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及朗读技法举要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04029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4.png)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pptx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c933e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7、调序法: 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主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
.处理专有名词。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通常可以直接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
.调整语序。文言文的语序有时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 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屠惧,投以骨”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技能,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供参考:
.深入理解原文。在翻译时,需要仔细领会原文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不能生搬硬套。比如《桃花源记》中的“绝 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应该理解为”与世隔绝的地方,
.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是首选,但当直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文意思时,可以采用意译。如“明察秋 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不如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处理助词和虚词。文言文中有许多助词和虚词,有的可以不译,有的需要删除,有的需要补充。如”夫战,勇气也“中 的“夫”是发语词,可以删除;”久之,目似瞑“中的“之“是音节助词,可以不译。
.把握关键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如果理解不准确,就很难翻译好整个句子。比如《狼》中的”其一犬 坐于前”,关键是要理解“犬”在这里是作状语,应该翻译为“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补充省略成分。文言文中常有省略的成分,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应该补充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初中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7b49b4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一、识词辨义,细读原文。
翻译文言文,首在识词义,细读原文心自明。
字字句句仔细读,理解大意记心间。
二、了解语法,掌握结构。
文言文语法,结构有规律,掌握结构助翻译。
主谓宾定状补,结构清晰明。
三、注意古今,词义有变。
古汉语与现代,词义有变迁,翻译时须注意辨。
古今词义有差异,翻译需谨慎。
四、活用词义,语境为凭。
文言文词义,活用需语境,翻译时须凭语境。
一词多义要分辨,语境为凭不误译。
五、增删调换,通顺表达。
翻译文言文,增删调换间,通顺表达是关键。
实词虚词要增删,句子顺序可调换。
六、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翻译文言文,意译为主直译辅,忠实原文求准确。
意译为主求通顺,直译为辅求准确。
七、注释补充,完整表达。
文言文翻译,注释补充宜,完整表达是关键。
疑难字词要注释,补充说明求完整。
八、对照例句,理解用法。
翻译文言文,对照例句用法明,理解用法不误译。
例句对照用法明,理解用法不误译。
九、逐句翻译,细心检查。
翻译文言文,逐句翻译细心查,前后连贯是关键。
逐句翻译细心查,前后连贯不遗漏。
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翻译文言文,反复练习是关键,熟能生巧才精湛。
日积月累多练习,翻译水平自然高。
以下为具体步骤:1. 首先阅读全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结构,确定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
3. 逐字逐句翻译,注意词义、句式、语气等。
4. 检查翻译是否通顺,如有不通之处,调整句子结构。
5. 对照原文,核对翻译是否准确,有无遗漏或误译。
6. 修改完善,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遵循以上口诀,持之以恒,相信你在文言文翻译方面会有所提高。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9c59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b.png)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
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搞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特别注意备考以前自学过的课文,因为搞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自学过的课文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搬迁,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轻易源自自学过的课文。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8a1c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e.png)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会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
![会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44715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c.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风,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然今之人,多不习古文,译之不易。
故本文将略述文言文翻译之法,以助后学。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乃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所谓“大意”,即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唯有明了大意,方能正确翻译。
二、词句对照,逐字翻译1. 遇到生僻字词,应查阅字典,弄清其意义。
2. 逐字翻译,注意词性、语法结构,确保字字落实。
3. 不可拘泥于字面意思,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意译为主,直译为辅1.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意译更能体现古文韵味。
2. 对于难以直译的句子,可适当采用意译,但需保持原意不变。
3. 直译时,注意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力求还原古文原貌。
四、运用修辞,提升文采1. 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翻译时应加以运用。
2. 在保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修辞,使译文更具文采。
3. 避免生硬直译,使译文读起来更自然、流畅。
五、校对修改,精益求精1. 翻译完成后,应反复校对,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2. 修改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1)是否忠实于原文,有无遗漏或误解。
(2)译文是否通顺,有无病句。
(3)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是否具有文采,是否达到了意译与直译的平衡。
六、总结归纳,提高能力1. 在翻译过程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2. 分析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 不断练习,提高翻译能力。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耐心、细心,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不断练习,相信您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者。
文言文翻译和朗读节奏的解答策略
![文言文翻译和朗读节奏的解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cd9ce318bd63186bdebbc14.png)
文言文翻译和朗读节奏的解答策略近年来中考文言文考查趋势是由课内辐射课外,立足基础适当提高。
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重点实词的音、形、义,常见虚词用法,句子翻译,理解文意,人物赏析,朗读节奏把握,名句的积累等。
一般来讲,如果对文言文的意思能够正确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与现代文的阅读相差无几。
所以这里重点谈谈句子翻译和与翻译密切相关的朗读节奏的把握。
一、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抓好五个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获得对内容的整体感知,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通过通读感知是写景状物,是寓言故事还是人物传记,还是浅显的论辩。
了解文体后,根据不同文体特征有利于内容的正确把握。
如《郁离子・窃糟充酒》中“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一句,根据整体感知,知道是郁离子讲了个寓言故事来嘲讽客,那么对“以佛夸予”的“夸耀”就不会错误的理解为“夸赞”了。
2.学以致用,研读考句。
有时选文个别句子无法一目了然,在不影响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建议如果不关涉考题的准确解答,不妨放置一边。
如涉及考题,则需结合提供的注解,结合平时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
如《赤壁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舞”“泣”在正常翻译为“舞动”“哭泣”明显不通后,考虑词类活用译为“使……舞动”“使……哭泣”,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到翻译题中,特别提醒,平时对文言句式的常用虚词,特殊句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文本中出现的代表性的例句更应了如指掌。
如2010的文言文翻译,重庆考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其中“之”,虽不需翻译,但确是“之”的特殊用法;2010年广东考题“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因出现“并提”这种古修辞,而需特别注意将此部分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正确理解,准确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首先要求的是“信”,即准确。
除了规定可以直译的人名、地名、官职、年号等,翻译句子力求能译的做到一一对应。
通过朗读翻译文言文
![通过朗读翻译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494f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e.png)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语气:朗读时要保持抑扬顿挫,使语气自然流畅。
如“学而时习之”,可以稍微加重“而”的语气,突出学习的连贯性。
2. 顿挫:文言文中的断句和节奏很重要。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意和语法进行合理的断句,使句子更加生动。
3. 语调:根据文意和情感变化,适当调整语调。
如“人不知而不愠”,可以稍微提高语调,表现出君子的高尚品质。
4. 词语的读音: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和易误读字,确保读音准确。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文意:在翻译之前,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
2. 保留古风:在翻译文言文时,尽量保留原文的古风,使翻译更加地道。
3. 适当注释: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典故和语法,可以在翻译中进行适当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4. 语言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使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通过朗读翻译文言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进行朗读练习,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朗读翻译文言文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2b7195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a.png)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
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
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一.留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观巴黎油画记》[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
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人呢?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三.换1.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雁荡山》[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2.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42770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1.png)
自古文以载道,文言文者,先秦两汉之遗风,六朝唐宋之韵致。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欲通其意,必先求译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述如下,以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字义准确,文脉贯通文言文翻译,首在字义。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故译者须熟谙字义,明辨字词之异同,方能准确翻译。
同时,译文需保持文脉贯通,使读者如读原文,不失原意。
二、词性转换,活用成语文言文词汇丰富,词性多变。
译者需根据上下文,灵活转换词性,使译文通顺。
如“曰”字,可译为“说”、“曰”、“言”等。
此外,成语亦需活用,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三、句式调整,符合语法文言文句式严谨,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句式,使译文流畅。
如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倒装句等,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式。
四、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译者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才能准确翻译。
如“三顾茅庐”一词,需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
五、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译者需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原文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可译为“明月何时再照我?举杯邀月问苍穹。
”六、语气神态,传神达意文言文表达语气丰富,神态各异。
译者需把握原文语气神态,使之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如原文中“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一句,可译为“一笑倾国色,再笑倾城姿。
”七、逐字逐句,逐句成章文言文翻译,需逐字逐句,逐句成章。
不可急于求成,忽视细节。
在翻译过程中,要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八、参考注释,汲取精华文言文注释详实,蕴含着前人智慧。
译者可参考注释,汲取精华,丰富译文内容。
同时,注释中的解释也可作为翻译的依据。
九、校对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修改。
检查译文是否准确、通顺,是否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反复修改,力求译文精益求精。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ec87b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2.png)
文言文,古之遗音,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髓。
然时代变迁,语言发展,今人阅读古文,往往倍感艰涩。
翻译,便是沟通古今的桥梁。
以下为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以期助读者一臂之力。
一、理解文意,把握语境翻译文言文,首在理解文意。
需细心揣摩,领悟作者原意。
同时,把握语境,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方能准确翻译。
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时应注明“阳城”的地理位置,以便读者理解。
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进行意译,使译文流畅易懂。
如《论语·为政》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直译为“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词类活用,灵活处理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处理。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君知其难也,焉得而不畏?”中的“焉”,根据上下文,应翻译为“怎么”。
四、保留古风,适度润色文言文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可适当保留古风,同时适度润色,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译为“河洲之上,雎鸠声声”。
五、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应注意保留修辞效果,准确表达。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翻译为“众女子嫉妒我那秀丽的眉毛,造谣诬蔑说我好淫荡”。
六、关注特殊句式,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特殊句式较多。
翻译时,需关注这些句式,准确翻译。
如《庄子·逍遥游》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七、注重音韵,体现美感文言文翻译,应注重音韵,体现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可根据音韵特点,调整字词顺序,使译文更具韵味。
如《诗经·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译为“河洲之上,雎鸠声声”。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2f52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b.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64e8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1.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义隐而理显。
然译之不易,盖因古今语言之差异,文法之变迁。
故欲精通文言文翻译,须得法也。
兹为诸君略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方法,以期为学海之舟指引航向。
一、熟读原文,把握大意译文言文之前,必先熟读原文,理解其大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故需反复诵读,以识其字,明其词,悟其意。
把握大意,方能为译之根本。
二、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化内涵文言文多出自古代文献,了解其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文意。
同时,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典故、成语、风俗等。
掌握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准确翻译。
三、遵循“信、达、雅”原则翻译文言文,应遵循“信、达、雅”原则。
所谓“信”,即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所谓“达”,即通顺易懂,不晦涩难懂;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四、掌握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意思翻译,意译即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字字落实,注意词性。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注意词性。
3.活用修辞,丰富表达。
文言文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翻译时,可适当运用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4.注意句子结构,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语序固定。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适当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1.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2.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
3.润色语言,使译文更具文采。
4.对比原文,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总之,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掌握以上技巧方法,勤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文言文及翻译技巧口诀
![文言文及翻译技巧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321bc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1.png)
文言文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技巧口诀: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具体翻译如下:孔子曰:“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翻译技巧详解: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学而时习之”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有朋自远方来”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直译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这些直译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和句式,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时,要关注每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同时也要把握整个篇章的语境。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在句中起到连接作用,翻译时应保留其连接功能。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每个词的含义,同时也要关注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如“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字,在句中表达的是愉悦之情,翻译时应体现这一含义。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对于一些古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官职等,可采用音译的方法。
如“子曰”,直译为“孔子说”。
而对于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语,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如“不亦君子乎”,直译为“不是君子吗”,意译为“真是君子啊”。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翻译时,要关注古汉语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如“学而时习之”,在古代,学习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因此翻译时应体现这一文化内涵。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能帮助学者在阅读文言文时,更好地理解其内涵,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21a48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4.png)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加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的背诵口诀
![文言文翻译的背诵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00be2f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a.png)
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具体内容如下: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翻译文言文,先要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逐字逐句翻译,不可断章取义。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翻译时,要关注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理解句子结构,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文言文中的实词,有时会有活用现象,如名词动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要熟记古汉语的词类活用规律。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要仔细分辨其具体含义,避免混淆。
同时,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如“道”古义为道路,今义为道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文言文中的句式多样,如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要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避免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文言文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要理解其含义,巧妙运用,使翻译增色。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乎”、“者”等,要熟记其用法,正确运用。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意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翻译完成后,要仔细校对,确保字词句篇无误。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背诵此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翻译文言文将游刃有余。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阅读方法
![文言文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1f81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c.png)
文言文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阅读方法文言文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阅读方法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语言,而文言文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中文水平。
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和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文言文学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方法。
一、翻译技巧1. 词汇理解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许多古代独特的词汇。
在翻译时,首先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尤其是那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词汇。
可以通过查阅古代词典或专业的文言文辞典来加深对词汇的认识。
2. 词序翻译文言文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在翻译时要注意词序的转换。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主谓宾的顺序进行翻译,但也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灵活调整,以保持文言文的古风。
3. 借助译文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翻译来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比如,可以参考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的翻译版本,了解其中的用词和用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4. 注释参考文言文中常常有些生僻的词汇或语法结构,可以通过注释来帮助理解。
在翻译时,可以参考注释的解释和例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二、阅读方法1. 练习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有别于现代汉语的阅读。
为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多进行反复阅读,并注意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子结构。
2.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的主谓宾成分和修饰成分,理解每个部分的含义及其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
可以先将句子拆解成短语和分句,然后再整合起来理解句子的完整含义。
3. 扩大阅读范围除了课本中的文言文材料,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并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4. 文言文写作通过写作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1e43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b.png)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ed22f8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07.png)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翻译及朗读技法举要
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独有的语言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翻译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掌握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提高我们语言理解赏析与运用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与文言句意联系密切,所以,在了解文言文的朗读前首先应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有三原则: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再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也就是所谓的信、达、雅。
对于多数同学而言,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具体方法如下:1.留。
专用名词、人名、地名、国名、国号、年号、职称、器具、封号、帝号等可照录不译。
如: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郡”皆可留用原词。
b.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c.“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可直录不译。
2.删。
删去不译的助词。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
再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之”
在“久”后,为助词,可删去。
3.补。
原文中省略成分在译文时应补出并放在括号中。
如: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在“使”后省略了“之”翻译时应补出。
b.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口技》)句中省略了五个量词,在翻译时皆应补出。
4.换。
即把古代词换成现代词汇。
如:a.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其中的“吾”、“汝”皆应换为“我”、“你们”。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句中“股”应改为“大腿”。
5.调。
在翻译时要对一些句子的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译时可调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b.始知郊田之外未使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其中“之知”应调整为“知之”。
6.译。
译准特殊词。
特殊词包括重要实词、虚词、特殊用法词等。
例如: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句中“顾”应译为“拜访”。
b.其真无马耶。
(《马说》)句中“其”是较重要虚词,其“难道”之意务必译准。
c.属余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句中“属”同“嘱”翻译时必须译出。
d.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为名词意动,必须译出。
e.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句中“蹄”为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蹄子踢”。
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绝境”,皆为古今异义词,在翻译时务必译准。
7.另外,有些固定译法要牢记。
首先要注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的译法。
如:a.表陈述语气的: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所)等。
b.表疑问语气的: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等。
c.表感叹语气的: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d.表反问语气的: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其次,要注意特殊句式(如判断句、感叹句等)的语气,要尽量忠实于原文。
为了方便记忆,把以上方法编成口诀如下: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地人时专,直接录用。
衬字虚词,酌情删去。
省略补出,倒装调序。
重点词汇,辨析仔细。
以今换古,要合愿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忠于原作,文采顺利。
文言文的朗读是学习的又一内容。
同样句子如朗读停顿不当,则可能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比如“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一句,应当读作“望晚/日照/城郭”,而若读作“望/晚日/照城郭”,就会破坏了原文意境。
文言文的朗读需注意哪些呢?
1.文言文朗读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句子结构,总体而言要依据“主
——谓——宾”的结构划分。
如:永之人/争/奔走焉。
(《捕蛇者说》)再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一般而言,定语、状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谓语和宾语之间视句子整体结构停顿。
2.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应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如”至”、“夫”、“盖”、“故”、“亦”、“惟”、“如”、“其”、“至若”、“若夫”、“岂”等,朗读时其后应稍作停顿,不能与后面文字连读。
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3.句中转折连词前应停顿。
如:悠悠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始得西山宴游记》)
4.“也”、“乎”、“兮”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矣。
(《伤仲永》)
5.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到现代汉语演变为一个词的,在朗读时期间要有停顿。
例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外,文章的朗读不仅要考虑文意,还要注意音乐美,也就是节奏感。
也就是说,划分某句话的朗读节奏不仅要考虑本句话各成分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各成分间的分配比例;不仅要考虑本句话的节奏划分,还要考虑与前后文间的联系。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的停顿
应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样划分就是为了考虑朗读节奏的整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