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怎会回事,一看你就明白
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稻田和渔塘结合起来进行种养的农业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放养鱼类;渔塘也可以种植水稻,实现了农、渔的良性互动。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以农业的综合化、集约化为发展特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将稻田与渔塘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效益互促,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在实践中,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和广阔前景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必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发展现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发展现状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推动和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的一些水稻种植区已经开始引入渔业,使得农田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养殖鱼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发展现状方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正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各地政府和农民也越来越重视这种种养模式的实施与推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多种动物,通过循环利用资源,达到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水稻田的水资源,减少生产的环境污染,对于加强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各个省份。
然而,传统的稻田种植只能单一产粮,效益有限。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诉求更高的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模式原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动物。
稻渔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协调稻田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其他生物链,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利用模式。
在稻田生长季节,鱼儿、蛙类等水生动物可以栖息于田中,利用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生长。
同时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能够起到松土肥田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稻田周边养殖禽畜,可以利用稻田放牧,将禽畜粪便和农田剩余秸秆等有机物补充至稻田,为稻田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样的循环利用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减少了农田对外氮、磷等化肥的需求,减少了化肥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模式特点:1. 生态友好:稻渔模式将农田、水体和养殖动物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循环。
农田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养殖动物,养殖动物的粪便又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
2. 资源协调利用:稻渔模式在农田中实现了水资源、土壤肥力和养殖动物资源的协调利用。
水稻需要水分生长,而鱼类又可以利用稻田水体为生长提供营养。
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也能够松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 经济效益显著:稻渔模式改变了传统农田的单一经营模式,通过综合种养,提高了农田的生产效益。
鱼类、畜禽的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可持续发展:稻渔模式兼顾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了对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依赖,减少了农田的环境污染。
常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田间管理技术及养殖实例介绍
24 2022年第3期农技推广·农技课堂常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田间管理技术及养殖实例介绍1.课程简介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养殖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还可增加水稻的产出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从原来单纯的稻鱼共作向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稻鸭共作等诸多模式发展。
本期课程将介绍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概况,解读当前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政策,还有稻田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为广大稻田综合种养农户排忧解难,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本刊综合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治1.课程简介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重大迁飞性害虫。
湖南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
草地贪夜蛾可为害300多种作物,主要危害玉米,而湖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本刊综合2.专家介绍 谢仲桂,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原纪委书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专家、湖南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专家。
大、分布范围广、生育期很不一致,草地贪夜蛾极易持续危害玉米,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本期课程将从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为害症状、识别、越冬监测、田间监测和防治技术展开具体讲解,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2.专家介绍 李有志,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农药中心主任,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湖南省昆虫与人类健康生活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
扫描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扫描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主要指的是同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1. 同步栽种模式同步栽种模式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中将水稻和鱼同时进行栽培和养殖。
在这种模式下,田地被合理分割成水稻区和鱼塘区,水稻生长期间,鱼儿可以在水田中自由觅食,起到捕食害虫的作用;水稻丰收后,可以允许鱼进入水稻田中捕食残渣,起到清理的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增加水稻和鱼的产量。
2. 周年养殖模式周年养殖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养殖不同生长周期的鱼类。
在这种模式下,鱼的生长和繁殖周期被合理安排,即在水稻生长期间养殖不同生长周期的鱼类,以期实现全年都能进行鱼类养殖的目的。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水稻田地的闲置时间和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3. 轮作模式轮作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生长季节进行相应的种植和养殖。
在水稻收割后,可以在稻田中养殖鱼类,鱼类养殖周期结束后,可以在稻田中进行短期作物的种植,如豆类、蔬菜等,以丰富农田的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的产出和效益。
4. 集约化种养模式集约化种养模式是指通过建设闭合式鱼塘和控制水稻的生长环境,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和水稻生产效益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贮水、循环水利用、水质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鱼类和水稻的高产高效。
5. 水稻田养鱼模式水稻田养鱼模式是指将水稻田改造成鱼塘,专门用于养殖鱼类。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被移除,田地被整治成适合鱼类生活的环境,比如加设水源、鱼类喂养设施等。
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鱼类的养殖密度和产出,对于大规模养殖鱼类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的农耕方式。
各种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从而实现更高产、更高效的农业生产。
8、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技术概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蟹、甲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蟹、甲鱼)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蟹、甲鱼)双丰收。
这种方式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松土,减少了除草等劳动力投入和农药化肥的支出,有效减缓了农业面上污染,进而提高种养品种的质量安全,不仅降低了种稻成本,同时通过稻田养鱼,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在养鱼上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渔民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稻积极性,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同时,随着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减少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实施,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推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产增效情况:“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
建立上述稻-鱼、稻-蟹、稻-鳖、莲-鱼等养殖模式,可实现鱼亩增产100千克,亩增收1000元以上,蟹亩产75千克(3两以上),莲增产10%。
技术要点:(一)稻田养虾技术1、开挖虾沟1)挖沟利用稻田来进行小龙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
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
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 m,水深1.5-2.0 m,最浅不低于1 m。
2)筑埂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1.0 m,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3 m。
3)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跑,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
4)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通过将水稻与鱼类、虾类、蟹类或鸭类等水产品养殖相结合,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水稻的生长提供了鱼、虾、蟹等水产品生长所需的湿地环境和生态饵料,同时水产品的粪便和代谢物也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现代农业模式,对于解决农田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常常伴随着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而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的生态风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农民可以在原有耕种水稻的基础上,增加养殖水产品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正文2.1 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简介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集稻田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是一种高效、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指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轮作互促系统,通过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从生态学上讲,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进鱼(鳖、虾、鳅、蟹)种群后而形成的以稻、鱼(鳖、虾、鳅、蟹)为主导生物的稻—鱼(鳖、虾、鳅、蟹)共生生态系统。
我国稻田绿色种养的历史悠久,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稻田绿色种养才发展为一种渔业产业。
之后,稻田绿色种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分别为起步性发展时期(1978—1985年)、生产性发展时期(1986—1992年)、拓展性发展时期(1993—2002年)、综合性发展时期(2003—2012年)和全面创新发展新时期(2013年以后)。
在稻田绿色种养的各个发展阶段,虽然其面积曾有回落,但其渔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当前,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而受到高度重视。
在农业部大力推动下,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探索实践下,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以特种水产品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稻田绿色种养典型模式不断涌现,逐步构建了“以渔促稻、提质增效、生态环保、保渔增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目前,已形成稻—鱼共作、稻—鳖共作、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5大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增产增效情况在稻田综合种养复合生态系统中,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稻、鱼(虾、蟹、鳖、鳅)双方都有利的方向流动,形成了稻鱼互利共生生态系统,从而实现了“以渔促稻、提质增效、生态环保、保渔增收”的发展目标。
由于稻田中的鱼类对田间害虫和野草的控制卓有成效,并且鱼类粪便等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养分,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水稻亩产量能够稳定在500 千克以上,平均单位面积增产高达5~15%。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一)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一)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利用水稻田作为生态系统基础,结合养殖业相互促进的综合种养模式。
通过合理布局和协同作业,实现农、林、牧、渔的综合发展。
这种种养模式在生态学上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基于以下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田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仿生设计和生态工程的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稳定化。
2.物种相互作用: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水稻和鱼类、蟹类等养殖物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水稻提供生境和养分,而鱼类和蟹类则起到生态控制的作用,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
3.能量流动: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生物量,作为养殖物种的饲料或人畜食物,从而形成能量流动的循环。
4.物质循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鱼类和蟹类等有机物的产生和分解,推动了养分的循环和有机物质的降解,形成物质循环的闭合循环。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优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效益: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养殖物种,可以达到物种间互利共生的效果,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增产。
2.土壤保护: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鱼类和蟹类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3.水质净化: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有吸收作用,减少水体污染。
而养殖物种则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和转化。
4.资源利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通过充分利用水稻田和养殖池塘等资源,实现了土地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农业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学问题与挑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生态学问题和挑战:1.生态平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需要在不同物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平衡关系,避免一种物种过度繁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与技术要点
我国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在这有限的耕地与淡水资源的条件下实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如何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稻田的产能潜力,在传统种植模式—稻油(麦)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乏力的当下,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意义尤为重大,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收新途径,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创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达到“双水双绿”的目的。
稻田综合种养近几年在我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广大种养户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综合种养模式。
一、稻田工程。
无论采用哪种种养模式都要对稻田进行改造,对稻田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稻田的选择1.要选择水源充足,光照充分,场地开阔,交通方便,排灌自如,保水性好的田块,土质以壤土为好。
2.单块面积以5亩以上成片规划的田区为好,面积太小的话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且建成后水体太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差。
(二)挖鱼沟、建鱼凼1.为保证种稻面积,鱼沟鱼凼的总面积以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为宜。
2.面积大的田块离田埂脚1-2m开挖环沟,环沟宽2-5m,深0.8-1.5m,田中央再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宽1-3m,深0.5-1m,做到沟沟相通,沟与沟相交的地方则开挖圆形鱼凼,鱼凼直径2-5m,深1.5-2m。
面积小的田块挖一条鱼沟或建一个鱼凼即可。
3.开挖鱼沟和鱼凼的土用来○曾祥迅潘富春朱卫华修筑田埂。
环沟内侧种稻区外围也要修筑田埂,宽度50cm,高30cm。
4.鱼沟和新修的田埂边坡都要呈1∶1-2的坡比,不要修得陡坎斧齐、四角棱整,好看而不实用。
5.田面和沟底、边坡要求平整,切忌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6.开沟取土时,田面上的肥土熟土可事先堆放一边,待鱼沟鱼凼挖好后再回填其底上,虽然工程麻烦一些但这样做好处多多。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产方式,其利用水稻田作为基础资源,兼顾养殖、种植和养护业,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根据养殖和种植的植被种类和浸泡水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五种不同的模式,分别是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河谷旱塘种养模式和水稻农业生物多样性模式。
1.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水稻鱼塘种养模式是最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此模式下,稻田作为养殖池塘的场所,同时还种植水稻。
最理想的情况是稻田周围筑起鱼塘堤坝,将鱼塘与稻田隔开,以防鱼类干扰水稻生长。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将鱼塘融入稻田中,将其第一次封堤时的残留水引入稻田以供浸泡水稻。
此模式的特点是,水稻能够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而不需要额外投入饵料,从而节约了成本。
同时,鱼塘的粪便也能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田的生长。
各种生物在这个环境中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闭合循环体系,起到了守护环境的效果。
2.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水稻休闲渔养模式是一种高端休闲农业种植模式。
在此模式下,水稻田被用作养鱼池塘,并种上数字化自然草药和漂亮的花卉。
这种做法既能够保持稻田的产量和自然景观,又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活动。
此模式的特点是信奉“有机、绿色、健康”的种植原则,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有机水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使人们真正体验到稻田休闲的感觉。
3.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水稻光伏养殖模式是创新型种养模式中的一种。
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器组表面设计成弱光透明,支架上架设水稻,利用光伏发电器组提供的近自然弱光拍摄,使水稻长成纤维紧密、耐贮藏性强的高品种水稻。
并在光伏设备下方养殖鱼类,利用水稻场景的灯光效果使鱼儿更抢眼,提高了光伏效益的同时,壮大了稻渔项目。
4.河谷旱塘种养模式河谷旱塘种养模式是非常特别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在干海拔地区将干塘挖深,让水流入塘中用作养殖池塘和灌溉水源。
这种模式在河谷地区推广得很广,一些地区将旱塘做成了人工鱼塘,不仅收获了高品质的水产品,而且稻田的面积也扩大了。
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哪些优点?
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哪些优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以水稻为主、集农、林、牧、副为一体,种植、捕捉、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特点是:在农业生产中将种植、养殖、渔捞融为一体,形成了稻田农牧一体化的种养关系,使土地、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提高土地利用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土地,同时合理利用附近山区及水域,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种植及养殖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体自净、环境改善水稻生产是农业中耗水最多的生产方式之一,由于其生产在水中进行,因此也易产生污染。
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则将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起到了每种生产方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同时,也使得养殖活动中所产生的养分等未被利用的废物得到利用,在水中会形成自我净化的环境。
丰富农产品种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种植主体作物水稻,还可以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如杂粮、菜蔬等。
在养殖方面,可以饲养各种禽鸟、家畜、水产品,从而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农民收益增加通过将种植、养殖、捕捉等生产方式相结合,不仅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益,也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同时,这种模式能使农民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有助于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渔捞等生产方式的补充,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益,并能通过减少土地利用上限、增加水源化,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防灾减灾作用。
总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净化水体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这种模式的兴起,不仅是土地资源有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重收益,从而提高稻田的单位面积产值。
降低生产成本
02
综合种养可以利用种植和养殖之间的互补作用,减少化肥、农
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03
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质量
综合种养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和养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改 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引言 •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概述 • 稻田养殖技术 • 稻田种植技术 •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实施步骤
目录
•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效益分析 •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3
提高稻田生产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通过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 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的知识和优势,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THANKS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 少水资源浪费。
产业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农旅结合
将稻田综合种养与乡村 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 相结合,开发农旅融合 产品,拓展农业功能。
农产品加工
利用稻田综合种养的优 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
线上线下营销
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 适宜熟期的品种,确保水 稻在霜冻前安全成熟。
稻田耕作与施肥
精细整地
稻田耕作要求田面平整,土壤细碎,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关注I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将水稻种植与渔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一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技术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养鱼的稻田一般每亩可增加水稻产量10%~30%,收获水产品30~50公斤。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能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也是目前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三、増产增效情况采用稻渔综合种养后,一是每亩稻田水稻产量一般可增加10%~30%;二是在稻田养鱼(虾)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与施肥,每亩可节约成本500-600元;三是在不增加投资或很少投资(仅有少量的鱼苗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水产品30~50公斤;四是稻渔综合种养可提升水稻的品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稻谷价格与普通稻谷相比价格增加了10%~30%o综合效益提高100%~250%。
四、技术评价情况《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现场测产与项目验收。
验收意见认为:项目组设计了稻田生态养鱼工程化系统,对原有简易的稻田养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筛选了稻田养殖鲤鱼的苗种,构建了“草鱼+鲤鱼+田螺”的稻田生态养殖新模式;确定了鱼-稻的适宜配比及适宜推广地区,建立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规范1套;示范区内稻田鱼体长9.67cm,体重35.47克,综合生产经济效益提高100%。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重要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结合稻作和渔业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在水田中养鱼的方式实现农渔共生,达到增加农田生产效益、提高水体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通过在水稻田中养鱼,能够有效利用水体中的养分,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水稻田中的养鱼,可以有效控制水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实现农渔共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推广和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状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通过在稻田中养殖水生动植物,实现农业与渔业的协同发展。
目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和虾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稻田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环境,减少水稻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可以促进农渔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增效、渔业增产的良性循环。
虽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推广不易、管理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确定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推广能力,培育农民的种养意识,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
2. 正文2.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稻田种植和渔业养殖的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技术中,稻田不仅用于种植水稻,还可以利用水稻田的水体养殖鱼类或虾类。
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花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增产增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枳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额外获得20-40kg/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品价格提升20%左右.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四、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埃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堞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2『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股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融合了稻田种植和渔业养殖的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养殖水产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优势。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形式和特点。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水稻和养殖鱼虾融合在同一水体中,利用稻田的水体兼顾水产养殖和稻田种植。
生态循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水体的处理系统,实现水稻种植、养殖和废弃物处理的有机循环。
生态灌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将灌溉水源与养殖水源相结合,通过合理设计灌溉系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农田的生产力。
现代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生态旅游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则将稻渔种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开发休闲农业和农家乐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充满希望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2. 正文2.1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古老而且经典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农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使二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稻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可以保持水稻生长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适宜鱼类生长繁殖的环境。
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原理是利用水体作为连接点,通过合理管理水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水稻和鱼类的共生共存。
水稻的秧苗期和鱼类的苗种期往往是相互重叠的,这使得水稻和鱼类可以在同一片田地中进行生长和繁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有益于生态平衡的保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1. 引言1.1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农田资源,实现水稻与水产品的生产共生互利。
稻渔综合种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当时农民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鱼类和鸭子,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农业面临着种植和养殖分开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
稻渔综合种养应运而生,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和解决方案。
通过水稻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的兴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在于整合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两大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壤的过度耗损。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种养结合,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节约土地和水资源。
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引入新的种养模式,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 正文2.1 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水稻与养殖业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农田或农业生产系统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开展养殖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提供丰富的主食资源。
而养殖业则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比如虾、鱼、牛等。
将水稻种植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稻渔综合种养原理、技术要点及发展机遇
稻渔综合种养原理、技术要点及发展机遇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一块稻田里,不只是长着稻子,还能养着鱼虾呢?这就是稻渔综合种养,一种超级有趣又超有意义的农业模式。
先来说说稻渔综合种养的原理吧。
这就像是一场大自然的和谐交响乐。
稻田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里面有水、土、空气、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元素。
水稻呢,就像一个勤劳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转化成能量,在稻田里扎根生长。
而鱼虾等水产动物,就像是这个生态系统里的“清道夫”和“小帮手”。
它们在稻田里游动的时候,会搅动泥土,就好像是给稻田做了一次松土机,让土壤更加透气。
而且啊,鱼虾的粪便那可是天然的肥料,这就相当于给水稻加餐了,让水稻长得更壮。
同时呢,水稻也给鱼虾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那些稻叶就像是一把把小伞,给鱼虾挡住了炽热的阳光,也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玩耍的地方。
这两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是不是很神奇呢?那这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啊,稻田的改造很重要。
你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把鱼虾放到稻田里。
要在稻田里挖出一些沟渠,这些沟渠就像是鱼虾的高速公路,方便它们在稻田里游来游去。
这就好比我们人类在城市里修路一样,路修好了,交通才会顺畅。
而且啊,这些沟渠还能在稻田需要排水或者注水的时候起到调节作用呢。
再说说种苗的选择。
对于鱼虾种苗来说,就像是给孩子挑选学校一样,得慎重。
要选择那些适合本地环境的种苗,抗病能力强的。
就拿鱼来说,如果选了不适合的品种,就像把热带鱼放到寒冷的地方,那肯定是养不活的。
还有就是饲料的投喂。
这可不能马虎。
你不能把鱼虾放到稻田里就不管了,就像我们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一样。
但是呢,也不能喂得太多,不然会污染稻田的水质。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鱼虾的数量和生长阶段,合理地投喂饲料。
那稻渔综合种养有哪些发展机遇呢?哎呀,这可太多了。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了。
稻渔综合种养产出的大米那可是绿色有机的,因为没有使用太多的化肥和农药,鱼虾也是纯天然的。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综合利用耕地、水面和渔塘资源,将稻田和鱼塘结合起来进行种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集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一体,能够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增加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也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模式。
1. 稻鱼共生模式稻鱼共生是最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主要是通过把稻田和渔塘相结合,让养殖的鱼类在稻田里觅食,同时也为稻田提供一些有益的元素,起到一种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和鱼塘可以相互抵补充养养物质,让它们达到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可以为鱼类提供养分,同时鱼类也可以在稻田里清理害虫和杂草。
而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稻田也会产生一些鱼类所需的一些生活条件,比如鱼类会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寻找自己的食物。
这种模式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鸭子和水稻可以实现共生共赢的局面,既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又可以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给鸭子,提高了鸭子的养殖效益。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们既可以收获水稻,同时也可以收获鸭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稻鱼豆共生是一种将稻田、渔塘和豆类种植结合在一起的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们可以在稻田里种植水稻,同时在渔塘里养殖鱼类,还可以在一些空闲的地方种植豆类作物。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和鱼类可以相互促进,藕类也可以为稻田提供一些有益的元素,起到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
藕类的生长也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下,农民们不仅可以生产出水稻和鱼类,还可以生产出藕类,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模式。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这种综合种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综合种养模式的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了稻、鱼、虾、蟹等多物种共生互利,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稻田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1、稻鱼共生模式稻鱼共生是稻田综合种养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在稻田中开挖一定比例的鱼沟、鱼溜,投放适量的鱼苗,如鲤鱼、鲫鱼、草鱼等。
鱼类在稻田中觅食害虫、杂草和浮游生物,其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同时,鱼类的活动还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稻虾共作模式稻虾共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以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和腐败有机物为食,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水稻生长期间,适当降低水位,让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稻蟹共生模式稻蟹共生模式是在稻田中养殖河蟹。
河蟹喜欢在稻田中栖息、觅食,能够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排泄物也能够增加土壤肥力。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逸。
同时,要合理控制河蟹的放养密度,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稻鳅共养模式稻鳅共养是将泥鳅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模式。
泥鳅具有钻泥的习性,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氧量。
泥鳅以稻田中的昆虫、杂草和微生物为食,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
在稻田中设置一定的遮阴设施和防逃网,为泥鳅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1、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
在稻田改造方面,根据不同的种养模式,合理开挖鱼沟、鱼溜、环形沟等。
鱼沟一般宽 05-1 米,深 03-05 米;鱼溜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8%,深度 08-1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综合种养怎会回事,一看你就明白
年前年后开挖鱼沟、鱼溜
鱼沟以深50-80cm,宽80-120cm为宜。
鱼沟的形状,应根据田块的面积、形状而定,一般可挖口字形、日字形或田字形。
鱼沟的四边要靠近田埂,沟的位置应距田埂底部55~100cm。
年前年后开挖鱼沟、鱼溜
鱼沟要联通进排水口,鱼溜设在鱼沟交叉处,深12cm~150cm,直径5-8m。
鱼沟、鱼溜的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15%。
开挖鱼沟、鱼溜的时间,要在平整耕地后和加水插秧前进行。
鱼沟和鱼溜开挖完成后,准备水稻种植,鱼沟和鱼溜蓄水。
稻田要精耕细作,施足基肥。
宜用肥效长的粪肥、饼肥等有机肥料,用量以基本可满足水稻全生育期需要为准。
插秧前均匀撒入田间,再灌水整地。
种植水稻时,采取浅水移栽,行距20厘米-33厘米,株距11.6厘米-13.2厘米,即宽行密株,可适当提高田埂内侧、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行优势,每亩1.5万株左右为宜。
进排水口和稻田四周加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和稻田四周地基要夯实加固,并用瓦楞板或者网目适宜的筛绢、乙烯网片等作防逃设施。
鱼沟、鱼溜里面可以放养小龙虾、鲤鲫鱼、鳊鲂鱼,相应技术方案请参照DB 34T 216-2001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网上可下载,或者私信找我要)
稻田综合种养鱼沟、鱼溜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