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5.0经典自动控制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逊公式求E(s)
R(s)
E(SG)GG3(33s(()ss))
RR(Rs(()ss)) EE(ES((S)S))
P2= - G3G2H3
GGG1(11s(()ss))
△2= 1 P2△2=?
HHH1(11s(()ss))
G1(s)
NNN((s(ss)))
G2(s)
GGG2(22s(()ss))
CCC(s(()ss))
.
10
结构图三种基本形式
串联
并联
反馈
G1 G2
G1
G1
G2
G2
G1 G2
G1 G2
.
G1 1+ G1 G2 11
结构图等效变换方法
1 三种典型结构可直接用公式 2 相邻综合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3 相邻引出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注意事项:
1 不是典型结构不可直接用公式
2 引出点综合点相邻,不可互换位置
• 课件35要强调是1+,不能是1-,分子分母中的因子s的 系数为1,不能为-1,K*不能为负。
• 课件41先回顾180o根轨迹的模值方程和相角方程,然后
再介绍零度根轨迹的模值方. 程和相角方程。
4
说明5
• 课件44~63为第五章内容
• 课件44要说明几个问题:1.给一个稳定的系统输 入一个正弦,其稳态输出才是正弦,幅值改变相 角改变;2.不稳定的系统输出震荡发散,该振荡 频率与输入正弦的频率有无关系?3.不稳定的系 统输入改为阶跃时,其输出曲线类似,此时用运 动模态来解释。
.
1
说明2
• 课件3 ~6为第一章的内容。制作目的是节省画图 时间,便于教师讲解。
• 课件6要强调串联并联反馈的特征,在此之前要 交待相邻综合点与相邻引出点的等效变换。
• 课件7中的省略号部分是反过来说,如‘合并的 综合点可以分开’等。最后一条特别要讲清楚,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 课件10先要讲清H1和H3的双重作用,再讲分解就 很自然了。
△k求法: 去掉第k条前向通路后所求的△
△k=1-∑LA+ ∑LBLC-. ∑LDLELF+…
16
G4(s)
梅逊公式例R-C
R(s)
GG11((ss))
GG22((ss))
GG33((ss))
C(s)
H1(s)
H3(s)
△1=1
△2=1+G1H1
G4(s)
GCR1((s(s)s))=? G2请(s)你写出G答G33案((ss)),行吗?
• 课件32中的‘注意’应在观看‘rltool’后讲解。若不演 示‘rltool’也可以。
• 课件33结论1和2与书中的相同,结论3分为n>m,n=m, n<m这3种情况介绍,其中n为开环极点数,m为开环零 点数。
• 课件34根轨迹出现后,先介绍图上方的C(s)=6实际是 K*=6,图中的3个小方块为K*=6所对应的3个闭环极点, 然后验证模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HHH2(22s(()ss)) H3(s)
HHH3(33s(()ss))
C(s)
R(s)
E(S) P1=H–P1(Gs1)=2H13 △△1=11=+1G2HH22(s)P1△1= ?
E(s)= R(s)[ (1+G2H2) +(- G3G2H3) ] +(–G2H3) N(s)
.
6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给 θ0 定
装 置
飞机方块图 扰动
放 大机舵 机飞
θc

反馈电 位器
垂直 陀螺仪
俯仰角控制系. 统方块图
8
液位控制系统
控制器
Q1
浮子
c
用水开关
Q2
电位器
减速器
电动机
SM
if
.
9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时域数学模型 2-2 复域数学模型 2-3 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C(s) R(s)
=
∑Pk△k △
△= 1 - ∑La + ∑LbLc -∑LdLeLf+…
其中:
—∑La 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LbLc—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dLeLf—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Pk—从R(s)到C(s)的第k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k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
• 课件45中的省略号内容为:输入初始角不为零时 如何处理,输入为余弦时没必要改为正弦。
• 课件57种的几点说明内容为:1. 增加k 值曲线上
下平移,2. 取不同的值时,修正值不同,详细情
况参考课件57。
.
5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
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
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
2
说明3
• 课件17~30为第三章的内容。
• 课件17~19中的误差带均取为稳态值的5%,有超 调的阶跃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为第一次到达稳态 值的时间。
• 课件20要讲清T的求法,T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P1=G1G2G3
P2= G4G3
L1= –G1 H1 L2= – G3 H3 L3= – G1G2G3H3H1 L4= – G4G3
L5 = – G1G2G3 L1L2= (–G1H1) (–G3H3) = G1G3H1H3
L1L4=(–G1H1)(–G4G. 3)=G1G3G4H1
17
G3(s)
说明1
• 自动控制原理的电子版内容以胡寿松教授主编 的第五版“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以 PowerPoint 2000和MATLAB6.5为工具,以帮助 教师更好地讲好自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自控 为目的而制作的。
• 本课件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点击鼠标的方式分步 出现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定位”,然后再点 击“幻灯片漫游”,可进入各章节学习。使用者 在使用前应先看看各章说明,即可理解其含意。
• 课件21要说明这是无零点的二阶系统。
• 课件22要交待Φ(s)的分母s2项的系数,且分子分 母常数项相等。
• 课件28小结中的3个问题答案:1、系统稳定且 E(s)1GR(s(s)H) (s);2、非单位反馈输出端定义的误差
可通过等效变换后使用. ;3 、系统稳定。 3
说明4
• 课件32~42为第四章的内容。
.
12
引出点移动
G1
H2 G2
H1
请你写出结果,行吗?
H2
G1
G2
H. 1
G3
G4
H3
1 G4
G3 a G4 b
H3
13
综合点移动 G3 G1
向同无类用移功动
G2
错!
G2
wk.baidu.com
H1
G3
G1
G2
G1 H1
.
14
G4
作用分解
G1
G2
G3
H1
G4
G1
G2
H3 G3
H1
H1
.
H3
H3
15
梅逊公式介绍 R-C : △称为系统特征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