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二次分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例题5-2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弯矩,并绘出弯矩图。
屋面和楼面荷载标准值见下表7。
表7 例题5-3框架屋面和楼面荷载
【解】
(1)计算梁、柱转动刚度
因为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又属奇数跨,故在对称轴上梁的截面只有竖向位移(沿对称轴方向),没有转角。
所以可取如图4所示半边结构计算。
对称截面处可取为滑动端。
梁、柱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如表8所示。
图4[例题5-3]计算简图
表8粱、柱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
(2)计算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按下式计算:
其中各节点杆件分配系数见表9。
表9分配系数
(3)荷载分析
1)屋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
恒载:1.2[(2.93+1.00+2.60) ×4.5+0.25×0.60×25×1.2①]=40.67kN/m
活载:
(①式中系数1.2为考虑梁挑檐及抹灰重的系数)
q1=45.08 kN/m
2)楼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
教室
恒载:1.2[(1.10+1.00+2.60) ×4.5+0.25×0.60×25×1.2]=30.78kN/m
活载:
(②系数0.9为屋面及楼而活荷载折减系数。
)
q2=42.12 kN/m
走道
. 恒载:=30.78kN/m
活载:
q3=44.96 kN/m
(4)梁端固端弯矩M F
顶层
边跨梁(教室):
中跨梁(走道):其他层
边跨梁(教室):
中跨梁(走道):
(5)弯矩分配与传递
弯矩分配与传递按图5的方法进行。
首先将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填在相应方框内;将梁的固端弯矩填写在框架横梁相应位置上。
然后将节点放松,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
假定远端固定进行传递(不向滑动端传递):右(左)梁分配弯矩向左(右)梁传递;上(下)柱分配弯矩向下(上)柱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
第一次分配弯矩传递后,再进行
第二次弯矩分配,然后不再传递。
实际上,弯矩二次分配法,只将不平衡弯矩分配两次,将分配弯矩传
递一次。
图5弯矩分配与传递
(6)作弯矩图
将杆端弯矩按比例画在杆件受拉一侧。
对于无荷载直接作用的杆件(如柱),将杆端弯矩连以直线,即为该杆的弯矩图;对于有荷载直接作用的杆件(如梁),以杆端弯矩的连线为基线,叠加相应简支梁的弯矩图,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
例如顶层边跨横梁B5,10的跨中弯矩为
框架的弯矩图(设计值)如图6所示。
图6框架弯矩图计算值
(7)梁端弯矩的调幅
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较大,配筋较多,因而不便施工。
由于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性质,所以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可
乘以调幅系数β,适当降低梁端弯矩。
根据工程经验,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可取β=0.8~0.9,梁端弯矩降低后,跨中弯矩增加。
这样,梁端弯矩调幅后,不仅可以减少梁端配筋数量,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提高柱的安全储备,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图6中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端弯矩调幅后相应截面弯矩数值(调幅系数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