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研究综述
审计风险综述
审计风险综述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对策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范围都追歼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责也越来越重。
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来讲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为此,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本单位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高风险、高社会责任的行业。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 ,我国独立审计行业逐步感受到了审计风险的压力 ,特别是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涉及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
与西方国家的会计职业界相似 ,中国的审计职业界也将面临“诉讼爆炸”的挑战。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1、客观原因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管理当局舞弊的风险、员工舞弊的风险和错报的风险。
有学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干预脱钩改制后, 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在形式上实现了与政府部门分离, 但实质上与原挂靠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府部门不仅能够在审计业务的委托、审计收费上对事务所施加影响,而且还能够干预审计范围及审计报告的内容。
这样必然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降低, 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二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大, 引起审计风险的增加。
有的学者认为,长期以来, 审计职业界一直认为,只要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业务就是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 并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区分开来, 认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及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及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而审计风险又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如何有效管理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承担着监督和确认企业财务信息准确性的责任。
审计风险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审计风险,才能提升审计质量,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通过对审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为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框架,帮助其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还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入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审计风险作为审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审计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特点、框架和影响因素,旨在提升审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和审计意见的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可行的审计风险管理方案,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总结审计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审计效益作出一定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审计风险管理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计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更加精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报告。
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审计风险,从而保障了审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审计的信誉度。
良好的审计风险管理还可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机会。
审计风险研究综述
审计风险研究综述审计风险研究综述【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
本文对国内外审计风险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防治审计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文献综述一、审计研究的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审计界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现阶段防范审计风险已是摆在会计师事务所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审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积极探索,不同的人由于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
1.国外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
国外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是从报表体现的,即财务报表没有公允的体现审计人员所认为的已经揭示的风险。
《柯勒会计词典》定义审计风险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并未公允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未觉察到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错误的可能性。
国际审计准则(2004)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因财务资料的误报而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
2.国内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
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
王广明(2001)认为:审计风险是由于不明确审计意见是否恰当而导致的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王素梅(2004)等对于审计风险定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事务所因发表不当意见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更倾向于第一种。
中注协(2007)认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杜雪燕(2009)则提出:审计主体对于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的偏离以及审计主体行为的错误产生的影响而付出代价或者承担责任的可能性称为审计风险。
综合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和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审计风险研究是审计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识别和评估审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审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审计风险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分类。
审计风险可以来源于客户的内部控制、经营环境、诚信度等多个方面,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其次,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
评估审计风险需要考虑到客户的业务特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专家判断法和统计分析法等。
再次,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审查等。
最后,审计风险的管理和监控。
审计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审计风险研究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审计风险,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研究审计风险还可以为审计机构提供科学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方法,提高审计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审计风险研究是审计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内容涵盖了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分类、评估方法、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和监控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审计风险,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审计机构的科学管理和风险应对提供参考和支持。
审计风险总结汇报
审计风险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在审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在过去
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公司的财务、运营和合规性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发现了财务方面的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账目不清晰、凭证不完整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公司财务状况的误导。
我们已经与财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我们还发现了运营方面的风险。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生产过程中
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们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最后,我们还关注了合规性方面的风险。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违反公司
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这可能对公司的声誉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已经与公司法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合规培训和监督的建议,以确保公司的合规性。
总的来说,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了相
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此致。
敬礼。
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综述
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综述目录一、文献综述 (3)二、选题意义 (4)(一)理论价值 (4)(二)实践意义 (4)三、研究方法 (4)一、文献综述本文的原始资料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利用校园网内资源如互联网如中国知网()等查阅相关的电子期刊、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以及近年来的相关学位论文来进行阐述,这些文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问题都进行了的阐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内部审计制度很不健全很难发挥其在企业中固有的作用。
就如何解决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问题李志鹏认为“企业应该理顺内审管理体,加强内部审计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赋予内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同样,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离不开制度的约束,沈洁铭(2011)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应对措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上甄晓文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审计对象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
”在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方面沈洁铭认为:“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审计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研究1. 研究背景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息不完整、管理层欺诈、内部控制不力等。
因此,对审计风险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2. 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分类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审计师无法正确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风险。
审计风险可分为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检测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或存在缺陷,导致审计师无法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检查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未能正确地应用审计方法和技术,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或不充分。
检测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故意隐瞒或误导审计师,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
3. 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审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可以减少审计错误和遗漏,提高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3.2 保护投资者利益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3.3 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对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4. 审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有效管理审计风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措施:4.1 风险识别和评估审计师应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财务报表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影响程度。
4.2 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审计师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对于高风险领域,可以增加审计程序的严格性和频率,增加抽样数量等。
4.3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减少控制风险的发生。
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风险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财务业务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审计风险是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错误的概率。
它可能会导致审计师错误地达出审计结论,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因此,正确地理解和管理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的定义、成因、分类以及管理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错误概率,包括未能发现关键信息、审计师缺乏独立性和主观性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和审计质量的降低。
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法律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财务报告可信度。
例如,法律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遵守规定、政治因素可能导致信息的不透明。
2. 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包括管理层的诚信、信息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等。
如果企业管理层存在不诚信行为,例如侵占资产、虚增财务指标等,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度。
另外,内部控制不达标也会导致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下降,减少审计师对企业总体情况的了解和了解的精度。
3. 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审计师的技能和经验是保障审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审计师缺乏专业技能或经验,将会影响到审计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在审计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师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行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审计风险按照其产生时间可分为前期风险、中期风险和后期风险。
前期风险是指审计计划编制阶段和初次接触客户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客户信息不全面,信息不足等。
中期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审计记录不完整、丢失文件,审核过程不可靠等。
后期风险是指在审计结束之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错误结论、审计误解等。
1. 完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完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度,减少审计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系统引入了国际审计准则中积极倡导并在国外审计实务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当这一“舶来品”在我国社会审计行业使用一段时间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出现了困惑之处。
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审计实务中有效引入并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借鉴。
推荐理由:本文对国外及国内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对国外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分析时,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及应用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及应用两方面进行概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
关于文章的第二部分即国内研究综述部分,作者罗列了众多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见解,对于每篇文章后面所蕴含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分析的很少,这也是文献综述类文章容易忽略的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国外研究综述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的经验总结通过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部分,如能在第一部分国外文献综述中即能分析出国外的这些经验应该比在第三部分直接写出来更有说服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启示李华摘要: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系统引入了国际审计准则中积极倡导并在国外审计实务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当这一“舶来品”在我国社会审计行业使用一段时间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出现了困惑之处。
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审计实务中有效引入并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BMP审计模式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对审计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审计界关注的话题。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并按审计风险研究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评述,最后在归纳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文献综述一、国外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一)关于审计风险涵义的研究K.stringer在1961年指出,“精确度和可靠度”与“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
这可能是有据可查的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开端。
1973 年,美国会计协会(AAA)发表“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也使用“可靠度”一词,并对“可靠度”进行解释:“某一认定或声明是真实或有效的可能性”。
随后,国外审计职业团体对审计风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审计准则(1983)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国际审计准则(2004)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试图对审计风险作出定义,如A?A阿伦斯等(1994)认为:“审计风险是在财务报表事实上有重大错误时,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并因此提出无保留意见的风险”。
(二)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采用,D.H.罗伯兹(1978)提出了审计终极风险模型:终极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
在归纳、总结实务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ICPA)于1981年发布第39 号《审计准则公告》,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组成。
时隔两年,AICPA在其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中把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达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日益引起。
审计风险不仅对事务所的声誉和生存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投资者和市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面。
部分学者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的特殊风险,例如高风险行业、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
另外,研究还表明审计风险还与事务所自身因素有关,如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等。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未能深入探讨审计风险的经济后果,以及如何从定量的角度衡量审计风险。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以了解审计风险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设计实证研究方案,收集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了5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事务所审计相关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得出以下客户的特殊风险对审计风险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高风险行业和复杂组织结构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对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专业能力越强、独立性越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风险相对较低。
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也与审计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声誉越高的事务所,其审计风险相对较低。
本文发现审计风险与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展放缓或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往往会增加。
针对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客户风险的评估和分类,对于高风险客户应采取更加谨慎的审计策略。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事务所还应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提升自身规模和声誉,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防范的综述
审计风险防范的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也变得愈发复杂和繁杂。
同时,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神经过敏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施审计风险防范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审计风险防范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合规经营和有效风险控制。
本文将就审计风险防范的综述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审计风险防范的定义审计风险防范是指通过规范的审计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识别、衡量、控制和管理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减轻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审计风险防范的意义1.保护企业利益审计风险防范是企业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程度,降低企业损失的概率和程度,从而达到保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2.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经营中,须按照合法合规的原则进行,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通过审计风险防范,企业可以及时识别和纠正经营中的问题,降低经营风险,推进企业发展。
3.提升企业信誉度企业信誉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其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能够坚持并落实好明确的合规措施,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那么企业的信誉度必然会提升,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三、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步骤1.风险识别审计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识别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风险识别,包括对市场、产业、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合规性等情况的审计访谈和内部审计等。
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企业的内外部情况,及时调整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策略。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审计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评估时,需要制定评估标准,定量或定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度,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具体的风险评分结果。
同时,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已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之后的防范和修正提供依据。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研究》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研究》一、引言审计工作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重要手段,而审计风险则是审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A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业界的领军企业,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概述审计风险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从而给事务所和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户风险:客户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导致审计结果失真。
2. 事务所自身风险:包括人员素质、技术手段、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审计失误。
3. 外部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变化等,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1. 客户方面原因:客户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存在舞弊行为等,导致审计难度增加。
2. 事务所方面原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手段落后、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可能导致审计失误。
3. 外部环境原因:经济环境变化、法律法规变动、行业竞争等,可能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四、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应对策略1. 加强客户风险管理: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评估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提高事务所自身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密切关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策略和方法。
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行业挑战。
4.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在内控审计涵义及内容方面,COSO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以五要素为基础的内控框架。
PCAOB在2004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文件,首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其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的过程。
其后发布的第5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Hogan, C. (2006), Doyleetal. (2007), Ashbaugh Skaifeetal. (2007)在就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展开实证分析之后得到结论: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审计和执行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导致企业业绩的波动。
Abraham D. Akresh(2010)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即:实体具有审计师未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如果审计师认为未能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3]。
Hoitash R(2012)的观点认为,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基本都基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审计的效率和进度会受到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就此引出,一个合适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3、内控审计风险模型研究最初的风险模型在1991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模型表达为:最终审计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
其后美国注册时协会对此进行了改进,改动之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也是最初的传统的风险模型。
之后,IAASB将模型进一步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审计风险。
但在各国监管机构逐渐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审计人员发现在实务中但这一风险模型不直接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公司审计风险防范研究报告
公司审计风险防范研究报告公司审计是指对公司财务、业务和管理情况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检查、评估和分析。
在进行公司审计时,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如审计材料被窜改、未按规定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对象隐瞒信息等等。
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审计风险,下面是一份公司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报告。
一、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关键。
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包括制定和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等。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审计制度和审计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加强人员管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公司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专业水平和道德风险。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为了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公司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防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审计控制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四、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监督审计对象可能存在操纵财务报表、隐瞒信息等行为,从而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监督和管理,如加强对审计对象的访谈和核实,建立和完善内外部沟通机制等。
五、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公司应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审计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防范审计风险是公司审计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的一项工作。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审计对象的监督和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1国外文献综述Appelbaum,Deniz Kogan,Alexander Vasarhelyi, Miklos A通过分析论证了外部审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强调了审计分析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对目前关于审计分析程序和审计证据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审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报告量化以及计量的要求,进而指出有必要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1]。
Brown LXiburd通过研究强调,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形成的一种新事物,但是很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中,并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更何谈如何进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所以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做出职业判断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审计风险因此而提升。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强调在审计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取证,并且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和信息[2]。
Min Cao分析指出,大数据本身是将很多不同的数据模型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现代化的处理方式。
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以及存储和获取能力更强,并且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计算,信息价值的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财务审软件管理系统获取相关的电子数据,然而事实上,这些数据并不是所有的大数据而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的审计特征进行了归纳,首先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渠道以及极为庞大的数据链,其次是不同数据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强调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认定[3]。
Danie LXLXe R·LXombardi等通过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行业,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当前审计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可以将其称之为审计技术时代,今后审计行业会向着技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认为审计机构有必要在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也能够使审计的职业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审计风险计量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计量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审计风险计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对审计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评价和总结,并指出现有审计风险计量模型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审计风险文献综述审计风险计量1931年美国厄特马斯公司对杜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一案,是注册会计师重视审计风险的一个划时代的案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面临"诉讼爆炸"时代;在我国,虽然从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至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但也经历了"ST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重大法律诉讼案件。
这些案件都在提醒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审计风险计量是在审计风险确认的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它为审计风险的管理、控制和在实务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因此如何正确地计量审计风险,也逐渐成为审计界研究的焦点。
一、国外审计风险计量研究文献综述(一)关于审计风险内涵的研究在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审计风险的定义,是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ICPA)在1983年公布的。
AICPA第47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无意识地对含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发表适当的意见的风险。
1991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第6号审计准则定义审计风险为:当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此外,也有不少国外学者对审计风险做了定义。
如A、D、Woodhead(1992)认为,审计风险就是注册会计师在检查了有效的财务信息后发表不正确的审计意见的风险;AlvinA、Arens等(1994)认为,审计风险是在财务报表事实上有重大错误时而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并因此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风险。
(二)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Aldesley(1989)认为,审计风险计量模型不仅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辨别审计实施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能为判断审计人员是否实现其目标提供了判断标准。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方松照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并按审计风险研究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评述,最后在归纳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文献综述一、国外审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一)关于审计风险涵义的研究K.stringer在1961年指出,“精确度和可靠度”与“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
这可能是有据可查的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开端。
1973 年,美国会计协会(AAA)发表“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也使用“可靠度”一词,并对“可靠度”进行解释:“某一认定或声明是真实或有效的可能性”。
随后,国外审计职业团体对审计风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审计准则(1983)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国际审计准则(2004)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试图对审计风险作出定义,如A·A阿伦斯等(1994)认为:“审计风险是在财务报表事实上有重大错误时,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并因此提出无保留意见的风险”。
(二)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采用,D.H.罗伯兹(1978)提出了审计终极风险模型:终极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
在归纳、总结实务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ICPA)于1981年发布第39 号《审计准则公告》,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组成。
时隔两年,AICPA在其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中把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达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当前时期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当前时期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当前时期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源自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信息技术的不安全以及专业能力的不足等方面。
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当前时期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审计风险的分析1.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贸易摩擦、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给市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都会产生影响,也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挑战。
2. 公司治理的不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国际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股东权益保护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审计中难以获取足够的可靠证据。
3. 信息技术的不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往往都存储在电子系统中,这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旦企业的电子系统存在被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丢失等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4. 专业能力的不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提升,这就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的来源、特点和应对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2. 强化内部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内部过程、流程和制度进行规范,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干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信息技术的安全防范,比如完善网络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测、加强数据备份等,以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研究综述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
本文对国内外审计风险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防治审计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文献综述
一、审计研究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审计界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现阶段防范审计风险已是摆在会计师事务所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审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积极探索,不同的人由于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
1.国外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
国外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是从报表体现的,即财务报表没有公允的体现审计人员所认为的已经揭示的风险。
《柯勒会计词典》定义审计风险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并未公允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未觉察到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错误的可能性。
国际审计准
则(2004)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因财务资料的误报而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
2.国内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
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
王广明(2001)认为:审计风险是由于不明确审计意见是否恰当而导致的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王素梅(2004)等对于审计风险定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事务所因发表不当意见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更倾向于第一种。
中注协(2007)认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杜雪燕(2009)则提出:审计主体对于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的偏离以及审计主体行为的错误产生的影响而付出代价或者承担责任的可能性称为审计风险。
综合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和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国外学者更多倾向于“发表不恰当意见论”,而国内学者更多关注于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早期的国外学者主要是归纳他们
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并提出审计风险模型。
Mautiz和Sharaf 在研究审计风险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可靠度”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审计人员凭经验可以感觉到某一特定交易或财产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审计诉讼爆炸的出现,使得很多学者开始从审计环境的角度研究审计风险:Balachandran、Nagarajan(1987)和Nelson等(1988)研究了不同法律责任安排对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师投入的影响;Schwartz(1997)则研究了审计师法律责任制度、审计质量与社会最优投资水平的关系。
D.H.Roberts(1978)最早建立审计终极风险模型,该模型为:审计终极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1983年AICPA修改了之前提出的模型,提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被称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和保证委员会(IAASB)(2003)发布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被称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开启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代。
(三)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开展审计风险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成果有:王光远在1992编写的《制度基础审计学》,成为现代审计思想确立的指导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该书加速了中国审计发展进程的大变革;胡春元(1997)以审计风险发展为线索,把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暂时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风险萌芽阶
段、审计风险相对稳定阶段、审计风险纵深发展阶段;雷俊生(2006)、赵文海(2008)研究了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审计公告,他认为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风险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比较国外学者对审计模型的研究,国内学者则起步较晚,刘德银(2001)提出了审计风险=(营业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报告风险)×法律风险的模型;汪立元(2012)从高管经济责任角度研究企业的审计风险,提出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处罚风险;罗永亮(2012)引入编报风险概念,采用分层次研究方法,提出审计风险(R)=编报风险(Y)×检查风险(C),该模型又被称为新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风险研究评述与未来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仍以规范为主,并且多为整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缺乏适合我国国情下的研究成果。
所以,在现存的情况下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使审计风险最小化。
(一)完善和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队伍整体素质
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内部审计职业规
范指南。
审计队伍建设主要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当务之急是造就一批不仅对会计业务精通,而且通晓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二)建立风险责任制度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风险责任制度。
做到每阶段、每部门都有人实际操作,有人指导监督,有人考核,不论哪阶段出了问题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出来,并尽快找到责任人解决。
(三)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它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进行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
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如果能够察觉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那么审计事业必然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我们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在研究范式上,更多的采用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二是结合中国特色背景下的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三是定义审计风险的真正含义,并对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最大限度的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并提高审计质量,是当今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我国审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龙平.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J].审计研究,2008(4).
[2]邬雪莲.会计事务所如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J].中国审计,2010,6(11):45-46.
[3]王会金.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2011,(9).
[4]罗永亮.审计风险模型和检验公式分析设想[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5]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J].审计研究,2003(4).
[6]汪立元.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J].审计广角,2012(5).
[7]AICPA:Codification of Statements on Auditing standards,2003
[8]Palmrose.Study on Comprehensive Audit risk Management[J].Commercial Accounting,2005,(6).
[9]Tomas.Hussain.On the Model and Evaluation of Audit risk[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