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我来给大家聊聊如何打造一款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领域的顶尖人才培养方案。

咱们就直接开聊吧,不多说废话。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这些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石,必须学得扎实。

2.专业课程: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检验等,这些都是专业核心课程,要深入掌握。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操作、实习实训、企业实践等,这些都是提升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3.学术交流: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三、师资队伍1.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

2.实践导师:来自企业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四、实践基地1.校内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所。

2.校外实习基地:与食品企业、检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五、人才培养特色1.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国际化视野: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

六、毕业要求1.理论知识:掌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食品营养与检测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

注意事项:1.课程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要紧跟行业发展,不能落后。

有时候,教材更新速度赶不上行业变化,这可怎么办?答案就是,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定期更新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一、教育类型及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三年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系统掌握食品原料和加工安全控制、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理化分析能力、卫生分析能力、营养分析能力、营养指导能力和食品加工与销售能力的食品检测人员、公共营养师和一线生产、销售人才.1、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42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习对确保食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法规、标准、组织、保证体系、规范。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质量管理(21世纪教材) 陈宗道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课程名称:理化检测技术:65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添加剂的分析;了解掌握食品的感官鉴定的方法;掌握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王艳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39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重点学习和掌握各种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和指标菌检验技术的同时,打好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以后能从事食品检测及营养分析工作。

基本了解本专业及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验方法;重要食物感染性病原菌的检验方法.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65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预防医学、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营养配餐、保健食品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社区营养及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食品营养开发与设计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养调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营养配餐、保健食品开发、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营养评价、食品卫生控制的基本原理,具有营养评估、指导及宏观管理的能力;3、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及其加工特性,具有食品营养开发与保健、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的能力;4、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分析检测的基本技能;5、熟悉国内国际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1、学制:四年2、学分:196四、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蚌埠学院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预防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2、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概论、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标准与法规、营养配餐与设计(食品营养方向)、分子营养学(食品营养方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卫生方向)、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方向)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认知实习、食品工艺学专业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专业方向实验、专业实习与实训、营养调查与监控实践、食品营养综合实训(食品卫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610302)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后预科生、“三校生”,或具有相同学历的其他人员。

(二)学制基本学制3年,实行学分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修满学分),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三、人才需求分析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兴起,食品行业的发展必须向安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除必须更快地采用各种新的生产技术外,更应该在企业软实力上下功夫,尽快推广当今国际上在食品行业流行的各种管理体制和方法,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安全、营养、便捷,这就对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食品从业人员中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专门人才更是缺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一)现有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严重短缺,急需大量专业人才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生理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恩格尔系数的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由生存需要逐步扩展到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消费观念也由单纯满足饱腹来养活自己转向营养、保健与美食的享受。

传统的“价格优先”消费观念正在向“价格与质量并重”转变。

人们健康意识的崛起,科普的发达,导致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人们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质量。

虽然从全国来看,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左右,他们分布在卫生、农业、环保、质检、食品生产经营等部门单位中。

而且据统计,在这100万从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员工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从事卫生执法工作的人员占了大半,真正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人员所占比例却较小。

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现有的432万多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需要。

从业人员的极度缺乏,导致质检人员的工作方式往往是疲于奔命,不太可能做到主动出击。

国内高校食品领域的有关专家一致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人才缺乏是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的直接制约因素,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州予院
J un l f hz o l g o r a C i uCo e e o h l
20年 1 0 8 0月 第 2 2卷 第 5期
0c.2 0 1 2 No5 t o 8 V0. . 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陈建兵 , 黄劲松 , 王瑞侠
( 池州学院 化学 与食 品科学系 , 安徽 池州 2 7 0 4 0 0)
业设置、 培养 目标、 课程体系、 教学设计 、 培养途径 、 师资队伍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来 回答高职教育 “ 培
品销售、 食品外贸等方面的人才 , 因此 , 在课程体系 构建方面也就多开设一些偏理科的课程 , 如食 品营
养与检测 、 食品掺伪检测 、 品工艺概论 、 食 现代食品 检测技术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
养什么样 的人才 ” “ 和 怎样 培养人才 ” 这两个根本 企业管理等课程 ,但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型问题 。 以下就上述两个根本型问题分别从理论教 养 , 一般就开设一些如化学分析方面的课程 , 如无 学、 实践教学 、 培养过程 、 教师队伍 、 课程体系等角 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 食品健康化学、 食品生物 度来探讨如何构建食 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 的复合型 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等方面的课程。
文理兼招 的食 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 目标是 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切实可行 的专业教学计 以 “ 口径 、 宽 高技能” 的模式进行专业改革与配套 划, 为今后学生能够适应各种 岗位 的工作提前准 建设【 即以 “ 1 ] , 食品质量管理、 品营养 、 食 食品安全 、 备、 谋划。 同时, 将专业课程模块化: 如化学类课程; 食品 食 品外贸、 食品开发 、 品检测” 食 为主线实施 复合 人才的培养。让文科型的学生在明确今后学习重点 类课程; 检测类课程; 管理类课程等 。 然后通过对学 为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方 向的同 时, 也接触到一些食品开发 、 食品检测方面的知识 , 为更好地从事食品行业的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营养、 生的能力分析来构建学生知识、 能力 、 素质结构, 让 学生有选择有侧重的去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为今后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2
课程体系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外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课程: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计 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公共基础课程是本专业的通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 的知识背景和基本技能,包括
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扎实 的自然科学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熟悉食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了解 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法规政策。
具备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 够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食 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 导。
开设实验课程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汇报人:
日期:
• 专业培养目标 • 课程体系设置 • 实践教学环节 • 综合素质培养
0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描述
掌握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 能,具备对食品进行营养分析和检测 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解决食品营养与检测领域的实 际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包括知识水平、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等方面。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实践 项目等。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历,作 为学生评估的重要依据。
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 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食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探讨食品产业与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 绿色、环保、低碳的发 展理念,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创新精神。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10302【专业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检疫、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食品加工、食品销售服务、企业研发部门等岗位,能在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类物流企业、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食品监督检验部门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与食品分析检验和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配餐设计、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企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群)如下:职业领域及主要就业岗位(群)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实干创新、吃苦耐劳、文明生产、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2.知识要求:计算机应用,英语,语言文字处理,数学处理,食品营养配餐设计,化学分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仪器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的知识3.能力要求: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查阅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英语通过国家B级考试;从事营养师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营养检测、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各类食品加工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tel k o rc c ltahn ; C nt ce h xmiesse x ei n ec ig h n pa t a ec ig o s u td te e a n yt n o ep r i f i r  ̄ f me tt hn ;C re u e c lv t n a ar d o tt ut ai i h i o
mo ew t o b e l e a n s” h o d n srt n D p r n f e c n d Re e rh n - T a h r i e d i d u l is t t e i S o l miit i - e ot t T a h g a s c i g- e c e ”l h n h o c A a o me o i n a n a d te o e s’ h o at e ea rn h I sr co- e c es i h re o ls” l e n t ri ’ o l r G n r l a c - n t tr-T a h r C ag C a s i . h h c S P y B u n f n
l h d t ec r c l m y tm a k b i rii g a an l e a d hg l h e p a t a a hn ;Sr n te e i e u r uu s s s h i e t t a e a i t t n n m i i i i tt rci l e c ig t gh n d h t ly a s n n h g h c t e
营养师 定 时向居 民宣 传营 养知识 。我 国是一 个 1 3 亿 人 口的大 国 , 果按 照 发 达 国家 如 日本 、 国等 如 美 每 30~4O人 就 拥 有 1 营 养 师 计 算 , 国需 要 0 O 名 我 营养 师 4 名 以上 , 养 配餐 员 、 0万 营 营养 师和 卫 生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维普资讯
总第 18 2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9 ・ 5
块 。其 中, 根据食 品专业 的 自身特征 , 业课程分为专 专
、技 能课 程 和专 业 方 向课 程 两 个 子 模 块 。一 、 、 三 四课 程模块均设置必修课 和选修课 ( 括限选课 )基本 技 包 ; 能课程、 岗实习模块为必修课 。第 1 学期 相对集 顶 —3
关键词 : 高职高专; 食品营养与检 测; A ̄ 养 A -
中图分类号 :72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1(o8 —09 3 1 8 8620) o o4 —0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重要 的工作 , 尤其 是我 国加 入 W O后 , T 食品检测 在进 出口产 品质量控制方 面发挥着积极 的作 用 , 这是保 护 国家利益 和人 民身体健 康 , 证进 出 口食 品质量 的一 保 种 手段 , 应 国际市 场 的需 要 。 因此 , 养 优 秀 的食 品 适 培 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 , 是发展食品贸易的需要。 食 品营 养 与检 测 专业 是 适 应 当 前 生 物 领 域 发 展 的
二、 当前我国食品行 业的实 际情 况及人才培 养 目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 对食品营养 和食 品安全 的要 求也 越来越高。但 目前 , 部分食 品行业 的从业 人员综合 素 质低 , 加之不法 商人 为 了获 得高 额利 润 , 过量 使用农 药、 化肥 、 抗生素 以及食 品检验方法 和手段 的落 后 , 使 得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 例如 ,苏丹红” “ 雀绿 ” “ 、孔 、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Z a e ig i ig L hfn , Ya a g h nYu pn ,LuJn , iZ i g a oF n
( e at n fF o ce c n eh oo y in s i lHu b n r Dpr me to o d S in ea d T c n lg ,Ja guAnma s a d y& VeeiayC l g , tr r ol e n e T ih u,Ja g u2 5 0 az o in s 2 3 0,C ia育 高度重 视 ,在 《 关于 大力 发 展 职业教育 的决 定》 中 ,首次提 出要 大力 推行 工学 结 合 、半工半 读 和校企 合作 的人 才培养 模式 。 近年来 ,随着 人们 对食 品质量 安全 关注 程度 的提 高,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江苏
食 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与 实践
展 跃平 ,刘 靖 ,李 志方 ,姚
(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 院 食品科技 系 ,江苏 泰州

250) 2 30
摘要 : “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目标的有效途径。探讨 了 “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和实践 了食 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 13 3 3 ”工学结 合新模式 ,从该模 式的研究 目标和技术路线 出发 ,重点介绍 了其研究 成果 、实践
e e t e e sa d p o t n efc o l e i t d c d h r cie r v d t a h d la a td t h ih rv c t n l f ci n s n r mo i f tw u d b n r u e .T e p a t s p o e h tt e mo e d pe o t e hg e o ai a v o e o c o h g - k l d p o e so as i p l d tan n e u r me t. ih s i e rf si n n a p i r i ig r q i l l e e ns Ke o d : c mb n t n o r i g a d e r i g tln — u t ai g mo e ; s e i i o o d u r i n n d tc in; y w rs o ia i f wo k n n la n n ; ae t c l v t d l o i n p ca t f fo n t t a d ee t l y io o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代码】 5701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基本学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熟练掌握啤酒酿造、啤酒品控及销售管理等专业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面向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的大、中型啤酒生产企业及中小微型精酿啤酒制作类连锁门店等啤酒制作领域,能够从事啤酒酿造、质量检验、安全管理、品质控制、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表1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三、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明确的是非和法制观念;具有优良的个人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文化素质: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能力,塑造完善的文化品质和良好的思维机制,使其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能力,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

(3)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具有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

2.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2)掌握微生物选育及发酵过程控制技术,熟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与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3)掌握啤酒设备工作原理及操作与维护、啤酒生产操作、啤酒生产工艺、啤酒品控管理、食品营销及门店设计与管理等专业核心知识;(4)掌握饮料生产技术、食品生产新工艺及新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等专业拓展知识。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大 的影 响。这些食 品安全事件对 传统 的食 品制造 、 高 等 教 育 更 需 要 紧 密 联 系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教 育 类 型 , 流通及安全监管模式都提 出了新 的挑战 ,食 品检测 决定 了在其人才培养的各个 环节都必须直接与社会
收稿 日期 :2 1- 6 2 0 10—2
功能性食 品加工知识 ,并熟知现代食 品质量安全体 系和标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 就业 岗位分析 . 2 食 品 营 养 方 向 的 就 业 岗位 主要 有 营 养 配 餐 员 、 公 共 营 养 师 和卫 生 监 督 员 。包 括 大 型餐 饮 企 业 、大 型厂 矿 企 业 、运动 队 、医院 、机关 、学 校 和 福 利 院 的食 堂 营 养 配餐 员 与卫 生 监督 人员 ;社 区管 理 部 门 营养配餐员 、卫生监督 的宣传 辅导员 ;保健 品推销 业务部门掌握 营养知识 的销售员 、健康顾 问等。 食 品检 测 方 向的 就业 岗位 主要 有 :食 品检 验 员 、 食 品 监 督 员 和企 业 品控 员 。包 括地 方 商 检 局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工 商 局 、卫 生监 督 局 、卫 生 防疫 站 等 到 食 品 市 场进 行 现 场 检 查食 品 质量 安 全 和 指 导 的检 验 人 员 ;农 产 品质 量 监 督 检测 中心 、大 型 超 市 、果 菜 批 发 市 场 、农 贸 市 场 对农 产 品进 行 常 规 分 析 和 农 药 残 留 、重金 属 、兽 药 残 留 、抗 生 素 检 测 的检 测 人 员 。企业 的内审员 也是 食 品检测 专业 的就 业方 向。 此 外 ,食 品 营养 与 检 测 专 业 的毕 业 生 也 能 从 事 大 中型食 品加 工 企 业 、食 品类 物 流 企 业 的食 品质 量 检 验 监 测 、食 品品 质 控 制 、食 品 营养 与 开 发 、经 营 管理 等工 作 。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70103)一、专业简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药品制药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

我国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计划及水平的重点领域之一。

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生物技术制药研究领域的关注。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迅猛崛起,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培养对象及学制(一)培养对象3+2(二)学制:五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和药品检测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及培养规格(一)职业面向1.主要就业单位、部门:2.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一)知识要求学习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实验、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现代分离技术、发酵工艺、化工原理、药物分析及实验、生物制药工艺、工业药剂学及实验、药理学及实验、食品营养学、酶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等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及发展前景,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树立获取这些知识的意识。

(二)能力要求1.基本能力:1)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专项能力:1)掌握发酵生产菌种培育初步能力;2)生物产品检测初步能力;3)基本产品发酵能力4)微生物基本操作能力;5)产品分离纯化能力;6)食品加工的初步能力;3.专业核心能力:1)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初步能力;2)微生物无菌操作能力;3)检测样品的处理能力;4)微生物检验初步能力;5)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三)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于的工作精神;2.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3.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4.生产规范操作,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食品营养及检测专业建设规划

食品营养及检测专业建设规划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规划(2008-2010年)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目录一、行业背景及专业现状 (2)(一)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 (2)(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二、专业建设目标及内容 (2)(一)总体目标 (2)(二)建设项目 (3)1、构建以食品安全检测、营养食品加工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2、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师资队伍. 33、以“院级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实训基地”为依托,建成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实训基地 (4)4、开发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5、建设研发平台,成为中小企业的研发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 (6)(三)建设进度安排 (6)三、建设成效分析 (7)(一)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7)(二)实训室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真实再现职业氛围 (8)(四)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技能人才 (8)(五)加强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保障条件 (8)(一)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8)(二)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8)(三)专业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9)(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9)(五)校企合作使“产学研”模式初见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行业背景及专业现状(一)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

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八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经济总量居全国各工业部门之首,“九五”期末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产值8369亿元,到“十五”期末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2034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

2013食品营养与检测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3食品营养与检测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鹤职院〔2011〕27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具有必备的食品营养与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食品行业生产、检测、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河南地区及食品加工行业发达地区。

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食品企业从事食品质量分析检测、食品加工生产、质量安全控制;在餐饮业、医院及居民社区从事营养配餐和营养卫生指导等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现代食品分析、食品品质控制与检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懂得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通过查阅工具书能够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四、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五年。

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六、课程设置1.必修课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素质课、专业素质课和岗位技能课,共203学分,其中基本素质课必须修满73学分;专业素质课必须修满68学分;岗位技能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必须修满62学分。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10302起草人(签字):系主任(签字):教务处长(签字):主管院长(签字):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普通高等教育,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食品营养及检测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能从事食品加工、营养咨询服务、食品营养分析、食品检验、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营销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能力分析(一)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表1 典型工作岗位及其素质、能力要求(二)知识、能力、素质总体要求表2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四、课程设置(一)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二)专业基础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基础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毒理与卫生、食品生产技术。

(三)专业核心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公共营养技术、食品营养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食品微生物技术、健康管理技术。

(四)专业拓展课程职业能力训练基础、特殊人群护理、医学营养基础、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

(五)实践专项课程营养食谱设计周、职业资格技能训练、微生物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项目。

(六)素质拓展课程市场营销、专题讲座、入学教育、军训、人文素质选修课。

五、教学进程安排表(见表3)教学进程安排采用一教学年分4小学期的形式,有利于项目化课程实施和实习的安排。

表3 教学进程安排表1、本计划适用于小学期制,即每学年分4个小学期,每小学期8个教学周(第三学期前半学期是顶岗实习),三年分为12个阶段,表中“考试”栏里的数字表示对应的考核学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30101【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与配餐设计、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或企业。

㈠主要职业岗位1、服务于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类物流管理部门,可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监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

2、服务于事业单位,可在各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各级食品质量监督单位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食品质量的检测、认证或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㈡发展岗位1、毕业生获得营养师资格还可从事学校、幼儿园、酒店、饮食行业、特殊职业、家庭等的营养膳食指导工作。

2、可从事食品营销工作。

㈢职业证书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职业证书一览表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

③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具有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

⑤具有健康体魄、不畏艰险的身体素质。

⑥具有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知识要求①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学和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理论;②掌握食品营养、疾病营养学和营养配餐的基本知识;③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④具备食品安全的常识及食品生产质量管理、食品营销的基本理论;⑤了解食品储运、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公关及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新技术的能力;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自主择业及创业、创新能力。

3、能力要求①具有食品营养指导、营养配餐及保健食品开发与营销的能力;②具备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检测的技能;③具备食品及原料常规成分检测的能力;④具备食品安全、食品掺假检验的能力及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

㈣附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分解与分析三、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㈠基本素质课程通识课程和跨专业公共选修课(见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简介)㈡职业能力课程描述1、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的生命元素等,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这些为后续为具体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春民中国林业出版社2、普通生物学主要介绍细胞、生物的类群、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命与环境、生命的起源、生物技术等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普通生物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杨玉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有机化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阐述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食品类十二五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王岳鸿中国计量出版社4、食品化学主要介绍食品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食品色、香、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结构、性质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和储藏中的变化;掌握主要成分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特性。

参考教材:食品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赵俊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核心课程,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食物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为宽广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贡汉坤科学出版社6、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食品中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降解。

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卫生细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参考教材:食品微生物(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唐艳红,王海伟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7、食品营养学主要讲授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性食品、强化食品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知识。

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食品检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及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营养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刘开华, 王荣荣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8、食品毒理学基础本课程研究存在于食品中的或在食品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食品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教材:食品毒理学(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孙素群刘美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9、仪器分析主要讲授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测定原理、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冯建波化学工业出版社10、食品分析与检测该课程系统地讲授食品分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

参考教材:食品分析(食品类专业用/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王喜萍中国农业出版社11、食品感官检测技术该课程系统讲授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感官评定基础知识;食品感官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样品的制备和呈送及食品感官评定的组织与管理;食品感官评定分析方法;食品感官评定的适用原则;食品感官评定实例等内容。

是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参考教材:食品感官评定(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郑坚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2、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主要掌握食品中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教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李五聚崔惠玲化学工业出版社13、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讲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发展状况、选用原则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理、性状、性能、安全性、制法、质量指标和用途。

为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添加剂(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高雪丽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4、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技术专业课之一。

以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理论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份的检测技术为手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场实践、行政法律和法规阐述食品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工作实践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入手,课程注重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大意义.参考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吴广辉李红伟孟宏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㈢素质拓展课程1、专业选修课:(应含一个拓展职业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需修满6学分)。

⑴食品营销技术主要讲授对食品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食品营销的理念及主要营销技巧,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⑵食品掺伪鉴别检验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针对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的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

⑶水产品检测技术本课程主要讲述水产品质量检验和水产品检疫,具体从取样、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到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详尽地介绍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涵盖了目前水产品所有检测项目的常规方法和前沿技术。

⑷营养配餐与设计本课程主要讲述食物原料营养价值、膳食营养基础知识、膳食卫生安全与预防、营养类型与配餐设计、平衡营养食谱的编制、种类人群营养配餐设计、各类疾病患者膳食配餐等。

⑸食品安全贮藏保鲜讲授食品的特性、食品保藏的原理、原料类食品的保藏、半成品食品的保藏、成品食品的保藏、食品流通中的保护、食品保藏中的质量安全控制、食品仓库的管理与卫生等知识。

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保鲜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中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质量评判的能力。

⑹食品企业管理重点阐述食品企业管理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企业管理概述、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及食品企业创新等。

⑺食品工艺学主要讲授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食品干制、食品速冻保藏、食品的腌制和熏制和食品辐射保藏技术;各种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乳制品、蛋制品、鲜切食品、软饮料、发酵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调味品;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原理。

⑻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主要讲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生产标准、生产基地环境要求和产品认证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管理、认证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