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北戴河》习题1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词二首》《浪淘沙北戴河》同步练习1长春版
309教育网
《浪淘沙.北戴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与原文有出入的一项是( )
A.大雨落幽燕
B.一片汪洋都不见
C.萧瑟秋风今又是
D.往事跃千年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应为:往事越千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2.对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
B.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C.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③有遗篇: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丕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答案:C
解析:
分析:C应为魏武帝曹操。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3.选出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B.魏武:魏武帝曹操。
C.碣(jié)石: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
D.遗篇:指曹操的诗作《龟虽寿》,曹操于建安12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路过碣石山。
曹操登山观海,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其中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
309教育资源库。
《浪淘沙北戴河》《观沧海》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5~6题。
(8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请写出这两首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
(4分)
6.试比较这两首诗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毛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答案】相同点:两位作者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纵观沧海。
不同点:《浪
淘沙·北戴河》表达革命的成功,民族的重新崛起;《观沧海》主要写曹操伐袁绍时心中统一中国的抱负,主要体现他博大的胸襟。
(意对即可)。
《浪淘沙·北戴河》练习题
《浪淘沙·北戴河》同步练习1-4题。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那一句?2.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3.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势磅礴。
B.上片前两句,一为俯视,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C.“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作者用精练的问句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D.“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富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曹操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
【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两词上片都是,下片都是;其次从表现方法来看,两词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高一语文单元测试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岁月稠(ch?u)遏(a)止漫溯(shu?)B.彳亍(chì chù)青荇(xìng)寥廓(ku?)C.凄婉(wǎn)斑斓lán 惆(ch?u)怅D.凌侮(wǔ)雨巷xiànɡ颓圮tuí pǐ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D.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4、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 __,“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小学四年级语文《浪淘沙》同步练习题(上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浪淘沙》同步练习题(上册)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整理了四年级语文浪淘沙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一、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须:_________ 度:_________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二、默写古诗并填空。
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浪淘沙》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___,这一想象表现了淘金者对________的向往,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的气魄。
三、搜集资料。
《凉州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年级语文浪淘沙同步练习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大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题目,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习题:浪淘沙 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练习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什么景象?你能用一个短语概括出词中所写的景物的特征吗?
4、这首词和(沁园春。
雪)都出自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接近,
5、这首词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气魄和胸怀?
参考答案:
1.曹操的《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
(意对即可)。
3.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雄浑壮阔。
4. 问;答;化实为虚,以简驭繁,借景抒情。
5.体现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浪淘沙 北戴河》习题1
《浪淘沙·北戴河》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上阕.(qiè)携.来(xié)峥嵘.(rónɡ)B、遏.制(è)寥廓..(liáo kuò)百舸.(ké)遒.劲(qiú)C、惆怅..(chóu chànɡ)风华.(huá)橘.子(jú)漫.(màn)D、岁月稠.(chóu)分.外(fēn)重.阳(chónɡ)矫.健(jiǎo)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万户候竭泽而渔谒见沧海桑田B、中流砥柱仰视俯瞰奋笔疾书苍茫大地C、知人论事飞扬跋扈少年心事当拿云激浊扬清D、激昂慷慨豪迈气慨书生意气才华横溢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D、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人生易老天难老,____________。
今又重阳,____________。
(《采桑子•重阳》)(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七律•长征》)(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会昌》)(5)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6)______________,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浪淘沙北戴河诗歌鉴赏
浪淘沙北戴河诗歌鉴赏
1. 《浪淘沙北戴河》那首诗啊,真的太绝了!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震撼人心!你想想,那壮阔的景象,是不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了?
2. 这首诗里的词句,简直神了!“大雨落幽燕”,哇,那气势,就好像雨直接砸在你心上一样!你难道不觉得很有冲击力吗?
3. 诗中的北戴河,是多么有魅力啊!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你不想去探索一番吗?
4. 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自己就站在北戴河的海边,迎着风,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啊!这难道不是文字的魔力吗?
5. 诗里的每个字都好像有生命力,“白浪滔天”,听听,多有画面感!这不是比看电影还刺激吗?
6. 哎呀,《浪淘沙北戴河》真的是一首让人陶醉的诗!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香,你难道还没体会到吗?
7. 想想看,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是不是充满了对北戴河的热爱和向往,就像我们对美好事物的那种期待一样!
8. 诗中的意境,那是无法用言语来完全描述的!就好像一个美丽的梦境,让你沉醉其中,你能抗拒这种魅力吗?
9. 这首诗啊,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管什么时候读,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这是多么神奇啊!
10. 最后啊,我要说,《浪淘沙北戴河》绝对值得你反复去品味,去感受!你还在等什么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浪淘沙 其一》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同步习题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用“”画出。
1.九曲.(qū q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②淘气)风簸.(bǒ bō)自天涯.(①边际②范围,限度)。
二、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2.“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3.“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4.“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四、综合题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代诗人。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还写过著名的诗句()“至今广为传唱。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课外阅读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 1.九曲.(q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风簸.(bǒ)自天涯.(①边际)。
二、 1.夸张 2.比喻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 √2. ×解析:“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道弯。
3. √4. ×解析:“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四、 1.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五、 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阅读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阅读答案《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浪淘沙·北戴河》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原文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题目8.词人在词中写曹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有何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8.词人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怀。
曹操在《观沧海》诗中抒发了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
(最新)语文初二第六单元《浪淘沙·北戴河》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浪淘沙,词牌名。
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
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
魏武,指曹操。
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
下文的“萧瑟(xiāo sè )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
碣石,山名。
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
“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
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自主阅读 诗词四首《浪淘沙 北戴河》练习 北师大版
《浪淘沙北戴河》同步练习1、词中的“魏武”指(),“遗篇”是指()。
2、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3、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的思想感情。
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一句是从哪个观察角度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气度?5、下阕抒情,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下面诗词,回答下题。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概括,也可以具体;可以描绘实景,也可以虚拟想象。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作者由上片秦皇岛外白浪滔天的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8、主旨句是指能够直接体现诗文情感的句子,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请阐述一下具体理由。
9、“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操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曹操曹操的组诗《观沧海》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3、歌颂新时代新生活4、俯视表现了诗人高昂的精神,宏大的气度。
5、先写“往事”,再写“今景”。
通过古今对比,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课后能力提升:6、概括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倾注了作者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7、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历史往事和他的那首《观沧海》诗。
8、“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无论是前面写景,还是后面的怀古,都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
革命的成功,民族的崛起,一次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都预示着崭新的未来,着重体现在一个“换”字上。
9、“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北戴河的月夜阅读理解答案
北戴河的月夜阅读理解答案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追忆越千年,魏武互击,东临碣石存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就是,再加了人间。
8.词人在词中写曹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有何作用?(4分)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萧瑟秋风今又就是,再加了人间”就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至什么促进作用?(6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词人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怀。
曹操在《观沧海》诗中抒发了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
毛泽东借写曹操来展示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9.如今,萧瑟的秋风又更难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已转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萧瑟秋风今又就是,再加了人间”就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它整体表现了这首词的主旨。
《浪淘沙·北戴河》学案
浪淘沙北戴河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3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学习难点: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方法:诵读法、导读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3、词有哪两大流派?代表人分别是?二、鉴赏诗歌:采用四步曲,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鉴赏诗歌:(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由学生交流,补充作者情况,教师明确,并补充背景资料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着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2.写作背景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
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二)朗读诗歌初知大意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1)标拼音:幽燕碣石萧瑟(2)释词义:幽燕碣石魏武都不见萧瑟秋风人间(3)感知词的大意(三)赏析诗句领悟意境探究思考: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7、本诗主要写法?(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背诵全词2、归类:(1)抒写诗人壮志豪情的诗词名句(2)描绘雨景的诗句(3)积累主席诗词名句3、比较阅读《观沧海》四、课堂小结赏析诗词四步曲?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诗歌初知大意?赏析诗句领悟意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毛主席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北戴河》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上阕.(qiè)携.来(xié)峥嵘.(rónɡ)
B、遏.制(è)寥廓
..(liáo kuò)百舸.(ké)遒.劲(qiú)
C、惆怅
..(chóu chànɡ)风华.(huá)橘.子(jú)漫.(màn)
D、岁月稠.(chóu)分.外(fēn)重.阳(chónɡ)矫.健(jiǎo)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候竭泽而渔谒见沧海桑田
B、中流砥柱仰视俯瞰奋笔疾书苍茫大地
C、知人论事飞扬跋扈少年心事当拿云激浊扬清
D、激昂慷慨豪迈气慨书生意气才华横溢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D、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
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人生易老天难老,____________。
今又重阳,____________。
(《采桑子•重阳》)(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七律•长征》)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会昌》)
(5)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______________,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六盘山》)(8)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
(《忆秦娥•娄山关》)
(9)______________,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5、对比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含义是什么?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表现出革命者怎样的品质?
(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咏梅词表达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具有梅花的坚定意志——狂风袭来时头脑清醒目不迷,冰天雪地中依然不畏严寒火焰不息,坚信尽管又是一个更严酷的冬天袭来,繁花似锦的春天仍会俏立人间。
B、陆游词的上阕以梅之凄风苦雨、黄昏断桥的寂寞处境,隐喻词人受投降派打击的不幸遭遇以及不得志的心情。
“寂寞”与“愁”字,将“梅”人格化,表现了词人的悲伤、消沉的意志。
C、陆游词的末两句托“梅”言志,曲折地写出词人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粉身碎骨,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D、陆游的词,作者以梅自喻,比兴寄托,物我同化,在对梅的赞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志不移的崇高品质。
参考答案:
1、C
2、B
3、D
4、(1)岁岁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万水千山只等闲
(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5)风物长宜放眼量
(6)为有牺牲多壮志
(7)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8)而今迈步从头越
(9)天若有情天亦老
(10)只要肯登攀
5、(1)梅花在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为春天的到来而展露出会心的微笑。
(2)乐于奉献的执著的公仆品质。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