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防治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治病求本 •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疾病的
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
治”、“治标与治本”及“病治异同”三种情况。
-
19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正治反治 • 正治与反治,是在“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指导下,
第七章 防治原则
-
1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包括预防原则和治疗原则。预防和治疗 疾病,是人们同疾病斗争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从而维持 健康,延年益寿。
-
2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针对疾病有无假象而制定出的两种治疗原则。正治 与反治,是指所用治法性质的寒热、补泻,与疾病 现象之间的逆从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
20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正治 •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
称“逆治”。主要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 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寒病见寒象,热病见热象, 虚病见虚象、实病见实象等,其正治法则有“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
(2)实者泻之:是指实证出现实象,用泻邪法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食滞证用消导法,水饮停聚证用 逐水法,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等。
-
23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2.反治 • 反治,就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 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进行治疗。其反治法则有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
-
4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抗病 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1.调摄情志
-
5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2.锻炼身体
《吕氏春秋·达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一般要求: ①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 ②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③因人而异。
-
16
中医药学概论
点滴积累
1.治未病的思想包括两个内容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 变。
2.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
3.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和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疾病传变。
-
17
中医药学概论
第二节 治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 对临床治法、处方、遣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9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
中医药学概论
东汉名医华佗模仿 虎、鹿、熊、猿、鸟 五种禽兽的动作,创 立了“五禽戏”,用 以强身健体。
10
(一)养生
3.顺应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
11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4.起居有常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起居有常,饮食节制,劳逸结合的强身 健体原则,既有益于扶助正气,又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生活 起居要有规律,作息时间适宜;饮食不可过饥过饱,谨和五味, 切忌偏嗜,做到营养均衡;适量的劳动和运动可使气血流通, 有益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节的饮食,过分的劳逸,往往 直接导致人体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
12
中医药学概论
5.药物预防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内经》中就有用小金丹预防疫 病的记载,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人痘接种 法”预防天花。近年来,人们常用贯众消毒饮水,大青叶、 板蓝根煎剂预防流感、流脑,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用马 齿苋预防痢疾等都获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所以,适时服用 一些药物同样可以达到提高正气,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
-
13
中医药学概论
(二)防止病邪侵害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又是直接因素, 所以做好未病先防,防止病邪侵害。
-
14
中医药学概论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若不
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情会由轻至重,病位会
由浅入深,甚至会由某一脏器累及另一脏器,乃至
多个脏器病变,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治疗越来越困
-
21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寒者热之:是指寒证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里寒证用 辛热温里法等。
(2)热者寒之:是指热证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里热证用 苦寒清里法等。
-
22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3)虚者补之:是指虚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法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阳气虚证用温阳益气法,阴血虚 证用滋阴养血法等。
-
24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寒因寒用: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 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 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 虽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 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 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 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
未病先防 防止病邪侵害: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 要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3
中医药学概论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 气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 本原因,而邪气入侵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 此,做好“未病先防”必须重视增强人体正气和防 止病邪侵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难。因此,既病之后,及早诊断和治疗实乃明智之
举和当务之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 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也。”
-
15
中医药学概论
(二)控制传变
控制传变是指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传变途径与发展规 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作好预防。早在《金匮要略》 就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说 临床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首先调理 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肝病传脾,从而 达到控制肝病传变的目的。所以,在既病之后,应密 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和途径,及 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防 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治病求本 •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疾病的
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
治”、“治标与治本”及“病治异同”三种情况。
-
19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正治反治 • 正治与反治,是在“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指导下,
第七章 防治原则
-
1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包括预防原则和治疗原则。预防和治疗 疾病,是人们同疾病斗争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从而维持 健康,延年益寿。
-
2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针对疾病有无假象而制定出的两种治疗原则。正治 与反治,是指所用治法性质的寒热、补泻,与疾病 现象之间的逆从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
20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正治 •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
称“逆治”。主要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 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寒病见寒象,热病见热象, 虚病见虚象、实病见实象等,其正治法则有“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
(2)实者泻之:是指实证出现实象,用泻邪法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食滞证用消导法,水饮停聚证用 逐水法,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等。
-
23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2.反治 • 反治,就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 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进行治疗。其反治法则有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
-
4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抗病 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1.调摄情志
-
5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2.锻炼身体
《吕氏春秋·达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一般要求: ①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 ②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③因人而异。
-
16
中医药学概论
点滴积累
1.治未病的思想包括两个内容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 变。
2.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
3.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和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疾病传变。
-
17
中医药学概论
第二节 治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 对临床治法、处方、遣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9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
中医药学概论
东汉名医华佗模仿 虎、鹿、熊、猿、鸟 五种禽兽的动作,创 立了“五禽戏”,用 以强身健体。
10
(一)养生
3.顺应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
11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养生
4.起居有常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起居有常,饮食节制,劳逸结合的强身 健体原则,既有益于扶助正气,又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生活 起居要有规律,作息时间适宜;饮食不可过饥过饱,谨和五味, 切忌偏嗜,做到营养均衡;适量的劳动和运动可使气血流通, 有益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节的饮食,过分的劳逸,往往 直接导致人体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
12
中医药学概论
5.药物预防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内经》中就有用小金丹预防疫 病的记载,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人痘接种 法”预防天花。近年来,人们常用贯众消毒饮水,大青叶、 板蓝根煎剂预防流感、流脑,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用马 齿苋预防痢疾等都获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所以,适时服用 一些药物同样可以达到提高正气,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
-
13
中医药学概论
(二)防止病邪侵害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又是直接因素, 所以做好未病先防,防止病邪侵害。
-
14
中医药学概论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若不
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情会由轻至重,病位会
由浅入深,甚至会由某一脏器累及另一脏器,乃至
多个脏器病变,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治疗越来越困
-
21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寒者热之:是指寒证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里寒证用 辛热温里法等。
(2)热者寒之:是指热证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里热证用 苦寒清里法等。
-
22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3)虚者补之:是指虚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法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阳气虚证用温阳益气法,阴血虚 证用滋阴养血法等。
-
24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寒因寒用: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 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 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 虽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 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 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 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
未病先防 防止病邪侵害: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 要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3
中医药学概论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 止疾病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 气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 本原因,而邪气入侵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 此,做好“未病先防”必须重视增强人体正气和防 止病邪侵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难。因此,既病之后,及早诊断和治疗实乃明智之
举和当务之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 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也。”
-
15
中医药学概论
(二)控制传变
控制传变是指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传变途径与发展规 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作好预防。早在《金匮要略》 就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说 临床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首先调理 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肝病传脾,从而 达到控制肝病传变的目的。所以,在既病之后,应密 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和途径,及 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防 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