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裂

一、概述

脊柱裂又称脊椎裂,它指两侧椎弓在发育过程中未融合连接或缺如者。好发于下腰椎及上部骶椎,以L5、S1最多见,因该区为脊柱最后的闭合部分。缺损部分常被软组织如纤维、脂肪充填。多见于头胎、随母亲年龄增大,胎儿的脊柱裂发生率就越高。

二、脊柱裂的形成

为先天性胚胎中叶发育不全所产生的脊椎畸形。在胎龄21天,神经管开始形成,位置从胸部开始,以后向上下两侧开始发展。颅侧在受精后25天闭合,尾侧约在29天闭合,神经根管形成后,逐渐与表层脱离,移向背侧体壁的深部,神经管的头端发育膨大成为脑部,而其余部分则发育成为脊髓,胎龄11周,由颈到骶3、4各椎骨两侧椎板即行愈合。脊髓部分的神经管裂不断加厚,在胎生第3月,管腔成圆形的中央管,两侧的中胚叶形成脊柱成分,包围神经管而形成椎管,由于胚胎期神经管及其周围中胚层发育不全,使椎管闭合不全或缺如引起脊柱裂。

三、脊柱裂分型(分隐性和显性脊柱裂)

(一)隐性脊柱裂:它是只涉及骨结构异常而无明显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一种脊柱裂。它又分为5种类型:

1、单侧型:一侧椎板发育不良,另一侧椎板正常。

2、浮棘型:两侧椎板均发育不全,互不结合,棘突浮于其上。

3、吻棘型:下一椎节(多为S1)双侧椎板发育不全,棘突缺如,而上一椎节的棘突较长,后伸时上节棘突嵌至下节裂隙中。称为“吻棘”。

4、完全脊柱裂:双侧椎板发育不全伴棘突缺如,形成一长裂隙者。

5、混合型:脊柱裂伴有其他畸形,多有骶椎腰化或椎弓不连。

(二)显性脊柱裂:是指脊柱裂合并囊性膨出物或椎管内容物突出者。其病理分为4种类型。

1、硬脊膜膨出型:硬脊膜自脊柱裂处膨出,囊内有脑脊液,但无神经组织。

2、脊膜脊髓膨出型:膨出物中有脑脊液及神经,有时神经排列紊乱且与硬膜囊粘连。

3、脊髓膨出型:多发生在腰部裂隙的边缘为瘢痕和扩张的血管,脑脊液外溢,这样的患者很难成活。

4、脊髓中央管膨出型:主要表现为脊髓中央管膨大等。

四、隐性裂与腰痛的关系

隐性裂并不是新有的,一般为出生时均有。为何幼年无症状在成年后才出现?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在相邻脊椎骨之间均有坚强韧带相连,如椎板间的黄韧带、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棘突上有棘上韧带,周围又有大小不等的腰背肌附着。如有脊柱裂或游离棘突上,上述各韧带及周围肌肉就有一部分缺乏附着点或附着不牢固,其张力及耐力均较正常为弱,再因腰骶部活动多,负重大,故造成慢性劳损的机会就大为增加。这些患者等到成年以后,负重及运动量不断增大,韧带、肌肉不能做适当配合,因此原先隐蔽的症状出现,但经适当休息或减轻体力劳动后,症状即大为减轻。

在骶1隐性裂时,由于裂隙之间仅为纤维膜相连,腰部后伸时,第5腰椎棘突恰好顶于纤维膜上或缺损椎板残余的骨端上,纤维膜与硬脊膜或神经根发生粘连,因而引起腰痛或放射痛等不适。

五、临床表现

据文献报道:80%以上的隐裂无症状,在一般照片时发现,也可在腰痛照片中发现。约1%的新生儿有脊柱裂,约30%的病例无症状,仅有少数病例有周围神经受刺激症状,由于马尾神经受累肌力失调,,4-6岁后下肢可出现进行性畸形,但很难指出受累之肌肉。有时二便失禁,有时足部可发生营养障碍性溃疡或出现痉挛性瘫痪;颅内压增高,臂丛神经疼痛等,约50%隐裂部的皮肤有色素沉着、黑痣、毛发丛生、皮肤隐窝或脂肪增厚,临床上发现有上述体征后,应摄X线片,早期发现。

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X线片上显示椎弓缺损,仅是影像上的缺损,而非解剖学上的骨质或软骨缺如,仅代表该处椎弓骨化不全。隐性脊柱裂实际上是在椎弓断处有一软组织存在,并无真正的空隙存在,脊柱裂的重要性不在于骨的缺损或不稳定,而在于伴有脊髓发育不良症。

六、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拍摄X线片,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CT或者MRI 检查。

七、治疗

单纯隐裂而无症状者,属正常变异,不需治疗,亦不应告知病人为疾病。疑有症状或神经刺激症状较轻者,可行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腰围固定保护、针灸、中药、理疗、局部注射、神经营养及血管扩张药物应用等,多可缓解症状;另更重要的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借以代偿先天发育不足。

若是神经受压严重,症状顽固,经系统保守治疗不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或学习等,可进行手术治疗或酌情进行畸形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