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一座音响效果突出的音乐厅的设想产生于1882年,这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这个音乐活动日趋繁荣的大都市里居然缺少一座能与它的地位相当的音乐厅。音乐厅于1885年2月19日破土动工,两年后完成全部工程,从此,一座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建筑诞生了。音乐厅的落成典礼于1888年4月11日举行,这一天也成了阿姆斯特丹的盛大节日,在指挥家维奥塔的棒下,百余名乐师和500多位歌唱家在此表演了巴赫、亨德尔、海顿和瓦格纳等人的作品,并且以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作为庆典活动的辉煌结束,似乎为这个杰出的音乐殿堂拉开了帷幕。
就在这一年的11月3日,新成立的音乐厅管弦乐团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它的指挥是威廉·凯斯。在随后的几年里,刚刚出世的音乐厅管弦乐团在凯斯的带领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凯斯是一个极具个性的音乐家,他的排练风格对于荷兰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他要求演奏家们全神贯注于乐曲和对音乐细节的注意。在演奏过程中,他禁止听众随意交谈和吃东西,或者在音乐的进行中进入音乐厅,这些都为阿姆斯特丹的音乐爱好者树立了欣赏音乐的新风尚,也为人们全身心聆听音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演奏曲目上,凯斯力图使音乐厅管弦乐团能够尽快适应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除了经典之作以外,理查·施特劳斯、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夏布里埃、丹第和肖松等作曲家的新作品也常常包括在他的节目单中,这一方面强化了乐团的演奏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地拓宽和提高了公众的音乐欣赏情趣,而这个传统也被他的继任者们所发扬光大。1895年,凯斯离开阿姆斯特丹赴格拉斯哥,担任苏格兰乐团的指挥,他在音乐厅管弦乐团所留下的空缺即由威廉·门格尔贝格充任。
门格尔贝格在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历史上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这不仅由于他指挥这个乐团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是与之合作时间最长的一位指挥家,而且因为他将这个乐团提高到欧洲一流乐团的行列中。在他与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出活动中,最著名的是从1899年开始创立的每年一度的复活节前的星期天演出,在这一天,他从不例外地要与乐团共同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1897年的一场音乐会上,他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深深地感动了听众,坐在观众席上的格里格竟然一跃而起,动情地要求听众对台上的指挥家和乐团致以敬意。门格尔贝格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对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的音乐怀有浓厚兴趣的指挥家,施特劳斯曾经将
《英雄的生涯》这部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题赠给门格尔贝格和他的乐团,于是这部交响诗也就成为门格尔贝格最拿手的好戏。门格尔贝格对马勒的研究和理解也有口皆碑,马勒也把第五和第八交响曲题赠给这位对自己格外关照的指挥家。1904年,马勒亲临阿姆斯特丹,指挥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出自己的第四交响曲,而就在同一场音乐会上,一个半小时以后,门格尔贝格再一次指挥了这首交响曲,这也是他首次演出马勒的作品,从此之后,他开始在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乐会上不断演奏马勒的交响乐作品,而在1920年他与乐团合作25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勒全部交响曲的完整演出。在门格尔贝格时期,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客席指挥中包括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布鲁诺·瓦尔特、弗里茨·布施、比彻姆、阿德里安·鲍尔特、皮埃尔·蒙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而巴托克、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也曾与这个乐团合作亲自演奏自己的作品,这些音乐巨人为乐团的历史写下了极为灿烂的篇章。
门格尔贝格的结局十分悲惨,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受邀赴德国指挥,并且表现出对于纳粹政权的亲善和好感,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他被取消了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指挥资格,他最后的几年孤独时光是在瑞士度过的。
在门格尔贝格被罢黜之后,在音乐厅管弦乐团中担任他的助手达15年之久的爱德华·范·贝努姆顺理成章地填补了他所留下的空缺。贝努姆是一个在个性上与门格尔贝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他的温文尔雅和小心谨慎恰好与他的前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门格尔贝格总是在他指挥的乐曲中体现出个人化的色彩,而贝努姆则尽可能地坚守让音乐自己说话的信条。大约正是在这种美学观的作用下,贝努姆所指挥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与他的前任相比总是令阿姆斯特丹的听众感到些困惑,过分朴素无华,轻描淡写,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在乐团演奏家的眼中,贝努姆更像是一位朋友,而不是师长,他与团员的关系永远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上,他也总是表现出谦恭和认真,即使是指挥贝多芬的一部交响曲,他也要一丝不苟地将打开的总谱放在面前。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贝努姆在1950年不得不离开他的指挥职位一年,重返舞台后他仍然深受疾病的困挠,最后于1959年在一次排练中卒然而逝,给人留下无限遗憾。
1961年,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指挥之职由一位年轻的荷兰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与德国大师约胡姆共同分享。尽管刚刚跨入而立之年,海廷克与音乐
厅管弦乐团的合作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1956年,他曾经临时取代朱利尼而指挥演出了凯鲁比尼的《安魂曲》,一时传为乐坛佳话,从这时起他就成为这个乐团节目单上的常客。1964年,羽毛渐丰的海廷克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音乐厅管弦乐团独一无二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指导,这时,他才不过35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廷克一直生活在他的两位杰出的前辈门格尔贝格和贝努姆的巨大影响下,也同样对马勒和布鲁克纳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在音乐厅管弦乐团成立75周年的纪念演出上,他指挥了马勒的第一交响曲,这也是他第一次与马勒结缘;在那之后,他几乎每年在自己的曲目中增加一首马勒的交响曲。但是海廷克并不愿意经常演奏马勒的乐曲,他认为尽管马勒的音乐有其引人入胜的一面,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太健康的成分。在排练中,海廷克从不让人感到疲惫和乏味,他尽可能少说话,绝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演奏家。
在海廷克时代,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所录制的大量唱片更是为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在海廷克接受了来自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以后,他于1988年在音乐厅管弦乐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告别了阿姆斯特丹,在他之后,乐团首次聘请一位非荷兰籍的指挥担当首席指挥和音乐指导,这就是来自意大利的新秀里卡尔多·夏伊。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音乐厅管弦乐团就已经不再附属于它多年来赖以生存的音乐厅,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体。1988年,在乐团百年华诞的纪念仪式上,乐团被王皇冠以“皇家”的字样,以示其地位之尊,从此,乐团的全称遂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生于1953年的夏伊多年来在国际乐坛奇迹般迅速上升,1978年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次指挥威尔第的歌剧《匪徒》,1980年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81年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82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并在这一年成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85年,夏伊即将担任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消息传出时,很多人都流露出半信半疑的神色,因为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音乐厅管弦乐团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店”竟会如此轻易地让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当上了掌门人,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实使人们不得不发出一声由衷的感慨。
夏伊上任之后,在继续其历届前任指挥所开创的立足于古曲和浪漫时期音乐作品的范围之上,有意识地加大了本世纪特别是当代作品的含量,同时也着意于发掘荷兰本上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这样的结果是使众多荷兰作曲家的乐曲能够进入本国最高的音乐殿
堂,对于荷兰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由115位演奏家组成,平均每年演出120场音乐会,其中约有30场是在国外著名的音乐厅中举行。乐团别具一格的独特优美音色使其在国际乐坛中占有极特殊的一席之地,尤其是那种“天鹅绒般的弦乐”、“金质的铜管”和具有典型荷兰特色的木管,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自从本世纪初以来,乐团就和各种不同风格的客席指挥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仅仅举出卡拉扬、索尔蒂、库贝利克、戴维斯、伯恩斯坦、克莱伯、康德拉申和哈农库特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1996年9月,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夏伊的率领下首度在古老的中国访问演出,其精妙绝伦的演奏创造了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