配置于 两侧。
体系重点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三大殿东西约236m,南北长426m,周围 以廊庑、殿门及体仁、弘义两阁等围成殿庭 三大殿依次配置,其中的太和殿尺度最大用 材最精。
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简史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明清时期
0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02 建筑装饰 03 家具与陈设
一 都城与宫殿
明清的都城与宫殿,均极力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由于集中 财力、物力和优秀的工匠,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了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以宫城 (紫禁城)为中心,向外为皇城,再向外为内城,为三重城 垣的结构。
红色调剂。明代彩画以纯净偏绿的调子为主,故有 宁静、淡雅的风格,
清代彩画的特点:
色彩反差大,因而具有华美艳丽的特点。清代彩画往住直接 用原色,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一是退晕,使色 阶变化有层次,不突然;二是使用黑白色,因为黑白色是中 性色,能与任何颜色协调共处;三是使用金色。金色属光泽 色,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 明清藻井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远高于以 前的朝代,紫禁城太和殿、天坛祁年 殿的藻井都是典型的佳作。
纸顶
简易的大式建筑,在方木条格构的下面, 直接裱糊呈文纸,作为底层,再在其上裱糊 大白纸或银花纸,作为面层。
纸顶更多的是用于一般住宅,骨架往 往不是方木的,而是用高粱杆绑扎的。
在一些造型比较自由的廊轩中,有时不做 吊项,而是故意将椽、瓦等暴露出。这种做 法更显质朴,称为彻上露明造。
后来,康熙帝命人将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放在紫禁城中,成为大清国宝。可是, 福字碑传到乾隆时期,竟然神秘失踪了。关于这块御福石碑的去向,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团, 因扰数位帝王达百余年之久。据说,这块福字碑易地的背后之手是和珅,可至于它是怎么来 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福字碑在和珅家发现时,就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 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帝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碑移到皇宫,但 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 此,康熙帝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历书中消失了。直到1962年,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 两百年的秘云洞,发现了福字碑,使福字碑得以重见天日。后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康熙 御笔之宝“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采用了3万多平米的、可容万人盛典的巨大殿庭。
在殿与庭的处理上,太和殿殿身没有凸入殿庭,前檐几乎与殿庭北 墙拉平,
由此保持了殿庭的最大深度和规整形态。
恰当的安排了殿庭的辅助建筑和陈列小品。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物。
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 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 基通高35.05m
园林特点
以水见长园地
“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 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 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庭院错落
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 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 承,沿袭不衰
恭王府
•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故宫
故宫主要建筑全部位于轴线,次要建筑则配置于两侧。 作为整个体系重点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其中以
太和殿尺度最大,用材最精,凸现了尊贵的地位。它是统治者举行重大仪式 (如皇帝登基、诞辰、出兵征伐及春节庆典)的地方。 规划特点: 太和殿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5间的高体制。
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
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 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 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将要过60大寿,不料却重病缠身,久 治不愈。宫内太医用遍了良方名药,也未见起色。这可愁坏了康熙帝,他为此寝食不安,整 日苦思良策,可什么法子也没想出来。就在这时有大臣献策,说可以试试史书上记载的请福 延寿的方法。康熙帝也没有别的办法,便准备试试这个办法,为祖母请福延寿。在沐浴斋戒 三日之后,他凝神运气,秉持一颗最虔诚的心,倾注其智慧和功力于笔端,一气呵成写下一 个大大的”福“字,并加盖上”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将这个”福“字精心裱糊后,康熙 帝马上将其送给了孝庄皇太后。孝庄见了欣喜万分,也不知道这请福延寿的房子真奏效,还 是孝庄因心情好而病愈,久病的她竟然百病全消,心情舒畅、健健康康地过了个60大寿。
博古架
又称多宝格,因中间有许多可以陈设古玩、器皿、 书籍的空格而得名。
博古架是一种与落地罩相近的空间分隔物,但又 是一种具有实际功能的“家具”。
它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大小不一的格子, 下面为封闭的柜子。
明(清)式家具的特点
明(清)式家具继承和发扬了唐代家具的传统。有三大产地,即北京皇家的 “御用监”和民间生产中心苏州及广州。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 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 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 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 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 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 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 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 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 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 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 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 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 建制而声名显赫。
明(清)式家具的种类
床榻类——架子床、罗汉床、拔步 床桌案类——高桌、矮桌、几、案和架几案 凳椅类——椅、凳、墩 箱柜类——抽屉柜、圆角柜、方角柜、百宝箱和百 宝格 箱柜类——抽屉柜、圆角柜、方角柜、百宝箱和百 宝格 其他类——小型家具,如:衣架、盆架、镜架、灯 架、火盆架及脚踏。
特点:样式丰富、构图自由、风格质朴。
明清建筑还有“大式”、“小式”的区分。大式建筑一 般指有斗拱的高级建筑,小式建筑指没有斗拱的一般建 筑。
界面装饰
顶棚做法
井口天花,即在方木条架成的方格中,设置
天花板,在板上绘画、
雕刻或裱糊。除了大式建筑外,等级较 高形多种,多用于宫 殿、庙宇的御座和佛坛上。
主要景点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 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 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 丘、皇穹宇;
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 年门,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 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相连。
图案纹饰多样,善于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图案,尤其喜 欢使用有寓意的吉样图案。
形制严密,有明确的等级明确的规定。不同等级彩画在内容、 格式、设色上有不同的要求。
明清时期家具与陈设
室内分隔物
空间分隔物也属于内檐装修,但明清的室 内空间分隔物种类繁多,又极具特色,故 专列节。
介绍的重点是飞罩、落地罩、栏杆罩、几 腿罩、壁纱橱、挂落和帐幕。
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个 “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 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 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 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 “天下第一福”。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概括,几无外乎“福 、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 又以“福”为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相比起后面的四个字来,它更形而上一 些,它并不具体,但是它统领了其他。故天下第一为"福"。
彩画
明代彩画特点:
绘画部位不好以斗拱为重点,而是以梁、檩、枋等 柱头以上的部分为重点。斗拱上的彩画,最多只作 单色平涂或单色退晕,以前那种满铺花斗已经很少 见。
梁、檩、枋的彩画已有定式,明显的特征是中间一 段不画图案,与 宋、清做法均不相同。
所用颜料均为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银朱等。 此前的彩画色调偏暖,清代彩画色调偏冷,但多用
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 量最大的建筑。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 丹陛,俗称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