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6292d73b14791711cc7917a8.png)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1b123431b765ce05081452.png)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1b123431b765ce05081452.png)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51dc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试验汇报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00341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5.png)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93c250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a.png)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g、瓶盖7个、白砂糖、实验、密封袋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气体
1.准备6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为两组,每组3个瓶盖。
2.在每组的3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
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醋。
4.观察哪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收集气体
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
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
3.封好袋口,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反应后的液体温度比原来要。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变化。
实验步骤: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 “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月球纸片离地球纸片近的时候观察到____,离地球远的时候观察到____。
实验步骤:
1.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打上7个小孔。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 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仪的光从不同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我的记录:
观察角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https://img.taocdn.com/s3/m/43717d91a5e9856a57126001.png)
实验名称
自制放大效果不同的放大镜
实验者
冯高潮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3.3
实验器材:水,大碗1个,保鲜膜,彩色弹珠若干,橡皮筋1根。
实验目的:
1、为了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和物质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实
验
步
骤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菠菜叶小表皮中划出一下块。
3.用镶子撕下刻划出的下表皮,注意要捎带叶肉。
4.把撕下的表皮展平放在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5.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在尝试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呈环形流动的近似球形颗粒就是叶绿体。
实
验
步
骤
1、把彩色弹珠放进大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并用橡皮筋 扎进。
2、把保鲜膜中间往下轻轻按一点,使中间往下凹陷成一个小弧 度。
3、把水倒在保鲜膜上,透过保鲜膜看碗中的弹珠,观察放大的 效果。
4、把保鲜膜中间再往下按一点,使它中间凹陷得更多,倒水观 察弹珠被放大的效果。
5、逐渐增加保鲜膜下凹的程度,倒水并观察自制放大镜的放大 效果。
3、跟同学们讨论一下,分享每个人找到的诗句。
结论: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很早开始了天文观察,我们从古诗 中一边领略月相在古诗中的美丽,一边理性分析月相变化。
实验名称
探索口食与月食的发生
实验者
冯高潮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1954c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b.png)
六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设计塔台模型实验器材:70根20厘米长的吸管、剪刀、胶带、尺子猜想:实验过程:塔台设计要求:1.塔台高度60厘米。
2.必须能站立并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3.尽可能节省材料。
4.设计图纸有文字、数字、图形以及标识等。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塔台模型制作设计评价表实验结论:工程最核心的步骤是()。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指导教师:图纸分工塔高承重抗风抗震美观总分六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测试塔台模型实验器材:塔台模型、米尺、矿泉水瓶、小盆、电风扇、抗震检测仪猜想:实验过程:1.用米尺测量高度。
2.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或书本测试承重。
3.用电风扇测试抗风能力。
4.用抗震检测仪检测抗震能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我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实验结论:测试塔台模型要从()、()、()、()等几方面进行测试。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指导教师:图纸分工塔高承重抗风抗震美观总分六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实验器材: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笔等。
猜想:实验过程:1.处理行星与太阳的远近距离数据。
2.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成一条长纸带。
在长纸带的折痕出标记数据。
3.根据处理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4.将制作好的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粘在黑板上。
5.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我们的模型与平时看到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有什么不同。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实验结论:八颗行星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是;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指导教师:六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模拟日食实验器材:三个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支架猜想:实验过程:1.用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调养和地球、月亮。
2.将三张纸片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59146c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5.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在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其中最让我
印象深刻的是水的密度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玻璃珠、塑料球、硬币、
铁钉等。
然后,我们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并在水中加入了一些盐,搅拌均匀使盐完全溶解。
接下来,我们将不同的物品一个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各不相同。
玻璃珠和塑料球浮
在水面上,而硬币和铁钉则沉到了水底。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所致。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密度大的物体沉在水中,密度小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而盐水的密度比普通水大,所以一些原本沉在水底的物体在盐水中能够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密度这个概念,还深刻理解了密度与物体在水
中的浮沉关系。
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和重要性。
除了水的密度实验,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其他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光的折射实验、电路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
设计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实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探索、实践,为将来的科学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24dca4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8.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课题: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实验课题:制作晶体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晶体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实验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实验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实验结果: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实验步骤: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实验课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实验仪器: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科学实验报告单①单元7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2-2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3-1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4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6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7实验课题:观察月相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实验步骤: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实验名称:月相的成因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实验仪器: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实验过程: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实验仪器: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实验过程: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实验结论: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③单元7实验教师:评价: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填埋场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实验原理: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④单元4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④单元6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域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实验步骤: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3.进行水样的提取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5.书写考察报告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2fdd4d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6.png)
学校
明光小学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各种各样的能量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
2.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进而了解电磁能。
实验器材
辐射计、手电筒、冰块(自带)
实验过程
1.引导学生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全班交流;
2.实
第2步:打开手电筒,照射叶片黑色一面;
第3步:观察叶片的变化情况;
演示本次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由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全班交流。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1.感觉手心发凉,冰块表面会融化成水,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2.辐射计的叶片会转动,我们可以看出光具有能量。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348d7d058f5f61fb73666bc.png)
实验名称
白糖加热的变化过程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我们的猜想
实验记录
加热前白糖的形状
加热后白糖的变化
先变为
再变为
最后变为
实验结论
考官填写:实验考核得分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
实验名称
米饭、淀粉和碘酒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科学实验报告单(九)
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用水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我们的猜想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考官填写:实验考核得分
科学实验报告单(十)
实验名称
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我们的猜想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考官填写:实验考核得分
科学实验报告单(六)
实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我们的猜想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考官填写:实验考核得分
科学实验报告单(七)
实验名称
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
记录人:
操作人: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9a3d5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e.png)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步骤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2、小孔成像: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2)点燃蜡烛,将盒子的小孔对着蜡烛,推(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素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倒立的实像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b3ccc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7.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照等,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纸巾、水、遮光罩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铺上相同数量的湿润纸巾。
2、在第一个培养皿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保持纸巾湿润,放置在常温、有光照的环境中。
3、在第二个培养皿中放入同样数量的绿豆种子,保持纸巾湿润,放置在常温、遮光的环境中。
4、在第三个培养皿中放入绿豆种子,纸巾保持干燥,放置在常温、有光照的环境中。
5、在第四个培养皿中放入绿豆种子,纸巾湿润,然后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有光照。
五、实验观察:1、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各个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情况。
2、观察种子是否有膨胀、破皮、长出胚根和胚芽等现象。
六、实验结果:1、放置在常温、有光照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第三天开始陆续发芽,到第五天大部分种子都已发芽,芽苗生长健康。
2、放置在常温、遮光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与有光照的培养皿相似,也在第三天开始陆续发芽,到第五天大部分种子发芽,芽苗生长良好。
3、纸巾干燥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整个观察期间都没有发芽,种子状态没有明显变化。
4、放在冰箱冷藏室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观察期间没有发芽,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分析:1、常温、有光照且湿润的环境和常温、遮光且湿润的环境中种子都能正常发芽,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
2、干燥环境中的种子没有发芽,证明了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或缺的条件。
3、低温环境中的种子未发芽,表明温度过低会抑制种子的发芽。
八、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九、实验名称:观察月相的变化十、实验目的: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认识月球在一个月中的不同形态。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7222d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0.png)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通知单课题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实验名称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B实验组数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实验通知单课题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实验名称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B实验组数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规范操作要点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备注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验通知单课题3.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B实验组数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实验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可乐喷泉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一瓶可乐,4颗曼妥思糖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可乐喷泉的原理。
2、懂得观察生活,培养证据意识。
实
验
步
骤
1、选择一个空旷的场地(操场)
2、新开启一瓶可乐
3.在另一个杯子里面加入少量的白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结论:加点小苏打,如果有气泡冒出,那就是杯子里的液体显醋酸性质,如果加入白醋有气泡冒出的话,杯子里的液体就是碱性的,也就是小苏打性质的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吗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结论: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寻找春季星空中的亮星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活动星图、记录纸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自制厨房垃圾转化桶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带该的塑料桶、筛子、水龙头、EM菌粉
实验目的:
1、通过科学实验,改善家庭环境。
2、懂得观察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实
验
步
骤
1、找一个大一点带盖的桶和正好可以卡住桶底部的筛子
2、在桶的底部打个孔,装上能让营养液流出的水龙头
②在瓶盖处用钻子钻一个孔,把准备的塑料管插入孔中。
③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纱布、石英砂、小卵石
结论: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完全可以通过带一个自制的简易净水器或者现场自制简易净水器的方法来得到比较洁净的水源。然后加上消毒药片或者把水煮沸,就可以饮用。现场制作简易净水器时,活性炭可以用烧制的木炭代替,纱布、蓬松棉包可以用毛巾、手帕等棉纺制品代替。
结论:改变保鲜膜下凹的程度,越下凹,放大效果越突出。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自制钟乳石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两个玻璃瓶、一只小盘子,一个小调羹,一些食用苏打,几根毛线(把它们扭成一根更粗的绳)、热水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晶体这种新概念的理解。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临时装片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清水、菠菜叶
实验目的:
1、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菠菜叶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寻找蜡烛中的黑炭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白色瓷盘,蜡烛,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以及观察蜡烛燃烧变化。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物品的兴趣。
4、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的存在。
实
验
步
骤
1.准备蜡烛,点燃
2.把盘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
(说明:在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在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水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空气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实验现象:
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丙和丁两个试管中的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自制放大效果不同的放大镜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水,大碗1个,保鲜膜,彩色弹珠若干,橡皮筋1根。
实验目的:
1、为了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和物质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找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星图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纱布、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橡皮塞、玻璃导管、食用色素、塑料瓶、烧杯、铁架台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寻找改善水源污染。
2、懂得观察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实
验
步
,剪去底部,约二之一
实
验
步
骤
1、把彩色弹珠放进大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并用橡皮筋扎进。
2、把保鲜膜中间往下轻轻按一点,使中间往下凹陷成一个小弧度。
3、把水倒在保鲜膜上,透过保鲜膜看碗中的弹珠,观察放大的效果。
4、把保鲜膜中间再往下按一点,使它中间凹陷得更多,倒水观察弹珠被放大的效果。
5、逐渐增加保鲜膜下凹的程度,倒水并观察自制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感受星空的科学知识。
2、懂得观察生活,培养科学意识。
实
验
步
骤
1、先找到北斗七星。然后在北斗七星南方的是狮子座。它的头部朝西,由几颗较量的星组成镰刀形,其中最亮的星叫轩辕十四。狮子的尾巴在东,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2、寻找到狮子座的西边,有一个巨蟹座,在这个星座中可以用眼睛看到一个朦胧的光斑,叫蜂巢星团。
3、往瓶子里加入适量的白糖
4、按100:2的比例加入小苏打,轻轻用筷子搅拌,使小苏打溶解
5、迅速加入柠檬汁,并立即用盖子将瓶子旋紧
6、把瓶子放入冰箱内降温
结论:小苏打遇到柠檬(酸性物质)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要赶紧把瓶口拧上,不然二氧化碳会跑光,我们的实验也就失败了,二氧化碳是生成汽水的主要原因,平时大家喝的汽水、可乐打开瓶盖有气体放出,这就是二氧化碳,可乐汽水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溶解不了水的部分。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后留下的液体,下苏打,白醋
实验目的:
1、用肉眼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可靠的科学的结论。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实
验
步
骤
1.把一杯下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后留下的液体分成两份,装在两个杯子。
2.把一个杯子的液体中加入少量的下苏打,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3、跟同学们讨论一下,分享每个人找到的诗句。
结论: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很早开始了天文观察,我们从古诗中一边领略月相在古诗中的美丽,一边理性分析月相变化。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探索日食与月食的发生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手电筒、兵乓球、竹签、皮球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理解日食、月食发生过程中的盈亏变化。
3.过一会儿,发现盘子底部有火焰熏出来的黑色物质
4.熄灭蜡烛,过一会儿,降温后,用手指检验,该物质呈粉末状,它就是黑炭
结论:当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燃烧充足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3、迅速投入4课曼妥思糖后,迅速撤离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可乐想喷泉一样很高地喷出来。
结论:曼妥思糖入水后释放出的凝胶和树脂破坏了可乐液体的表面张力,而糖里面有很多细密的微孔结构,是形成二氧化碳泡沫的理想场所。曼妥思糖含有阿拉伯胶,这个成分会让水分子的表面张力更容易被突破,使可乐以惊人的速度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能喷得那么高。
3、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实
验
步
骤
1把热水倒进玻璃瓶内。慢慢地,一边加入苏打水一边搅拌,直至不能再溶解为止。这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把两个盛有饱和溶液的玻璃瓶放到温暖的地方,在两个瓶子之间放一只盘子。
3把毛线的两端分别放到两个瓶子里,中间自然下垂悬于盘子上。苏打溶液就会渗透然后汇合在中间,溶液便会滴到盘子里。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古诗词中的月相
实验者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纸笔、古诗词选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月相变化。
2、懂得观察生活。
实
验
步
骤
1、根据观察的月相和相应的时间进行整理,找出规律
2、找到古诗词中描写月相或者时间的句子。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的月相是在黄昏,应该是上半月的月相。
2、懂得观察生活,培养证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