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及朗读技法举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翻译及朗读技法举要
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独有的语言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翻译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掌握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提高我们语言理解赏析与运用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与文言句意联系密切,所以,在了解文言文的朗读前首先应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有三原则: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再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也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对于多数同学而言,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具体方法如下:1.留。专用名词、人名、地名、国名、国号、年号、职称、器具、封号、帝号等可照录不译。如: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郡”皆可留用原词。b.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c.“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可直录不译。
2.删。删去不译的助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再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之”
在“久”后,为助词,可删去。
3.补。原文中省略成分在译文时应补出并放在括号中。如: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在“使”后省略了“之”翻译时应补出。b.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句中省略了五个量词,在翻译时皆应补出。
4.换。即把古代词换成现代词汇。如:a.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其中的“吾”、“汝”皆应换为“我”、“你们”。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句中“股”应改为“大腿”。
5.调。在翻译时要对一些句子的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时可调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b.始知郊田之外未使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其中“之知”应调整为“知之”。
6.译。译准特殊词。特殊词包括重要实词、虚词、特殊用法词等。例如: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句中“顾”应译为“拜访”。b.其真无马耶。(《马说》)句中“其”是较重要虚词,其“难道”之意务必译准。c.属余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句中“属”同“嘱”翻译时必须译出。d.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为名词意动,必须译出。e.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句中“蹄”为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蹄子踢”。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绝境”,皆为古今异义词,在翻译时务必译准。
7.另外,有些固定译法要牢记。
首先要注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的译法。
如:a.表陈述语气的: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所)等。 b.表疑问语气的: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等。c.表感叹语气的: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d.表反问语气的: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其次,要注意特殊句式(如判断句、感叹句等)的语气,要尽量忠实于原文。
为了方便记忆,把以上方法编成口诀如下: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地人时专,直接录用。衬字虚词,酌情删去。省略补出,倒装调序。重点词汇,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愿意。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文采顺利。
文言文的朗读是学习的又一内容。同样句子如朗读停顿不当,则可能会造成不同的效果。比如“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一句,应当读作“望晚/日照/城郭”,而若读作“望/晚日/照城郭”,就会破坏了原文意境。
文言文的朗读需注意哪些呢?
1.文言文朗读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句子结构,总体而言要依据“主
——谓——宾”的结构划分。如: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一般而言,定语、状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谓语和宾语之间视句子整体结构停顿。
2.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应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盖”、“故”、“亦”、“惟”、“如”、“其”、“至若”、“若夫”、“岂”等,朗读时其后应稍作停顿,不能与后面文字连读。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句中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如:悠悠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
4.“也”、“乎”、“兮”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其后应停顿。例如: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5.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到现代汉语演变为一个词的,在朗读时期间要有停顿。例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外,文章的朗读不仅要考虑文意,还要注意音乐美,也就是节奏感。也就是说,划分某句话的朗读节奏不仅要考虑本句话各成分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各成分间的分配比例;不仅要考虑本句话的节奏划分,还要考虑与前后文间的联系。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的停顿
应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划分就是为了考虑朗读节奏的整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