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第16课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上课
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 三 核心 三 大 民 政 主 贯彻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策 义
革命纲领、 奋斗目标
实现新三民 主义的手段、 方法、途径
推动国民 革命发展
检测题1: (2008年广东历史)《民报》创刊号刊
登黄帝象(见右图)
的主要目的是( )
B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C.意义:对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 两 次 护 法 运 ) 动
1917.1921
二 次 革 命
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三 民 主 义 的 实 践
活 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失 败
孙中山第二次伟大转变
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要求: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还没有能够提及和考虑
D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国民共享”
请 思 考 : 三 民 主 义 的 进 步 性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 指导
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 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民 族
民生
民族主义: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 民权 民生主义: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
三民主义是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一个政治理论与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中国国民党的基本理论,后被采纳入《中华民
国宪法》第一条内容。
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
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
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 年20 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说课稿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它是现行人教版教材高二学年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二学年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的中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引发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巨变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开展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共和国。
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是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从最初的器物到这次的学习制度。
这是对以前的一次继,更是一次升华,起到了一种总结作用。
另外,从三民主义的指导性看,本课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开篇章,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以后的民主革命运动。
同时它又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因此又具有具有引领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书中起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从能力上已初步具备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另外从知识积累上高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些学生们都学过,也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
但本课对三民主义思想方面的深层次的挖掘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结合学案,运用适量的,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教学来减少学生学习本课的难度。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故此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其主要内容,并感受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的探索精神。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材料和探究题,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及乐于探究精神。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历史告诉我们会有哪些选择,历史以具体而微的事例教导我们不公、无知和寻衅的罪恶,告诉我们一句朴实的鼓励话语或一种简单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 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教材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 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 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说课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高中历史必修3说课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本次说课,我将分成四部分向大家介绍: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来说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内容。
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以及影响。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年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公开课课件—定稿
7
讨袁护法、捍卫共和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 帝制。孙中山先后两次发表 《讨袁宣言》,发起了 “护 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声讨 下,袁世凯落得了个身败名裂 的可耻下场。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
阀割据混战局面,他们无视国
会和《约法》,使人民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孙中山为了维护
《约法》,保卫共和,进行了
一系列的 “护法运动” ,但先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 冷遇。从此,孙中山放 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弃了改良思想,坚定地
上历史舞台。
走上了革命道路。
3 、思想来源:林肯“民有、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
民享、民治”思想的影响
创立兴中会。
4 、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 到革命的转变,创立革命理论 的实践。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 义。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公开课课件—定稿
5
奔走革命
1894年成立 “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的口号,在中国第一个树起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
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 泄密而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1905年8月成立中国同盟会,提 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 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的 打击,为辛亥革命胜利揭开了序幕。
12
近代中国的一些救国药方
列强侵略,主权沦丧 满清专制,封建落后 民生困苦,社会不公
地主阶级抵抗 农民阶级民间
疗法:师夷长 偏方:太平天
技以制夷
国,平均主义
地主阶级洋务 疗法: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 疗法:君主立 宪,改良政治
孙中山革命疗三民主法义形:成与民发展公主开课共课件和—定稿,革命救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本次说课,我将分成三部分向大家介绍: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首先我来说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实践与发展。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和经济愿望,并在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史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地位很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实践。
②了解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与方法:精选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试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重难点。
由于内容是认识的载体,是进行评价与比较的前提。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而对于新旧三民主义的分析、评价与比较,需要一定的理性及高较能力要求,因此确定为难点。
5、教法学法简介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演示课件,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分析、启发诱导、谈话讲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
课件5: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 归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 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 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 以有参政权。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 织,核定天下地价。 材料三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 还我主权。
都以民权为核心 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4.评价 (1)进步意义:
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 高涨。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范畴。
巨 星 殒 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 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 图为孙中山的遗容。
局限性:
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反帝不明确) 无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 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 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 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 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这 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依据 三民主义 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临时约法》。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 以有参政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 织,核定天下地价。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材料三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 还我主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六章第一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我设计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开篇,它既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理论的一次继承、总结,更是一次升华,对以后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根据教材地位与作用和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让学生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学会正确评价三民主义;②让学生了解《临时约法》,掌握《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③让学生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材料解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③通过对比分析教学,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习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指导民族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③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向伟人致敬,向伟人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①教学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突破: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
2.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 推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新旧三民 主义提出背景, 历程,内容,意 义。 ②新旧三民主义 的比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有关新旧三民主义 的材料,培养学生 阅读材料的能力;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 主义,培养学生比 较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式,先列举出新旧三民主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①资产阶级 义的内容,经过对比,更 推翻封建帝制 享,凡真正反对帝国 民权 平民共享 → 建立资产阶级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直观找出新三民主义的新 主义 民主共和国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②与反帝结合 在哪里?学生也能更快记 一切自由及权利。 住新知识。 民生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①节制资本
三 民 主 义 新 三 民 主 义
1911 1912 1913—1922
1924
1924—1927
六、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主观因素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意义②局限性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设计意图:将本课思路和重点呈现,以便于学生做好 笔记。
七、教学反思:
1.用大量的图片,史料,表格突破重难点, 完成课标要求。 2.驾驭课堂与课本知识能力肤浅,直白。 为了完成知识点讲授,德育表达较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
陈宇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教案精选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几个阶段,而三民主义则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和获得普及的一种思想体系。
三民主义融合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推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民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吧。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是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法国、英国等先进的然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革命的第一号口号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这些当时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思想,借助先进的新文化运动和潮流,传入了中国,众多知识分子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试图用这些思想改造中国。
1、清廷时期(1840-1911)三民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廷时期,最早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言论是出自君主立宪派的一部分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
康有为于1885年创办了《申报》报,他倡导“发扬爱国主义和聚众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在报纸上大力宣传了“护国运动”和“制宪运动”,并提出了“国家民主”、“兴中会”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口号。
2、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19)新文化运动(1915年至1919年)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以胡适、陈独秀、蔡元培等人为代表,他们提倡以自由主义的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和政治制度方面推进变革,追求结合现代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新中国。
3、五四运动时期(1919-1921)五四运动时期(1919-1921年)是新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革命,并成为中国三民主义思想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的高潮,同时也激发了三民主义不停地激发着中国民众革命的决心。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中国革命的范畴和三民主义方向也已经加以确定。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具体发展历程。
1、国民党建立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华全国同盟会(简称国民党),旨在推进中国“三民主义”的实现,实现中国的国家独立和和平统一。
公开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曾定稿)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2、内容(重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通过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 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材料三: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 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其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 其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1、背景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各种 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 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 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 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 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③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 广泛传播
④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 道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2、内容(重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通过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 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材料一:“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 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 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 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 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 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 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进步性:把推到清朝统治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其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 是什么?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导入: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1.背景:(1)阶级: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3)思想: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经过:(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2)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基本内容:项目类型内容含义意义局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带有排满情绪。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只重视国家政权的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材料: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4.评价:(1)进步性: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中的民权主义新在哪里?
民权全民共享,与反对帝国主义相结合
材料10: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 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 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 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则以为工人之 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凡此皆民生主义所有事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 “民有”、“民治”、“民 享”。……这就是兄弟(孙中山) 的“民族”、“民权”、“民生” 林肯 主义。 孙中山受到了什么思想的影响?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 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根据材料指出,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材料4:“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然而试看各国 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 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欧美为 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 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 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 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 演说 根据材料指出,民生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上涨后的地 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各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围绕着历史说课部分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讲解,我们先谈一谈说课的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以“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目为线索,介绍了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过程,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含义,揭示了三民主义的实践,阐述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从与本册教材的关系来看,《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必修3“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上承“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为我们介绍了民族危机中中国人不断求变,不断创新的思想;下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
从历史教材的整体脉络来看,本科的学习上承必修1辛亥革命的学习和必修2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从思想的角度为我们进一步介绍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革命。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已然具备了成人的抽象概括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够基本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判断。
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已经有所积累,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历史思想知识的讲授,这类知识较为抽象,远离生活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和探究法的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定义。
2.辩证的认识三民主义,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材料探究,进一步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合作者。
3.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学习和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过程和三民主义的含义,辨析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客观、联系的历史观。
2.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
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
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
对于这一难点,应当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说学情
由于该课授予对象是高二学生,大约16—17岁,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
2、学法指导
⑴自主学习
一堂课不应该也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学,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
⑵合作学习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这种方法不经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⑶探究学习
怀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
三、教学方法
1、整体采用预习、自主学习、自学检查、重点探究、巩固练习、收获总结的基本过程。
2、自学检查时采取填空的方法突出核心词、核心句。
3、探究时补充史料,联系对比,以增强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4、巩固练习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5、总结时采用学生互评、自主收获的方式,让学生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