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获奖公开课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教案完整版(2024)

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教案完整版(2024)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 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 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通过欣赏《答谢中书书》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意 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 的人文素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答谢中书书》的作者、背 景、内容及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 ;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及用法
教案应涵盖相关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背 景信息和实例。
教学方法得当
互动环节充分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案例分析等。
教案应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 论和思考。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 度和专注度。
回答问题情况
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积极性,以评 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03
建立班级或课程交流群,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团队与支持
专业的教师团队
由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组成,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 能力。
全方位的教学支持
提供课前培训、课堂督导、课后辅导等全方位的教学支持,确保 教学质量。
及时的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调整教学 策略。
布置课后作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后 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与期望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全体 学生提出期望和鼓励。
04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回答
预设问题
准备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听 课过程中思考并寻找答案 。
即兴提问
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 疑问,教师即时解答,促 进课堂互动。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标题: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导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曾得到过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然而,有一位老师的教学和教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中书书老师。

他的教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设计独特,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向中书书老师表达我的答谢之情,并分享他的教案对我学习的影响。

正文一、中书书老师的教案概述中书书老师是我大三时的英语教师,他对教学的认真和敬业让我非常钦佩。

每次上课,他都会准备详细的教案,为我们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和目标。

他的教案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

二、教案的内容分析中书书老师的教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水平。

以下是他教案的主要特点:1. 清晰的学习目标:每个教案都明确列出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书书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游戏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他还注重运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和视频,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3. 详细的教学步骤:每个教案都有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知识、梳理旧知识、互动讨论等。

这些步骤的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通过有序的教学步骤,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完整。

4. 合理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中书书老师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评估任务,如小组讨论、口语表达等。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教案对我学习的影响中书书老师的教案对我学习英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他的教案,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并从中得到明确的指导。

其次,教案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我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

此外,教案强调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坠落
4、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5、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指观赏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构造?运用了什么写法来体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构造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纯熟背诵全文。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 隽雅,像诗普通优美动人。体现作 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文言字词我不怕, 互助学习你我他
预习的时候,有某些 字词查过字典都弄不懂 吗?提出来,让咱们帮
你解决!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消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tu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实是欲界之仙都。 潜游在水中的鱼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回复 谢征,作者的朋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 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 陈情。

教学目的
• 1、朗诵,品味语言之美。
• 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 得。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陶弘景
•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丹 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 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梁武帝遇
有国家大事,常去山 中咨询他的意见,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介绍

初中语文11《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1《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1《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并背诵。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3.合作学习,分析景物特点、写景方法及蕴含于景中的情感。

4.研读文章,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景物特点、写景方法及蕴含于景中的情感。

难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一、新课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好河山,曾引起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也留下了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同去感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

二、知识简介(一)理解课题这个题目如何理解,又如何停顿呢?《答谢中书书》1.答:回复,答复。

2.第一个“书”与谢中相连,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3.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一种实用型文体。

(二)作家简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三)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谢征的一封回信,赞颂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历代写景名作。

三、朗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一)预习检测:1.你能读准下面的字吗?颓tuí能与yù其奇2.你能准确的把握短文的朗读节奏吗?本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四字句,两字一顿,最后两句,该怎么读呢?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形成良好的古典语感,多角度欣赏诗歌意境。

2.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发挥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精美、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自然和谐美、心境生活美,欣赏和评价多角度手法表现出的这种情感美。

4.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唤起学生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爱深山白云,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

他就是南朝人陶弘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山水小品名作,它不仅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什么样的美文呢?这个题目怎么读,怎么断句?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二、【读——读音韵的美】1.自由读:反复朗读加标点,注意朗读的语音,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2.文言读:读出文言味有技巧读出四字词语的二二节拍;读出领起字的短暂拖音;读出特别之处的顿音)文言的味道出来了。

3.入境读:边听边想象。

作者可能会有的动作、语气。

4.选择读: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再简洁一点?美!奇!仙都!三、【赏——赏山水的景】小组活动1.山川美奇,美不胜收。

在我们入情入境的反复朗读中,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请用“你看,"句式,在课文旁写下你的批语,欣赏一句或者一点之美,等会为大家描绘一番。

(1)“入”“乱"“竞”洋溢着生命活力,边想象边读。

(2)“青翠"生命滋润美,“五色交辉”色彩斑斓美(3)“晓雾"朦胧美,“夕日”悠闲美。

......2.合作探究。

我把大家的说法形成一篇小短文,这样既积累了词句又理解了文意,小组合作一起补充完整!看,高峰入云,瞧,清流见底。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 答谢中书书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字词的梳理。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难点: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四、知识链接1.作者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

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2.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阙处(què) 素湍(tuān) 属引(zhǔ) 襄陵(xiāng)绝谳(yǎn) 沿溯(sù) 曦月(xī) 涧肃(jiàn) 飞漱( shiù)2.重点词语一词多义:欲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答谢中书书》。

(2) 学会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2. 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学会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对比分析法: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自然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谢灵运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答谢中书书》,遇到生僻词语和句式做好笔记。

3.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3. 讲解分析: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自然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

答谢中书书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答谢中书书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 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答谢中书书》的背景介绍、作者生平、文章解读、艺 术特色分析等。
表现手法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 往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
01
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如文学艺术的繁荣、佛
教的传入与影响等。
书信文化的历史渊源
学生表现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 观点,展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教学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 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 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06
课外拓展与自主学习
推荐阅读书目及资料
1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02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 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0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答谢中书书》中的美景描写,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字词含义,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能够流畅朗读并背 诵全文。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05
课程总结与反思
重点内容回顾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形式朗读,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

2.品读关键句,多角度描绘景物之美。

3.研读抒情句,感悟作者的情思之美。

【教学重点】1.多形式朗读,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

2.品读关键句,多角度描绘景物之美。

【教学难点】研读抒情句,感悟作者的情思之美。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一)文题理解答:答复。

谢中书:即谢征,作者的好友,曾任中书一职。

书: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作者回复给谢征的一封书信。

(二)谈音韵之美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1)字音歇(xiē) 颓(tuí)与(yù)(2)停顿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再读课文,感受句式特征。

本文句子:以四字句、对仗句子为主,兼有散句知识补充①: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

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1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知识补充②:骈散结合骈句与散句的转换往往代表着内容的转换。

(三)谈山川之美1.读懂内容: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加点字词,疏通文章大意,(1)重点字词入:耸入。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晓:早晨。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地。

颓:坠下。

竞:竞相。

与:参与,文中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2)翻译文章内容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2024鲜版

《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2024鲜版
生误解和歧义。
22
0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讨论
2024/3/27
23
分组讨论会:主题自选
分组方式
讨论主题
按照学生的兴趣或意愿进行分组,每组4-6人。
各组自选与《答谢中书书》相关的主题,如 文中某一观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 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比较等。
讨论时间
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2024/3/27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代文学家骆宾王所写的一篇檄文,以激昂慷慨、气势磅 礴而著称,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篡权的不满和讨伐的决心。
《报任安书》 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一篇书信,以悲愤激昂、感人肺 腑而著称,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任安的思念和对自己遭遇的 悲愤之情。
18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书信文 化差异
2024/3/27
2024/3/27
创作地点
茅山(今江苏境内),陶弘景隐居 之地,道教圣地之一。
创作心境
体现陶弘景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与对 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友 人的真挚情感。
4
陶弘景生平及成就
2024/3/27
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 北朝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成就
在道教思想、医药学、炼丹术、文学等领域均有显著贡献。其《真诰》是道教上清 派重要经典,对后世道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陶弘景在医药学方面也有显著 成就,编撰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等著作。
5
时代背景:南北朝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分裂,但文化交流并未中断,反而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
《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
2024/3/27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矛盾之处,工作如此认真为何又突然放弃,令人不解。
不过在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完全与外界断绝往来,十年后,萧梁代了萧齐,他一方面拒绝出出任宰相,但另一 方面,”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
这又是一个矛盾之处。为什么他的身上会有如此多的矛盾呢?
最后提及谢灵运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敬与追慕,陶弘景也意在表明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个“能与其奇者”, 期与谢公比肩之意。同学们不要忘记这是一封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陶弘景认为只有自己和谢灵运能够欣赏到奇丽 景色,实际也是在说谢中书是欲界中人,是无法欣赏到这奇丽山水之景的,也意在劝诫谢中书。
三、总结
陶弘景将他的生命,融入山川永恒的生命力之中,他的心灵也就永远保持着纯净,而他的灵魂已飘然出尘,离 开“欲界”,直达“仙都二所以我要说,这封信里,有不朽的生命,也有飘逸的灵魂。他的生命泼洒在自然之中,他的 灵魂寄托在林泉之间。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欲界”中体悟山水自然中的纯真,使自己的心灵拥有一方净土!
或寄情山水,抒发抱负。如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南朝梁陶弘景则用灵动的笔墨为我们描写了一副山水美景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 中书书》,去欣赏这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答谢中书书》。
.在读这个题目时应怎样停顿?
答/谢中书/书 .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答是回复答谢的意思;谢中书是人名;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乱”的古义是指“不整齐,没有条理,引申为“混杂想象一下:早晨太阳升起来,沿江而下,只听到两岸猿和鸟的 叫声东一声、西一声,远一声、近一声,此起彼伏,显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能写出动物在山林中的真实状态 。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学习目标
1、朗读文章,感知课文大意。 2、翻译文章,积累重点词语。 3、分析文章,学习写景手法。 4、把握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美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品析
•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 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 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 人化了,表现作者对山川喜爱的情感。
语言品析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 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 作用?
晨雾将要消散,猿鸟的鸣叫此起彼伏。 渲染欢欣热闹气氛,增添勃勃生机。
四季之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二、分写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晨昏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 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 观察角度:有
; • 时间跨度:有

,有 ,有
陶弘景――南北朝 时期的思想家、医学 家和文字家。又被称 为“山中宰相”。他 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 简淡,为历代写景名 作。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划分朗读 A
节奏。 B 2、前后四人为单位交流自
学情况,疏通文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答谢中书书》同课异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答谢中书书》同课异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答谢中书书》同课异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壹】教学目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 学习用精准的词语、恰当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及欣赏山水之美的超然心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精准的词语、恰当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讲读法、引导法学法指导研读法、诵读法【贰】教学过程一、复习——“说文解字释文意"复习导入: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意思。

(1)五色交辉(2)歇(3)颓(4)实是欲界之仙都(运用希沃白板随机点名功能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生:美。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领略山川风物之美。

(齐读)二、品读——“咬文嚼字绘美景"品1. 在文中圈画出作者笔下的景物。

明确:峰、云、石壁、林、竹、雾、猿鸟、日、鳞2.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

读这些文字,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我觉得(文中原句)很美,因为”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三、赏析——“学习写法领略美"赏1.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景物的?请从观察角度、时间跨度、景物状态、感官冲击四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并在书中做好勾画。

明确:(1)观察角度: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2)时间跨度:四季(青林翠竹)早晨(晓雾将歇)黄昏(夕日欲颓)(3)景物状态:静景(高峰……具备)动景(晓雾……竞跃)(4)感官冲击:视觉(高峰入云)听觉(猿鸟乱鸣)如此美景,赏心悦目,美文既要细细品味,又要美读,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2. 作者在文中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获奖课件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获奖课件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觉地理形胜之美,在 对美旳描述之中体现其中旳适己之意。想想此文 体现了作者怎样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秀美山川旳热爱和赞美 之情。
齐读、自读
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 疏通文意,提出以为比较主 要旳或处理不了旳词句。

共同

耸入

相互

都、全

消散

坠落

确实

又、再

参加
【译文】
山河旳漂亮,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 赞赏旳。这里旳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 底,两岸旳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旳密林和碧绿旳竹子,四季长存。每当 上午,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 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近落山了,可见 到水中旳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旳 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 这奇美旳山水之中。
小组合作
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旳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终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 然。同步注意了色彩旳配合、晨夕旳变化,动 静旳结合等。】
同学们,可能你忙碌于繁重旳学业中,无 暇欣赏,但当你昂首远望旳一刹那,你会 感到窗外旳一切是那样旳美妙。天旳晴明, 地旳广袤,山旳挺拔,树旳强健……无不 让你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学习旳《答谢中 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旳山水画轴,让 我们一同去欣赏。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林,从自然美中谋求精神上旳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 描山绘水,表白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旳抚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 法来写景?(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角度——仰视
角度——俯视
时间跨度:有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具备) ,有 动景(晓雾……竞跃) ;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
(3)明句意
四时俱备 时,季节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 颓,坠落 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赏析写景,体验情感
(1)这篇文章全文都是写景吗?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呢? (2)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自由朗读文中写景的 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正字音 ) 歇(xiē) 鳞 (lí n) 与 (yù) 颓(tuí (2)晓节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字句两两停顿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_感官——视觉 景物——静景
(提示:可从各种描写的角度入手:高低、远近、动静 的变化、早晚、视觉与听觉……)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之美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高峰……俱备 沉鳞……猿鸟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3、注重图画美:色彩的搭配、观察的视角、 感观的冲击、动静结合……
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秀 丽的地方旅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陶弘景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丹阳 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期 思想家、医学家。隐 居茅山。梁武帝遇有 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 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 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三、学以致用,描绘美景
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当一次小导游, 为我们描绘一处美景。可以选择图片中的一幅 加以描绘,也可以描绘自己游历过的风景。 1、交代清楚时令、季节 2、抓住景物的特征 3、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出画面感 4、要抒发自己的感受
春意图
夏韵图
秋思图
冬莹图
冬莹图
四、课堂小结,回味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