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2024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新人教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01组合列举学问点1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________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__,他就是金太祖。
学问点2金灭辽及北宋3.________年,________被金灭亡,金随后发动对宋的斗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___灭亡。
学问点3南宋的偏安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__,后来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
5.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6.南宋向________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________局面形成。
7.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__。
南宋统治者满意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02辨析改错8.女真族崛起之时,北宋危机重重。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保机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改正:【】(2)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淮水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改正:【】(3)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
改正:【】(4)宋金和议中,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改正:03单项选择学问点1女真族的崛起9.辽宋时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最终完成统一女真各部大业的杰出首领是(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匡胤10.金太祖建立政权后,致力于壮大女真势力,实行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科举制度B.改革军政体制C.颁行文字D.发展生产学问点2金灭辽及北宋11.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灭亡这个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12.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北宋由此灭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总结+综合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空坐标】【知识框架】【重点归纳】1.比较唐朝与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项目唐朝宋朝民族关系①通过战争,安定边疆,如打败东突厥。
②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如安西、北庭都护府和黑水、渤海都督府。
③册封爵位,促进友谊,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等。
④实行“和亲”,永结盟好,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①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②以议和、送岁币换取苟且偷安。
③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原因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宋朝军事的衰弱局面。
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朝廷中投降派占优势,抵抗派受压制。
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影响,边疆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实力上升影响唐朝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宋朝助长了少数民族首领南下掠夺的欲望,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局面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原因及表现阶段原因表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①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基础训练1.(2019·山东菏泽中考)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2019·山西中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B)A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2019·山东泰安中考)“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D)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4.(2019·江苏苏州中考)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④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宋史•岳飞传》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藏族B.维吾尔C.蒙古D.回族2.我国历史上曾经山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铁木真②松赞干布③阿骨打④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3.西藏开始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 B.宋真宗 C.宋高宗 D.宋太祖5.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①瓦子里看杂耍②用交子买东西③使用瓷器饮茶④因为读诗词入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从唐朝灭亡到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8.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A.大理B.吐蕃C.辽D.西夏9.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灭亡这个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0.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二、填空题11.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______”;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为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风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宋史本纪-—赵匡胤》.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A)A.宋太祖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2.“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D)A.秦朝的御史大夫B.西汉的诸侯王C.唐朝节度使D.北宋的通判3.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B)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4.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并且与北宋并立。
其建立者是(B)A.松赞干布B.耶律阿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5.“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点苍山会盟B.和同(为)一家C.澶渊之盟D.经济重心南移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词语与下列哪位英雄有关(D)A.文天祥B.韩世忠C.寇准D.岳飞7.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A)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A.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9.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C)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10.(2018·湖北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A)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铁木真曾经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下列事迹与他有关的是(A)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金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表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第二单元选择题(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第二单元选择题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基础)1.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基础)2.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基础)3 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D.辽金议和(基础)4.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
“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基础)5.《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A.三国时期蜀国B.三国时期吴国C.唐朝四川地区D.北宋四川地区(易错)6.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提升)7.对如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基础)8.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图中的行政制度出现于()A.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基础)9.“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基础)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已拍成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剧中人物的身份比较复杂,如吐蕃王子、西夏公主、大理段誉、契丹人乔峰、宋人虚竹等。
据此判断与该剧故事有关的是()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B.唐朝的繁荣与开放C.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D.金与南宋的对峙2.《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下列图片与所记载的内容一致的是()A.白塔寺B.司南C.鸡鸣驿D.火铳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都省”指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三司D.宣政院4.元朝的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阿保机5.与下图所示科学家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对应的一项科技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C.印刷术广泛传播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6.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B.北方人口比例越来越小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北方战乱使人口减少7.《清明上河图》(见下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A.作者是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B.以中日关系为题材,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8.下图是一幅描绘南宋时期乡村货郎形象的绘画作品。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货郎图》(局部)A.都市生活便利B.市民阶层壮大C.民族关系和睦D.商业贸易兴盛9.文物是物化的历史,迄今为止,在我国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珍品是()A.东阳卢宅B.金华天宁寺C.金华八咏楼D.武义延福寺10.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发展带来了()①大量的劳动力;②先进的生产工具;③先进的生产技术;④优越的地理环境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资治通鉴》载:(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1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13.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体现出宋朝()
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
A.唐朝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四川D.北宋四川
3.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4.泰国香米在我国卖的非常火爆。早在宋朝时,人们就能品尝或种植外来优良稻米——占城稻,它引进于()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14.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辽、西夏、金、南宋、元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D.南宋、辽、西夏、金、元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9.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最杰出的词人有( )
①白居易 ②苏轼 ③李白 ④李清照 ⑤辛弃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D.②④⑤
10.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
11.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A.农民起义夺权B.少数民族人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
18.如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
2019-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这段话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削弱和分割相权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3.“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两宋时期2.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3.为便于南粮北运,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车轨,设置市舶司B.疏通大运河,缩短航线C.设置驿站,改修粮站D.修整黄河,开辟海运航线4. 1004年,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米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
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
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郾城大捷D.澶州之战5.《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
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历史上称这次大战为A宋金大战 B.郾城大捷 C.宋西夏之战 D.宋辽之战6.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根据下列消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印刷术的改进D.商品经济的发展8.“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达标练习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选择题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赵匡胤和铁木真B. 赵匡胤和忽必烈C. 赵构和铁木真D. 赵构和忽必烈2.一代明臣范仲淹曾说:“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范仲淹说的“太祖皇帝”是( )A. 杨坚B. 李渊C. 赵匡胤D. 铁木真3.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B. 各州设通判C. 设立转运使D. 设立布政使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去年热播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盛宏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以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请问盛宏所任官职是()A. 枢密使B. 通判C. 转运使D. 市舶司5.如图所示现象的发生朝代及背后的原因是()A. 汉朝“推恩令”B. 唐朝安史之乱C. 宋朝重文轻武D. 明朝废丞相6.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A. 东京B. 南京C. 西京D. 北京7.云南某古堡山寨里矗立着一座蒋氏宗祠祠堂,门前有副对联写道:“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
”那里家家户户的祖宗牌位上都写着他们是耶律阿保机的后代。
这说明该古堡山寨中的“蒋”姓村民都是族的后裔()A. 党项B. 蒙古C. 契丹D. 女真8.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A. 辽、西夏、北魏B. 大理、金、西夏C. 吐蕃、西夏、辽D. 辽、西夏、金9.上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附答案+详解):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15题,共60分)1.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2.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3.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体现出宋朝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5.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②辽③金④蒙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7.下图便签记录的信息,反映的内容是A.契丹建国B.党项族的勃兴C.女真族的崛起D.蒙古族的兴起8.“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9.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都护府B.理藩院C.宣政院D.市舶司10.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11.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2.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B.元昊C.赵构D.苻坚2.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末以来潘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B.李世民C.赵匡胤D.忽必烈4.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
灭北宋政权的是( )A.西夏B.蒙古C.辽D.金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该词反映的史实是( )A.宋军抗辽B.宋军抗金C.宋军抗元D.宋军反击西夏7.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开始B.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C.郾城大捷D.南宋收复建康8.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政权巩固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农业发展9.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商业贸易的繁荣B.手工业的兴盛C.农业的发展D.文化的昌盛10.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3、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A.西汉 B.魏晋南北朝C.唐朝中后期 D.南宋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南宋灭亡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6、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后来却被被奸臣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著名抗金名将是()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按照元朝疆域的管理规划,我们山东省的大部应当归下列哪个机构管辖()A.山东行省 B.中书省 C.湖广行省 D.辽阳行省8、资料记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了()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久的和平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C.辽的军事力量早打极大削弱D.北方出现了统一局面9、“他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创制文字……”根据描述,你能判断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吗()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C.忽必烈 D.铁木真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 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1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下面图示显示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其中不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有()①②③④A. ①B. ③C. ①③D. ①④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 元朝时管辖西藏的中央机构是宣政院C. 元朝的疆域仅次于唐朝D. 元朝小说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3.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
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纸币、丝绸瓷器等也传到中国C.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4.“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A. 苏轼B. 李清照C. 岳飞D. 辛弃疾6.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A. 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B. 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C. 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D. 词风委婉,感情真挚7.如果选用以下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①苏湖熟,天下足②交子③草市④海船A. 宋代经济的发展B. 宋代多彩的社会生活C. 宋代商业的繁荣D. 宋代发达的中外交通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都跟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宋太宗9.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这段话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削弱和分割相权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3.“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9.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C.纸币与铜钱并行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10.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
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回纥族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3.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
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1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1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词风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17.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18.右图中,科学家沈括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某位高僧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
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
该高僧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
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材料一中的“高僧”是谁?(4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8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1)材料中的“靖康耻”发生于何时?其影响是什么?(4分)材料二岳飞苦战了10年,金人士气大为沮丧,正值他要直捣黄龙府打败金人的时候,朝廷下了12道金牌,岳飞班师。
岳飞激愤伤心至极,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2)列举出令“金人士气大为沮丧”的史实一例。
你认为岳飞领导的军队为何能够令金人胆寒?(4分)(3)你认为面对宋高宗的12道金牌,岳飞是否该班师回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4)时过境迁,但人们没有忘记岳飞。
今天,人们依然以各种形式纪念岳飞。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4分)2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2分)(2)图2所示发明在战国时被称为什么?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2分)(3)图3所示发明出现于何时?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2分)(4)图4所示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2分)(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2分)(6)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2分)24.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分)(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2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3分)材料二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
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尤其是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连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3分)(5)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2分)【以图话史】(6)右图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场所?(2分)(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实例。
(2分)第二单元测评一、选择题1.D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等,可知这与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
故选D项。
2.D3.A 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备选项,A项本身错误。
阿保机在916年称帝,生活于872—926年,辽发动的大举进攻北宋的澶州之战是在1004年,此时阿保机早已逝世。
4.D 紧扣题干中的“两宋时期”分析各备选项,楚汉之争反映的是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A项排除;赤壁之战反映的是东汉末年曹军与孙刘联军之间的战争,B项排除;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C项排除。
澶渊之盟反映的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协议,符合题意,故选D项。
5.A 由材料中“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礼”是指辽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后,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岁币”,再分析各备选项,其中②表述有误,因为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是在北宋重挫辽军的背景下签订的。
6.A 东晋是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方相对峙。
而南宋是在北宋被金灭之后,赵氏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故选A项。
7.A8.C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选C项。
9.D A、B、C三项都符合南宋的情况;D项说法是错误的,当时人口多达百万的城市不是广州,而是杭州。
10.A 11.B12.D 图1是秦朝的行政机构设置;图2是唐朝的行政机构设置;图3是元朝的行政机构设置。
13.B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唐朝是隋朝灭亡后建立的统一政权。
故选B项。
14.C15.B 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东京市民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