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1: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也属细胞处液。 思考1:在下列方框中画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 思考2:写出下列细胞所处内环境

注意:a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b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虽然来自于体液,但它们只是在体内暂存,能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体液,也就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

【典例1】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2、内环境的成分

(90%)

(1)血浆 无机盐 (约1%):其中 Na +、Cl +含量较多。

蛋白质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 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典例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D)

A .O 2、CO 2、血红蛋白、H +

B .H 2O 2酶、抗体、激素、H 2O

C .纤维蛋白质、Ca 2+、载体

D .Na +、HPO 42-、葡萄糖、氨基酸

【典例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D)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 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A .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典例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 .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 .图中①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图中①②③④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③

【典例5】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 、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 处

C .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血浆或淋巴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0.9%的NaCl溶液(即生理盐水)(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Na+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溶液、低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血浆的PH值为7.35-7.45,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主要为H2CO3/NaHCO3和Na2HPO4/NaH2PO4(即与HCO3-和HPO42-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o C左右

【典例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C)

①HC O-3、HPO2-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内环境的作用

由图示可知: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器官有一个:皮肤【典例7】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血浆与呼吸道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组织水肿及其成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另外毛细胞血管壁破损,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流出也会导致组织水肿。

【典例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D)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细胞穿膜层数分析(注意是膜层数还是磷脂分子还是磷脂双分子层)

(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

(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组织细胞。

【典例9】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生物膜(B) A.5层B.3层C.6层D.4层

知识点2: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及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细胞的代谢活和外界环境的变化)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3、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失调,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中暑、过度饥饿等)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成分相对稳定:保证机体代谢所需反应物(血糖稳定——维持能量供应)

②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保证机体正常代谢酶的活性

【典例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典例1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

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典例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D)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