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教学目标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系统性的特征。就系统性而言,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标示着学生习作水平的总体要求;就层次性、阶段性而言,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彰显着各个学段学生习作水平的具体要求。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习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准确解读习作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理清习作教学的步骤和要点,另一方面可以找到习作教学策略和习作评价的依据。

一、习作教学的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习作教学的目标解读

在小学的三个学段中,“写作”的称谓分别被“写话”和“习作”所代替。这字眼上的变化,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变化。

1. 习作教学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习作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确定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教学就有了可操作的依据和标准。

(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首先关注的是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如“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写“自己的独特感受”等;其次关注的是习作当中的情感态度要素,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一条,既有方法策略要素,也有情感态度要素,比过去的“作文”概念下的内涵要全面和完整得多;再次关注的是习作的发展,第一学段写话很自由,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过渡成为有自觉的写作目的,有主动写作的意识,如“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等。

(2)在过程方法方面:①强调积极地、有效地参与习作。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强调唤醒习作修改的意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②重视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习作。目标倡导将阅读中、课内外生活与观察中得到的词语、素材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③主张运用恰当的方式习作。这里的“恰当”,一层意思是“常见的”,一层意思是“自由地选择”。总目标说得非常清楚,“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教学建议甚至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3)在知识能力方面: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淡化了文体要求,可以是记实性作文,也可以是想象的作文,总之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作。在作文的标准上,全面降低了教学要求,如:条理性方面,只要求“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文字方面,只要求“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方面,要求“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等等。

2. 习作教学的理念

由“写话”到“习作”,由“一味关注作文内容优劣”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其中渗透了新课程习作教学的诸多理念。

(1)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教育家关于兴趣、动机等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国外教育对兴趣、动机等也十分重视。我们在探究习作教学“三维”目标时,对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和习惯已经有过分析,它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习作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兴趣,目标及教学建议一再强调“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写作知识没有过多地作规定,用“写话”起头,定性“作文”是“习作”,就是为了树立习作自信心。

(2)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降低要求,放开种种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这次课程改革在写作目标上的又一个理念追求。如“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等。可见,目标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开阔学生的习作视野,引发真情实感,求得习作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方面。

(3)注重打好基础,培养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目标全文是从“能力”角度表述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得到,所以,目标不但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原则、方法,更明确地提出了习作的一些常规性要求,如习作的次数、数量、速度以及书写、行款、标点符号、作文修改等,为的就是打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搜集材料的能力、构思立意的能力、列提纲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

(4)注重语言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纽约大学的唐纳德·姆奎德等人在《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所以,习作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各阶段目标中渗透了这一理念。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平时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等,这都说明习作目标对发展语言的重视。

小学生的语感不强、条理混乱、语病较多,以及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详略不当等现象的出现,大都反映的是思维的问题。语文课程目标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是很好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领悟,并在教学中引起高度关注。

案例:

于永正老师三年级作文教学观摩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我了解到你们班有两名同学很优秀,一名叫周颖,字写得很棒,其他方面也不错,另一名叫刘正前,能歌善舞,尤其是朗读能力很强。我很想和这两名同学交朋友,但我想先猜一猜,看看谁是周颖,谁是刘正前。不过,先得请大家帮我。你们班谁画画最好?

生:于伟和王大明。

师:好,请于伟、王大明两位小画家到前面来,请在黑板上画出周颖和刘正前,画不好也没关系。你们分别画哪位呀?

于:我画刘正前吧。

王:那我就画周颖。

师:好的。(两生作画)请其他同学帮帮我,就是用语言描述出周颖的特征,但不得暗示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